透视学考试重点
透视学概念复习大纲
透视学概念2014.12 ●透视的实质是投影,是经过视点的中心投影。
在平面的画纸上把物体在空间中的近大远小的现象用几何作图方法准确地表现出来,称为透视图。
●透视学原理的发现,最早是在古希腊时期,公元前五世纪就有了关于透视画法的记载,即在透明平面上用线依样描绘景物。
●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中,提出第一幅依照透视学原理绘制的透视画是公元前五世纪,雅典画家阿格沙克斯为悲剧大师爱采路斯作的布景画。
●透视学真正作为一门学科,是从十五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约相当于我国元代至清初)开始的,当时的绘画、雕塑、舞台戏剧等艺术在人文主义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双重影响下蓬勃发展,绘画理论也逐渐形成。
●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杰出的建筑家、雕塑家兼工艺师布鲁涅列斯奇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透视原理,并教授中心透视法给画家马萨乔,在绘画中加以运用。
●著名建筑师兼画家阿尔贝蒂,在1435年《绘画论》中专门论述了透视学。
●画家弗朗西斯卡,在1485年所著的《绘画透视学》,把透视学发展到了相当完善的地步。
阿尔贝蒂与弗朗西斯卡的理论,象征着这一时期绘画最突出的成就——掌握了空间表达的规律。
●达·芬奇在他的《绘画论》中阐述了绘画中的空气透视和形体透视的规律。
●18世纪英国数学家B.泰勒在1915年出版的《论线透视》一书中简要阐明了一点透视、二点透视和三点透视的原理及图例,对欧洲及今天的透视学影响深远。
●散点透视叫“多视点”,即把众多视点所见的场景放置在一幅画中,打破时空关系,体现“可游”、“可行”、“可居”的境界。
中国画由于视点位置变化而产生三种常用透视构图法,即“平远法”、“高远法”、“深远法”。
●在中国画中有特殊的名称,纵向升降展开的称高远法;横向高低展开的称深远法;远近距离展开的画法,称平远法。
●研究透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三个要素是视点、物体、画面。
●视点到画面心点的垂直距离为视距。
其距离越远,视域的范围越大。
透视学考试重点
透视学1、简述平行透视在绘画上的运用。
荷兰霍贝玛的<林间小道> 将观者视线顺引导深处,产生画面的深度距离感适合表现长廊隧道公路铁路意大利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突出中心人物形成一种稳静的气氛起到截止视线下行的作用.基督的冷静与十二门徒三人一组一字排开的对称构图形成静与动的对比制约.全开放的艺术处理方法,使观者身临其境.意大利拉斐尔的<雅典学院>中心人物不大但平行透视的构图方法对称的高大的建筑直角边线直指画幅中心因此牵引掌握了视线使主要形象得以突出一道拱门形成了很深的透视感.2、简述变线的种类及各类变线的透视消失方向。
答:变线分两大类:1)、和基面平行的水平变线,灭点在视平线上。
其中,和画面垂直的直角线消失于心点;和画面成其他角度的成角线消失于心点以外的余点、距点上。
2)、和基面成一定角度的倾斜变线,不论与画面成多大角度,他们的灭点都在视平线以外。
其中,和画面、基面成近低远高角度的直线消失到视平线以上的天点;和画面成近高远低角度的直线消失到视平线以下的地点。
3、原线的种类与透视特征有哪些?答:原线是指与画面保持平行关系的直线,无论怎样延伸也不会和画面相交,同类线彼此也不会聚拢、消失。
原线包括平行于基面、平行于画面的水平线,垂直于基面、平行于画面的垂直线,倾斜于基面、平行于画面的斜线三大类。
原线不产生消失现象,无灭点。
4、简述远近视距的构图效果。
答:视距决定、制约着60度正常视域圈内的画幅,保证表现透视空间的最近、最大合理容量。
视距短画面容量小,视距长画面容量大。
5、简述中国山水画和西洋风景画在透视手法上的差异。
答:中国山水画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手法,画面视觉空间不受限制。
具有时空跨度自由、表现幅度随意的特点,画面容量大。
西洋风景画采用焦点透视的构图手法,画面视觉空间受限制。
时空容量、表现幅度有严格的限制,画面容量小。
6、平行透视特点:1)立方体的前后两个面与画面平行,底面、顶面与基面平行。
2)所有向远处消失的立方体各边线都集中到视平线上的心点消失。
透视学第2讲透视的基本知识
我们可以将 理论的画面 具象化以加 深理解。
准备一块带 框的玻璃, 一定要牢稳 地放在桌面 上。画笔可 用彩色毡头 笔、墨水、 画笔或多用 途铅笔。
为天空与海洋相交的线。了解此线在画中的位置是十分重要 的,即使是被山丘或者建筑遮挡住,也应知道它的位置。尽 管地球是曲线型的,但我们所画的永远是它的极小的一段, 所以画中的地平线应水远是直线。
地平线的位置是我们置身的所在决定的。如果我们保持眼睛 向前平视的状态,那么我们会发现——见下页
从峭壁上眺望 如果从高处峭壁上水平眺
透视学第2讲透视 的基本知识
为了避免失真变 形,应当把我们 想要画的景物纳 入60度视角以内。
如果头部不动,固定视点,你的视觉仅能摄取部分景物,或某一特定部 位的景物。直线透视法的目的是要在一个角度内或者在三维之间,在视 锥达到60度角的时候,能出现完好的物像。在这个区域范围内的任何所 见物都会以原形表现出来。画高层建筑物时,尤其需要注意站点的位置。 站点应有足够远的地点,以保证站点高度是在视锥线之内。
