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图文解析(1)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解析含答案(1)

初中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解析含答案(1)

初中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解析含答案(1)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AOB的两边.OA、OB均为平面反光镜,∠AOB=35°,在OB上有一点E,从E点射出一束光线经OA上的点D反射后,反射光线DC恰好与OB平行,则∠DEB的度数是()A.35°B.70°C.110°D.120°【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解:过点D作DF⊥AO交OB于点F.∵入射角等于反射角,∴∠1=∠3,∵CD∥OB,∴∠1=∠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3(等量代换);在Rt△DOF中,∠ODF=90°,∠AOB=35°,∴∠2=55°;∴在△DEF中,∠DEB=180°-2∠2=70°.故选B.2.如图,若AB∥CD,则∠α、∠β、∠γ之间关系是()A.∠α+∠β+∠γ=180°B.∠α+∠β﹣∠γ=360°C.∠α﹣∠β+∠γ=180°D.∠α+∠β﹣∠γ=180°【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如图,作EF∥AB,∵AB∥CD,∴EF∥CD,∵EF∥AB,∴∠α+∠AEF=180°,∵EF∥CD,∴∠γ=∠DEF,而∠AEF+∠DEF=∠β,∴∠α+∠β=180°+∠γ,即∠α+∠β-∠γ=180°.故选:D.3.如图,直线a∥b,直线c分别交a,b于点A,C,∠BAC的平分线交直线b于点D,若∠1=50°,则∠2的度数是()A.50°B.70°C.80°D.110°【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BAD=∠1,再根据AD是∠BAC的平分线,进而可得∠BAC的度数,再根据补角定义可得答案.【详解】因为a∥b,所以∠1=∠BAD=50°,因为AD是∠BAC的平分线,所以∠BAC=2∠BAD=100°,所以∠2=180°-∠BAC=180°-100°=80°.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平行线的性质,解题关键是掌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4.如图,能判定EB∥AC的条件是()A.∠C=∠ABE B.∠A=∠EBD C.∠C=∠ABC D.∠A=∠ABE【答案】D【解析】【分析】在复杂的图形中具有相等关系的两角首先要判断它们是否是同位角或内错角,被判断平行的两直线是否由“三线八角”而产生的被截直线.【详解】A、∠C=∠ABE不能判断出EB∥AC,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B、∠A=∠EBD不能判断出EB∥AC,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C、∠C=∠ABC只能判断出AB=AC,不能判断出EB∥AC,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D、∠A=∠ABE,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以得出EB∥AC,故D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正确识别“三线八角”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是解题的关键,只有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才能推出两被截直线平行.5.将一个矩形纸片按如图所示折叠,若∠1=40°,则∠2的度数是()A.40°B.50°C.60°D.70°【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折叠的知识和直线平行判定即可解答.【详解】解:如图可知折叠后的图案∠ABC=∠EBC ,又因为矩形对边平行,根据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2=∠DBC ,又因为∠2+∠ABC=180°,所以∠EBC+∠2=180°,即∠DBC+∠2=2∠2=180°-∠1=140°.可求出∠2=70°.【点睛】掌握折叠图形的过程中有些角度是对称相等的是解答本题的关键.6.如图,直线AB AC ⊥,AD BC ⊥,如果4AB cm =,3AC cm =, 2.4AD cm =,那么点C 到直线AB 的距离为( )A .3cmB .4cmC .2.4cmD .无法确定【答案】A【解析】【分析】 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是指垂线段的长度,根据AB ⊥AC ,得出点C 到直线AB 的距离为AC .【详解】解:∵AB ⊥AC ,∴点C 到直线AB 的距离是指AC 的长度,即等于3cm .故选:A .【点睛】此题考查点到直线的距离,解题关键在于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是指垂线段的长度,难度适中.7.如图,点,D E 分别在BAC ∠的边,AB AC 上,点F 在BAC ∠的内部,若1,250F ︒∠=∠∠=,则A ∠的度数是( )A .50︒B .40︒C .45︒D .130︒【答案】A【解析】【分析】 利用平行线定理即可解答.【详解】解:根据∠1=∠F ,可得AB//EF ,故∠2=∠A=50°.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定理: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8.如图,将一张矩形纸片折叠,若170∠=︒,则2∠的度数是( )A .65︒B .55︒C .70︒D .40︒【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3=170∠=︒,得到∠2+∠4=110°,由折叠得到∠2=∠4即可得到∠2的度数.【详解】∵a∥b,∠=︒,∴∠3=170∴∠2+∠4=110°,由折叠得∠2=∠4,∴∠2=55︒,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折叠的性质.9.如图所示,有下列五种说法:①∠1和∠4是同位角;②∠3和∠5是内错角;③∠2和∠6旁内角;④∠5和∠2是同位角;⑤<1和∠3是同旁内角;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答案】D【解析】如图,①∠1和∠4是直线AC和直线BC被直线AB截得的同位角,所以①正确;②∠3和∠5是直线BC和直线AB被直线AC截得的内错角,所以②正确;③∠2和∠6是直线AB和直线AC被直线CB截得的内错角,所以③错误;④∠5和∠2是直线AC和直线BC被直线AB截得的同位角,所以④正确;⑤∠1和∠3是直线BC和直线AB被直线AC截得的同旁内角,所以⑤正确.故答案选D.点睛:(1)准确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关键,是弄清两角是由哪两条直线被哪条直线截得,这其中的关键是辨别出截线,在截线的两旁的是内错角,在截线的同旁的为同位角或同旁内角;(2)辨别截线方法:先找出两角的边所在直线,公共直线即是截线.10.如图所示,点E在AC的延长线上,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BD∥AE的是()A.∠D=∠DCE B.∠D+∠ACD=180° C.∠1=∠2 D.∠3=∠4【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方法逐项进行分析即可得.【详解】A.由∠D=∠DCE,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BD//AE,故不符合题意;B. 由∠D+∠ACD=180°,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可得BD//AE,故不符合题意;C.由∠1=∠2可判定AB//CD,不能得到BD//AE,故符合题意;D.