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源性膀胱康复训练教学文案

合集下载

常用康复护理技术—神经源性膀胱护理技术(康复护理课件)

常用康复护理技术—神经源性膀胱护理技术(康复护理课件)

➢排尿意识训练:
➢适于留置尿管者
➢运用全部感觉想象:身处卫生间、流水声、试图排尿
➢放尿
➢护士指导
自我训练
神经源性膀胱护理技术
膀胱功能训练技术★
➢反射性排尿训练: ➢时机:导尿前半小时,寻找扳机点 ➢手法:轻叩耻骨上方或大腿上方内侧 ➢诱发膀胱反射性收缩
神经源性膀胱护理技术
膀胱功能训练技术★
➢盆底肌训练: ➢会阴及肛门括约肌 ➢每次收缩持续5-10s,重复10-20次,每天练3组 ➢坐厕,反复排尿、止尿
导尿时间: 起床、午餐、晚餐前、睡前
神经源性膀胱护理技术
膀胱护理的方法
◆间歇导尿术(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
➢注意事项★: •间歇导尿期间应指导患者严格遵守饮水计划; •指导患者学会记录、观察自排尿液和导出尿液的性状; •理想情况下,导尿的尿量应控制在400ml以下。
神经源性膀胱护理技术
膀胱功能训练技术★
➢注意事项:禁止挤压膀胱、按计划坚持不懈 ➢排尿习惯训练: ➢根据尿失禁情反射性排尿训练:掌握禁忌症 ➢盆底肌训练:不疲劳
谢谢观看!
神经源性膀胱护理技术
神经源性膀胱护理技术
膀胱功能的训练 膀胱管理的方法
间歇导尿 饮水计划
神经源性膀胱护理技术
案例
患者,男,36岁,诊断为“第7、8胸椎椎 体骨折内固定术后”双下肢肌力0级。入院 后简易膀胱容量和压力测定,结果显示,病 人膀胱残余尿240ML,膀胱容量为大于 500ML,膀胱逼尿肌收缩不明显尿流速度慢, 膀胱肿胀时有尿意。如何膀胱护理?
神经源性膀胱护理技术
神经源性膀胱护理技术
神经源性膀胱 排尿障碍:尿失禁、尿潴留 护理技术:膀胱功能训练、清洁间歇导尿 目的:促进膀胱排空,避免感染,保护肾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神经源性膀胱护理实践学习

神经源性膀胱护理实践学习

神经源性膀胱护理实践学习简介神经源性膀胱是一种由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疾病,会导致膀胱功能障碍。

对于患有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来说,护理实践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减轻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护理目标- 减轻膀胱症状: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减轻尿频、尿急、尿失禁等膀胱症状。

- 预防膀胱感染: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降低患者发生膀胱感染的风险。

- 改善生活质量:通过合理的护理实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

护理措施1. 定期排尿:建立规律的排尿惯,避免过长时间的膀胱充盈,减少膀胱症状的发生。

2. 膀胱训练: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膀胱训练计划,逐渐延长排尿间隔和增加膀胱容量。

3. 忌饮过多刺激性饮料:避免饮用咖啡、茶、酒精等刺激性饮料,以减少对膀胱的刺激。

4. 饮食调理:建议患者保持均衡饮食,适量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以促进肠道健康,预防便秘情况发生。

5. 增加运动量: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改善患者的膀胱功能,建议患者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

6. 保持个人卫生:定期更换尿布或使用适当的尿布垫,保持私密部位干燥和清洁,预防膀胱感染的发生。

7. 监测膀胱状况:定期进行膀胱超声检查或其他相关检查,及时了解膀胱的状况,及早调整护理措施。

注意事项- 在进行膀胱训练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避免过度负荷和过度疲劳。

- 如果患者出现膀胱感染的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等,应及时就医并接受相应的治疗。

- 在进行护理实践时,要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帮助他们理解和接受护理措施的重要性。

结论神经源性膀胱护理实践对于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通过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患者可以减轻膀胱症状、预防感染,并改善生活质量。

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并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神经源性膀胱健康教育

神经源性膀胱健康教育

神经源性膀胱健康教育
《神经源性膀胱健康教育》
神经源性膀胱是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受损而导致的膀胱功能紊乱的疾病。

