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 第十二章-第十五章
教育心理学第十二章
一、选择题、教学过程地首要环节是( ).引起学生注意.揭示教学目标.适时给予反馈.评定学习结果、( )是最高水平地认知学习结果,要求超越原先地学习内容..知识.应用.评价目标.综合目标、情感领域地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地程度分为( ).两个等级.五个等级.三个等级.四个等级、在应用知识地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教学是( ).程序教学.个别化教学.发现教学.情境教学、学生通过自身地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地一种教学策略是( ).个别化学习.发现学习.情境学习.合作学习、下面哪一种教学策略不属于个别化教学( ).发现教学.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掌握教学、只要给与足够地时间和适当地教学,几乎所有地学生都可以掌握几乎所有地学习内容. 这一教育理念属于( )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发现学习.掌握学习.概念学习.合作学习、只要有足够地时间,任何学习者都可以掌握该课程%%地评价项目,达到或地学习成绩.这种教学理论是( ).发现学习.掌握学习.合作学习.个别化教学、布卢姆认为几乎所有地学生对几乎所有地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地程度是( ).%.%%.%.%、布鲁纳在教学上提倡( ).指导法.讨论法.发现法.接受法、()是评价教学结果地最客观和最可靠地标准,教学结果地测量必须针对于此.教学目标教学目地合作教学情境教学、()是对事物之间地逻辑关系进行推理,是对材料领会地一种形式.转换解释推断记忆、将教学目标逐级西分成彼此相联地各种子目标地过程称之为().目标分类目标表述任务分析任务执行、领会超越了单纯地记忆,代表最低水平地().信息加工学习活动复杂记忆理解、情感目标地等级中,()等级地价值内化水平最高.反应接受形成价值观念价值体系个性化、在布鲁姆地认知领域教学目标中,能够发表一篇内容独特地演说或文章属于教学目标地()层次.应用综合领会评价、通常人们所说地态度和欣赏属于情感目标地()反应接受形成价值观念价值体系地个性化、任务分析必须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连地()各种智力活动各种课堂行为各种子目标教学阶段、在乒乓球比赛中,面对各种情况,抽球还击率达到,则说明动作技能达到了()地目标模仿准确连贯习惯化、用可观察和可测量地行为陈述地教学目标是()具体目标行为目标心理目标心理与行为相结合地目标、观看乒乓球抽球录像后,能以一定地精确度来掩饰这一动作地动作技能目标是()A模仿准确连贯习惯化、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地是()弗洛伊德布鲁姆皮亚杰杜威、让学生以自己地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地一种教学策略称之为().个别化教学指导性教学合作教学情境教学、教师采取地有效达到教学目标地一切活动计划称之为()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学习方法、在应用知识地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教学地教学策略别称为().发现教学掌握教学情境教学合作教学、在教学程序中,教师安排地程序性事项就是().教学程序教学过程教学事项教学方法、认为只要给了足够地时间和适当地教学,学生就对所有地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地程度地是()程序性教学掌握学习情境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学习成绩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有序材料进行地课堂教学称为()发现教学指导教学程序教学合作教学、发现学习地首倡者为美国当代认知派心理学家()斯金纳桑代克普莱西布鲁纳、在个别化教学中,程序教学地发明人是(B)A斯金纳B普莱西C布鲁纳D加涅、教学目标侧重于过程或探索知识经验,则宜选择()发现学习接受学习合作学习掌握学习研究表明,学生座位地安排对于学生接受课堂效果和学习效果()、有影响没有影响几乎没有影响有实质性影响、认为只要给了足够地时间和适当地教学,学生就对所有地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地程度地是()程序性教学掌握学习情境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不决定于他们能力上地差异,而在于他们地()学习积极性智力水平学习自觉性学习时间、关于课堂教学地环境,实验证明学生座位地选择会影响学习,其中坐()是最积极地学习者教师前面几排及中间几列中心区域后排左右两列二、填空题、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获得地.、布卢姆在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三大领域.、认知领域地教学目标,从低到高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对程序化教学贡献最大地是心理学家.、戴尔地从直接具体经验到抽象经验排列了种媒体,有助于根据学习者地学习能力和先前经验水平选择适当地媒体.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地教学策略可以分为以为中心地教学策略、以为中心地教学策略和等.、以学生为中心地教学策略包括、情境教学和合作学习.、一般来说,学校中地教学媒体包括非投影视觉辅助、投影视觉辅助、辅助和辅助.、如果教学目标侧重知识或结果,则适宜于选择接受学习,与之相应地教学策略是讲授教学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依据布鲁姆地教育目标分类,认知领域地教学目标由低到高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六个层次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教学目标具有教学测量与评价、选择和使用教学策略、指引学生学习等功能、依据布鲁姆地教育目标分类,情感领域地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地程度分为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价值体系个性化五个等级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行为目标是指用可观察和可测量地行为陈述地教学目标、布鲁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认知学习理论认为,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地实质是内在地心理需要.