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涪陵九中九年级语文古诗词专题复习 诗词中平仄规则 新人教版
九年级中考古诗必考知识点
九年级中考古诗必考知识点古诗是我国文学的瑰宝,也是中考中一个重要的考试内容。
在九年级中考中,经常会涉及到对古诗的理解与分析。
因此,掌握古诗的必考知识点非常重要。
本文将为你详细介绍九年级中考古诗必考知识点,帮助你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一、诗的格律在九年级中考中,诗的格律是必考的内容之一。
格律是指古诗中的韵律和格式要求。
古诗的格律有平仄、押韵和句式等要素。
1. 平仄:平仄是指诗句中的音节发音高低的对立。
平仄分为平声和仄声两种。
平声指音节的声调平缓,发音较低;仄声指音节的声调有起伏,发音较高。
2. 押韵:古诗中的押韵是指诗句的末尾音节相同或相近。
押韵可以增加诗歌的韵味和美感。
常见的押韵方式有平仄押韵和全韵押韵两种。
3. 句式:古诗的句式是指句子的结构和形式。
常见的句式有五言句式和七言句式。
五言句式指每句五个字;七言句式指每句七个字。
句式的选择会影响整首诗的格律和韵律。
二、诗的造诣除了格律,九年级中考中还要求学生对古诗的意境和修辞手法有一定的掌握。
1. 意境:古诗通常以简洁的语言表达情感或描绘景物,给人以美的享受。
学生需要理解作者通过文字所创造出的意境,包括描写景观的意境、抒发情感的意境等。
2.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指诗中运用的各种言语技巧和修辞方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拟人等。
学生需要在阅读古诗时能够辨别和理解其中的修辞手法,并从中找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
三、文化背景在九年级中考的古诗中,经常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背景。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理解古诗的意义和内涵非常重要。
1. 典故:古诗中经常会涉及到一些典故和历史事件。
学生需要对常见的典故有所了解,以便能够理解并解读古诗中的典故意义。
2. 文化符号: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特定的符号和象征,如梅花、松树等。
这些符号和象征在古诗中被广泛使用,学生需要能够理解并解读其中的文化意义。
四、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在九年级中考中,古诗题型多种多样,常见的题型有填空、判断、解释词义等。
重庆市涪陵九中九年级语文古诗词专题复习 3.1 词的种类 新人教版
重庆市涪陵九中九年级语文古诗词专题复习 3.1 词的种类新人教版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
从配音乐这一点上说,它和乐府诗是同一类的文学体裁,也同样是来自民间文学. 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文人的词深受律诗的影响,所以词中的律句特别多。
词是长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数是有一定的。
每句的平仄也是有一定的。
词大致可分三类:(1 )小令;(2 )中调;(3 )长调. 有人认为: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1].这种分法虽然未免太绝对化了,但是,大概的情况还是这样的。
敦煌曲子词中,已经有了一些中调和长调. 宋初柳永写了一些长调. 苏轼、秦观、黄庭坚等人继起,长调就盛行起来了。
长调的特点,除了字数较多以外,就是一般用韵较疏。
(一)词牌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2] (这些格式称为词谱,详见下节)。
人们不好把它们称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
这些名字就是词牌。
有时候,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有时候,同一个格式而有几种名称,那只因为各家叫名不同罢了。
关于词牌的来源,大约有下面的三种情况:(1 )本来是乐曲的名称. 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3] ,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像菩萨. 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
据说唐宣宗爱唱《菩萨蛮》词,可见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
《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
这些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2 )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词牌。
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4].又叫《秦楼月》。
平仄的规则
平仄的规则平仄的规则一、概述平仄是中国古典诗歌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指的是诗句中字音的高低起伏。
按照平仄的不同组合方式,可以形成很多不同的韵律和节奏,从而影响整个诗歌的格律和韵律。
二、基本知识1. 平仄分类平仄可以分为平声和仄声两种。
平声指的是字音发音时声调平稳,没有起伏;而仄声则是指字音发音时有明显的高低变化。
2. 平仄组合在古典诗歌中,每个字都有其所属的平声或仄声。
根据这些基本元素,可以组合出不同的平仄格律。