这种疾病会给患者带来很多不便,但通过健康教育和正确的管理方法,患者可以有效地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首先,对于患有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来说,了解疾病的基本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他们需要明白神经源性膀胱是如何影响膀胱功能的,了解症状和可能的并发症。

只有通过深入了解自己的疾病,患者才能更好地应对症状和找到合适的管理方法。

其次,患者需要学会正确的排尿技巧和膀胱训练方法。

通过控制排尿时间和频率,以及进行膀胱训练,患者可以减轻症状,降低尿失禁的风险,并且避免膀胱感染的发生。

另外,保持一个良好的生活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

患者需要养成定时排尿的习惯,避免饮酒和咖啡等刺激性饮料,以及定期进行膀胱康复训练,增强膀胱肌肉的功能。

最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需要密切关注膀胱健康,定期进行检查和治疗。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问题,保持膀胱健康。

总的来说,对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来说,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了解疾病知识,掌握正确的管理方法,并保持良好的
生活习惯,患者可以有效地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从而更好地面对这种慢性疾病。

神经源性膀胱康复训练

神经源性膀胱康复训练

神经源性膀胱康复护理训练定义与目的1、定义膀胱功能训练技术是针对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导致神经功能异常而引起膀胱的储存和排空机制发生障碍的恢复性康复治疗措施.治疗效果取决于对患者处理策略是否正确,患者参与程度和持之以恒是成功的关键.主要包括:排尿习惯训练、反射性排尿训练、代偿性排尿训练、肛门牵张排尿及盆底肌训练.2、目的促进膀胱排空,避免感染,保护肾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适应范围适用于神经功能异常患者合并膀胱控制障碍,包括脊髓损伤、脑卒中中风、脑外伤、周围神经损伤、糖尿病等患者.患者能够主动配合,手功能良好时可以独立完成,或由陪护者进行,以维持和改善排尿功能.禁忌症1.神志不清,或无法配合治疗.2.膀胱或尿路感染.3.严重前列腺肥大或肿瘤.4.患者存在以下情况,禁忌进行反射性排尿训练:①逼尿肌收缩不良;②引发非协调排尿,膀胱内压力长时间﹥40cmH2O;③膀胱-输尿管反流;④膀胱容量过小,复发性尿路感染持续存在.5.患者存在以下情况,禁忌将进行代偿性排尿训练:①膀胱输尿管-肾反流;⑤颅内高压;⑥尿道异常;⑦有心律失常或心功能不全不适合屏气动作者.操作准备1.准备安静、私密的环境,消除患者焦虑,紧张的情绪.2.评估有无影响排尿的因素,如心理因素、排尿习惯、中枢神经系统性疾病、泌尿系结石和肿瘤、外科手术、外科检查及使用影响排尿的药物.3.评估患者的排尿活动,膀胱功能和分型,制定具体训练计划.4.根据训练计划,准备相应的用物.操作流程核对有效遗嘱→评估、解释→确定训练方法→告知患者取得配合→环境准备和物品准备→实施训练→安置病人→观察及记录操作要点1.排尿习惯训练⑴详细记录患者3d的排尿的情况,以确定患者的排尿模式⑵根据患者排尿模式和日常习惯,确立排尿的间隔时间表.⑶排尿时间不少于2h,在预订时间协助并提示患者排尿.⑷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方式诱导排尿①利用条件反射诱导排尿:能离床的患者,协助患到洗手间,坐在坐厕上,打开水龙头让患者听流水声.对需卧床的患者,放置便器,用热毛巾外敷膀胱区或用温水冲洗会阴,边冲洗边按摩患者膀胱膨隆处.②开塞露塞肛诱导排尿:采用开塞露塞肛,促使逼尿肌收缩,内括约肌松弛而导致排尿.2.排尿意识训练意念训练适合留置尿管的患者每次放尿前5min,患者卧于床上,指导其全身放松,想象自己在一个安静、宽敞环境的卫生间,听到哗哗水声,准备排尿,并试图自己排尿,然后由陪同人员缓缓放尿.想象过程中,强调患者运用全部感觉.开始时可由护士指导,当患者掌握正确方法后由患者自己训练,护士督导,询问情况.3.反射性排尿训练导尿前30min,通过寻找扳机点,如以手腕的力量,指腹轻轻叩击耻骨上区/大腿上1/3内侧,每分钟50~100次,每次叩击2~3min.或牵拉阴毛,挤压阴蒂、阴茎或用手刺激肛门诱发膀胱反射性收缩,产生排尿.4.代偿性排尿训练⑴Crede按压法:用拳头脐下3cm深按压,并向耻骨方向滚动,动作缓慢柔和,同时嘱患者增加腹压帮助尿排出.⑵Valsalva屏气法:患者取坐位,身体前倾屏气呼吸,增加腹压,向下用力做排便动作帮助尿液排出.5.盆底肌训练⑴确定患者尿失禁类型及配合程度.⑵告知患者及家属盆底肌训练目的及方法,指导患者配合.⑶患者在不收缩下肢、腹部及臀部肌肉的情况下自主收缩盆底肌肉会阴及肛门括约肌每次收缩维持5~10s,重复做10~20次,每日3组.⑷在指导患者呼吸训练时,嘱患者吸气时可收缩肛门,维持5~10s,呼气时放松;指导患者在桥式运动下做收缩肛门的动作.⑸患者坐在椅子上,由后向前缓慢地把肛门、阴道、尿道等盆底肌收缩上提,感觉想阻止肛门排气,从1数到10,然后缓慢放松.⑹患者可以坐在马桶上,两腿分开,开始排尿,中途有意识地收缩盆底肌肉,使尿流中断,如此反复排尿、止尿,重复多次,使盆底肌得到锻炼.神经源性膀胱训练技术评分标准。