由∠3=∠4,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BD//AE,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11.如图,快艇从P处向正北航行到A处时,向左转50°航行到B处,再向右转80°继续航行,此时的航行方向为()A.北偏东30°B.北偏东80°C.北偏西30°D.北偏西50°【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2,根据角的和差,可得答案.【详解】如图,AP∥BC,∴∠2=∠1=50°,∵∠EBF=80°=∠2+∠3,∴∠3=∠EBF﹣∠2=80°﹣50°=30°,∴此时的航行方向为北偏东30°,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方向角,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出∠2是解题关键.12.如图,在平面内,两条直线l1,l2相交于点O,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M,若p,q分别是点M到直线l1,l2的距离,则称(p,q)为点M的“距离坐标”.根据上述规定,“距离坐标”是(2,1)的点共有()个.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D【解析】【分析】到l1距离为2的直线有2条,到l2距离为1的直线有2条,这4条直线有4个交点,这4个交点就是“距离坐标”是(2,1)的点.【详解】因为两条直线相交有四个角,因此每一个角内就有一个到直线l1,l2的距离分别是2,1的点,即距离坐标是(2,1)的点,因而共有4个.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点到直线的距离,解题时注意:到一条已知直线距离为定值的直线有两条.13.如图,将一张含有30o角的三角形纸片的两个顶点叠放在矩形的两条对边上,若∠的大小为()∠=o,则1244α-A.14o B.16o C.90α-o D.44o【答案】A【解析】分析:依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2=∠3=44°,再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可得∠3=∠1+30°,进而得出结论.详解:如图,∵矩形的对边平行,∴∠2=∠3=44°,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可得:∠3=∠1+30°,∴∠1=44°﹣30°=14°.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外角性质的运用,解题时注意: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4.如图,下列推理错误的是( )A.因为∠1=∠2,所以c∥d B.因为∠3=∠4,所以c∥dC.因为∠1=∠3,所以a∥b D.因为∠1=∠4,所以a∥b【答案】C【解析】分析:由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得出A、B、C正确,D错误;即可得出结论.详解: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知因为∠1=∠2,所以c∥d,故正确;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知因为∠3=∠4,所以c∥d,故正确;因为∠1和∠3的位置不符合平行线的判定,故不正确;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知因为∠1=∠4,所以a∥b,故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能进行推理论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那么15.如图,现将一块含有60︒角的三角板的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若12∠的度数为()1A.50︒B.60︒C.70︒D.80︒【答案】B【解析】【分析】先根据两直线平行的性质得到∠3=∠2,再根据平角的定义列方程即可得解.【详解】∵AB∥CD,∴∠3=∠2,∠1=∠2,∴∠1=∠3,∴2∠3+60°=180°,∴∠3=60°,∴∠1=60°,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三角板的知识,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6.如图所示,某同学的家在P处,他想尽快赶到附近公路边搭公交车,他选择P→C路线,用几何知识解释其道理正确的是()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B.垂直线段最短C.两点之间线段最短D.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垂线段的定义判断即可.【详解】解:Q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选:B.【点睛】直线外任意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称“垂线段最短”.17.如图,11,,33AB EF ABP ABC EFP EFC ∠=∠∠=∠∥,已知60FCD ∠=︒,则P ∠的度数为( )A .60︒B .80︒C .90︒D .100︒【答案】B【解析】【分析】 延长BC 、EF 交于点G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180ABG BGE +=︒∠∠,再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和平角的性质得60180120EFC FCD BGE BGE BCF FCD =+=︒+=︒-=︒∠∠∠∠,∠∠,最后根据四边形内角和定理求解即可.【详解】延长BC 、EF 交于点G∵//AB EF∴180ABG BGE +=︒∠∠∵60FCD ∠=︒∴60180120EFC FCD BGE BGE BCF FCD =+=︒+=︒-=︒∠∠∠∠,∠∠ ∵11,33ABP ABC EFP EFC ∠=∠∠=∠ ∴360P PBC BCF PFC =︒---∠∠∠∠2236012033ABG EFC =︒---︒∠∠ ()223606012033ABG BGE =︒--︒+-︒∠∠ 223604012033ABG BGE =︒--︒--︒∠∠()22003ABG BGE =︒-+∠∠ 22001803=︒-⨯︒ 80=︒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角度问题,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平角的性质、四边形内角和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8.如图,DE ∥BC ,BE 平分∠ABC ,若∠1=70°,则∠CBE 的度数为( )A .20°B .35°C .55°D .70°【答案】B【解析】【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1=∠ABC=70°,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答案.【详解】∵DE ∥BC ,∴∠1=∠ABC=70°,∵BE 平分∠ABC ,∴1352CBE ABC ∠=∠=︒, 故选: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9.如图,AB ∥CD ,DE ⊥CE ,∠1=34°,则∠DCE 的度数为( )A.34°B.56°C.66°D.54°【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B∥CD,∴∠D=∠1=34°,∵DE⊥CE,∴∠DEC=90°,∴∠DCE=180°﹣90°﹣34°=56°.故选B.考点:平行线的性质.20.已知△ABC中,BC=6,AC=3,CP⊥AB,垂足为P,则CP的长可能是()A.2 B.4 C.5 D.7【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如图,根据垂线段最短可知:PC<3,∴CP的长可能是2,故选A.考点:垂线段最短.。

《相交线》相交线与平行线PPT优秀课件

《相交线》相交线与平行线PPT优秀课件
所以∠BOD=12∠DOE=35°.
探 (2)若∠DOE∶∠EOC=2∶3,求∠AOC的度数.

