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和基础的抗震验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震规范》规定,地基土抗震承载力按下式计算
ThThan感谢聆谢nk you!
• 感谢聆听!
对上部结构或地基采取一定的抗震措施来弥补。一般地基是由Ⅰ、
Ⅱ、Ⅲ类场地土构成的,这类场地土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可作
为天然地基。天然地基土的抗震承载力验算,一般采用“拟静力
法”。
此法假定地震作用如同静力作用,然后在静力作用条件下验
算地基及基础的承载力和稳定性。验算天然地基地震作用下的竖 向承载力时,作用于建筑物上的各类荷载与地震作用(一般只考 虑水平地震作用)组合后,在基础底面所产生的压力可认为呈直 线分布。其平均压力P和边缘最大压力Pmax应符合下列要求,如图 3-1所示:
1、天然地基的抗震验算
在地震作用下,为了保证上部结构的安全,仅对地基的有关
要求而言,和静力计算一样,应该同时满足地基变形和承载力两
个条件要求。但是,由于在地震作用下地基变形过程十分复杂,
目前还没有条件进行这方面的定量计算,因此《抗震规范》只要
求对地基土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至于地面变形验算,则是通过
地基和基础的抗震验算
第三章 地基与基础的抗震设计
§3-1 建筑场地
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作用是通过场地、地基和基础 传递给上部结构的;同时,场地与地基在地震时又支撑 着上部结构,因此具有双重作用。任何一个建筑物,都 坐落和嵌固在建设场地的岩土地基上。研究工程在地震 作用的震害形态、破坏机理,以及抗震设计等问题,都 离不开对场地土和地基的研究,而研究场地和地基在地 震作用下的反应及其对上部结构的影响,正是场地抗震 评价的重要任务。通过对地震地质、工程地质、地形地 貌以及岩土工程环境等场地条件的分析,研究场地条件 对基础和上部结构震害的影响,从而合理地选择有利建 筑场地以及地基或结构抗震措施,避免和减轻地震对建 筑物或工程设施的破坏。
从我国历次强震中遭受破坏的建筑来看,只有少数建筑物是 因为地基的原因而导致上部结构破坏的,而且这类地基主要是液 化地基、易产生震陷的软弱粘性土地基和严重不均匀地基。大量 的一般地基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极少发现因地基承载力不足而 导致上部结构破坏的震害现象。基于上述事实,我国《抗震规范》 对于量大面广的一般地基,地基和基础都不做抗震验算。而对于 容易产生地基基础震害的液化地基、软土地基和严重不均匀地基, 则规定了相应的抗震措施,以避免或减轻震害。《抗震规范》规 定,下列建筑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
一、场地
什么是场地呢?
场地是指建筑物所在地,在平面上大体相当于厂区, 居民区或自然村以及一平方公里大小的区域范围。在此 范围内,岩土的性状和土层覆盖厚度大致相近。
场地土则是指场地范围内的地基上。
历次震害现象表明,不同工程地质条件的场地上, 建筑物在地震中的破坏程度是明显不同的。
另一方面,由于建设用地受到地震以外的许多因素 的限制,除了极不利和有严重危险性的场地以外往往是 不能排除其作为建设用场地的。这样就有必要按照场地、 地基对建筑物所受地震破坏作用的强弱和特征进行分类, 以便按照不同场地特点采取抗震措施,这就是地震区场 地选择与分类的目的。
各类பைடு நூலகம்筑场地的覆盖层厚度(m)
§3-2 地基和基础的抗震设计 地基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对基础结构乃至上部结构的内力
分布是比较敏感的。因此,确保地震时地基基础始终能够承受上 部结构传来的竖向地震作用,水平地震作用以及倾覆力矩,而不 发生过大的沉陷或不均匀沉陷是地基基础抗震设计的一个基本要 求。
根据震害规律,地基和基础的抗震设计是通过选择合理的基 础体系、地基土的抗震承载力验算、地基基础抗震措施来保证其 抗震能力。 一、可不进行地基基础抗震验算的范围
1、砌体房屋;
2、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不存在软弱粘性土层的一般单层厂房、 单层空矿房屋和不超过8层且高度在25m以下的一般民用框架房 屋及与其基础荷载相当的多层框架厂房;
3、本规范规定可不进行上部结构抗震验算的建筑。(6度时,建 造于Ⅳ类场地土上较高的高层建筑与高耸结构以外的建筑)
二、天然地基抗震承载力验算
(4)土层中的火山岩硬夹层,应视为刚体,其厚度应从覆盖土 层中扣除。 3、土层等效剪切波速
地表土层的组成通常较为复杂,只有单一性质场地的情况是 很少见的,所以场地土的类型,可按土层剪切波速的平均采用更 有物理意义的等效剪切波速的公式计算。
式中: Vse——土层等效剪切波速(m/s) dO——计算深度(取覆盖层厚度和20m二者的较小者)(m) t——剪切波在地面至计算深度之间的传播时间。 di——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层土的厚度(m) Vsi——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层土的剪切波速(m/s) n——计算深度范围内土层的分层数。
P≤faE
式中:
Pmax≤1.2faE
P—基础底面平均压力(KPa)
Pmax—基础底面边缘最大压力(KPa) faE—调整后的地基抗震承载力特征值。
图3-1 地震作用标准组合作用下基础底面压力
2、地基土抗震承载力确定
世界上多数国家抗震规范在验算地基上的抗 震强度时,抗震允许承载力都采用在静力设计承 载力的基础上乘以一个系数的方法加以调整,考 虑调整的出发点是:(1)地震是偶发事件,是特殊 荷载,历时短暂因而地基抗震承载力安全系数可 比静载时降低;(2)地震是有限次数不等幅的随机 荷载,其等效循环荷载不超过十几次到几十次, 而多数土在有限次数的动载下强度较静载下稍高。 基于这两方面原因,新规范延续采用抗震承载力 与静力允许承载力的比值作为地基土承载力调整 系数,其值也可通过动静强度之比求得:
4、场地类别
场地条件对地震的影响已为多次大地震所证 实,场地类别是场地条件的表征。为了便于正确 的选择场地,减轻震害,同时场地分类也是为了 反映不同场地上设计反应谱,在地震作用下定量 考虑场地条件对设计参数的影响,《抗震规范》 提出:建筑的场地类别应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 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划分为Ⅰ、Ⅱ、Ⅲ、Ⅳ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