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生态学2

合集下载

第2章 种群生态学(3)种群关系

第2章 种群生态学(3)种群关系
境时,会停留在这个区域,其余部分也将以更快速度围绕这一地区环游, 以便都能获得较好的食物。
④有利于提高游泳效率。鱼群游动时可形成有利于游泳的动力学条
件,比单独行动时减低阻力。 Nhomakorabea⑤有利于抵御不利环境。如鱼类在集群条件下比营个体生活时对有
毒物质的抵御能力更强,这可能与集群分泌黏液和其他物质以分解或中 和毒物有关。
dN2/dt = r2 N2(K2-N2)/K2
1. 种间竞争
(2)设a和β分别为物种 2对物种1的竞争系数和物种 1对物 种2的竞争系数。其中,竞争系数表示环境中每一个物种的 个体对另一个物种种群的抑制效用,即一个物种的1个个体 所占空间相当于多少个另一个物种的个体所占空间。如, a=0.8表示1个物种2个体所占据的空间相当于 0.8个物种1 个 体所占据的空间;β=2表示1个物种1个体所占据的空间相当 于2个物种2个体所占据的空间; (3)引入竞争系数(a)之后,上述的方程就变为: dN1/dt = r1 N1(K1-N1-a N2)/K1 dN2/dt = r2 N2(K2-N2-βN1)/K2
1. 种间竞争
Lotka-Volterra竞争 模型所产生的四种 不同结局
(a)N1取胜,N2灭亡 (b)N1灭亡,N2取胜 (c)不稳定共存(两种 都有可能取胜) (d)稳定平衡(两种共 存)
1. 种间竞争
(3)生态位理论 ①生态位的概念 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占有的地位和扮演的角色, 它包含空间和功能两层含义,空间含义是指物种的栖息空 间即栖息地,功能含义是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 所处的地位和扮演的角色。 【举例】植食、肉食鱼类在生态系统的营养关系上各占不同的地位,
1. 种间竞争
②种间竞争与生态位分化 生态位重叠与种间竞争: ( 1 )生态位完全重叠,结果可能是竞争力强的将竞争力 弱的种类排除;

生态学-第三章 种群生态学(2)

生态学-第三章 种群生态学(2)

每 株 植 物 平 均 干 重 ( )
植物密度(株/m2)
Regression lines from self-thinning curves for 31 stands of different species of plants
g
(2) 性别生态学
• 内容:性别关系类型、动态及环境因
素对性别的影响。
species of North American warblers. Each of these insect-eating species searches for food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spruce trees.

竞争的类型和特征
• 种间竞争的类型
– 利用性竞争:通过损耗资源; – 干扰性竞争:竞争个体间直接相互作用。
第三章 种群生态学
(2) 3.3 种群内、外的相互作用
3.3 种群内、外的相互作用
3.3.1 概述 3.3.2 种内关系 3.3.3 种间关系
3.3.1 概述
种内关系:生物种群内部的个体间的相互作用; 种间关系:生活于同一生境中的物种间的相互作用; 种内、种间相互作用的种类:
(1)竞争 (2)捕食、自相残杀 (3)互利共生 (4)寄生
• K1<K2/β,K1/α>K2:
稳定的平衡点,两种共存
• K1>K2/β,K1/α<K2:
不稳定的平衡点,两种均可能获胜
生态位理论
• 生态位 (niche)
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在 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在 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n-维生态位)。
生物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生态位不同。

普通生态学2种群

普通生态学2种群
研究种群增长模型通常只考虑个体数的变 化同时假设个体的迁入与迁出的逻辑斯谛增长模型
(三)时滞影响的种群动态
种群内禀增长率
• 是具有稳定年龄结构的种群,在食物不受 限制、同种其他个体的密度维持在最适水 平,在环境中没有天敌,并在某一特定的 温度、湿度、光照和食物等的环境条件组 配下,种群的最大瞬时增长率。 • 种群的内禀增长率用rm表示,它充分表现 了种群最大潜在生殖能力,又称生物潜能 或生殖潜能。rm与实际增长率(r)之差 被称为环境阻力。
• 最大出生率(Maximum natality):指种群处于 理想条件下的∽。 • 实际出生率(Realized natality):指在有限制 因子的特定条件下, 种群的∽。
影响出生率的因素: (1)繁殖周期; (2)产卵数量; (3)生物的寿命、性成熟年龄以及胚胎发育的 期间时间的长短。 动物出生率的高低主要是受内源性控制调 节,不过外部环境因子,尤其是温度对生物出 生率的影响是非常重要和显著的。
种群的内分布型
•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称为种群的内分布型。种群的内分布的类型可分为随 机分布、均匀分布、集中分布三种类型(图1)。
• 图1 种群的内分布型
1.随机分布:
• 每一个体在种群领域中各个点上出现的 机会相等。随机分布是比较少见的,因 为在资源和空间充足且较均匀、种群内 个体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时才容易产生 随机分布。
r选择和K选择的典型特征
• 当资源不受限制、无环境胁迫、种群处于良 好状态时,种群能够达到的理论上的最大增 长能力
r表示种群的内禀增长能力;
K表示环境所能负载的最大种群密 度。
1、 r选择的这类生物可称r对策者, 种群密度很不稳定,因为其生境不稳 定,种群超过环境负载量不致造成进 化上的不良后果,它们必然尽可能利 用资源,增加繁殖,充分发挥内禀增 长率(r)。 =

生态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生态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普通生态学》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1、如何理解生物与地球环境的协同进化?答:地球的生命起源于35亿年前,那时地球的表面为还原性大气;缺少氧气,没有臭氧层。