《神经源性膀胱功能训练》课件

《神经源性膀胱功能训练》课件

• SCI病人早期的排尿障碍表现为尿的潴留或失禁等症状, 是极容易造成泌尿系统的因素,而泌尿系感染是脊髓损 解决膀胱功能失调问题,是预防脊髓 损伤并发泌尿系统感染的关键;同时,配合相应护理措 施,排除和减少泌尿系统感染的因素。
• 神经源性膀胱的表现-----排尿功能障碍伴排便功能紊乱 (如便秘、大便失禁等);会阴部感觉减退,肛门括约 肌张力减退或增强;膀胱的感觉有明显减退或丧失;有 残余尿,但无下尿路机械性梗阻。
• SCI患者泌尿系统康复过程大致由留置导尿、一次导尿 和建立反射性膀胱三个阶段组成,最终经训练建立反射 性膀胱。因此,膀胱的功能康复训练占有重要的地位。
A、留置导尿
• 留置尿管于次日夹闭,输液者每2h放尿1次,不输液者 每4h放尿1次,留置尿管期间不更换管,不冲洗膀胱, 3周后拔除尿管。
B、膀胱充盈训练
• 脊髓损伤后引起的排尿障碍是神经性膀胱的主要临床表 现。根据损伤后的部位和程度不同,神经性膀胱的类型 也不一样,可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完全性上运 动神经元膀胱相当于反射性膀胱,完全性和不完全性下 运动神经元膀胱相当于自律性膀胱。因此对患者只要确 定其病变部位,结合临床表现,就可以得出结论而不会 有误,并可以作为治疗依据。
C、一次导尿
• 3周后拔除尿管,使患者相对处于不带导管状态,以便 膀胱周期性扩张刺激膀胱功能恢复
手法训练
• 即在膀胱充盈,膀胱底达脐上二指时,即可进行手法按 摩排尿。操作者用单手由外向内按摩患者下腹部,用力 均匀,由轻而重,待膀胱缩成球状,一手要托住膀胱底, 像前下挤压膀胱。排尿后操作者将左手放在右手背上加 压排尿,待尿不再外流时,松手再压一次,力求排尽。 对尿失禁患者,用力要稍大,方向朝会阴部;对痉挛性 瘫痪患者,按摩时间约15min,手法要轻。挤压排尿量 不少于每次留置导尿量的3/4.自主排尿后测残尿量50-100ml为成功,100ml以上者须再次留置尿管重复训练。