比如,“平平仄”、“仄平平”、“上声下去”、“去声上升”等等。
3. 平水韵与反切在古代汉语中,有一种特殊的韵脚方式叫做“反切”。
反切将一个韵母分成两个部分来表示,其中一个部分表示这个韵母所属的“呼”,另一个部分表示这个韵母所属的“韵”。
比如,“江”字的反切是“见庚切”,其中“见”表示“上声”,“庚”表示“平声”,所以这个字的韵脚是“上平”。
三、平仄的规则1. 古诗词中的平仄古诗词中的平仄格律非常严谨,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
一般来说,每个句子都要求有一个固定的韵脚,而这个韵脚必须符合特定的平仄组合方式。
比如,“平平仄仄平”、“上声下去入”等等。
2. 平水韵中的平仄在《切韵》等古代韵书中,有一种特殊的韵脚方式叫做“平水韵”。
这种韵脚不区分平声和仄声,而是按照字母表顺序排列。
比如,“a、ia、ua、o、uo、e、ie、ve、ai、ei、ui、ao、ou、iu”等等。
在使用平水韵时,需要注意每个字所属的声调,并根据其所属的呼和韵来确定其是否为平声或仄声。
3. 平仄变化在古典诗歌中,有时会出现一些特殊情况,导致平仄出现变化。
比如,“平平仄仄平”中的最后一个字如果是“上声”,则会变成“平平仄仄上”。
这种情况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其变化规则。
四、总结平仄是中国古典诗歌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对于整个诗歌的格律和韵律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在使用平仄时,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变化和调整。
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优美动听的古典诗歌。
重庆市涪陵九中九年级语文古诗词专题复习 古诗绝句律诗平仄规律 新人教版 (1)
古诗绝句律诗平仄规律七绝平起首句不押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韵)七绝平起首句押韵⊙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仄平。
(韵)⊙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韵)七绝仄起首句不押韵⊙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七绝仄起首句押韵⊙仄平平仄仄平,(韵)⊙平⊙仄仄平平。
(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七律平起首句不押韵(可平可仄135,唯有26是15,第八是一三)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韵)⊙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七律平起首句押韵(可平可仄135,唯有26是15,第48是一三)⊙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韵)⊙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韵)⊙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七律仄起首句不押韵(可平可仄135,唯有48是15,第26是一三)⊙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韵)⊙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韵)七律仄起首句押韵(可平可仄135,唯有148是15,第26是一三)⊙仄平平⊙仄平(韵)⊙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韵)⊙仄⊙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韵)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可平可仄123第一字)⊙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韵)⊙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五绝平起首句押韵(可平可仄23第一字)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
(韵)⊙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可平可仄134第一字)⊙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韵)五绝仄起首句押韵(可平可仄134第一字)⊙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
(韵)⊙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韵)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韵(可平可仄13,唯有48是3,第26是一)⊙平⊙仄仄⊙仄仄平平(韵)⊙仄⊙平仄平平⊙仄平(韵)⊙平⊙仄仄⊙仄仄平平(韵)⊙仄⊙平仄平平⊙仄平(韵)五律平起首句押韵(可平可仄13,唯有148是3,第26是一)平平⊙仄平(韵)⊙仄仄平平(韵)⊙仄⊙平仄平平⊙仄平(韵)⊙平⊙仄仄⊙仄仄平平(韵)⊙仄⊙平仄平平⊙仄平(韵)五律仄起首句不押韵(可平可仄13,唯有48是1,第26是3)⊙仄⊙平仄平平⊙仄平(韵)⊙平⊙仄仄⊙仄仄平平(韵)⊙仄⊙平仄平平⊙仄平(韵)⊙平⊙仄仄⊙仄仄平平(韵)五律仄起首句押韵(可平可仄位置13,唯有148位置是1,第26位置是3)⊙仄仄平平(韵)平平⊙仄平(韵)⊙平⊙仄仄⊙仄仄平平(韵)⊙仄⊙平仄平平⊙仄平(韵)⊙平⊙仄仄⊙仄仄平平(韵)学习古仄音八法一:凡是用b,d,g,j,z,zh五个声母的,并且现在今音中读为二声的,一定是仄音。
