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症状和应注意

合集下载

心悸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心悸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心悸的原因和治疗方法一、心悸的症状1、胸痛。

如果患有冠心病、心包炎、心绞痛、心肌病患者在发生心悸时就常常伴随着胸痛。

像心绞痛,疼痛多位于胸骨后、向左肩、疼痛每次发作一般为4分钟左右,不超过15分钟。

原因可能是过度劳累、精神紧张、冷等因素。

注意休息,疼痛便可缓解。

2、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多见于心功能不全造成的。

呼吸困难比较轻的,比如心肌炎、心包炎、肺源性心脏病等。

比较严重的像心源性哮喘。

因为血中氧合血红蛋白浓度降低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

心律不正常对心功能的影响有时可为查明病因提供线索。

3、昏厥抽搐。

多为不同病因引起的严重心律失常所致,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颤动、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引起的心源性脑缺氧综合征。

4、心慌发热。

像出现心悸病症的风湿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心肌炎等发热性疾病都会出现发热症状。

出现这种情况注意要观察热型及其他症状、以免耽误治疗。

二、心悸的原因一生理性因素剧烈运动、过度紧张、精神兴奋、啦烟、饮酒、浓茶、咖啡等。

二病理性因素1、贫血贫血时常出现心悸,活动时加重。

面色苍白、乏力、呼吸困难也常见。

伴随症状还包括收缩期杂音、洪脉、心动过速、湿啰音房性奔马律,以及颈动脉收缩期杂音。

2、焦虑发作急性焦虑是儿童和成人心悸的最常见原因。

焦虑时还伴随出汗、潮红、震颤、逐渐逼近的毁灭感。

症状较恒定。

患者多过度通气,导致头晕、乏力或晕厥。

其他典型表现还包括心动过速、心前区疼痛、气短、烦躁、失眠。

3、心律失常阵发性或持续性心悸常伴头晕、虚弱、乏力,常感觉到不规律.迅速或缓慢的脉搏,血压下降,意识模糊,面色苍白,少尿。

出汗。

4、高血压高血压患者多无症状,或主诉为持续性心悸、头痛、眩晕、耳鸣、乏力。

血压>140/90mmHg。

还可出现恶心、呕吐、抽搐、意识水平下降。

5、低钙血症低钙血症呵引起心悸、虚弱、乏力。

可进展为感觉异常、肌紧张、腕足痉挛。

还可出现肌肉颤搐、腱反射增强、撵蹈症、Chvostek出征和Trousseau征阳性。

中医内科学-心悸

中医内科学-心悸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 诊断



1.自觉心跳异常,或快或慢,或跳动过重,或忽跳忽止 ,呈阵发性或持续不解,神情紧张,心慌不安,不能自 主。 2.伴有胸闷不舒,易激动,心烦寐差,颤抖乏力,头晕 等症。中老年患者,可伴有心胸疼痛,甚则喘促,汗出 肢冷,或见晕厥。 3.可见数、促、结、代、缓、沉、迟等脉象。 4.常由情志刺激如惊恐、紧张,及劳倦、饮酒、饱食等 因素而诱发。
中医内科学——心系病证
心悸
心悸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断鉴别诊断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要点
【概 述】
一、定义
心悸:患者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 则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临床一 般多呈发作性,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而 发作,常伴胸闷、气短、失眠、健忘、眩晕、 耳鸣等症。病情较轻者为惊悸,病情较重者 为怔忡,可呈持续性。
三、讨论范围
心律失常 : 心 动 过 速 、
心动过缓、期前收缩、心 房颤动或扑动、心悸为主 症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 房结综合征、预激综合征
心功能不全、心肌炎、
心悸为主症
一部分神经官能症
【病因病机】
一、病因
1.体虚劳倦 2.七情所伤 3.感受外邪 4.药食不当
二、病机
(一)心悸的病位在心,与肝、脾、肾、肺四脏密 切相关。 心之气血不足——心失滋养,搏动致乱。 心阳虚衰——血脉瘀滞,心神失养。 肾阴不足——不能上制心火,水火失济,心肾 不交。 肾阳亏虚——心阳失于温煦,阴寒凝滞心脉。 肝失疏泄——气滞血瘀,心失条达,心脉运行 不畅。 脾胃虚弱——气血乏源,宗气不行,血脉凝留。 脾失健运——痰湿内生,扰动心神。 热毒犯肺——肺失宣肃,血运失常。 肺气亏虚——不出心悸病因不外“气虚”、 “痰饮”两端。 《丹溪心法·惊悸怔忡》提出责之虚与痰的理论。 《医学正传·惊悸怔忡健忘证》对惊悸、怔忡的区 别与联系有详尽的描述,曰:“怔忡者,惊悸者心 中惕惕然动摇而不得安静,无时而作者是也;惊悸 者,蓦然而跳跃惊动,而有欲厥之状,有时而作者 是也。” 《医林改错》重视瘀血内阻导致心悸怔忡。