与 解:因为∠DOE∶∠EOC=2∶3,
应 用
∠DOE+∠EOC=180°,
所以∠DOE=180°×25=72°.
又因为OB平分∠DOE,
所以∠BOD=1∠DOE=36°,
2
图5-1-7
所以∠AOC=∠BOD=36°.
检 所以∠AOC=∠BOD=40°.

因为OA平分∠EOC,
所以∠EOC=2∠AOC=80°, 所以∠EOD=180°-∠EOC=180°-80°=100°. 图5-1-12

用 互为邻补角.图中的邻补角 有: ∠3和∠4
∠1和∠2,∠1和∠Hale Waihona Puke ,∠; 2和∠3,图5-1-1
探 ②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

与 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应 用
图中的对顶角有: ∠1和∠3,∠2和∠4
.
图5-1-1
探 例1 (教材补充例题)如图5-1-2,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

与 ∠4的度数.

用 解:由邻补角的定义,
得∠2=180°-∠1=180°-40°=140°;
由对顶角相等,
得∠3=∠1=40°,∠4=∠2=140°.
图5-1-5
探 变式1 如图5-1-6,直线AB,CD相交于点O,射线OE把∠BOD

与 分成两部分.
应 用
(1)图中∠AOC的对顶角为 ∠BOD
相交线与平行线
相交线
探 究
理解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会识别邻补角和对顶角

《相交线与平行线》_实用课件

《相交线与平行线》_实用课件
【获奖课件ppt】《相交线与平行线》 _实用 课件1- 课件分 析下载
【获奖课件ppt】《相交线与平行线》 _实用 课件1- 课件分 析下载
17.如图,三条直线 AB、CD 和 EF 相交于一点 O,∠COE+∠DOF=50°, ∠BOE=70°.求∠AOD 和∠BOD.
解:∵∠COE=∠DOF(对顶角相等),∠COE+∠DOF=50°,∴∠COE=12
×50°=25°,∵∠BOE=70°,∴∠BOC=∠BOE-∠COE=70°-25°=45°,
∵∠AOD=∠BOC(对顶角相等),∴∠AOD=45°,∴∠BOD=180°-∠AOD =135°.
【获奖课件ppt】《相交线与平行线》 _实用 课件1- 课件分 析下载
【获奖课件ppt】《相交线与平行线》 _实用 课件1- 课件分 析下载
【获奖课件ppt】《相交线与平行线》 _实用 课件1- 课件分 析下载
七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5.1 相交线 5.1.1 相交线
【获奖课件ppt】《相交线与平行线》 _实用 课件1- 课件分 析下载
【获奖课件ppt】《相交线与平行线》 _实用 课件1- 课件分 析下载
1.邻补角 (1)定义:有一条公共边,且另一边互为 反向延长线 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2)性质:如果两个角互为邻补角,那么这两个角一定 互补 . 2.对顶角 (1)定义:如果两个角有一个公共 顶点 ,并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 的两边的 反向延长线 ,那么这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2)性质:对顶角 相等 .
【获奖课件ppt】《相交线与平行线》 _实用 课件1- 课件分 析下载
【获奖课件ppt】《相交线与平行线》 _实用 课件1- 课件分 析下载

人教版初中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_优秀课件1

人教版初中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_优秀课件1
【获奖课件ppt】人教版初中数学《相 交线与 平行线 》_优 秀课件2 -课件 分析下 载
【获奖课件ppt】人教版初中数学《相 交线与 平行线 》_优 秀课件2 -课件 分析下 载
同一平面内的两 条不重合的直线的位置 关系只有两种:相交或 平行
【获奖课件ppt】人教版初中数学《相 交线与 平行线 》_优 秀课件2 -课件 分析下 载
【获奖课件ppt】人教版初中数学《相 交线与 平行线 》_优 秀课件2 -课件 分析下 载
生活中的平 行
扶 手
【获奖课件ppt】人教版初中数学《相 交线与 平行线 》_优 秀课件2 -课件 分析下 载
双 杠
铁 轨
【获奖课件ppt】人教版初中数学《相 交线与 平行线 》_优 秀课件2 -课件 分析下 载
【获奖课件ppt】人教版初中数学《相 交线与 平行线 》_优 秀课件2 -课件 分析下 载
【获奖课件ppt】人教版初中数学《相 交线与 平行线 》_优 秀课件2 -课件 分析下 载
【获奖课件ppt】人教版初中数学《相 交线与 平行线 》_优 秀课件2 -课件 分析下 载
平行公理推论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如果a ∥ b , b∥ c ,那么a ∥ c 。
6.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
线.( ╳ )
【获奖课件ppt】人教版初中数学《相 交线与 平行线 》_优 秀课件2 -课件 分析下 载
【获奖课件ppt】人教版初中数学《相 交线与 平行线 》_优 秀课件2 -课件 分析下 载
读下列语句,并画出图形后判断. (1)点P是直线AB外一点,直线CD经过点P,且与直线AB平行。 (2)直线AB、CD是相交直线,点P是直线AB,CD外的一点,直 线EF经过点P且与直线AB平行,与直线CD相交于点E (3)直线a、b互相垂直,点P是直线a、b外一点,过P点的直线c垂 直于直线b.

