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企业视角的促进校企合作效果的实证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介绍。如表 2 所示,在关于合作路径的调查中发 现,直接路径中的“企业主动联系”占 94. 0%,“高 校主动联系”占 66. 7% ,而间接路径中的“政府牵 引”和“熟人介绍”分别占 30. 8% 和 41. 0% 。前者 较后者所占比重较大,可见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主 动性明显增强,说明已经意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 并从中受益。
图 4 逐步回归过程
注: x1 - x10 表示影响校企合作效果的十个因素: x1 : 双方都要重视,并加强沟通; x2 : 双方合作积极性; x3 : 项目的选择; x4 : 增加转化技术的人才设备和资金;
x5 : 严格执行合同; x6 : 企业拥有应用的条件; x7 : 高校的科研能力; x8 : 便捷的成果交易市场; x9 : 高校科研人员从事科研的形式; x10 : 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作用.
图 1 校企合作形式
1. 3 合作路径 本文把校企合作路径分为: 直接路径和间接路
径。所谓直接路径,指校企双方根据各自利益需求 而建立的直接合作途径,可以描述为: 高校—企业, 具体指的是企业主动联系和高校主动联系。很多情 况下,高校与企业之间并不是一种直接的合作关系, 两者之间没 有 直 接 接 触,而 是 通 过“中 介 ”,多 了 这 一环节,合作路径由“直接”变为“间接”,所以间接 路径就是借助于“中介”所形成的合作途径,可以描 述为: 高校—中介—企业,具体指的是政府牵引和熟
分析结果显示: 合作研究是最受企业欢迎的方 式,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因为企业通过合作研究可以 最大限度地进行技术信息交流,有效监督研究的质 量; 信息交流和疑难咨询以及人才培训是企业发展 的最基本的需要,也是最浅层次的合作; 企业委托项 目开发是企业与高校合作的有效形式; 对于大中型 企业,根据现实的发展需要,也倾向于采用共同组织 重大项目的招标或重大技术的引进的合作形式; 而 传统的技术转让形式经过实践证明是一种存在制度 性和机理性障碍的科技成果转化形式,也是企业选 择此种合作形式较少的主要原因。这些结果也反映 出这样一个事实,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体制改革的 深化和企业技术力量的增强,校企合作必将向更高 层次发展。
图 2 企业选择高校的类型
2 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动力因素分析
企业在不同的动力因素驱使下以不同的目的开 展校企合作,不同的合作目的和动力因素对校企合 作效果也会有很大影响。 2. 1 合作目的
·1084·
科学学研究
第 28 卷
在收回的 117 份调查问卷中,选择“以完成项 目为主要目的”占 72. 6% ,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 展,体制改革的深化和企业技术力量的增强,企业与 高校的合作已经向更高层次发展,而且绝大多数企 业采取以项目为纽带的合作研究。“以战略合作为 主要目的”占 14. 5% ,其中大型企业占到 70. 6% ,占 据绝对优势,而小型企业在“以交流为主要目的”中 占到了 66. 7% ,从而反映出存在着大企业大规模合 作,小企业小规模合作的校企合作状况。如图 3 所 示。
第 28 卷 第 7 期 2010 年 7 月
文章编号: 1003 - 2053( 2010) 07 - 1082 - 06
科学学研究 Studies in Science of Science
Vol. 28 No. 7 Jul. 2010
基于企业视角的促进校企合作效果的实证分析
王艳丽,薛耀文
( 太原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山西太原 030024)
3 影响校企合作效果的关键因素分析
在对校企合作形式、路径及动力因素分析的基 础上,我们进一步分析影响校企合作效果的关键因 素。我们利用 SPSS 统计软件对这些因素的调查数 据进行回归分析,提取出影响校企合作效果的关键 因素,为下 一 步 提 出 相 应 的 对 策 和 建 议 提 供 依 据。 我们采用了后向逐步回归分析法( 因变量为合作频 率,自变量为影响校企合作效果的因素) ,也即越早 被剔除的因素对因变量的贡献率越小[3][4]。逐步回 归过程如图 4 所示。
表 2 合作路径统计表
合作途径 企业主动联系
数量 110
高校主动联系
78
熟人介绍
48
政府牵引
36
比例 94. 0% 66. 7% 41. 0% 30. 8%
1. 4 合作对象 企业在选择高校合作时,会首先选择什么样的