心悸护理方案

心悸护理方案

心悸护理方案1. 什么是心悸?心悸,即指感到心脏跳动加速或不规则的情况。

心悸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很多人都会偶尔经历心悸的感觉。

心悸可能是由于生活习惯、精神压力、药物使用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引起的。

2. 心悸的原因心悸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常见的原因包括:•紧张、焦虑和恐惧•运动过度或剧烈运动•过度疲劳•饮食不当,例如摄入过多的咖啡因或酒精•药物或其他物质的使用,如刺激性药物或某些非处方药•内分泌紊乱,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脏病或其他严重的健康问题3. 心悸的护理方案针对心悸症状的护理方案如下:3.1 调整生活方式•减少咖啡因和酒精的摄入量:避免或限制咖啡、茶、巧克力和含有咖啡因的饮料以及含有酒精的饮料的摄入。

•控制情绪压力:学习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瑜伽等,有助于减轻心理压力。

•规律运动: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能够改善心血管健康。

•良好睡眠: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和规律的作息时间,每晚睡眠时间应至少7-8小时。

3.2 饮食调整•饮食均衡:合理摄入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各种营养物质,避免过度或不足摄入。

•控制盐的摄入:减少食物中盐的含量,以降低血压。

•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和胡萝卜素的食物:这些食物有助于心脏健康。

•避免过度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饱食,以免对心脏造成过度负荷。

3.3 药物治疗如果生活方式调整无法缓解心悸症状,医生可能会考虑药物治疗。

常用的治疗药物包括:•β受体阻断剂:常用于心悸和心律不齐的治疗,通过减慢心率和降低血压来改善症状。

•钙通道阻滞剂:可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和减少心肌收缩力,用于治疗室性心动过速和心房颤动等情况。

•心律调整药物:用于恢复和维持正常心律,例如抗心律失常药物,适用于特定的心律失常类型。

•抗焦虑药物:用于控制心悸症状与焦虑有关的情况,如焦虑症、恐惧症等。

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且遵循医生的处方用药。

4. 预防心悸的措施为了预防心悸的发生,可以注意以下几点:•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遵循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期进行体检、保持适度的运动等。

心悸名词解释

心悸名词解释

心悸名词解释心悸是指人在平静状态下突然感到心跳加速、心脏跳动剧烈或跳动不规律的感觉。

心悸一般是由情绪紧张、运动过度、负重过度、疲劳过度、过度用力、用力排便、过于兴奋、疾病等引起的。

心悸常常和紧张、焦虑、恐惧、压力大等情绪有关,这是因为情绪激动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加速心跳。

心悸还可以是某些药物或物质的副作用,如咖啡因、可乐、酒精、尼古丁等。

此外,一些疾病也会引起心悸,如心律失常、贫血、甲亢、心肌炎等。

心悸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心跳加快、加剧或不规律。

病人通常会感到心脏跳动得很厉害,甚至可以感到心脏跳出胸膛。

除了心跳加快外,心悸还可能伴随着其他症状,如头晕、胸闷、气短、出汗、耳鸣、失眠等,这些症状往往会加重患者的不适感。

心悸的治疗方法包括调整饮食习惯、改变生活方式、减少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适度运动等。

此外,如果心悸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需要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预防心悸的方法包括:1. 避免咖啡因和刺激性食物:咖啡、茶、可乐等含有咖啡因的饮料和辣椒、姜、蒜等刺激性食物会刺激神经系统,加速心跳,因此应尽量避免摄入。

2. 合理安排饮食:保持饮食均衡,含有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补充富含维生素B和铁的食物,如瘦肉、禽蛋、豆制品等,可预防贫血引起的心悸。

3. 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和过度用力,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4. 控制情绪:避免情绪激动、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学会放松身心,保持平静。

5. 适量运动: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可以增加心脏的耐力,降低心悸的发生率。

6. 停止吸烟和饮酒:尼古丁和酒精会刺激心脏,导致心悸症状,因此应戒烟戒酒。

总之,心悸作为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

如果心悸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也有助于预防心悸的发生。

心悸是什么症状呢

心悸是什么症状呢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心悸是什么症状呢
导语:经常有一些人会发现自己的身体,有一段时间会出现紧张焦虑,有时甚至会呼吸困难等现象,其实这都是比较明显的心悸症状表现,所以我们在发现
经常有一些人会发现自己的身体,有一段时间会出现紧张焦虑,有时甚至会呼吸困难等现象,其实这都是比较明显的心悸症状表现,所以我们在发现自己身体存在这些类似症状的时候,就应该引起重视了,要注意科学地了解这种问题,才可以采取最有效的解决和应对方法。

1、症状:心情紧张,忧心忡忡。

可能:紧张是促成心悸的主要原因之一。

处理:去看医生。

吃点镇静剂。

突发的紧张恐惧感,同时伴有呼吸困难,心悸,出汗等症状,很可能被误以为是心脏病发作。

不论是不是心脏病发作,都应当立即去医院。

2、症状:心悸之外,虽然吃得很多,体重仍然减轻。

可能:甲状腺机能亢进。

处理:去看医生,医生可能要为病人验血,必要时要做放射性同位素扫描。

诊断确实后,可以用放射性碘治疗。

极少数的病人要动手术治疗。

3、症状:心悸之外,同时感觉疲倦,呼吸困难。

可能:贫血。

处理:去看医生。

医生要为病人验血。

引起贫血的原因有多种,如证实是缺铁性的贫血,医生会用铁剂为病人治疗。

同时也要检查引起贫血是不是另有原因。

以上就是星际存在的几大症状表现,希望大家能够注意在生活当身体症状,如果也发现类似的症状了,就应该注意及时的调理身体,如果是身体存在一些疾病问题造成,那么就应该注意积极的治疗,尽可能地降低各种疾病的危害。