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

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
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的分类
SCI者的尿动力学改变 ——ICS在最新报告中将神经源性下尿路障碍者的 尿动力学改变分为以下几种:
充盈期: ① 感觉减退或过敏; ② 植物神经感觉; ③ 膀胱容量缩小或增大; ④ 逼尿肌反射亢进; ⑤ 括约肌无反射。
排尿期: ① 逼尿肌无反射; ② 外括约肌反射亢进; ③ 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 ④ 逼尿肌-膀胱颈协同失调。
上肢功能障碍不能自行导尿且照顾者不能协助导尿的患者。
A
E
B
D
C
缺乏认知导致不能配合插管者或不能按计划导尿者。
尿道解剖异常,如尿道狭窄、尿路梗阻和膀胱颈梗阻。
可疑的完全或部分尿道损伤和尿道肿瘤。
膀胱容量小于200ml。
禁忌症:
SCI早期处理--间歇导尿
尿路感染。
每天摄入大量液体无法控制者。
II.逼尿肌无反射: + 括约肌协同正常; + 外括约肌痉挛; + 去神经支配的外括约肌; + 内括约肌痉挛。
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的分类
逼尿肌过度活跃伴括约肌过度活跃
01
逼尿肌活动不足伴括约肌活动不足
02
逼尿肌活动不足伴括约肌过度活跃
03
逼尿肌过度活跃伴括约肌活动不足
04
Madersbacher分类方法:
排尿期: ① 逼尿肌无反射; ② 外括约肌反射亢进; ③ 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 ④ 逼尿肌-膀胱颈协同失调。
评定
一、询问病史: 排尿障碍特点及是否伴有排便障碍; 是否有外伤、手术、糖尿病、脊髓炎等病史或用药史,如抗胆碱能药物、三环 类抗抑郁药、α受体阻滞药等; 有无膀胱充盈感、排尿感等膀胱感觉的减退或丧失; 饮水和排尿习惯。

神经源性膀胱康复课件

神经源性膀胱康复课件
尽量不使用导尿管和造瘘,以避免异物体 内结石形成造成膀胱内部防御机制下降, 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并尽可能满足职业 需要。
学习交流PPT
23
失禁型障碍治疗
• 此型相当于传统分类的无抑制性膀胱、部 分反射膀胱,尿流动力学分类中逼尿肌反 射亢进、括约肌协同失调,逼尿肌无反射, 外括约肌失神经。
• 治疗原则:促进膀胱贮尿和彻底排空。
• 流出道:高排出压,伴低尿流率、内括约肌 协调不良、外括约肌协调不良、括约肌过 度活跃(括约肌或假性括约肌协调不良)
学习交流PPT
21
潴留失禁
• 由膀胱引起,无抑制性收缩并发逼尿肌活动失禁。
学习交流PPT
22
治疗目标
• 控制或消除感染 • 保持或改善膀胱功能 • 使膀胱贮尿期保持低压并适当排空,同时
学习交流PPT
18
传统分类
• 感觉麻痹性膀胱 • 运动麻痹性膀胱 • 自主性膀胱 • 反射性膀胱 • 无抑制性膀胱
学习交流PPT
19
失禁
• 膀胱:无抑制性收缩、容量减少、顺应性 低、正常(因认知、运动等引起)
• 流出道:膀胱颈压下降、外括约肌压下降
学习交流PPT
20
潴留
• 膀胱:逼尿肌反射消失、容量大/顺应性高、 正常(因认知、运动等引起)
学习交流PPT
7
尿流率
• 单位时间内排出的尿量。 • 主要反映排尿过程中逼尿肌与尿道括约肌
相互作用的结果,即下尿路的总体功能情 况。 • 参数:最大尿流率、尿流时间及尿量 • 尿流率受性别、年龄和排尿等因素影响
学习交流PPT
8
膀胱压力容积测定
• 膀胱内压、直肠内压(腹压)及逼尿肌压(膀胱 压-直肠压)。正常测定为:

膀胱功能康复训练

膀胱功能康复训练

膀胱功能康复训练神经性膀胱功能失调(简称神经性膀胱)分为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反射性尿失禁、功能性尿失禁和尿潴留。

