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色彩,立体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立体构成教学大纲教学大纲
立体构成教学大纲
导言:
立体构成是艺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和技巧之一。
它指的是
通过巧妙地运用线条、形状、光影等元素,使画面或物体呈现出三
维的立体感。
立体构成的应用广泛,涉及到绘画、雕塑、建筑等领域。
本教学大纲旨在系统地介绍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技法和应用,帮助学生掌握立体构成的理论和实践技巧。
一、课程目标:
1. 理解立体构成的概念、原理和意义;
2. 掌握立体构成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
3. 能够运用立体构成原理进行艺术设计创作;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构图能力和审美意识。
二、课程内容:
1. 立体构成的概述
1.1 立体构成的定义和意义
1.2 立体构成与二维构图的区别
1.3 立体构成在不同艺术领域的应用
2. 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
2.1 空间感的表现
2.2 线条在立体构成中的作用
2.3 形状和体积的表达
2.4 光影在立体构成中的应用
3. 立体构成的基本技法
3.1 透视法的原理和应用
3.2 融合法的运用
3.3 高光和阴影的处理
3.4 颜色在立体构成中的作用
4. 立体构成的实践应用
4.1 静物绘画中的立体构成。
立体构成教学大纲
《立体构成》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13381课程名称:立体构成学时/学分: 48/3.0先修课程:平面构成、色彩构成适用专业:动画设计【本】开课系或教研室:艺术设计系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立体构成是一门研究在三维空间中如何将立体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赋予个性的、美的立体形态的学科。
立体构成是使用各种较为单纯的材料来训练造型能力和构成能力的一门学科。
它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对立体形态进行科学的解剖,以便重新组合,创造出新形态。
为设计活动提供广泛的构思方案,因此,它是立体设计的基础,在整个立体造型设计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2、课程任务:《立体构成》是艺术设计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造型艺术专业基础课程。
开设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理性艺术思维方法,丰富学生的艺术表现手段,并通过一定数量的立体构成设计造型训练,增强学生的空间意识,掌握形式美的构成原则。
为学生今后在空间艺术设计造型方面打下一定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设计创造能力和艺术思维能力。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教学要求:教学以理论讲授和课堂练习相结合,并针对不同阶段的课题,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课堂讲授时,要求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能大胆创想,敏锐地选择材料和巧妙地运用材料,灵性的展现构成美。
考核要求:本课程共48学时,课程采取理论讲授的教学方式进行,考核的方式以综合模型的制作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最终的成绩组成比例如下:(一)平时到课情况,有没有迟到,旷课情况,平时课堂作业 30%(二)综合考试作业 70%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述第一节立体构成的含义及特征第二节立体构成的发展历程※:重点:在于立体构成的概念,范围。
难点:立体构成的学习方法。
第二章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第一节概念元素第二节视觉元素第三节关系元素第四节构成元素第五节材料元素※:重点:在于立体构成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
难点: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的应用,制作手法。
第三章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第一节变化与统一第二节对比与调和第三节对称与平衡第四节比例与尺度第五节节奏与韵律第六节联想与意境※:重点:在于立体构成的造型美学规律。
《立体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立体构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课程名称:立体构成/学时学分:72学时学分:4学分适用专业:艺术设计本科专业开课学期:开课部门:美术与设计学院先修课程:素描、色彩、平面构成基础、色彩构成基础考核要求:随堂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徐文主编,《立体构成课题研究》,辽宁美术出版社,2005年沈黎明主编,《现代立体形态设计》,东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尹定邦主编,《立体构成材料》,辽宁美术出版社,2003年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课程性质为:专业必修课。
任务:使学生应了解和掌握立体造型的构成方法,并提高学生对立体设计中形式美规律的认识,从而提高其设计和审美能力。