心悸知识点归纳范文

心悸知识点归纳范文

心悸知识点归纳范文心悸是指人体感到心跳加速、快而有力或不规则的感觉。

一般情况下,心悸是由心脏跳动的速度、节奏或强度改变引起的。

以下是对心悸的知识点进行的归纳。

1.心悸的症状特征:心悸的感觉因人而异,有的人可能感到心跳加速,有的人可能感到心跳的强度增加,还有的人可能感到心跳不规则。

心悸通常伴随着其他症状,如胸闷、气促、头晕、乏力等。

2.心悸的常见原因:心悸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心脏疾病、焦虑、压力、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咖啡因摄入过多、药物不良反应等。

有时,心悸也可能是生理性的,例如在运动、恐惧或激动的时候。

3.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心悸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跳动的速度、节奏或强度不正常。

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房颤动等。

一些心律失常可能需要通过药物治疗或手术干预来恢复正常的心脏节律。

4.心肌炎:心肌炎是指心肌(心脏肌肉)发炎的疾病。

心肌炎可能导致心脏跳动不协调,从而引起心悸的感觉。

心肌炎可以是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引起的。

5.心功能障碍:心功能障碍是指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血流量减少。

心功能障碍可能是由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引起的。

由于血液供应不足,身体其他部分的供氧量可能不足,导致心悸的感觉。

6.焦虑和精神压力:心悸也可以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如焦虑、紧张、恐惧等。

这些情绪会刺激交感神经系统,使心脏跳动加速、增强。

在心理压力下出现的心悸通常是暂时的,一旦情绪恢复稳定,心悸感也会消失。

7.药物和化学物质:一些药物和化学物质可以引起心悸感。

例如,咖啡因是一种刺激性物质,摄入过多会导致心率加快,引发心悸感。

其他药物,如一些抗抑郁药、刺激性药物、甲状腺素等,也可能引起心悸。

8.诊断和治疗:要确定心悸的原因,通常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

医生还可能要求做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

在确定了心悸的原因后,医生将设计相应的治疗方案。

治疗心悸的方法有多种,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心理治疗等。

中医内科学--心悸

中医内科学--心悸

中医内科学--心悸心悸是指心脏跳动频率和强度明显增高或不规则的感觉,患者可以明显感觉到心脏的跳动,甚至可以带来不适或恐慌感。

心悸是中医内科学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医内科学通过辨证施治来改善患者的心悸症状。

中医内科学将心悸分为虚实两种类型,虚心悸和实心悸。

虚心悸是指由于心气不足、阳气不旺而引起的心悸,多见于中老年人。

患者往往伴有乏力、气短、容易出汗等症状。

实心悸则是指由于痰火、湿气等引起的心悸,多见于年轻人。

患者在心悸的同时可能还会出现烦躁易怒、口干口渴等症状。

中医内科学通过辨证施治来改善心悸症状。

对于虚心悸,中医医生会通过调理心气来缓解患者的症状。

常用的中药有养心安神、益气补血等药物,例如黄耆、当归、白术等。

此外,中医医生还会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适量运动,避免过度劳累。

对于实心悸,中医内科会通过清热化湿来调理患者的症状。

常用的中药有绿豆、黄连、茵陈等。

此外,中医医生还会建议患者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多喝水以排除体内的湿气。

此外,中医内科学还将心悸与情志因素联系在一起。

中医认为心悸与情绪的波动有着密切关系。

当人处于情绪激动、烦躁不安的状态下,心悸会更加明显。

因此,患者在平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绪的波动,有利于缓解心悸的症状。

在中医内科学中,心悸也被看作一种调理心身健康的机会。

中医强调身心统一,认为身体的每个器官都与情绪、环境等因素有关,因此通过调理心悸可以调整身体的平衡,提高整体的健康水平。

中医内科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运用中药、针灸、推拿等疗法来治疗心悸。

中医内科学认为,心悸是人体失去平衡的一种表现。

通过辨证施治,可以改善患者的心悸症状,使心脏恢复正常的跳动频率和强度。

此外,中医内科医生还会重视调理患者的心理健康,通过改善心态缓解心悸。

在现代医学的发展下,中医内科学在治疗心悸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中医内科医生通过辨证施治,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可以对心悸患者进行全面的辅助检查和治疗。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9-2008)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

(1)自觉心中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

(2)可见结脉、代脉、促脉等脉象。

(3)常有情志剌激、惊恐、紧张、劳倦、烟酒等诱发因素。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指南》(ACC/AHA/ESC制定,2006年)。

(1)临床表现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心悸不适,部分病人还可以出现心前区重击感、头晕、乏力、胸闷,甚至晕厥;较轻的室性期前收缩常无临床症状。

体征:心脏听诊有提前出现的心搏,其后有较长的间歇,提前出现的室性期前搏动的第一心音增强,第二心音减弱或消失,有时仅能听到第一心音。

桡动脉搏动有漏搏现象。

(2)心电图特征①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时限>0.12s,其前无P波,其后常有完全性代偿间期,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②室性早搏的类型:室性早搏可孤立或规律出现。

