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的研究结题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一个非常普遍的方式,而在传统教学方式中,提问就是老师这个施动者向作为受动者的学生发出指令或动作的过程,是一个考察学生掌握知识的工具。所以提问策略并没有受到充分重视。然而随着人们对学生个体越来越重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问艺术策略也逐渐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二、理论依据
(一)概念的界定
1、什么是问题?
从心理学角度看,问题就是能够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并能够使学生主动地建构新知识,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等或通过设计实践活动探索完成的任务。巴尔扎克曾经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问地是问号。”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面临问题”。因此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探究的开端。有了问题,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意识。他们的思维活跃了,探究问题的热情才会爆发出来。问题是思维的核心,一切探究和创新都是围绕问题展开的。
2、什么是课堂教学提问?
课堂教学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要求,针对有关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情境,提问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在教师的启发下由学生自主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要求学生通过思维辨析或动手活动最后得出答案,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现代教学研究表明:课堂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S.C.卡尔汉)
(二)课堂提问的原则
1、同步性原则。设计问题必须与教学进程同步,不能游离。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只要认真挖掘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研究教材中潜在的知识及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就能使所设计问题准确地反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适度性原则。设计问题不能太多、太滥,要适度。教师不能为问题而设计问题,要事先考虑问题是否有效,并在实践中加以矫正。
3、可知性原则。问题要让学生通过努力探索且必须努力探索才能作出正确的解释,不可太难,否则,不但不能启发学生思维,反而会使学生思维停滞,导致“启而不发”的现象产生;也不可太易,否则,会使学生感到科学知识简单、无味,从而影响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
(三)课堂教学提问的类型
著名教育家特内曾根据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学》创设了“布鲁姆——特内教学提问模式”。按照学生的思维类型和水平的不同,把教学提问分成由低到高的六个水平,即“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回忆提问是一种检查学生已学知识,着重培养学生记忆能
力的提问。理解提问是一种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问。运用提问是通过运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达到对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和掌握。分析提问是一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问。综合提问是一种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问。评价提问是一种要求学生对一定的教学内容进行评价,以培养学生评价能力的提问。
三、、研究价值
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中,应该有意识地为学生发现疑难问题、解决疑难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引导他们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但是,教学实践证明,并非所有的课堂提问都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只有那些优化了的课堂提问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能否科学地设计出灵巧、新颖、易于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是教学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那么,应如何进行设计,才能使课堂提问更为科学有效呢?因此,我们提出了“课堂教学提问艺术的研究”的课题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一)研究对象:哈里哈小学语文教师及学生
(二)研究内容:
1、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提问的现状调查及其分析
目前,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我们不难发现低效、甚至无效的课堂提问现象广泛存在,这直接影响了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2、创设问题情境的研究。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而创造潜能往往就在排疑解难的过程中被激发出来。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会有创新,才会有发展。“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认知冲突)”,把学生列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不协调(认知冲突)——探思——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协调”必须要有设疑,把需要解决的课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之中,在他们心理上制造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那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就可以激起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所以我们课题组对创设问题情境的研究是促进教师的提问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之一。
3、教师课堂提问方法技巧以及策略的研究。
问题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交流的双边互动过程亦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教学基本环节。课堂提问设计的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及创新意识的培养。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所以我们旨在通过教师课堂提问方法技巧以及策略的研究提高教师们的提问艺术。
4、小学生提问能力培养的研究。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和技能,这就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学会提出疑问,充分体现“让学生自主探索,成为学习主人”这一新课标基本理念。
五、研究的措施及做法
(一)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调查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现状。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在中年级班级,在语文学科进行实验。
2、观察研究法:通过日常工作中的亲身感受或体验来获得有关研究对象的感性材料通过有目的地观察获得大量教育现象,从中选择典型对象比较、分析。
3、实验研究法:在研究、分析、思考的同时,有意识地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提问艺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及时记录。
4、行动研究法。将行动和研究结合起来,学、研、做三者结合,发现、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研究的有效性和实用价值。
(二)研究思路
(1)将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当前教师课堂教学提问中存在的错误观念及其产生原因,澄清教师的教学观念,来改变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
(2)将以课堂为载体从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师生共同行为三方面研究学科问题情境创设的一般操作模式,总结课堂提问的类型及途径,构建一套学科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
(3)将从课堂提问的类型、课堂提问的特点、课堂提问的过程、课堂提问的要求等方面总结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的方法技巧以及策略。
(三)课题研究做法
1.精心设计,目的明确。
师生互动交流的主要形式就是提问,提问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必要手段。盲目的提问无助于教学,只会分散精力,浪费时间。因此备课时就要有明确的目的,是课堂组织的定向性提问,还是了解学情的摸底性提问,还是学习方法的指导性提问,或是知识理解的启发性提问等
2.难易适度,深题浅问。
提问前教师既要熟悉教材,又要熟悉学生。提的问题应难易适度,如果问题过难,学生望而生畏,就会挫伤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如果问题过易,学生不动脑筋就能轻易答出,也就无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设计问题时,既不能让学生答不出,也不能简单地答“是”与“不是”,要使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难度过大的问题要设计铺垫性提问,使之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问题。
3.新颖别致,激发情趣。
好奇心人皆有之,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激发思维。教师设计提问时,要充分顾及这点。提问的内容要新颖别致,这样就能激起他们的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一些学生熟知的内容,要注意变换角度,使之有新鲜感。切忌问题提得平平淡淡,老调重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提问内容上的新颖别致外,还应在提问的形式上不断地变化,这些就把学生引入课文,激起他们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