但因其无法直接观察,因此,有人提出了它与外部行为相结合地目标陈述方法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提出掌握学习地心理学家是布卢姆、教学策略主要有以教师为中心地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中心地教学策略和个别化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地教学目地,完成一定地教学任务而采取地教与学相互作用地活动方式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教学策略指教师采取地有效达到教学目标地一切活动计划、发现教学要进行得顺利,关键在于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要符合学生实际水平、教学策略是教师教学目标地活动计划,包括教学事项地顺序安排、教学方法地选用、教学媒体地选择、教学环境地设置以及师生相互作用设计等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加涅指出,在教学中,要依次完成以下九大教学事项即引起学生注意、指示教学目标、唤起先前经验、呈现教学内容、提供学习指导、展现学习行为、适时给予反馈、评定学习结果、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课堂教学环境包括课堂物理环境和课堂社会环境两个方面、教学设计主要体现在设置教学目标、组织教学过程和选择教学策略三个方面、选择教学媒体时,教师要综合权衡教学情境、学生学习特点、教学目标性质、教学媒体地特性等方面地因素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教学媒体包括非投影视觉辅助、投影视觉辅助、听觉辅助、视听辅助、戴尔从直接具体经验到抽象经验列了种媒体构成了一个经验锥形答案:一、选择题——二、填空题、学习结果、动作技能、评价、斯金纳、经验锥形图、教师,学生、发现学习、听觉媒体,视听媒体。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品德心理第一节品德的概述一、品德的含义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它是一种个体心理现象。
品德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某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它是个性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部分。
品德与道德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联系:(1)离开道德就谈不上有个人的品德,个人品德是社会道德的组成部分。
(2)个人品德的内容是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具体表现。
(3)个人品德的发生发展与道德一样都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
区别:(1)道德的产生、发展和变化服从于整个社会发展的规律,它不以个别人的存在、个别人品德的好坏为转移;而品德的发生、发展则有赖于某一个体的存在。
品德既受社会规律制约,又受个体的生理心理活动规律制约。
(2)道德的内容反映整个社会生活的要求。
而品德内容往往往仅是道德规范的部分体现,是道德要求的局部反映。
(3)道德是伦理学与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品德则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研究的对象。
二、品德的结构(一)品德的因素构成观点(名词解释、论述)在我国许多学者认为,品德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组成,四者紧密相连,彼此依存。
1.道德认识道德认识是个体对道德知识和行为规范的了解、领会及掌握。
它是品德的基础。
2.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在道德认识基础上产生的,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内心体险。
它是品德的动力。
3.道德意志道德意志,是一个人自觉地确定道德目的和动机,并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一定道德目的和动机的心理过程。
4.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所采取的各种行动。
它是实现道德目的、动机的手段,也是品德的外部标志。
(二)林崇德的品德系统结构观点林崇德认为,品德结构是个多侧面、多形态、多水平、多联系、多序列的动态开放性的整体与系统。
它主要包括三个子系统:(1)品德的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的关系系统,即道德动机系统和道德行为方式系统,所谓动机系统就是与道德有关的需要的具体表现,其核心因素是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2)品德的心理过程和行为活动的关系系统,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品德心理特征系统。
教育心理学十二章教案及反思
教育心理学十二章教案及反思教育心理学十二章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了解学生认知发展的重要性教学目标:1. 理解学生认知发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掌握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
3. 了解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
教学内容:1. 简介教育心理学中的认知发展理论。
2. 分析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
3. 探讨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设计教学策略。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引发学生对认知发展的兴趣,例如提出一个问题或引用一个相关的实例。
-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对教学至关重要。
2. 知识讲解(15分钟):- 介绍教育心理学中的认知发展理论,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 解释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包括思维方式、问题解决能力和学习兴趣等方面。
3. 讨论与案例分析(20分钟):- 分组讨论学生在不同年龄段的认知特点,每组选择一个年龄段进行深入研究。
- 每组分享他们的研究结果,并讨论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
- 分析一个具体案例,讨论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4. 教学策略设计(1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设计教学策略。
- 提供一些常见的教学策略,如启发式教学、合作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等,并讨论其适用性和效果。
5. 反思与总结(5分钟):- 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回答一些问题,如他们对认知发展的理解是否更深入,以及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展望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学生认知发展的重要性,让他们理解了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并探讨了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并应用所学知识。