每个窦性搏动后跟随一个室性早搏,并有规律出现两次以上者称为室性早搏二联律;每2个窦性搏动后出现一个室性早搏,并有规律出现两次以上者称为室性早搏三联律;连续发生2个室性早搏称成对室性早搏;连续3个以上室性早搏称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位于两个窦性心律之间的室性早搏称为间位性室性早搏。

若室性早搏在同一导联内形态相同,且偶联间期固定者,称为单形性室性早搏。

若同一导联中室性早搏的形态不同,但配对间期相等者称多形性室性早搏。

若室性早搏在同一导联内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形态,且偶联间期存在差异者,称为多源性室性早搏。

(3)病情分类①按发作频率分类偶发室性期前收缩:ECG示<5次/min,DCG示<30次/h;频发室性期前收缩:ECG示>5次/min,DCG示>30次/h;②按形态分类单源(单灶):同一导联中室性早搏的形态及配对间期均相同;多源(多灶):同一导联中室性早搏的形态及配对间期均不相同;多形(联律间期相同,形态迥异):同一导联中室性早搏的形态不同,但配对间期相等。

心悸病情的护理要点

心悸病情的护理要点

心悸病情的护理要点心悸是一种常见症状,指的是剧烈或不正常的心跳感受,患者会感觉到心脏跳动得很快或者是跳动得不规则。

心悸可能是身体某种反应的结果,也可能是心脏疾病的表现。

为了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和减轻心悸症状,下面是一些心悸病情的护理要点。

1.了解心悸的原因心悸可能是由于生理或心理原因引起的,因此了解病因是护理的首要步骤。

一些常见的原因包括焦虑、紧张、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心律失常和心脏病等。

护理人员应和患者充分交流,详细了解病情和病史,并结合医生的诊断,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

2.维持心理平衡心跳过快或不规律的感觉容易导致患者的心理紧张和焦虑。

护理人员要通过与患者的有意义的交流来帮助他们缓解紧张情绪。

情绪稳定有助于患者心态调整和压力减轻,因此护理人员可以采用舒缓的音乐、呼吸训练、放松疗法等方法来帮助患者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3.调整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的改变对于减轻心悸症状非常重要。

护理人员可以向患者提供相关的健康指导,帮助他们改善饮食习惯、增加适度的锻炼和睡眠时间,并适当减少咖啡因和酒精的摄入。

这些改变有助于维持身体的平衡,降低心悸发作的频率和强度。

4.服药合理化对于由心脏疾病引起的心悸症状,患者通常需要服用药物来控制。

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药物治疗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患者正确服用药物,并注意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观察。

同时,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解释药物的作用、剂量和使用方法,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服药意识。

5.定期复诊和监测心悸病情的护理不能仅仅局限于日常的康复护理,患者还需要定期复诊和心电图监测等跟踪观察。

护理人员应督促患者按时复诊,了解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护理计划,并在需要时向医生报告患者的情况。

监测是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的重要手段。

总结:心悸病情的护理要点涉及到心理护理、生活方式调整、药物管理和定期监测等方面。

护理人员应通过与患者的有效沟通,了解病情和原因,帮助患者调整生活方式并合理用药。

定期复诊和监测有助于随访病情的变化,及时更改护理方案。

中医内科学之心悸

中医内科学之心悸

【辨证论治 】
心悸辨证论治简表(1)
证型
症状
舌脉
治法 方药
气滞血瘀:血府逐瘀汤加生脉散为基本方;
心虚 6、《丹溪心法·惊悸怔心忡》悸:“不怔宁忡者,血虚善,惊怔忡易无时恐,,血少坐者多,有苔思虑薄便动白属,虚,脉时作细时止,镇痰惊因火定动。志
胆怯 惊室悸性心动过速及室性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动:不立安即处,理以不防寐室颤多。 梦而易惊 略数或细弦
合征及预激综合征等。
2、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 有助于明确诊断。 测量血压、X线胸部摄片

有助于诊断有无心律失常。
3、动态心电图监测:判断缺血性心脏病与心梗后 4、心室晚电位检测:恶性心律失常与猝死
心悸
v 概述 v 病因病机 v 诊查要点 v 辨证论治 v 预防调护 v 结语 v 临证备要
【辨证论治 】
一、诊断依据
诊断依据
主症 兼症 脉象
自觉心搏异常,或快速,或缓慢,或跳动 过重,或忽跳忽止,呈阵发性或持续不解, 神情紧张,心慌不安,不能自主。
伴有胸闷不舒,易激动,心烦寐差,颤抖 乏力,头晕等症。
中老年患者,可伴有心胸疼痛,甚则喘促, 汗出肢冷,或见晕厥。
数、促、结、代、缓、沉、迟等脉象
诱发 情志刺激如惊恐、紧张,及劳倦、饮酒、 因素 饱食等
® 1、体虚劳倦 ® 2、七情所伤 ® 3、感受外邪 ® 4、药食不当
【病因病机】
二、病机
® 病位及涉及脏腑
病位在心,而与肝、 脾、肾、肺四脏密切
相关。
® 病性
® 病机关键
® 病势(疾病演变及走势)
心悸
v 概述 v 病因病机 v 诊查要点 v 辨证论治 v 预防调护 v 结语 v 临证备要