《相交线与平行线》课件

《相交线与平行线》课件
《相交线与平行线》PPT 课件
本课程将介绍相交线和平行线的定义、性质以及实际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 习,您将对这些几何概念有更深入的了解。
相交线的定义和性质
什么是相交线
相交线是在平面上有一个 公共点的两条线段。
相交线的性质
相交线的两条直线之间会 形成一对垂直的角。
如何判断两条线是否 相交
可以通过检查线段是否有 公共点、检查线段的斜率 是否相等或使用交叉乘积 判断线段关系。
总结和回顾
相交线和平 行线的定义 和性质
如何判断两 条线是否相 交
相交线和平 行线的实际 应用
重要概念
如果两条线段的斜率相 等,它们就可能相交。
3 使用交叉乘积
通过计算线段的交叉乘 积可以判断线段之间的 关系。
相交线和平行线的实际应用
1
几何构图中的应用
平行线和相交线在绘制和构图几何图形时起到重要作用。Βιβλιοθήκη 2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平行线和相交线在建筑设计中用于布局、平面图和立面图。
3
数学问题中的应用
平行线和相交线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提供了一些有用的工具和线索。
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
什么是平行线
两条直线在平面上没有任何公 共点的线段被称为平行线。
平行线的性质
平行线之间的直线拓展无限延 伸,永远不会相交。
平行线的实际应用
平行线在几何构图、建筑设计 和数学问题中都有重要应用。
如何判断两条线是否相交
1 检查线段的公共点 2 检查线段的斜率
如果两条线段有公共点, 它们就相交。

初中数学七年级数学第五章相交线和平行线(全章知识图文详解)

初中数学七年级数学第五章相交线和平行线(全章知识图文详解)
12
(4) ……
20
… 2 … n(n—1) 对对顶角 若有n条直线相交于一点O,那么有__________
七年级数学相交线和平行线
对顶角知识总结
1、两条直线相交成四个角,其中不相邻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2、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两个角叫做 对顶角。 3、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4、对顶角的性质在今后的推理说明中应用非常广泛,它是证明两 个角 相等的依据及重要桥梁。 5、对顶角是从位置上定义的,对顶角一定相等,但相等的角不一定是 对顶角。
F
七年级数学相交线和平行线
观察∠1和∠5两角:
8
5 6
7 3 2
4
1
七年级数学相交线和平行线
观察∠1和∠5两角:
∠5在截线的________ (左侧、右侧) ∠1在截线的________ (左侧、右侧) 都在截线的同侧 5 8 5 4 6 3 2 7 1
1
七年级数学相交线和平行线
观察∠1和∠5两角:
C 一个角的邻补角有两个。如图∠3的邻补角有∠1和 ∠2 A
2 3
D
O 1
B
七年级数学相交线和平行线
提问:∠1、∠2还是邻补角吗?
1
2
1
2
邻补角是有特殊位 置关系的两个互补 的角。
∠1、∠2的和是多少度?
∠1和∠2还是补角吗?
∠1和∠2还是邻补角吗?
七年级数学相交线和平行线
练习:
1 、如图所示,三条直线 AB 、 CD、EF相交于一点O,∠AOC C 的对顶角是 , ∠COF的对顶角是_______, E ∠COB的邻补角是 。
2、对顶角的概念:若一个角的两条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条边的 延 长线,那么这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如图所示,∠1与∠3、∠2与∠4都是 对顶角。

初一数学平行线与相交线PPT课件

初一数学平行线与相交线PPT课件

同旁内角:
3与∠6; ∠4与∠5
CHENLI

5
典型例题
2.如图,∠3与∠B是直线AB、
__C__E__被直线__B_D___所截而成的
___同_位__角;∠1与∠A是直线AB、
___B_D__被直线_A__C___所截而成的
_同__旁_内__角;∠2与∠A是直线AB、
___C_E__被直线_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_A_C__所截而成的
∠1+ ∠3=180°﹙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
2021/3/7
CHENLI
10
❖ 7、已知:如图,直线EF与AB、CD分别 相交于点G、H,∠1=∠2。
求证:AB∥CD。
2021/3/7
CHENLI
11
❖ 8、已知:如图,AB∥CD,EF分别 交于AB、CD于E、F,EG平分 ∠AEF,FH平分∠EFD。
2021/3/7
CHENLI
18
∠B=∠C+∠D
2021/3/7
CHENLI
16
2.如图2—100,直线l与m相交于点C, ∠C=∠β,AP、BP交于点P, 且∠PAC=∠α,∠PBC=∠γ, 求证:∠APB= ∠ α+∠β+∠γ.
2021/3/7
CHENLI
17
3.如图2—83,如果AB∥CD,则α、β、
γ之间的关系为 (α+β- γ=1800)
❖求证: EG∥FH
2021/3/7
CHENLI
12
❖ 9.如图,如果AB∥CD,CD∥EF,
那么∠BCE等于( C)
(A)∠1+∠2;
(B)∠2-∠1;
(C)180°-∠2 +∠1;

