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人因工程与系统概念
[课件]第一章 人因工程学的概述PPT
3
课
程
内
1 总论
容
安
排
第一章 人因工程学概述 2 基础篇 与人有关的内容 第二章 人的因素 第八章 体力工作负荷 第九章 人的信息处理系统 第十章 脑力工作负荷 第十一章 人体测量
4
与环境有关的内容 第三章 微气候环境 第四章 照明环境 第五章 色彩环境 第六章 噪声及振动环境 第七章 空气环境
吉尔布雷斯夫妇------动作研究 20世纪初,虽然已孕育着人因工程学的思想萌芽,但人机关 系总的特点是以机器为中心,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 由于机器进步很快,使人难以适应,因此存在着大量伤害人身心 的问题。
13
第二节 人因工程学的起源与发展
二、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一战至二战之前)
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工作效率研究提供了重要背景。该阶段主要 研究如何减轻疲劳及人对机器的适应问题。 自1924年开始,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 长达8年的“霍桑实验”,这是对人的工作效率研究中的一个重要
1989年6月29-30日在上海同济大学召开了全国性学科成立大会, 定名为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 1982年在日本东京举行第八次国际人机工程会议,我国第一次 派人参加。
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
16
第二节 人因工程学的起源与发展
17
第二节 人因工程学的起源与发展
五、人因工程学在中国的发展 1980年4月,全国人类工效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1984年, 国家军用人-机-环境系统工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1989年, 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成立,1995年9月创刊了学会会刊《人类工效 学》季刊。
第一章 人因工程学概论
(二)观测法
观测法是研究者通过观察、测定和记录自然情境下发生的现象来认识研究对象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是在不影响事件的情况下进行的,观测者不介入研究对象的活动中,因此能避免对研究对象的影响,可以保证研究的自然性和真实性。
2.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
这一阶段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工作效率研究提供了重要背景。该阶段主要研究如何减轻疲劳及人对机器的适应问题。
自1924年开始,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8年的“霍桑实验”,这是对人的工作效率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工作效率不仅受物理的、生理的因素影响,还发现组织因素、工作气氛和人际关系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四)心理测量法
心理测量法(也叫感觉评价法)是运用人的主观感受对系统的质量、性质等进行评价和判定的一种方法,即人对事物客观量作出主观感觉评价。
心理测量对象可分为两类,一类(A)是对产品或系统的特定质量、性质进行评价,如声压级、照明的照度及亮度、空气的干湿程度等评价;另一类(B)是对产品或系统的整体进行综合评价,如舒适性、使用性、居住性、工作性等。
四、人因工程学有哪些研究方法?
答:(一)调查法
调查法是获取有关研究对象资料的一种基本方法。它具体包括访谈法、考察法和问卷法。
(1)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询问交谈来收集有关资料的方法。
(2)考察法。通过实地考察,发现现实的人一机一环境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开展分析、实验和模拟提供背景资料。
人体测量学主要研究静态结构性人体测量尺寸数据和动态功能性人体测量数据。
人因工程知识点复习资料总结
第1章人因工程概述1.学科的各种命名➢欧洲国家称之为Ergonomics(工效学);美国称作Human Engineering(人类工程学)和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人因工程);➢日本称为“人间工学”;➢心理学家喜欢使用工程心理学(Engineering Psychology)的名称;我国: 人因工程,人机工程学,人体工程学,工程心理学,人类工效学,人类工程学,人的因素2.定义(含目标、方法、内容)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机-环境系统的科学。