心悸(神经官能症、心率失常)健康教育宣教

心悸(神经官能症、心率失常)健康教育宣教

心悸(神经官能症、心率失常)心悸是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警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

一、生活调护
1、使患者有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减少外界不良刺激的干扰。

2、把卧室内空气流通的尺度,保证空气新鲜,保持病室安静。

3、生活起居有规律,合理安排劳作、休息、饮食、睡眠等,养成良好习惯。

4、注意劳逸结合。

病重者绝对卧床休息,待体征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后,方可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

二、饮食调护
1、饮食以清淡为宜,切记过饱、偏食。

2、心悸患者应选用多种饮食,加强营养,可给予其滋补之品,但应饮食有节,少食生冷之品,忌饮酒。

3、常服食品有玉米、小麦、牛肉、大枣、葡萄,亦可用龙眼肉15g,莲子15g,大枣10枚,粳米90g,白糖少许,同煮粥食用,可养心血、安心神。

三、出院宣教
1、保持情绪稳定,劳逸结合,生活规律。

2、有下列症状时,及时就医:
(1)心悸频发且重,伴有胸闷、心痛。

(2)尿量减少,下肢水肿,短时间内体重增加较快。

(3)呼吸气短或喘促。

3、遵医嘱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严禁随意增加剂量以防加剧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毒性。

4、教给患者及家属测量脉搏的方法,以利于自我监测病情。

心悸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

心悸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
自我观察与评估
观察自己是否有其他心血管疾病的症状,如胸痛、呼吸困难等,及时 就医检查。
避免诱发因素
控制情绪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兴奋、焦虑、紧张等情绪波动,减少心 悸发作的风险。
调整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有 助于降低心悸发作的风险。
避免刺激因素
避免过度劳累、吸烟、饮酒、咖啡等刺激性因素,以免诱发心悸。
运动强度
01
根据心悸症状和身体状况,合理安排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
度运动。
有氧运动
02
选择有氧运动方式,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提高心肺功能和
耐力。
力量训练
03
适当进行力量训练,增强肌肉力量和稳定性。
饮食康复指导
控制盐分摄入
减少盐分摄入,控制饮食中的钠含量,以降低心脏负担。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助于降低胆 固醇和调节血糖。
定期复查与就医
定期复查
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相关检查,以 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心血管疾病的变化。
就医指导
如有心悸症状加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检查和治疗, 以免延误病情。
06
CHAPTER
心悸的健康教育
提高公众对心悸的认识
了解心悸的常见原因
心悸可能是心脏疾病、内分泌失调、药物副作用等多种原 因引起的,公众应了解这些常见原因,以便及时发现并就 医。
认识心悸的预警信号
心悸可能伴随其他症状,如胸痛、呼吸困难、头晕等,了 解这些预警信号有助于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病情恶化。
了解心悸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公众应了解心悸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如改变生活方式、药 物治疗等,以便在出现心悸症状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简述心悸的主要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

简述心悸的主要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

简述心悸的主要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心悸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具有许多可能的原因和危险因素。

在护理过程中,合理的评估和实施护理措施对于患者的康复和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简要介绍心悸的主要护理问题,并提供一些护理措施来帮助缓解和管理心悸症状。

1. 概述心悸心悸是指感觉到心脏跳动或强烈的心脏跳动的症状,常常被患者描述为“心跳加速”、“心脏跳得非常快”等。

心悸可能单独存在,也可能伴随其他症状,如胸闷、气短和乏力等。

它可以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也可能是一种表明潜在心血管或其他系统疾病的症状。

2. 主要护理问题2.1 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心悸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详细评估患者的心律情况,包括心率的规律性和节律性。

如果发现有心律失常的迹象,护士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并根据医嘱执行相关的治疗措施,如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或进行电生理治疗等。

2.2 心脏负荷过重心悸可能是由心脏负荷过重引起的。

在评估和护理过程中,护士应关注患者的血压和心脏负荷情况。

如果发现高血压、贫血等与心脏负荷过重相关的问题,护士应通过适当的护理措施来减轻心脏负荷,如控制血压、纠正贫血等。

2.3 焦虑和精神因素焦虑和精神因素是心悸的常见诱因之一。

在患者的心理评估过程中,护士应重点关注患者的焦虑水平和精神状态。

针对焦虑和精神因素,护士可以采用多种干预措施,如放松技巧、认知行为疗法和药物治疗等,以帮助患者减轻焦虑和心悸症状。

3. 护理措施3.1 详细评估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精神状态等方面的评估。

通过评估,护士可以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等信息,为后续的护理措施提供基础。

3.2 监测心率和心律护士应经常监测患者的心率和心律。

可以通过心电图、心电监护仪等设备来监测心律,并及时记录和报告异常情况。

护士还可以在医嘱下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以维持正常的心律。

3.3 减轻心脏负荷对于心脏负荷过重的患者,护士可以采取以下护理措施来减轻心脏负荷:- 控制血压:通过监测血压、给予降压药物等方式,维持患者的血压在正常范围内。

心悸的健康教育

心悸的健康教育

心悸的健康教育
心悸的健康常识
心悸是指人们会感到心跳加快、强烈或者不规则的情况。

虽然心悸一般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但是当心悸频繁出现且伴随其他症状时,可能意味着一些潜在的健康问题。