这些条件对今天的生物非常有害,但却正是原始生命得以形成的环境。

约在30亿年之前开始形成光合自氧生物,蓝绿藻为主,逐渐改变了大气成分,氧化大气出现;氧化大气的形成为绿色植物的登陆创造了条件。

大气圈中保证生物呼吸的氧气和稳定的CO2含量,以及保护地表生命的臭氧层,都是生物长期作用的结果。

并且生物不断适应地球环境,而进化形成现今丰富多样的生物世界;自7亿年有动植物以来,累计生物总质量是地球总质量的1000倍;生物转移的物质总质量要比其自身的质量大许多倍。

因此可以认为适于生物生存的地球环境是生物与地球协同进化的结果,而这种环境又靠生物来维持与调控。

2、试述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与范围。

答: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环境包括无机和有机环境。

生态学研究的对象从生物大分子、基因、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直到生物圈,经典研究个体及以上层次。

生态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的环境非常复杂,从无机环境(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生物环境(植物、动物、微生物)到人与人类社会,以及由人类活动所导致的环境问题。

3、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及特点是什么?答:进入20世纪60年代,生态学快速发展。

生态学已深入社会的各个领域。

(1)全球性问题(如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和能源问题)的控制和解决推动生态学发展。

(2)应用生态学的迅速发展。

污染生态学,经济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环境生态学。

(3)全民生态意识提高。

生态学举世瞩目。

生态学的发展特点有:(1)研究层次向宏观和微观方向发展。

现代生态学一方面向区域性、全球性方面发展;另一方面是向微观方向发展,与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生理学等相结合。

(2)研究方法手段的更新。

野外自记电子仪器、同位素示踪、稳定性同位素、“3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生态建模,系统论引入生态学。

生态学:第二节 种群生活史

生态学:第二节 种群生活史


Y = wd=Ki

Y为总产量,Ki常数;w为平均每株重量;
d密度
倒数产量法则
(reciprocal yield law)
植物单株平均重量(w)的倒数 与密度(d)呈线性关系。
1/ w = Ad + B A, B为系数,这一方程适合许 多农作物。
-3/2幂定律
(-3/2 power law)
高密度导致种群“自疏”时,存活 个体的平均株干重(w)与密度(d) 的关系表达为:
因密度引起 稳定,常在K附近 大,具完善的抚育和保护机制 较多地用于提高适应、竞争能
力,以质取胜 弱,不易占领新的生境
慢 稳定的、较确定的环境,自然
反应时间长
r-选择对策者和K-选择对策者之间 还包括很多r-K连续体。
大多数物种则是以一个、几个或大部分 特征居于这两个类型之间。因此,将这 两个类型看作是连续变化的两个极端更 为恰当。
项目 (特征)
0. 种 群 增 长 曲 线
1.寿命
2.出生率
3.体型 4.存活率
5.密度 6.对子代投资 7.能量分配
8.迁移能力 9.发育速度 10适应环境
r-选择(对策)者
平衡点不稳定,种群数量剧 烈波动
短,常小于1年
r 高, m高,提早生育,平
均世代长度短 小,种间竞争能力弱 低,C型存活曲线,死亡多
1. 多 雌 多 雄 制 ( 混 交 制):如鱼类。性比多不稳 定,对后代照顾少。
2. 一雌 一雄制 (单配 偶 制):如晚成鸟。性比稳定, 亲体照顾较多。
婚配制度
3. 一雄多雌制:如鸡、 马、盘羊等。性比不 稳定,较强壮的雄性 拥有交配权,其基因 易被保留,繁殖力强 。

第二章 种群生态学

第二章 种群生态学

第二章种群生态学(P75)一、填空1、种群生态学的核心内容是,种群动态研究是研究。

2、自然种群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3、生态学是研究以、、为中心的宏观生物学,主要研究、的组织层次,在自然等级系统中、被认为是属于比生态系统高一级的层次。

4、种群个体空间分布呈、、三种类型。

5、从生命表可获得、和三方面的信息。

5、种群的统计指标,大体可分为、和三类。

6、种群进化过程包括的变化和的变化。

7、Deevey曾将存活曲线分为Ⅰ型Ⅱ型Ⅲ型。

9、生命表可以分为和。

10、种群的年龄结构通常用来表示,可将种群分为、和三个基本类型。

11、种群的密度制约性增长呈“”型,用来表示,逻辑斯谛曲线被划分为、、、、五个时期。

13、种群的统计特征有、、、、、、、等。

14、是人类保护和利用有益生物和控制有害生物的理论指导。

15、种群生态学研究种群的、以及种群与其中的非生物因素和其它生物种群,例如与,与等相互作用。

16、种群的数量特征分为、和三级种群参数。

17、一种生物进入和占领新栖地,首先经过和以后可出现或波动,也可能较长期地表现为平坦的,许多种类还会出现骤然的数量猛增,称为,随后又是,有时种群数量会出现长期的下降称为,甚至。

18、在“J”种群增长模型中,某种群的r值居于该种群为上升种群。

19、博登海默(Bodenheimer 1958)按锥体形状,年龄锥体可划分为____、____和____三个基本类型25按Andowantha定义,rm是具有年龄结构的种群,在不受限制,同种其它个体的维护在水平,在环境中没有天敌,并在某一特定的、、、和等环境条件组配下,种群的增长率。

30、种群动态的基本研究方法有、、。

27、年龄为3岁的马鹿,生命期望值为5年,它们平均能活到岁。

28、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生态学理论依据是。

21、扩散有、、,鱼类称,鸟类称。

12、自然选择有、、三种类型;按其与密度变化的关系分为和两类,前者常被称为,后者称为;根据生物的进化环境和生态对策又把生物分为和两大类。

(高考生物)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高考生物)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物科技行业)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生态学的研究内容:1个体生态学以生物个体及其居住环境为研究对象;2种群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种群的特征及其增长的规律;3群落生态学以群落为研究对象,研究群落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揭示群落中各个种群的关系,群落的组成、结构、分布、动态演替及群落的自我调节等;4生态系统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各个环节;5景观生态学是研究一定区域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格局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相互作用规律的生态学分支;6全球生态学是研究人类栖居的地球这个生命维持系统的基本性质、过程及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高层次研究。

