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与小肠解剖图[1]
小肠的解剖生理ppt课件
小肠的组织结构
01
02
03
04
黏膜层
小肠黏膜层由单层柱状上皮细 胞组成,能够分泌消化酶和吸
收营养物质。
黏膜下层
该层含有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等结构,为黏膜提供营养和感
觉功能。
肌层
小肠肌层由内环行肌和外纵行 肌组成,能够控制肠道的运动
。
外膜
外膜为浆膜,起到保护和润滑 的作用。
小肠的肠管壁结构
粘膜层
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组 成,负责吸收食物中的
标和病原体。
内镜检查
通过小肠镜或胶囊内镜等内镜检 查技术,观察小肠黏膜状态,发 现病变并进行组织活检。
影像学检查
通过X线、CT、MRI等影像学检 查,观察小肠形态和位置,辅 助诊断小肠疾病。
诊断性手术
对于无法通过非手术方法确诊的 小肠疾病,可采用诊断性手术探
查,获取病理组织进行诊断。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吸收。
节律性运动是由小肠平滑肌的自 主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其频率约
为3次/分钟。
这种运动有助于将食物与消化液 混合,使其更好地被消化和吸收。
小肠的分节运动
分节运动是小肠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它有助于将食物分成小块,使其更好地被消 化和吸收。
分节运动是由小肠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其运动形式类似于波浪状的运动。
症状。
其他疾病
小肠扭转
小肠扭转是一种急腹症,由于小肠的 系膜过长或过短导致肠道发生扭转, 引起剧烈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肠套叠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道套入其相连的肠 管内,引起腹痛、血便等症状,常见 于儿童和老年人。
05 小肠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实验室检查
消化系统(食管、胃、小肠、大肠)PPT课件
三、结肠 colon 在右髂窝内续于盲肠,在第3骶椎平面连接直肠,呈“M”形 包围小肠。 (一)升结肠ascending colon
(二)横结肠transverse colon 由横结肠系膜连于腹后壁, 活动度较大。 结肠右曲——肝曲 结肠左曲——脾曲
(三)降结descending colon
6
小肠
小肠上起幽门,下接盲肠,分十二指肠、空肠与回肠三部。
一、十二指肠duodenum
(一)上部
幽门pylorus
十二指肠上曲 十二指肠球
幽门管pyloric canal
(二)降部
十二指肠下曲
环状襞 十二指肠小乳头
十二指肠纵襞
十二指肠大乳头 (三)水平部 (四)升部
十二指肠空肠曲 十二指肠悬肌
十二指肠空肠曲duodenojejunal flexure
第三狭窄部为食管通过膈食管裂孔处,距中切牙约40cm 。是消化管最膨 大的部分,上连食管 下续十二指肠。
二、形态和分部: 胃可分为出入2口, 大小2弯和前后2壁, 并可分为4部。
一、位置 胃大部分位于左季
贲门切迹 胃底 fundus of stomach
肋区,小部分位于
腹上区。
(四)乙状结肠sigmoid colon
借乙状结肠系膜连于骨盆侧壁, 活动度较大。
15
四、直肠 rectum
(一) 位于小骨盆腔的后部、 骶骨的前方。
(二) 在矢状面 骶曲
上有两个 弯曲
会阴曲
(三)3个直肠横襞
中间的直肠横襞最大,位置 最恒定,位于直肠右壁,距 肛门约7cm。
会阴曲 Perineal flexure
消化系统
1
消化系统(食管、胃、小肠、大肠1)
胃肠道解剖
• 3.水平部(horizontal part) 自十二指肠下 曲水平向左横行,越过下腔静脉、腹主动 脉的前方,于第3腰椎的左侧移行为升部。
• 4.升部(ascending part) 自第3腰椎的左 侧接水平部,斜向左前上方至第2腰椎体左 侧,再向前下方弯曲续于空肠,此弯曲称 十二指肠空肠曲。此曲被十二指肠悬肌固 定于腹后壁。十二指肠悬肌和其表面的腹 膜皱襞共同构成十二指肠悬韧带 (suspensory ligament of duodenum),又称 Treitz韧带,是确认空肠起始端的标志。
(2)胃的静脉
与同名动脉伴行,均汇入门脉系统。
胃左V
胃右V 胃网膜右V 胃网膜左V 胃短V 胃后V
肠系膜上V
脾
V
门V
6. 胃的淋巴
(1)胃左、右淋巴结: (2)胃网膜左、右淋巴结: (3)贲门淋巴结: (4)幽门上下淋巴结: (5)脾淋巴结:
一、小肠
•
小肠(small intestine)为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 也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盘曲在腹腔的中、 下部,上接幽门,下续盲肠,成人全长约5~7m。 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3部分。 • (一)十二指肠 十二指肠(duodenum)为小肠的首段,上接胃的 幽门,下续空肠,长约25cm。除起始部和终端外, 其余部分都紧贴腹后壁。十二指肠呈“C”字形从 右侧包绕胰头,全长分为上部、降部、水平部和 升部4部分。
结肠袋(haustra of colon)位于相邻两 条结肠带之间,由肠壁呈袋状向外膨出而成, 在X线平片上可借此区别大、小肠;
肠脂垂(epiploicae appendices)附于结 肠带的边缘,是脂肪组织及浆膜聚集成的大 小不等形状各异的突起。上3种结构是肉眼 区别结肠和小肠的重要依据。
五脏六腑位置图
五脏六腑位置图展开全文五脏六腑位置图一、心脏的体表解剖位置——心脏在第2肋至第8肋之间,呈前后略扁的锥形,左起左腋中线,右至右锁骨中线。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动力器官,通过心脏的收缩、舒张,推动全身的血液循环来带动周身的新陈代谢。
