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2020秋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课现代诗二首长城谣word说课稿
《现代诗两首》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
《现代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把握两首诗的中心思想和内容,体会诗人对故乡、祖国的眷恋之情。
掌握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运用多媒体音乐、画面营造深沉的氛围,学生活动以独立思考、独自体会为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故乡、热爱组国的情操,激发朗读诗歌、写作诗歌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1 、反复朗读,体会诗人的情感为教学重点2、理解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是教学的难点教学准备:朗读带、录音机、多媒体课件课时分配: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吹落了思乡的尘,却吹不去额头的纹,走完了天下的路,才想起回家的门。
追上了漂泊的人,却赶不上漂泊的魂,做完了想做的梦,仍有颗思乡的心……”一曲《回家的人》,唱出了游子心头那割舍不断、挥之不去的乡愁。
乡愁是马致远“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无奈排遣;乡愁是余光中跨越海峡的真情诉说;乡愁是李清照“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缠绵情思……乡愁如水,点滴情深;乡愁如茶,历久弥深。
我们侧耳倾听,席慕容为我们唱响感人肺腑的长城谣,潸然泪下;我们屏气凝思,纪弦为我们讲述一片槐树叶的故事,动人心弦。
二、赏析《长城谣》1、介绍作者:席慕容,台湾女诗人,蒙古族。
1981年,出版第一本诗集《七里香》。
席慕容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清新、易懂、好读,因此拥有大量读者。
2、播放《长城谣》朗读录音(1)正音:焉支yān zhī 隘口ài 蹲踞dūn jù躯体qū 焚fén 敕勒chì lè(2)解词:焚——烧。
蹲踞——两腿弯曲,像坐一样,但臀部不着地。
诗中用来形容长城稳健、雄伟的姿态。
敕勒——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三、整体感知:1、诗根据内容的侧重和运用的表达方式不同分为三类:叙事诗、抒情诗和哲理诗。
这首诗属于哪一类?明确:《长城谣》属于抒情诗一类。
初二语文《长城谣》说课稿
初二语文《长城谣》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长城谣》。
一、教材分析《长城谣》是一首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民歌,它以简洁的语言、优美的旋律,抒发了劳动人民对家乡、对爱情、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长城历史的深沉情感。
这首歌曲不仅旋律优美动听,歌词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价值。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中的重要篇目,它与本单元其他课文一起,旨在引导学生感受祖国壮丽的山河,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本课的学习,为学生进一步欣赏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奠定了基础。
2. 教学目标:基于以上教材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三个方面:•知识与能力:o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长城谣》,理解歌词内容,体会歌曲的意境。
o能够分析歌词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感受民歌的艺术魅力。
o能够了解长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过程与方法:o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o通过音乐欣赏、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o通过课堂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能够感受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以及他们对家乡、对爱情、对生活的热爱。
o能够体会长城作为中华民族象征的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o能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3.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歌词内容,体会歌曲的意境,感受民歌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分析歌词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深入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音乐和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学习积极性较高,但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逐步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力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情境创设法:通过播放歌曲MV、图片展示等方式,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长城谣》教案(共5则范文)
《长城谣》教案(共5则范文)第一篇:《长城谣》教案(共)《长城谣》教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长城谣》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长城谣》教案1教学目标一.体会诗人对故乡、祖国的眷恋之情。
培养学生爱国的情操。
二.掌握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
培养读诗、写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一.反复朗读,把握两首诗的中心思想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为教学重点二.理解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是教学的难点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学习《长城谣》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请同学们说出中国的象征物,如长城等。
(游子思乡的载体)二检查预习正音正字:焉支隘口蹲踞荒莽山巅焚起敕(注音略)三学海拾贝作者简介席慕容(略)2听录音,整体感知讲授第一节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悲欢、恩怨、无情、冷眼)明确:写一部浩浩荡荡的长城史,两千多年的争战和杀伐。
长城作为历史的证人历尽沧桑,见证了千古的悲欢离合。
使诗歌的气势一下子显得大气磅礴。
讲析第二节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总、一……就……)明确:抒发作者对长城的依恋之情和赞美。
(唱、写)追问:诗人如何抒情?“总”字写出诗人日夜牵挂故乡;“一……就……”写出诗人心系长城以及长城在诗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
诗人把长城当成自己的根基和灵魂的寄托之所,所以才有魂牵梦绕、挥之不去的情结。
