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必须求真务实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必须求真务实

陆士桢

中央颁布了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文件后,社会上普通民众对于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的状况有较多的议论。可以说,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一种紧迫的需求。早在十几年前,邓小平同志就指出,最大的失误是教育。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政府、组织、校内外教育机构、公众,对于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不能说不重视,投入了较大的精力,也多次进行过认真的研究和思考。但我们确实无法回避的一个事实是,随着社会的变迁,社会的青少年问题和青少年的社会问题日益突出,日益在较大的程度上影响着人民大众大生活和社会的稳定。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今天的青少年到底生活在一种什么样的环境之中,他们自身又具有哪些特征和需求?究竟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真正落到实处,真正取得实效?这些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也关系到社会上千家万户的期望与安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求真务实,是中央文件提出的要求,也是今天青少年工作及其工作者面对青少年群体必须回答的课题。

一、清醒认识当代青少年的成长环境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积极创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文化环境、法制环境。环境是直接影响青少年道德发展的最重要的元素,目前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有几个社会环境因素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首先是市场运行规则的社会制约力。市场经济的最直接的价值表达是,以成败论英雄,以物化结果论成败。这种意识作为一种潜规则,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思想道德教育脱离了这种潜规则的背景,脱离了人们受这种规则制约的现实,不回答如何在这种基本规则的前提下发展道德,就可能事倍功半,甚至走向反面。总体来说,市场化对少年儿童道德价值的发展带来三个倾向。一是忽视精神的现实化倾向。一个人活着,必然面临着“我是谁?我到底要什么?”的问题,现实化的社会实际让今天的很多孩子不知道为什么学习,为什么活着。青少年中普遍的却失信仰,是引发青少年社会问题的重要源头,云南大学马家爵杀人案,人们曾经将原因归结为贫困、生存压力等个案性因素,马临刑前的自白表明,信念的缺乏才是他走向深渊的根本原因。这是值得全社会高度重视的带有普遍性问题。二是金钱第一的物质化倾向。市场带来的物质化发展,使得社会的金钱观发生相当的扭曲,在相当大的范畴内,金钱成为社会事物的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杠杆,这种价值观念强烈地影响了整个社会,自然也强烈地影响了下一代人的价值观念和人生态度。三是权利义务明晰的契约化倾向。在市场体制下,社会观念与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不是再无条件地否定人的个人利益和个性发展的追求,而个人领域和公共领域、个人与他人之间需要有制度、程序、契约等来规范和约束,这也挑战社会道德体系和诚信规范的建立。青少年对这样一种新的社会道德体系有着天然的认同和接纳,我们不能再重复原有的、简单的、至高无上的价值体系的说教,应该代之以实事求是的、更符合社会现实需要的规则和诚信的教育。

其次是多元化的意识形态。我们过去的社会在整体上是一种一元化的状态,特别是在意识形态领域,思想政治工作依靠着强大的意识形态力量。“毛主席挥手我前进”,实际上表达了社会权威对人们社会行为的巨大影响力。在这种影响力下的思想教育,就社会控制和社会安全上,无论是功能上,还是实际运行上,都处于相对简单的、辅助性的位置上。目前影响少年儿童道德认识的意识形态主要有三组冲突。一是东、西方思想意识形态的碰撞。改革开放20多年来,西方的价值观在中国影响非常大,而影响的主体主要是青少年。西方价值是伴随着一些流行的商品和生活方式进入的,而真正影响深刻的使其内核,即以个人为本的社会价值观念。二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与资本主义思想体系的较量。这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我们坚持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需要真实地把这种信念贯穿到下一代的灵魂中去。而实际的政治科教育常常是两张皮,大学、中学的政治课改革,长期以来并没能真正解决这个问题,如何既抓住理想信念的实质和内核,又真正和现实机密结合,用孩子真能理解的话表达出来,是今后思想理论教育的重要任务。三是科学民主精神与封建传统的斗争。民主是个长期的过程,它不仅是法律制度的建设,而且是运行机制的建设,同时也是意识形态的建设,这是关乎到全体人民的社会建设,需要从未成年人抓起。

第三是道德发展的挑战。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社会道德发生了相应的重大变化,应该说,20多年来我们社会的道德价值在不断进步,而青少年又是道德进步的先锋和桥梁。目前影响少年儿童道德行为的社会道德发展有三种趋势。一是反映社会生活的范围不断扩大。道德进步的一个突出表现,是一些新的道德领域不断出现,如宇宙伦理、动物福利等,它标志着人类社会的进步。青少年在新的道德领域里往往是最活跃的,他们接受新的道德理念最快,也最不带旧的痕迹。二是道德的自觉性本质日益清晰。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依靠的是道德和法制是两只手。法制用的是强制性,道德用的是自律性、自觉性。长期以来,因为中国法制的不健全,道德也就不可能彻底自觉。我们以改革开放前社会青少年学习雷锋的活动为例,这是一场运动,而不是单纯的青少年道德行为。一个人学习雷锋做好事,往往取决于多种动因,如想帮助