生态学方法论:层次观、系统观、整体观、综合观、进化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野外与现场调查、实验室分析、模拟试验、数学模型与计算机模拟、生态网络与综合分析什么是“系统”:系统是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的功能整体。

系统的三要素:两个以上的组分;各组分相互联系,具有一定的结构;具有独立的、特定的功能系统的基本性质:系统组分的整体性;系统结构的有序性;系统功能的整合特性;系统结构、功能的可控性系统分析:是在明确研究目的和研究边界的基础上,分析系统组成要素、层次结构及各组分相互影响的定量关系,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利用计算机对系统的结构优化,使系统具有功能整合作用的研究过程。

过程:第1阶段:定性分析阶段包括明确问题及研究目标;划分系统边界、确定系统组分、分析系统层次;第2阶段:定量分析阶段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主要是系统结构有序性分析,包括定量研究各组分之间的定量影响关系,建立系统数学模型;第3阶段:模型分析阶段是在系统组分及基本量化关系认识的基础上,确定系统模型的参数,进行模型的试验,分析系统要素的动态关系;第4阶段:系统结构优化阶段是通过模型分析,优化系统结构,实行系统调控,使系统具有系统功能整合特性,实现优化的系统功能。

第2章 种群生态学(1-2)生物种群的特征及动态

第2章 种群生态学(1-2)生物种群的特征及动态
14
一、种群的概念及特征
(3)遗传特征 具一定的遗传特征,种内个体之间通过生殖活动交换遗传
因 子 , 种 群 所 有 个 体 的 基 因 构 成 种 群 的 基 因 库 ( gene
pool)。
【举例】分布于我国近海的大黄鱼就存在三个地理种群:分布在黄海南 部和东海北部沿岸浅海的鱼群(包括吕泗、岱衢、猫头洋等产卵场的生 殖鱼群)属岱衢族;分布在东海南部和南海西北部沿岸浅海的鱼群(包 括官井洋、南澳、汕尾等产卵场的生殖鱼群)属闽-粤东族;分布在南 海东北部珠江口以西到琼州海峡以东沿岸浅海的鱼群(包括硇洲岛附近 产卵场的生殖鱼群)属硇(nao)洲族。它们各自又因生殖季节不同而 分为“春宗”和“秋宗”两个类群,可称为春季繁生群和秋季繁生群。
9
八、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生态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也是自然界最重要 的功能单位。 生态系统(ecological system,ecosystem) 指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一个或多个生物群落) 与非生物环境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及信息传递所形成 的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具有自动调节机制的自然整 体。即生态系统=生物群落+非生物环境。
又 称 特 定 时 间 生 命 表 ( time-specif-c life table),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 种群作一个年龄结构调查,并依调查 结果编制。
23
三、种群的增长
(3)生命表分析 ①死亡率曲线(mortality curve) 以生命表中的年龄( x)为横坐标,以相应于各年龄的 q x 值 (年龄x 到年龄x +1期间的死亡率)为纵坐标构成的曲线。 ②存活曲线(survivorship curve) 以存活数量的对数值(即n x的对数值)为纵坐标,以年龄(x) 为横坐标构成的曲线。 标准化:将年龄标准化(即年龄相对于总平均生命期望的百 分比作为横坐标),可对不同生物种群存活曲线进行比较。

生态学2

生态学2

值得强调的是: (1)仅从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分析只能说 明组成群落的种类与各个种的个体数比例 这一群落结构特征,并不能说明群落的性 质。 (2)这里所说的多样性指数不是针对群落 的全部有机体而言,而是用于研究某一类 型或类群有机体。它仅仅是一个分析群落 种类结构的工具,主要用于生态学比较。
(五)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的稳定性 一般情况下,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或 复杂性与群落的稳定性有关。一个群落 的种类越多,其中各种生物的关系越错 综复杂,群落就越稳定。
三、竞争对群落结构的影响
种间竞争往往出现在生态位很接近的种类之 间,即以同一方式利用相同资源的物种集团。 食物限制种团:竞争的资源主要是食物;
基底限制种团:竞争的资源是生存的基底。
竞争的作用:竞争导致生态位的分化,降低了
竞争紧张度,使群落中更多的物种共存。
四、空间异质性对群落结构 的影响
空间异质性(spatial heterogeneity):群 落空间环境中各个部分性质不同的程度。 空间异质性程度越高,意味着更多的小 生境存在,从而可以维持群落有更多的 种类生存。
2、环境稳定性理论:
热带水体温度高而且恒定,广温 种和狭温种都可以在这里发展,由于竞 争激烈,进化的较快,因而物种多样性 丰富;而温带高纬地区由于冰川灾难, 只有能迁移并在新群落中有竞争力的种 才能存活下来。
深海海域(多样性高)与浅海海域(多 样性低)。 3、稳定时间假说:
浅海:环境波动剧烈,没有出现小生 境的特化,种类数目少; 深海:环境稳定,有足够的时间适应 特殊的小生境和资源;食物数量 少,动物密度低,种间竞争弱。
(二)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反映群落中物种的多寡 (丰度)和分布状态(均度)。包括群落 中物种的丰富性和异质性两个内容,群 落物种多样性是群落组织的独特特征。 一般群落中物种越多,多样性指数越高, 物种多样性还与群落中物种的均匀度有 关系。

