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独特的民族风教案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独特的民族风教案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独特的民族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d15e83b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6b.png)
《独特的民族风》教案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
一、【教材分析】本课选用了具有浓郁中国边疆少数民族音乐特点的民歌,让学生初步对我国少数民族中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的风土人情及音乐特色有所了解。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为以后我们掌握、弘扬、传播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打下基础。
1、蒙古族音乐的风格,是由其人民长期的居住地区特点、经济形态、文化交流,尤其是草原游牧的生活方式等因素决定的。
蒙古族民歌的体裁众多,其中以“长调”、“短调”最具代表性。
长调的旋律舒展悠长,节奏自由,句幅宽大,富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本课选取了蒙古族长调歌曲《辽阔的草原》歌中用生动的比喻和含蓄的语气歌颂了草原上的姑娘。
2、藏族音乐可分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和宫廷音乐三大类。
民间音乐中又分民歌、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器乐五类。
在本节课藏族民歌选取的是《宗巴朗松》这是一首流行于西藏的一首传统的歌舞曲,具有典型的囊玛音调。
3、新疆维吾尔族音乐的特点继承了古代西域音乐的传统,融合了中原音乐、印度音乐、波斯阿拉伯音乐的因素,形成了独特的维吾尔族音乐文化。
音乐旋律明朗、活泼、热情、奔放、舞蹈性极强。
本节课中新疆维吾尔民歌选取的是《牡丹汗》,这首歌曲虽是一首爱情歌曲,但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气势宏大。
旋律明朗、奔放,感情充沛,具有浓郁的维吾尔民族特色。
二、【学情分析】我们学校地处康巴地区——四川省甘孜州九龙县,我县是一个以藏、汉、彝多民族的聚居地,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比较丰富,但由于受交通、经济、观念及教学条件的影响,许多中小学从未开过能达到音乐教学目标的课程。
学生无任何音乐基础,因此在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上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和难度,但学生们从小受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的感染,对音乐课有浓厚的积极性,这将成为我们音乐教学的有利条件。
三、【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民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认识、理解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民歌的风格特征。
独特的民族风(教案)
![独特的民族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3cea0b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9c.png)
独特的民族风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各民族的独特风情和传统文化。
2.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3. 提高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
2. 各民族的独特风情和传统文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各民族的独特风情和传统文化。
2. 教学难点:理解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内涵。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各民族的独特风情和传统文化。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3.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情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民族文化。
2. 教学内容与活动:a. 各民族的分布特点:讲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各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
b. 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分析各民族的传统节日、饮食习惯、服饰特点等,让学生感受民族风情的独特魅力。
c. 民族传统文化:讲解各民族的传统艺术、宗教信仰、语言文字等,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民族文化的内涵。
4.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搜集其他民族的独特风情和传统文化,为下一节课的小组讨论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讨论参与度,评价学生在本次课程中的学习效果。
2. 关注学生在搜集资料、处理信息以及合作交流方面的能力提升。
3. 考察学生对民族文化尊重和热爱的态度,以及对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和各民族独特风情与传统文化的理解程度。
七、教学资源1. 网络资源:关于我国各民族风情的图片、视频、文章等。
2. 图书资源:介绍各民族文化的图书、绘本等。
3. 教学工具:投影仪、白板、彩笔等。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尊重各民族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提供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注意教学内容的更新,紧跟时代步伐,使学生了解最新的民族文化动态。
独特的民族风(教案)
![独特的民族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e6f09a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64.png)
独特的民族风第一章:认识独特的民族风1.1 了解民族风的定义和特点1.2 探讨民族风的起源和发展1.3 分析民族风与其他风格的音乐、舞蹈、服饰等的不同之处第二章:探索不同民族的特色2.1 研究汉族的音乐、舞蹈、服饰等文化特色2.2 深入了解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服饰等文化特色2.3 比较不同民族的特色,探讨其异同之处第三章:民族音乐的欣赏与分析3.1 介绍民族音乐的基本特点和分类3.2 欣赏经典民族音乐作品,感受其独特的魅力3.3 分析民族音乐中的旋律、节奏、和声等元素的特点第四章:民族舞蹈的欣赏与学习4.1 了解民族舞蹈的基本特点和分类4.2 欣赏经典民族舞蹈作品,感受其独特的魅力4.3 学习简单的民族舞蹈动作,体验舞蹈的风格和情感表达第五章:民族服饰的欣赏与制作5.1 研究民族服饰的特点和设计理念5.2 欣赏各种民族服饰作品,感受其独特的魅力5.3 尝试制作简单的民族服饰,体验服饰的文化意义和表达方式第六章:民族风的现代演绎6.1 探讨民族风在现代音乐、舞蹈、服饰等方面的演绎方式6.2 分析现代演绎中民族风与其他风格的融合和创新6.3 欣赏现代演绎的经典作品,评价其成功之处和独特魅力第七章:民族风的文化价值与传承7.1 探讨民族风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7.2 分析民族风对于文化多样性的贡献7.3 思考如何保护和传承民族风,使之与现代社会相结合第八章:民族风与国际交流8.1 探讨民族风在国际舞台上的展示与影响8.2 分析民族风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和意义8.3 欣赏民族风在国际舞台上的经典表演,了解其跨文化传播的魅力第九章:民族风的创新与发展9.1 探讨民族风在创新与发展中的可能性9.2 分析民族风与其他风格的融合与创新9.3 欣赏民族风创新发展的经典作品,评价其成功之处和独特魅力第十章:综合实践与展示10.1 引导学生进行民族风的音乐、舞蹈、服饰等创作和表演10.2 组织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10.3 展示学生的创作和表演成果,进行评价和总结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认识独特的民族风难点解析:学生可能对民族风的起源和发展历史不够了解,需要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讲解,提供详尽的信息和实例。