《相交线与平行线》_PPT-精美1

《相交线与平行线》_PPT-精美1
④___________两直 线平行。
⑤在同一平面内,两条 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垂 直,这两条直线平行。
随堂练习
1.找出下图互相平行的直线
130º
m
50º
n
50º
【获奖课件ppt】《相交线与平行线》 _ppt- 精美2- 课件分 析下载
a
b
【获奖课件ppt】《相交线与平行线》 _ppt- 精美2- 课件分 析下载
2.已知∠3=45 °,∠1与∠2是对顶角,∠1+∠2=90°,
试说明 AB//CD ? 解:由于∠1与∠2是对顶角,
5.2.2平行线的判定
一、知识回顾
1、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有哪几种? 2、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几条直 线平行于已知直线?
3、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 那么这两条直线是什么位置关系?
4、怎样画平行线?
平行线的画法:
一、放 二、靠 三、推 四、画
从画图过程,三角板起到什么作用?
平行线的判定
A
B
13
例题2.
54
C
D
2
如图:已知 ∠1=75o , ∠2 =105o
问:AB与CD平行吗?为什么?
【获奖课件ppt】《相交线与平行线》 _ppt- 精美2- 课件分 析下载
【获奖课件ppt】《相交线与平行线》 _ppt- 精美2- 课件分 析下载
例: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条直 线,这两条直线平行吗?为什么?
要判断直线a //b,你有办法了吗?
A
1.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1
l1 a
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
线平行。简单地说: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几何语言表述: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的性质》相交线与平行线PPT优秀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的性质》相交线与平行线PPT优秀课件
置关系,而平行线的性质是根据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得 到两角的数量关系; (2)平行线的判定的条件是平行线的性质的结论,而平行线 的判定的结论是平行线的性质的条件.
感悟新知
特别警示 ●两条直线平行是前提,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有同
位角相等; ●格式书写时,顺序不能颠倒,与判定不能混淆.
感悟新知
例 1 如图5.3-2,把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 若∠ 1=30°,则∠ 2 的度数为( A ) A.60° B.50° C.40° D.30°
感悟新知
1-1.[中考·柳州] 如图,直线a,b 被直线c 所截,若a ∥ b, ∠ 1=70 °,则∠ 2 的度数是( C ) A. 50° B. 60° C. 70° D. 110°
感悟新知
知识点 2 平行线的性质2
1. 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2. 表达方式:如图5.3-3,因为a ∥ b(已知), 所以∠ 1= ∠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感悟新知
特别警示 并不是所有的内错角都相等,只有在“两直线平
行”的前提下,才有内错角相等.
感悟新知
例2 如图5.3-4,AB ∥ CD,BE 平分∠ ABC,CF 平分 ∠ BCD,你能发现BE 和CF 有何特殊的位置关系吗? 说说你的理由. 解题秘方:由两直线平行得到 内错角相等,再由内错角相等 得到两直线平行.
感悟新知
解:BE∥CF.理由如下:∵ AB∥CD(已知),
∴∠ ABC= ∠ BCD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BE 平分∠ ABC,CF 平分∠ BCD (已知),
∴∠ 2=
1 2
∠ ABC,∠ 1=Fra bibliotek1 2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一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平行线的性质PPT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一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平行线的性质PPT课件

练一练
01. (中考·泸州)如图,AB∥CD,BC平分∠ABD. 若∠C=40°,
则∠D的度数为( B )
A.90° B.100° C.110° D.120°
练一练
02.(中考·枣庄)如图,把一块含有45°角的直角三角板的两个顶
点放在直尺的对边上.如果∠1=20°,那么∠2的度数是( C ) A.15° B.20° C.25° D.30°
表达方式:如图,因为a∥b (已知) ,所以∠1=∠2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要点精析:两直线平行是前提,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有内错角相等.
例2 如图,已知∠B=∠C,AE∥BC,试说明AE平分∠CAD.
导引:要说明AE平分∠CAD,即说明∠DAE=∠CAE.由于AE∥BC,根据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和内错角相等可知∠DAE=∠B,∠EAC=∠C, 这就将说明∠DAE=∠CAE转化为说明∠B=∠C了.
什么?
导引:由DE∥BC,可得∠1=∠4,∠1+∠2=180°;由DF∥AB,可得∠3=∠2,从而得出∠2,∠3,∠4的度数. 解:∵DE∥BC(已知),
∴∠4=∠1=65°(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2+∠1=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即∠2=180°-∠1=180°-65°=115°.又∵DF∥AB(已知), ∴∠3=∠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3=115°(等量代换).
解:∵AE∥BC(已知), ∴∠DAE=∠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EAC=∠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B=∠C(已知),∴∠DAE=∠EAC(等量代换). ∴AE平分∠CAD(角平分线的定义).
总结
本题同时运用了“两直线平行,同位角 相等”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提供了一种说明两个角相等的新思路.