生态学笔记整理

生态学笔记整理

《基础生态学》绪论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4个组织层次):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态学按组织层次划为:①个体生态学②种群生态学③群落生态学④生态系统生态学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它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圈和大气圈的下层。

第一部分有机体与环境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食物和其他生物等。

生态因子作用特征:①综合作用;②主导因子作用;③阶段性作用;④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⑤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限制因子:在众多生态因子中,任何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的因子称限制因子。

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

在最低点和最高点(或称耐受性的下限和上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或生态价。

光周期现象:植物的开花结果、落叶及休眠,动物的繁殖、冬眠、迁徙和换毛换羽等是对日照长短的规律性变化的反应,称为光周期现象。

(注意看下这节P20)1.植物的光周期现象:①长日照植物:日照超过某一数值或黑夜小于某一数值才能开花的植物,如萝卜,菠菜,小麦,凤仙花等。

②短日照植物:日照小于某一数值或黑夜长于某一数值时才能开花的植物,如玉米,高粱,水稻,棉花,牵牛等。

③中日照植物:昼夜长短接近相等时才开花的植物,如甘蔗。

④日中性植物:开花不受日照长度影响的植物,如蒲公英,四季豆,黄瓜及番薯等。

2.动物的光周期现象:①繁殖的光周期现象:长日照动物(鼬,水貂,刺猬,田鼠,雉)短日照动物(羊,鹿,麝)②昆虫滞育的光周期现象:如梨小食心虫。

生态学-种群生命表及分析

生态学-种群生命表及分析
λ=erm
2.7 生命表分析
(6)关键因素分析(K因素分析)
K因素:影响着各种群死亡率的 关键因素。(K1是关键因子)
P69-70
2.8 有关概念总结和比较
◆静态生命表/动态生命表/其他形式生命表 优点: ①容易使我们看出种群的生存、生殖对策;
②可计算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 ③编制较易。 缺点: ①无法分析死亡原因或关键因素; ②也不适用于出生或死亡变动很大的种群。
(4)世代平均历期(周期):
对于世代重叠的种群来说,一个世代所经历的 时间是不清楚的,可以用个体产仔的平均年 龄来表示世代长短。 T=∑lxmxx/∑lxmx (近似值)
(5) 内禀增长率(innate capacity for increase) (排rm除)捕: 食在者实和验疾条病件的下影,人响为,并地提排供除理不想利的的和环充境足条的件食,
第二部分 种群生态学
第2章 种群生命表及分析
LIFE TABLE AND THE ANALYSIS
本章内容
2.1 生命表的基本概念 2.2 生命表的一般构成 2.3 特定时间(静态)生命表 2.4 特定年龄(动态)生命表 2.5 其他形式的生命表 2.6 生命表建立的一般步骤 2.7 生命表分析 2.8 有关概念总结和比较
2.7 生命表分析:进一步了解种群数量动态的内在规律
和机制
(1)死亡率曲线: 以生命表中的年龄
或年龄组为横坐 标,以相应于各 年龄或年龄组的 qx值(死亡率)为 纵坐标作图所得。
(2)存活曲线
以生命表中的年龄或年龄组(或平均期望寿 命的百分离差)为横坐标,以相应于各年龄 或年龄组的nx值(存活数)(或其对数值)为 纵坐标作图所得。
另外还有动态混合生命表、图解式生命表, 植物生命表等。

第二部分种群生态学第三章生活史对策

第二部分种群生态学第三章生活史对策

多变,难以预测、不确定 常是灾难性的、无规律、非密度制约 存活曲线C型,幼体存活率低 时间上变动大,不稳定,通常低于环 境容纳量K值。 多变,通常不紧张
发育快;增长力高;提早生育;体型 小;单次生殖 短,通常小于1年 高繁殖力
r选择者和K选择者之间有r-K连续体。
第二部分
种群生态学
第三章 生活史对策
第二部分
种群生态学
第三章 生活史对策
3.3 生殖对策
3.3.4 机遇、平衡和周期性生活史对策 Winemiller & Rose (1992)对鱼类生活史对策的研究表明, 生物在繁殖力、幼体成活率和性成熟年龄之间存在权衡,在这 三维空间中,鱼类的生态对策被划分为三种: ①机遇对策:繁殖力低(繁殖的能量分配高)、幼体成活率 低和性成熟早。 ②平衡对策:繁殖力低、幼体成活率高和性成熟晚,如胎生 或卵胎生鲨鱼。 ③ 周期性对策:繁殖力高、幼体成活率低和性成熟晚,如 中华鲟等。 3.4 滞育和休眠(自学) 如果当前环境苛刻,而未来环境预期会更好,生物可能进入 发育暂时延缓的休眠状态。昆虫的休眠称为滞育。 3.5 迁移(自学) 生物通过迁移到另一地点来躲避当地恶劣的环境。
r-选择者:是在不稳定
的环境中进化的,高繁殖率, 快速发育、小型成体,后代 数量多而个体小,高的繁殖 能量分配和短的世代时间 (周期);
K-选择者:正好相反,
它们在稳定的环境中进 化,高竞争力,生长缓 慢、大型成体,后代数 量少但体型大,低繁殖 能量分配和长的世代时 间。
第二部分
种群生态学
第三章 生活史对策
第二部分
种群生态学
第三章 生活史对策
3.1 能量分配与权衡
(1) 生长与繁殖的权衡:花旗松生长率与繁殖率负相关