)二、肝的体表解剖位置——肝是人体最大的实质器官,呈楔形,左右径为25cm,前后径约15 cm,大部分在右上腹,小部分超越正中线达左上腹,上界在右锁骨中线平第5肋上缘,下界齐右肋缘。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体内物质代谢和解毒的重要器官,并能分泌胆汁。
)三、脾脏的体表解剖位置——成人正常的脾脏约掌心在,外形似蚕豆,们位于左季肋深处,被第9、10、11肋所遮盖,脾脏周围的腹膜被皱壁与附近脏器相连形成各条韧带,对脾脏起支持和固定作用。
(脾脏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有造血、滤血、免疫的功能。
)四、肺脏的体表解剖位置——肺脏位于胸腔内,纵隔的两侧,分为左肺和右肺。
左肺因心脏扁左,较右肺窄而长;右肺因膈下有肝,较左肺宽而短。
五、肾脏的体表解剖位置——肾位于脊柱两旁,腹腔的后上方。
左肾端约平第11胸椎下缘,下端平第2腰椎下缘。
右肾因上方有肝脏,位置较左肾低半个椎体。
六、胃的体表解剖位置——胃约3/4位于左季肋区,1/4位于腹上区。
其贲门在第11胸椎的左侧,幽门约在第1腰椎的右侧。
胃前壁的右侧被肝左叶遮盖;左侧被膈和左肋弓所掩盖;只有中间三角形区域直接与腹前壁相贴。
七、小肠的解剖位置——小肠为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全长约为5-7m,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最重要部位。
(小肠由上至下可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3部分。
)八、大肠的解剖位置——大肠的长度约1。
5 m。
(根据大肠的位置和特点,可分为盲肠、阑尾、结肠和直肠。
)九、胆囊的解剖位置——胆囊位于肝下面,胆囊的功能是储存和浓缩胆汁。
十、膀胱的解剖位置——成人膀胱位于小骨盆腔的前部。
空虚时,膀胱尖一般不超过耻骨联合上缘;充盈时,膀胱尖可高出耻骨联合上缘。
大肠与小肠解剖图(最新知识点)
大肠与小肠解剖图2011-01—13 19:49:43| 分类:解剖|标签:大小肠 |字号大中小订阅盲肠大肠large intestine是消化管的下段,全长约1.5cm,分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 ﻫ除直肠、肛管以及阑尾外,结肠和盲肠具有三种特征性结构,即结肠带、结肠袋和肠肢垂。
结肠带colic bands由肠壁的纵行肌增厚而成,有三条,沿肠的纵轴排列,三条结肠带均汇集于阑尾根部。
结肠袋haustr aof colon的形成是由于结肠带较肠管短,使后者皱摺成结肠袋,结肠袋为由横沟隔开向外膨出的囊状突起,当结肠袋被钡剂充盈时,具有特征性的X线象:结肠的阴影呈边缘整齐的串珠状。
肠肢垂epiploicae ap- pendice s为沿结肠带两侧分布的许多小突起,由浆膜及其所包含的脂肪组织形成.在结肠的内面,相当于结肠袋间的横沟处,环行肌增厚,肠粘膜皱摺成结肠半月襞. ﻫ一、盲肠ﻫ盲肠caecum 是大肠的起始部,下端为膨大的盲端,左侧与回肠末端相连,上续升结肠,以回盲瓣与升结肠及回肠为界。
回盲瓣是由回肠末端突入盲肠所形成的上、下两个半月形的瓣.此瓣的作用为阻止小肠内容物过快地流入大肠,以便食物在小肠内充分消化吸收,并可防止盲肠内容物逆流到回肠。
盲肠位于右骼窝内,高位盲肠可在骼窝上方,甚至到达肝右叶下方,低位盲肠可到达小骨盆内。
ﻫ阑尾阑尾 v ermif orm appendi x的根部连于盲肠的后内侧壁,远端游离,平均长度6~8cm 。
儿童的阑尾与其身高相比,相对较成人为长。
中年以后逐渐萎缩变小。
阑尾的外径介于盲肠和阑尾盲肠和阑尾0.5—1.0cm 之间,管腔狭小,经阑尾孔开口于盲肠后内侧壁. ﻫ阑尾的位置因人而异,它可位于回肠末端的前面或后面,或位于盲肠后方或下方,也可越过骨盆缘进入盆腔内。
根据国内体质调查资料,阑尾以回肠后位和盲肠后位为多,盆位次之,再次为盲肠下位和回肠前位.此外,还可有肝下位和左下腹位等,虽属少见,但在急腹症的诊断过程中,应考虑到。
小肠大体ppt课件
治疗方法
01
02
03
04
药物治疗
针对不同的小肠疾病,选用适 当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抗生素
、抗炎药、止泻药等。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小肠疾病,如肠道 梗阻、肠道出血等,可能需要
手术治疗。
营养支持
对于小肠功能受损的患者,提 供适当的营养支持,如肠内营
养或静脉营养。
其他治疗
如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根 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
粘膜层
粘膜层是小肠最内层的 组织结构,主要负责吸 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粘膜下层
粘膜下层是小肠粘膜与 肌层之间的组织结构,
含有血管和神经。
肌层
肌层是小肠的中层组织 结构,主要负责小肠的
运动。
外膜
外膜是小肠最外层的组 织结构,主要起到保护
作用。
小肠的血管与淋巴管
血管
小肠的血管负责为小肠提供营养物质 和氧气,并将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运 输出去。
04
小肠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实验室检查
通过血液、尿液等实验室检查,检测 相关指标,以评估小肠疾病的状态。
内镜检查
通过小肠镜或胶囊内镜等内镜检查方 法,直接观察小肠黏膜,发现病变并 进行组织活检。
X线检查
通过腹部X线平片或造影检查,观察 小肠形态和功能,发现异常病变。
核磁共振成像(MRI)
利用MRI技术对小肠进行无创检查, 能够清晰显示小肠结构和病变。
小肠大体介绍
目录
• 小肠的解剖结构 • 小肠的功能与作用 • 小肠的疾病与病变 • 小肠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01
小肠的解剖结构
小肠的形态与位置
形态
