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的自我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雍正帝的性格颇为复杂。生性多疑,冷酷暴躁,却不乏人情世故。勤政刻苦满清野史对雍正的评价多为负面,究其原因,是因为雍正上台之后提高了汉人的地位,折损了满洲旗人的利益,所以野史多把雍正描写为残暴冷酷,但实际上,雍正非常勤于政事,平日除却睡觉,其余大部分时间都在批阅奏折,康熙末年,国库亏空严重,只有八百万两左右,而雍正末年,国库银两就增至六千余万两,上升了近十倍,由此可见雍正勤于政事的重大成果。

暴躁

有一次,雍正看杂剧《郑儋打子》。演员的演技和唱腔都不错,雍正赐食。因为剧中郑儋是常州人,演员就问雍正帝现今常州刺史(明清时刺史是知州的别称)是谁。想不到雍正听后大怒,说:“你是戏子,怎么可以问起官守来?”立刻将演员杖击而死。雍正初年,发现浙江人汪景祺讥评雍正杀功臣年羹尧,查嗣庭出“维民所止”的试题,雍正帝怒发冲冠,杀了汪景祺,查嗣庭下狱并死于牢中。他认为浙江浇漓,不定期的停止浙江乡、会两试,并设观风整俗使。

刻薄残酷

雍正帝的刻薄表现在他以极其粗俗丑恶的语言丑化他所痛恨之人。钱名世写了歌颂年羹尧的诗,雍正帝就给钱名世写了块“名教罪人”的匾,挂到钱名世的大厅,以世世代代丑化钱名世。他还嫌不够,令385名举人、进士写诗丑化钱名世。残酷主要表现在雍正即位后把他的好几个兄弟打了下去,有的置之死地。

雷厉风行、当机立断

雍正即位后搞了许多改革,如财政制度改革,改土归流,都是决定后就干,一干就大张旗鼓,全力以赴,不拖拖拉拉,一定干出结果。朴素、严肃

《啸亭杂录》卷一说他“日夜忧勤,毫无土木、声色之娱”。

雍正有仁慈一面。他吃饭不剩饭,颗粒必尽,他常对臣下说,要珍惜五谷,以暴殄天物为戒。他对张廷玉说,他与人同行,不踩他人头影。

喜欢别人向他报告祥瑞。他为祈雨而造风、云、雷、雨四神。所谓祥瑞是指好事情的兆头和征象,例如玉米一棵四穗,稻禾径高数尺,皇陵出现五色祥云等。雍正七年十月,云南赵州出醴泉,鄂尔泰奏闻,雍正帝马上褒奖他“化民成俗,格天致瑞”,加官少保。雍正初年年羹尧亦因“祥瑞”篇二:雍正其人及其评价

雍正其人及其评价

雍正继位之后,社会上就流传着他矫诏篡位的种种说法:雍正是否害死了康熙帝?雍正是否矫诏篡位或假诏继位?雍正是否弑兄?雍正是否害怕年羹尧、隆科多泄露谋夺帝位而杀人灭口?雍正是否因害怕乃父亡灵的谴责而改在易县修建泰陵?而史书中的有关记载,语焉不详,雍正自己的辩解,又越抹越黑。因此,雍正即位,至今仍是一个未解的历史之谜。但是,不管人们怎么说,雍正作为康熙末年储位斗争的胜利者,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历史迈着神秘、凝重、艰难的步伐进人了雍正时代。

首先,雍正是一个敢于改革、颇有作为的封建帝王。雍正即位,立志“振数百年颓风,为此,针对康熙末年的种种积弊,从恢复中央集权,强化皇权入手,实现了国家的政治稳定,然后着手进行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社会改革。

一方面,他以高压政策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着意于反对朋党的斗争,消除康熙末年夺嫡之争造成的统治集团内部矛盾,以及随之而来的统治合法性危机。为此雍正镇压和惩处了塞思黑、阿其那集团和隆科多、年羹尧集团,继之又严厉整饬以李绂、杨名时为代表的科甲朋比现象。与此同时,不放过一切机会,对社会上关于他矫诏篡立的怀疑和攻讦进行反复辩解和打击。雍正六年,抓住曾静投书谋反案,雍正出奇料理,颁布宜讲《大义觉迷录》,兴起了一场清算吕留良“华夷之辨”的文字大狱。综观雍正一朝的文字狱,真正因文字获罪者