八、视距(VD) 即画面与画者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视点与心点的垂直距离。
作画时应与物体保 持两倍至两倍以上 的距离,以物体高 或宽的最长者为准, 才能保证从一个固 定位置看到物体的 全部。
画透视图必须在60 度视角的视圈之内, 画出来的形状才合 于透视的感觉,超 出这视图以外就变 成不合理的畸形状 态了。画家可以前 进或后退来调整视 圈范围,却不可用 转动头颈的方法来 扩大眼界。
透视学 复习资料
1、15世纪,意大利画家皮耶罗.德拉.弗兰西斯卡继续发扬马萨乔的显示主义传统,他与1485年写的《绘画透视学》一书为系统地研究透视学奠定了科学基础。
2、散点透视是我国传统绘画中应用透视理论的一种提法3、透视就是透过透明平面来观察景物,从而研究它们的形状的意思。
4、物体、画面、眼睛是构成透视图形的三个要素。
5、画者眼睛做在的位置叫做视点。
6、作画时假设竖在物体前面的透明平面,是构成透视图行比备的条件,叫做画面。
7、以灭点为圆心,以灭点到视点的距离为半径所作的圆与视平线的交点,叫做测点M 。
8、中心视线与画面垂直的交点,叫做视心。
9、不平行与画面的直线无限远的投影点,叫做灭点。
在地平线以上的叫天点,在地平线以下的叫地点。
10、固定视点做能见到的空间范围,叫做视域,绘画上通常采用60度以内对此作画。
11、变线,凡是与画面不平行的直线均称变线,此种线段必定消失。
12、原线,凡是与画面平行的直线均称原线。
此种线段在视圈内永不消失。
13、灭线,又称消失线,画面种景物变线与消失点连接的线段称灭线。
14、物体的透视特征:等高的物体近大远小;等宽的距离近宽远窄。
构成透视图中的物体在一定的视距内,越远越模糊,越近越清楚。
15、、同远近的景物,距离视平线远时所见面积宽,反之所见面积窄,等高缩窄为一条直线。
16、、视向总体上可分为平视、仰视和俯视三种。
17、、凡在空间相互平行但不平行于画面的水平线段,看起来都愈远愈相互靠拢(呈射线状),到无穷远时消失在视平线的一点。
18、从透视原理来讲,一幅画只能有一个视向。
作透视图和作画之前都必须首先固定视点的位置和确定注视的方向,因为这是作画和作透视图的先决条件。
19、成角透视又叫余角透视,是由于物体与画面构成角度,所以形成了一条向左边消失的线,另一条向右边消失的线,还有第三种垂直向下和画面平行,没有形成消失点。
我们习惯把成角透视形成的两个消失点叫VP1和VP2 。
21、景物处在眼睛高度上方或下方表现在画面上就是视平线的上方或下方。
透视知识点
(材料说明:本材料仅为我参照课件,针对老师强调的点、易错点,结合自己认为的重点、难点整理概括所得,特别强调仅供同学们复习参考)第一部分:必背透视知识点1、把人眼视为投射中心时,空间几何元素在投影面上的中心投影被称为透视投影或者透视图。
简称透视或者焦点透视。
2、由视点、画面和物体构成的包括视觉和投影空间的整个透视投影关系。
其中的视点、画面、物体构成了透视关系的三个要素3、透视变化的条件:纵深关系(没有远近纵深关系,就没有透视。
)4、透视变化的规律:空间物体(直线)由于远近距离关系产生的透视变化规律有三种;物体大小的变化、直线方向的变化、平面方向的变化视向是视线的方向(投影的方向),即中视线的方向。
视向主要分平视、仰视、俯视三种。
5、定义:在视中线与基面(地面)平行的投影中,空间物体(直线)与基面平行、对画面垂直时形成的透视称平行透视,也称一点透视。
6、作透视图的实质:如何表现各种线段在纵深关系中的距离与长度的变化。
距点法、测点法(也称量点法)。
7、在透视投影中,凡视线平视,直线与基面平行,对画面成一定角度时的透视称成角透视,也称两点透视。
8、与画面平行的光线(称平行光线),即侧面光线,和与画面相交的光线(称相交光线),即对面光线(逆光)和背面光线。
相交光线侧面光线分左侧光和右侧光;对面光线分正对面光、左侧对面光和右侧对面光;背面光线分正背面光、左侧背面光和右侧背面光。
9、注透视图中物体落影的消失规律是随着物体所在面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影灭点(光足)的位置要根据物体的所在面来确定。
10、在透视投影中,凡是直线(平面)与基面和画面都倾斜时形成的透视,称倾斜透视。
由于倾斜透视一般有三个消失点,故又称三点透视。
根据视向的变化的规律,倾斜透视可分为平视的倾斜透视和仰视与俯视的倾斜透视。
11、斜面透视又分为平行倾斜透视和余角倾斜透视。
其中,平行倾斜透视的消点是在其斜面底迹消点(心点)的垂直上方或下方,余角倾斜透视的消点是在其斜面底迹消点(余点)的垂直上方或下方。
大学透视学考试资料
⼤学透视学考试资料⼀.判断正误(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1.⼀点透视⼜称为成⾓透视图。
()2. 1525 年丢勒的著作《圆规和直尺测量法》出版,提出⼀种分格画法,试图以平⾏透视正⽅形⽹格作精确的余⾓透视图。
()3.正常视域是由⽬点引出的视⾓约为30 度的圆锥形空间。
()4.著名壁画《最后的晚餐》运⽤的是平⾏透视线条汇聚的特点,将观者的视线引向主⼈公耶稣的头部。
()5.透视学著作第⼀本出版物于1505年在法国巴黎出版,作者是牧师让.佩雷林。
⽽此前的透视论著均为⼿抄本。
()6.著名壁画《最后的晚餐》运⽤的是平⾏透视线条汇聚的特点,将观者的视线引向主⼈公耶稣的头部。