小肠位于腹腔的左中右部,是消 化道最长的一部分,成人小肠长 度约为5-7米。
人体内脏器官结构分布图(收藏)
人体内脏器官结构分布图(收藏)
人体内脏从上到下依次主要包括:甲状腺、气管、上主动脉、上腔静脉、心脏、肺、食道、隔肌、肝、下腔静脉、下主动脉、胆囊、脾、胃、肾、胰、小肠、大肠、输尿管、阑尾、膀胱、直肠、尿道。
1.人体内脏分布概观简图
2.腹部脏器分布图(前面观)
3.腹网膜
4.腹后壁腹膜的分布
5.腹后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肾与输尿管的位置)
6.肾的位置及毗邻(前面观)
7.肾的位置及毗邻(后面观)
人体内脏器官分布图
人体内脏位置分布图主要包括人体胸腹部内脏器官的分布:肝脏、胆囊、胃、肾、小肠、脾、直肠、十二指肠、胰、输尿管、膀胱、子宫等重要器官的位置示意图。
人体内脏器官分布图1.人体器官七大系统组合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
2.人体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3.人体器官实在是太多了,说些主要的内脏器官吧。
心脏-负责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
肺--在肺部血液中的CO2排除,吸收氧气,交给心脏循环至全身。
肝脏--对身体吸收的一些有毒物质作出处理,如酒精。
肝不好的人不能多饮酒就是这个原因。
这个是和胆藏一起的。
另外在人体少量缺血的时候肝脏就给补充了。
如果大量失血就是骨髓造血了。
胃和下面的肠子管消化吸收。
肾很有意思,肾是统管人先天之气的,肾不好表现为性功能衰退,且肾属水,克火,火为心肾不好可以直接的对心脏产生影响。
脾脏。
中医上说思伤脾。
思念某人太厉害早晨起来嘴里就是发干,有异味,是由于脾不好影响了胃,进而对口腔造成影响。
4 人体主要的免疫器官:扁桃体,胸腺,脾脏,淋巴结,骨髓,淋巴管。
中医学把人体内在的重要脏器分为脏和腑两大类,有关脏腑的理论称为“藏象”学说。
藏,通“脏”,指藏于内的内脏;象,是征象或形象。
这是说,内脏虽存于体内,但其生理、病理方面的变化,都有征象表现在外。
所以中医学的脏腑学说,是通过观察人体外部征象来研究内脏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脏和腑是根据内脏器官的功能不同而加以区分的。
脏,包括心、肝、脾、肺、肾五个器官(五脏),主要指胸腹腔中内部组织充实的一些器官,它们的共同功能是贮藏精气。
精气是指能充养脏腑、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个器官(六腑),大多是指胸腹腔内一些中空有腔的器官,它们具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泄糟粕的功能。
除此之外,还有“奇恒之腑”,指的是在五脏六腑之外,生理功能方面不同于一般腑的一类器官,包括脑、髓、骨、脉、女子胞等。
中医学基础— 六腑
44
膀胱
膀胱尖
脐正中韧带 输尿管
膀胱襞
输尿管间襞
输尿管口 膀胱三角
参 考 资 料
尿道内口 膀胱垂
45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46
(二)膀胱的生理功能
1、贮存尿液
人体的津液通过肺、脾、肾等脏的作用, 布散全身,发挥其滋养濡润机体的作用。其 代谢后的部分则下归于肾,经肾的气化作 用,升清降浊。清者回流体内,浊者下输于 膀胱,变成尿液,由膀胱加以贮存。 膀胱为“水腑”。
49
六.三焦
三焦是位于胸腹腔的一个大腑。作为六 腑之一的三焦有其特定的生理功能,如通行 元气、疏通水道等。 三焦又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上、 中、下焦分布的部位包括了其它脏腑,故三 焦又概括了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及其生理特 点。
50
(一)三焦的解剖形态
三焦的实质,历史上有“有名无形”与“有 名有形”之争。 一般认为,它是分布于胸腹腔的一个大 腑,五脏六腑之中,唯三焦最大,且无与匹 配,故三焦有“一腔之大腑” “孤府”之称。
24
三.小肠
小肠包括现代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它是机体对饮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并输 布其精微,下传其糟粕的重要脏器。 小肠与心经脉相互络属,故与心互为表里。 小肠主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
25
(一)小肠的解剖形态
小肠位于腹中,其上口与胃之幽门 相接,下口与大肠相连,大小肠相接处 称为阑门。 小肠是一个比较长的,呈迂曲回环 迭积之状的管状器官。
2
《难经》之“七冲门”
食物 唇为飞(扉)门 齿为户门 会厌为吸门
太仓上口为贲(奔)门 太仓下口为幽门 大肠小肠 会为阑(拦)门 下极为魄(粕)门
食物流程
小肠大肠ppt课件
肛柱:肛管内面有6-10条纵行的黏膜皱襞 肛直肠线:各肛柱上端的连线,为直肠与肛管 的分界线。
肛瓣:连接相邻肛柱下端之间的半月形黏膜皱 襞。
肛窦:相邻两个肛柱下端与肛瓣之间形成开口
向上的小隐窝。肛窦内容易积存粪屑,引起感
染而导致肛窦炎,甚至可发展为肛瘘。
齿状线(肛皮线):各肛柱下端与各肛瓣边缘
共同连成一锯齿状环形线。
1、上部:长约5cm,在第1腰椎体右侧起 自胃的幽门。
十二指肠上曲:转折处形成的弯曲
十二指肠球:十二指肠上部近侧段的长臂 薄,管径大,黏膜光滑无环 状襞(十二指肠溃疡好发部 位)
4
2、降部:长7-8cm,起自十二指肠上曲,垂直 下行于第1-3腰椎体和胰头的右侧,至第3腰椎 体右侧。
十二指肠下曲:转折处形成的弯曲 十二指肠纵襞:降部内面环状黏膜襞后内侧壁
上一纵行的皱襞
十二指肠大乳头:十二指肠纵襞下端有一乳头 状隆起
十二指肠小乳头:在大乳头上方1-2cm处
5
3、水平部(下部):长约10cm,起自十二指肠 下曲,横过下腔静脉和第3腰椎体的前方。
4、升部:仅2-3cm,起自水平部末端,斜向左上 方,达第2腰椎体左侧转向前下,移行为空肠。
十二指肠空肠曲:转折处形成的弯曲