为学生今后在空间艺术设计造型方面打下一定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设计创造能力和艺术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开设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理性艺术思维方法,丰富学生的艺术表现手段,使学生能够按照形式美规律,进行组织线、面、块的空间构成,并且使其构成元素的色彩及材质与创意相符合。
要求学生学习利用各种材料、各种连接方式、设计制作各种形态的色彩、肌理、质感,培养学生三次元空间的想象能力和造型能力,提高学生实际动手制作的能力,增加学生空间的想象力及空间设计能力,掌握形式美的构成原则和立体构成的各种基本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的不只是停留在构成原理和形式美感、表现方法和材料加工技术方面,而且要转化为社会成果应用,改善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美感的追求,使学生学以致用。
五、教学内容第一章:概论1、基本内容:A、立体构成研究方向B、立体构成的“形态”概念C、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D、立体构成与“包豪斯”理论、E、立体构成与计算机辅助设计。
2、教学基本要求:A、了解立体构成观的形成发展以及所涉及的相关理念。
B、了解与立体构成课程相关课程及学习目的。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立体构成的“形态”概念、基本要素、立体构成与“包豪斯”理论。
难点: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
三大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作业:图片收集或写生
1、收集不同季节的荷塘画面资料
2、四个季节,每个季节四张图片,以不同的视觉语言来表达画面
三、形态——水的定律
(对非常形态的寻踪)
作业:水纹写生
1、自然界中流动的水
2、静态水中滴入黑色的连续变化
3、观察并表现由冰融化为水的现象与过程
四、教学方式
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五、课程考核
考核类型:实行过程考评和期末考评相结合的综合考评方法。
计分办法:过程考评(项目考评)50分(其中:平时表现10分;课后习题10分;实践课测试30分);期末考评(卷面考评)50分
编制人:刘敏
编制单位:湘潭职业技术学院工学院艺术教研室
编制日期:2010-7-6
2.掌握平面构成的主要构成形及表现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掌握色彩构成的基本知识,对孟塞尔色立体上的各种色彩标号的理解与运用。懂得色彩构成的不同类型和表现形式。
4.对几种类型的色彩混合理论的理解与运用。
5.通过学习能对色彩的情感、色彩的性格与象征、色彩的联想、色彩的味觉、嗅觉的联想、色彩与形状、色彩的音乐感的理论有一个充分的理解并能熟练地运用。
三、自然色的解析(色彩采集、重构)
1、色的归纳和强调
2、采集和重构
3、关系的转移
四、系列配色
1、色相推移
2、明度推移
3、彩度推移
五、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1、明度对比调式
2、色相对比调式
3、彩度对比调式
4、色彩调和
六、配色构图
1、配色结构
2、同化与融合
3、配色的表情
4、配色的方法
实践教学
《色彩构成》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色彩构成》是环境设计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是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要素,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质上的可变幻性,按照一定的规律去组合各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再创造出新的色彩效果的过程。
色彩构成是艺术设计的基础理论之一,它与平面构成及立体构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色彩不能脱离形体、空间、位置、面积、肌理等而独立存在。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课程定位:色彩构成是环境设计专业学生重要的基础专业课程之一。
主要研究内容: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按照一定的色彩规律去组合构成创造并出新的色彩效果的过程。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目标,根据课程特点,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基础运用与对色彩设计的审美能力,培养理解和把握色彩感知能力,学会用色彩语言创造室外设计效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色彩运用能力、强化学生的色彩感觉、训练动手能力和提高表现技巧,完善学生的基础设计能力,在培养学生设计色彩的基础前提下,积极引导适合本专业发展的命题设计创作,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H)课程设计思路色彩构成作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基础理论和实践并重,先阐释理论,构建学科理论框架,然后突出实践训练,采用讲授与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及时在课前、课中开展教学研讨活动,课后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教学效果评价。
教学方法手段:实施本课程教学采取理论讲授、课堂讨论、实践辅导相结合的方法,教师在每章节教学开始进行理论知识讲授配合教学范例、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随堂辅导,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个别讲述知识要点。