生态学第二版林育真第二章种群试题

生态学第二版林育真第二章种群试题
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生态入侵。
性比理论(:性比通常以种群中雄体对雌体的相对数表示,如雌雄体数相等,性比为1:1。大多数生物种群的性比倾向于1:1,这种倾向的进化原因叫做Fisher’s性比理论。
种群增长类型:一类是与密度无关的种群增长模型,即假定环境中空间、食物等资源是无限的,因而其增长率不随种群本身而变化;另一类是与密度有关的种群增长模型,有一个环境容纳量,增长率随密度上升而降低。
一、名词解释
种群
生态位
生态入侵
性比理论
种群增长类型
竞争排斥原理
种群动态
自疏现象
种群空间分布格局
环境容纳量
出生率
死亡率
生态寿命
密度制约因素
种群的年龄结构
遗传漂变
二、填空题
1.次级种群参数有_____、_____、_____和分布型等。
2.种群自动调节的三个学说是_____、_____和_____。
3.哈-温定律(Hardy-Weinberg law)认为,在一个_____、_____和_____的种群中,_____将世代保持稳定不变。
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称为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或内分布型。大致可分为均匀型、随机型和成群型三种类型。
环境容纳量:对于一个种群来说,设想有一个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种群值以K表示,当种群达到K值时,将不再增长,此时K值为环境容纳量。
出生率:是指某一阶段种群内出生个体数与种群总数量的比值
12.简述社会等级和优势等级的概念,并说明优势等级的作用。
13.逻辑斯谛增长曲线的形成过程及各阶段的特征。

生态学第二版杨持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生态学第二版杨持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普通生态学》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1、如何理解生物与地球环境的协同进化?答:地球的生命起源于35亿年前,那时地球的表面为还原性大气;缺少氧气,没有臭氧层。

这些条件对今天的生物非常有害,但却正是原始生命得以形成的环境。

约在30亿年之前开始形成光合自氧生物,蓝绿藻为主,逐渐改变了大气成分,氧化大气出现;氧化大气的形成为绿色植物的登陆创造了条件。

大气圈中保证生物呼吸的氧气和稳定的CO2含量,以及保护地表生命的臭氧层,都是生物长期作用的结果。

并且生物不断适应地球环境,而进化形成现今丰富多样的生物世界;自7亿年有动植物以来,累计生物总质量是地球总质量的1000倍;生物转移的物质总质量要比其自身的质量大许多倍。

因此可以认为适于生物生存的地球环境是生物与地球协同进化的结果,而这种环境又靠生物来维持与调控。

2、试述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与范围。

答: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环境包括无机和有机环境。

生态学研究的对象从生物大分子、基因、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直到生物圈,经典研究个体及以上层次。

生态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的环境非常复杂,从无机环境(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生物环境(植物、动物、微生物)到人与人类社会,以及由人类活动所导致的环境问题。

3、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及特点是什么?答:进入20世纪60年代,生态学快速发展。

生态学已深入社会的各个领域。

(1)全球性问题(如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和能源问题)的控制和解决推动生态学发展。

(2)应用生态学的迅速发展。

污染生态学,经济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环境生态学。

(3)全民生态意识提高。

生态学举世瞩目。

生态学的发展特点有:(1)研究层次向宏观和微观方向发展。

现代生态学一方面向区域性、全球性方面发展;另一方面是向微观方向发展,与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生理学等相结合。

(2)研究方法手段的更新。

野外自记电子仪器、同位素示踪、稳定性同位素、“3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生态建模,系统论引入生态学。

生态学--第三章 种群生态学(2-3节)

生态学--第三章 种群生态学(2-3节)

• • • • 两性关系 亲子关系 群体关系 社会关系
亲缘利他 互惠利他 纯粹利他
• 利他行为 • 种群对综合环境适应能力的提高
第三节 种群间的相互关系
种间关系 • • • • • • 类型 竞争 捕食 食草 中性 共生 生活 • 合作 生活 • 附生 • 寄生和拟寄生 A B - - O O + + + + 特 点 彼此互相抑制 A种杀死或吃掉B种 彼此互不影响 彼此有利,分开后不能 彼此有利,分开能独立
4、逻辑斯谛增长
dN / dt=N (r - cN)
N→K, dN / dt=0, r - cN=0 , c= r/ K dN/dt = rN (1- N/K) = rN (K-N) / K (k - N) / k: 逻辑斯谛系数
N>k,种群下降; N=k,种群不增不减;N<k种群上

4、逻辑斯谛增长
二、 种群数量的自然调节
• 种群数量的波动
• 非周期性波动:无规则
种群数量的自然调节
• 种群数量的波动
• 周期性波动
种群数量的自然调节
• 种群数量的波动
③ 季节波动 ④ 种群爆发
种群数量的自然调节
1. 种群数量的波动
• ⑤ 生态入侵
牵牛(Ipomoea nil)
马樱丹(Lantana camara)
第二节 种群增长
第二节 种群增长
• • • • • 简单的模型 几何增长 指数增长 逻辑斯谛增长★ 种群的数量自然调节
1、简单的模型
• Nt+1 – Nt = B + I – D –
E
B: birth, B=bNt I: immigrant D: death, D=dNt E: emigrant

种群生态学

种群生态学

• 种群统计中必需确定个体。 • 动物由受精卵发育成一个个体,种群统计单位是个体; • 植物种群统计的单位不单是由种子发育而成的个体,也许
是营养生长形成的部分(茎、叶、花)。
韩山师范学院
王桔红
构件理论的核心 :
植物种群
基株 (或基元) 组成基株的 构件层次
受精卵发育来的全部产物。 无论是一棵苗或是由它经 无性生长形成的庞大无性 系都要被视为一个基株, 基株的数量与动物个体数 是对等的概念。