()7.轴测图即透视图。
()8.透视分为三种,其中消逝透视是使观者识别画⾯空间距离最有效的表现⼿法。
()9.15 世纪末,意⼤利画家达芬奇阅读了 13 世纪波兰学者维太罗的透视学著作,以及弗朗西斯卡的《绘画论》和阿尔贝蒂的《绘画透视学》。
()10.⼀点透视⼜称为平⾏透视。
()11.采⽤透视的⽅法绘图,画⾯的景物具有近⼩远⼤,近实远虚的特点。
()12. 15 世纪末,意⼤利画家达芬奇阅读了13 世纪波兰学者维太罗的透视学著作,以及弗朗西斯卡的《绘画论》和阿尔贝蒂的《绘画透视学》。
()13.传统中国画采⽤的透视⽅法按照现在科学的透视⽅法来衡量是完全准确的。
()14.视点是投影中⼼,眼睛的位置。
()15.平⾏透视中,景物空间的⽅形景物中平⾏于透视画⾯的主体原线与⾯,在透视画⾯上发⽣透视⽅向的改变。
()16.透视是⼀种视觉现象。
()17.⼀点透视(平⾏透视)在表现画⾯空间的活泼和灵活⽅⾯是⽐⼆点透视(余⾓透视)更好的表现⼿法。
()18.沈括提出中国⼭⽔画因其视点、位置的变化⽽产⽣了“⾼远、深远、平远”的三种透视变化构图特点。
()19.中国⼭⽔画的透视多为近视距。
()20.透视是在平⾯上的中⼼投影或平⾯上的圆锥形投影。
()21.中国⼭⽔画的透视多为远视距。
2020透视学复习测试
2020透视学复习测试多项选择题1. 倾斜透视的形成下面表述正确的是: *当视点观察与基面成上下倾斜角度的物体边线时当视点观察与画面成上下倾斜角度的物体边线时(正确答案)不会产生倾斜消失变化就要产生倾斜消失变化(正确答案)答案解析:倾斜透视的形成:当视点观察与画面成上下倾斜角度的物体边线时,就要产生倾斜消失变化。
2. 透视是一种推理性的观察方法,它把作为一个,依靠光学中眼与物体间的直线——视线传递。
*穿透点眼睛(正确答案)投射点(正确答案)透视图3. 透视画面与绘画画面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不应把简单的视为的复制品或客观视域的翻版。
*绘画艺术空间(正确答案)视觉画面透视画面空间(正确答案)空间画面4. 当、、对同一水平面——基面的位置确立后,就会在焦点透视上形成一些稳定的点与线的联系 *视线视点(正确答案)画面(正确答案)物体(正确答案)5. 称为,属于有限性视域范围,其视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是一个被局限在一定范围内的单视域。
*焦点透视(正确答案)散点透视中心法定点法(正确答案)6. 人眼的视觉感应,大体可分为、和。
*能觉范围(正确答案)能知范围能辩范围(正确答案)最清晰范围(正确答案)7. 一般写生时,强调要离开物体长度倍(视角为37°)以外。
*画面眼睛(正确答案)1.5(正确答案)18. 变线是与成角度、彼此的直线。
*画面(正确答案)视点交叉平行(正确答案)9. 一组与画面,而又的直线,延伸到无限远时,要消失到 . *成角度(正确答案)彼此平行(正确答案)同一灭点(正确答案)不同灭点10. 所谓透视关系,主要是指与物体的关系,这种关系决定了画面与物体间的。
*视点(正确答案)画面方位(正确答案)基本状态(正确答案)11. 在60°视域中,视点对立方体进行平视运动观察,立方体无论在什么位置,只要有一个可视平面与画面平行,立方体就和什么要素构成平行透视关系? *心点视点(正确答案)基面画面(正确答案)答案解析:在60°视域中,视点对立方体进行平视运动观察,立方体无论在什么位置,只要有一个可视平面与画面平行,立方体就和视点、画面构成平行透视关系。
绘画透视学复习资料
绘画透视学复习资料透视是研究物体在平面投影中与视线的关系,或者说观察者如何从固定的位置来观察立体的物象,并按照一定的规律将它们画在平面上。
在西方,透视学最早的表现形式可以追溯到古希腊阿基米德所著的《论平面图形的平衡》,而真正将透视学系统化的是文艺复兴时代的意大利数学家布鲁内莱斯基,他总结了前人在这方面的经验,并将这种研究加以发展,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平行透视:当立方体正对着画面时,只有一个灭点,叫作平行透视。
成角透视:当立方体与画面成一定角度时,在画面上有两个灭点,叫作成角透视。
倾斜透视:当立方体与画面成倾斜角度时,在画面上有三个灭点,叫作倾斜透视。
圆面透视:当画面上的物象为圆体时,所产生的透视叫圆面透视。
空气透视:当物象距离观察者远时,物象的轮廓逐渐变虚,明暗对比逐渐减弱,这就是空气透视。
物体在视平线以上时,物体的轮廓与视线平行,在视平线以下时,物体的轮廓与视线成倾斜。
物体在视平线以上时,离视平线越远,物体的轮廓越小;离视平线越近,物体的轮廓越大。
物体在视平线以上时,物体的明暗对比越强;在视平线以下时,物体的明暗对比越弱。
物体在视平线以上时,物体的轮廓与视线成角;在视平线以下时,物体的轮廓与视线仍成角。
物体在视平线以上时,离视平线越远,物体的轮廓越小;离视平线越近,物体的轮廓越大。
物体在视平线以上时,物体的明暗对比越强;在视平线以下时,物体的明暗对比越弱。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
它涉及从胎儿发育到老年认知过程的各个阶段和各个方面。
以下是一份心理学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心理学定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它探讨人类感知、认知、情感、动机、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现象和规律。