研究目标: 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满足人们的价值需要。
研究内容: 着重于研究人类以及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所用到的产品、设备、设施、程序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研究方法:对人的能力、行为、限制和特点等相关信息进行系统研究, 并将之应用于产品、操作程序及使用环境的设计和制造中CdfXv。
本书定义:人因工程是基于对人、机器、技术和相关环境的深入研究, 发现并利用人的行为方式、工作能力、作业限制等特点, 通过对于工具(用具)、机器(设施)、系统、任务和环境进行合理设计, 以提高生产(包括日常生活中人的活动)的效率、安全性、健康性、舒适性和有效性的一门工程技术学科。
tSvRL。
3.IEA,1960年正式成立了国际人机工程协会(IEA)4.相关的学科第2章人因工程的研究方法与工具➢1.从研究手段看: 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实验性和非实验性两大类, 即实验法与非实验法实验法是基于人为控制某些因素, 通过实验测试特定因素的影响;非实验法则是通过调查法、观测法(行为观测)、测试法(心理测试、感觉评判法;身体测量、生理指征测量)等方法开展研究的。
2.人因工程的研究方法(一)实验法:实验室实验/实地实验(二)观测法: 研究者通过观察, 测定和记录自然情景下发生的现象来认识研究对象。
(三)调查法具体包括访谈法、考察法和问卷法。
(四)感觉评价法:运用人的主观感受对系统的质量、性质等进行评价和判定的一种方法, 即人对事物客观量作出主观感觉评价。
人因工程 详细版
第一章人因工程学导论1、人因工程学定义:人因工程学就是依据人的特征设计和改进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的科学。
2、人因工程学讨论方法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3、人的生理阈限:听阈声压:2*10-5Pa,痛阈声压:20Pa;4、中枢神经系统如何实现对内外的协调:对外界的协调是指以中枢神经系统为中心的人与外界的协调关系。
对内部的协调是指人体各内脏器官的协调。
(不准)5、人体感觉器官及运动器官:感觉器官1视觉、2听觉、3味觉、4嗅觉、5肤觉;运动器官1上肢、2下肢。
其次篇人的工作环境1、光的物理性质:关于光的波动性理论认为,光是一种电磁辐射波。
2、亮度与照度含义:亮度指发光面在指定方向的发光强度与发光面在垂直于所取方向的平面上的投影面积之比;照度是被照面单位面积上所接受的光通量。
3、明适应与暗适应:人从光明环境进入黑暗环境时,视觉逐步适应于黑暗环境的过程叫暗适应。
明适应发生在由黑暗环境进入光明环境的时候。
4、环境照明设计原则:环境照明设计,在任何时候都应当遵循工效学原则。
5、色觉的特性:1恒常性、2适应性、3显色性、4明视度、5向光性、6反射性、7负后性。
6、颜色的表示方法:孟塞尔颜色立体模型7、响度与响度级:响度是人耳对声音强度所产生的主观感觉量,它与正常听力者对该声音的主观响度感觉成正比。
响度以N表示,单位为宋,并定义1宋为40方。
8、影响听力的噪音指标:9、噪声掌握方法;声源掌握,掌握噪音的传播,个体爱护,音乐调整。
10、微气候的要素:温度,湿度,气流速度,热辐射。
11、人体舒适温度与湿度:21加减3摄氏度,湿度40到60%。
12、肯定湿度与相对湿度:肯定湿度是指每立方米空气中所含的水汽克数。
定义某温度、压力条件下空气的水汽压强与相同温度、压力条件下饱和水汽压强的百分比为该温度、压力条件下的相对湿度。
13、正辐射与负辐射:当环境的物体表面温度高于人体表面温度时,则向人体放射热量,称为正辐射。
反之,称为负辐射。
人因工程与系统概念课件
02
系统概念与理论
系统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系统的定义、特点
详细描述
系统是由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元素组成的集合体,具有特定功能和结构。系统的特点包括整体性、相关性、层 次性和动态性等。
系统的基本要素
总结词
系统的基本要素
详细描述
系统的基本要素包括系统中的各个组 成部分、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系统所 处的环境等。这些要素相互作用、相 互制约,共同构成系统的整体。
总结词
人因工程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随着 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其发展逐渐 成熟。
详细描述