外。 外形:管壁较粗,肠壁较薄,具有结肠带、结肠袋和肠脂垂3种特征
性结构。
8
盲肠:大肠的起始部,长6-8cm位于 右骼窝。下端为盲端,上续升结肠, 左上部与回肠相接。
盲肠
回盲口:回肠末端向盲肠的开口
回盲瓣:肠壁内的环形肌增厚, 并覆以黏膜而形成上、下2片半 月形的皱襞 功能:阻止小肠内容物过快地流入 大肠,以便食物在小肠内充分消化 吸收,又可防止盲肠内容物逆流回 小肠
大肠与小肠解剖图(建议收藏)
大肠与小肠解剖图2011—01-13 19:49:43|分类:解剖|标签:大小肠|字号大中小订阅盲肠大肠large intestine是消化管的下段,全长约1。
5cm,分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除直肠、肛管以及阑尾外,结肠和盲肠具有三种特征性结构,即结肠带、结肠袋和肠肢垂。
结肠带colicbands由肠壁的纵行肌增厚而成,有三条,沿肠的纵轴排列,三条结肠带均汇集于阑尾根部。
结肠袋haustraofcolon的形成是由于结肠带较肠管短,使后者皱摺成结肠袋,结肠袋为由横沟隔开向外膨出的囊状突起,当结肠袋被钡剂充盈时,具有特征性的X线象:结肠的阴影呈边缘整齐的串珠状。
肠肢垂epiploicae ap-pendices为沿结肠带两侧分布的许多小突起,由浆膜及其所包含的脂肪组织形成.在结肠的内面,相当于结肠袋间的横沟处,环行肌增厚,肠粘膜皱摺成结肠半月襞.一、盲肠盲肠caecum是大肠的起始部,下端为膨大的盲端,左侧与回肠末端相连,上续升结肠,以回盲瓣与升结肠及回肠为界。
回盲瓣是由回肠末端突入盲肠所形成的上、下两个半月形的瓣.此瓣的作用为阻止小肠内容物过快地流入大肠,以便食物在小肠内充分消化吸收,并可防止盲肠内容物逆流到回肠。
盲肠位于右骼窝内,高位盲肠可在骼窝上方, 甚至到达肝右叶下方,低位盲肠可到达小骨盆内。
阑尾阑尾vermiform appendix的根部连于盲肠的后内侧壁,远端游离,平均长度6~8cm。
儿童的阑尾与其身高相比,相对较成人为长。
中年以后逐渐萎缩变小.阑尾的外径介于0.5—1.0cm之间,管腔狭小,经阑尾孔开口于盲肠后内侧壁。
阑尾的位置因人而异,它可位于回肠末端的前面或后面,或位于盲肠后方或下方,也可越过骨盆缘进入盆腔内。
根据国内体质调查资料,阑尾以回肠后位和盲肠后位为多,盆位次之,再次为盲肠下位和回肠前位.此外,还可有肝下位和左下腹位等,虽属少见,但在急腹症的诊断过程中,应考虑到。
经典的消化系统各部分功能图解
舌 tongue 位于口腔底。是肌性器官, 表面覆有黏膜。具有协助咀嚼、吞咽食 物,感受味觉和辅助发音的功能。
1. 舌的形态(图 3-4) 舌分舌尖、舌体和舌根三部分。舌有上、下两面。上 面称舌背,其后部可见“∧”形的界沟将舌分为前 2/3 的舌体和后 1/3 的舌根。 舌体的前端称舌尖。
消化腺有两种: 大消化腺包括大唾液腺、肝和胰,小消化腺是消化管壁内 的许多小腺体,如唇腺、胃腺和肠腺等,其分泌的消化液排入消化管腔内,对 食物进行化学性消化。
消化系统大部分器官位于胸腔和腹腔内,为了便于描述内脏器官的正常位置和 体表投影,常在胸腹部体表确定若干标志线和分区(图 3-2)。 (一) 胸部的标志线 1.前正中线 沿身体前面正中所作的垂直线。 2.胸骨线 沿胸骨外侧缘所作的垂直线。 3.锁骨中线 通过锁骨中点所作的垂直线,在男性大致与通过乳头所作的乳头 线相当。 4.胸骨旁线 在胸骨线与锁骨中线之间中点所作的垂直线。 5.腋前线 通过腋前襞所作的垂直线。 6.腋后线 通过腋后襞所作的垂直线。 7.腋中线 通过腋前、后线之间中点所作的垂直线。 8.肩胛线 通过肩胛骨下角所作的垂直线。 9.后正中线 沿身体后面正中所作的垂直线。 (二) 腹部的分区 在腹部前面, 用两条横线和两条纵线将腹部分成三部 9 区。上横线一般采用通 过两侧肋弓最低点的连线。下横线多采用通过两侧髂结节的连线。两条纵线为 通过两侧腹股沟韧带中点所作的垂直线。上述 4 条线相交将腹部分为 9 区:将 上腹部分为中间的腹上区和两侧的左、右季肋区;中腹部分为中间的脐区和两 侧的左、右腹外侧区(腰区);下腹部分为中间的耻区(腹下区)和两侧的左、右 腹股沟区(髂区)。在临床上, 有时通过脐作横线和垂直线, 将腹部分为右上腹、 左上腹、右下腹、左下腹 4 个区(图 3-2)。
大肠与小肠解剖图
大肠与小肠解剖图大肠与小肠解剖图2011-01-13 19:49:43| 分类:解剖| 标签:大小肠|字号大中小订阅盲肠大肠large intestine是消化管的下段,全长约1.5cm,分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
除直肠、肛管以及阑尾外,结肠和盲肠具有三种特征性结构,即结肠带、结肠袋和肠肢垂。
结肠带colic bands由肠壁的纵行肌增厚而成,有三条,沿肠的纵轴排列,三条结肠带均汇集于阑尾根部。
结肠袋haustraof colon的形成是由于结肠带较肠管短,使后者皱摺成结肠袋,结肠袋为由横沟隔开向外膨出的囊状突起,当结肠袋被钡剂充盈时,具有特征性的X线象:结肠的阴影呈边缘整齐的串珠状。
肠肢垂epiploicae ap-pendices为沿结肠带两侧分布的许多小突起,由浆膜及其所包含的脂肪组织形成。
在结肠的内面,相当于结肠袋间的横沟处,环行肌增厚,肠粘膜皱摺成结肠半月襞。
一、盲肠盲肠caecum是大肠的起始部,下端为膨大的盲端,左侧与回肠末端相连,上续升结肠,以回盲瓣与升结肠及回肠为界。
回盲瓣是由回肠末端突入盲肠所形成的上、下两个半月形的瓣。
此瓣的作用为阻止小肠内容物过快地流入大肠,以便食物在小肠内充分消化吸收,并可防止盲肠内容物逆流到回肠。
盲肠位于右骼窝内,高位盲肠可在骼窝上方,甚至到达肝右叶下方,低位盲肠可到达小骨盆内。
阑尾阑尾vermiform appendix的根部连于盲肠的后内侧壁,远端游离,平均长度6~8cm。
儿童的阑尾与其身高相比,相对较成人为长。
中年以后逐渐萎缩变小。
阑尾的外径介于0.5—1.0cm之间,管腔狭小,经阑尾孔开口于盲肠后内侧壁。
阑尾的位置因人而异,它可位于回肠末端的前面或后面,或位于盲肠后方或下方,也可越过骨盆缘进入盆腔内。
根据国内体质调查资料,阑尾以回肠后位和盲肠后位为多,盆位次之,再次为盲肠下位和回肠前位。
此外,还可有肝下位和左下腹位等,虽属少见,但在急腹症的诊断过程中,应考虑到。
最全人体内脏结构图医学图谱完整版.doc
最全人体内脏结构图(医学图谱)_完整版人体内肪结构分布,主要包括人体胸腹部内脏器官的分布:肝肪' 胆囊、胃、肾、小肠' 脾、直肠、十二指肠、胰、输尿管、膀胱、子宫等重要器官的位置示意图。