• •
度。 观察数同平均数之间的偏差大,方差也就越大, 即各观察数之间的离散程度大; 观察数同平均数之间的偏差小,方差就越小, 说明各观察数之间较接近,即各观测数据之间离 散程度小。
韩山师范学院
王桔红
• • • • •
A组:12,0,5,50,45,1,90 B组:25,32,18,7,30,16,12 C组:21,20,19,20,22,18,29 离散程度? 方差大小?
自然种群的特征 (1) 空间特征 (2) 数量特征 (3)遗传特征 种群是物种的基本存在单位 种群是物种繁殖单位 种群是物种进化单位 种群是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
韩山师范学院 王桔红
种群可以由单体生物或构件生物组成
• 单体生物(单型生物)指由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
其发育过程是不可逆的,如大多数动物。 • 构件生物指具有无限生长能力的高等植物和营固着生活的 群体动物。生物体由许多构件单位重复组成。
Nt+1/Nt 表示种群年增长率或周限增长率(λ)
Nt+1 = Nt Nt+1>Nt Nt+1<Nt 韩山师范学院
λ=1 λ>1
λ<1 王桔红 种群?
韩山师范学院

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种群生态(二)

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种群生态(二)

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种群生态(二)(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选择题{{/B}}(总题数:25,分数:25.00)1.当代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使生态学的研究日益从以生物为研究主体发展到______∙ A.以动物为研究主体∙ B.以人类为研究主体∙ C.以植物为研究主体∙ D.以种群为研究主体(分数:1.00)A.B. √C.D.解析:2.种群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______∙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有机个体(分数:1.00)A. √B.C.D.解析:3.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______∙ A.环境∙ B.生境∙ C.内环境∙ D.地球环境(分数:1.00)A.B. √C.D.解析:4.用方差/平均数比率检测生物分布型时,以下比值为均匀分布的是______∙ A.s2/m=0∙ B.s2/m=1∙ C.s2/m显著大于1∙ D.s2/m显著小于1(分数:1.00)A. √B.C.D.解析:5.dN/dt=rN(K-N/K)这一数字模型表示的种群增长情况是______∙ A.无密度制约的离散增长∙ B.有密度制约的离散增长∙ C.无密度制约的连续增长∙ D.有密度制约的连续增长(分数:1.00)A.B.C.D. √解析:6.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时,对二者都必然有利,这种关系为______∙ A.偏利作用∙ B.互利共生∙ C.原始合作∙ D.中性作用(分数:1.00)A.B. √C.D.解析:7.寄生蜂将卵产在寄主昆虫的卵内,一般要缓慢地杀死寄主,这种物种间的关系属于______∙ A.偏利作用∙ B.原始合作∙ C.偏害作用∙ D.拟寄生(分数:1.00)A.B.C.D. √解析:8.沿海地区出现的“赤潮”从种群数量变动角度看是属于______∙ A.季节性消长∙ B.不规则波动∙ C.周期性波动∙ D.种群的爆发(分数:1.00)A.B.C.D. √解析:9.欧洲的穴兔于1859年由英国引入澳大利亚,十几年内数量急剧增长,与牛羊竞争牧场,成为一大危害,这种现象从种群数量变动角度看是属于______∙ A.种群大发生∙ B.生态入侵∙ C.不规则波动∙ D.种群大爆发(分数:1.00)A.B. √C.D.解析:10.在渔业生产上为获得持续最大捕捞量,海洋捕捞时,应使鱼类的种群数量保持在______∙ A.K/2∙ B.K∙ C.K/4∙ D.K/3(分数:1.00)A. √B.C.D.解析:11.土壤固氮菌和豆科植物的根系所形成的共生体称为______∙ A.菌根∙ B.根瘤∙ C.菌丝∙ D.子实体(分数:1.00)A.B. √C.D.解析:12.在下列哪种竞争方式下,个体不直接相互作用______∙ A.干扰性∙ B.资源利用性∙ C.种间∙ D.种内(分数:1.00)A.B. √C.D.解析:13.竞争剧烈时,生物可通过下列哪种方式离开种群密度高的地区______∙ A.流动∙ B.扩散∙ C.死亡∙ D.隐藏(分数:1.00)A.B. √C.D.解析:14.以下生物中,属于兼性互利共生的是______∙ A.地衣∙ B.菌根∙ C.蜜蜂与月季∙ D.珊瑚(分数:1.00)A.B. √C.D.解析:15.杜鹃将蛋下在别种鸟的巢中,让这种鸟饲育其幼鸟,这一现象称为______∙ A.社会性寄生∙ B.寄生∙ C.潜在寄生∙ D.真寄生(分数:1.00)A.B.C. √D.解析:16.稳态的英文是______∙ A.homeostasis∙ B.homeotherm∙ C.homogenons∙ D.homologous(分数:1.00)A. √B.C.D.解析:17.雄孔雀美丽的尾巴形成的原因在于______∙ A.竞争∙ B.攻击∙ C.性选择∙ D.适应环境(分数:1.00)A.B.C. √D.解析:18.下列哪项是生态学的一种主要影响力,是扩散和领域现象的原因,并且是种群通过密度制约过程进行调节的重要原因______∙ A.种间竞争∙ B.种内竞争∙ C.个体竞争∙ D.竞争(分数:1.00)A.B. √C.D.解析:19.蜜蜂螯敌时,会释放出一种外激素,促使其他蜜蜂一起向敌害进攻,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 A.种间斗争∙ B.种内斗争∙ C.捕食∙ D.