以下是一些关于心悸的健康常识。

1. 勿忽视心悸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如果你经常感到心悸,或者心悸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及时咨询医生。

这可能是心脏疾病、高血压、甲状腺问题或贫血等健康问题的表现。

2. 注意识别引发心悸的触发因素:某些刺激物如咖啡因、尼古丁、酒精和某些药物等都可能引发心悸。

了解自己的触发因素,可以有助于减少心悸的发作。

3. 通过调整生活习惯来缓解心悸: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帮助缓解心悸。

这包括减少咖啡因和酒精的摄入、戒烟、适度锻炼、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等。

4. 保持情绪稳定:情绪波动也可能导致心悸。

通过学习一些应对压力和焦虑的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可以减少心悸的发生频率。

5.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心悸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并伴随其他症状如胸痛、呼吸困难等,建议尽快就医。

专业医生可以根据个体情况做出正确的诊断,并给予相应的治疗方法。

总的来说,心悸虽然在某些情况下是正常的身体反应,但我们也需要注意观察、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如果心悸频繁出现或伴随其他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以确保自己的健康和安全。

心悸突发预防措施及紧急应对方案

心悸突发预防措施及紧急应对方案

心悸突发预防措施及紧急应对方案心悸是指心跳加快或不规则,可能会导致心跳的感觉变得明显。

这种情况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心脏问题、荷尔蒙变化、压力、咖啡因摄入过多等。

心悸虽然通常是暂时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成为医疗紧急情况。

预防措施生活方式的调整1. 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2. 饮食调整:减少咖啡因和酒精的摄入,避免过量饮食和刺激性食物。

饮食调整:减少咖啡因和酒精的摄入,避免过量饮食和刺激性食物。

3. 戒烟:吸烟会刺激心脏,增加心悸的风险。

戒烟:吸烟会刺激心脏,增加心悸的风险。

4. 适量运动:保持适度的体力活动,但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站立。

适量运动:保持适度的体力活动,但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站立。

心理健康管理1. 压力管理:研究压力管理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瑜伽等。

压力管理:学习压力管理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瑜伽等。

2. 情绪调节:保持积极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情绪调节:保持积极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医疗建议1.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心脏检查,以监测心脏健康状况。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心脏检查,以监测心脏健康状况。

2. 遵医嘱:如有心脏病史或其他相关疾病,应按医生建议服药和使用医疗设备。

遵医嘱:如有心脏病史或其他相关疾病,应按医生建议服药和使用医疗设备。

紧急应对方案心悸发作时的应对措施1. 保持冷静:尽量保持冷静,避免紧张和焦虑,因为这可能加重心悸症状。

保持冷静:尽量保持冷静,避免紧张和焦虑,因为这可能加重心悸症状。

2. 休息:立即坐下或躺下,避免站立,以减少心脏的负担。

休息:立即坐下或躺下,避免站立,以减少心脏的负担。

3. 呼吸:慢慢深呼吸,可以帮助稳定心率。

呼吸:慢慢深呼吸,可以帮助稳定心率。

4. 寻求帮助:如果心悸持续时间较长或伴随其他症状,如胸痛、头晕等,应立即寻求医疗帮助。

寻求帮助:如果心悸持续时间较长或伴随其他症状,如胸痛、头晕等,应立即寻求医疗帮助。

心悸病人的护理措施

心悸病人的护理措施

心悸病人的护理措施引言心悸是指心脏不规则、不平稳或过速的心跳感知。

它可以是正常生理反应,也可能是某些心脏疾病的症状。

对于心悸病人的护理,既需要进行细致的观察和评估,也需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改善心脏状态。