古诗词韵律中的平仄知识归纳
古诗词韵律中的平仄知识归纳古诗词韵律中的平仄知识归纳古诗词韵律,是指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
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
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词韵律中的平仄知识归纳,欢迎阅览。
古人们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
平,就是平声(普通话分为阴平、阳平),仄就是上去入三声(普通话归为上声、去声,入声分别归入各声)。
所谓“仄”,就是“侧”,也就是不平的意思。
如果让平仄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使用,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
古人所说的“抑扬顿挫”、“声调铿锵”,虽然还有其他讲究,但是平仄和谐确实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平仄在诗词中究竟是怎样交错着的呢?概括为两句话就是:⑴在同一句中,平仄是交替的;⑵律诗的一、三、五、七句叫出句,二、四、六、八句叫对句。
在对句中,平仄是与上句相对的。
这种平仄规律在律诗中表现得特别明显。
例如温庭筠《七律.题李处士幽居》诗的第三、四两句:浓阴似帐红薇晚,细雨如烟碧草新。
这两句的平仄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就本句来说,每两个字一个节奏。
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仄仄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最后一个字又是仄。
这就是交替。
就对句来说,“细雨”对“浓阴”,是仄仄对平平;“如烟”对“似帐”,是平平对仄仄;“碧草”对“红薇”,又是仄仄对平平,“新”对“晚”是平对仄。
这就是相对。
本来只用普通话去辨别平仄是很方便的,可是古音里还有一种入声,它的发音独特,这就给现代人带来了一些麻烦。
如果你的方言里是有入声的(如江浙人或山西人、湖南人、华南人),那么这个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
如果你是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的人,那么入声字在这些方言里都归入了普通话的阳平。
那么,只要遇到阳平字就应该特别注意辨别,必要时只能或韵书了。
如果你是北方人,由入声变成去声和由入声变成上声的字都不妨碍我们辨别平仄(也都属于仄声),只有由入声变成了平声(阴平、阳平)的,才会造成辨别平仄的困难。
九年级语文古诗词专题复习2.3律诗的平仄新人教版
重庆市涪陵九年级语文古诗词专题复习 2.3 律诗的平仄平仄,这是律诗中最重要的因素。
律诗的平仄规则,一直应用到后代的词曲。
我们讲诗词的格律,主要就是讲平仄。
(一)五律的平仄五言的平仄,只有四个类型,而这四个类型可以构成两联。
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由这相联的错综变化,可以构成五律的四种平仄格式。
其实只有两种基本格式,其余两种不过是在基本格式的基础上稍有变化罢了。
(1)仄起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字外加圈表示可平可仄。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掻更短,浑欲不胜簪[10].另一式,首句改为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11].(2)平起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蓬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另一式,首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12].(二)七律的平仄七律是五律的扩展,扩展的办法是在五字句的上面加一个两字的头. 仄上加平,平上加仄。
试看下面的对照表:(1)平仄脚五言仄起仄收○○仄仄平平仄七言平起仄收平平仄仄平平仄(2)仄平脚五言平起平收○○平平仄仄平七言仄起平收仄仄平平仄仄平(3)仄仄脚五言平起仄收○○平平平仄仄七言仄起仄收仄仄平平平仄仄(4)平平脚五言仄起平收○○仄仄仄平平七言平起平收平平仄仄仄平平因此,七律的平仄也只有四个类型,这四个类型也可以构成两联,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由这两联的平仄错综变化,可以换成七律的四种格式。
其实只有两种基本格式,其余两种不过在基本格式的基础上稍有变化罢了。
(1)仄起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古诗的平仄规律教学内容
古诗的平仄规律古诗词的平仄规律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
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以及使用最广泛的《平水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
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
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
平声和仄声,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
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
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
