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热力学课程分析
2024工程热力学课堂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背景与目标•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资源与工具•教学过程与实施目录•教学评价与反馈•教师角色与素质要求01教学背景与目标课程背景介绍工程热力学在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的重要性工程热力学是研究热能与机械能相互转换以及热能传递规律的学科,对于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动力设备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工程热力学教学面临的挑战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新能源技术的不断涌现,工程热力学的教学内容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新的教学需求。
教学目标设定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工程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了解热能传递和转换的基本过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工程热力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创新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工程热力学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学生需求分析学生的专业背景和先修课程01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02学生在未来职业发展中的需求03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02教学内容与方法整合知识点间的联系,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如将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结合起来讲解热机的工作原理;强调知识点的工程应用背景,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梳理工程热力学基本概念、定律和原理,如热力学系统、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等;知识点梳理与整合根据工程热力学的学科特点,选择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次、分阶段的教学方式,逐步提高教学难度;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教学方法选择依据设计课堂提问环节,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回答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安排小组讨论环节,引导学生就某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设置课堂练习环节,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互动环节设计案例分析与实践应用引入工程实例,分析热力学理论在工程中的应用,如汽轮机、内燃机等热力设备的热力过程分析;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热力学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布置课程设计任务,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工程热力学》“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
《工程热力学》“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一、课程基本情况《工程热力学》是能源动力、新能源以及轮机工程专业基础课程,授课对象为本科二年级学生,授课学时数为68学时。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热力学基本原理,常见工质的性质及相关热力过程,从而进一步研究整套热力循环装置的能量转换规律,使学生掌握提高能源转化效率、合理利用能源的途径。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正确地用能观,增强学生对我国能源问题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工程实践能力。
二、“课程思政”的建设理念和教学设计2021年3月15日,习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研究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问题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举措,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
在“双碳”背景下,课程有机融入思政元素对学生的三观引领意义重大。
首先通过课程知识点尽量多的发掘思政元素,使得这一过程逐步达到内容丰富、衔接无缝;再通过教学内容发掘哲学思想,提供正确的方法论和思维方式;之后,通过国家重大工程中的能源利用科技前沿的飞速发展,一起与同学们讨论,提高爱国热情和民主自豪感;最后,在教学方法方面引入研究式学习法,学生自主调研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利用的案例,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在课堂做展示和演讲,激励同学们的科研热情、培养科研素质。
教学过程中讲述我国在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中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学生既有自豪感,又对学习的专业充满信心,同时收获了学习热情和兴趣,培养本科生的“专业自信”和“价值认同”,体现了“四个自信”和“五个认同”。
三、“课程思政”教学特色和创新《工程热力学》课程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如何合理而有效的利用能源,也就是节能,而这正是在消费侧实现双碳目标的根本途径,在课程教学中要体现出工程实践与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间的关系。