每一种类型的神经性膀胱因其表现形式不同,所以训练方法也不尽相同。

1.盆底肌肉训练:嘱患者在不收缩下肢、腹部及臀部肌肉的情况下自主收缩耻骨、尾骨周围的肌肉(会阴及肛门括约肌)。

每次收缩维持10 秒,重复做10 次为1 组,3 组/天。

这种训练可以减少漏尿的发生,适用于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

2.尿意习惯训练:训练应在特定的时间进行,如餐前30 分钟、晨起或睡前,主要方法是:鼓励患者定时入厕排尿。

白天每3 小时排尿1 次,夜间2 次,可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这种训练同样可以减少尿失禁的发生,并能逐渐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排尿习惯,适用于急迫性尿失禁的患者。

3.激发技术:定时对患者的排尿扳机点(排尿感觉的触发点)进行不同方法的刺激,促进排尿功能的恢复。

如:轻轻敲打耻骨上区,牵拉阴毛,摩擦大腿内侧,捏掐腹股沟,听流水声等辅助措施。

适用于反射性尿失禁的患者。

(神经源性膀胱逼尿肌过度活动禁用,会导致储尿期膀胱压力增高诱发膀胱输尿管反流,最终损害患者肾功能)4.valsalva 屏气法:患者采取坐位,身体前倾腹部放松,训练患者收缩腹肌,从而增加膀胱及骨盆底部的压力,促使尿液排泄。

适用于尿潴留导致的充盈性尿失禁。

(神经源性膀胱逼尿肌过度活动禁用,会导致储尿期膀胱压力增高诱发膀胱输尿管反流,最终损害患者肾功能)5.Crede 手压法:双手拇指置于髂嵴处,其余手指放在下腹部膀胱区,用力向盆腔压迫,帮助排尿。

也可用单拳代替手指加压,但不可过度用力,适用于尿潴留的患者。

(神经源性膀胱逼尿肌过度活动禁用,会导致储尿期膀胱压力增高诱发膀胱输尿管反流,最终损害患者肾功能)。

神经源性膀胱病人的康复体会护理课件

神经源性膀胱病人的康复体会护理课件
复护理的依从性和效果。
发展远程康复护理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发展远程康 复护理,使得病人能够在家里也能得
到专业的护理服务。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通过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使得更多的 病人能够得到及时、专业的康复护理 服务。
创新康复护理技术
通过研究和创新,发展更加有效的康 复护理技术,提高病人的康复效果和 生活质量。
家庭和社区是病人康复的重要场所,与家 庭和社区建立紧密的联系,提供必要的培 训和支持,有助于病人更好地融入社会。
康复护理面临的挑战
疾病认知不足
部分病人和家属对神经源性膀胱的认知不足,导致康复护理的依从性 和效果不佳。
医疗资源有限
由于医疗资源的有限性,部分病人可能无法得到及时、专业的康复护 理服务。
物理治疗
利用物理因子如电刺激、磁场 等,促进膀胱肌肉的收缩和舒 张,改善膀胱功能。
生活方式调整
调整饮食、饮水习惯,建立良 好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和情绪波动,以利于膀胱功能
的恢复。
04 个案康复护理实践
个案选择与基本情况
患者年龄:45岁
01
02
患者性别:男性
病程:2年
03
04
病因:脊髓损伤导致神经源性膀胱
长期康复需求
神经源性膀胱病人的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的护理和管理 ,对病人和医护人员都是一种挑战。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神经源性膀胱病人容易出现尿路感染、肾积水等并发症,如何预防和 处理这些并发症是康复护理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未来康复护理发展展望
强化疾病宣传教育
通过加强疾病宣传教育,提高病人和家 属对神经源性膀胱的认知,从而提高康
调整与改进
根据患者的康复进展和反馈,及时调 整康复护理方案,确保效果最大化。

神经源性膀胱的健康教育讲稿

神经源性膀胱的健康教育讲稿

神经源性膀胱的健康教育ppt 讲稿汇报人:日期:•引言•神经源性膀胱概述•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与康复目录•神经源性膀胱的健康教育内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心理关怀与支持途径•总结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预测01引言提高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知,促进患者自我管理和康复。

目的神经源性膀胱是一种由于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引起的膀胱功能障碍,可能导致尿潴留、尿路感染等并发症。