01 [医学普及]人体内脏结构分布图(学术模拟图片).13乙状si 场 1261 常9f f8MT M。
叩伏氏 5他叱 U IV K 債"外« M z 人体解剖正面图» « W P< th 人体解剖背面图 肠I3R 尖I2rift 11阀临10升结肠 管腹匸动脉 卜•腔静脉 儿血液循环模式图 11腔静脉 工动咏J动脉W帅动脉I- 脐动I 秋丽颐气管、支气漳及帅的淋巴符和淋巴结A脐上腹前壁。
体表标志聽实线代表肋缘。
紫红色线代淡幽门平而。
蓝色为“严形十二指肠轮廃线•缭色为肾的轮廉线。
02[医学普及](学术模拟图片〉.1RS动肺裂孔2男办防间隙心尖的位遐3觀驾利胖上绞4据左型脉孔5困:sm。
第九助软倚与震直肌鞘外线咬点二孔第荻面合和门门爸平结头肾肾丸门廊6 7 8 9 0 103[医学普及](学术模拟图片) 氏氐蕊豐册w WsJ a pn ragma卜•腔唏脉 7. cava infer tor腹 腔 干Trun?u$ coe>iacus 评 t :腺 Gl.suprar-enalis肠系験上动脉 -A. mesentericasuperior 肾动脉 A. renalis ?i 丸动脉A. tftsticularis肾静脉 Vv. renames上动脉後浪【腹左动脉] Pars abdominalis aorta ( 綸尿菅 Ureter胁卜.神经 、=N ・ subcostalis腰大肌 M psoas major _ [Pt M. quadratus lumborumre 小肌M. psoas minor 、爵腹下神经N ・ iliohypogastric us 他 肌M. iliacus ——一 .股沟神经N. ilioinguinalis 第总动脉A. ihaca communis 肠系联卜•动脉A- mesenterica inferior生殖股神经N. genitofemcralis- 眦神经N. femoralis •、股外侧皮神绘N cutaneus lemons lateralis朗; 胱 VesrcaurinariaRectum04[医学普及](学术模拟图片)Septum nasiU 腕CRvltjBS oris软n■ Palatum moll^!• inguo 右___ ■> Pharynx 矗1 -S下n».subHngualis.^ 忑subrnandibularisLfl肝Hepnr --------Wl S Vesica feliea—IB1 总管Ductus choledochuA --贲门□[贲门]十一Ostiumcarcfiacum (Cardiaj护W_>• Ventriculus敢.门口「一一一Ostium pyforcum»* n- Ductus pancreaticus十二抿肠OucxSonurn ------ Pancreas 十二折肠空肠曲Ftexura duodenojo-junalis 殆越左曲•Flexura coll sinistra鉛肠右阻Flexure coli dextrd ________ 横结肠Colon tran^vorsum障结腸Colon do seen dens回Vai oecahs—on ;eAppeiuJIxvcrmitormis -回畅/ll^um ——消化系统概述:透免 ___ 參盘罷器皿消化系统槪观General arrangement of the digestive system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匚消化管是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直肠和肛管)。
消化系统解剖ppt课件
肌
膜
层
粘
粘
膜
膜
下
层
18
胃小凹
皱襞
胃内表面的特征
19
五、小肠 small intestine 是消化管最长的一段,成人的小 肠全长约5~7m,上接幽门下续盲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 和回肠三部分。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空肠
回肠
20
1、十二指肠 Duodenum
介于胃与空肠之间,因相当于十二个手指并列横向 的长度而得名。因为它既接受胃液,又接受胰液和 胆汁,所以十二指肠的消化功能十分重要。
十二指肠上曲 上部 十二指肠空肠曲
十二指肠小乳头
胰管
降部
空肠 升部
十二指肠大乳头 十二指肠下曲 下部(水平部) 21
2、空肠与回肠 Jejunum and ileum
区别
位置 长度 外观 淋巴滤泡 血管弓
空肠
左腰区,脐区 近侧 2/5 粗,粉红,血管多 孤立 级数较少
回肠
脐区,右髂区,下腹区 远侧 3/5
一、口腔 oral cavity
口 前壁——唇
腔 侧壁——颊
的 下壁——软组
周
织和舌
界 上壁——腭
软 腭垂 腭 腭舌弓
后 腭咽弓 缘 腭扁桃体
消 化管
腭垂、两侧腭舌弓及 舌根共同围成咽峡。
Isthmus of fauces 3
腮腺管乳头
4
口腔内附属器官
1、舌(tongue) 舌的功能: 搅拌、 吞咽、 发音、 味觉。
8
2、牙 teeth
牙是人体内最坚硬的器官,具有咀嚼食物和辅助发音等作用。
人的一生中,先后有两组牙发生,第一组称乳牙,第二组称恒牙。一般在出生后6 个月时开始萌出乳牙deciduous teeth,到3岁左右出齐,共20个,上、下颌各10个。 6岁左右,乳牙开始脱落,逐渐更换成恒牙permanent teeth。恒牙中,第1磨牙首 先长出,除第3磨牙外,其他各牙约在14岁左右出齐。唯有第3磨牙萌出时间最晚, 通常到青春期才萌出,故又称迟牙wisdom tooth或智牙。
人体的消化系统图(18页)
人体的消化系统图第一部分:消化系统的基本构成消化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系统之一,它负责将食物转化为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并排出代谢废物。
消化系统由多个器官组成,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
口腔口腔是消化系统的起点,它通过咀嚼和唾液分泌,将食物初步分解为小块,并使其更容易吞咽。
口腔中的唾液还含有消化酶,可以帮助分解食物中的淀粉。
食管食管是一条肌肉管道,将食物从口腔传输到胃。