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
普通话入声消失,入声归入仄声中的上去两声和平声中的阴平、阳平,这导致用普通话判别诗词平仄会有错误。
一、近体诗的一般规律首先看看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首八句,共分为四联。
第一、二句称为首联,第二、三句为颔联,第五、六句为颈联,第七、八句为尾联。
每联中的第一句叫出句,第二句叫对句。
这首诗的平仄格式为:○○●●○○●,●●○○●●△。
⊙●○○○●●,◎○⊙●●○△。
○○●●○○●,●●○○●●△。
⊙●○○○●●,◎○⊙●●○△。
格式中“○”表示平声字,“●”表示仄声字,“◎”表示本应是平声字而改用了仄声字,通常称为“盘”音字,“⊙”表示为本应是仄声字改用了平声字,通常称为“赞”音字。
盘音和赞音字都属于平仄可通用的字。
“△”表示是韵脚字。
因近体诗必须压平声韵,所以就不标出仄声韵的符号了。
从上例可以找出一些规律来,即每句中各自的平仄关系为双音交替,也就是每两个“平”音字或每两个“仄”音字交替;每联中出句与对句之间的平仄关系为相反的,这一规律称作“对”,如不符合这一规律便叫做“失对”;相邻两联之间的平仄关系是下联出句前四字与上联对句的前四字平仄相同,后三字将顺序颠倒,称之为“粘”,如不符合这一规律称之为“失粘”。
诗词平仄的组合规则
诗词平仄的组合规则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韵律和音韵美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其中一个重要的要素就是平仄。
平仄是指在诗词中音节的发音高低起伏。
根据音节的音高,可以将其分为平声、仄声、上声和去声。
平仄的组合规则十分重要,它决定了诗词的音律美感和节奏感。
首先,平仄要遵循“平平仄仄平”的基本规则。
每个句子的四个音节要按照这个顺序排列,既体现了诗词的韵律美感,也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就是按照这个规则排列的。
其次,平仄要注意平声和仄声的搭配。
平声和仄声的组合可以形成独特的音韵美感,使诗词更加动听。
例如:杜牧的《秋夕》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其中“宿池边”是平声,而“敲月下门”是仄声,这种平仄交错的搭配使整首诗具有了诗意。
此外,平仄要注意句子的呼应和对仗。
在古诗中,经常会出现平仄呼应和平仄对仗的手法,以增强诗词的表现力。
呼应是指不同句子之间平仄的连续变化,形成一种整体上的和谐感。
对仗则是指同一句子内部不同音节之间的平仄关系,使诗词更加韵味十足。
例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其中“深波”和“蛟龙”呼应,形成了一种平仄的连续变化;而“水深”和“无使”对仗,使整句诗更加平衡。
最后,平仄还要根据诗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来进行变化。
不同的主题和情感需要不同的平仄组合,以体现诗词的内涵和特点。
例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其中“君问归期未有期”和“巴山夜雨涨秋池”分别采用了平平仄仄仄和平仄平平仄的组合方式,形成了对比和矛盾的情感表达。
总之,诗词平仄的组合规则是诗词创作中必不可少的要素。
只有合理运用平仄,才能使诗词更加动人,更加具有韵律美感。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欣赏和传承这一独特的文化艺术。
平仄规则介绍
平仄规则介绍
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概念,平声即现代汉语中的一声和二声,仄声即现代汉语中的三声和四声。
但在古代汉语中,由于语音的复杂性,存在大量的入声字,这些字属于仄声。
然而,在普通话中,入声字被取消了,因此在《中华新韵》中,它们被分别派入了不同的韵部,其中大部分变成了平声字。
在平仄的运用中,有“齐言”的规则,指的是律诗分为“五言”和“七言”两种,每句的句数要整齐一致。
此外,还有对句数的规定,每首诗的句数不同,有八句的律诗(五律或七律)和多于八句的排律。
在平仄的规律上,存在四种基本句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这些句式对于构成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至关重要。
押韵是诗词创作的重要技巧之一。
在早期的古风中,押韵的要求并不严格,但随着诗歌的发展,为了增强语句的抑扬顿挫,一般在单句就不要求押韵了,只在双数句子结尾要求押韵。
这种情况的出现是随着音乐的丰富,诗词篇幅增加而出现的。
到了唐朝,诗人们制定了近体格律诗,将押韵作为一条规则明确了下来。
近体诗分为五绝、七绝、五律、七律、排律。
近体诗一般是平声押韵,不允许邻韵通押,不允许转韵(律诗、排律),但是像这种首句入韵的格式,第一句的韵脚是可以押邻韵的,叫做“孤雁出群格”。
而古风的押韵就相对宽松很多,可以邻韵通押,中途可以转韵,但是在两联中(转韵的最小单位)不能平仄通押。
可以押仄声韵,不过用仄声韵的时候,单数句就要用平声韵断句。
总的来说,平仄和押韵是构成诗歌节奏和美感的重要因素。
通过掌握这些规则和技巧,可以创作出更加优美和和谐的诗词作品。
诗歌中的平仄如何把握?
诗歌中的平仄如何把握?
一、分清平仄,汉语拼音中第三声、第四声均是仄声,入声字全部算仄声;第一、二声大部分是平声、(少数入声字除外,另外列表公布,大家记录熟用即可)。
二、平仄分布规律是2、4、6、8、10等双数位置上下联相对应的字平仄要相反,(左右要相反,2、4;或者4、6位置左右同平声,同仄声,叫失替,不允许)。
位处1、3、5等单数位置的字上下可以相反,也可以相同,不管他,上联最后一字必须是仄声,下联最后一字必须平声。
三、上下联相对应的字词性要相同。
四、上联最后3个字不能连续用仄声,下联最后3个字不能连续用平声;不要无规则出现同一个字,不重复用,复词除外,如:朦朦、缕缕等。
五、同义词不能对同义词,如中国不能对神州,这叫合掌,是毛病!