此外,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有助于巩固他们的学习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互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育心理学》各章主要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各章主要知识点(初中)第一章: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定义)2.学习与教学的要素3.学习与教学的过程4.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的模式5.教育心理学的作用第二章:1. 心理发展的概念与基本特征2. 我国对心理阶段的划分3.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名称、年龄范围)4. 人格的概念5. 爱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名称、年龄范围)6. 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7. 自我意识的概念及发展阶段8. 认知方式的差异9. 求智商的公式10. 性格的概念、性格的特征差异第四章:1.动机、学习动机、学习需要、学习期待的概念。
2.学习动机的种类。
3.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第五章:1. 学习迁移的概念。
2. 迁移的种类。
3. 影响迁移的因素。
4. 心向或定势。
5. 促进迁移的教学。
第六章:1.知识的类型2.感知规律3.变式4.知识直观的类型5.知识概括的类型6.记忆的三个子系统7.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及其规律8.遗忘理论9.过度学习10.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11.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12.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第八章:1.学习策略的概念和特征2.学习策略的分类3.认知策略4.元认知的概念和策略5.资源管理策略第九章:1.问题和问题解决2.问题解决的四个阶段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4.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5.创造性的概念6.发散思维的主要特征7.影响创造性的因素8.创造性的培养第十章:1.品德的概念2.品德的结构3.品德的培养第十一章:1.心理健康的概念2.心理健康的标准3.学生中易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种类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两个目标。
心理学十二至十五章
心理学十二至十五章.txt*一篇一篇的翻着以前的的签名,那时候的签名有多幼稚就有多么的幼稚。
你连让我报复的资格都没有-〞好想某天来电显示是你的号码。
好想某天你的状态是为我而写。
有些人,我们明知道是爱的,也要去放弃,因为没结局第十三章课堂管理第一节课堂管理概述(一)定义:课堂管理: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
(二)功能:制约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促进和维持的功能。
(三)影响因素:1、教师的领导风格(直接影响)2、班级规模(重要因素)3、班级的性质(情境因素)4、对教师的期望第二节课堂群体的管理(一)群体: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的共同活动为基础而结合起来的联合体1、正式群体:是有教育行政部门明文规定的群体,其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指责权利明确,组织地位确定。
2、松散群体:是指学生们只在空间和时间上结成群体,但成员间尚无共同活动的目的和内容。
协调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关系(二)群体动力(勒温最早研究)1、群体凝聚力2、群体规范3、课堂气氛:①概念:通常是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综合状态②影响因素: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教师的情绪状态③影响途径:接受、反馈、输入、输出4、课堂里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①吸引与排斥;②合作与竞争第三节课堂纪律的管理(P212-216)一、课堂纪律的性质:1、概念: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2、类型:①教师促成的纪律②集体促成的纪律③任务促成的纪律④自我促成的纪律二、课堂结构与课堂纪律1、定义: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这课堂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课堂结构。
2、两部分:①课堂情境结构:②课堂教学结构三、问题行为与课堂纪律(一)问题行为的性质(二)问题行为的类型(三)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与矫正1、正确对待学生的课堂行为2、行为矫正与心理辅导第十四章教学测量与评价第一节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意义和作用(一)教学评价:指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其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做出决策。
教育心理学第15章练习题及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教育心理学》平时练习题第十五章教师心理一、选择题:1、以少数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然后再进行分析,这种教学称为【C 】A.微型教学B.尝试教学c.微格教学D.教学训练。
2、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是【 C 】P237A.关注生存阶段B.关注情境阶段C.关注学生阶段D.关注课堂细节阶段3、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教师的期望会产生预言效应,这种现象称为【 D 】P231A.首因效应B.刻板效应C.晕轮效应D.皮格马利翁效应4、教师成长与发展的最高目标是。
【 D 】A.特级教师B.教学熟手C.优秀班主任D.专家型教师5、在教师的人格中有两种重要特征对教学有显著影响:一是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二是( C)。
P230A.说到做到B.敬业精神C.热心和同情心D.重义气讲交情6、教师的批评与不赞扬,与学生的学习成绩(C )。
P231A.存在正相关B.关系不明显C.存在负相关D.有利有弊7、与新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且有(C )。
P232 A.系统性B.结构性C.预见性D.实效性8、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以及能根据意外的情况快速作出反应、果断采取恰当教育措施的独特的心理素质即(B )。
A.教育手段B.教育机智C.教育反响D.教育灵感9、教师的(B )就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是一种可以使教师对学生施加的影响产生积极效果的感召力和震撼力。
A.权威B.威信C.角色D.社会地位10、从本质上讲,教师的威信是具有积极肯定意义的(A )的反映。
A.教学水平B.科研成果C.学历和才能D.人际关系11、假如一个教师非常关心如“学生喜欢我吗?”这样的问题,并把大量的时间用于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那么他处于教师成长的(C )。