讲析第三节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不眠)明确:梦回长城思考:为何以地名“敕勒”、“阴山”、“黄河”抒情?“敕勒”、“阴山”是作者的故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由此可见诗人身居他乡,心系故园。
诗人希望有梦,好梦回故乡。
但好梦难成,因为浓浓的思乡情使诗人夜不能寐!老师小结诗人从小生长在长城脚下、黄河岸边,而且对于故乡,她是“少小离家老大难回”。
八年级语文现代诗长城谣教案.doc
八年级语文现代诗长城谣教案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经验、的体现。
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语文现代诗长城谣教案,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八年级语文现代诗长城谣教案(一)长城谣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习诗歌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能力目标体会诗歌抒发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重点领悟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难点融进作者的情感来提升朗读水平八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情境设置教学法、讨论法、竞赛法一、情境导入多媒体播放专题片《长城》长城是我们民族的象征早已成为每一个华夏儿女心中的永恒。
对于祖籍在长城脚下而又久居台湾的诗人席慕容来说长城更是她心中解之不开的情节。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席慕容的《长城谣》再次谛听游子的乡音。
八二、作者简介请学生简介作者席慕容台湾诗人。
祖籍内蒙古。
十三岁开始写诗第一部诗集是《七里香》。
她的诗多写爱情、人生、乡愁。
写得极美、清新、易懂、好读拥有大量读者。
三、目标明确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
我们今天的任务就是要跨上四级阶梯即听读、初读、品读、悟读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现代诗两首》之长城谣教案语文版书跪阎豆泌少董嗽慰赎蹄柏运摔职看邯割杀享帆弃胜辣莫菠盂葵诬张迎祭甘涧则载篷琴鼎阵毙酿绰嫁谈猖蛊咋械偷塘恨吠膜标锈抬久忍柜脆洁霄经四、听读诗歌1、指名朗读正音。
2、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划出节奏和重音。
3、让学生说说老师在朗读时除了注意节奏和重音外还注意了什么要朗读好诗歌除了要读准字音外还要注意节奏、重音、语气和语调同时还要体会作者蕴含的情感。
五、初读诗歌1、学生试读ㄗ⒁饨谧嗪椭匾舄2、整体感知诗中主要选取的意象是什么八年级语文现代诗长城谣教案(二)长城诗歌主要抒发了什么情感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梳理咏物抒怀长城---------------思乡之情六、品读诗歌下面我们就通过品读诗歌来进一步把握诗歌内容感悟诗人的情感。
我们要分成三个大组进行比一比看哪队更棒合作探究分成红绿蓝三个大组分小节边读边讨论。
《长城谣》教案优秀6篇
《长城谣》教案优秀6篇第六课《现代诗两首》教学目标一、体会诗人对故乡、祖国的眷恋之情。
培养学生爱国的情操。
二、掌握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
培养读诗、写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一、反复朗读,把握两首诗的中心思想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为教学重点二、理解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是教学的难点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请同学们说出中国的象征物,如长城等。
(游子思乡的载体)二检查预习正音正字:焉支隘口蹲踞荒莽山巅焚起敕(注音略)三学海拾贝席慕容(略)2听录音,整体感知3讲授第一节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悲欢、恩怨、无情、冷眼)明确:写一部浩浩荡荡的长城史,两千多年的争战和杀伐。
长城作为历史的证人历尽沧桑,见证了千古的悲欢离合。
使诗歌的气势一下子显得大气磅礴。
4讲析第二节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总、一……就……)追问:诗人如何抒情?“总”字写出诗人日夜牵挂故乡;“一……就……”写出诗人心系长城以及长城在诗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
诗人把长城当成自己的根基和灵魂的寄托之所,所以才有魂牵梦绕、挥之不去的情结。
5讲析第三节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不眠)明确:梦回长城思考:为何以地名“敕勒”、“阴山”、“黄河”抒情?6老师小结诗人从小生长在长城脚下、黄河岸边,而且对于故乡,她是“少小离家老大难回”。
因此,在诗人的心中,长城除了是民族的象征,还是诗人寄托乡愁乡思的意象.。
这是一首咏物抒情,反观历史的抒情诗,具有民歌风味,意境悠远,感情真挚.。
四当场成诵!五布置预习《一片槐树叶》,思考两篇诗歌之间共同点。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欣赏《一片槐树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以复习《长城谣》的情感,思乡导入新课三赏析诗歌1、录音,整体感知诗歌2、讲析诗的第一节(可先范读)提问:本节写什么内容?明确:写一片“槐树叶”然而这片槐树叶却使用了极其繁复的修饰语:“全世界”指出范围;“最珍奇、最宝贵”指出程度;“最使人伤心、最让人落泪的”指出它背后的故事;“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指出它的形状、颜色。
(新)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现代诗二首》教案
第2课《现代诗二首》教案长城谣教案一、教学目标(一)把握诗歌表现的主题,体会诗歌抒发的情感。
(二)学习诗歌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
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预习朗读《长城谣》(一)导入新课(可展示长城图片或影片,配舒缓低沉的音乐)长城,一个萦绕了几个世纪的梦想,一个凝聚了万千沧桑的奇迹,一个似乎永远沉睡又永远充溢着激情的建筑,穿越时空的阻隔,雄踞高山之巅,无可替代地成为华夏儿女心中的永恒!今天,就让我们在台湾女诗人席慕容的《长城谣》里再次仰望历史的苍穹、谛听游子的心音。
(二)配乐诗朗诵(教师示范)(三)诗歌赏析1、作者简介席慕容,蒙古族王族之后,外婆是王族公主。
席慕容出生于四川,后入台北师范艺术科、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再后来入比利时布鲁尔皇家艺术学院专攻油画,多次获多种绘画奖。
第一本诗集《七里香》一年之内再版七次,其他诗集也是一版再版。
她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清新、易懂、好读是她拥有大量读者的原因。
2、初步体会《长城谣》表达的思想感情。
齐读诗歌,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
明确:主题意象-长城,也有对黄河的思恋。
抒情主线--对故乡的思念,也有对历史的观照和反思。
追寻作者的情感历程。
审视历史,凸现长城的沧桑。
借助长城,倾诉满腔热情。
依托梦境,流露深沉的乡思。
[来源:学科网ZXXK]3、深入探究《长城谣传》隐含的思想根基。
(1)男生齐读第一节。
题问:你从简洁质朴的文字里读到什么?明确要点:历次战争与“长城”恩怨荣辱与“长城”千年历史与“长城”以上内容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能理解作者借助“长城”这个意象来凸现历史的本来面貌的意图,初步感知诗歌借助形象来抒情的特点就行。
可让学生理解“无情”、“冷眼”等词语的含义,了解作者是怎样以历史的视角、现实的笔法来写长城的。
看似无情的建筑,作者却采用拟人的手法把它当人来写,“蹲踞”的姿态里隐藏了超乎寻常的客观与冷静,曾经的发光剑影,鼓角争鸣都已经湮没于历史的烟尘,一个“泠眼”亦瞥尽长城上下的千年恩怨与荣辱,唯有长城悬卧天地间成为历史的见证。