本文将介绍心悸病人的护理措施,包括注意事项、患者教育和药物干预等方面的内容。

注意事项1.严密观察患者:对于心悸病人,护理人员应定期测量患者的心率和血压,并记录下来。

同时还要注意患者的症状变化、呼吸情况和心电图等信息。

2.减少心悸的诱因:心悸病人应避免摄入过多的咖啡因,如咖啡、茶和巧克力等食物。

此外,还要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紧张、焦虑的环境中。

3.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规律的作息和健康的饮食有助于降低心悸的发作频率。

建议患者早睡早起,避免过度劳累和暴饮暴食等不良习惯。

4.提供支持和安慰:心悸病人通常会感到害怕、紧张和焦虑。

护理人员应提供情感支持和安慰,帮助患者缓解压力,培养积极的情绪。

患者教育1.呼吸训练:指导患者采用深呼吸或其他放松技巧来缓解心悸,使心率得以平稳。

护理人员可以教授患者正确认识并掌握呼吸方式,例如,深吸气,慢慢吸气,汇集全部力量在胸腔深处鼓起最大吸气口大小的气囊一样,然后再平静地呼气,保持心情轻松。

2.应对焦虑和恐惧:向患者解释心悸的原因和机制,帮助他们正确对待和认识症状,以减少焦虑和恐惧。

可以采用一些放松技巧,例如,音乐疗法、瑜伽和冥想等,来帮助患者缓解紧张情绪。

3.适度运动:鼓励患者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和游泳等。

适度运动可以增加心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缓解心悸的症状。

4.药物合理应用:根据医生的指导,患者应遵循药物的使用方法和剂量,及时服用心脏安定剂、β受体阻断剂和钙通道阻滞剂等药物,以控制心悸的发作。

药物干预1.心脏安定剂:心脏安定剂如普鲁卡因胺等可以通过抑制交感神经的兴奋,减轻心脏的兴奋性,从而缓解心悸症状。

使用心脏安定剂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且需要定期检测肝肾功能。

心悸的症状心悸的症状

心悸的症状心悸的症状

心悸的症状--心悸的症状心悸的症状--心悸的症状导语:心悸是常见的临床症状,是一种自觉心脏跳动的不适感或心慌感,究竟心悸是怎么回事?有哪些症状呢?接下来一起看看以下相关介绍吧,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一、心悸症状介绍心悸,中医病证名。

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

多因体虚劳倦,情志内伤,外邪侵袭等,导致心神失宁而发病。

其病位在心,根据病证的临床表现,应分辨病变有无涉及肝脾肺肾,是涉及一脏,或病及多脏,心悸病机有虚实之分,故治疗上应分虚实,虚证分别治以补气、养血、滋阴、温阳;实证则应祛痰、化饮、清火、行瘀。

但本病以虚实错杂为多见,且虚实的主次、缓急各有不同,故治当相应兼顾。

同时,由于心悸以心神不宁为其病理特点,故应酌情配入镇心安神之法。

二、心悸症状原因心悸是怎么回事?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

那么,引起心悸的原因有哪些?1、生理性因素剧烈运动、过度紧张、精神兴奋、啦烟、饮酒、浓茶、咖啡等。

心悸的发生多因体质虚弱,饮食劳倦,七情所伤,感受外邪及药石不当等以致气血阴阳亏损,心神失养,心主不安,或痰、饮、火、瘀阻滞心脉,扰乱心神。

2、病理性因素(1)心律失常:心动过缓、心动过速、期前收缩、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等。

(2)心心室肥大高血压性心脏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二尖瓣关闭不全、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脚气病性心脏病。

(3)高动力循环状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嗜铬细胞瘤、重度贫血、高热、缺氧、维生素B1缺乏性心脏病、低血糖、β受体功能亢进症。

(4)精神性:焦虑症、神经循环无力症、心血管神经官能症。

(5)药物:服用利尿剂、氨茶碱、阿托品、麻黄素、肾上腺素、甲状腺素、硝苯地平等也会引起心悸。

三、心悸症状该怎么办了解了心悸是怎么回事之后,我们再来看看心悸怎么办?1、保持心情愉快:心悸患者应经常保持心情愉快,精神乐观,情绪稳定,避免惊恐及忧思恼怒等不良刺激。

心悸应对心悸症状的建议

心悸应对心悸症状的建议

心悸应对心悸症状的建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经历到心悸症状。

心悸是指心跳过速或者不规律,给人一种紧张、焦虑的感觉。

虽然心悸症状可能只是暂时的,但如果频繁出现或伴随其他不适症状,就需要引起注意并寻求医疗建议。

在本文中,将给出一些建议来应对心悸症状。

1.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预防和减轻心悸症状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值得注意的方面:- 均衡饮食: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和全谷物,限制高脂肪和高盐食物的摄入。

- 适量运动:规律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自行车等,可改善心脏功能。

- 充足睡眠:保证每天7至8小时的睡眠时间,有助于减少心悸发作的频率。

- 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的摄入会增加心悸的风险,应尽量避免或限制使用。

2. 去除诱发心悸的因素有些因素可能会诱发心悸症状,了解并尽量避免这些因素对于管理心悸症状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诱发心悸的因素:- 咖啡因:过量摄入咖啡因会导致心悸,建议减少咖啡、茶和能量饮料等咖啡因含量高的饮品的摄入。

- 压力和焦虑:情绪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心脏的跳动,尽量寻找放松身心的方法,如冥想、呼吸练习等。

- 药物和草药:某些药物和草药可能会引起心悸,必要时请咨询医生或药剂师,了解药物的副作用。

3. 采取缓解心悸的方法当心悸症状发作时,可以尝试以下方法来缓解症状:- 深呼吸:尽量放松身心,深呼吸数次,有助于降低心率和减轻焦虑情绪。

- 冷敷:用冷湿毛巾敷在脖子后部或面部,有助于缓解心悸带来的不适感。

- 静音环境:寻找一个安静且舒适的环境,远离嘈杂的声音和刺激,有助于稳定情绪和呼吸。

- 注意身体姿势:保持坐姿或半躺姿势,可减轻心脏的负担和缓解心悸症状。

4. 寻求专业医疗建议如果心悸症状频繁出现、持续数分钟或伴随其他不适症状,建议咨询医生并寻求专业医疗建议。

医生可能会根据您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诊断,并制定适合您的治疗计划。

总结起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去除诱发因素、采取缓解方法以及及时寻求医疗建议是应对心悸症状的有效途径。