心理学的分支:心理学包括许多不同的分支,如临床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等。
每个分支都不同的心理现象和问题。
心理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心理学与许多学科都有交叉,如医学、教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等。
景观学《美术基础二-透视学》——教学-实训-考试大纲
《美术基础二-透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1605922、课程名称:美术基础二-透视学3、学时/学分:48学时(其中讲解12学时,实训36学时)/3学分4、开课系(部)、教研室:艺术设计系景观教研室5、课程性质:必修课6、面向对象:景观学专业本科生二、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美术基础二-透视学》是艺术设计系学生的专业基础技法课程.“透视” 一词原于拉丁文“perspclre” (看透)。
最初研究透视是采取通过一块透明的平面去看景物的方法,将所见景物准确描画在这块平面上,即成该景物的透视图。
后遂将在平面画幅上根据一定原理,用线条来显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投影的科学称为透视学。
透视课程:1.教学内容要系统全面,充分地做到将科学与艺术紧密结合,将科学的客观性、系统性与艺术的主观性、自由性溶合在一起。
严谨细密而生动。
2.理论讲解要做到难易结合,重点难点突出,避免平铺直叙。
3.采取理论讲解与具体练习相结合,使理论能够迅速地运用到实践中去。
4.教学手法要不断更新,能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5.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又必须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师生通力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课程性质:以设计意识为核心,优化透视教学模式,以适应现代设计的发展。
在写生作画的过程中,因观察的需要或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视觉劳累,眼睛可以向着无数个目标观看作画对象,这种视向称为观察视向。
构图视向只有一个,而作画过程中的观察却可以有无数个。
我们作画是根据一个构图视向所造成的中心投影关系来画物体的透视形的,而观察过程中的其它无数个视向,只是用来观察而已,不做中心投影效果。
因此,绘画中的透视分析与衡量,不能随观察视向看到哪里分析到哪里,衡量到哪里,而只能按一个构图视向来进行。
如果只凭直观的透视感觉来作画,透视上也常会产生错误。
仅通过视平线与景物的部位对比来说明清仰视与俯视透视图中的视高,是不太容易的。
绘画中有那些常用的透视?绘画透视知识点详解
什么是透视?透视是绘画理论术语。
“透视”(perspective)一词原于拉丁文“perspclre”(看透),指在平面或曲面上描绘物体的空间关系的方法或技术。
最初研究透视是采取通过一块透明的平面去看景物的方法。
将所见景物准确描画在这块平面上,即成该景物的透视图。
后遂将在平面上根据一定原理,用线条来显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投影的科学称为透视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的人和物的形象,有远近、高低、大小、长短等不同,这是由于距离不同、方位不同在视觉中引起的不同反映,这种现象就是透视。
透视的类型:透视的类型主要有三种:平行透视、散点透视、成角透视。
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一、二、三点透视。
画透视先记住以下透视学里的关键名词及表达的意思:名词解释:视平线:平视时与你眼睛水平的那条假想的线。
视点:视平线的中心点,也是你眼睛中心的位置。
灭点:将物体的边无限延长时最后消失的点。
一点透视:最常用到的就是一点透视,因为一点透视只有一个消失点(灭点)。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火车轨道,最后消失,一点透视的成像就是这样的。
一点透视是建筑物由跟画面之间相对位置的变化,由长,宽,高组成的主要方向轮廓线(不一定是平行的)这样画出的透视称为一点透视。
两点透视:两点透视有两个灭点,比如,当我们正站在一个街角前向前平视,那么街道两边的线条向就会西安两边无限延伸然后就会形成两个消失点。
如果建筑物仅有铅垂轮廓线与画面平行,而另外两组水平的主向轮廓线,均与画面斜交,于是在画面上形成了两个灭点Fx及Fy,这两个灭点都在视平线hl上,这样形成的透视图称为两点透视。
正因为在此情况下,建筑物的两个立角均与画面成倾斜角度,故又称成角透视。
三点透视:三点透视根据站点的高低,高度线或消失于天空中的天点,或消失于地面中的地点,另外两组深度线延长与视平线形成两个消失点,消失在地平线上,另一个消失点消失在天空或地面。