食管通过肌肉的蠕动,将食物推送至胃部。
胃胃是一个袋状器官,位于腹腔上部。
它通过分泌胃酸和消化酶,将食物进一步分解为更小的颗粒,并使其更容易被小肠吸收。
胃还可以储存食物,以便在需要时慢慢释放。
小肠小肠是消化系统中最长的部分,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小肠通过分泌消化酶和吸收营养物质,将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转化为身体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物质。
小肠壁上的绒毛可以增加吸收面积,提高营养物质的吸收效率。
大肠大肠是消化系统的一部分,分为盲肠、结肠和直肠。
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并形成粪便。
大肠中的细菌还可以帮助分解食物残渣,产生维生素等有益物质。
肛门肛门是消化系统的出口,负责排出粪便。
肛门括约肌可以控制排便,防止粪便泄漏。
消化系统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系统,它通过多个器官的协同工作,将食物转化为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并排出代谢废物。
了解消化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功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维护身体健康。
人体的消化系统图第二部分:消化系统的功能与作用消化系统不仅负责食物的物理和化学分解,还涉及营养物质的吸收、废物排出以及内分泌调节等多个方面。
营养物质的吸收在小肠中,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通过肠壁进入血液循环,被输送到全身各个细胞。
小肠壁上的绒毛和微绒毛大大增加了吸收面积,使得营养物质能够更高效地被吸收。
小肠还分泌多种消化酶,帮助分解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以便更好地吸收。
废物排出消化系统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排出废物。
食物在消化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包括未消化的食物残渣、细菌和消化液等,通过大肠形成粪便,最终由肛门排出体外。
人体内脏器官分布图
人体内脏位置分布图主要包括人体胸腹部内脏器官的分布:肝脏、胆囊、胃、肾、小肠、脾、直肠、十二指肠、胰、输尿管、膀胱、子宫等重要器官的位置示意图。
人体内脏器官分布图1.人体器官七大系统组合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
2.人体基本组织 :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3.人体器官实在是太多了,说些主要的内脏器官吧。
心脏-负责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
肺--在肺部血液中的CO2 排除,吸收氧气,交给心脏循环至全身。
肝脏--对身体吸收的一些有毒物质作出处理,如酒精。
肝不好的人不能多饮酒就是这个原因。
这个是和胆藏一起的。
另外在人体少量缺血的时候肝脏就给补充了。
如果大量失血就是骨髓造血了。
胃和下面的肠子管消化吸收。
肾很有意思,肾是统管人先天之气的,肾不好表现为性功能衰退,且肾属水,克火,火为心肾不好可以直接的对心脏产生影响。
脾脏。
中医上说思伤脾。
思念某人太厉害早晨起来嘴里就是发干,有异味,是由于脾不好影响了胃,进而对口腔造成影响。
4人体主要的免疫器官:扁桃体,胸腺,脾脏,淋巴结,骨髓,淋巴管。
中医学把人体内在的重要脏器分为脏和腑两大类,有关脏腑的理论称为“藏象”学说。
藏,通“脏”,指藏于内的内脏;象,是征象或形象。
这是说,内脏虽存于体内,但其生理、病理方面的变化,都有征象表现在外。
所以中医学的脏腑学说,是通过观察人体外部征象来研究内脏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脏和腑是根据内脏器官的功能不同而加以区分的。
脏,包括心、肝、脾、肺、肾五个器官(五脏),主要指胸腹腔中内部组织充实的一些器官,它们的共同功能是贮藏精气。
精气是指能充养脏腑、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个器官(六腑),大多是指胸腹腔内一些中空有腔的器官,它们具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泄糟粕的功能。
除此之外,还有“奇恒之腑”,指的是在五脏六腑之外,生理功能方面不同于一般腑的一类器官,包括脑、髓、骨、脉、女子胞等。
小肠和大肠的解剖图谱
小肠和大肠的解剖图谱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
消化管是一条自口腔延至肛门的很长的肌性管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腔肠、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直肠)等部。
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
小消化腺散在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三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和胰,它们均借导管,将分泌物排入消化管内。
一、小肠的正常解剖结构小肠(small intestine)是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成人全长约5-7米。
上端从幽门起始,下端在右髂窝与大肠相接,可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