六、上下联相对应的词组结构要相同,如联合词组要对联合词组,如:千家万户可对三教九流,惊天动地可对泼墨吟诗。
七、上下联字数相等、联意相关。
八、长联中上联倒数第二句结尾一字要平声字,下联倒数第二句结尾一字要用仄声,由兩句以上组成的对联均算长联。
九、大家把这新八条收藏起来或抄到纸上反复背诵丶熟记在心,大胆运用,方可一周之内学会自作楹联!。
诗词的平仄 诗词的平仄规律
诗词的平仄诗词的平仄规律今天给各位分享诗词的平仄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诗词的平仄规律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现在开始吧!古诗如何分平仄?古诗如何分平仄?1、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就是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中仄平平中仄。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就是仄平中仄仄,仄平平中仄。
在诗词中平仄的使用方式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
平声和仄声是指诗文的韵律。
2、律诗:五律平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平声。
五律仄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仄声。
平平仄仄平(韵)七律平起:首句第二字必用平声。
七律仄起:首句第二字必用仄声。
绝句:七绝平起首句押韵。
七绝平起首句押韵。
3、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春望(唐代-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第二种格式:首句平起仄收式,为第一种格式后半首的重叠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5、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五种声调,称为平(阴平、阳平)、上、去、入。
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
6、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
“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
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
古诗平仄规律古诗平仄规律1、古诗平仄规律如下:第一是“齐言”。
指的是律诗分为“五言”和“七言”两种,“五言”即每句五个字,“七言”每句七个字,需整齐一致,不多不少。
2、古诗平仄规律及押韵如下:首句可押可不押,下句必押平声韵,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首句均可以押韵或不押韵。
重庆市涪陵九中九年级语文古诗词专题复习 1.4 对仗 新人教版
word某某市某某九中九年级语文古诗词专题复习 1.4 对仗第四节对仗诗词中的对偶,叫做对仗。
古代的仪仗队是两两相对的,这是"对仗"这个术语的来历. 对偶又是甚么呢?对偶就是把同类的概念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例如"抗美援朝","抗美"与"援朝"形成对偶。
对偶可以句中自对,又可以两句相对。
例如"抗美援朝"是句中自对,"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两句相对。
一般讲对偶,指的是两句相对。
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对偶的一般规则,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 仍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例:"抗"、"援"、"保"、"卫"都是动词相对,"美"、"朝"、"家"、"国"都是名词相对。
实际上,名词对可以细分为若干类,同类名词相对被认为是工整的对偶,简称"工对"。
这里"美"与"朝"都是专名,而且都是简称,所以是工对:"家"与"国"都是人的集体,所以也是工对。
"保家卫国"对"抗美援朝"也算工对,因为句中自对工整了,两句相对就不要求同样工整了。
对偶是一种修辞手段,它是作用是形成整齐的美。
汉语的特点特别适宜于对偶,因为汉语单音词较多,即使是复音词,其中词素也有相当的独立性,容易造成对偶,对偶既然是修辞手段,那么,散文与诗都用得着它。
例如《易经》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易。
干文言》)《诗经》说:"昔我往矣,扬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学好古诗词必备知识,平仄规律,值得学习
学好古诗词必备知识,平仄规律,值得学习近体诗的格律格式古诗词赏析近体诗的格律格式就可以推导出来了。
第一句是:平平仄仄平平仄,我们把这个句式不妨给它个代号叫做①句式。
根据“对”原则,那么下句就是:仄仄平平仄仄平。
我们也给它起个名字叫②句式。
第三句呢?粘!即粘住第二句,它仄开头,我也仄开头,但又不能违反遇单句尾仄,所以把粘仄的倒数第三字与粘平的尾字调换位置,由此构成:仄仄平平平仄仄(③句式)。
第四句再“对”,成:平平仄仄仄平平(④句式)。
如此,平起(以第二字论)仄收(以尾字论)不入韵的七绝标准格式就有了:平起仄收式七绝格式:平平仄仄平平仄(①句式)仄仄平平仄仄平(②句式)仄仄平平平仄仄(③句式)平平仄仄仄平平(④句式)七绝有了,七律和七排只要照方拈药,粘对下去就可以了。