三点透视是三个消失点,一般会用在对高层建筑的描绘。
透视基础课程理论试卷
姓名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考场____________成绩透视基础(理论)测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14分)1、透视学中大体可分为(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2、视平线是与画者眼睛齐平的(水平线)3、视中线是(视点)与(心点)相连,与视平线成直角的线。
4、(平面透视)就是有一面与画面成平行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物体的透视。
这种透视有整齐、平展、稳定、庄严的感觉。
5、(视点)就是画者眼睛的位置。
二、选择题(可多选,)(每题5分共计20分)1、西方造型的主要透视关系是( A )。
A焦点透视B散点透视C成角透视D平行透视2、焦点透视( A )。
A只有一个焦点B可有一个或两个焦点C 有三个焦点D有四个焦点3、天点就是( B )的倾斜物体(房子房盖的前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上的点。
A近低远高 B近高远低C近高远高 D近低远低4、透视在中国古代绘画中应用的是( D )。
A焦点透视B两点透视C成角透视D散点透视三、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计40分)1、心点:就是画者眼睛正对着视平线上的一点。
2、消失点:就是与画面不平行的成角物体,在透视中伸远到视平线心点两旁的消失点。
3、地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特体(房子房盖的后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下的点。
4、成角透视: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特体(房子房盖的后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下的点。
四、简答题(每题13分共计26分)1、学习透视学的意义是什么?纯艺术的话,懂得物体结构,把握动势,塑性才能准确。
设计类,透视是培养空间感的基础。
2、什么是焦点透视?请举例说明。
西方绘画的透视法,其基本原理,将隔着一块玻璃板看到的物象,用笔将其画在这块玻璃板上,就得出一幅合乎焦点透视原理的绘画。
其特征是符合人的视觉真实,讲究科学性。
在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思想指导下,运用焦点透视,掌握了表现空间的规律。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即是焦点透视的典范之作,在平面上创造了三维空间。
艺用透视学重点
B、与物体相关的名词:
1.物体---即客观存在的一切人物或景物,也是我们观察描绘的对象。可把它们概括分为方、圆两大类,在透视作图中一般分为方形、圆形、棍棒形、斜面、镜面物体,几乎可以代表生活中所有复杂体的基本结构与外形。
2.基面---景物所在的地平面。
3.基线---透明画面与基面的相交线。
13.真高(宽)线---在透视图中的最近空间或最近之物的立足点所画的一条代表物体实际高(宽)度的垂直线或水平线,以此作为不同远近物体透视变形的依据。
第二讲 定点透视
第一节 定点透视概述
定者,顾名思义,是固定、确定、稳定的意思。
定点透视的形成,就象我们用一架带标准镜的照相机,对着一个特定的对象拍照,其焦点、焦距都是固定不变的,所以又叫焦点透视。因此,定点(焦点)透视的基本涵义就是,以静止的、单眼的、固定的观察而推出的瞬间的、凝固的理性空间。这意味着我们在描绘一个对象时,保持一个固定的方向,头不左右环顾,在一个固定的高度和位置作画。我们平时的写生课便是如此。
它的消失点不再是心点,而是心点左右的两个余点,距点成了一种特殊的余点,是方形物与画面成45度角时的灭点。
二、成角透视的特点:
1.立方体恰处在视平线上时,可见到左右两个成角面。
2.立方体低于或高于视平线时,可见到三个面----一个水平顶面或底面,两个成角面。
3.立方体两组成角边与画面成角互为90度余角,所以成角透视又称余角透视。
2.方形物体同类成角面的边线,应消失到同一余点上,不能各行其是。
3.物体不同层次的同类成角面的边线,应消失到同一余点
上,不能因层次的高低而将余点也分高低。
4.同方向同大小立方体的顶面对角线,应消失到视平线上的同一灭点上。
大一透视学学知识点
大一透视学学知识点大学一年级是人们迈入大学阶段的开始,对于许多新生来说,大学的学习方式和要求与之前的学习经历有着很大的不同。
在这个新的环境中,新生们需要努力适应并学会如何高效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透视学学知识点是大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本文将从几个主要的学科领域介绍一些大一透视学学的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数学透视学学知识点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大学生的学习以及日常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大一阶段,数学的学习主要集中在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论等方面。