人因工程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 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初的起步阶段,这一时期人因 工程学开始形成并逐渐受到重视。第二阶段是20世纪 60年代到70年代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人因工程学的 研究和应用领域不断拓展。第三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 到80年代的成熟阶段,这一时期人因工程学逐渐成为 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第 四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繁荣阶段,这一时期人 因工程学的研究和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涉及的领域越 来越广泛,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系统理论在人因工程中的应用
系统分析方法
系统理论提供了一种整体、全面的分析方法 ,有助于人因工程师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 。
动态视角
系统理论强调系统的动态性和变化,有助于人因工 程师预测和应对系统中的变化和挑战。
优化资源配置
系统理论可以帮助人因工程师合理分配和优 化资源,提高人因工程的效率和效果。
人因工程与系统理论的协同发展
人因工程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包括人机界面设计、工作场所 设计、劳动安全防护等;在交通领域,人因工程应用于道 路设计、交通信号灯设计、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等;在医疗 领域,人因工程应用于医疗设备设计、医院环境设计、康 复工程等;在航空航天领域,人因工程应用于飞行器设计 、航天器设计、宇航员训练等。
人因工程的定义
人因工程: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善人— 机—环境系统的科学。
人因工程学
Ergonomics
第一章
人因工程概论
Introduction To Ergonomics
研究对象:是产品设计中与人有关的问题,将人的需求 和能力置于设计技术体系的核心位置。
目的:为产品、系统和环境的设计提供与人相关的科学 数据。追求实现人类和技术完美和谐融合的目标。
人因工程学
Ergonomics
第一章
人因工程概论
Introduction To Ergonomics
1.1 人因工程的命名及定义 美国:Human Engineering; 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 人类工程学或人类因素工程学。 欧洲:Ergonomics;人类工程学或工效学。已被国际标准 化组织正式采纳,本义:劳动的规律。
人因工程学是使技术人性化的科学。
人因工程学
Ergonomics
第一章
人因工程概论
Introduction To Ergonomics
人—机—环境系统 人—机—环境系统是指由共处于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人与 其所使用的机以及他们周围的环境所构成的系统,简称人— 机系统,在人—机系统中,人、机、环境相互依存、相互作 用、相互制约完成某一特定的工作或生活过程。
Ergonomics
第一章
人因工程概论
(三)
Introduction To Ergonomics
一般定义:人因工程是以人的生理、心理特性为依据, 应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分析研究人与产品、人与环境以及 产品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为设计操作简便省力、安全、 舒适,人—机—环境的配合达到最佳状态的工程系统提供 理论和方法的学科。
1.人因工程概述
人一机一环境系统是指由共处于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人与其 所操纵的机器以及他们所处的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系统,简称为 人一机系统。
Human-Machine Systems
第二节 人因工程学的起源与发展
英国是世界上研究人因工程最早的国家(20世纪初期), 但奠基性工作实际上在美国完成的。可以说起源于欧洲,形成 于美国。 人因工程学科诞生前后,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第二节 人因工程学的起源与发展
三、人因工程学的成长时期(二战开始至60年代)
3、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本学科的研究与 应用逐渐从军事领域向工业等领域发展。并逐步应用 军事领域的研究成果解决工业与工程设计中问题。 英国诞生了人因工程职业。 1)出版书籍:恰帕尼斯等人出版了《应用实验心 理学—工程设计中的人的因素》 2)研究领域不断扩大 3)研究队伍扩大:除了心理学家外,还包括医学、 生理学、人体测量及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学者。
二、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至二战之前)
第二节 人因工程学的起源与发展
二、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至二战之前)