以上只是介绍了“平起仄收”这一种格式,那么其他格式呢?好办,只要取上面推导出来的四个句式中任何一个作为首句,然后按“对粘”原则对粘下去就都有了。
不过,在粘对时,还应把握住如下两点:1)若非在首句,奇数句尾字必仄。
粘对中遇到奇数句尾字平时,将尾字与倒数第三字平仄调换。
2)因为需要押韵,所以逢偶句尾字必平。
粘对过程中遇到偶句仄时,将尾字与倒数第三字平仄调换。
也正因为如此,故取②、④两种句式作首句时,对句的尾字要与倒数第三字调换,对句分别应为:④句式和②句式。
如此,七绝和七律的标准格式便为:七绝:a)平起仄收,首句不入韵:①②③④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b)平起平收,首句入韵:④②③④(只是把a格式的首句换成了④句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c)仄起仄收,首句不入韵:③④①②(相当于把a格式的前两句与后两句调换位置)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d)仄起平收,首句入韵:②④①②(只是把c格式的首句换成了②句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初中语文古诗词格律特点规律中的平仄对仗分析
初中语文古诗词格律特点规律中的平仄对仗分析初中语文古诗词格律特点规律中的平仄对仗分析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其深厚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一直为人们所喜爱。
而其中的格律特点规律则是古诗词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重点讨论古诗词格律中的平仄对仗。
一、平仄对仗的概念平仄对仗是指古诗词中的音节的音调和声调之间的对应关系。
古汉语中的音节可以分为平声、仄声两种调性,平声指声调不升高或不降低的音节,而仄声指声调升高或降低的音节。
在古诗词中,通过平仄对仗的运用,使得句子的韵律更加优美和谐。
二、平仄对仗的分类和特点平仄对仗可以分为平平对仗、仄仄对仗和平仄对仗三种形式。
1. 平平对仗:即句子中的平声音节与平声音节相对应。
平平对仗的特点是音节既不升高也不降低,声调平均分布,使得句子的节奏和谐而平稳。
示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2. 仄仄对仗:即句子中的仄声音节与仄声音节相对应。
仄仄对仗的特点是音节升高或降低,声调变化较为明显,使得句子的节奏紧凑有力。
示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3. 平仄对仗:即句子中的平声音节与仄声音节相对应。
平仄对仗的特点是音节既有升高又有降低,声调变化较为复杂,使得句子的节奏变化多样。
示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三、平仄对仗在古诗词中的作用平仄对仗作为古诗词的重要格律之一,它不仅使得诗词的音韵更加和谐,也增强了诗词的艺术美感。
平仄对仗的合理运用可以提高句子的整体美感,并让诗词更加生动、富有感染力。
1. 增加韵律美:平仄对仗使得古诗词具有独特的节奏感,并且能够在音律上构成和谐的声韵结构。
这种美感让整首诗词更加流畅自然,轻盈灵动。
2. 表达意境:古诗词中经常运用平仄对仗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通过平仄对仗的运用,诗人可以选择恰当的音调和声韵来描绘景物、抒发情感,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3. 强化语言感染力:平仄对仗的运用可以给古诗词注入一种节奏感和韵律美,使得句子更加有力量、有感染力。
古诗平仄规律知识讲解
古诗词的平仄规律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
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以及使用最广泛的《平水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
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
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
平声和仄声,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
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
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
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
普通话入声消失,入声归入仄声中的上去两声和平声中的阴平、阳平,这导致用普通话判别诗词平仄会有错误。
一、近体诗的一般规律首先看看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首八句,共分为四联。
第一、二句称为首联,第二、三句为颔联,第五、六句为颈联,第七、八句为尾联。
每联中的第一句叫出句,第二句叫对句。
这首诗的平仄格式为:○○●●○○●,●●○○●●△。
⊙●○○○●●,◎○⊙●●○△。
○○●●○○●,●●○○●●△。
⊙●○○○●●,◎○⊙●●○△。
格式中“○”表示平声字,“●”表示仄声字,“◎”表示本应是平声字而改用了仄声字,通常称为“盘”音字,“⊙”表示为本应是仄声字改用了平声字,通常称为“赞”音字。
盘音和赞音字都属于平仄可通用的字。
“△”表示是韵脚字。
因近体诗必须压平声韵,所以就不标出仄声韵的符号了。