工程热力学教案
《工程热力学》教案课程名称:工程热力学学分:2或3 学时:32或48课程教材:李永,宋健. 工程热力学[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专业年级:工科类相关专业本科生一、目的与任务工程热力学基本定律反映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以这些定律为基础进行演绎、逻辑推理而得到的工程热力学方法、关系与结论,具有高度的普遍性、可行性、可靠性与实用性,可以应用于力学、宇航工程、机械与车辆工程等各个领域。
工程热力学目的是研究和讲授热力学系统、热能动力装置中工作介质的基本热力学性质、热力学定律、热力学各种装置的工作过程以及提高能量转化效率的途径等,使学生熟练掌握解决工程热力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热力学定律合理分析热力学系统的基本能力。
工程热力学任务是研究和传授热力系统能量、能量转换以及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物性间相互关系和基本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对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熟练掌握,分析求解热力学基本问题的能力。
工程热力学起源于对热机和工质等的研究,热力学定律条理清楚,推理严格。
工程热力学的内容多、概念多、公式多与方法多,工程热力学广泛联系热力工程和能源工程等领域。
二、主要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绪论(2 学时)第一节热力学的发展意义第二节热力学的历史沿革第三节热力学的基本定律第四节熵与能源第一章基本概念(2学时)第一节热能、热力系统、状态及状态参数第二节热力过程、功量及热量第三节热力循环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2学时)第一节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表达第二节热力学能和总储存能第三节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2学时)第四节能量方程式第五节稳定流动系统的能量方程(2学时)第六节能量方程的应用第七节循环过程第三章理想气体的性质(2学时)理想气体及其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的比热容、比热力学能、比焓及比熵理想气体的混合物第四章理想气体的热力过程(2学时)第一节热力过程的方法概述热力过程的基本分析方法第二节理想气体的基本热力过程(2学时)第三节理想气体的多变过程(2学时)第四节压气机的理论压缩功(2学时)第五章热力学第二定律(2学时)第一节热力过程的方向性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第二节卡诺热机(2学时)卡诺循环和卡诺定理状态参数熵第三节熵增原理(2学时)克劳修斯不等式和不可逆过程的熵变熵的物理意义第四节㶲参数和热量㶲(2学时)㶲参数、能量的品质与能量贬值原理热量㶲、热量有效能及有效能损失第六章水蒸气的热力性质和热力过程(2学时)定压下水蒸气的发生过程蒸气热力性质图表蒸气的热力过程第七章实际空气的性质和过程(2学时)实际空气的状态参数及焓湿图实际空气的基本热力过程及工程应用三、考核与成绩评定考核:采用统一命题,闭卷考试。
工程热力学课程总结
1).工质经历一热力循环,吸热过程吸热40kJ,膨胀过程对外作功80kJ,放热过程对外放热20kJ,压缩过程外界对工质作功50kJ;该循环不违背热力学基本定律,可以实现。
()2).有一制冷循环,工质从温度为-20℃的恒温冷物体吸热180kJ,向温度为20℃的环境放热200kJ,该循环违背热力学基本定律,不能实现。
()3).对于开口系统,引起系统熵增的因素是系统吸热和过程的不可逆性二项。
()4).水蒸气的焓熵图上,湿蒸气区的等温线既为等压线,是一组斜率相同的倾斜直线。
()5).压缩比相同时,活塞式内燃机定容加热循环的热效率比定压加热循环的热效率高。
()6).mkg理想气体从压力P1(bar),容积V1(m3),以可逆定温过程膨胀到V2(m3),过程的容积功为:W=102mP1V1 n VV21kJ。
()7).不可逆过程无法在T-s图上表示,也无法计算其熵的变化。
()8).定比热理想气体CO2(绝热指数K=1.29)进行n=1.35的膨胀过程时,吸热,熵增加。
()9)理想气体的定压比热C P和定容比热C V的差值和比值在任何温度下都是常数。
()10).因为实际滞止过程是不可逆绝热过程,实际滞止温度一定高于定熵滞止温度。
()11).某制冷机消耗功率为5kw,每分钟可从0℃的恒温冷库中取出3600kJ的热量排给30℃的恒温环境。
()12)空气进行一多变过程,当多变指数n=1.2时,空气的比热为负值。
()13).在给定的初终态之间有一热力过程,过程中工质与环境发生热交换。
已知一切过程均为可逆时耗功400kJ,若实际过程耗功380kJ,则依热力学知识可判明该实际过程可以实现。
()14).水蒸气h-s图(焓熵图)上湿蒸气区域的等压线为倾斜直线,压力越高,斜率越大。
()15)若物体吸热,则该物体熵一定增加;反之,一物体放热,则该物体熵一定减少。
()16).理想气体从同一初态绝热滞止,一为可逆,一为不可逆,则不可逆滞止温度要比可逆高些。
《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807000115英文名称: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学分:3总学时:48。
其中,讲授48学时,实验0学时,上机0学时,实训0学时。
适用专业: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是热能与动力工程及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热能与机械能在相互转换过程中的特点和规律;学会对热能与机械能进行转换的基本特点和规律。
掌握对不同工质和不同种类过程进行分析的思想方法。
树立能量转换效率和转换质量进行评价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熟练工程计算的思路和方法。
二、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有关物质的热力性质、热能有效利用以及热能与其他能量转换的基本规律,并能正确运用这些规律进行各种热工过程和热力循环的分析计算。