背景目的和背景神经源性膀胱的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神经源性膀胱的健康教育内容及方法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训练及注意事项神经源性膀胱的预防措施及自我管理建议01020304汇报范围02神经源性膀胱概述神经源性膀胱是由于神经系统的病变导致膀胱和尿道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

根据病因可分为脊髓损伤性神经源性膀胱、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等。

定义与分类分类定义常见的病因包括脊髓损伤、脑卒中、糖尿病、多发性硬化症等。

发病原因年龄、性别、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均可影响神经源性膀胱的发生和发展。

危险因素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尿频、尿急、尿痛、尿潴留、尿失禁等。

诊断方法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方法进行综合诊断。

03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与康复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开具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抗生素、解痉药、抗胆碱能药物等。

护理措施保持会阴部清洁,预防感染;定期更换导尿管或膀胱造瘘管;注意观察尿液颜色、量及性质,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药物治疗与护理措施康复训练与心理支持康复训练通过盆底肌训练、膀胱功能训练等康复训练方法,帮助患者恢复膀胱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心理支持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往往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需要给予心理支持和疏导,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面对疾病。

家属应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协助患者进行日常护理,如更换导尿管、清洗尿道口等。

自我管理技巧患者应学会自我观察和记录排尿情况,合理安排饮水和排尿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

神经源性膀胱护理培训课程

神经源性膀胱护理培训课程

神经源性膀胱护理培训课程1. 介绍神经源性膀胱是指由神经系统疾病或损伤引起的膀胱功能障碍。

为了提高医护人员对神经源性膀胱护理的理解和技能,本培训课程旨在提供相关知识和实践指导。

2. 培训内容2.1 膀胱解剖和生理- 解剖结构:掌握膀胱的解剖结构、尿液储存和排泄的生理过程。

- 神经调控:了解膀胱功能的神经调控机制,包括神经信号传导和控制膀胱收缩和松弛的神经途径。

2.2 神经源性膀胱的病因与分类- 神经系统疾病:介绍导致神经源性膀胱的常见疾病,如脑卒中、脊髓损伤等。

- 分类与病程:了解神经源性膀胱的分类和病程,包括急性和慢性神经源性膀胱的特点和处理方法。

2.3 评估和诊断- 病史采集:如何详细收集患者的病史,包括症状、疼痛感受等。

- 体格检查:掌握神经源性膀胱的体格检查方法,包括腹部触诊、直肠检查等。

- 辅助检查:了解神经源性膀胱的常用辅助检查方法,如尿流率测定、尿流动力学检查等。

2.4 护理干预措施- 药物治疗:常用的神经源性膀胱药物,包括促排尿药物和抗胆碱药物等。

- 尿液管理:了解尿液管理的重要性,包括使用导尿管和尿液收集袋等的正确操作。

- 康复护理:介绍神经源性膀胱康复护理的方法和技巧,包括膀胱训练和排尿技巧的训练等。

2.5 并发症预防和处理- 尿路感染:指导如何预防和处理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常见的尿路感染。

- 膀胱结石:介绍膀胱结石的形成原因和处理方法。

- 尿失禁:探讨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可能出现的尿失禁问题及解决方案。

3. 培训方法- 理论讲座:通过讲座形式传授相关知识,包括膀胱解剖、生理、病因和分类等。

- 实践操作:提供实际操作机会,让参训人员亲自体验和掌握护理干预措施的操作技巧。

- 案例讨论:结合真实病例进行讨论,加深对神经源性膀胱的理解和应对策略的培养。

4. 培训评估- 知识测试:通过书面测试考核参训人员对培训内容的理解程度。

- 操作评估:对参训人员的实践操作进行评估,确保其掌握了相关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源性膀胱康复护理训练
【定义与目的】
1、定义膀胱功能训练技术是针对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
导致神经功能异常而引起膀胱的储存和排空机制发生障碍的恢复性康复治疗措施。