现代诗两首《长城谣》《一片槐树叶》教案
《现代诗两首》教案泉州一中分校刘顺玉用户名:liusy02 <原创作品>教学目标一.体会诗人对故乡、祖国的眷恋之情。
培养学生爱国的情操。
二.掌握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
培养读诗、写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一.反复朗读,把握两首诗的中心思想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为教学重点二.理解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是教学的难点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学习《长城谣》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请同学们说出中国的象征物,如长城等。
(游子思乡的载体)二检查预习正音正字:焉支隘口蹲踞荒莽山巅焚起敕(注音略)三学海拾贝1 作者简介席慕容(略)2听录音,整体感知3 讲授第一节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悲欢、恩怨、无情、冷眼)明确:写一部浩浩荡荡的长城史,两千多年的争战和杀伐。
长城作为历史的证人历尽沧桑,见证了千古的悲欢离合。
使诗歌的气势一下子显得大气磅礴。
4 讲析第二节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总、一……就……)明确:抒发作者对长城的依恋之情和赞美。
(唱、写)追问:诗人如何抒情?“总”字写出诗人日夜牵挂故乡;“一……就……”写出诗人心系长城以及长城在诗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
诗人把长城当成自己的根基和灵魂的寄托之所,所以才有魂牵梦绕、挥之不去的情结。
5 讲析第三节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不眠)明确:梦回长城思考:为何以地名“敕勒”、“阴山”、“黄河”抒情?“敕勒”、“阴山”是作者的故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由此可见诗人身居他乡,心系故园。
诗人希望有梦,好梦回故乡。
但好梦难成,因为浓浓的思乡情使诗人夜不能寐!6 老师小结诗人从小生长在长城脚下、黄河岸边,而且对于故乡,她是“少小离家老大难回”。
因此,在诗人的心中,长城除了是民族的象征,还是诗人寄托乡愁乡思的意象.。
这是一首咏物抒情,反观历史的抒情诗,具有民歌风味,意境悠远,感情真挚.。
四当场成诵!五布置预习《一片槐树叶》,思考两篇诗歌之间共同点。
八年级语文现代诗长城谣教案
八年级语文现代诗长城谣教案Teaching plan of the Great Wall Ballad in the eighth grade Chinese Modern Poetry八年级语文现代诗长城谣教案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经验、的体现。
下面是由小泰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语文现代诗长城谣教案,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八年级语文现代诗长城谣教案(一)长城谣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习诗歌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能力目标体会诗歌抒发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重点领悟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难点融进作者的情感来提升朗读水平八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情境设置教学法、讨论法、竞赛法一、情境导入多媒体播放专题片《长城》长城是我们民族的象征早已成为每一个华夏儿女心中的永恒。
对于祖籍在长城脚下而又久居台湾的诗人席慕容来说长城更是她心中解之不开的情节。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席慕容的《长城谣》再次谛听游子的乡音。
八二、作者简介请学生简介作者席慕容台湾诗人。
祖籍内蒙古。
十三岁开始写诗第一部诗集是《七里香》。
她的诗多写爱情、人生、乡愁。
写得极美、清新、易懂、好读拥有大量读者。
三、目标明确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
我们今天的任务就是要跨上四级阶梯即听读、初读、品读、悟读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现代诗两首》之长城谣教案语文版书跪阎豆泌少董嗽慰赎蹄柏运摔职看邯割杀享帆弃胜辣莫菠盂葵诬张迎祭甘涧则载篷琴鼎阵毙酿绰嫁谈猖蛊咋械偷塘恨吠膜标锈抬久忍柜脆洁霄经四、听读诗歌1、指名朗读正音。
2019-2020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现代诗二首教案 语文版.doc
2019-2020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2 现代诗二首教案语文版月是故乡明,华夏民族是最恋家的民族。
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甚至是一抔黄土,都寄托着游子深厚的情感,纵使到了天之涯、海之角,也难以割舍。
别离之愁、思归之渴,这种情结如同生命一样古老而常新。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几千年来,“乡土情结”几乎是游子的普遍心态。
一纸乡书、一句乡音,往往让人们激动不已。
故乡与游子,似乎是一首永远也唱不完的歌。
1.反复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与情感。
2.把握诗歌表现的主题,体会诗歌抒发的情感。
3.学习诗歌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
第一课时长城谣一、新课导入长城,一个萦绕了几个世纪的梦想,一个凝聚了万千沧桑的奇迹,一个似乎永远沉睡但又永远充溢着激情的建筑。
穿越时空的阻隔,雄踞高山之巅,长城无可替代地成为华夏儿女心中的永恒。
说起长城,谁都会热血沸腾,隔海相望,与祖国大陆同根生、血肉连的台湾同胞更是如此。
今天,就让我们在台湾著名女诗人席慕蓉的《长城谣》里再次仰望历史的苍穹,谛听游子的心音。
(板书课题)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作者链接《长城谣》的作者席慕蓉,蒙古族女诗人。
蒙古名字是穆伦·席连勃。
1981年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她的第一本诗集《七里香》,一年之内再版七次。
2.字词形音(注意字形并给加点字注音)焉.之(yān)隘.口(ài)歌谣.(yáo)蹲踞..(dūn jù) 山巅.(diān) 焚.起(fén)敕.勒川(chì) 荒莽.(mǎng)3词语释义隘口:狭窄的山口。
冷眼:指冷静客观的态度。
躯体:身躯;身体。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1.理清诗歌结构,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交流点拨】全诗共三节:第一节:诗人以历史的视角,凸显长城的沧桑之感;第二节:抒发诗人对长城的依恋和赞美之情;第三节:诗人借梦境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长城谣教案(最新4篇)
长城谣教案(最新4篇)《长城谣》说课稿篇一大家好!我今天说的课题是现代诗《长城谣》,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一、教材分析:《长城谣》是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是一个现代诗单元,作为诗歌单元,它力求唤起回忆,引起共鸣。
诗歌作为一种特别的文学形式,有着极其鲜明的文体特点。
其体现在各个层次的美感是极具感染力的。
而本诗中表达的乡情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普遍情感。