独特的民族风(教案)
![独特的民族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b51afb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7c.png)
独特的民族风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各民族的独特风情和文化特点。
2. 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民族文化的意识。
3.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各民族的独特风情和文化特点。
2. 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民族文化的意识。
教学难点:1. 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各民族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各民族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各民族的名字。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各民族的了解和认识。
二、课堂探究(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民族,深入了解该民族的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特色美食等。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三、实践活动(10分钟)1. 教师出示各民族特色美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各民族美食的制作方法和食材。
2. 学生分组合作,选择一种民族美食进行制作。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提出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的建议。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民族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历史、文化、传统等,下节课分享研究成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特色美食等,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性和独特性。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通过动手制作各民族美食,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课后作业的设置,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研究一个民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六、民族音乐与舞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体验我国各民族的音乐和舞蹈艺术。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舞蹈的简单表演能力。
3. 通过音乐和舞蹈的学习,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重点:1. 欣赏和分析各民族的音乐和舞蹈特点。
2. 学习简单的民族舞蹈动作。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公开课教案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公开课教案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https://img.taocdn.com/s3/m/cc1db132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6f.png)
《独特的民族风》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蒙古族民歌的特点及体裁。
2、通过鉴赏蒙古族民歌、新疆民歌、西藏民歌分析作品的节奏及旋律3、通过欣赏三种不同少数民族民歌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增强民族自豪感二、教学重点:1、新疆舞曲的基本节奏型摸打2、了解蒙古族民歌的体裁及特点三、教学难点:1、新疆舞曲的节奏型,标出节奏示意图2、区分民歌各自不同的音乐特点,节奏、旋律四、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五、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导入新课:由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坐上火车”游中国,去了解独特的民族风。
猜猜看,这些景色是哪里的?由呼伦贝尔大草原引入第一站:内蒙古,欣赏图片所展示的蓝天、白云、蒙古包。
学生思考:你印象中的蒙古族?他们还有哪些特色的事物?(欣赏蒙古族歌曲《富饶辽阔的草原》让学生了解蒙古族民歌的特点及体裁。
)蒙古族民歌的特点:由于蒙古族人民长期的民族特点,经济、形态、文化交流,尤其是草原游牧的生活方式等因素决定了他们的歌曲字少腔长,富有装饰性,音调嘹亮悠长,节奏非常的自由。
蒙古族民歌的体裁:长调:起伏大、曲调悠长,节拍非常自由,音乐具有辽阔豪放的草原气息。
短调:流行于半农半牧区,旋律优美抒情,结构规整,具有叙述性的特征,情感比较细腻。
由美食引入第二站:新疆教师对新疆做一些简单的介绍(板书)新疆舞曲的基本节奏型:4/4 X.X XXXXXXX||教师示范摸打,学生标出节奏示意图。
由歌曲引入第三站:西藏(才旦卓玛老师演唱的《美丽的西藏可爱的家乡》)学生思考:西藏有几个地市?(7地市)看图识别地区名称,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回答问题!教师和学生齐唱《欢聚在一起》西藏民歌做为林芝人,我们至少要会唱一首贡布民歌,下面由某位同学带领大家一起唱一首简单的贡布民歌。
六、教师小结、布置作业:民歌有如璀璨夺目的明珠,闪耀着夺目的光彩,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少的宝贵财富。
每一个民族由于当地的地理环境、社会生活、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存在着差异,因此我国少数民族的歌舞音乐也丰富多彩,各有各的特色。
《独特的民族风》教学设计
![《独特的民族风》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8ae4c8c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a7.png)
《独特的民族风》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独特的民族风》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1、倾听《辽阔的草原》、《宗巴朗松》两首民歌,感受体验蒙藏族民歌民族风格特征。
2、认识了解“长调”、“囊玛”等民歌体裁,从旋律中体味不同民族音乐风格及演唱特点。
3、引导学生感悟不同风格民歌与其物质基础、文化渊源的关系,激发学生对我国各民族多元化文化的兴趣和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倾听蒙藏民歌《辽阔的草原》、《宗巴朗松》,引导学生欣赏、感受、体验、认识、理解蒙藏各民族民歌二首,学会判断其音乐风格。