教学效果评价:目标评价和过程评价结合,理论考核和实践技能考核结合,以及综合评价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态度、素质养成。
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教学,让学生具备色彩构成的系统理论知识,掌握色彩三要素的综合运用能力,理解形式美法则的内涵,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和表达能力,对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扎实的色彩运用能力。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说明色彩构成与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合称为设计的三大构成,是设计的各门学科的基础课程,在设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的:《色彩构成》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从理性的角度和色彩美学、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的高度为各艺术设计专业提供色彩设计的理论依据和指导。
通过对色彩构成基本规律的学习,掌握色彩在构成关系上的科学原理,明确使用色彩的目的性和功能性,以及了解相关色彩组合,变化的基本规律,通过色彩构成作业,进而强化理性认识,为设计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重点:色彩的构成原理,即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及色彩的心理象征意义。
此部分重在操作,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同时,增强对色彩的构成规律及色彩的心理意义的认识与理解。
本课程重难点:色彩的心理。
色彩的心理涉及到了物理学、生理学、美学及心理学,是比较抽象的,难以理解与把握,但色彩的心理因素却在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一部分重要理解,以色彩的表现创作为辅助,最终达到让学生对色彩的心理意义的理解与掌握。
第二部分学时分配课时:51节注:学时分配及内容将根据实际情况而有所调整。
第三部分讲授部分第一单元色彩的物理理论【知识要点】1.色彩产生的原理。
2.色彩的表示方式。
★孟塞尔色立体。
★奥斯特瓦德色立体。
【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科学地理解色彩产生的原理。
⒉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辨别孟塞尔色立体和奥斯特瓦德色立体上的各种色彩标号。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的色彩观,使其在具体的设计活动中具有分析色彩现象和科学地运用正确的色彩理论进行设计的能力。
【重点、难点】该节的重点与难点是对孟塞尔色立体和奥斯特瓦德色立体上的各种色彩标号的理解与运用。
第二单元色彩的分类与特征【知识要点】⒈色彩的分类。
⒉色彩的基本属性。
⒊色彩的混合。
【能力目标】⒈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对色彩的分类有一个系统的理解。
⒉从新的层次理解色彩的基本属性。
⒊理解色彩混合的几种类型并能独立完成相关作业。
《立体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立体构成》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地位、目的和任务本课程地位:《立体构成》是环境设计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造型艺术专业基础课程。
开设《立体构成》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理性艺术思维方法,丰富学生的艺术表现手段,并通过一定数量的立体构成设计造型训练,增强学生的空间意识,掌握形式美的构成原则。
为学生今后在空间艺术设计造型方面打下一定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设计创造能力和艺术思维能力。
本课程目的:《立体构成》课程基本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在于指导学生通过一定数量的立体构成设计练习,掌握立体构成设计的基本技能,并在练习的基础上掌握形式美的基本法则,掌握立体构成的各种基本表现手法。
本课程要求将形体分解为点、线、面等要素,从简单到复杂地研究这些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能按照一定的形式美的构成原则使用各种基本材料,将造型要素组成新的立体。
本课程任务:1.侧重于对学生空间意识或空间直觉的培养。
2.通过抽象的立体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现代雕塑、环境设计、室内外设计、展示设计、店面设计、包装设计、服装款式设计等相关的立体形态设计课程的基础课。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述教学要求:了解立体构成中的点、线、面、体与几何学中的点、线、面、体的差异,以及它们与平面构成中点、线、面、体的差异。
重点:了解立体构成的概念难点:立体构成的研究范围教学内容:第一节立体构成的概念第二节立体构成的产生与发展第三节立体构成的灵感来源第四节立体构成的研究范围(一)形态(二)空间(三)材料第二章立体构成的构成要素教学要求:理解各构成要素,了解各形式要素之间的关系。
重点:立体构成能够通过人们的联想产生某种意境的作用。
难点:立体构成中形态、形式、材料在设计中应用。
教学内容:第一节形态要素(一)点(二)线(三)面(四)体第二节形式要素(一)对比与统一(二)对称与均衡(三)节奏和韵律第三节材料要素(一)木材(二)石材(三)金属材料(四)纸材(五)塑料(六)玻璃(七)综合材料第三章线材的立体构成教学要求:了解线材构成的特征、了解新材料在立体构成中的应用、了解立体构成练习中使用最多的材料。