我们在七年级课本中选编的余光中的《乡愁》一诗里已经沐浴了这种情感的光辉。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据此,结合诗歌本身特征,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知识与技能:1、准确认读生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义。
2、了解现代诗的语言、结构特点,懂得断句。
3、朗读诗歌,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本诗悠远的意境和作者的思乡之情。
过程与方法:按照倾听配乐诗、反复诵读、分析探讨艺术特色的程序进行,培养对诗歌的兴趣,提高其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体会诗人对故国家园的思念与热爱,激发爱国、爱乡情感。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学习重点,并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训练重点是:1、在诵读中培养对诗歌的兴趣,提高诗歌鉴赏力。
2、体会诗人对故国家园的思念与热爱,激发爱国、爱乡情感。
3、本课的难点:理解意象对于抒情的作用,并能够运用恰当的意象来表达某种情感。
二、说教法:需要指出的是,所教的`班级有相当数量的外来工子弟,诗中渲染的乡情无时无刻不在他们心中激荡,这是可以好好利用的。
还有就是学生层次参差不齐,来自农村小学,整体基础比较薄弱,文学功底较浅。
但学生比较活跃,上课积极,对朗读有浓厚的兴趣。
在初一时已经经过了一个单元现代诗的学习,其中有余光中的《乡愁》,主题和本诗相近。
《长城谣》说课稿
长城谣》说课设计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长城谣》是语文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现代诗两首》这篇课文中的其中一首诗歌。
在这一单元所收录的五首诗歌中,不仅文情并茂而且每一首诗中都蕴含着深刻而真挚的感情,寄托了发人深省的哲理,读后让人动情,启人深思。
这一单元安排了学生学习阅读不同时代不同作者的诗歌作品,可以让学生认识诗歌形式的多样性和诗人情感的丰富性。
《现代诗两首》都是台湾著名现代诗作家的作品,都体现了诗人特有的思乡之情。
《长城谣》是一首富有民歌谣曲风味的佳作,对这首诗歌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热爱,让学生了解诗歌语言和意境的优美、鲜明的节奏和和谐的韵律,是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获取独特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爱国爱乡的情感的好教材。
2、教学目标:《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结合《长城谣》这首诗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习诗歌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2)了解诗人的写作风格。
能力目标:(1)把握诗歌表现的主题,体会诗歌抒发的情感。
(2)学习诗人在诗歌创作中的创新(反观历史)的手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对故乡、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3、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虽已初步具有感知分析诗歌意境的能力,但学生学习中仍会出现抓主题难,明意境难的现象,因此,在教学中要考虑让学生多读,保证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要多让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来学习,要重视引导,多给学生鼓励。
二、说教学重点、难点根据八年级学生认知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及诗歌知识的基础,结合本文特点,设置教学重点、难点如下:重点:(1)把握诗人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
(2)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诗歌的感悟,获得审美愉悦。
难点:(1)理解诗中含义深刻的词语。
(2)在背诵的基础上想象联想。
三、说教法叶圣陶老先生提出:“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
”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我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质疑、合作、探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归纳、补充。
《现代诗两首——长城谣、一片槐树叶》教案
《现代诗两首——长城谣、一片槐树叶》教案《长城谣》这是一首咏物抒怀、反观历史的抒情诗。
主体意象是长城,但诗中也有对黄河的思恋;抒情主线是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但诗中也有对历史的观照和反思。
《一片槐树叶》这首诗写于194年,当时诗人已远离大陆故土六年了,思乡之情与日俱增。
也许是一次偶然翻检旧书,夹在书中的一片槐树叶赫然跳入眼帘,由此触动了诗人感情中最敏感的一根弦。
于是诗人的心灵颤栗了,他的感情掀起了波澜,于是他借这一片槐树叶尽情抒发了游子怀乡之情。
一、基础知识1.给红色的字注音。
焉支()隘口()蹲踞()焚起()敕勒()蝉翼()沾着()槐树()山巅()2易误读的字音蹲踞ù不读ū敕勒hì不读shè隘口ài不读ì沾着zhān不读niǎn 蝉翼hán不读dān3形近字┏焉:焉支┏踞:蹲踞┏敕:敕免┏沾:沾湿┗嫣:嫣红┗裙:衣裙┗蔌:野蔌┗粘:粘性4词语解释。
【隘口】狭隘的山口。
【冷眼】冷静客观的态度。
【躯体】身躯;身体。
【些微】一点儿。
【悲欢】泛指聚会、别离、欢乐、悲伤的种种遭遇。
背记知识《长城谣》中较直接写自己虽身居他乡,却心系故国的诗句是“而黄河今夜仍然_______,流进______。
”《一片槐树叶》表达游子思归之情的句子是“故国哟,啊啊,要到何年何月何日,才能____________,去享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文学(文体)常识。
《长城谣》的作者_______,_________族女诗人。
蒙古名字是_____•______。
1981年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她的第一本诗集《________________》,一年之内再版七次。
《一片槐树叶》的作者_________,原名________,1936年东渡日本,回国后与戴望舒等创办《__________》月刊。
他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台湾诗坛的三位元老。
初二语文《长城谣》说课稿
初二语文《长城谣》说课稿一、教材分析《长城谣》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
这是一首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民歌,歌词简洁质朴,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它以长城为载体,歌颂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勇敢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也表达了对家园的热爱和对和平的渴望。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艺术特色,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并能进行简单的诗歌赏析。
二、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诗歌有一定的学习基础。
但他们对民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点拨。
此外,学生对长城的历史和文化也有一定的了解,这为本课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教学设计应注重趣味性和互动性,避免枯燥乏味的讲解。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诗歌的内容,掌握诗歌的基本信息,例如作者、创作背景等。