受助者、希望获得肯定和表扬、周围人们行为的压力等等,此时当事人的行为诉求,往往主要不在受助对象,而在于这个行为本身。之所以发生来太太本来不需要过马路,为了学雷锋而强行把老太太扶过马路的事件,就是因为行为本身的自觉性是不彻底的,行为承载着社会肯定和氛围压力,它与今天一个每月只挣300元钱,在媒体看到一个孩子得了重病没钱医治,悄悄到医院犯上5元钱的行为相比,后者可能显得不那样高尚,但却自觉、真实。三是道德反应客观事物总体价值更真实、科学、深入、有效。就本质而言,道德实际上是外部的客观事物的规律和价值在人内心深处的一种反映。关于道德,有两种认识。一种认为道德是建立在相同价值关系上的文化传统,或者是素质,即德性伦理。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现代社会建立相同价值观不大容易,道德演变成为一种工具伦理,即认为道德是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一种能力。长期以来,我们对少年儿童进行教育的时候,基本是强调德行的。我们依赖强势话语灌输,期望将一种高尚的价值和理念传递到少年儿童心目中,但却常常忽略道德能力本身的重要。这不仅会遭到儿童情绪上的反抗,而且会自觉不自觉地塑造双重人格、两面作风的人。

第四是社会组织状况的变化。儿童从一个自然的人成长为一个社会的人,家庭和社会组织是关键。近20多年来,我们社会组织的变化是社会变迁的最重要的表现之一,它直接影响了人们的社会生活。影响少年儿童道德发展的社会组织变化有三个现实。一是组织生活政治色彩淡化。从正式组织的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组织生活的政治色彩越来越减弱,以至于人们从政治组织里得到的政治资讯越来越少,组织对于人们实际政治倾向的影响力随着社会变迁日趋减弱。青少年期是形成人生价值的最重要的时期,社会组织在政治表达上的变化对一代青少年的发展会形成巨大影响。二是组织对成员思想意识控制减弱,关系趋向松散。在我们的社会中,关系日趋松散是社会组织内部结构变化的重要表现,以团队组织为例,随着社会多元意识形态环境的日趋突出,组织的宗旨、信念对组织成员的实际影响呈递减的态势。组织内部人员的凝聚力,特别是思想意识方面的聚合力也逐渐递减。这将直接影响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三是基层多元的、非正式的组织活跃。基层组织活跃是社会发育进步的标志之一,同时也会在青少年的发展方面形成巨大影响。孩子们在实际生活中,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都会因兴趣爱好等个性化的因素形成不同的团体,这些团体往往会对孩子形成高于学校家庭的决定性的影响,有的不良社会团体还会影响一些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如何引导青少年非正式团体,是当前青少年工作不能回避的问题。

第五是育观念和体制的变革。近年来,伴随知识经济的崛起,一场教育革命正在全球范围内掀起风暴。教育观念、体制的变革直接影响了各级各类教育,也对青少年道德教育提出了挑战。有六个重要的教育变革会影响到少年儿童道德教育。一是教育目标,从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前者以社会为本的,后者以人为本的。这实际上改变了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位置,为社会培养人才,教师处于学生的对立面;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必须站在被教育者一方,带领孩子们去寻找真理。二是教育的使命,从传授前人积累的知识到使人学会学习,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以前是简单地把人类积累流传下来得道德信条用强势话语灌输的形式强加给被教育者,现在是要教会孩子们道德的自我发展能力,教会他们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自我选择的能力。三是教育的特征,从集体化、标准化到个别化、个体化教育。现代学校教育是工业经济的产物,讲究的是标准化和批量生产,有一个前提,即相同年龄的孩子在发展上是基本一致的,可以用一个标准来考核测量,但现代社会的发展大大加快了青少年的多样化发展,而知识经济的崛起更对个体的创造性、个性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四是教育的组织,从以课堂学科为基本体系到以问题为中心的跨学科结构。传统教育强调学科的完整性和学术体系,更多地将知识当成学问来做,而现代教育讲究培养实践能力,以问题为中心不仅融合了多学科知识,直接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调动了被教育者学习探索的积极性,推动了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实现。五是教育的思想基础,从一般性的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到机会平等、过程平等、结果平等。真正实现三个平等,特别是过程平等的实现,需要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实施教育改革。六是教育的途径,从以传授、读书为主到强调实践性过程、创造性过程。它不仅影响了教育的目标,也在大范围里改变了教育过程。

二、深刻检讨思想道德教育的误区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使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得到提高,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新中国建立以来,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一代又一代社会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出现正是这种成果最好的证明。但也不能否认,目前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不强,在整体的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的实际表现与教育者的预期不符,甚至相互对立的现象,比比皆是。这就要求我们要正视思想道德教育的误区问题,以一种冷静、理性的态度和儿童发展的新视角,来认真检讨我们以往的道德教育。一般说来,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存在三个误区。

第一,德育目标内容脱离青少年的实际。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标准的高深脱离青少年的实际生活: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用那些纯而又纯,高而又高的理念来对孩子进行教育,比如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人要有高尚道德等,它是一种理念,跟实际社会市场经济带给人们的潜规则、跟孩子在实际生活中的所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