本课程主要用于提高学生的热工基础理论水平,培养学生具备分析和处理热工问题的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为学生今后的专业学习专业课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同时训练学生在实际工程中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此外本课程在有关计算技能和实践技能方面也使学生得到一定的训练。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工程热力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热力系统;状态及平衡状态;状态参数及其特性;热平衡及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一定律的实质;热力学第一定律应用;理想气体特性;对比态状态方程;第二定律的实质;第二定律各种表述的等效性;不可逆过程;混合物的成分表示;湿空气的概念;湿空气过程;绝热流动过程(可逆与不可逆过程)特性,喷管计算(设计及校核);有摩擦的流动;定温压缩和绝热压缩;多变压缩;提高压缩机效率的途径;蒸汽卡诺循环。
难点:工程热力学的研究方法,准平衡过程;状态量和过程;功和热的异同;热力学能和焓的概念;可逆与不可逆过程;可逆与准平衡过程;熵,熵产与熵流量;广延量和强度量;混合物的参数计算;湿空气的参数;湿空气h-d、p-h图及应用;定熵流动的基本方程,定熵流动特性图;滞止参数;多级压缩中间冷却;朗肯循环;复杂循环(回热、再热)的计算;循环分析的一般方法。
《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研究初探
度, 有些学生在刚开始接触这门课时就有抵触情绪 , 这就需 要 充分 调 动学 生 的主动 性 和积极 性 。首先 ,必 须要 求 教师 课 前充 分备 好课 , 合理 组 织教 学过 程 , 恰 当运用 有效 的教学 方法 ; 做到教学内容精炼充实 , 重难点突出, 逻辑严密 , 使学 生易于接受讲解 的知识点。学生只有在听懂课 的前提下才 会 对课 程 产生 兴趣 , 从而 调动 他们 的 主动性 和积 极性 , 激发 他 们 的潜 能 。其次 ,在 上课 过程 中可 以适 当引入一 些 生活 中常见 的实例 , 通过对这些实例进行分析 , 把枯燥乏味的理 论 知识 运 用到 具体 的实 际 问题 中 ,并采 用启 发式 教学 培养 学 生 独立 思考 问题 的能力 , 提高他 们 学 习的主 动性 。第 三 ,
三、 《 工 程热 力 学》 课程 的教 学 措施 1 . 上 好绪 论 课 。很 多学 生误 认 为 绪论 课 中没 有 涉及 到 具体 的 、 重 要 的知 识 点 , 而 且 也 不 属 于课 程 的 主要 考试 内
紧密结合 , 分析推理的结果具有高度的可靠性 , 条理清楚 , 逻辑性强【 l j 。《 : 程热力学》 课程具有的特点使得学生反映 难学 , 教 师 反 映难 教 , 最终 导 致 教学 效 果 不佳 , 学 生 对 知识 点 掌握 不 够 , 考试 不 及格 率 较 高 。传 统 的 教学 以理 论传 授 为主, 但对于一些 以应用 型培养为定位的新建本科院校来 说, 更 重 要 的是 要 培 养工 程 背 景 下学 生 利用 所 学 理论 知 识 去分 析 、 解 决 实 际工 程 问题 的能力 , 因此 深入 开 展《 工 程热
一
文章 编 号 : 1 6 7 4 — 9 3 2 4 ( 2 0 1 4 ) 0 4 — 0 0 9 7 — 0 2
工程热力学课程设计
工程热力学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简介本课程设计是对工程热力学课程的实践性学习,通过实际应用热力学原理求解问题,提高学生对于热力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本课程设计将结合实际工程问题,学生需要采集现场数据、运用热力学原理进行分析,并通过编程求解问题,最终输出解决方案。
二、课程设计背景工程热力学是机械、能源等工程领域中的重要学科,主要研究热力学基本定律及其应用。
在实际工程中,热力学理论与实际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课程设计将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让学生对于热力学的应用更加深入,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对于热力学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内容1. 数据采集学生需到现场采集相关数据,记录温度、压力、流量等实际参数,作为后续分析的基础。
2. 基本热力学定律学生需要掌握热力学的基本定律,包括能量守恒定律、熵增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等。
3. 热力学循环模拟学生需要通过编程模拟热力学循环过程,例如理想气体循环模拟、蒸汽动力循环模拟等。
4. 热力学分析学生需要运用热力学原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如计算热效率、功率等参数,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分析,提出改进建议。
5. 解决方案输出学生需要将热力学分析结果进行整合,并给出详细的解决方案。
在方案输出中,需要包括数据分析结果、程序代码、图表等内容。
四、课程设计目标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将达到以下目标:1.掌握热力学基本定律及其应用。
2.运用计算机编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锻炼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的实际能力。
4.学习整合各种工具,输出具有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五、课程设计评估课程设计的评估将会按照以下两个方面进行:1. 理论评分评估学生对于热力学原理的掌握程度,包括基本热力学定律、热力学循环模拟等方面,并以作业、考试等形式进行答辩。
2. 实践评分评估学生在实践中的能力表现,包括数据采集、编程实现、分析结果等,并以课程设计报告等形式进行答辩。
六、课程设计总结本课程设计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热力学知识在工程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于工程热力学的理论理解和实践能力。
“工程热力学”教学改革探索
“工程热力学”教学改革探索工程热力学是工程学科中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它涵盖了能量转化和传递的基本原理,对工程师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也意识到工程热力学的教学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内容的枯燥难懂、缺乏实践性、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探索,通过引入案例教学、实验教学、互动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一、案例教学在以往的工程热力学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往往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够深入,难以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中。