2、通过音乐实践活动,有学生提炼、归纳、两个民族民歌风格及其相关知识。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听歌导入1、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学生欣赏进入教室。
2、导入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国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他们的民歌就是以这些文化背景为依托,形成了格局特色的独特韵味。
这种独特的风格是如何形成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独特的民族风。
二、新授(一)、蒙古族民歌1、展示蒙古族的节日,美食,服装等了解风土人情。
2、蒙古族音乐文化丰富多彩,它们的音乐包括民歌、器乐、说唱音乐和歌舞音乐四大类,其中民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蒙古族民歌的体裁以“长调”和“短调”最具代表性。
3长调:曲调悠长,起伏较大,节拍自由,节奏宽广,音乐具有辽阔豪放的草原气息。
这种地域所展示的天然独特品质,以及游牧生产劳动给牧人带来的相对个人自由,造就了蒙古族人民豪放豁达、热情开放的性情,这也是长调民歌之所以富有深沉柔韧、粗犷率真风格及自由气息的原因。
(1)、欣赏,《辽阔的草原》(2)、探究:a、这首歌在速度、节奏、旋律等方面有什么特点?b、这首歌从歌词上你知道了什么?给你怎样的画面感?思考作答:a、《辽阔的草原》师一首蒙古族长调歌曲,这首歌曲采用了上下句单乐段的结构形式。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公开课教案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公开课教案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https://img.taocdn.com/s3/m/8f9c235f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ca.png)
课题:多彩的民歌——独特的民族风学校:年级:高一教师:课题:多彩的民歌——独特的民族风年级:高一【教学设想】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对三个民族的音乐风格有初步的认识与了解,并注重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各种活动,力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探求知识的主动性,音乐表演的自信性。
同时我们还在原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补充,以便让学生在认识上能够更加充分。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几首有代表性的民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认识、理解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民歌的风格特征。
2、知识与技能:认识“长调”、“囊玛”、“爱情歌曲”等民歌体裁。
从旋律、节奏特点等方面对三个民族的音乐进行学习3、过程和方法:欣赏歌曲的同时与学生互动、提问、讲解,分别对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的地理、风土人情、音乐的风格特点有所了解。
【教学重点】聆听《牧歌》《天边》、《阿玛勒火》《珠穆朗玛》、《阿拉木汗》《牡丹汗》几首民歌,通过对比欣赏,分辨不同民族的音乐特点。
【教学难点】从旋律、节奏等音乐要素方面进行比较,认识三个民族的音乐特征。
【教学过程】一、导入:l、老师:同学们,想看舞蹈吗?老师给大家表演一段舞蹈,大家在看舞蹈时注意听听用的是哪个民族的音乐?(播放《牧歌》音乐片段,教师随音乐舞蹈)学生:蒙古族音乐。
2、老师:请以“我眼中的内蒙古”为视角来进行交流。
学生讨论:辽阔的大草原,羊群如同碧海中流动的云彩,马群好似绿浪中奔腾的浪花,乳白色的蒙古包群像是撒落在绿色翡翠盘里的珍珠。
老师:居住在我国境内的蒙古族共480余万人,大多生活在内蒙古自治区及东北三省等地。
现在,我们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来领略那里的民俗风情,学习了解按体裁分类的蒙古族民歌的特点。
二、欣赏蒙古族民歌《牧歌》《天边》1、欣赏《牧歌》放音乐。
教师提问:(1)这首歌曲在旋律、速度和节奏上有什么特点?师生讨论:悠远、舒缓自由等特点。
(2)聆听这首歌你能联想到什么样的画面呢?讨论:通过歌曲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非常美丽的画面,辽阔的草原、碧蓝的天空、肥壮的牛羊,赋予了蒙古人热情、直爽、彪悍的性格,也赋予了蒙古民歌粗犷、豪放、悠长的特点。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https://img.taocdn.com/s3/m/a2c89591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64.png)
《独特的民族风》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一)通过欣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的民歌,感受各民族民歌的风格,并初步了解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的特点。
(二)认识了解“长调”、“囊玛”、“爱情歌曲”等民歌体裁。
(三)激发对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热爱我国的民族音乐。
二、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对比欣赏歌曲,使学生能够分辨不同民族的音乐特点,掌握有关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的音乐文化知识。
难点:能主动分析藏族、维吾尔族的民歌风格,并能学会对民族音乐风格进行判断。
引导学生多角度的关注少数民族民歌。
,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产生、发展条件及原因作适当研究。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聆听蒙古族民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区别认识长调、短调。
理解蒙古族民歌音乐风格及题材形式。
(二)聆听少数民族民歌,通过对比的形式掌握囊玛、维吾尔族的爱情歌曲的相关知识;对三个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产生、发展及民间音乐分类知识要有所了解。
四、教学方法
(一)充分利用教材,布置、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及参考资料
(二)对少数民族的民歌,中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认识、理解其音乐风格。
因此,要保证必要的音乐时间活动。
在聆听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认识民族风格。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音乐术语对民歌进行描述与情感的表达。
(三)教师必要的少而精的讲解,在音乐时间活动中,由学生提炼、归纳、总结。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独特的民族风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独特的民族风](https://img.taocdn.com/s3/m/a113d661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64.png)
《独特的民族风》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欣赏本课音乐作品《辽阔的草原》、《宗巴朗松》、《牡丹汗》,辨别本课不同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
(二)学唱几首民族歌曲,在老师的引导下,从优美的旋律中体味其民族风格及特点。