平面-色彩-立体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平面\色彩\立体构成》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专业基础课之一,是艺术设计基本素质培养阶段。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学生亲自动手,使学生重点掌握建筑设计表达基础的概念、技能、方法,了解建筑设计基础的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形象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基本美学素养,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一个牢固基础。
任务:讲授构成基础理论和基本设计,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构成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为专业设计训练奠定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构成理论教学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知识点:通过对三大构成的概念、造型要素、形式要素的学习,掌握三大构成的基本设计原则设计符合构成要求的设计图;(2)教学要求:讲授构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使学生掌握构成的基本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构成设计方法和基本技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及构成表现能力,为专业设计训练奠定基础。
2、能力培养要求通过对本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1)了解:三大构成的理论知识、构成的基本原则、方法;(2)理解:正确理解三大构成的设计理论;(3)掌握:三大构成的概念、造型要素、形式要素。
构成实践性教学环节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知识点:三大构成设计的基本方法、设计注意事项、创新要求;(2)教学要求:本部分讲授的是构成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对构成的各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能够设计符合构成原则的作品。
2、能力培养要求通过对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练习,要求学生(1)了解:三大构成设计的基本方法、基本原则;(2)理解:构成练习过程的循序渐进原则,合理安排时间,在不同学习阶段有针对性的练习。
(3)掌握:三大构成在设计实践中的运用原则,基本设计方法。
(三)学时分配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平面构成第一章概述1.了解构成的概念2.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3.了解学习平面构成的意义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1.理解点的性质和作用2.理解线的性质和作用3.理解面的性质和作用第三章平面构成的形式法则1.掌握律动、节奏规律2.掌握均衡规律3.掌握调和规律4.掌握统一规律第四章平面构成的形式1.掌握重复构成形式2.掌握渐变构成形式3.掌握空间构成形式4.掌握特异构成形式第二单元色彩构成第一章色彩理论的沿革1.了解内容色彩构成总述各个时代色彩理论研究成果2. 要求了解和掌握色彩理论的发展历史以及重要代表人物,能达到何种设计。
《平、色、立构成》教学大纲
《平、色、立构成》教学大纲英文名称:Even, the color, sets up the constitution课程编号:12课程类型:(实践必修)学时:72适用对象:影视广告专业先修课程:素描、色彩使用教材:《造型基础—平面构成》,张锡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1参考书:《形态构成学》辛华泉编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3年5月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影视广告专业的学生,属于专业必修课。
通过理论讲授和教学实践使学生了解自然形态与艺术形态,客观与主观之间的转换关系。
开阔学生视野,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及艺术创新能力。
使其能够适应本专业学习和进一步发展的需求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教学内容:第一阶段:理论讲授1、自然形态与艺术形态的关系2、从客观→感受→理解(分析)→到创造的过程。
3、点、线、面、体、质、与自然形态。
4、色彩基础理论。
5、形态与情感(心理)。
6、优秀作品欣赏与讲解。
第二阶段:1、客观物象结构的抽象形式表达(打散解构、节奏、韵律等)(立体、平面不限);2、用平面或立体的形式表达对自然物象的理解与感受(冷、热、酸、甜等);3、用立体或平面的形式来表达人类的情感(高兴、痛苦、烦躁等);4、创造新形态展示自己的思想与观念。
命题创作(网络、透明、墙、碑等)(平面、立体不限)。
教学进度:1、理论及作品赏析8课时2、客观物象结构的抽象形式表达实践练习 16课时3、自然物象的理解与感受表达实践练习 16课时4、情感表达实践练习 16课时5、命题创作实践练习 16课时教学难点:1、从客观体会到主观表现之间的思想观念与思维模式的转变问题;2、表达形式的局限性:视野不开阔;3、材料选取过于单调的问题。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教学手段与方式:1、讲授与图片赏析2、实地体会(深入自然)3、作业辅导与讲评教学要求:1、备课素材丰富、广泛。
2、优秀作品赏析及理论讲授不低于8学时。