在教学改革中我们引入了案例教学的方式。
通过讲解真实的工程案例来引导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的应用,例如讲述汽轮机在发电厂中的应用、空调制冷循环系统的原理以及工业锅炉的热效率等案例,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工程热力学的实际应用,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
在案例教学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案例中扮演工程师的角色,分析问题、找出解决方案,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案例教学不仅使学生在理论上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还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
二、实验教学在实验教学中,我们还开展了学生实验报告的撰写和提交工作。
通过撰写实验报告,学生可以将自己在实验中的观察和结果进行系统的整理和总结,让他们更好地掌握实验过程中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并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互动教学在工程热力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还注重开展互动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通过提问、讨论、互动小组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互动教学中,我们还开展了一些课外实践活动,比如组织学生参观工厂、企业,进行专业技术交流等。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工程热力学知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拓宽他们的视野,增加他们的实践经验。
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探索,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习效果也明显提高。
工程热力学课程设计
工程热力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工程热力学基本概念,如系统、状态、过程、能量等;2. 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3. 掌握理想气体、实际气体及其状态方程,了解不同类型的热力学过程;4. 了解热力学循环的基本原理,掌握卡诺循环、布雷顿循环等典型循环的分析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热力学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如热机效率计算、热力学过程分析等;2. 能够正确绘制和应用P-V图、T-S图等热力学图解,提高问题解决能力;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热力学系统进行简单设计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工程热力学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习积极性;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敢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4.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热力学在节能减排中的重要作用。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课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工程意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热力学基本原理,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相关课程学习和工程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热力学基本概念:系统、状态、过程、能量等;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进度安排:2课时2.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能量守恒、熵增原理;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节、第三节进度安排:4课时3. 理想气体和实际气体:状态方程、压缩因子;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节进度安排:4课时4. 热力学过程:等温过程、等压过程、绝热过程、等熵过程;教材章节:第三章进度安排:6课时5. 热力学循环:卡诺循环、布雷顿循环、郎肯循环;教材章节:第四章进度安排:6课时6. 热力学图解:P-V图、T-S图的应用;教材章节:第五章进度安排:4课时7. 热力学案例分析:热机效率计算、热力学过程分析;教材章节:第六章进度安排:4课时本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与实践
Ex o a i n a a tc fTe c ngM e ho n En i e i gThe m o y m is pl r to nd Pr c ieo a hi t d o g ne rn r d na c