(三)用肢体语言表现各民族的音乐特色。
二、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认识其音乐风格。
难点:音乐文化和民歌的联系。
鉴别检测:
对于少数民族乐器的图片、音色、名称、所属民族以及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歌曲风格学生能进行正确的分辨。
独特的民族风(教案)
![独特的民族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7f9d76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51.png)
独特的民族风第一章:认识民族风1.1 教学目标了解民族风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民族风的分类和分布情况1.2 教学内容民族风的定义和特点:介绍民族风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民族风的分类和分布:介绍我国各个民族的民族风特点和分布情况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民族风的定义、特点、分类和分布展示法:展示相关图片和实物,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民族风1.4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展示一张民族风图片,引发学生对民族风的兴趣新课导入:讲解民族风的定义和特点案例分析:分析不同民族的民族风特点和分布情况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加深学生对民族风的理解第二章:探索民族风的艺术2.1 教学目标了解民族风艺术的形式和特点掌握民族风艺术的分类和代表作品2.2 教学内容民族风艺术的形式和特点:介绍民族风艺术的种类,如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以及其独特风格民族风艺术的分类和代表作品:介绍不同民族的艺术形式和代表作品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民族风艺术的形式、特点、分类和代表作品展示法:展示相关图片和实物,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民族风艺术2.4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展示一段民族风舞蹈视频,引发学生对民族风艺术的兴趣新课导入:讲解民族风艺术的形式和特点案例分析:分析不同民族的艺术形式和代表作品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加深学生对民族风艺术的理解第三章:体验民族风的习俗3.1 教学目标了解民族风的习俗和特点掌握民族风的习俗和传统节日3.2 教学内容民族风的习俗和特点:介绍民族风的习俗,如婚礼、葬礼、节日等,以及其独特特点民族风的习俗和传统节日:介绍不同民族的传统节日和习俗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民族风习俗的形式、特点、传统节日等展示法:展示相关图片和实物,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民族风习俗3.4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展示一段民族风节日的视频,引发学生对民族风习俗的兴趣新课导入:讲解民族风习俗的形式和特点案例分析:分析不同民族的传统节日和习俗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加深学生对民族风习俗的理解第四章:感受民族风的自然环境4.1 教学目标了解民族风的自然环境和特点掌握民族风的自然环境和资源4.2 教学内容民族风的自然环境和特点:介绍民族风的地理分布和自然环境特点民族风的自然环境和资源:介绍不同民族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特点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民族风自然环境的形式、特点、资源等展示法:展示相关图片和实物,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民族风自然环境4.4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展示一张民族风自然环境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民族风自然环境的兴趣新课导入:讲解民族风自然环境的形式和特点案例分析:分析不同民族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加深学生对民族风自然环境的理解第五章:传承民族风的文化5.1 教学目标了解民族风的传承方式和重要性掌握民族风的传承方式和措施5.2 教学内容民族风的传承方式和重要性:介绍民族风传承的方式,如教育、媒体、文化活动等,以及其重要性民族风的传承方式和措施:介绍不同民族的传承方式和措施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民族风传承方式的形式、重要性、措施等展示法:展示相关图片和实物,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民族风传承5.4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展示一段关于民族风传承的纪录片,引发学生对民族风传承的兴趣新课导入:讲解民族风传承方式的形式和重要性案例分析:分析不同民族的传承方式和措施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加深学生对民族风传承的理解第六章:欣赏民族风的文学与戏剧6.1 教学目标了解民族风文学与戏剧的特点和形式掌握民族风文学与戏剧的代表作品和人物6.2 教学内容民族风文学与戏剧的特点和形式:介绍民族风文学与戏剧的主题、风格、表现手法等民族风文学与戏剧的代表作品和人物:介绍不同民族的经典文学作品和著名戏剧人物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民族风文学与戏剧的特点、形式、代表作品和人物展示法:展示相关图片和实物,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民族风文学与戏剧6.4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展示一段民族风戏剧的表演视频,引发学生对民族风文学与戏剧的兴趣新课导入:讲解民族风文学与戏剧的特点和形式案例分析:分析不同民族的代表作品和著名戏剧人物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加深学生对民族风文学与戏剧的理解第七章:品味民族风的美食7.1 教学目标了解民族风美食的特点和种类掌握民族风美食的制作方法和食材7.2 教学内容民族风美食的特点和种类:介绍民族风美食的口味、烹饪技巧、食材选择等民族风美食的制作方法和食材:介绍不同民族的特色美食制作方法和所用食材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民族风美食的特点、种类、制作方法和食材展示法:展示相关图片和实物,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民族风美食7.4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展示一张民族风美食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民族风美食的兴趣新课导入:讲解民族风美食的特点和种类案例分析:分析不同民族的特色美食制作方法和食材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加深学生对民族风美食的理解第八章:探索民族风的建筑风格8.1 教学目标了解民族风建筑的特点和形式掌握民族风建筑的分类和代表作品8.2 教学内容民族风建筑的特点和形式:介绍民族风建筑的结构、装饰、材料等民族风建筑的分类和代表作品:介绍不同民族的建筑风格和著名建筑作品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民族风建筑的特点、形式、分类和代表作品展示法:展示相关图片和实物,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民族风建筑8.4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展示一张民族风建筑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民族风建筑的兴趣新课导入:讲解民族风建筑的特点和形式案例分析:分析不同民族的建筑风格和著名建筑作品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加深学生对民族风建筑的理解第九章:了解民族风的服饰特色9.1 