症状护理 心悸

症状护理 心悸
晕等不适时,应采取高枕卧位、半卧位或其他舒适 体位。尽量避免左侧卧位。晕厥发作频繁的患者应 卧床休息,加强生活护理;嘱患者应避免单独外出 ,防止意外。
c、心理护理
d、做好抢救准备 建立静脉通路,备好抢救药物、设 备,如除顫仪、临时起搏器等。
e、病情监测与处理
f、饮食 给予高维生素、高纤维素、清淡易消化饮 食,少量多餐
3.心脏神经官能症 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所引 起,心脏本身并无器质性病变。女性患者 多见,除心悸外,常有胸痛、头痛、失眠 、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的表现。
心悸是冠心病病情变化或加重常有的临床表现,所以 重视患者心悸的叙述,及时评估患者心悸的相关因素 ,采取相应护理干预措施。
三、心悸的护理评估
心悸评估表
(四)健康教育
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诱发因素。 起居规律,避免劳累。注意增进体质的保健锻炼 ,要适量、适度。 教会患者监测脉搏和听心率的方法。 指导患者正确饮食。 保持大便通畅,切忌排便时因用力过度而发生意 外。 使患者了解坚持服药的重要性。
病例拓展1
患者,男性,28岁。因胸闷、心前区隐痛、心悸、乏 力1 周,晕厥1次入院。患者几天前踢足球后觉得特 别疲乏,当晚8时就寝时出现心慌及心跳突然停顿感 。自次日起常有类似发作,时感憋气,心前区隐隐不 适,但未予重视。就诊前1小时上班途中,突然无明 显原因的心悸,继而晕厥在公共汽车上,经旁边乘客 扶起后即清醒。经回忆,10天前曾因淋雨着凉而发热 、咽痛、流涕、全身酸痛,偶有咳嗽、腹泻。当地医 院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服对乙酰氨基酚(泰诺) 等药物后好转。查体:体温37.8C,脉搏104次/分,呼 吸24次/分,血压105/70mmHg;神清,焦虑不安;心 脏听诊:心率108次/分,可闻室性期前收缩6~8次/ 分,心尖区第一心音低钝,收缩期Ⅱ级吹风样杂音。 两肺、腹部及神经系统均无异常发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悸症状和应注意
心悸(palpitation)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甚至不能自主的一类症状.发生时,患者自觉心跳快而强,并伴有心前区不适感.属祖国医学“惊悸”和“怔仲”的范畴. 本病症可见于多种疾病过程中,多与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并存,凡各种原因引起心脏搏动频率,节律发生异常,均可导致心悸.
意见建议:
建议:去医院检查一下,然后再治疗.
仅供参考:
中医辨证论治
1,心虚胆怯
治法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方药安神定志丸加减
2,心血不足
治法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方药归脾汤加减
3,心阴亏虚
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方药朱砂安神丸合天王补心丹加减
4,心阳不振
治法稳步信仰,安神定悸
方药桂枝甘草龙骨甘草牡蛎汤合参附汤加减
5,心脉瘀阻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6,水饮凌心
治法振奋心阳化气行水
方药苓桂术甘汤加减
生活护理:
注意调节情志,防止喜怒等七情过极. 适当注意休息,少房事,少进食含动物脂肪多的饮食,少进咸,辣和酒,烟,浓茶,咖啡等. 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注意预防感冒等. 一定要控制情绪,少生气.
第二
心悸(palpitation)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甚至不能自主的一类症状。

发生时,患者自觉心跳快而强,并伴有心前区不适感。

属祖国医学“惊悸”和“怔仲”的范畴。

本病症可见于多种疾病过程中,多与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并存,凡各种原因引起心脏搏动频率、节律发生异常,均可导致心悸。

编辑本段中西医概念
西医认为:心悸是病人自己能感知到心跳的一种心前区不适或心慌的感觉心率加快时感心脏跳动不适,心率缓慢时感搏动有力。

中医认为:心悸是自觉心跳快而强,并伴有心前区不适感。

属祖国医学“惊悸”和“怔仲”的范畴。

分类及常见疾病:引起心悸的原因很多,大体可见于以下几类疾病:
1.心血管疾病常见于各种类型的心脏病,如心肌炎、心肌病、心包炎、心律失常及高血压等。

2.非心血管疾病常见于贫血、低血糖、大量失血、高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疾病以及胸腔积液、气胸、肺部炎症、肺不张、腹水、肠梗阻、肠胀气等;还可见于应用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氨茶碱、阿托品等药物后出现的心悸。

3.神经因素自主神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最为常见,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症、惊恐或过度兴奋、剧烈运动后均可出现心悸。

编辑本段心悸的预防
情志调畅,饮食有节及避免外感六淫邪气,增强体质等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积极治疗胸痹心痛、痰饮、肺胀、喘证及痹病等,对预防和治疗心悸发作具有重要意义。

保持精神乐观,情绪稳定,坚持治疗,坚定信心。

应避免惊恐刺激及忧思恼怒等。

生活作息要有规律。

饮食有节,宜进食营养丰富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宜低脂、低盐饮食,忌烟酒、浓茶。

轻证可从事适当体力活动,以不觉劳累、不加重症状为度,避免剧烈活动。

重症心悸应卧床休息,还应及早发现变证、坏病先兆症状,做好急救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