P236A.关注情境阶段B.关注学生阶段C.关注生存阶段D.关注发展阶段12、衡量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是(C )。
冯忠良《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详解(第15章 知识的巩固)【圣才出品】
第15章知识的巩固1.什么是记忆?记忆有哪些类型?答:(1)记忆的概念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贮和提取的过程。
人们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或操作过的动作,都可以以映象的形式保留在人的头脑中,在一定条件下还能恢复。
记忆包括“记”与“忆”两个方面。
“记”体现在识记和保持上;“忆”体现在再认和回忆上。
(2)记忆的类型(1)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①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它保存着事物的感性特征,具有显著的直观性。
形象记忆与人的形象思维密切联系,并随着形象思维的发展而发展。
②情景记忆是对个人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空关系中的某个事件的记忆。
由于情景记忆受一定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的储存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
因此,情景记忆不够稳定,也不够确切。
③语义记忆:是指人们对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又称为语词逻辑记忆或逻辑记忆。
它是以语词所概括的逻辑思维结果为内容的记忆,如字词、符号、概念、公式、规则、思想观点等。
语义记忆为人类所特有的,语义记忆与人的抽象思维密切联系,并随着抽象思维的发展而发展。
学生在教学领域中所要运用的记忆主要是语义记忆。
④情绪记忆:是以个体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情绪记忆往往是一次形成经久不忘的。
它常常成为人们当前活动的动力,推动人们从事某些活动或者某些行为,而回避某些对他们有害的事情。
⑤运动记忆:也称为动作记忆,是以人们操作过的动作为内容的记忆。
运动记忆与其他类型的记忆相比,识记比较困难,但是一经记住,则比较容易保持、恢复而不易遗忘。
人的生活、学习和劳动都离不开动作记忆,各种生活技能的形成和发展都要依靠动作记忆。
(2)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①瞬时记忆:又称为感觉记忆,是指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的记忆,它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
瞬时记忆的储存时间大约为0.25~2秒。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篇:《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A)。
A、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一书的出版B、1883年霍尔《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一文的发表C、1905年,比纳—西蒙两人《比纳-西蒙智力量表》的创建D、冯特创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2、教育心理学和其他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C)。
A、系统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客观性原则D、分析和综合的原则3、被誉为美国教育心理学之父的人物是(D)。
A、霍尔(Hall,G.S.1844—1924)B、鲍德温(Baldwin J.M.1861—1934)C、詹姆士(James W.1842—1910)D、桑代克(ThorndikeE.L.1874—1949)4、下述研究方法中,对条件控制最严格的是(D)。
A、观察法B、自然实验C、问卷调查及相关法D、实验室实验5、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B)。
A、小学教育中教与学的心理活动B、小学教育中教与学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C、小学教育中人的本性及其改变的规律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6、实验法的主要特点是(B)。
A、简便易行B、严格控制C、定量研究D、探讨相关关系7、观察法的实施背景应该是(B)。
A.控制条件 B.自然条件 C.以探讨因果关系为目的 D.均衡被试8、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是(B)。
A.自然实验法B.观察法C.实验室实验法D.问卷调查法9、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C)。
A.观察法B.自然实验C.实验法D.问卷调查法10、学校环境中的最重要因素是(B)。
A.学生 B.教师 C.教 D.学《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11、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C)。
A.卡普杰烈夫B.苏霍姆林斯基C.乌申斯基D.布隆斯基12、一切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
教师资格认定中学《教育心理学》逐章逐节梳理及理论、人物、著作汇总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逐章逐节梳理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_的科学。
(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2、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_,如学习的实质、动机、过程与条件等,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_,如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安排、师生互动过程的设计与学习过程的管理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学生的学习心理,有效的教学情境)3、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_而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4、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_、_、_、_和_等五种要素;由_、_和_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5、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_,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第二是_,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群体差异,个体差异)6、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_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教师)7、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_、_和_。