2.体会诗歌的艺术特色,例如语言的简洁质朴、意境的深远、情感的真挚等。
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4.学习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多种方式学习诗歌。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诗歌的艺术特点和情感表达。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中华民族的勤劳勇敢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2.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对和平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艺术特色。
2.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并能进行简单的诗歌赏析。
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中一些较为抽象的意象,例如“长城”、“烽火”、“驼铃”等。
2.体会诗歌深层的情感内涵,例如对家园的热爱、对和平的渴望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关于长城的纪录片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简单介绍长城的历史和文化,为学习诗歌做好铺垫。
现代诗两首》之《长城谣》教案
《现代诗两首》之《长城谣》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的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义。
2.引导学生学习现代诗,了解其。
3.朗读诗歌,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过程与两首诗的教学均按照倾听配乐诗、反复诵读、分析探讨艺术的程序进行,在第二课中增加了一个诗歌朗诵会,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提高其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诗歌的学习,体会诗人对故国家园的思念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重点:体会诗境之美以及作者强烈的感情。
难点:体会作者如何营造意境,如何以物寓情抒发感情。
教学突破:诵读入境,欣赏诗意;联想比较,鉴赏评价。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搜集作者的资料,准备诗歌的配乐朗诵带或录像带。
2.了解诗歌朗诵的相关常识。
学生准备:1.预习诗歌,反复朗读,准确认读文中字词。
2.自选一首现代诗,作好准备,朗诵比赛。
《长城谣》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指导学生活动导入《长城谣》1 倾听,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2 指导朗读,分析诗歌表现手法3 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艺术特色及表现手法一、聆听配乐诗,了解背景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导人课文,展示一些与作者或与诗歌相关的图片、幻灯片,播放配乐诗歌,帮助学生建立对其的感性认识。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现代作家艾青的诗歌,这节课我们将共同赏析一首由现代女诗人席慕蓉所作的抒怀诗《长城谣》。
首先请听这首诗歌的配乐版。
板书课题。
1.观看幻灯片和图片,在配乐中欣赏诗歌,对其形成初步认识。
2.师:对于作者,不知道各位同学有什么了解,有谁愿意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 师补充:席慕蓉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清新、易懂、好读,这也是她拥有大量读者的重要原因。
2.跟随教师提问,积极回答问题,就所了解的知识对作者做基本简介,并听取老师补充介绍诗人席慕蓉的生平以及背景。
生:席慕蓉是我国著名女诗人。
原籍内蒙古查哈尔盟明安旗。
蒙古名字全称穆伦席连·勃,意为浩荡大江河。
八年级语文:《现代诗两首(长城谣一片槐树叶)》教案2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语文教课方案(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年级:任课教师:语文教课方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语文教课方案编订: XX文讯教育机构《现代诗两首 ( 长城谣一片槐树叶)》教课方案2教材简介 : 本教材主要用途为经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育学生的阅读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知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课设计资料合用于初中八年级语文科目 , 学习后学生能获得全面的发展和提升。
本内容是依据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能够放心改正调整或直接进行教课使用。
第六课《现代诗两首》教课目的一、领会诗人对故乡、祖国的迷恋之情。
培育学生爱国的情操。
二、掌握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怀的写法。
培育读诗、写诗的兴趣。
教课重、难点一.频频朗诵,掌握两首诗的中心思想和内容,领会诗人的感情为教课重点二.理解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怀的写法是教课的难点第一课时教课内容和步骤一导入请同学们说出中国的象征物,如长城等。
(游子思乡的载体)二检查预习正音正字:焉支隘口蹲踞荒莽山焚起敕(注音略)三学海拾1作者介席慕容(略)2听音,整体感知3授第一提:本写什么?(抓住重点加以剖析:悲、恩仇、无情、冷眼)明确:写一部浩浩的城史,两千多年的争和伐。
城作史的人尽桑,了千古的悲离合。
使歌的气一下子得大气澎湃。
4析第二提:本写什么?(抓住重点加以剖析:、一⋯⋯就⋯⋯)明确:抒作者城的迷恋之情和美。
(唱、写)追:人怎样抒怀?“” 字写出人昼夜挂故;“一⋯⋯就⋯⋯”写出人心系城以及城在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
人把城当作自己的基础和灵魂的寄望之所,所以才有魂梦、之不去的情。
5讲析第三节发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剖析:不眠)明确:梦回长城思虑:为什么以地名“敕勒”、“阴山”、“黄河”抒怀?“敕勒”、“阴山”是作者的故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因而可知诗人身居异乡,心系故园。
诗人希望有梦,美梦回故乡。
但美梦难成,由于浓浓的思乡情使诗人夜不可以寐!6老师小结诗人从小生长在长城脚下、黄河岸边,并且关于故乡,她是“少小离家老大难回”。
《长城谣》教案(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长城谣》教案(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教
案教学设计
课时教案设计
课题《长城谣》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中的字词,并掌握音、形、义。
2、朗读诗歌,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的意境。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整体感悟展示VCD光盘《长城谣》,帮助学生建立对长城的感性认识。
一曲《长城谣》荡气回肠,唱出
中华儿女的心声,激发炎黄子孙
的爱国热情。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身在异地他乡的游子更把它作为自己灵魂的寄托之所,借歌咏长城唱出对家乡、对祖国的
恋歌。
同学们可否愿意聆听台湾
女诗人席慕蓉的心曲?
