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缺陷型突变体的筛选及其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营养缺陷型的检出方法
• 具体方法:影印法、点种法、夹层法 、 限量补充培养法 • 夹层培养法 • 限量补充培养法 • 影印接种法 • 逐个检出法
1)影印法
• 影印法是将诱变处理后的细胞涂布在完全 培养基表面上,经培养后长出菌落, 培养基表面上,经培养后长出菌落,然后 用一小块直径比平皿稍小的圆柱形木块复 盖于灭过菌的丝绒布上作为接种工具, 盖于灭过菌的丝绒布上作为接种工具,将 长出菌落的平皿倒转过来, 长出菌落的平皿倒转过来,在丝绒上轻轻 按一下,转接到另一基本培养基平板上, 按一下,转接到另一基本培养基平板上, 经培养后,比较这两个平皿长出的菌落。 经培养后,比较这两个平皿长出的菌落。 如果发现前一平扳上某一部位长有菌落, 如果发现前一平扳上某一部位长有菌落, 而在后一培养基上的相应部位却没有, 而在后一培养基上的相应部位却没有,就 说明这是一个营养缺陷型菌落。 说明这是一个营养缺陷型菌落。
2淘汰野生菌的方法
• 2.1抗生素法 抗生素法是利用野生型菌株能在MM 中生长,而缺陷型不能生长,于是将诱变 处理液在MM中培养短时让野生型生长,处 于活化阶段,而缺陷型无法生长,仍处于 “休眠状态”,这时,加入一定量的抗生 素,结果活化状态的野生型就被杀死,保 存了缺陷型。在选择抗生素时,细菌可以 用青霉素,酵母可用制霉菌素。
3)逐个检出法
• 逐个检出法是将经过诱变处理的细胞涂布 在完全培养基平板上,待长出单个菌落后, 在完全培养基平板上,待长出单个菌落后, 用接种针或牙签将这些单个菌落逐个依次 地分别接种到基本培养基和另一完全培养 基平板上。经培养后, 基平板上。经培养后,如果在完全培养基 上长出菌落, 上长出菌落,而在基本培养基上却不长菌 说明这是一个营养缺陷型菌株。 落,说明这是一个营养缺陷型菌株。
培养基的类型
• • • • 按其营养成分分类 基本培养基 完全培养基 补充培养基
三种培养基的定义
• 凡是能满足野生菌株正常生长的最低成分 的合成培养基,称为基本培养(MM)。在这 里我们称其变异前的菌株称为野生菌株。 • 在基本培养基中加入一些富含氨基酸、维 生素及含氮碱基之类的天然有机物质,如 蛋白质、酵母膏等,能满足各种营养缺陷 型菌株生长繁殖的培养基,称为完全培养 基(CM) 。
三种培养基的定义
• 在基本培养基中只是有针对性的加入某一 种或某几种自身不能合成的有机营养成分, 以满足相应的营养缺陷型菌株生长的培养 基,称为补充培养基(SM)。
营养缺陷型菌株筛选的一般方法
(1)诱变剂处理 • (2)淘汰野生型菌株 • ① 抗生素法 • ② 菌丝过滤法 • (3)检出营养缺陷型 • (4)鉴定营养缺陷型
2)夹层培养法
• 夹层培养法是先在培养皿上倒一层基本培 养基, 养基,冷凝后加上一层含菌液的基本培养 凝固后再浇上一薄层的基本培养基。 基,凝固后再浇上一薄层的基本培养基。 经培养后, 经培养后,在皿底对首先出现的菌落做标 然后再倒上一薄层完全培养基(或补充 记,然后再倒上一薄层完全培养基 或补充 培养基),再培养,这时再出现的新菌落, 培养基 ,再培养,这时再出现的新菌落, 多数即为营养缺陷型。此法缺点是, 多数即为营养缺陷型。此法缺点是,结果 有时不明确, 有时不明确,而且将缺陷型菌落从夹层中 挑出并不很容易。 挑出并不很容易
• 其在研究和实践中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其在研究和实践中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它可作为研究代谢途径和杂交、转化、 它可作为研究代谢途径和杂交、转化、转 原生质体融合、 导、原生质体融合、质粒和转座因子等遗 传规律所不可缺少的标记菌种; 传规律所不可缺少的标记菌种;也可作为 氨基酸、维生素、 氨基酸、维生素、碱基等物质生物测定的 实验菌种;在生产中,可直接用作发酵生 实验菌种;在生产中, 产核苷酸、氨基酸等代谢产物的生产菌株; 产核苷酸、氨基酸等代谢产物的生产菌株; 也可作为菌种杂交、 也可作为菌种杂交、重组育种和利用基因 工程进行育种时所不可缺少的带有特定基 因标记的亲本菌株。 因标记的亲本菌株。
4)限量补充培养法
• 限量补充培养法是将诱变处理后的细胞接 种在含有微量(0.01%以下)蛋白胨的基本培 养基上。野生型菌株就会迅速生长成较大 的菌落,而营养缺陷型菌株只能形成生长 缓慢的微小菌落,因而可以识别检出。如 果想得到某一特定缺陷型菌株,则可直接 在基本培养基上加入微量的相应物质。
营养缺陷型菌株的应用
营养缺陷型菌株的筛选过程
• 营养缺陷型菌株的筛选一般要经过诱变、淘汰野 生型菌株、检出缺陷型和确定生长谱四个环节。
• 1诱变剂处理
• 诱变剂处理时与其它诱变处理基本相同。在诱变 处理后的存活个体中,营养缺陷型的比例一般很 低,通常只有百分之几至千分之几,采用抗菌素 法或菌丝过滤法,可以淘汰为数众多的野生型菌 株,从而达到浓缩营养缺陷型的目的。
wenku.baidu.com
营养缺陷型突变体的筛选及其应用
刘丹妹
生物工程L081班
E-mail:939800020@qq.com
营养缺陷型突变体的筛选及其应用
• • • • • 主要内容: 一、营养缺陷型菌株的概念 二、培养基的类型 三、营养缺陷型菌株的筛选 四、营养缺陷型菌株的应用
营养缺陷型菌株的概念
• 在诱变育种工作中,营养缺陷型突变体的 筛选及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营养缺陷型菌株是指通过诱变而产生的缺 乏合成某些营养物质(如氨基酸、维生素、 嘌呤和嘧啶碱基等)的能力,必须在其基本 培养基中加入相应缺陷的营养物质才能正 常生长繁殖的变异菌株。
2淘汰野生菌的方法
• 2.2菌丝过滤法只适用于丝状真菌,其 菌丝过滤法 原理是在基本培养基中,野生型的孢子能 发芽成菌丝,而营养缺陷型则不能。因此 将诱变处理后的孢子在基本培养基中培养 一段时间后,再进行过滤。 • 如此重复数次后,就可以除去大部分野生 型菌株,同样达到“浓缩”营养缺陷型的 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