下面将简要介绍这些学科的主要知识点:1. 微积分:微积分是数学中的重要分支,主要包括函数、极限、导数和积分等内容。
大一阶段,学生需要掌握函数的概念、常见函数的性质以及函数的极限计算方法。
2. 线性代数:线性代数是大学数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包括向量、矩阵和线性方程组等内容。
大一阶段,学生需要掌握向量的基本运算、矩阵的性质以及线性方程组的解法。
3. 概率论:概率论是研究随机现象的数学理论,对于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有着重要应用。
在大一阶段,学生需要学习概率的基本概念、概率分布以及统计推断等内容。
第二章:物理透视学学知识点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物质的性质和运动规律,对于理解自然界的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大一阶段,学生需要学习的物理知识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 力学: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学科,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大一阶段,学生需要学习牛顿力学的基本原理,如牛顿三定律、加速度等概念。
2. 热学:热学是研究热能和热传递规律的学科。
在大一阶段,学生需要学习温度和热量的概念、热平衡与热传导等基本知识。
3. 光学: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和光现象的学科。
大一阶段,学生需要了解光的波粒性质、光的干涉和衍射等基本概念。
第三章:化学透视学学知识点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的学科,对于理解物质的结构和相互作用具有重要作用。
大一阶段,学生需要学习以下几个方面的化学知识:1. 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学生需要了解原子的结构、元素周期表以及原子核的组成等内容。
透视学(五)
第六节
曲线曲面透视
一、曲线透视的规律与特点 3.各种位置圆面的透视变化特点与视角关系
①形:形是指透视圆面的基本形状及其透视宽窄的变化。 离灭线远的圆面宽,离灭线近的圆面窄,正在灭线上的则成一条直线。 圆面平放时,地平线是它们的灭线,处在地平线上下的各圆面,离地平 线越远越窄,离地平线越近越窄,在地平线上则成一条平行线;圆面离 画面有远有近时,越近越宽,越远越窄。
第六节
曲线曲面透视
一、曲线透视的规律与特点 1.曲线透视的规律 求作曲线是在直线中求曲,圆面是根据平面求弧线中求出。圆柱 体是根据体积中求出圆面,圆球体是根据体积中的圆面形成经纬 线叠加、分割求出。不同视向和各个位置或状态的曲线、圆面、 圆体消失规律,消失主点、距点、V点、天点、地点。
第六节
曲线曲面透视
第六节
曲线曲面透视
一、曲线透视的规律与特点 5.各种圆球体的透视变化关系
(2)圆的中线轴线、截面与球体透视关系 我们可以从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和倾斜透视原理得知,当平、俯、仰视 时,心点和圆截面透视不同,透视也不同。方体的两对应面中心相连为 中心轴,截面是球体内中心点位置画的各个平面圆(中心点都在截面中 心)。当中心轴知道后,我们可作同心不同圆而面组成圆球体,同轴不 同圆面、同心不同圆面组成的圆球体、螺旋球体、切挖面式球体等。
透 视 学
Pe r spi ce r e
第六节
曲线曲面透视
一、曲线透视的概念和种类 1.概念 曲线是指线、面和体的曲。一根弯曲的弧线,如一条弯曲的蛇, 是一维的;面的曲是指一个曲形的面,如圆形或桥面弧形面,是 二维的;体的曲,是指一个体积的曲,如球体,是三维的。这三 种简称曲线。曲线相对直线来说除了直就是曲。曲线是弯曲的, 是不断转向渐变有弧度的线(或面、体)。 在现实生活中不但有直线,而且有大量曲线,有自然曲线,也有 人工制造加工出来的曲线。曲线形体同线、平面或有体积的景物 一样,与视点、视向、画幅、地面、空间发生关系而发生透视变 化。
透视学单元五,曲面透视
在绘画空间中曲线的透视过程
透视中的常用术语
1、透视图:将看到或设想的物体、人物等,依照透视规律在某个媒介物上表现出来, 所得到的图像。 2、目点:人眼睛的位置(S) 3、视平线:与人眼睛高度相同的一条水平线(HL) 4、视线:视点与物体的连线 5、视角:视点与任意两条视线之间的夹角 6、中视线:中间的视线 7、站点:观者所站的位置,又称停点(G) 8、心点:中视线与视平线垂直相交的点,又称为主点(P) 9、视距:视点到心点的垂直距离 10、距点:将视距的长度反映在视平线心点的左右两边所得到的两个点(d) 11、灭点:透视线消失的点 12、画面:用来表现物体的媒介(pp) 13、基面:放置物体的平面(Gp) 14、基线:画面与基面之间的交界线(GL) 15、视高:从视平线到基面的垂直距离(h) 16、原线:与画面平行的线,在透视图中保持原方向,无消失 17、变线:与画面不平行的线,在透视图中会消失