最新初中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解析(1)

最新初中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解析(1)

最新初中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解析(1)一、选择题1.如图,11,,33AB EF ABP ABC EFP EFC ∠=∠∠=∠∥,已知60FCD ∠=︒,则P ∠的度数为( )A .60︒B .80︒C .90︒D .100︒【答案】B【解析】【分析】 延长BC 、EF 交于点G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180ABG BGE +=︒∠∠,再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和平角的性质得60180120EFC FCD BGE BGE BCF FCD =+=︒+=︒-=︒∠∠∠∠,∠∠,最后根据四边形内角和定理求解即可.【详解】延长BC 、EF 交于点G∵//AB EF∴180ABG BGE +=︒∠∠∵60FCD ∠=︒∴60180120EFC FCD BGE BGE BCF FCD =+=︒+=︒-=︒∠∠∠∠,∠∠ ∵11,33ABP ABC EFP EFC ∠=∠∠=∠ ∴360P PBC BCF PFC =︒---∠∠∠∠2236012033ABG EFC =︒---︒∠∠ ()223606012033ABG BGE =︒--︒+-︒∠∠ 223604012033ABG BGE =︒--︒--︒∠∠ ()22003ABG BGE =︒-+∠∠ 22001803=︒-⨯︒ 80=︒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角度问题,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平角的性质、四边形内角和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如图,不能判断12//l l 的条件是( )A .13∠=∠B .24180∠+∠=︒C .45∠=∠D .23∠∠=【答案】D【解析】【分析】 根据题意,结合图形对选项一一分析,排除错误答案.【详解】A 、∠1=∠3正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 、∠2+∠4=180°正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C 、∠4=∠5正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D 、∠2=∠3错误,它们不是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故不能推断两直线平行. 故选:D .【点睛】此题考查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各性质定义.3.如图,已知正五边形ABCDE ,AF ∥CD ,交DB 的延长线于点F ,则∠DFA 的度数是( )A .28°B .30°C .38°D .36°【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到∠DFA=∠CDB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求出∠CDB 的度数从而得到∠DFA 的度数.【详解】解:∠C=(52)1801085︒-⨯=,且CD=CB , ∴∠CDB=∠CBD ∵由三角形的内角和∠C+∠CDB+∠CBD=180°∴∠CDB+∠CBD=180°-∠C =180°-108°=72°∴∠CDB==∠CBD=72362︒︒= 又∵AF ∥CD∴∠DFA=∠CDB=36°(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多边形的基本概念和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正n 边形的内角读数为(2)180n n-⨯.4.如图,AB ∥EF ,设∠C =90°,那么x 、y 和z 的关系是( )A .y =x+zB .x+y ﹣z =90°C .x+y+z =180°D .y+z ﹣x =90°【答案】B【解析】【分析】 过C 作CM ∥AB ,延长CD 交EF 于N ,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求出∠CNE =y ﹣z ,根据平行线性质得出∠1=x ,∠2=∠CNE ,代入求出即可.【详解】解:过C 作CM ∥AB ,延长CD 交EF 于N ,则∠CDE =∠E+∠CNE ,即∠CNE =y ﹣z∵CM ∥AB ,AB ∥EF ,∴CM ∥AB ∥EF ,∴∠ABC =x =∠1,∠2=∠CNE ,∵∠BCD =90°,∴∠1+∠2=90°,∴x+y ﹣z =90°.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三角形外角性质的应用,注意:平行线的性质有: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③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5.如图,已知//AB CD ,直线EF 分别交AB ,CD 于M ,N 两点,将一个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尺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30PNG ∠=︒),若75EMB ∠=︒,则PNM ∠的度数是()A .30B .45︒C .60︒D .75︒【答案】B【解析】【分析】 根据75EMB ∠=︒,可以计算75END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由75END PNM PNG ∠=∠+∠=︒,30PNG ∠=︒从而得到PNM ∠的度数.【详解】解:∵//AB CD ,∴75EMB EFD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30PNG ∠=︒,75END PNM PNG ∠=∠+∠=︒,∴753045PNM END PNG ∠=∠-∠=︒-︒=︒,故答案为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两直线平行的性质. 牢记知识点: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6.如图,□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AD>AB).下列说法:①AB=CD;②AOB AOD S S ∆∆=;③∠ABD=∠CBD;④对边AB,CD 之间的距离相等且等于BC 的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图文解析(1)一、选择题1.如图,12180∠+∠=︒,3100∠=︒,则4∠=( )A .60︒B .70︒C .80︒D .100︒【答案】C【解析】【分析】 首先证明a ∥b ,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3=∠6,再根据对顶角相等可得∠4.【详解】解:∵∠1+∠5=180°,∠1+∠2=180°,∴∠2=∠5,a ∥b ,∴∠3=∠6=100°,∴∠4=180°-100°=80°.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解题关键是掌握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如图,已知正五边形ABCDE ,AF ∥CD ,交DB 的延长线于点F ,则∠DFA 的度数是( )A .28°B .30°C .38°D .36°【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到∠DFA=∠CDB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求出∠CDB 的度数从而得到∠DFA 的度数.