种内互助(分数:1.00)A.B.C.D. √解析:20.分布在我国新疆和东北的雪兔、分布在华北的草兔和分布在华南的华南兔颅骨长分别为95~97mm、85~89mm和67~86mm,这种颅骨的变异可以用下列哪项解释______∙ A.Betgman规律∙ B.Allen规律∙ C.Jordan规律∙ D.Gause假说(分数:1.00)A. √B.C.D.解析:21.年龄锥体左右不对称的原因是______∙ A.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差异∙ B.各年龄组的死亡率不同∙ C.各年龄组的出生率不同∙ D.各年龄组的性比不同(分数:1.00)A.B.C.D. √解析:22.若λ=R0,则该生物种群可能为______∙ A.种子植物∙ B.动物∙ C.一年生植物∙ D.高等动物(分数:1.00)A.B.C. √D.解析:23.衡释效应或许可以解释猎物的______∙ A.利他行为∙ B.集群行为∙ C.领域行为∙ D.合作行为(分数:1.00)A.B.C.D. √解析:24.遗传漂变通常发生在______∙ A.小种群∙ B.大种群∙ C.隔离的大种群∙ D.岛屿化种群(分数:1.00)A. √B.C.D.解析:25.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高的生态系统通常在______∙ A.极地苔原∙ B.热带雨林∙ C.寒温带森林∙ D.温带草原(分数:1.00)A.B. √C.D.解析:二、{{B}}填空题{{/B}}(总题数:8,分数:16.00)26.次级种群参数有______、______、______和分布型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λ= er
二、种群在有限环境中的逻辑斯谛增长
第 二 章 种 群 生 态 学
– 当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空间中增长时,随着种群密度的 上升,对有限空间资源和其他生活必需条件的种内竞 争也将增加,必然会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从 而降低种群的实际增长率,一直到停止增长,甚至使 种群数量下降。
– 种群在有限环境中连续增长的一种最简单形式是逻辑 斯谛增长,其增长曲线为“S”型。
2、塔斯马尼亚岛绵羊种群的增长。 – 塔斯马尼亚岛上的绵羊种群保持相对稳定。绵羊是在 19世纪初期被引人塔斯马尼亚岛的,在此后不到30年 内,就迅速增长到了环境容纳量水平,并保持数量变 幅在一倍以内。
• 逻辑斯谛增长模型的重要意义:
– 它是许多两个相互作用种群增长模型的基础;
第 二 章 种 群 生 态 学 – 在农业、林业、渔业等实践领域中,它是确定最大持续 产量(MSY)的主要模型;
两侧取对数: ln Nt = lnN0+rt
⒊ 模型的生物学意义
(1)根据此模型可计算世代重叠种群的增长情况。
第 二 章 种 群 生 态 学 (2)根据r值可判断其种群动态。 即:r >0,种群增长; r = 0,种群稳定; r <0,种群下降;
r = -∞,种群无繁殖现象,且在下一代灭亡。
4. 应用:
– 当种群长久地处于不利的环境条件下,或在人类过度捕 猎,或栖息地被破坏的情况下,其种群数量可出现持久 的下降,即种群衰落。如鲸、白暨豚、大熊猫等。
第 二 章 种 群 生 态 学
南半球鲸渔获量的变化(仿Mackenzie等,1998)
种群衰落的原因:
– 过度捕杀。 第 二 章 种 群 生 态 学 – 生物栖息环境的改变,如森林砍伐,草原荒漠化, 农田的大量开垦,城市化的加剧,工业、交通运输 业的发展等。 – 种群密度过低,由于难以找到配偶而使繁殖机率降 低;近亲繁殖,使后代体质变弱,死亡率增加。 – 植物的减少和消失则是动物种群衰落和灭亡的重要 原因。
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方式
1. 种群平衡 (population equilibrium)
– 种群平衡是指种群数量较长时间地维持在同一水平上。 第 二 章 种 群 生 态 学 – 从理论上讲,种群增长到一定程度,数量达到K值之 后,种群数量会保持稳定,如大多数有蹄类和食肉类 动物。但实际上大多数种群数量不会长时间保持不变, 稳定是相对的,种群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第 二 章 种 群 生 态 学
MSY= rK/4
逻辑斯谛增长率变化曲线
• 自然反应时间( TR)
第 二 章 种 群 生 态 学
– 瞬时增长率r的倒数,TR =1/r,TR是度量种群在受干 扰后返回平衡时间长短的一个有用指标。
– TR值越小,表示种群在受到干扰后,返回平衡所需要 的时间越短;TR值越大,则种群受干扰后返回到平衡 的自然反应时间就越长。
蓟马成虫种群的季节消长
3. 规则或不规则性波动
(1)种群数量规则性波动 第 二 章 种 群 生 态 学
20世纪90年间捕食者(加拿大猞猁)与猎物(美洲兔)数量周期(引自Bush,1997)
芬兰北部小哺乳动物的种群周 期是同步发生的。1950-1975 年在芬兰北部捕获的小哺乳动 物的数量周期,优势种是最常 见的棕背鼠平,其他种通常伴 随它同步达到数量高峰[引自
– 模型中参数r和K已成为生物进化对策理论中的重要概念。
• 最大持续产量
(MSY,maximum sustainable yield) 第 二 章 种 群 生 态 学
– 当种群密度增加时,最初出生率超过死亡率,但当种 群密度接近环境容纳量K时,出生率下降,死亡率增 加,在环境容纳量水平上,出生率、死亡率相等,种 群稳定。
根据以上指数增长可估测非密度制约种群的数量加倍时 间: 根据Nt = N0ert,当种群数量加倍时, Nt = 2 N0,因此: ert=2 或 ln2=rt t=0.69315/r 根据生命表求种群增长率:
第 二 章 种 群 生 态 学
r = lnR0 / T
瞬时增长率与周限增长率的关系 – 第 二 章 种 群 生 态 学 种群瞬时增长率(r)与周限增长率(λ)之间的 关系式为: r = lnλ
第二章
种群生态学
聊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第 二 章 种 群 生 态 学