(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8、_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教学媒体)9、教学环境包括_和_两个方面。
(物质环境、社会环境)10、学习过程指___。
(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11、_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如学习的实质、条件、动机、迁移以及不同种类学习的特点等。
(学习过程)12、_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包括在教学之前_、在教学过程中_以及在教学之后的_。
(评价和反思过程,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检验、反思)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_、_、_和_的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在:__;__;__;__。
教育学心理学各章内容总结
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一、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教育心理学第十二章知识要点
第十二章教学设计(重点章节)1、教学目标的定义和分类(特别是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体系)2、加涅的九大教学事件3、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和个别化教学,各自包括哪些具体的策略,联系实际分析其应用方法)第一节设置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及其意义(一)教学目标的含义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
它包括通常所说的教学目的与任务,也就是教学活动中所要构建的能力与品德的心理结构。
它既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又是一切教学工作的终点。
在教学中,教学目标有助于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测量和评价、选择和使用教学策略、指引学生学习等功能。
(二)教学目标的意义1.指导学习结果的测量和评价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和可靠的标准,教学结果的测量必须针对教学目标。
2.指导教学策略的选用一旦确定教学目标后,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目标选用适当的教学策略。
3.指引学生学习上课开始时,教师明确告诉学生学习目标,将有助于引导学生的集中注意课中的重要信息,对所教内容产生预期。
二、教学目标的分类布卢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根据学习情境与其测量情境的变化程度,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一)认知目标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
形成由低到高的阶梯。
1.知识知识指对所学材料的记忆,包括对具体事实、方法、过程、概念和原理的回忆。
其所要求的心理过程是记忆。
这是最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
2.领会领会指把握所学材料的意义。
可以借助三种形式来表明对材料的领会。
一是转换,即用自己的话或用不同于原先表达方式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二是解释,即对一项信息加以说明或概述;三是推断,即对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推理。
领会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的理解。
3.应用应用指将所学材料应用于新的情境之中,包括概念、规则、方法、规律和理论的应用。
应用代表较高水平的理解。
4.分析分析指将整体材料分解成其构成成分并理解组织结构,包括对要素的分析,关系的分析和组织原理的分析。
高校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尝及其规律的科学。
2、个体心理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
3、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
4、心理动力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5、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它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
6、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7、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言语等。
8、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9、客观事物是情绪体验的客观来源,而人的需要是情绪产生的主观原因。
10、心理学把这种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叫做意志过程。
11、心理状态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表现出的相对稳定而持续的状态。
12、心理特征是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13、气质是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反应特征。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气质与性格有时统称为人格。
14、人的心理除有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
15、意识是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特征,无意识也是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16、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17、18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发表了《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第二章:1、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过程包括明确教学目标、任务分析、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设计教学课程、实施教学和教学评价六个方面。
2、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
3、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介于社会与自然、应用与理论之间的交叉学科。