从上例可以找出一些规律来,即每句中各自的平仄关系为双音交替,也就是每两个“平”音字或每两个“仄”音字交替;每联中出句与对句之间的平仄关系为相反的,这一规律称作“对”,如不符合这一规律便叫做“失对”;相邻两联之间的平仄关系是下联出句前四字与上联对句的前四字平仄相同,后三字将顺序颠倒,称之为“粘”,如不符合这一规律称之为“失粘”。
重庆市涪陵九中九年级语文古诗词专题复习 1.1 韵 新人教版
重庆市涪陵九中九年级语文古诗词专题复习 1.1 韵新人教版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
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
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
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
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 押韵叫合辙. 一首诗有没有韵,是一般人都觉察得出来的。
至于要说明甚么是韵,那却不太简单。
但是。
今天我们有了汉语拚音字母,对于韵的概念还是容易说明的。
诗词中所谓韵,大致等于汉语拚音中所谓韵母。
大家知道,一个汉字用拚音字母拚起来,一般都有声母,有韵母。
例如"公"字拚成g ōng,其中g 是声母,ōng是韵母。
声母总是在前面的,韵母总是在后面的。
我们再看"东"d ōng,"同"t óng,"隆"l óng,"宗"z ōng,"聪"c ōng等,它们的韵母都是ong ,所以它们是同韵字。
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
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
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
试看下面的一个例子: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茅檐常扫凈无苔(t ái ),花木成蹊手自栽(zāi)一水护田将绿遶,两山排闼送青来(l ái )。
这里"苔"、"栽"和"来"押韵,因为它们的韵母都是ai. "遶"(绕)字不押韵,因为"遶"字拚起来是r ào ,它的韵母是ao,跟"苔"、"栽"、"来"不是同韵字。
依照诗律,像这样的四句诗,第三句是不押韵的。
在拚音中,a 、e 、o 的前面可能还有i ,u 、ü,如ia,ua,uai ,iao ,ian ,uan ,üan,iang,uang,ie,üe ,iong,ueng等,这种i ,u ,ü叫做韵头,不同韵头的字也算是同韵字,也可以押韵。
重庆市涪陵九中九年级语文古诗词专题复习 3.2 词韵,词的平仄和对仗 新人教版
重庆市涪陵九中九年级语文古诗词专题复习 3.2 词韵,词的平仄和对仗新人教版(一)词韵关于词韵,并没有任何正式的规定。
戈载的《词林正韵》,把平上去三声分为十四部,入声分为五部,共十九部。
据说是取古代著名词人的词,参酌而定的。
从前遵用的人颇多。
其实这十九部不过是把诗韵大致合并,和上章所述古体诗的宽韵差不多。
现在把这十九部开列在后面,以供参考[28].(甲)平上去声十四部(1 )平声东冬,上声董肿,去声送宋。
(2 )平声江阳,上声讲养,去声绛漾。
(3 )平声支微齐,又灰半[29];上声纸尾荠,又贿半;去声寘未霁,又泰半、队半。
(4 )平声鱼虞;上声语麌;去声御遇。
(5 )平声佳半,灰半;上声蟹,又贿半;去声泰半、卦半、队半。
(6 )平声真文,又元半,上声轸吻,又阮半;去声震问,又愿半。
(7 )平声寒删先,又元半;上声旱潸铣,又阮半;去声翰谏霰,又愿半。
(8 )平声萧肴豪,上声筱巧皓,去声啸效号。
(9 )平声歌,上声哿,去声个.(10)平声麻,又佳半;上声马,去声禡,又卦半。
(11)平声庾青蒸,上声梗迥,去声敬径。
(12)平声尤,上声有,去声宥。
(13)平声侵,上声寝,去声沁。
(14)平声覃盐咸,上声感俭豏,去声勘艳陷。
(乙)入声五部(1 )屋沃。
(2 )觉药。
(3 )质物锡职缉。
(4)物月曷黠屑叶(5 )合洽。
这十九部大约只能适合宋词的多数情况. 其实在某些词人的笔下,第六部早已与第十一部、第十三部相通,第七部早已与第十四部相通。
其中有语音发展的原因,也有方言的影响。
入声韵的独立性很强。
某些词在习惯上是用入声韵的,例如《忆秦娥》、《念奴娇》等。
平韵与仄韵的界限也是很清楚的。
某调规定用平韵,就不能用仄韵;规定用仄韵,就不能用平韵。
除非有另一体.只有上去两声是可以通押的。
这种通押的情况在唐代古体诗中已经开始了。
(二)词的平仄词的特点之一就是全部用律句或基本上用律句。
最明显的律句是七言律句和五言律句。
有些词,一读就知道这是从七绝或七律脱胎出来的。
九年级古诗词专题复习 第四章 诗词的节奏及其语法特点 试题
涪陵九中九年级语文古诗词专题复习第四章诗词的节奏及其语法特点制卷人:歐陽文化、歐陽理複;制卷時間:二O二二年二月七日诗词的节奏和语句的构造是有亲密关系的。
换句话说,也就是和语法有亲密关系的。
因此,我们把节奏问题放在这里来讲.〔一〕诗词的一般节奏这里所讲的诗词的一般节奏,也就是律句的节奏。
律句的节奏,是以每两个音节〔即两个字〕作为一个节奏单位的。
假如是三字句、五字句和七字句,那么最后一个字单独成为一个节奏单位。
详细说来,如下表:三字句: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四字句: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五字句: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六字句: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七字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从这一个角度上看,"一三五不管,二四六清楚"这两句口诀是根本上正确的:第一、第三、第五字不在节奏点上,所以可以不管;第二、第四、第六字在节奏点上,所以需要清楚[1].意义单位常常是和声律单位结合得很好的。