LuXiL e iXuQ a l g Hu n u y n Z a h o i , i l , ioi , a gY n u , h oC a Xu a n ( ol eo h mi r n h mia E gn eig F z o nv ri , u h u 5 8 C ia C l g f e s ya dC e c l n ier , u h uU iesy F z o 0 , hn ) e C t n t 3作为全书 的概括性提要 , 是一 门课 的基础 , 也是学生 在教师 引导下主动学 习的开始 。然而 , 部分老师在授课 时,常 将绪论 当作开场 白,一带而过 。 实上 , 事 绪论往往是编者独具 匠心 的安排——它 既是全书 的序幕 ,吸 引读者 , 发兴趣 , 激 又 是课本 的纲领 ,贯穿教材 , 统领全书 。绪论不仅可 以让学生详 细地 了解本课程 的历史发展、学科脉络和学科意义 , 更重要 的 是它能适 时地激发起学 生的学 习兴趣 , 让学 生从总体上初步把 握课程 的内容和特点 ,为整个课程 的教学开个好头 J 。 在教学过程 中,选用沈维道 等编写的 工程热力学 第 4 版 作为教材 ,该书 的绪论包括热能及其利用、热力学发展简 史、工程热力学 的丰要 内容及研究方法三部分 。授课过程 中, 首先介绍本 课程 的全貌 , 强调学 习本课程对解决能源 问题所具 有 的意义及其在人才培养 中所处 的地位和作用 , 介绍我 国的能 源现状及与发达 国家 的差距 , 使学 生建立起强烈 的责任感 ; 接 着结合 片 , 讲述热力学发展简史 以及在热力学发展过程 中具 有里程碑意义 的科 学家和事件 , 使学 生对该课程产 生兴趣 ; 最 后, 对该 课程 的主要研究 内容、研究方法及知识脉络进行着重 和详细 的讲解 , 使学 生对该课程有一个系统 的认识 , 并告诉学 生教 学 目的 、教 学 目标 、学 习 方法 、授 课 计 划 等 ,使 学 生 了解 教 学 过 程 及 安排 , 到 心 中有 数 , 利 于 师 生 问教 与 学 的 配合 。 做 有
对“工程热力学及传热学”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工程热力学及传热学”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摘要】本文讨论了工程热力学及传热学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和关注点,以及评估教学效果的方法。
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应优化内容以符合学生学习需求;在教学方法上,应创新教学方式以提高教学效果。
实践教学在该课程中尤为重要,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课程评估与反馈是评估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而整合与更新教学资源则能够提升教学质量。
通过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可以进一步提高工程热力学及传热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成果。
【关键词】工程热力学、传热学、课程教学、学习、教学效果、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课程评估、反馈、教学资源、课程质量、学习兴趣、全面发展。
1. 引言1.1 课程教学的重要性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在于其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通过工程热力学及传热学的课程教学,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到相关的知识和理论,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和应用技能,培养自己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都是在工程实践中必不可少的能力,因此课程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课程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而且,通过课程教学,学生还能了解到工程热力学及传热学在实际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工程热力学及传热学的课程教学至关重要,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技能,还可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我们需要重视课程教学,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开发学生的潜力,使他们成为具备竞争力的优秀工程技术人才。
这样,不仅可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可以为我国的工程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1.2 学生学习的关注点学生学习的关注点包括学习动机、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
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影响他们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学习工程热力学及传热学这门课程时,学生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例如理论较为抽象、数学运用较为复杂等,因此需要有积极的学习动机来克服这些困难。
2024版工程热力学教案
17
热力循环基本概念
2024/1/25
01
热力循环定义:热力系统经历一系列状态变化后, 回到初始状态的过程。
02
热力循环分类:根据工质状态变化特点,可分为开 式循环和闭式循环。
03
热力循环评价指标:热效率、㶲效率等。
18
卡诺循环及其热效率
2024/1/25
卡诺循环定义
由两个可逆定温过程和两个可逆绝热过程组成的理想热力循环。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 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单位是焦耳 (J)。
2024/1/25
温度 压力 体积 内能
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单 位是摄氏度(°C)或开尔文 (K)。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单位是立 方米(m³)或立方厘米(cm³)。
9
热力学第一定律
2024/1/25
内容
热量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也可以与机械能或其他 能量互相转换,但是在转换过程中,能量的总值保持不变。
同样需要考虑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计算更 为复杂。
2024/1/25
实际气体的液化与汽化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实际气体可以发生 相变。
14
湿空气性质及过程
湿空气的状态参数
包括干球温度、湿球温度、相 对湿度等。
湿空气的热力过程
如加热、冷却、加湿、去湿等, 需要考虑水蒸气的变化。
湿空气的焓湿图
表示湿空气状态参数之间的关 系,用于分析空调、制冷等过 程。
热电转换
利用热电效应将热能直接转换为 电能的技术,如温差发电、热离 子发电等。
2024/1/25
24
热力学在节能技术中的应用
2024/1/25
节能原理
01
《工程热力学》课程简介
1、课程代码
0800793
2、课程名称
计算机辅助设计基础