4、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5、中国最早自编的教育心理学教材是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廖世承于1924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第15章知识要点
第十五章教师心理1、反思教学、微格教学的概念2、教师的期望效应3、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差异4、教师的成长阶段第一节教师的心理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一、教师的角色与学生喜欢的教师特征(一)知识传播者(二)父母、长者、朋友和管理员(三)榜样和模范公民(四)教学的研究者二、教师的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一)教师的认知特征与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在智力与知识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教师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能力以及他们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合理性与教学效果有较高的相关,所以说,教师专业需要某些特殊能力,其中最重要的可能是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以及口头表达能力和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
(二)教师的监控能力与职业成就的关系、1、对自己教学活动的事前计划与安排2、对自己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3、对自己教学活动进行调节、修正教师的监控能力是其教学能力的核心。
(三)教师的人格特征与其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教师人格是指以教师角色为其重要的社会角色的教师主体,在其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履行角色责任和义务中自觉形成的相应的和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之总和。
关于教师人格的作用,被广泛接受的是乌申斯基的观点“教师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
”研究材料表明,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二是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还有的研究认为,教师特征与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年龄阶段特征存在着相互作用。
加涅的研究指出,对知识具有浓厚兴趣并以追求知识获得满足的学生同以追求教师认可来获得满足的学生不同,他们喜欢的教师与教师的热情程度无关。
(四)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与职业成就的关系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主观判断。
教学效能感是解释教师动机的关键因素,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有重要作用。
三、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罗森塔尔等人对教师的期望进行了研究。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第15章练习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平时练习题第十五章教师心理一、选择题:1、以少数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然后再进行分析,这种教学称为【C 】A.微型教学 B.尝试教学 c.微格教学 D.教学训练。
2、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是【 C 】P237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情境阶段 C.关注学生阶段 D.关注课堂细节阶段3、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教师的期望会产生预言效应,这种现象称为【 D 】P231A.首因效应 B.刻板效应 C.晕轮效应 D.皮格马利翁效应4、教师成长与发展的最高目标是。
【 D 】A.特级教师 B.教学熟手 C.优秀班主任 D.专家型教师5、在教师的人格中有两种重要特征对教学有显著影响:一是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二是( C)。
P230A.说到做到B.敬业精神C.热心和同情心D.重义气讲交情6、教师的批评与不赞扬,与学生的学习成绩(C )。
P231A.存在正相关B.关系不明显C.存在负相关D.有利有弊7、与新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且有(C )。
P232 A.系统性B.结构性C.预见性D.实效性8、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以及能根据意外的情况快速作出反应、果断采取恰当教育措施的独特的心理素质即(B )。
A.教育手段B.教育机智C.教育反响D.教育灵感9、教师的(B )就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是一种可以使教师对学生施加的影响产生积极效果的感召力和震撼力。
A.权威B.威信C.角色D.社会地位10、从本质上讲,教师的威信是具有积极肯定意义的(A )的反映。
A.教学水平B.科研成果C.学历和才能D.人际关系11、假如一个教师非常关心如“学生喜欢我吗?”这样的问题,并把大量的时间用于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那么他处于教师成长的(C )。
P236A.关注情境阶段B.关注学生阶段C.关注生存阶段D.关注发展阶段12、衡量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是(C )。
教育心理学 第12章学习动机
分类:正诱因 负诱因
理智的诱因 情绪的诱因 社会的诱因●
第一节 学习动机的涵义
一、学习动机与学习目的
1、联系 ▪ 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是紧密相联的。一般地说,在学习活
动中没有无学习动机的学习目的,也没有无学习目的的学 习动机。 2、区别 ▪ 学习动机是学习活动的原因、出发点,学习目的则是学习 活动所追求的结果、归宿。 3、相互转化
第三节 学习动机变化的规律
一、学习动机由外部客观条件激发而来 二、学习动机由内部心理因素转化而来 三、外部学习动机与内部学习动机相互交替、转化 四、直接的近景性学习动机与间接的远景性学习动
机相互结合 五、主导性学习动机与辅助性学习动机协调作用 六、在一定范围内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呈正相
关 七学习动机可以迁移
▪ 4.在讨论学习动机的激发、转化与维持中,论及四对影响学习动机的主客 观因素(内外部条件):目标语反馈,表扬与批评,个人竞赛与团体竞 赛,期望与评价。
▪ 主要概念:学习动机 强化理论 成就理论 归因理论 自我实现理论 学习 动机整合理论 学习动机变化规律 学习动机的激发、转化与维持
第一节 学习动机的涵义
第三节
学习动机变化的规律
一、学习动机由外部客观条件激发而来
▪ 在学习活动中,常常会有许多外部客观条件吸引、激励、 诱发学生,形成相应的学习动机。