板书课题、作者
一、对于作者,各位同学有什么了解,有谁愿意把自己的知识说出来与大家资源共享。
适当补充(依据学生介绍的情况)
二、配乐范读诗歌,以便有的放矢指导学生初读诗歌:
准确认读生字词、注意节奏、语气。
提出需要强化的字词:
尽管隘口蹲踞荒莽
山巅焚起敕勒川仍然观看欣赏,进入学习情境。
理解长城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初步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
介绍作者以及相关的情况,
听取教师的补充介绍,并且及时做好笔记。
仔细听教师朗读,同时在文中
标音、划节奏,初步感悟意境。
积累字词,反复朗读这首诗歌:
自己读、代表示范、全体齐读
等不同形式,积极参与。
板书设计:
咏物→→→长城谣
悲诉席慕蓉:台湾女诗人、作家、画家
诗集有《七里香》《无怨的青春》
依恋民族、祖国《薄暮》等,散文集《成长的痕迹》等。
梦回
抒怀→→→思念家乡、眷恋祖国。
《长城谣》说课稿
《长城谣》说课稿《《长城谣》说课稿》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作业内容《长城谣》说课稿衡东县红坪学校向辉忠一、说教材《长城谣》是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课《现代诗两首》中的第一首诗。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反观历史的抒情诗。
全诗篇幅较短,共三节。
诗歌通过对长城这个抒情意象的讴歌与赞美,表达了对故乡对祖国的思念和赞美之情。
二、说教学重点难点根据八年级学生认知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及诗歌知识的基础,结合本文特点,设置教学重点、难点如下:重点是把握诗人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
并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诗歌的感悟。
难点是理解诗歌内容情感,激发爱国热情。
三、说教法诗歌素有“三分诗七分读”之说。
朗读能使眼到、口到、耳到、心到,使静止的诗活动起来,变成听得清、看得到的形象画面,能将我们很快地带入诗的意境,去领略那摇荡心灵的思想美、图画美和音乐美。
《长城谣》作为一首现代诗歌,对以后的外国诗歌教学有着很好的示范作用。
因此,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理解这首诗歌的思想内涵,也要让学生学会诗歌的重要学习方法——朗读朗诵法。
教学指导思想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诵读、设疑、讨论为主线,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和朗诵能力。
四、说学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处于主体地位。
教学时,我们要考虑到学生在学习本课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学习心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重点、难点与教学方法。
我的教学对象是农村八年级学生,大部分学生的语文基础不是太好或者说比较差。
但他们对诗歌并不陌生。
在学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余光中的《乡愁》、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大堰河我的保姆》、何其芳的《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等现代诗歌,感受过现代诗歌的音乐美、意境美和思想美。
但是,这首诗歌,作者并不是直抒胸臆,而是把自己对祖国的一片赤诚之心,寄托在长城上来表达,因而理解起来需要一定的过渡。
学生在理解长城的象征性意义上有一定的困难,但是,若用富有感情的朗诵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可能要好很多。
现代诗长城谣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精选
现代诗长城谣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精选导语:长城,是我们民族的象征,早已成为每一个华夏儿女心中的永恒。
对于祖籍在长城脚下,而又久居台湾的诗人席慕容来说,长城更是她心中解之不开的情节。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席慕容的《长城谣》,再次谛听游子的乡音。
以下是品才整理的,欢迎阅读参考!现代诗长城谣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游子挥之不去的乡思乡愁,并获得审美愉悦。
2.通过学习和训练,使学生会欣赏诗歌,更好地品味诗歌。
3.学习仿写诗歌。
【教学重点】体会情感,把握意象【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有一种情感,曾经流淌文人骚客的笔端,像涓涓的细流汇成的江河。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杜甫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李白而现在。
乡愁是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请同学们看屏幕上这些诗句,告诉我,这是一种什么的情感? 明确:乡愁、乡思。
有人说,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像华夏民族这样依恋故土,所以,只要有背井离乡,就会有乡愁,乡愁如血液一般,从古至今流淌在华夏儿女体内。
今天,我们来学习《长城谣》,倾听台湾诗人席慕蓉对故国的一股深情。
二、作者简介席慕蓉,1943年生。
蒙古族女诗人。
原籍内蒙古查哈尔盟明安旗。
蒙古名字全称穆伦席连勃,意为浩荡大江河。
“慕蓉”是“慕伦”的音译。
她是蒙古族王族之后,外婆是王族公主。
在父亲的军旅生活中,席慕蓉出生于四川。
十三岁起在日记中写诗,十四岁入台北师范艺术科,后又入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
1964年入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专攻油画。
毕业后任台湾新竹师专美术科副教授,举办过数十次个人画展,出过画集,多次获多种绘画奖。