高校呢? 根据调查结果( 见图 2) ,选择“需要的高 校”的占到“89. 7%”,“熟悉的高校”占到“7. 7% ”, “母校”和“有 名 的 高 校 ”分 别 占 到“1. 7% ”和 “0. 9% ”。说明企业作为理性的“经济人”,选择合 作对象的依据主要是高校个性特点,如声誉、实力、 态度、传统等,但是更重要的是能否满足企业进行创 新的需求及能否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收益和发展,其 中需求是企业选择与该高校合作的根本性因素。
中图分类号: F062
文献标识码: A
在产学研政金链条中,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无论 从“人 才—科 研—产 品—市 场 ”的 价 值 链,还 是“知 识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移—产业化—商品和服 务”的价 值 链 看,都 是 关 键 环 节。 高 校 的 优 势 在 于 人才、信息和技术储备,而企业则在市场、资金、管理 以及体制和机制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通过校企合 作实现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和产业化,其实质就是通 过合作发挥双方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比较优势,以 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特别是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 出“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 的技术创新 体 系 ”,校 企 合 作 被 提 到 了 新 的 战 略 高 度,成为建设我国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举措和突破 口。而纵观各国校企合作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企业 作为技术创新主体,应该在校企合作中发挥主体地 位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的校企合作创新还没有进 入成熟阶段,再加上体制改革还未完善,从客观上造 成了企业在校企合作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不明显,不 同的企业与高校合作在创新目的、方法和参与方式
按技术中心类型
国家级技术中心
Baidu Nhomakorabea
5
省级技术中心
107
有技术中心但未申请认定
1
没有技术中心
4
4. 3 91. 45 0. 85
3. 4
1. 2 合作形式 在关于企业与高校合作形式的调查中,调查统
计结果由图 2 所示,“合作研发”占 91. 5% ,比例最 高,其次是“信息交流和疑难咨询”占 88. 9%,“人才 培训”占 74. 4%,“委托开发”、“共同组织重大项目 的招标或 重 大 技 术 的 引 进 ”和“技 术 转 让 ”分 别 占 52. 1% ,34. 2% 和 29. 1% 。
薛耀文( 1965 - ) ,男,山西万荣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决策科学、技术创新。
第7 期
王艳丽 薛耀文: 基于企业视角的促进校企合作效果的实证分析
·1083·
( c) 按所有制类型
按所有制类型
国有及国有控股
48
股份制
54
私营
7
其他
8
41. 0 46. 2 6. 0 6. 8
( d) 按技术中心类型
数量 106 95 89 65 47 41 10
比例 90. 6% 81. 2% 76. 1% 55. 6% 40. 2% 35. 0% 8. 5%
本文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综合分析,我们把企业 现阶段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因素归纳为三个方面: 与研究开发有关,与技术学习和人才获取有关,以及 与市场进入有关。
摘 要: 在实地调研和问卷调研的基础上,从企业角度了解校企合作状况,分析了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形式、
路径以及动力因素。并在对影响校企合作效果的主要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后向逐步回归分析法,提取出
影响校企合作效果的关键因素,为促进校企合作效果,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更好的策略与方式服务。
关键词: 校企合作; 技术创新; 影响因素; 实证分析