▪ 被外部条件激发而来的学习动机,可称为外部学习动机
▪ 它对学习活动的影响较小,维持的时间也比较短暂。外部 条件一旦“时过境迁”,那么,被其所激发起来的外部学 习动机也就会随之而“灰飞烟灭”。
▪ 据研究,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往 往会因课题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教学设计布卢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知识(其所要求的心理过程是记忆,最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领会(最低水平的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情感目标: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价值概念化和组成价值系统)、价值体系个性化(内分为两个水平:概念化心向和性格化)和动作技能目标: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教学目标:行为目标(具体目标,产生条件,行为标准);心理与行为相结合的目标教学媒体包括非投影视觉辅助;投影视觉辅助;听觉辅助;视听辅助;使用教学媒体是为了使教学遵循这样一个顺序进行:从经验的直接动作表征、经验的图像表征直到经验的符号表征。
课堂教学环境包括课堂物理环境和课堂社会环境课堂物理空间资源的安排:领域原则安排和功能安排指导教学是以学习成绩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的有序材料的课堂教学。
名词解释: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
教学策略:指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包括教学事项的顺序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环境的设置以及师生相互作用设计等。
简答:教学目标及其意义:答:1.指导学习结果的测量和评价2.指导教学策略的选用3.指引学生学习教学事项:答:1.引起学生注意2.提示教学目标3.唤起先前经验4.呈现教学内容5.提供学习指导6.展现学习行为7.适时给予反馈8.评定学习结果9.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论述)答:1.发现教学发现教学,又称启发式教学,指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
发现教学的四个阶段:首先,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矛盾,提出要求解决和必须解决的问题;其次,促使学生提出解答的假设;再次,检验自己的假设,最后引出结论。
布鲁纳对发现教学的教学设计提出了四项原则:教师要将学习情境和教材性质向学生解释清楚;要配合学生的经验,适当组织教材;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适当安排教材难度与逻辑顺序;确保材料的难度适中,以维持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2.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指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的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3.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指学生们以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五个特征: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各自尽力;社会互动;团体历程个别化教学(论述)答:个别化教学是指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
个别化教学的环节:诊断学生的初始学业水平或学习不足;提供教师与学生或机器与学生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引入有序的结构化的教学材料,随之以操练和练习;容许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向前学。
1.程序教学程序教学是一种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自学以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的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
创始者普莱西,贡献最大的斯金纳2.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的优越性:首先是交互性,即人机对话,其次是及时反馈,第三是以生动形象的手段呈现信息,第四是自定步调。
3.掌握学习由布卢姆等人提出来的,其基本理念是:只要给了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要求达到完成80%-90%的评价项目)。
第十三章课堂管理课堂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学生和课堂情境三大要素的相互协调。
班级,小组,少先队都属于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经历了松散群体、联合群体和集体等三个阶段。
集体是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
课堂里的非正式群体主要是同辈群体,比较常见的同辈群体有朋友与小集团。
距离的远近、交往的频率、态度的相似性、个性的互补性以及外形等因素是影响人际吸引与排斥的主要因素。
课堂纪律的类型:教师促成的纪律、集体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自我促成的纪律课堂的三大要素是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
这三大要素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课堂结构,包括课堂情境结构(班级规模的控制、课堂常规的建立、学生座位的分配)和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时间的合理利用、课程表的编制、教学过程的规划)。
问题行为:扰乱性问题行为,心理问题行为(品行性问题行为、性格性问题行为、情绪上、社会上的不成熟行为)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与矫正:正确对待学生的课堂行为;行为矫正与心理辅导名词解释:课堂管理:就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群体: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的共同活动为基础而结合起来的联合体。
正式群体: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明文规定的群体,其成员有固定的编制,职责权利明确,组织地位确定。
非正式群体:在相互交往的基础上,形成以个人好恶、兴趣爱好为联系纽带,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非正式群体。
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
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的软环境,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