1981年,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席慕蓉的第一本诗集《七里香》,一年之内再版七次。
其他诗集也是一版再版。
席慕蓉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清新、易懂、好读也是她拥有大量读者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乡愁》“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一棵开花的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字】八年级长城谣说课稿一、说教材1、说教学内容《长城谣》是语文版八年级《现代诗两首》中的第一首诗。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反观历史的抒情诗。
诗歌通过对长城这个抒情意象的讴歌与赞美,表达了对故乡对祖国的思念和赞美之情。
2、说结构与内容全诗篇幅较短,共三节。
第一节,诗人用数十个字,概括了几千年来长城上发生的是是非非,凸显了长城的沧桑之感。
其中,“夺”“还”“无情”“冷眼”是这一节的几个关键词,对理解整节诗歌内容与主题的起重要作用。
第二节,诗歌抒情的主体部分,抒发了对长城的依恋和赞美之情。
其中,“总”“一…便”这两个副词,增强了抒情的表达效果,对理解感情起重要作用。
“万里的躯体”“千年的面容”是这节诗歌中的两个重要意象,“云、树、风”作者借用古典思乡意象,来抒发自己感情。
第三节写诗人梦回故乡,感受梦中故乡的美好。
考虑到诗歌教学的抽象性和这首诗的借物抒情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把重心放在对一、二节内容的把握上。
主要方法是通过对关键词语和主要意象的把握来理解整节诗、整首诗的感情。
3、说教学目标根据单元提示、诗歌的特点和对课文的分析,我将《长城谣》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朗诵技巧——重音(重读、轻读,表达不同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朗读诗歌,在朗读中感悟诗情。
○3、(情感道德与价值观目标)理解诗歌内容情感,激发爱国热情其中第○1○2个目标确定为教学重点,第三个目标确定为教学难点。
二、说学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处于主体地位。
教学时,我们要考虑到学生在学习本课时的原有根底、现有困难及学习心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重点、难点与教学方法。
我的教学对象是农村八年级学生,大部分学生的语文根底不是太好或者说比较差。
但他们对诗歌并不陌生。
在学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余光中的《乡愁》、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大堰河我的保姆》、何其芳的《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等现代诗歌,感受过现代诗歌的音乐美、意境美和思想美。
但是,这首诗歌,作者并不是直抒胸臆,而是把自己对祖国的一片赤诚之心,寄托在长城上来表达,因而理解起来需要一定的过渡。
学生在理解长城的象征性意义上有一定的困难,但是,若用富有感情的朗诵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可能要好得多。
三、说教法诗歌素有“三分诗七分读”之说。
朗读能使眼到、口到、耳到、心到,使静止的诗活动起来,变成听得清、看得到的形象画面,能将我们很快的带入诗的意境,去领略那摇荡心灵的思想美、图画美和音乐美。
《长城谣》作为一首现代诗歌,对以后的外国诗歌教学有着很好的示范作用。
因此,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理解这首诗歌的思想内涵,也要让学生学会诗歌的重要学习方法——朗读朗诵法。
教学指导思想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诵读、设疑、讨论为主线,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和朗诵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诗歌的教学主要靠学生自己在反复诵读中用心体会,教师不必做繁琐的讲解,只在重点处加以指导即可。
教学过程以引导、提示为主,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反复朗诵,自我感知诗歌主题与情感。
因此,我的指导过程大体上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整体感知阶段第一步:我设计的导入语是七年级下册音乐书中的歌曲《长城谣》,八年级的学生对这首歌比较熟悉,学生一听到这首歌,心目中的长城形象便浮现在脑中,便于更好的理解诗歌中长城这个意象,促使学生更快的进入学习状态中。
同时,用歌曲导入的形式比较新奇,学生的好奇心和情感都容易被调动起来。
第二步:文学批评中理解作品主题时有一重要原则——知人论世,从了解一个人的身世和写作背景来理解一部作品的主题。
这首诗的作者是台湾著名诗人席慕容,八年级的学生都不太熟悉。
教学中要帮助学生了解诗人的基本情况。
其中主要应让学生明白,诗人的祖籍、故乡是在长城之外的内蒙古,而诗人现在却身在海峡的另一头。
因此,我特地在讲义中详细的介绍了作者,尤其强调了作者的故乡和现居地。
了解这一点后,对引导学生体会游子挥之不去的乡思、乡愁,大有裨益。
与此同时,还应让学生体会到,由于台湾和祖国大陆长达半个世纪的隔绝,乡愁这种情感具有空前广泛的代表性,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期盼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感。
第三步:在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之后,学生对这首诗的主题应该有了一个模糊的把握,这时再让学生细读全诗,以便更确切的把握诗歌感情,明确诗歌的朗诵基调。
(二)引导感知阶段(1)师生朗读——交流对比环节在这个环节,首先,我设计让学生先听老师朗诵全诗。
一则,让学生进一步把握诗歌的朗诵基调和理解诗歌中的重要意象;二则,为师生朗读的对比提供参照。
接着,我让学生认真对比分析师生的朗读,以引起注意朗读中的重音,激发学生思考重音对表达感情的重要作用。
进而,让学生来讲述自己认真思索后的感想,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检验学生领悟能力与领悟效果。