绘画透视学-复习资料
绘画透视学--3、透视学常用名词术语及原理(1)、常用名词术语(图1-3—1)●视点E(Eye Point):视者眼睛的位置。
又叫目点。
●停点S(Standing Point):视点在基面上的垂直落点。
又叫站点、立点.●主点CV(Center of Vision):中视线与画面的垂直交点.又叫心点、视心。
●画面PP(Picture Plane):作画时假设竖在物体前面的透明平面,平行于画者的颜面,垂直于中视线。
●画幅(Picture):在60~视角的视圈线范围以内选取的一块作画面积.●中视线(Central Visual Ray):视点到画面的垂直连线,是视域圆锥的中轴线。
又叫中心视线。
●视垂线CL(Central Line):过视心所作的视平线的垂线。
又叫中心线.●视平面(Horizon Plane):视平线所在的水平面。
●视平线、地平线HL(Horizon Line):过视心所作的水平线。
平视时,视平线与地平线重叠,即视平线等于地平线;仰视、俯视时,视平线与地平线分离。
●水平视心CVO:过视心位置的垂直线与地平线相交的点,称水平视心。
由视点至水平视心的视线与中视线的夹角为仰视或俯视角.●视高H(Height):视点到停点的垂直距离。
●视距VD(VisualDistance):视点到视心的垂直距离。
●视线SL(Sight Line):视点到物体上各点的连线.●视角(Sight Ang]e):任意两条视线与视点构成的夹角,绘画中采用的视角不超过60。
●视域(VisualThreshold):视点看出去的60.空、司范围。
在此范围内的视域称为正常视域。
●视向(V1sion Direction):作画时所看的方向,分为平视、仰视、俯视三种。
●基面GP(Ground Plane):物体所在的平面,也是停点所在的面。
●基线GL(Ground Line):画面与基面的交接线。
●灭点V(Vanlshlnq PoInt):不平行于画面的直线的投影点.又叫消失点、消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透视学考试重点
透视学
1、简述平行透视在绘画上的运用。
荷兰霍贝玛的<林间小道> 将观者视线顺引导深处,产生画面的深度距离感适
合表现长廊隧道公路铁路
意大利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突出中心人物形成一种稳静的气氛起到截止视
线下行的作用(基督的冷静与十二门徒三人一组一字排开的对称构图形成静与动的对比制约(全开放的艺术处理方法,使观者身临其境(
意大利拉斐尔的,雅典学院,中心人物不大但平行透视的构图方法对称的高
大的建筑直角边线直指画幅中心因此牵引掌握了视线使主要形象得以突出一道拱门形成了很深的透视感( 2、简述变线的种类及各类变线的透视消失方向。
答:变线分两大类:
1)、和基面平行的水平变线,灭点在视平线上。
其中,和画面垂直的直角线消失于心点;和画面成其他角度的成角线消失于心点以外的余点、距点上。
2)、和基面成一定角度的倾斜变线,不论与画面成多大角度,他们的灭点都在视平线以外。
其中,和画面、基面成近低远高角度的直线消失到视平线以上的天点;和画面成近高远低角度的直线消失到视平线以下的地点。
3、原线的种类与透视特征有哪些?
答:原线是指与画面保持平行关系的直线,无论怎样延伸也不会和画面相交,
同类线彼此也不会聚拢、消失。
原线包括平行于基面、平行于画面的水平线,垂直于基面、平行于画面的垂直线,倾斜于基面、平行于画面的斜线三大类。
原线不产生消失现象,无灭点。
4、简述远近视距的构图效果。
答:视距决定、制约着60度正常视域圈内的画幅,保证表现透视空间的最近、最大合理容量。
视距短画面容量小,视距长画面容量大。
5、简述中国山水画和西洋风景画在透视手法上的差异。
答:中国山水画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手法,画面视觉空间不受限制。
具有时空跨度自由、表现幅度随意的特点,画面容量大。
西洋风景画采用焦点透视的构图手法,画面视觉空间受限制。
时空容量、表现幅度有严格的限制,画面容量小。
6、平行透视特点:
1)立方体的前后两个面与画面平行,底面、顶面与基面平行。
2)所有向远处消失的立方体各边线都集中到视平线上的心点消失。
3)平行透视指视者在视域60度角之内所表现的画面中只有一个消失点(心点)
4)平行透视画面中大多数线条是平行、垂直线,比较稳定、平衡,适合于表现庄重、宏大的场面。
7、成角透视的画面特点:
成角透视所表现的空间和物体,都是与画面有一定角度的立方体。
画面上的立方体空间感较强,画面中主要有左右两个方向的消失点,大多数与底面平行的线条都消失于这两个点。
使画面产生强烈的不稳定感,同时也具有灵活多变的特性。
在实践运用中往往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画法,表现娱乐、欢快的场面。
8、倾斜线的消失特点:
1)、平行透视中的倾斜线为变线时,表现为近高远低或近低远高两种状态。
2)、平行透视中的倾斜线为原线时,保持原状。
3)、斜面上的变线消失到外面的消失点上。
9、倾斜透视的画面特点:
倾斜透视的画面,具有强烈的不稳定感,相对于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画面视觉冲击力更强,给观者的震撼力更大。