教学目标了解民族风服饰的特点和设计掌握民族风服饰的分类和代表作品9.2 教学内容民族风服饰的特点和设计:介绍民族风服饰的款式、颜色、图案等民族风服饰的分类和代表作品:介绍不同民族的服饰特色和著名服饰作品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民族风服饰的特点、设计、分类和代表作品展示法:展示相关图片和实物,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民族风服饰9.4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展示一张民族风服饰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民族风服饰的兴趣新课导入:讲解民族风服饰的特点和设计案例分析:分析不同民族的服饰特色和著名服饰作品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加深学生对民族风服饰的理解第十章:总结与反思10.1 教学目标总结民族风的特点和价值反思对民族风的理解和尊重10.2 教学内容总结民族风的特点和价值:回顾前面课程的内容,总结民族风的特点和价值反思对民族风的理解和尊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尊重民族风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民族风的特点和价值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讨论10.4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展示一张民族风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民族风的思考新课导入:回顾前面课程的内容,总结民族风的特点和价值案例分析:分析重点和难点解析1. 认识民族风的定义和特点:理解民族风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是本章的重点。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公开课教案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公开课教案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https://img.taocdn.com/s3/m/53f670ab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be.png)
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辽阔的草原》《牡丹汗》《宗巴朗松》等少数民族民歌,初步感受不同民族民歌的风格特征,探究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民歌的音乐特点。
2、在感受少数民族音乐的同时,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兴趣,在班上能交流介绍或演唱歌曲、表演舞蹈,加深对音乐与人民社会生活、劳动习俗等关系的了解。
3、培养学生平等、多元的文化价值观,增强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并理解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这三个少数民族民歌的音乐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情境创设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聆听三段不同民族(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的音乐,随着音乐跟着老师动起来。
由此引出课题——独特的民族风二、感受音乐,体验情感将同学们分为三个小组,各代表不同的民族。
(一)民歌鉴赏1、蒙古族民歌(1)聆听《辽阔的草原》,思考问题:a 歌曲在旋律和节奏上有什么特点?b聆听这首歌你能联想到什么画面呢?这是哪个民族的民歌?教师小结并介绍蒙古族民歌以“长调”和“短调”最具有代表性。
《辽阔的草原》是长调歌曲。
总结长调的特点。
(2)拓展聆听歌曲《嘎达梅林》,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了解蒙族歌曲另一种体裁——短调的特点。
2、维吾尔族、藏族民歌(1)通过图片了解维吾尔族和藏族的民族特点。
(2)对比聆听维吾尔族民歌《牡丹汗》和藏族民歌《宗巴朗松》,思考问题:两首歌曲在旋律和节奏上各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回答问题后教师小结。
了解《牡丹汗》是一首爱情歌曲,《宗巴朗松》是属于民间音乐中的歌舞音乐,具有典型的“囊玛”音调。
(3)通过聆听和讨论总结维吾尔族、藏族民歌的特点。
(二)少数民族乐器介绍(通过图片和音色来认识各民族具有代表性的乐器)(三)舞蹈体验1、播放歌曲《掀起你的盖头来》,老师展示一小段维吾尔族舞蹈。
2、老师边简单介绍三个民族的舞蹈特点,边示范各民族具有代表性的舞蹈动作,同学们模仿学习。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https://img.taocdn.com/s3/m/d46122be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e5.png)
二、 教学内容:
1、聆听民族歌曲《牡丹汗》、《辽阔的草原》等少数民族民歌体会民族歌曲的风格。
2、比较维吾尔族、蒙古族、藏族的音乐节奏、旋律和风格特征的不同。
三、教材分析:
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
科目:音乐
年级:高一年级
课时:一课时
人数:45~55人
一、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喜爱民族音乐并乐于主动探究民族歌曲与生活的关系,培养热爱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的的感情,增进民族文化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2、通过欣赏维吾尔族、蒙古族、藏族部分民歌与了解基本音乐知识、分析作品的节奏、旋律,从而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学生展示结束后,大屏幕配合音乐播放各民族风情图片,带学生走进这三个少数民族民歌的世界。
在课前通过查询资料,对这三个少数民族风俗习惯、风土人情以及民族特色有一定的了解。
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活跃课堂气氛。
师生互动,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真正参与进课堂。
二、走进多情新疆
(1)营造活泼的新疆音乐气氛
九、教学反思:
请同学们自由联想,畅谈自己听完歌曲的感受。
(4)合唱歌曲《套马杆》
蒙古族代表队学生课前了解蒙古族民歌音乐体裁。
学生沉浸在悠长的蒙古族民歌里,畅谈音乐感受。
唱一唱蒙古族流行歌曲。通过演唱感受体验音乐。
由于之前已经引导学生进行鉴赏音乐,所以这一环节以知识点和体验为主,并让学生自主欣赏。
总结
用表格总结这三个民族独特的民族风。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维吾尔族歌曲风格特点、体验维族舞蹈,了解新疆传统乐器。
独特的民族风(教学设计)
![独特的民族风(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729d28f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5a.png)
5.短调民歌:欣赏《嘎达梅林》。
这是一首流传很广的蒙古族长篇叙事歌,也是一首英雄的赞歌,表达了草原人民对英雄的热情讴歌和无比崇敬之情。嘎达梅林的起义是为了保护蒙古牧民的利益,而放垦对今天最大的危害是对环境的破坏。科尔沁草原逐渐成为科尔沁沙地,歌曲塑造了嘎达梅林这一英雄形象。爱护环境要从我们每个人自身做起。思考:这首民歌与《辽阔的草原》在节奏、旋律上有什么不同之处?两首民歌又有什么相同?
9.总结蒙古族音乐特点:
蒙古族民歌——长调、短调
旋律多大跳、演唱多滑腔、马头琴演奏多滑音
罕见的唱法“呼麦”
舞蹈特点“抖肩”
三、拓展阶段:
舞蹈体验:教学生几个蒙、维吾尔族三个民族有代表性的舞蹈动作。
四、教学评价:
对于少数民族乐器的图片、音色、名称、所属民族以及蒙古族、维吾尔族歌曲风格学生能进行正确的分辨。