治疗效果取决于对患者处理策略是否正确,患者参与程度和持之以恒是成功的关键。

主要包括:排尿习惯训练、反射性排尿训练、代偿性排尿训练、肛门牵张排尿及盆底肌训练。

2、目的促进膀胱排空,避免感染,保护肾功能,提高
患者生活质量。

【适应范围】
适用于神经功能异常患者合并膀胱控制障碍,包括脊髓损伤、脑卒中(中风)、脑外伤、周围神经损伤、糖尿病等患者。

患者能够主动配合,手功能良好时可以独立完成,或由陪护者进行,以维持和改善排尿功能。

【禁忌症】
1.神志不清,或无法配合治疗。

2.膀胱或尿路感染。

3.严重前列腺肥大或肿瘤。

4.患者存在以下情况,禁忌进行反射性排尿训练:①逼尿肌
收缩不良;②引发非协调排尿,膀胱内压力长时间﹥40cmH2O;③膀胱-输尿管反流;④膀胱容量过小,复发性
尿路感染持续存在。

5.患者存在以下情况,禁忌将进行代偿性排尿训练:①膀胱
输尿管-肾反流;⑤颅内高压;⑥尿道异常;⑦有心律失常或心功能不全不适合屏气动作者。

【操作准备】
1.准备安静、私密的环境,消除患者焦虑,紧张的情绪。

2.评估有无影响排尿的因素,如心理因素、排尿习惯、中枢
神经系统性疾病、泌尿系结石和肿瘤、外科手术、外科检查及使用影响排尿的药物。

3.评估患者的排尿活动,膀胱功能和分型,制定具体训练计
划。

4.根据训练计划,准备相应的用物。

【操作流程】
核对有效遗嘱→评估、解释→确定训练方法→告知患者取得配合→环境准备和物品准备→实施训练→安置病人→观察及记录
【操作要点】
1.排尿习惯训练
⑴详细记录患者3d的排尿的情况,以确定患者的排尿模式
⑵根据患者排尿模式和日常习惯,确立排尿的间隔时间表。

⑶排尿时间不少于2h,在预订时间协助并提示患者排尿。

⑷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方式诱导排尿
①利用条件反射诱导排尿:能离床的患者,协助患到洗手间,
坐在坐厕上,打开水龙头让患者听流水声。

对需卧床的患者,放置便器,用热毛巾外敷膀胱区或用温水冲洗会阴,边冲洗边按摩患者膀胱膨隆处。

②开塞露塞肛诱导排尿:采用开塞露塞肛,促使逼尿肌收缩,
内括约肌松弛而导致排尿。

2.排尿意识训练(意念训练)适合留置尿管的患者
每次放尿前5min,患者卧于床上,指导其全身放松,想象自己在一个安静、宽敞环境的卫生间,听到哗哗水声,准备排尿,并试图自己排尿,然后由陪同人员缓缓放尿。

想象过程中,强调患者运用全部感觉。

开始时可由护士指导,当患者掌握正确方法后由患者自己训练,护士督导,询问情况。

3.反射性排尿训练导尿前30min,通过寻找扳机点,如以手腕的力量,指腹轻轻叩击耻骨上区/大腿上1/3内侧,每分钟50~100次,每次叩击2~3min。

或牵拉阴毛,挤压阴蒂、阴茎或用手刺激肛门诱发膀胱反射性收缩,产生排尿。

4.代偿性排尿训练
⑴Crede按压法:用拳头脐下3cm深按压,并向耻骨方向滚动,动作缓慢柔和,同时嘱患者增加腹压帮助尿排出。

⑵Valsalva屏气法:患者取坐位,身体前倾屏气呼吸,增加腹压,向下用力做排便动作帮助尿液排出。

5.盆底肌训练
⑴确定患者尿失禁类型及配合程度。

⑵告知患者及家属盆底肌训练目的及方法,指导患者配合。

⑶患者在不收缩下肢、腹部及臀部肌肉的情况下自主收缩盆底肌肉(会阴及肛门括约肌)每次收缩维持5~10s,重复做10~20次,每日3组。

⑷在指导患者呼吸训练时,嘱患者吸气时可收缩肛门,维持5~10s,呼气时放松;指导患者在桥式运动下做收缩肛门的动作。

⑸患者坐在椅子上,由后向前缓慢地把肛门、阴道、尿道等盆底肌收缩上提,感觉想阻止肛门排气,从1数到10,然后缓慢放松。

⑹患者可以坐在马桶上,两腿分开,开始排尿,中途有意识地收缩盆底肌肉,使尿流中断,如此反复排尿、止尿,重复多次,使盆底肌得到锻炼。

神经源性膀胱训练技术评分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