3、每阶段任务完成后都要进行集体讲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面色彩立体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专业基础课之一,是艺术设计基本素质培养阶段。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学生亲自动手,使学生重点掌握建筑设计表达基础的概念、技能、方法,了解建筑设计基础的概
念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形象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基本美学
素养,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一个牢固基础。
任务:讲授构成基础理论和基本设计,使学生理
解和掌握构成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为专业设计训练奠定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构成理论教学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知识点:通过对三大构成的概念、造型要素、形式要素的学习,掌握三大构成的
基本设计原则设计符合构成要求的设计图;
(2 )教学要求:讲授构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使学生掌握构成的基本理论知识,
熟练掌握构成设计方法和基本技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及构成表现能力,为专业设计训
练奠定基础。
2、能力培养要求通过对本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
(1)了解:三大构成的理论知识、构成的基本原则、方法;
(2)理解:正确理解三大构成的设计理论;
(3)掌握:三大构成的概念、造型要素、形式要素。
构成实践性教学环节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知识点:三大构成设计的基本方法、设计注意事项、创新要求;
(2)教学要求:本部分讲授的是构成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对构成的各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能够设计符合构成原则的作品。
2、能力培养要求通过对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练习,要求学生
(1)了解:三大构成设计的基本方法、基本原则;
(2 )理解:构成练习过程的循序渐进原则,合理安排时间,在不同学习阶段有针对性
的练习。
(3)掌握:三大构成在设计实践中的运用原则,基本设计方法。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表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平面构成
第一章概述
第二单元色彩构成
第一章色彩理论的沿革
1. 了解内容色彩构成总述各个时代色彩理论研究成果
(三)学时分配
1•了解构成的概念 2•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 3•了解学习平面构成的意
义
1•理解点的性质和作用 2•理解线的性质和作用 3•理解面的性质和作用
1.掌握律动、节奏规律 2•掌握均衡规律 3. 掌握调和规律 4. 掌握统一规律
1. 掌握重复构成形式
2. 掌握渐变构成形式
3. 掌握空间构成形式
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第三章平面构成的形式法则
第四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
2.要求了解和掌握色彩理论的发展历史以及重要代表人物,能达到何种设计。
3•重点与难点色彩理论发展史重要的代表人物。
4.了解什么是色立体以及孟塞尔色立体和奥斯特瓦德色立体。
第二章色彩理论
1.-------------------- 色彩的形成认识色彩、色与光、色彩的产生、光源色----------- 色彩的属性无彩色和有彩
2•色、色相环与色立体
3.色彩的混合一一原色、光学三原色、色料三原色、色彩混合
4.色彩的表述与色彩体系一一古代色彩科学的研究、中国古代阴阳五行学说、
5.现代色彩科学发展(显色系统和混色系统)、色立体的基本骨架(明度色阶表、纯度色阶
表、色相环、等色相面、等明度面)。
第三章色彩知觉与色彩对比
1.色彩知觉现象一一视觉适应性、视觉惰性、色彩的错觉、色彩易见度
2.色彩的对比一一明度对比、色相对比、纯度对比
3.其他对比一一冷暖对比、面积对比、色彩的肌理对比
第四章色彩的调和
色彩调和的基本原理
1.类似调和
2.对比调和
3.面积调和
4.色彩的间隔调和
5.色彩的调性表达
第五章色彩的心理效应
色彩心理的表现类型
1.等级制度的色彩象征
2.宗教信仰的色彩象征
色彩的通感
1.色彩的音乐感
2.味觉感、
3.轻重感、
4.柔软与坚硬感、
5.亲切舒适感
6.色彩的表情
第三单元立体构成第一章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基本要素1•形态的基本要素
2•形态的分类
3•形态的创造。
第二章立体构成的基本法
1•线材的构成方法
2•面材的构成方法
3•块材的构成方法
4.材料的综合处理方法
第三章立体感、空间感
1.立体感
2.空间感3量感4.空间感5.肌理6.错视。
第四章美感要素形式法则形式法则
1.尺度与比例
2.稳定与均衡
3.秩序与混乱
4.单纯与模糊
5.形象与意境。
第五章立体构成
1・立体构成的技术意识
2・立体构成的结构分析
3.立体构成的机能造
4・立体构成的技术美
第六章立体构成设计制作
1.软质线材设计构成
2.硬质线材设计构成
3.半立体设计构成
4.面材设计构成
5.块材设计构成
6.综合设计构成
7•肌理设计构成
三、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1、《立体构成》辛华泉编著湖北美术出版社
2、《立体构成材料》陈钦、陈赞蔚编著辽宁美术出版社
3、《装潢设计构成基础》冯罗铮编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4、《平面设计作品赏析》何洁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