常用乐器——弹布尔
*蒙古族*:
*诗歌朗诵《敕勒川》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请同学们告诉我,这首诗描写了哪一个民族的美景?读到这首诗歌,我们会想起绵垣千里,牛羊满地的蒙古大草原,以及在大草原上生活的勤劳勇敢的蒙古人。
*蒙古族简介:蒙古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中国的东北、西北地区。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千百年来,蒙古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
教学
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
重点
难 点
重点:以蒙古族《辽阔的草原》、《嘎达梅林》为欣赏重点,在聆听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体验蒙古族的民歌风格。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独特的民族风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独特的民族风](https://img.taocdn.com/s3/m/16fe0ad4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6c.png)
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族风第3节新疆维吾尔族民歌特点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喜爱民族音乐并乐于主动探究民族歌曲与生活的关系,培养热爱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感情,增进民族文化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2.通过对比欣赏维吾尔族民歌“舞蹈性”与“抒情性”基本音乐知识,分析作品的节奏.旋律.从而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3.使学生能够简单的掌握维吾尔族音乐的特点。
二教学内容1.聆听维吾尔族民族歌曲《玛依拉》《可爱的一朵玫瑰花》两首民歌及流行性特点。
通过对比欣赏分辨同民族音乐不同的演绎特色。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从维吾尔族的热情,抒情风格的民歌旋律,节奏音乐要素方面进行对比,辨别民族民歌各自不同的音乐特征。
2.探究民族歌曲与生活的联系。
3.能听辨出同民族的音乐特点及民族风格。
课型:新授课课时:一课时教学时间:2016年6月教学对象:高一年级教学设备:电脑多媒体音响五教学方法讲解法示范法讨论法即兴学唱体验式讲授式对比式六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介绍维吾尔族音乐体裁分类维吾尔族音乐继承了古代西域地区的“龟兹乐”“疏勒乐”“高昌乐”“伊州乐”以及“回纥乐”的传统,吸收了中原音乐,印度音乐,波斯-阿拉伯音乐的有益营养,形成了维吾尔族音乐的民族风格。
维吾尔族民歌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风格浓郁。
其歌词多采用比兴的手法,寓意深刻,衬词中有长有短,在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旋律生动活泼,热情奔放。
2.导入新课:师:通过平时的学习生活,相信同学们对音乐的欣赏和鉴赏能力都有了自己的认识,那么在上课之前老师提问一个问题,有谁知道咱们中华民族有多少个民族?老师做的动作大家猜猜是怎么民族呢?师:看来大家对少数民族还是有一些了解的,咱们中华民族是由56个少数民族共同生活的国家,各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文化,而他们的民歌就是以这些文化背景为依托,从而形成了各自特色的独特韵味,那么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欣赏,聆听维吾尔族特色的民歌。
3.讲授新课一.维吾尔族“舞蹈性音乐”民歌特点部分:(1)欣赏维吾尔族民歌《玛依拉》旋律,节奏特点。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https://img.taocdn.com/s3/m/f0e35975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0e.png)
《独特的民族风》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一)倾听《牧歌》、《嘎达梅林》、《宗巴朗松》、《牡丹汗》四首民歌,感受体验蒙藏维族民歌
民族风格特征。
(二)认识了解“长调”、“短调”、“囊玛”、“爱情歌曲”等民歌体裁,从旋律中体会音乐风格及演唱特点。
(三)引导学生感悟不同风格民歌与其物质基础、文化渊源的关系,激发学生对我国各民族多元文化的兴趣和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聆听《牧歌》《嘎达梅林》《宗巴朗松》《牡丹汗》这四首民歌,通过对比欣赏,分辨不同民族的音乐特点。
(二)区分蒙古族音乐体裁——“长调”和“短调”
(三)探究民族歌曲与生活的关系
(四)通过音乐实践活动,由学生提炼、归纳、总结三民族民歌风格,及其相关知识。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欣赏《牧歌》、《嘎达梅林》、《宗巴朗松》、《牡丹汗》,感受、体验民族风格特征,了解民族体裁。
(二)引导学生通过旋律风格判断归属民族,并认识几种少数民族常用乐器。
四、教学资源建议
(一)人音社配套音像资源及教材资源。
(二)网络资源。
(三)发掘学生的教学资源。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一)以倾听,学唱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引导学生在亲身感受体验中,学习了解蒙藏维各民族民歌的音乐风格,激发学生对我国各民族多元文化的兴趣和情感。
(二)精选多媒体材料,课上以视听唱相结合,身临其境感受藏蒙维三民族民歌的音乐风格。
(三)引导提示学生课外收听收看音乐频道,从中探究民歌艺术的独特魅力。
六、教学过程。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公开课教案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公开课教案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https://img.taocdn.com/s3/m/05587876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cb.png)
授课教师:报送学校:教学课题:第二单元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教学时段:高中音乐教学版本:人音版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几首有代表性的民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认识、理解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民歌的风格特征。
2、知识与技能:认识“长调”、“囊玛”、等民歌体裁。
从旋律、节奏特点等方面对三个民族的音乐进行比较。
3、从旋律、节奏等音乐要素方面进行比较,认识三个民族的音乐特征。
德育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培养热爱民族音乐文化的感情和树立民族团结的意识。
教学重点:从旋律、节奏等音乐要素等进行比较,认识三个民族的音乐特征,体会和感受不同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聆听《辽阔的草原》、《宗巴朗松》、《牡丹江》三首民歌,通过对比欣赏,分辩不同民族的音乐特点。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歌舞视频导入。
(全体看视频后请同学们谈谈看到的内容)师: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他们的民歌就是以这些文化背景为依托,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独特韵味。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三个民族的民歌。