Basic Principle of Computer-aided Design
3、授课对象
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学生
4、学分
2.0
5、修读期
第三学年上学期
6、课程组负责人
于波教授博士;肖惠民讲师博士
7、课程简介
8、实践环节学时与内容或辅助学习活动
9、课程考核
考试
10、指定教材
《火电厂专业英语》、《水能动力工程专业英语》、《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英语》
11、参考书目
本专业领域相关英文书刊
12、网上资源
《流体机械原理》课程简介
1、课程代码
0800789
2、课程名称
流体机械原理(流体机械及工程)
Mechanism of Fluid Machinery
《工程热力学》课程简介
1、课程代码
0800874
2、课程名称
工程热力学
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
3、授课对象
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学生
4、学分
3.0
5、修读期
第五学期
6、课程组负责人
杨俊副教授;樊天竟讲师
7、课程简介
工程热力学是热能动力工程专业的一门骨干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热能与机械能之间相互转换的规律,和如何科学地,有效地利用能源,以及实现将热能高效地转变成机械能的方法,该课程的主要内容有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工质热力性质,热力过程豚势和循环的分析方法,能量转的技术等。
12、网上资源
《计算机信息管理基础》课程简介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课程设计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课程设计课程概述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是机械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
它主要研究热力学基本原理和热力学系统的性质,以及物质内部的热传递、质量传递和动量传递规律。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建立并熟练运用热力学和传热学基础理论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热力学和传热学的理解,通过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设计内容本课程设计分为两个部分:热力学实验和传热学实验。
热力学实验热力学实验是通过实验装置和仪器,测试和分析热力学基础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测量和分析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物理性质。
实验装置及仪器实验装置主要包括:恒温水浴、测量热电偶、温度计、电源等。
其中恒温水浴用于控制水的温度,测量热电偶和温度计用于测试不同温度下水的物理性质。
实验步骤和数据处理1.准备恒温水浴,测量恒温水浴的温度,保证水浴温度的稳定。
2.准备好测量热电偶和温度计,并将其插入水中进行温度测量。
3.测量并记录不同温度下水的密度、比热容和导热系数。
4.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绘制出水密度、比热容和导热系数与温度的函数关系图。
传热学实验传热学实验是通过实验装置和仪器,测试和分析传热学基础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测量和分析水在不同情况下的传热特性。
实验装置及仪器实验装置主要包括:恒温水浴、传热仪、温度计、电源等。
其中恒温水浴用于使水达到稳定温度,传热仪用于测试传热系数。
实验步骤和数据处理1.准备恒温水浴,将传热仪放入恒温水浴中。
2.调整水浴温度及传热仪温度,使水和传热仪达到稳定温度。
3.测量并记录不同温度差下的传热系数。
4.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绘制出传热系数与温度差的函数关系图。
结束语本次课程设计通过实验测试的方式,增加了学生对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深入理解。
希望学生们通过本次实验,加深对热力学基础理论的理解,提高科学实验的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增强对传热学应用的理解和创新能力。
工程热力学课程设计感想
工程热力学课程设计感想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工程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热力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如温度、压力、比容等。
(2)掌握热力学的定律和原理,如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等。
(3)熟悉热力学的应用领域,如能源转换、热机效率等。
2.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热力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训练学生进行热力学计算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热力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热力学基本概念:温度、压力、比容等。
2.热力学定律和原理: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等。
3.热力学应用领域:能源转换、热机效率等。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1-2课时:热力学基本概念第3-4课时:热力学定律和原理第5-6课时:热力学应用领域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1.讲授法:系统地传授热力学基本概念、定律和原理。
2.讨论法:学生针对热力学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热力学的应用。
4.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将充分利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热力学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资料,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设备,确保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取多种评估方式相结合,包括: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思考能力。