十二指肠固定在腹后壁,空肠和回肠形成很多肠袢,蟠曲于腹膜腔下部,被小肠系膜系于腹后壁,故合称为系膜小肠。
小肠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
十二指肠(duodenum)上端起自幽门、下端在第2腰椎体左侧,续于空肠,长约25-30厘米,呈马蹄铁形包绕胰头。
在十二指肠中部(降部)的后内侧壁上有胆总管和胰腺管的共同开口,胆汁和胰液由此流入小肠。
空肠(jejunum)约占空回肠全长的2/5,主要占据腹膜腔的左上部,回肠(ileum)占远侧3/5,一般位于腹膜腔的右下部。
腔肠和回肠之间并无明显界限,在形态和结构上的变化是逐渐改变的。
小肠粘膜,特别是空肠,具有许多环状皱襞和绒毛,大大扩大了粘膜的表面积,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粘膜下层中有由表层上皮下陷形成的肠腺,开口于粘膜表面,分泌肠液。
胰液和肠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借以分解蛋白质、糖和脂肪。
胆汁有助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蛋白质、糖和脂肪必须分解为结构简单的物质,方能通过肠绒毛的柱状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也可通过上皮细胞间隙进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小肠的肌膜由内环、外纵两层平滑肌组成,在回肠末端突入大肠处环形肌增厚,外覆粘膜形成两个半月形的皱襞叫回盲瓣,具有括约肌的作用。
外膜由结缔组织构成,空回肠表面覆以腹膜脏层,叫做浆膜。
二、大肠的的正常解剖结构大肠(large intestine)是消化管最后的一段,长约1.5米,起自右髂窝,终于肛门,可分为盲肠、结肠和直肠三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肠与小肠解剖图2011—01-1319:49:43|分类: 解剖| 标签:大小肠 |字号大中小订阅盲肠大肠large intestine是消化管的下段,全长约1。
5cm,分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除直肠、肛管以及阑尾外,结肠和盲肠具有三种特征性结构,即结肠带、结肠袋和肠肢垂.结肠带colic bands由肠壁的纵行肌增厚而成,有三条,沿肠的纵轴排列,三条结肠带均汇集于阑尾根部。
结肠袋haustraof colon的形成是由于结肠带较肠管短,使后者皱摺成结肠袋,结肠袋为由横沟隔开向外膨出的囊状突起,当结肠袋被钡剂充盈时,具有特征性的X线象:结肠的阴影呈边缘整齐的串珠状。
肠肢垂epiploicae ap—pendices为沿结肠带两侧分布的许多小突起,由浆膜及其所包含的脂肪组织形成。
在结肠的内面,相当于结肠袋间的横沟处,环行肌增厚,肠粘膜皱摺成结肠半月襞。
一、盲肠ﻫ盲肠caecum是大肠的起始部,下端为膨大的盲端,左侧与回肠末端相连,上续升结肠,以回盲瓣与升结肠及回肠为界。
回盲瓣是由回肠末端突入盲肠所形成的上、下两个半月形的瓣。
此瓣的作用为阻止小肠内容物过快地流入大肠,以便食物在小肠内充分消化吸收,并可防止盲肠内容物逆流到回肠。
盲肠位于右骼窝内,高位盲肠可在骼窝上方,甚至到达肝右叶下方,低位盲肠可到达小骨盆内。
阑尾阑尾 vermiform appendix的根部连于盲肠的后内侧壁,远端游离,平均长度6~8cm。
儿童的阑尾与其身高相比,相对较成人为长。
中年以后逐渐萎缩变小。
阑尾的外径介于0.5—1.0cm之间,管腔狭小,经阑尾孔开口于盲肠后内侧壁.ﻫ阑尾的位置因人而异,它可位于回肠末端的前面或后面,或位于盲肠盲肠和阑尾后方或下方,也可越过骨盆缘进入盆腔内。
根据国内体质调查资料,阑尾以回肠后位和盲肠后位为多,盆位次之,再次为盲肠下位和回肠前位。
此外,还可有肝下位和左下腹位等,虽属少见,但在急腹症的诊断过程中,应考虑到。
鉴于阑尾位置变化颇多,手术中有时寻找困难,由于三条结肠带均在阑尾根部集中,故沿结肠带向下追踪,是寻找阑尾的可靠方法。
ﻫ盲肠和阑尾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通常以脐与右侧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McBurney 点)为标志。
有时也以左、右骼前上棘连线的右、中1/3交点(Lanz点)表示.ﻫ结肠结肠colon在右髂窝内续于盲肠,在第3骶椎平面连接直肠。
结肠分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4部,大部分固定于腹后壁,结肠的排列酷似英文字母“M”,将小肠包围在内。
结肠的直径自其起端6cm,逐渐递减为乙状结肠末端的2.5cm,这是结肠肠腔最狭细的部位。
(一)升结肠升结肠 ascending colon居盲肠与结肠右曲之间,其长度因盲肠位置的高低而异。
升结肠后壁借结缔组织贴附于右肾和腰大肌前面,活动度甚小。
(二)横结肠ﻫ横结肠 transverse colon起自结肠右曲,向左横行,止于结肠左曲。
横结肠由横结肠系膜连于腹后壁,活动度大,横结肠中部下垂至脐或低于脐平面。
结肠右曲 right colic fiexure又称肝曲,位于肝右曲下方和右肾下端的前方.结肠左曲 leftcolic fiexure又称脾曲,其位置较结肠右曲为高,接近脾和胰尾,故结肠左曲的位置较高较深。
(三)降结肠ﻫ降结肠descending colon自结肠左曲起,沿左肾与腰大肌前面下行,至左髂嵴处续于乙状结肠。
(四)乙状结肠乙状结肠sigmoid colon自左髂嵴水平开始,沿左髂窝转入盆腔内,全长呈“乙”字形弯曲,至第3骶椎平面续于直肠。
乙状结肠借乙状结肠系膜连于骨盆侧壁,活动度较大。
ﻫ直肠直肠rectum位于小骨盆腔的后部、骶骨的前方。
其上端在第3#椎平面与乙状结肠相接,向下沿第4~5骶椎和尾骨前面下行,穿过盆隔移行于肛管,全长约10—14cm。
直肠并非笔直,在矢状面上有两个弯曲,即骶曲和会阴曲。
前者由于直肠在骶、尾骨前面下降,形成凸向后方的弯曲;后者是直肠绕过尾骨尖形成凸向前方的弯曲 .直肠上端与乙状结肠交接处管径较细,向下肠腔显著扩大,至直肠下部膨大成为直肠壶腹ampulla of rectum.直肠内面有三个直肠横襞,由粘膜及环行肌构成。