二、新课教学:(一)体会并表现新疆民歌1、请谈谈对维吾尔族民族风情的了解,举例你说知道的新疆民歌有哪些?2、教师钢琴伴奏、集体节奏练习,一起表演《青春舞曲》三、鉴赏活动:(一)聆听新疆民歌《牡丹汗》1、用音乐要素旋律、节奏等谈谈维吾尔族民歌风格特点是什么?2、学生讨论回答,老师点评总结(二)西藏民歌《宗巴朗松》1、介绍西藏典型的“囊玛”音调并请同学们模仿献哈达的动作。
“囊玛”是藏族的一种传统歌舞,歌曲的节奏舒展,旋律优美典雅。
演唱时表演者边唱边做简单的礼让、鞠躬动作,富于律动。
舞曲部分旋律热情奔放、欢快活泼。
伴奏乐器常用扎木聂扎木聂、竹笛、扬琴、藏京胡、串铃等。
2、对比说出《牡丹汗》与《宗巴朗松》旋律特点。
3、举例:你所知道的藏族歌曲有哪些?4、聆听《翻身农奴把歌唱》进一步感受藏族民歌的特点。
(三).欣赏内蒙古民歌《辽阔的草原》1.完整聆听歌曲,感受蒙古民歌音乐特点蒙古民歌:节奏自由宽广、旋律悠扬舒展、具有浓厚的草原气息。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https://img.taocdn.com/s3/m/4a6aa43b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d6.png)
让学生
表演
教学反思:本节课能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课堂气氛也较活跃,学生参与性积极,整个教学环节也较流畅,美中不足学生参与性很积极但毕竟活动少,少数民族的歌舞不熟,不会唱和不会跳,因而要发展学生课外活动,让其内容丰富。
课题
独特的民族风
备课时间
教学要求
和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民歌的民族风格。
2.认识“长调”、“囊玛”、“爱情歌曲”等民歌体裁。
3.初步懂得民族与人们的生活地域、生活方式、经济形态、文化传统、语言语音的因素有紧密联系,也是形成其民族风格的重要原因。
教学重点
和难点
1.重点:理解蒙古族的“长调”、“短调”、藏族民歌和熟知“囊玛”音调和维吾尔族的音乐风格。
2.难点:从音乐要素节奏、旋律上理解这三首民的民族风格。
教学方法
欣赏法、提问法、表演法等
教具
多媒体教学
教学步骤
备注
一.组织教学
播放歌曲《爱我中华》视频,让学生感受五十六个民族的和谐和多彩。
导入语: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幅员辽阔,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各民族都独具特色,各民族的音乐极具有风格,今天我们要学习三个民族,学习她们音乐中《独特的民族风》(教师课件出示课题)。她们是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
二、教学过程
出示马头琴图片,播放马头琴歌曲《鸿雁》,悠扬的琴声把学生带入蒙古大草原。接下来作品鉴赏,了解蒙古族的歌曲。
(一)《辽阔的草原》
1、我们的第一站是蒙古大草原,你们听远处传来了歌声,你们边听边思考这首歌曲的速度、节奏、旋律有何特征。
生:速度慢速;节奏自由、舒缓漫长;旋律开阔悠长、绵延起伏。
师:还有吗?
2、活动四,出示图片,让学生判断图中图片属于哪个民族。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公开课教案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公开课教案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https://img.taocdn.com/s3/m/9e45072f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cd.png)
第三单元独特的民族风一、教学目标(一)、聆听感受少数民族音乐的美;体验、感知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音乐的独特风格和艺术魅力。
(二)、能积极参与本课的听赏与体验、交流与探究活动,大胆发表自己的感受。
(三)、掌握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音乐作品中体现民族风格的音乐要素。
二、重点难点(一)、在聆听音乐的基础上感受各民族作品的音乐风格。
(二)、引导学生在体验、感受音乐作品的基础上喜爱少数民族音乐作品。
(三)、对比欣赏体会不同民族的异同风格特点。
三、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听赏法、讲授法、讨论法、小组实践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课前播放《爱我中华》师:上课前我们听到的歌曲是什么?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了汉族还有55个少数民族。
可以说哪里有人民,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民歌。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音乐。
(二)、讲授新课:藏族民歌1、选电影《红河谷》片段引出藏族酒歌。
酒歌是中国民歌体裁风俗歌的一种,演唱于传统节日,婚丧,祭祀等礼仪活动的宴饮时刻,在这个场合演唱的歌曲,会有一些什么特点呢?请学生们欣赏完分组讨论。
2、师生共同总结藏族民歌特点。
(曲调简洁、风格热情、明快,具有鲜明的音乐特点)。
3、师生互动:教师带领部分学生跳简单的藏族舞蹈动作,其余同学打节奏。
蒙古族民歌1、播放图片引入蒙古族。
蒙古族也称为“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人民能歌善舞、热情好客。
它属于北方草原文化民歌区。
2、介绍蒙古族乐器:马头琴。
蒙古民歌分为长调和短调3、对比欣赏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黑缎子坎肩》并分组讨论长调和短调的音乐特点及区别。
长调歌曲的特点:反映蒙古族游牧生活的牧歌式体裁,有较长的篇幅,节奏自由,气息宽广,情感深沉,并有独特而细腻的颤音装饰。
短调歌曲的特点:短调民歌篇幅较短小,曲调紧凑,节奏整齐、鲜明,音域相对窄一些。
维吾尔族民歌1、播放各民族服装图片,让学生找出维吾尔族服饰。
新疆被称作“歌舞之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独特的民族风》
课型
欣赏课
教材版本
人民音乐出版社
任课教师
课时
一课时
授课年级
高二
上课地点
电教室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乐曲欣赏中,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并能分辨不同民族的民歌。
2.过程与方法:在乐曲欣赏中,让学生感受旋律的情绪,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欣赏,把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机地渗透在音乐审美体验之中。
2.《牡丹汗》赏析
歌曲中有四句正词,明确地表达了人民的思想感情;另有四句衬词镶嵌在正词中间,起着加强语气、渲染气氛的作用。由于衬词在音乐上独立成句,因而使歌曲的篇幅加大,形成八个乐句的结构形式。
4.视频观看维吾尔族乐器及歌舞。
生答:
A.非常抒情,旋律悠长舒缓、气息绵长,
添加了许多的装饰音
B.长调
聆听师介绍知识点。
进一步加强体会蒙古族民歌特点特征。
提高学生自主思考和辨别音乐特征的能力。
通过歌曲及视频的聆听感受,进一步了解藏族民族音乐。
让学生自己实现学习知识后的知识构建。
通过歌曲的聆听感受,进一步了解维吾尔族民族歌舞。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四、总结
1.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
民歌的特点
1始终与人民生活保持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
课前问好,创设上课情景。
通过观看视频片段和提问的方式,是学生进入到音乐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消除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紧张感,为新课教学进行情感铺垫。
介绍蒙古族的音乐特点,让学生更好理解歌曲的特征由来。
三、新课教学
《辽阔的草原》
三、新课教学
藏族囊玛《宗巴朗松》
四:学习维吾尔族民歌
七、学习舞蹈
1.初听乐曲,并提问学生:
教学方法
讲解法、视听法、引导法、感知法、练习法、模唱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课件、视频资料、钢琴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2、导课
师生问好!