【详解】解:∠C=(52)1801085︒-⨯=,且CD=CB , ∴∠CDB=∠CBD ∵由三角形的内角和∠C+∠CDB+∠CBD=180°∴∠CDB+∠CBD=180°-∠C =180°-108°=72°∴∠CDB==∠CBD=72362︒︒= 又∵AF ∥CD∴∠DFA=∠CDB=36°(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多边形的基本概念和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正n 边形的内角读数为(2)180n n-⨯.3.如图,直线AB ∥CD ,直线EF 分别交AB 、CD 于E 、F 两点,EG 平分∠AEF ,如果∠1=32°,那么∠2的度数是( )A .64°B .68°C .58°D .60°【答案】A【解析】【分析】 首先根据平行线性质得出∠1=∠AEG ,再进一步利用角平分线性质可得∠AEF 的度数,最后再利用平行线性质进一步求解即可.【详解】∵AB ∥CD ,∴∠1=∠AEG .∵EG 平分∠AEF ,∴∠AEF=2∠AEG,∴∠AEF=2∠1=64°,∵AB∥CD,∴∠2=64°.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相关概念是解题关键.4.如图,点D在AC上,点F、G分别在AC、BC的延长线上,CE平分∠ACB交BD于点O,且∠EOD+∠OBF=180°,∠F=∠G,则图中与∠ECB相等的角有( )A.6个B.5个C.4个D.3个【答案】B【解析】【分析】由对顶角关系可得∠EOD=∠COB,则由∠COB+∠OBF=180°可知EC∥BF,再结合CE是角平分线即可判断.【详解】解:由∠EOD+∠OBF=∠COB+∠OBF=180°可知EC∥BF,结合CE是角平分线可得∠ECB=∠ACE=∠CBF,再由EC∥BF可得∠ACE=∠F=∠G,则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GDC=∠CBF.综上所得,∠ECB=∠ACE=∠CBF=∠F=∠G=∠GDC,共有5个与∠ECB相等的角,故选择B.【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5.如图,直线AC∥BD,AO、BO分别是∠BAC、∠ABD的平分线,那么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BAO与∠CAO相等B.∠BAC与∠ABD互补C.∠BAO与∠ABO互余D.∠ABO与∠DBO不等【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解:已知AC//BD,根据平行线的的性质可得∠BAC+∠ABD=180°,选项B正确;因AO、BO分别是∠BAC、∠ABD的平分线,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BAO=∠CAO, ∠ABO=∠DBO,选项A正确,选项D不正确;由∠BAC+∠ABD=180°,∠BAO=∠CAO, ∠ABO=∠DBO即可得∠BAO+∠ABO=90°,选项A正确,故选D.6.如图所示,点E在AC的延长线上,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BD∥AE的是()A.∠D=∠DCE B.∠D+∠ACD=180° C.∠1=∠2 D.∠3=∠4【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方法逐项进行分析即可得.【详解】A.由∠D=∠DCE,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BD//AE,故不符合题意;B. 由∠D+∠ACD=180°,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可得BD//AE,故不符合题意;C.由∠1=∠2可判定AB//CD,不能得到BD//AE,故符合题意;D.由∠3=∠4,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BD//AE,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7.如图,已知AB∥DC,BF平分∠ABE,且BF∥DE,则∠ABE与∠CDE的关系是()A.∠ABE=2∠CDE B.∠ABE=3∠CDEC.∠ABE=∠CDE+90°D.∠ABE+∠CDE=180°【答案】A【解析】【分析】延长BF 与CD 相交于M ,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M =∠CDE ,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M =∠ABF ,从而求出∠CDE =∠ABF ,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解答.【详解】解:延长BF 与CD 相交于M ,∵BF ∥DE ,∴∠M =∠CDE ,∵AB ∥CD ,∴∠M =∠ABF ,∴∠CDE =∠ABF ,∵BF 平分∠ABE ,∴∠ABE =2∠ABF ,∴∠ABE =2∠CDE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定义,作辅助线,是利用平行线的性质的关键,也是本题的难点.8.如图,OC 平分AOB ∠,//CD OB .若3DC =,C 到OB 的距离是2.4,则ODC ∆的面积等于( )A .3.6B .4.8C .1.8D .7.2【答案】A【解析】【分析】 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出∠BOC=∠DOC ,由CD ∥OB ,得出∠BOC=∠DCO ,进而可证出OD=CD=3.再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知C 到OA 的距离是2.4,然后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求ODC ∆的面积.【详解】证明:∵OC 平分∠AOB ,∴∠BOC=∠DOC .∵CD ∥OB ,∴∠BOC=∠DCO ,∴∠DOC=∠DCO ,∴OD=CD=3.∵C 到OB 的距离是2.4,∴C 到OA 的距离是2.4,∴ODC ∆的面积=13 2.4=3.62⨯⨯.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C 到OA 的距离是2.4是解题的关键.9.如图,下列能判定AB ∥CD 的条件有几个( )(1)12∠=∠ (2)34∠=∠(3)5B ∠=∠ (4)180B BCD ∠+∠=︒.A .4B .3C .2D .1【答案】B【解析】【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判定逐一判定即可.【详解】因为12∠=∠,所有AD ∥BC ,故(1)错误.因为34∠=∠,所以AB ∥CD ,故(2)正确.因为5B ∠=∠,所以AB ∥CD ,故(3)正确.因为180B BCD ∠+∠=︒,所以AB ∥CD ,故(4)正确.所以共有3个正确条件.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判定,找准两个角是哪两条直线被哪条直线所截形成的同位角、同旁内角、内错角是关键.10.如图所示,b ∥c ,a ⊥b ,∠1=130°,则∠2=( ).A.30°B.40°C.50°D.60°【答案】B【解析】【分析】证明∠3=90°,利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求出∠4即可解决问题.【详解】如图,反向延长射线a交c于点M,∵b∥c,a⊥b,∴a⊥c,∴∠3=90°,∵∠1=90°+∠4,∴130°=90°+∠4,∴∠4=40°,∴∠2=∠4=40°,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垂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11.