所谓意义单位,一般地说就是一个词〔包括复音词〕、一个词组一个介词构造〔介词及其宾语〕、或者一个句子形式、所谓声律单位,就是节奏。
就多数情况来说,二者在诗句中是一致的。
因此,我们试把诗句按节奏来分开,每一个双音节奏常常是和一个双音词、一个词组或者一个句子形式相当的。
例如: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HY〕指点--,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HY〕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
〔HY〕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铁臂--摇. 〔HY〕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李益〕应当指出,三字句,特别是五言、七言的三字尾,三个音节的结合是比拟亲密的,同时,节奏点也是可以挪动的。
2013年重庆市涪陵第十九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复习资料:25《词五首》(人教版)
1.脉脉( ) 2.白蓣( ) 3。
貂裘( )4.千骑( ) 5.屏嶂( ) 6。
燕( )然7.羌( )管8.挑( )灯9.麾( )下10.舴艋( )二、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1.斜晖脉脉水悠悠( )2.老夫聊发少年狂( ) 3.会挽雕弓如满月( )4.塞下秋来风景异( )5.燕然未勒归无计( )6.五十弦翻塞外声( )7.弓如霹雳弦惊( ) 8.了却君王天下事( )9.物是人非事事休( ) 10.也拟泛轻舟( )三、阅读温庭筠的《望江南》,回答下面问题:1.这首词贯串全文的字是( )A、望B.独C.尽D.断2.以下描述中未点出词中主角等待落空的情景的—项是( )A、独倚望江楼B.过尽千帆皆不是C.斜晖脉脉水悠悠D.肠断白蘋洲四、阅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回答下面问题:1.选出对词分析有误的一项( )A、词人用词来写习武打猎,借以抒发关心边防的热忱,在内容和题材上都具有开创意义。
B.它塑造了一个激昂慷慨的壮士形象。
开篇勾勒射猎的武夫。
继之以千骑如飞,围观如堵进行烘托,两个典故的运用转出正意,由射猎过渡到演武,最后走引挽弓,“狂”态少年形象跃然纸上。
C.它通过对特定素材的描写与对抵御外族侵扰的忠义之情的抒发,形成了‘种粗犷豪迈的风格,具有—种阳刚之美,与当时笼罩词坛的柳永词—脉相承。
D.词的用韵前密而后疏,有一气呵成之感,词人的“狂”劲——自负和壮志欲酬的介望,奔放的豪情依稀可见。
五、阅读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回答下面问题:1.对这首词解说,不恰当的‘项是( )A、“衡阳雁去无留意”是归雁成群结队地飞回南方,似乎没有留恋的意思。
衡阳借指南方。
雁无留意,反映出这个地区到了秋天,寒风萧瑟,满日荒凉。
B.“叫而边声连角起”中的“边声”指的是边塞上引起人们悲凉心,情的笛声、马声、号角声等。
此句从听觉上进一步渲染沉重的气氛。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说心情沉重的将军,边喝酒,边想着极远的家乡,可是敌人没有打败,哪能说得到归去?D.“将军白发征夫泪”中的“将军”和“征夫”都是作者自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涪陵九中九年级语文古诗词专题复习诗词中平仄规
则新人教版
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字外加括号表示可平可仄。
]
五言律诗的另一式,首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三角,所谓三角是指押韵,押韵不仅是平仄合辙,而是要严格遵守一套谱式,初学者可详见《平水韵部》。
七言绝句
【首句平起入韵式】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首句平起不入韵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首句仄起入韵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首句仄起不入韵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说明:加括号表示可平可仄;◎为韵脚,必须用平声)
七言律诗
第一种格式:首句平起平收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韵⊙●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说明:〇表示平;◎表示平可做仄;●表示仄;⊙表示仄可做平。
1
第二种格式:首句平起仄收式
为第一种格式后半首的重叠。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第三种格式:首句仄起平收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〇韵◎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第四种格式:首句仄起仄收式
为第三种格式后半首的重叠。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五言排律
近体诗排律中的一种,它是由五言律诗扩大而成的,一般在十句以上。
五言排律最短要有十句(往往是两句押一韵),可以有六韵十二句,八韵十六句的排律等。
唐人的排律多用整数,如十韵、二十韵、三十韵、四十韵、五十韵等。
平仄跟五言一样。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