1.介绍: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是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宝歳中的璀璨明珠。中国56个民族,自古以来就有民间歌谣传唱和传承的传统,生产劳作时喝歌,娱乐交际时唱歌,生死仪礼时喝歌,婚嫁习俗时唱歌,歌声无处不至,无所不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聆听《辽阔的草原》《宗巴朗松》《牡丹汗》,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特征并特爱民族音乐。
教学重点
能有目的的欣赏《辽阔的草原》《宗巴朗松》《牡丹汗》,通过反复聆听,记忆旋律,感受不同民族的音乐特点特征。
教学难点
感受乐曲《辽阔的草原》分辨乐曲的体裁并能区分长调与短调,能够分辨藏族,维吾尔族的民族音乐特点。
旋律进行中多有大跳,伴奏以马头琴为主,有时配用笛子和三弦等。
B.你们觉得这首歌是长调还是短调呢?
2.介绍短调
A.我们已经学过长调的特点是长调旋律悠长舒缓、意境开阔、声多词少、气息绵长。同学们,你们觉得短调应该是什么样的特点呢?
B.森吉德玛蒙古族短调民歌欣赏视频
师总:蒙古族民歌长调与短调特点对比
长调特点
2.欣赏《宗巴朗松》—囊玛歌曲
3歌曲赏析:引子+歌曲两部分组成。
引子给人以平稳中带有律动感的印象。
歌曲有旋律典雅优美、细腻抒情,不时有转调的现象表现出来。
歌词简析
首先说明:是洁白的邦棉花装饰了草原。
其次说明:只要草原不变化,就有蜜蜂来亲近。表面上看,歌词在写景、写实,但其深层内容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学生带问题聆听歌曲,回答问题。
生认真聆听。
生思考后回答问题。
生认真聆听。
生讨论,回答问题。
总结长调短调特点。
生认真观看
生观看视频。
生边唱便回答问题。
让学生感受音乐特点,
根据曲谱回答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能力,增强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带问题聆听歌曲有助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主观能动性。多角度分析,加深对音乐的理解感受。
旋律舒展悠长节奏自由句幅宽大字少腔多富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短调特点
旋律结构规整节奏整齐句幅短窄字多腔少具有叙述性的特征
介绍囊玛:西藏的传统歌舞
1、囊玛是中国藏族古典音乐,主要流行在拉萨城区。因在布达拉宫内的囊玛岗(即内室)演出而得名。在西藏多种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形成。因其历史悠久,发展成熟,被称为藏族的古典音乐。
维吾尔族民歌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风格浓郁。其歌词多采用比兴的手法,寓意深刻;衬词中有长有短,在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旋律生动活波、热情奔放。
2、维吾尔族民歌中,爱情歌曲、劳动歌曲、历史歌曲和习俗歌曲是其代表性体裁。其中,爱情歌曲是维吾尔族民歌的主题。
3、维吾尔族音乐的调式种类十分丰富。do、re、mi、sol、la、si各音均可称为主音,《牡丹汗》这首歌以“re”为主音,是维吾尔族特有的一种民族调式。它既不属于我国汉族的商调式,也不属于欧洲中世纪的多利亚调式。歌曲的旋律有时平稳流畅,有时起伏跌宕,表现出一种明朗、奔放、充沛的感情,也表现出一种鲜明而浓郁的维吾尔族音乐风格。
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它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于民间,并在流传的过程中不断经受人民群众集体的筛选、改造、加工、提炼而成,是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格的非专业音乐创作的歌曲类型。
2.提问学生: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个民族吗?
蒙古族不论男女老少都爱唱歌,他们歌曲的内容非常丰富,有描写爱情和娶亲嫁女的,有赞颂马、草原、山川、河流的,也有歌颂草原英雄人物的等等。蒙古族音乐的风格,和他们豪放的性格,是由蒙古族人民长期居住的地理特点,文化交流,尤其是草原游牧的生活方式等因素决定的。现在让我们共同来深入的了解一下蒙古族的民歌,首先来欣赏一首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吧。
A:这首乐曲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它的旋律线条是怎样的?旋律中添加了什么?
B.节奏有什么特点。
师总:
蒙古族民歌体裁众多,其中长调和短调最具代表性。这首歌采用了上下句单乐段的结构形式。上下句之间形成一种并置、对比、呼应的关系。从节奏上看,它具有自由、舒缓、漫长的特点;从旋律上看,它开阔悠长、绵延起伏、富于装饰,给人以气息宽广、颇具草原特色的印象。
2是广大民众集体智慧的结晶和成果的显示
3具有民间艺术文化的精炼、简洁、朴实之美。
师生共同总结
通过总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自主学习总结归纳的能力。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归纳,意在让同学们自主探究欣赏音乐,喜爱我国多民族音乐。
内含寓意:人需要用高尚的道德来修养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只要道德高尚的人,才会有众多的朋友和他接近
3.圣地囊玛视频欣赏
4视频来了解这个藏族传统乐器:扎木涅
师问:同学们是否有听过新疆歌曲?能不能唱出来。
维吾尔族民歌介绍:1、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其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维吾尔族人民集成了古代西域音乐的传统,融合了中原音乐、印度音乐、波斯—阿拉伯音乐的因素,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维吾尔族音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