如图,快艇从P处向正北航行到A处时,向左转50°航行到B处,再向右转80°继续航行,此时的航行方向为()A.北偏东30°B.北偏东80°C.北偏西30°D.北偏西50°【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2,根据角的和差,可得答案.【详解】如图,AP∥BC,∴∠2=∠1=50°,∵∠EBF=80°=∠2+∠3,∴∠3=∠EBF﹣∠2=80°﹣50°=30°,∴此时的航行方向为北偏东30°,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方向角,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出∠2是解题关键.12.把一副三角板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摆放成如图所示的形状,使两个直角顶点重合,两条斜边平行,则∠1的度数是()A.45°B.60°C.75°D.82.5°【答案】C【解析】【分析】直接利用平行线的性质结合已知角得出答案.【详解】如图,作直线l平行于直角三角板的斜边,可得:∠3=∠2=45°,∠4=∠5=30°,故∠1的度数是:45°+30°=75°,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正确作出辅助线是解题关键.13.A、B、C是直线L上三点,P为直线外一点,若PA=2cm,PB=3cm,PC=5cm,则P 到直线L的距离是()A.等于2cm B.大于2cm C.不小于2cm D.不大于2cm【答案】D【解析】【分析】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上各点所连的线段中,垂线段最短.【详解】∵PA=2cm,PB=3cm,PC=5cm,∴PA<PB<PC.∴①当PA⊥L时,点P到直线L的距离等于2cm;②当PA与直线L不垂直时,点P到直线L的距离小于2cm;综上所述,则P到直线L的距离是不大于2cm.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垂线段最短的性质和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垂线的两条性质:①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②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上各点所连的线段中,垂线段最短.14.如图,AB∥CD,EG、EM、FM分别平分∠AEF,∠BEF,∠EFD,则图中与∠DFM相等的角(不含它本身)的个数为()A.5 B.6 C.7 D.8【答案】C【解析】解:∵FM平分∠EFD,∴∠EFM=∠DFM=12∠CFE.∵EG平分∠AEF,∴∠AEG=∠GEF=12∠AEF.∵EM平分∠BEF,∴∠BEM=∠FEM=12∠BEF,∴∠GEF+∠FEM=12(∠AEF+∠BEF)=90°,即∠GEM=90°,∠FEM+∠EFM=12(∠BEF+∠CFE).∵AB∥CD,∴∠EGF=∠AEG,∠CFE=∠AEF,∴∠FEM+∠EFM=12(∠BEF+∠CFE)=12(BEF+∠AEF)=90°,∴在△EMF中,∠EMF=90°,∴∠GEM=∠EMF,∴EG∥FM,∴与∠DFM相等的角有:∠EFM、∠GEF、∠EGF、∠AEG以及∠GEF、∠EGF、∠AEG三个角的对顶角.故选C.点睛:重点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推导较复杂.15.如图所示,下列条件中,能判定直线a∥b的是()A.∠1=∠4 B.∠4=∠5 C.∠3+∠5=180°D.∠2=∠4【答案】B【解析】【分析】在复杂的图形中具有相等关系的两角首先要判断它们是否是同位角或内错角,被判断平行的两直线是否由“三线八角”而产生的被截直线.【详解】A、∠1=∠4,错误,因为∠1、∠4不是直线a、b被其它直线所截形成的同旁内角或内错角;B、∵∠4=∠5,∴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C、∠3+∠5=180°,错误,因为∠3与∠5不是直线a、b被其它直线所截形成的同旁内角;D、∠2=∠4,错误,因为∠2、∠4不是直线a、b被其它直线所截形成的同位角.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解题关键是区分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16.如图,已知AB∥CD,直线AB,CD被BC所截,E点在BC上,若∠1=45°,∠2=35°,则∠3=()A.65°B.70°C.75°D.80°【答案】D【解析】【分析】由平行线的性质可求得∠C,在△CDE中利用三角形外的性质可求得∠3.【详解】解:∵AB∥CD,∴∠C=∠1=45°,∵∠3是△CDE的一个外角,∴∠3=∠C+∠2=45°+35°=80°,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是解题的关键,即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③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④a∥b,b ∥c⇒a∥c.17.如图,AB∥CD,DE⊥CE,∠1=34°,则∠DCE的度数为()A.34°B.56°C.66°D.54°【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B∥CD,∴∠D=∠1=34°,∵DE⊥CE,∴∠DEC=90°,∴∠DCE=180°﹣90°﹣34°=56°.故选B.考点:平行线的性质.18.下列图形中线段PQ的长度表示点P到直线a的距离的是()A.B.C.D.【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可得答案.【详解】由题意得PQ⊥a,P到a的距离是PQ垂线段的长,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点到直线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是解题关键.19.若a ⊥b ,c ⊥d ,则a 与c 的关系是( )A .平行B .垂直C .相交D .以上都不对【答案】D【解析】【分析】分情况讨论:①当b ∥d 时;②当b 和d 相交但不垂直时;③当b 和d 垂直时;即可得出a 与c 的关系.【详解】当b ∥d 时a ∥c ;当b 和d 相交但不垂直时,a 与c 相交;当b 和d 垂直时,a 与c 垂直;a 和c 可能平行,也可能相交,还可能垂直.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直线的位置关系,掌握平行、垂直、相交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0.如图,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摆放,其中//AB CD ,45A ∠=︒,60C ∠=°,90AEB CED ∠=∠=︒,则AEC ∠的度数为( )A .75°B .90°C .105°D .120°【答案】C【解析】【分析】 延长CE 交AB 于点F ,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AFE =∠C ,再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如图,延长CE 交AB 于点F ,∵AB∥CD,∴∠AFE=∠C=60°,在△AEF中,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AEC=∠A+∠AFE=45°+60°=105°.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熟记相关性质并作出正确的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