自1924年开始,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的 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8 年的“霍桑实验”,这是对人 的工作效率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实验结论: 工作效率不仅受物理的、生理的因素影响,还发现 组织因素、工作气 氛和人际关系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因 素,要重视人的因素。
现代制造系统的发展使人的作业性质发生了改变 1)人由操作者变成了监督控制者, 2)体力劳动减少,脑力劳动增加。 3)人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 例如,核电生产中完全数字化系统、钢铁生产过程的自 动化系统 。 高技术与人类社会往往产生不协调的问题,只有综合应 用包括人因工程在内的交叉学科理论和技术,才能使高技 术与固有技术的长处很好结合,协调人的多种价值目标, 有效处理高技术社会的各种问题。
人因工程第1章人因工程概述
学中毒有关的肺癌、肾衰竭、肝病等疾病,20多万博帕尔居民永久
残废,当地居民的患癌率及儿童夭折率也因为这次灾难远比印度其
它城市高。博帕尔毒气泄漏已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工业灾难之
一。
遇难者尸骨
原因:
人祸,人祸,还是人祸
到底是什么气体能够含有如此剧毒,导致 如此惨重之后果?一连串的证据表明,在这 个事件的发生、发展以及善后过程中,联合 碳化物(印度)公司一再犯错,导致这起事故 成为迄今为止世界上最严重的中毒事件。
灾难具体介绍
1969 年,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在印度中央邦博帕尔市北郊建立了
联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专门生产滴灭威、西维因等杀虫剂。
这些产品的化学原料是一种叫异氰酸甲酯(MIC)的剧毒气体。
1984年12月3日凌晨,这家工厂储存液态异氰酸甲酯的钢罐发生 爆炸,40吨毒气很快泄漏,引发了20世纪最著名的一场灾难。
20世纪初,虽然已孕育着人因工程学的思想萌芽, 但人机关系总的特点是以机器为中心,通过选拔和培 训使人去适应机器。由于机器进步很快,使人难以适 应,因此,伤害人身心的问题大量存在。
第二节 人因工程学的起源与发展
二、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 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工作效率研究提供了重要
根据印度政府公布的数字,在毒气泄漏后的头3天,当地有
3500人死亡。不过,印度医学研究委员会的独立数据显示,死亡
人数在前3天其实已经达到8000至1万之间,此后多年里又有2.5
万人因为毒气引发的后遗症死亡。还有10万当时生活在爆炸工厂附
近的居民患病,3万人生活在饮用水被毒气污染的地区。
据信,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迄今陆续致使超过55万人死于和化
人因工程第一章-精品文档
第一章 概
论
马如宏
盐城工学院
Email:maruhong@
1
目
录
第一节 人因工程的命名及定义 第二节 人因工程的起源与发展
第三节 人因工程的研究任务和范围
第四节 人因工程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五节 人因工程体系及其应用领域
马如宏 盐城工学院 Email:maruhong@ 2
Email:maruhon工程的命名及定义
人因工程的命名
人因工程的定义
马如宏
盐城工学院
Email:maruhong@
4
一、人因工程的命名
美国称为“Human Engineering”(人类工程学 ) 或“ 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人的因素
工程学);
西欧国家多称为“Ergonomics”(工效学); 日本称为人间工学。
马如宏 盐城工学院 Email:maruhong@ 5
一、人因工程的命名
目前该学科在国内的名称尚未统一,常 见的名称还有:人-机-环境系统工程、
人体工程学、人类工效学、人机工程学、
工程心理学、宜人学、人因工程等。不
9
二、人因工程的定义
[美]A.查帕尼斯(A.Chapanis):
“人因工程是在机械设计中,考虑如何 使人获得操作简便而 又准确的一门学
科”。
马如宏
盐城工学院
Email:maruhong@
10
二、人因工程的定义
International Ergonomics Association ( 国 际人类工效学学会,简称IEA):
马如宏 盐城工学院 Email:maruhong@ 7
人因工程与系统概念
人因工程与系统概念人因工程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与工作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它关注如何将人的能力、限制和需求纳入到工作系统的设计中,以提高人的工作效率和生产力,同时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而系统概念则是指将事物看作是相互关联的部分,在设计和操作上综合考虑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影响,以达到整体最优化的目标。