少,而多数是同当时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政治案件,如汪景祺、钱名世、查嗣庭等案即是如此。要特别指出的是,从吕留良之狱开始,清朝文字狱的性质发生了变化,成为统治者整治民心风俗,钳制人民思想,进行文化专制的工具。从此,文字狱与封建专制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从庙堂之上蔓延到了陋巷细民之间。此外,雍正在思想领域,大搞“神道设教”,推崇迷信,用愚昧来维护统治。

其次,雍正是个典型的政治家。有人说,雍正是一个天生的政治尤物。他能忍,时时告诫自己戒急用忍,处乱不惊。他曾说:“朕经历世故多年,所以动心忍性处实不寻常。”他深谙“小不忍则乱大谋”的道理,在重大事务中,以坚忍的毅力锻炼耐性。因此,在康熙末年两废两立太子及众阿哥夺嫡纷争的激流漩涡里,他动心忍性,韬光养晦,很好地掩饰、保护、排解自己的政治欲望,取得了最后的成功。他有清醒的政治头脑,灵敏的政治噢觉。对于政治形势、政治气候及其走向,能明察秋毫,审时度势。他可以不为名声所累,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他自信果决、雷厉风行;他也阴险、残忍,心狠手辣,富有统治权术。

与雍正即位之谜一样,雍正之死也是一桩历史悬案。据《清世宗实录》和大学士张廷玉在自撰年谱中记载,雍正死前几天,虽然身体不适,但依然问政不辍。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日,“圣躬违和,犹听政如常”。二十二日,白天亦未异常,而到了晚上二鼓时分,张廷玉等忽闻宣诏甚急,疾驱至圆明园,人见始知“上疾大渐,惊骇欲绝”;子时,“太医进药罔效”,雍正一命呜呼。由此记载推测,雍正必为暴亡无疑。那么,具体原因是什么呢?由于官方文书对此讳莫如深,因而民间众说纷纭。

有人说,雍正死于中风;有人说,雍正死于丹药中毒;有人说,雍正是被人刺杀的。由于史料不足,三种说法至今仍然并存。

说雍正死于中风,完全是一种臆测,没有拿出任何有说服力的证据。

说雍正死于丹药中毒,也没有直接的论据,其根据有三:一为雍正早就对道家的药石感兴趣;二是雍正宫中养过道士为其炼丹治病;三是雍正死后第三天,刚刚继位的乾隆皇帝便传谕驱逐宫内僧道。在百事待理之中,乾隆将此事视为当务之急,其中必有大故。随着清代档案的挖掘和研究,一些史学工作者认为雍正吃丹药中毒致死的可能性最大。说雍正死于被刺,是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传说刺杀雍正的侠女是吕留良的孙女吕四娘。吕留良案发之后,满门抄斩,吕四娘幸免于难,决心报仇,立志“不杀雍正,死不瞑目”。吕四娘随大侠甘风池苦习武艺,练就了一身绝技。终于扮成宫女,混入宫中入侍,将雍正杀死,又割下了雍正的头。对于此说,有的史学家认为是可能的,不然就无法解释张廷玉在雍正死前人见时的“惊骇欲绝”,也无从解释自雍正以后,妃嫔侍寝,须先脱去内衣,以长袍裹体,由宫监背入,又将外罩除去,裸体人御的惯例。因为据清宫人传说,这并不是为了贪图肉欲,而是防备裹挟凶器人内行刺。

雍正其人其事,从他即位之日起,直到今天将近三个世纪中,不时为人们所议论和评价。但是,历史的评说,并非任何时候都是公正无偏的。

乾隆即位之后,曾比较乃祖乃父的政治,说是:乃祖,“久道化成,与民休息,而臣下奉行不善,多有宽纵之弊”;乃父“整顿积习,仁育而兼义正,臣下奉行不善,又多有严刻之弊”。可见,乾隆对他们的评价是有褒有贬。

至晚清民国之时,由于反清排满思潮的需要,演义小说乃至戏剧、影视作品里,都把雍正丑化成一个暴君。随着时过境迁,对于文艺作品极尽渲染之能事,史学家们不得不站出来为蒙受冤假错案的雍正平反昭雪,于是出现了一大批有关雍正的论著。综观以往史学家的评价,不像文艺界那样几乎是一边倒,一片谴责之声。如柴萼在《梵天庐丛录》中认为:“清代史事,以康雍乾三朝为中坚,而雍正时之振刷尤为一代特色。”孟森也说:“世宗承圣祖宽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