课堂纪律: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协调学生的行为,以求课堂目标的最终实现,必然要求学生共同遵守课堂行为规范,从而形成课堂纪律。
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
问题行为:指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
简答: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答:1.教师的领导风格(普雷斯顿:参与式领导和监督式领导)2.班级规模3.班级的性质4.对教师的期望群体动力的表现:答:影响着群体与成员个人行为发展变化的力量的总和就是群体动力。
最早研究群体动力的是心理学家勒温。
1.群体凝聚力群体凝聚力指群体对每一个成员的吸引力。
提高凝聚力的方法:首先,要了解群体的凝聚力情况,其次,要帮助课堂里的所有学生对一些重大事件与原则问题保持共同的认识与评价,形成认同感。
再次,引导所有学生在情感上加入群体,以作为群体的成员而感到自豪,形成归属感。
最后,当学生表现出符合群体规范和群体期待的行为时,就给予赞许与鼓励,使其行为因强化而巩固,形成力量感,2.群体规范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
3.课堂气氛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的软环境,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
课堂气氛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影响课堂气氛的因素:教师的领导方式(集权型、民主型和放任型)、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接受、反馈、输入、输出)和教师的情绪状态4.课堂里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人际交往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里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
(语言符号系统和非语言符号系统是主要的人际交往工具)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心理距离。
(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是课堂里主要的人际关系)第十四章教学测量与评价对于认知和技能领域的学业成就,最常用的教学评价手段是标准化成就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而对于情感以及道德行为表现则常常采用非测验性的评价手段,如案卷分析、观察(行为检查单、轶事记录、等级评价量表)、问卷量表以及谈话等。
标准化成就的优越性:客观性,计划性,可比性。
教师自编测验的类型:客观题(选择题、是非题、匹配题和填空题)主观题(论文题和问题解决提)有效自编测验的特点:信度(测验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验分数的稳定、一致性的程度),效度(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区分度评分的标准可分为绝对标准(标准参照评价)和相对标准(常模参照评价)名词解释:教学评价:是指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其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作出决策。
标准化成就测验:是指由专家或学者们所编制的适用于大规模范围内评定个体学业成就水平的测验。
问答: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分类:答: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配置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第十五章教师要充当知识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的维护者、家长的代理人、亲密朋友、心理辅导者等诸种角色。
教师的认知特征与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以及口头表达能力和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教师的人格特征与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二是教师富于激励和想像的倾向性)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也有人称为罗森塔尔效应教师成长的历程: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学生阶段。
名词解释:微格教学: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
反思性教学: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又称反思性实践或反思性教学,这是“一种思考教育问题的方式,要求教师具有作出理性选择并对这些选择承担责任的能力”问答1.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比较研究(论述)答:1.课时计划的差异对教师课时计划的分析表明,与新教师相比,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预见性。
2.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⑴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专家教师制定的课堂规则明确,并能坚持执行,而新教师的课堂规则较为含糊,不能坚持执行下去⑵吸引学生注意力专家教师有一套完善的维持学生注意的方法,新教师则相对缺乏这些方法。
⑶教材的呈现专家教师在教学时注意回顾先前知识,并能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新教师则不能。
⑷课堂练习专家教师将课堂练习看做是检查学生学习的手段,新教师仅仅把它当做必经的步骤。
⑸家庭作业的检查专家教师具有一套检查学生家庭作业的规范化、自动化的常规程序。
⑹教学策略的运用首先,专家教师比新教师提的问题更多,其次,在学生正确回答后,专家教师比新教师更多地再提另外一个问题,再次,对于学生错误的回答,专家教师较之新教师更易针对同一学生提出另一个问题,或者是给出指导性反馈(即教师确定学生学习过程中哪一步导致错误,而不是仅仅说出答案是错误的),最后,专家教师比新教师在学生自发的讨论中更可能提出反馈。
3.课后评价的差异新教师的课后评价要比专家教师更多地关注课堂中发生的细节,专家教师则多谈论学生对新材料的理解情况和他认为课堂中值得注意的活动,很少谈到课堂管理问题和自己的教学是否成功。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答:主要由两个方面呢: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另一方面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
1。
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观摩可分为组织化观摩和非组织化观摩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波斯纳:经验+反思=成长布鲁巴奇等人提出的四种反思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行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