《工程热力学》课程中结合典型例子讲解液体汽化特性
《工程热力学》课程中结合典型例子讲解液体汽化特性【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工程热力学中液体汽化特性的相关知识。
在我们对热力学基础概念和液体汽化的定义进行了简要介绍。
在我们探讨了饱和蒸汽压力和温度的关系、热力学过程描述、水在不同条件下的汽化特性、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以及比较不同液体的汽化特性。
结论部分则强调了液体汽化特性的重要性,工程热力学在液体汽化中的应用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对液体汽化特性有更深入的了解,为工程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
【关键词】工程热力学、液体汽化、饱和蒸汽压力、热力学过程、水汽化特性、实际工程应用、液体比较、重要性、未来研究、结合例子说明1. 引言1.1 热力学基础概念热力学是研究能量转化和能量流动规律的学科,其基础概念包括能量、熵、热力学系统和热平衡等。
在工程热力学中,我们关注的是如何利用热力学原理来解决工程实践中的问题,包括控制能量转化过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
能量是一个物体内部的物质具有的运动和位置的性质。
热力学系统是指一个热力学过程中所涉及的全部物质和能量。
热平衡是指热力学系统中各个部分之间没有热量的净传递。
热力学基础概念的理解对于理解液体汽化特性至关重要。
液体汽化是液体转化为气体的过程,液体汽化过程中有许多热力学原理的作用。
理解热力学基础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液体汽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熵增加等情况,从而更好地控制和利用液体汽化特性。
1.2 液体汽化的定义液体汽化是指液体在一定温度下受热而转变成气体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液体分子获得足够的能量,克服液体内部的吸引力,逃离液体表面成为气态分子。
液体汽化是一个能量吸收的过程,因为分子需要克服液体内部的相互作用力才能脱离液体表面。
在汽化过程中,液体的温度保持恒定,直至液体完全汽化为止。
液体汽化是一个重要的热力学过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物质转变的特性,也是工程领域中常见的现象。
在工程实践中,我们常常需要控制液体的汽化过程,以满足不同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参考书
《工程热力学》, 朱明善主编,清 华大学出版社,
2010年。
《工程热力学》, 曾丹玲主编,高 等教育出版社,
2012年。
《工程热力学》, 华自强主编,高 等教育出版社,
2009年。
《工程热力学》, 冯青主编,西北 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6年。
A
B
C
D
课程内容
选定教材后,综合考虑学 生现有基础以及后续课程和工 程实际的需要,对教材内容进 行了适当的调整,添加了部分 扩展内容,最终确定了课程内 容。
蒸汽动力装置循环
再热循环
传统教学手段
教粉黑 材笔板
现代教学手段
多 网 电微Q 媒 络 子信Q 体 教邮 教 学箱 学
七 考核方式和评价方法
建立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
综合评价
平时评价(20%)。课堂回答、作业、考勤等 实验成绩(10%)。实验预习、操作、结果、考勤等 期末考试(70%)。知识、能力
内容设计
《工程热力学》的课程内容分为五个模块:
模块一 A
模块二 B
模块三 C
模块四 D
模块五 E
知识模块 模块一 模块二 模块三
模块四
模块五
知识领域 基本概念 基本理论 工质性质
工程应用
实验
知识单元
基本概念及定义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 气体和蒸汽的基本热力过程 理想气体混合物及湿空气 气体和蒸汽的性质 实际气体的性质及热力学一般关系式 压气机的热力过程 气体与蒸汽的流动
五 学情分析
基本学情
优势
大学二年级第三学期的学生已经学习了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基本 具备了学习材料力学的前期知识基础,学生对工程实际充满浓厚的兴趣, 具有学有所用的强烈愿望。
劣势 基础知识有所遗忘
劣势
劣势
人作为个体总是有自己 的生活经验,但有时候 生活经验与科学理论不 符。
对理论推导公式兴趣不 大,公式记忆有困难
气体动力循环分析
制冷循环 蒸汽动力装置循环 二氧化碳临界状态观测及p-v-t关系测定实
验 气体定压比热测定实验
喷管实验 饱和蒸汽压力P-T关系 空气绝热指数的测定实验 活塞式压气机性能实验
课时分配 4
2 6 6 4 4 4 3 3 6 2 6
3
3 3 3 3 3
模块五为实验部分,通过实验使学生对理论课的内容有更深刻
通过对学生讨论、 回答问题及作业完成情 况的分析,检查学生对 知识的掌握程度。
学生填写调查反馈 表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 行评价,教师本人对结 果进行合理分析以改进 教学质量。机电工程学Fra bibliotek的学生调查反馈表
在得到学生认可的同时,学生也 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宝贵的意见。
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01 课程进度安排合理,顺利完成了教学计划; 02 教学设计合理、重难点把握得当,便于学生理解;
类比法、联想法
针对课程公式多的 特点,将公式进行 类比或形象记忆。
归纳法
对老师所讲授的内 容用自己的语言进 行归纳总结,加深 对知识点的理解。
练习法
在学习知识点的基 础上进行例题训练, 完成课后作业,通 过训练,巩固所学 知识,提高分析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讨论法
鼓励学生针对老师 提出的问题积极思 考,通过讨论说出 自己的想法,倾听 别人的意见,促进 学生间的相互学习。
A
理论课程
B
实验课程
四 重点难点的把握
根据课程定位和教学目标确定了教学的重点
基本概念
工质性质
热力学第 一定律
热力学第 二定律
热力学定 律在工程上
的应用
根据教材的广度和深度、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 力,确定了教学过程中的难点。
A 热力学思维的建立及应用;
B 焓、熵等热力学特有参 数的理解和把握。
能源与动力工程致力于 传统能源的利用及新能 源的开发,和如何更高 效的利用能源。