倾斜透视展现了不同于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
的独特视角,往往是站在空中或者高处向下俯视,或者是站在低处向上仰视。
向下俯视时,画面形成纵深线条压缩,纵深感更强的效果,适合表现空间深度大的对象。
向上仰视时,画面形成上升感,适合表现高大的物体,较易塑造出对人的心理产生一定影响的画面效果。
理解:
1、表现画中景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主要通过以下方式: 不同形状的图形前后重叠表现景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不同形状的图形用明暗和阴影表现景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不同形状的图形用色彩关系表现景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2、在成角俯视立方体中其三组轮廓线消失点是左余点、右余点以及地点。
3、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将透视归纳为线透视、空气透视、隐没透视。
4、在不知灭线何在的情况下,可通过以下方法按照物面的灭点确定灭线的位置:矩形物面中,两组边都是变线,则两组变线边灭点的连接线就是其灭线。
5、中国传统绘画的远近处理的主要手法是:多视点、高视高、远视距。
8、远、近视距水平物面宽窄:近视距物面宽,远视距物面窄。
9、在方体的成角透视图中三边线的透视方向分别是垂直方向,向左余点方向,向右余点方向。
10、在成角俯视立方体中其三组轮廓线消失点分别为左右余点和地点。
3、欧洲中世纪的绘画风格的主要特点是:空间平面化、程式化、装饰化。
5、达•芬奇所作的壁画《最后的晚餐》,主要运用了平行透视原理。
6、圆面透视的状态主要有:正圆形,直线,规则椭圆形。
7、正常视域是由目点引出的视角约为60度圆锥形空间。
8、平行透视的形成条件:立方体的三组边中,有两组与画面平行, 9、在方体的成角透视图中,其三边线的透视方向为:垂直方向、向左余点方向、向右余点方向。
10、线透视主要研究透视图形的发生原理及在平面上表现立体造型的规律。
11. 古埃及壁画中,尚未出现用明暗及色彩表现空间的形式. 12. 在不知灭线何在的情况下,可按照以下方法确定灭线的位置: A 矩形物面的一组边为原线,另一组边为变线,则过变线的灭点作原线的平行线即可.
B 矩形物面中,两组边都是变线,则两组变线边灭点的连接线就是其灭线.
C 矩形物面中,两组边都是原线,则地平线就是该物面的灭线. 掌握:
1、以立方体为例,平行俯视时三组主向轮廓线有 2 个灭点,成角仰视时三组主向轮廓线则有 3 个灭点。
3、视高就是在平视时,作画者的眼睛到基面的高度。
4、立方体平行仰视时三组轮廓线有两个消失点,分别是心点垂直线上的天点和地平线上的平视心点。
5、文艺复兴以及以后的绘画才采用线透视与明暗的方法表现画面的
空间感。
6、圆形的三种透视状态分别为正圆形、规则椭圆形和直线。
7、传统西画构图多以单一固定视点观看景物,称为焦点透视,也称为静透视或定点透视;中国画中场景较大或幅面过长的立轴和长
卷,是将画者在走动中众多视点所见场景经营布置在一幅画中,称为散点透视,又称为动点透视或多点透视。
8、倾斜俯视和倾斜仰视的方形物体,有四种陈放状态:平行俯视平行仰视、成角俯视和成角仰视。
9、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达•芬奇将透视归纳为线透视、空气透视和隐没透视三种,其中色彩因大气的阻隔产生的变化称为空气透视,物体的明暗对比和清晰度随着距离增加而减弱称为隐没透视; 场景中的远伸平行线看起来愈远愈拢直至汇合于一点称为线透视。
10、方块斜面的斜边与基面的夹角越大时,它的灭点距离斜边底迹线的灭点越远。
11、与画面平行的直线为原线,按它们对视平面垂直、水平、倾斜的不同关系,分为平行、垂直和倾斜三种。
12、目点引向景物任何一点的直线为视线,其中引向正前方的视线称为中视线,它与画面垂直相交的点称为心点。
13、视平面与画面垂直相交的线称为视平线,也是中视线交画面于心点,过心点所引的横线。
16. 透视原理在传统中国画中已经得到运用。
运用的是散点透视的方法。
17、视平线以下的等高的景物在画面上愈近愈低,愈远愈高。
18、地平线居于画幅的上部,则该画为俯视构图。
19、传统西画构图多以单一固定视点观看景物,称为焦点透视,
也称为静透视或定点透视;中国画中场景较大或幅面过长的立轴
和长卷,是将画者在走动中众多视点所见场景经营布置在一幅画
中,称为散点透视,又称为动点透视或多点透视。
20、成角透视中上斜斜面的灭线是连接该平面斜边的灭点——天点,和该斜面平边的灭点——余点或距点的直线。
21、距点有两个,分别位于心点左右的视平线上,它是与画面成 45度角变线的灭点。
22、圆的透视为椭圆形,同时有近大远小的透视变化。
23、与画面不平行的平面无限远伸,在画面上最终消失在灭线上,如
地平面消失在地平线上,与地面平行的各种角度的变线,其灭点
在地平线上。
24、等大的相互平行的斜面,它们的透视宽窄取决于它们离开视平线
的远近。
25、中国传统绘画与西画的处理有很大差异,表现在中国绘画中常采用高远、平远和深远进行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