本文将探讨人因工程与系统概念的关系,并举例说明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首先,人因工程和系统概念的融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人因工程关注人的认知、生理、情感等方面,而系统概念则着眼于整个工作系统的各个部分。
当我们将这两个概念结合起来考虑时,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工作系统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例如,在一个生产车间中,可能会出现员工频繁的操作失误问题。
通过人因工程的思维方式,我们可以分析员工的认知过程和注意力分配情况;而通过系统概念,我们可以审视整个生产工序的组织方式以及工作环境的设计。
综合考虑这两个因素,我们可以提出一系列的改进措施,如优化工作任务的分配和流程,调整工作环境的布局等,以减少操作失误的发生。
其次,人因工程和系统概念的结合还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通过人因工程,我们可以了解到人在工作中的生理和认知限制,从而设计出更符合人类特点的工作环境和工具。
通过系统概念,我们可以将个体的工作过程和整个工作系统进行整合,以优化工作流程和资源的分配。
举个例子,在电子商务行业中,随着订单量的不断增加,仓库中的物流操作也变得更加繁忙。
通过人因工程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员工的人体工程学特征,如力学需求和姿势限制等。
通过系统概念,我们可以考虑仓库的布局和物流的组织方式。
结合这两个因素,我们可以设计出更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的工作岗位和流程,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最后,人因工程和系统概念的结合还可以改善工作环境安全和个体健康。
通过人因工程,我们可以了解到工作环境对人的健康和安全可能产生的影响,如工伤事故的发生原因、工作压力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等。
人因工程概论
第一章人因工程概论学科的定义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各种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和休假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性等问题的学科。
现代人因工程学有三个特点:1)着眼于机械设备的设计,使机器的操作不超越人的能力极限,而不是让人去适应机器。
2)密切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严密计划设定的广泛实验性研究,进行具体的机械装备设计。
3)综合心理学、生理学、功能解剖学、物理学、数学、工程学各方面的知识。
研究方向:把人-机-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从而获得系统的最高综合效能。
研究内容具有多样性、应用性和灵活性。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体特性的研究:主要研究在工业与工程中与人体有关的问题。
2)工作场所和信息传递装置的设计:主要研究如何设计合适的环境及信息传递装置,使人可以舒适高效的工作。
3)环境控制与安全保护:主要研究从长远利益出发,如何设计环境及进行安全保护以保证人在长期工作下健康不受影响,事故危险性最小。
4)人机系统的总体设计:人机系统工作效能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它的总体设计,即在整体上使“机”与人体相适应,解决好人与机器之间的分工和机器之间信息交流的问题可,使二者取长补短,各尽所长。
5)人因工程学发展动向的研究。
a.人的特性的研究主要包括人的工作能力研究,人的基本素质的测试与评价,人的体力负荷、智力负荷和心理负荷研究,人的可靠性研究,人的数学模型(控制模型和决策模型)研究,人体测量技术研究,人员的选拔和训练研究。
b. 机器特性的研究研究与人因工程相关的机器特性及其建模技术。
c. 环境特性的研究研究与人因工程相关的环境特性及其建模技术。
d. 人-机关系的研究主要包括静态人-机关系、动态人-机关系研究和多媒体技术在人-机关系中的应用三个方面。
静态人-机关系研究主要有作业域的布局与设计;动态人-机关系研究主要有人、机功能分配研究(人、机功能比较研究,人、机功能分配法研究,人工智能研究)和人-机界面研究(显示和控制技术研究,人-机界面设计及评价技术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電腦的引進
隨著電腦科技逐漸被應用於企業內部的作業與 決策,『電腦』亦成為工業工程與管理師提昇 生產力、降低成本、提高產品與決策品質的重 要工具。 由於資訊系統已擴及至企業的每一個功能,為 整合功能間的資訊流通,企業資源規劃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RP)於是被 發展出來,也是目前企業常用的系統。