• 德州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面向山东省,特别是 德州市及周边地区对能源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具备 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动力工程等方面基础知识,具有 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较高地科学与人 文素养、突出的创新精神和应用综合素质,能在动力机 械(如流体机械、水力机械、新能源汽车)和动力工程 (太阳能热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等)领域从事技术开 发、设计制造、运行管理等工作的“现场工程师类”人 才。
• 《工程热力学》是研 究物质的热力性质、热 能与其它能量之间相互 转换的一门工程基础理 论学科。
专业基础 课
高等数学 大学物理
空气调节
工
程
制冷原理与装置
热
热能动力机械基础
力
学
冷库设计
毕业设计
二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根据能源与动力工程专 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定 位,确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 素质目标。
《工程热力学(第4版)》基本保持了第3版 的体系,以能量传递、转移过程中数量守恒和质 量蜕变为主线,讲述了工程热力学的基本概念、 基本定律,气体及蒸汽的热力性质,各种热力过 程和循环的分析计算及热力学在化学过程中的应 用等内容。
《工程热力学(第4版)》在加强基础理论 的同时注意吸收当今热工科技的新成果,注意联 系工程实践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有关计算技能和实践技能方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面也使学生得到一定的训练。
探索精神。
三 内容设计
本课程选用高等教育出版 社,沈维道、童钧耕主编的 《工程热力学》(第4版)作为 教材。
RED
《工程热力学(第4版)》是普通高等教育 国家级规划教材,是在第3版的基础上,根据教 育部新制定的“高等学校工科本科工程热力学教 学基本要求”,并总结近年来教学研究和教学改 革成果修订而成的。
工程热力学课程分析报告
机电工程学院 胡晓花 2016.5
一 课程定位和性质 二 教学目标 三 内容设计 四 重点、难点把握 五 学情分析 六 教学方法与手段 七 教学评价与考核方式 八 教学反馈与教学效果
一、课程定位和性质
能源是发展国民 经济和提高人民 生活水平的重要
物质基础。
地热能 核能
风能 生物质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有关物质的 热力性质、热能有效利用 以及热能与其他能量转换 的基本规律,并能正确运 用这些规律进行各种热工 过程和热力循环的分析计 算。
培养学生具备分析和处理热 培养学生严谨求学的科
工问题的抽象能力和逻辑思
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学
维能力;
习作风;
训练学生在实际工程中的理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社
(2)将理论结合实际,顺利完成了后续的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题目
35kW柜式空调机设计 家用冰箱的设计
小型冷库制冷系统的设计 低温地热水用于供暖系统研究
家庭式小型太阳能发电站
(3)设计获奖
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 工程热力学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八、教学反馈和教学效果
教学反馈
同行反馈
工程热力学 教学反馈
学生反馈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教学信息的反馈,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反馈的来源-同行反馈
通过听课、 评课,督导组老 师和同事对课程 提出了宝贵意见, 我们在认真反思 的基础上进行了 改进。
教学反馈的来源-学生反馈
途径:
课堂教学反馈
学生评教
六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以服务为宗旨
以以能能力力为为本本位位
教教学学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
以就业为导向
三
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
个 转
从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素质培养为主转变
变
从课堂学习为主向多种学习方式转变
归纳法
讲授法
练习法
案例法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
讨论法
问题法
图形教学 法
任务驱动 法
图形教学法运用实例 • 教学内容:
学法指导
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 程,应该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 主体。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如 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而不是一手包办。因此,在教学过 程中,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是十分必要的。
结合课程特点,指导学生采用以下学法:
联系法
将基本理论与实际 相结联系促进学生 的理解。
的理解和认识,同时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模块二 模块一
模块三
知识体系
模块四 模块五
五个模块有机结合构成了整个材料力学完整的 知识体系,有效的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课程本着坚持理论教学,并注重实验教学的指导 思想,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并及时将学科的最新发 展及教改教研的新成果引入到教学中去。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主要是通过课堂表现、作业、考试成绩综合分析出来的。
03 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学习能力、应 04 用能力、工程素质和创新精神明显提高,达到了
预期的教学目标。
各项能力的提高主要表现在:
(1)将理论结合实际,顺利完成了后续空气调节等课程及冷库 课程设计、换热器课程设计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