模、性质、所属行业、在同行业中的技术水平、是否建 立技术中心及技术中心的类型五个方面( 见表 1) 。 被调研的企业分布在山西省的多个地市,涉及到机 电、煤炭、冶金、化工、建设、建材、医药、纺织、乳业等 不同行业。从 2009 年 5 月到 2009 年 8 月,共发放 问卷 180 份,回收问卷 120 份,有效问卷 117 份,回 收率和有效率分别为 66. 7% 和 97. 5% 。
1
0. 9
收稿日期: 2009 - 09 - 18; 修回日期: 2009 - 12 - 18 基金项目: 国家软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2004DGS1D012) ; 山西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 2008041043 - 02) 作者简介: 王艳丽( 1984 - ) ,女,河南周口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校企合作。
上的差异,同时技术创新成果作为双方合作的产物, 存在着创新利益分配、风险承担等问题,使得校企合 作呈现不同的效果。基于此,本文通过实证分析,从 企业角度探析影响校企合作效果的因素,从而为促 进校企合作的效果,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更好的 策略与方式服务。
1 校企合作的形式与路径分析
1. 1 调研样本基本情况 本调研的企业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企业的规
图 3 校企合作的主要目的
2. 2 动力因素分析 从表 3 可以直观的看出,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
动力因素 主 要 涉 及 技 术、市 场 和 人 才。 “技 术 创 新 项目的需要”被选中的概率为 90. 6%,“对技术缺乏 消化吸收能力需要帮助”被选中的概率为 55. 6% , “为了重大的科技攻关,急需战略合作”占到统计总数 的 40. 2% ( 其中大型企业占到选择该项的 63. 8% ) , 这些都是技术创新方面的需要。这说明企业寻求高 校合作的主要动力就是想获得技术。因为高校学术 水平高,科研成果多,学术信息灵便,实验设备先进, 还拥有大批勇于开拓的优秀人才,具有很强的专一 性,并且受外界干扰较少,是企业获得最新技术的较 好来源。“市场需要”占 81. 2% ,表明在现代市场经 济条件下,企业比高校更加直接地面对市场,市场对 技术创新的要求主要反馈到企业组织中,并驱动企 业形成创新欲望,市场需要是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一 个重要的动力因素。而 76. 1% 的企业选择“人才培 训的需要”,说 明 企 业 特 别 重 视 在 校 企 合 作 过 程 中 对企业自身技术人员的培养。许多企业在签订合作 开发( 甚至委托开发) 的同时,会明确提出研发过程 中派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研究,保证知识迅速转 移到企业,促 使 合 作 成 功[2]。 选 择“提 高 总 体 的 管 理效率,凝练企业文化精神”占到 35. 0% ,企业对 合作的需求不再仅仅局限于单项技术,而更多的是 希望通过与高校的合作,在管理创新等方面得到全
第7 期
王艳丽 薛耀文: 基于企业视角的促进校企合作效果的实证分析
·1085·
由图 4 可知先后被剔除的五个因素分别为: 企 业拥有能马上应用的条件、便捷的成果交易市场、政 府在校企合作中的作用、双方都要重视并加强沟通、 严格执行合同。这些因素的剔除说明: ( 1) 从企业 角度来说,它认为自身所具有应用条件对校企合作 效果没有太大影响,这些与现在一些学者的研究成 果是相通的[5]; ( 2) 成果交易市场自身所具有的局 限性,造成对校企合作效果贡献不明显; ( 3) 政府在 校企合作中没有充分发挥其引导和支持作用,对校 企合作的效果影响不显著,这与一些学者的研究成 果是一致的 ; [2][5] ( 4) 双方在文化及追求目标的差 异性,使得双方的沟通渠道不是很顺畅,对校企合作 效果没有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 ( 5) 严格执行合同 因素的剔除,反映出了校企合作的信用与约束机制 的建设很不完善,不能保障校企之间的长期稳定的 合作。
按规模 大型 中型 小型
( a) 按规模 个数 48 55 14
表1
百分比( % ) 41. 0 47. 0 12. 0
调研样本情况[1]
( b) 按企业在同行业中的技术水平
按企业在同行业中的技术水平 个数 百分比( % )
国际领先
4
3. 4
国内领先
75
64. 1
国内平均水平
37
31. 6
低于国内平均水平
面地强化[3],使企业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显 示出更加强大的综合实力。
表 3 企业寻求高校合作的动力因素统计表
动力因素 技术创新项目的需要
市场需要 人才培训的需要 对技术缺乏消化吸收能力,需要帮助 为了重大的科技攻关,急需战略合作 提高总体的管理效率,凝练企业文化精神 按政府的要求,并由政府拨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