群 生 态 学
种群的数量特征 种群增长 种内与种间关系
种群的遗传进化
生活史对策
2
第三节 种群增长
一、种群在无限环境中的指数式增长 二、 种群在有限环境中的逻辑斯谛增长 第 二 章 种 群 生 态 学 三、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 四、种群调节
R.Brewer,The Science of Ecology,2ded.,Saunders, New York(1994),引自 S.Lahti.J.Tast and H.Uofila, Luonnon Turkija 80:97-107 (1976)]
(2)种群数量的不规则波动
第 二 章 种 群 生 态 学
– 出生率、死亡率之差为种群的净增加量。 – 最大净增加量发生在中等密度、种群中存在许多繁殖 个体,而种内竞争又相对较低的情况下,这一最大净 增加量代表人们可长期从种群中收获的最大产量 (MSY)。
─ 最大持续产量的计算:
在中等种群密度下,种群增加量最大,这是S曲线的拐点,相当 于K/2的水平,这时种群的增加量dN/dt最大,将N=2/K代入逻 辑斯谛方程,得d(K/2)/dt=rK/2/(1-K/2K)=rK/4, 因此,估测最大持续产量MSY的公式为:
–当N由0逐渐增加到K值,(1-N/K) 由1 逐渐下降为 0, 表示种群增长的“剩余空间”逐渐变小,种群潜在的 最大增长的可实现程度逐渐降低;并且,种群数量每 增加一个个体,抑制定量1/K。
4.S型增长曲线
S 型曲线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第 二 章 种 群 生 态 学 – S型曲线有一个上渐近线,即S型增长曲线渐近于K值, 但不会超过这个最大值的水平。
2、数学模型
dN / dt = rN(1-N / K)
第 二 章 种 群 生 态 学 其积分式为: Nt=K/(1+ea-rt)
其中 N:种群密度
t:时间 r:瞬时增长率 K:环境容纳量。 a:取决于N0,表示曲线对原点的相对位置。
3、模型行为说明 – 逻辑斯谛增长的数学模型就是在指数式增长模型上, 增加一个描述种群增长率随密度上升而降低的修正项 (1-N/K)。 – 修正项(1-N/K)的生物学含义是“剩余空间”,即 种群可利用,但尚未利用的空间。可以理解为种群中 的每一个个体均利用1/K的空间,若种群中有N个个体, 就利用了N/K的空间,而可供种群继续增长的剩余空 间则只有(1-N/K)。
洪泽湖区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动态
4、种群爆发
如连年干旱使士壤中蝗卵的存活率提高,是造成蝗虫大发 生的主要原因。
第 二 章 种 群 生 态 学
第 二 章 种 群 生 态 学
赤潮
蜗 牛 的 种 群 大 发 生 ( 年 , 聊 城 )
2011
5. 种群衰落(population decline)及其原因
一、种群在无限环境中的指数式增长
– 在无限环境中,种群不受任何限制因子的约束,种群 潜在增长能力得到最大发挥,种群数量呈指数式增长, 其增长曲线为“J”型,但若以对数标尺为纵坐标,则 成为直线。
第 二 章 种 群 生 态 学
(一)世代不重叠种群的离散增长模型
1.模型的假设 第 二 章 种 群 生 态 学 – 种群增长是无界的,即种群在无限环境中生长, 不受食物、空间等条件的限制。 – 世代不相重叠,种群增长是离散的。
– 种群无迁入和迁出。
– 种群无年龄结构。
2.数学模型
Nt+1 =λNt 或 Nt = N0λt 第 二 章 种 群 生 态 学
其中:
N——种群大小,
t——时间, λ——种群周限增长率,即λ= Nt+1 / Nt 。
两侧取对数,即得: lg Nt = lgN0+tlgλ
3.模型的生物学意义 ⑴ 根据此模型可计算世代不相重叠种群的增长情况。 ⑵ 根据λ值可判断其种群动态。 第 二 章 种 群 生 态 学 即:λ>1,种群增长;
第 二 章 种 群 生 态 学
第 二 章 种 群 生 态 学
• 研究实例:
1、高斯研究大草履虫实验种群。
第 二 章 种 群 生 态 学 – 在0.5ml培养液中放置5个大草履虫的环境条件下, 最大种群数量是375个,即K =375。当以逻辑斯谛 方程拟合时,种学
三、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
一个种群从进入新的栖息地,经过种群增长,建立 起种群以后,一般有以下几种可能:
第 二 章 种 群 生 态 学 – 种群平衡;
– 规则的或不规则的波动:包括季节变动和年际变动;
– 种群衰落和种群灭亡; – 种群爆发; – 种群崩溃; – 另外,还有生态入侵,它指的是物种进入新的栖息地 之后的建群过程。
种群在有限环境中的连续增长模型
1.模型的假设
第 二 章 种 群 生 态 学 – 设想有一个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种群值,此最大值 称为环境容纳量或环境负荷量,通常用K表示。
– 密度对种群增长率的影响是简单的,即种群中每增加 一个个体,对种群增长力的降低就产生1/K的影响。
– 种群密度的增加对其增长率降低的作用是立即发生的, 无时滞。 – 种群中个体具年龄结构,无迁移现象。
6.生态入侵(ecological invasion)
第 二 章 种 群 生 态 学
– 某些生物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带入某一适宜于 其生存和繁衍的地区,它的种群数量便不断地增加, 分布区便会逐步稳定的扩展,这种过程叫做生态入侵。
– 如:冈比亚按蚊( 1929年)由非洲到达南美的巴西、 麝鼠(1905年)由北美引入欧洲、欧洲穴兔(1859年)由 英国引入澳大利亚、美洲仙人掌引入澳大利亚,紫茎 泽兰、豚草、水盾草、大米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