最上方的直肠横襞接近直肠乙状结肠交接处,位于直肠左壁,距肛门约11cm。
中间的直肠横襞最大而明显,位置最恒定,位于直肠右壁,距肛门约7cm。
最下方的一条直肠横襞多位于直肠左壁,有时此横直肠于肛管的外形襞缺如.ﻫﻫ直肠和肛管腔面的形态ﻫ肛管(一)肛管的形态肛管analcanal的上界为直肠穿过盆膈的平面,下止于肛门,长约4cm,为肛门括约肌所包绕,平时处于收缩状态,其生理功能是控制粪便的排泄。
肛管内面有6~10条纵行的粘膜皱襞,称肛柱anal columns,柱内有动、静脉及纵行肌。
肛柱下端之间,彼此借半月形的粘膜皱囊相连,这些半月形的粘膜皱襞称区瓣anal valves。
肛瓣与肛柱下端共同围成的小隐窝称肛窦 anal sinuses,窦口向上,肛门腺开口于此,窦内往往积存粪屑,易于感染而发生肛窦炎。
肛柱下端与肛瓣基部连成锯齿状环行线,环绕肠管内面,称齿状线dentate line。
ﻫ齿状线是胚胎发生过程中肛膜破裂形成的。
齿状线以上的部分来源于内胚层(后肠),其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齿状线以下的部分来源于外胚层(原肛),其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
齿状线上方由内脏神经分布,下方由躯体神经分布。
齿幢线也是静脉和淋巴回流的分界线。
在齿状线的下方,肛管内面由于肛门内括约肌紧缩,而形成略徽凸起的环形带,称肛梳anal pecten,该处皮肤轻度角化,深部为静脉丛.在肛门上方1~1。
5cm处,在活耻骨直肠肌的模式图肛提肌及肛门外括约肌模式图(前面观)体上可见皮肤上有浅蓝色的环形线,称白线white line,它的位置相当于肛门内、外括约肌之间,肛门指诊可触知此处有一环形浅沟,称括约肌间沟。
白线至齿状线的距离约1cm。
ﻫ肛门anus是肛管的下口,为一前后纵行的裂孔,前后径约2~3cm。
肛门周围皮肤富有色素,呈暗褐色,成年男子肛门周围长有硬毛,并有汗腺(肛周腺)和丰富的皮脂腺。
ﻫ(二)肛门括约肌环绕肛管周围的肌有肛门内括约肌和肛门外括约肌。
ﻫ 1.肛门内括约肌sphincter ani internus属平滑肌,是肠壁环行肌增厚而成,有协助排便的作用,对控制排便的作用不大。
2.肛门外括约肌 sphincter ani externus为横纹肌,围绕肛门内括约肌的外面肛门外括约肌按其纤维所在部位,可分为3部。
(l)皮下部:为位于肛门周围应下的环形肌束,如此部肌纤维被切断,不会产生大便失禁。
(2)浅部:为围绕肛管下端的椭圆形肌束,前后方分别附着于会阴中心腱和尾骨尖。
(3)深部:为位于浅部上方较厚的环形肌束。
浅部与深部是控制排便的重要肌束。
肛门内括约肌、肠壁的纵行肌、肛门外括约肌的浅、深部以及肛提肌的耻骨直肠肌 puborectalis共同构成一围绕肛管的强大肌环,称肛门直肠环,对肛管起着极重要的括约作用。
小肠-十二指肠小肠small intestine上起幽门,下接盲肠,在成人全长5~7m,分十二指肠、空肠与回肠三部。
一、十二指肠十二指肠duodenum介于胃与空肠之间,成人长度为20~25cm,管十二指肠和胰径 4~5cm,紧贴腹后壁,是小肠中长度最短、管径最大、位置最深且最为固定的小肠段.胰管与胆总管均开口于十二指肠.因此,它既接受胃液,又接受胰液和胆汁的注入,所以十二指肠的消化功能十分重要。
十二指肠的形状呈“C"形,包统胰头,可分上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四部。
(一)上部ﻫ十二指肠上部长约5cm,起自胃的幽门,走向右后方.至胆囊颈的后下方,急转成为降部,转折处为十二指肠上曲。
十二指肠上。
部近幽门约2.5cm一段肠管,壁较薄,粘膜面较光滑,没有或甚少环状襞,此段称十二制肠球duodenal bulb,是十二指肠溃疡的好发部位。
(二)降部十二指肠降部是十二指肠的第2部,长约7—5cm,由十二指肠上曲沿右肾内侧缘下降,至第3腰椎水平,弯向左侧,转折处为十二指肠下曲。
降部左侧紧贴胰头,此部的粘膜有许多坏状襞,其后内侧壁有胆总管沿其外面下行,致使粘膜呈略凸向肠腔的纵行隆起,称十二指肠纵襞。
纵襞的下端为圆形隆起,称十二指肠大乳头,是胆总管和胰管的共同开口。
大乳头稍上方,有时可见十二指肠小乳头,这是副胰管的开口之处.(三)水平部十二指肠水平部又称下部,长约10cm,自十二指肠下曲起始,向左横行至第3腰椎左侧续于升部.肠系膜上动脉与肠系膜上静脉紧贴此部前面下行.(四)升部ﻫ十二指肠升部长约2—3cm,自第3腰椎左侧向上,到达第2腰椎左侧急转向前下方,形成ﻫ十二指肠空肠曲,移行为空肠。
十二指肠空肠曲由十二指肠悬肌连于膈右脚。
此肌上部连于膈脚的部分为横纹肌,下部附着于十二指肠空肠曲的部分为平滑肌,并有结缔组织介入。
十二指肠悬肌(又称Treitz 韧带)是一个重要标志,手术时用以确定空肠的起点。
空肠和回肠空肠jejunum始于十二指肠空肠曲,占空回肠全长的2/5,占据腹腔的左上部;回肠 ileum占空回肠全长远侧3/5,在右髂窝续盲肠。
回肠位于腹腔右下部,部分位于盆腔内。
空肠与回肠均由肠系膜连于腹后壁,其活动度较大。
空肠与回肠的粘膜形成许多坏状襞,襞上有大量小肠绒毛,因而极大地增加了小肠的吸收面积.环状嬖在空肠上1/3段,最密最高,向下逐渐减少变小,到回肠下部几乎消失。
粘睡层内含有淋巴滤泡,分孤立淋巴滤泡与集合淋巴滤泡两类,前者分散于空肠与回肠粘膜内,后者多见于回肠下部,有20~30个,呈梭形,其长轴与小肠长轴一致,常位于回肠的对系膜缘。
肠伤寒的病变发生在集合淋巴滤泡,可并发肠穿孔或肠出血。
空肠与回肠在腹腔内迂曲盘旋形成肠样。
空、回肠二者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但外观上,空肠管径较租,管壁较厚,血管较多,颜色较红;而回肠管径较细,管壁较薄,血管较少,颜色较浅。
此外,肠系膜的厚度从上到下逐渐变厚,脂肪含量越来越多。
空、回肠肠系膜内血管的分布也有区别,空肠的直血管较回肠长,回肠的动脉弓的级数多(可达4级或5级弓),而空肠的动脉弓级数少。
ﻫ距回肠末端0.3-1m范围的回肠壁上,约2%的成人有长2—5cm的羹状突起,自肠壁向外突出,口径略细于回肠,称Meckel憩室,此为胚胎时期卵黄蒂未消失形成的。
此憩室可发炎或合并溃疡穿孔,因其位置靠近阑尾,故症状与阑尾炎相似。
...文档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