为了让学生更准确的把握重音技巧内部的差异,以体会不同的感情和意象,我采用边示范边引导的方法,让学生感悟重音重读与轻读的具体差异。
(2)文意理解环节——分析与引导相结合。
通过对重音读法差异的深层次感悟,学生对诗歌的一些重要意象都有了一定的理解,此时老师在对一些关键词语加以点拨,便会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因此,这个环节,在点拨几个比较隐晦的意象之后,我以引导学生自己体会诗歌的几个重要意象,把握诗歌的主题为重心。
经过多次朗读和感知,加以朗读技巧的点拨之后,让学生自由朗读,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和领会到内容运用到朗读过程中去,检验学习效果。
(三)思想主题感知与理解环节对于这首诗歌的思想主题,在多次朗读之后,一般的学生都能够准确把握,因此我让学生来回答各自的感受,检验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效果。
对于主题升华这个层次,初二的学生一般很难想到,因此,我设计了几个提问,步步引导、层层推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五、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的原则是突出重点、形象直观。
为了体现这一原则,在设计此板书时,我简明地将授课内容的关键词板书出来,清晰直观,同时也便于培养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
长城谣席慕容一. 设计意图与思路:《长城谣》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下第二单元第六课《现代诗两首》中的第一首诗。
在七年级诗歌学习的根底上,学习这首诗,让学生认识到诗歌形式的多样性和诗人情感的丰富性,训练学生通过个性化的阅读,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诗歌作品的内涵。
这首诗的作者是台湾作家,教学中要帮助学生了解诗人的基本情况。
要引导学生体会游子的乡思、乡愁,还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由于台湾和祖国大陆长达半个世纪的隔绝,乡愁这种情感具有空前广泛的代表性。
作者把抽象的情感寄托在具体可感的物上来表达,而且表达朴实自然。
因此,学习本诗,重在体会情感,把握意象,品味语言。
在教学过程中,侧重学生合作进行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此外,对本诗的理解,要求学生以把握诗歌的基本思想为主,教师不作过多的讲解和分析。
二.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播放香港歌手张明敏演唱的歌曲《我的中国心》,并配以长城的图片,歌词用文字打出,营造深沉的氛围。
透过这首歌,我们仿佛看到了演唱者那颗炽热的中国心,感受到了那份浓浓的思乡情。
其实,苦苦思恋着祖国的还有许多人,接下来,让我们走进台湾作家——席慕容,走进她的《长城谣》。
(二)、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基本情况,把握诗歌的基本思想。
(教学重点)2、认识诗歌形式多样性,感受诗歌语言之美。
(教学难点)(三)、背景资料:席慕容:女诗人。
蒙古族王族之后,外婆是王族公主。
出生于四川,十四岁入台北师范艺术科,后入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
1964年入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专攻油画,后多次获多种绘画奖。
第一本诗集《七里香》一年之内再版七次,其他诗集也是一版再版。
她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清新、易懂、好读是她拥有大量读者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播放诗歌朗读录音,学生初步感知诗歌内容(五)、播放舒缓的、略带哀愁的音乐,学生自由朗读,大屏幕出示重点字词及字音,进一步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六)、明确《长城谣》的体裁。
根据诗歌内容的侧重和运用表达方式的不同,诗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和哲理诗。
本诗属于抒情诗。
(七)、抒情诗的主要特征:咏物抒怀其中的“物”——意象(即用具体的物来寄托和抒发心中的情)。
本诗中主要意象有哪些?经探讨后明确:“你”(长城)、黄河、敕勒川、阴山。
(八)、诗人借长城这个意象向我们诉说了什么?经探讨后明确:长城——诉说了华夏各族互相征战、杀伐的历史,以及诗人自己对长城难以言表的激qing。
请同学再深入一层思考,诗人心中的长城,是一座怎样特殊的建筑?思考后,填空。
第一节:长城是(华夏各族之间战争、灾难)的见证。
第二节:长城是(故乡、祖国、民族)的象征,寄托着诗人的(思乡、爱国)之情。
(九)、朗读第三节诗试用一句话概括这节诗的内容。
(提示:用什么意象表达了什么情感?)经探讨后明确:借黄河入“梦”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十)、如何理解“(黄河)流进我不眠的梦中”一句?乡愁使我难以入眠,“梦”就是思念和想象,是了解故乡的强烈愿望。
(十一)、探究全诗的抒情线索和各诗节的抒情重点。
贯穿全诗的线索:抒情主线——对故乡的思念第一节:追溯历史,凸现沧桑感第二节:依恋赞美长城第三节:抒发对故乡的思念(十二)、小结播放flash“统一论坛”之“三通好”,寓浓浓的乡思、乡愁和严峻的社会现实于其中,使学生认识到实现祖国统一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宿愿,也是不可推卸的责任。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用音乐和画面营造深沉的氛围,选择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描述祖国统一的flash动画作为结尾,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对这首诗的学习更加深入,由乡思、乡愁上升到对祖国统一问题的探究的高度,有效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板书设计:长城谣席慕容第一节:追溯历史,凸现沧桑感第二节:依恋赞美长城第三节:抒发对故乡的思念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