工業工程與管理的功能
一般的產業技術可以分為三類:產品技術、生 產技術與生產管理技術。此三類技術環環相扣, 其中任何一者的能力不足都可能導致企業整體 的競爭力下降。 其中,生產技術與生產管理技術是工業工程與 管理所擅長的二個大類的技術。 如台積電與中鋼大幅運用工業工程與管理人才, 以解決生產技術及生產管理問題。 生產技術與生產管理技術,又可從設計、控制 與支援等角色,來了解工業工程與管理的相關 功能技術。
甘特(1861-1919)
第三個對工業工程領域有重要貢獻的是 Henry Laurence Gantt 此人最重要的發明是甘特圖:利用條形 圖來控制工作流程及進度,我們可以在 時間軸上對於資源的使用和進行中或已 完成的工作有非常清晰的瞭解。
計畫甘特圖
霍桑研究(Hawthorne Studies)
系統
系統是一群物件的集合。物件間彼此以規則的 互動或相互依靠以達成某些目標。系統與外在 環境存在著一個有形或無形的間隔,並受外在 環境的影響。 從上述定義我們可以發現工業工程所要處理的 系統的物件包括下列:
人員 物料 資訊 設備 能源
工業工程之父-泰勒
(1856-1915)
Taylor首創的概念有二:
日本式的生產管理
在強勢的品質要求與減少浪費的嚴格管 制下,豐田汽車創造出品質精良又價格 低廉的汽車,並將其銷售大舉進入全世 界。連帶地,豐田式的生產管理也被系 統化的整理而成為工業工程與管理的方 法之一。 儘量達到零庫存以降低成本。
網路科技
網路科技所帶來的電子商務(e-Commerce, EC)與企業間的交易(Business to Business, B2B),其實都必須要有工業工程與管理的 人才在背後做支持的工作:如採購、庫存, 與配送等實體流程。如此才能將虛擬的交易 (如網路下單購買書籍)加以落實。
三類產業技術
設計層面的技術
以一個企業的長期、中期和短期的觀點來 看,設計層面的技術可以分解如下。
長期:廠址選擇 中期:廠內的設施規劃與佈置、物料搬運系 統的設計、製造程序的設計、員工報酬與績 效制度的設計 短期:工作設計、品質系統的設計、員工在 職教育的課程規劃、物料管理流程的設計、 派工與排程系統的設計
第一章
工業工程與管理導論
工業工程與管理的定義與歷史發展 工業工程與管理的功能 工業工程與管理相關的學科領域 工業工程與管理的職場機會 工業工程與管理的願景
工業工程與管理的定義
工業工程是工程領域的一支,主要專注 在人員、物料、資訊、設備,及能源的 整合系統的設計、改善與裝置的活動。 它引用從數學、物理及社會科學所綜合 的知識與技能,並採用工程分析與設計 的原則與方法做為描述、預測以及評估 該整合系統執行結果的依據。
控制層面的技術
控制(control)的工作包含二個部份:
(1) 檢視目前的狀況是否與目標值有所差距, (2) 若有的話,進行相關的功能以縮減該差距。
就控制面而言,學校一般以五管來進行分類; 這五管各有各的功能並且互相關聯。
作業研究
作業研究是一個應用資訊技術於決策制定的 專業。它提供決策制定的邏輯基礎;在這基 礎之上,透過問題定義及解決方案的尋找, 以預測系統的行為並提昇系統的效能。 問題定義及解決方案的尋找主要是透過可解 析及數值的技術來形成數學或電腦模式。藉 由對數學或電腦模式的操控來解決組織內的 人員、設備和程序等問題。
1930年代一個與操作行為有關的研究。 主要議題之一在探討照明度對生產力的影響。儘 管當某一廠區的一角的照明度提昇後,所得到的 生產力確實提高了。後來卻發現其實生產力的提 昇與高層管理人員勤於去該區域了解實驗進行狀 況有關。 亦即工作績效除受環境影響外(照明),亦受心理因 素影響(主管視察)。 霍桑研究結果對工作設計與人員的激勵產生相當 影響,近代的人力資源管理肇因於此。
服務業時代來臨
以下統計數據具體說明了服務業對於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並說明服務業時代的來臨:
2000年,美國就業人口中有80%從事服務業。 自1969年以來,美國新產生的2,500萬工作中,服務業佔95%。到 2000年,服務業計再創造2,100萬個工作。 過去20年中,美國2,200萬名婦女投入市場工作,其中97%從事服務 業。 美國的服務業一年要購買80%電腦與電訊相關產業生產的產品。 1987年,美國服務業總產值佔美國GNP 70%,2000年時將佔80%。 由以上數據顯示,美國及己開發國家甚至台灣都已進入了「服務經濟」 (Service Economy)時代。因此,如何落實及應用工業工程與管理之各 項技術於服務業管理,將是現在及未來重要課題。
工作設計(或稱方法工程):主要用於分析 一項操作的工作需求與相關的方法規格。 工作衡量(或稱時間研究):用於定義該項操 作的適當操作時間。
吉爾布斯夫婦
(1868-1924)
Frank B.Gilbreth最重要的貢獻是在於他將人的基 本動作分析出來,這些基本動作被他稱為「動 素」,如搜尋、尋找、移動、準備、握取等動作, 透過將動作加以細微分解之後,他能夠將工作有 效率的改善。(如砌磚速度從120塊/時至350塊/時) 在Frank B.Gilbreth從事研究的同時Lillian M.Gilbreth把人因(human factor)方面帶進許多 研究工作中。這後來造成了組織理論和管理學很 大的影響。Lillian M.Gilbreth後來被稱為工程的第 一夫人以及管理學的第一特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