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和力学案

合集下载

《运动与力导学案》

《运动与力导学案》

《运动与力》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理解力的观点,掌握力的分类和计算方法。

2. 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3. 掌握运动的基本规律,能够运用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二、导学内容1. 力的观点及分类2. 力的计算方法3. 牛顿运动定律4. 运动的基本规律三、导学步骤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力的作用,并让学生思考力的分类和计算方法。

2. 进修:教师介绍力的观点及分类,讲解力的计算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练习。

3. 拓展:介绍牛顿运动定律的内容及应用,让学生理解运动的基本规律。

4.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加深对运动与力的理解。

5. 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四、导学评判1.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力的观点及分类。

2.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力的计算方法。

3. 学生能够正确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

4. 学生能够运用运动的基本规律进行分析和实践。

五、导学反馈1. 学生完成相关练习和实验报告。

2. 学生参与教室讨论,回答问题。

3. 学生能够自主进修,探索力与运动的相关知识。

六、导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进修,拓展相关知识。

2. 组织学生参与竞争或活动,增强对力与运动的理解。

3. 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探究,加深对力与运动规律的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导学,置信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力与运动的干系,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为今后的进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愿学生在探索中成长,在实践中提升,不息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愿学生在力与运动的世界中,探索未知,创造奇迹!。

力与运动的关系(教学案)

力与运动的关系(教学案)

力与运动的关系(教学案)(一)物体不受力的作用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时候,总保持状态或状态.则若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原来静止的物体会保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继续做。

【点拨】力不是的原因。

【练习】1.一玩具小车在水平桌面上行驶,当它刚离开桌面时,所受的一切外力都消失,那么它将()A.立即停止运动B.沿竖直方向匀速直线运动C.沿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D.做曲线运动往下掉2.上抛的小球到达最高点时,所受的一切外力都消失,那么它将()A.保持静止B.沿竖直方向匀速直线运动C.沿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D.做曲线运动往下掉3.使重100N的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需要给它的力是()A.100N B.0N C.大于0N D.大于100N4.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小华用60N的力拉着一个木箱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当木箱速度达到3m/s 时,拉着木箱的绳子突然断了,这个木箱在水平面上做运动,木箱此时的速度为。

(填“逐渐变大”或“逐渐变小”或“不变”)。

(二)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处于或状态,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几个力称作。

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称为。

【点拨】当对物体施加某个力时,如果这个力的作用效果可以和物体所受其他力的作用效果相抵消,则物体的运动状态。

(填“不变”或“改变”)【练习】1. 关于平衡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一定保持静止状态B.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C.物体受到重力和拉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方向相反,它们一定是平衡力D.运动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一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下列受到平衡力的物体是()A.平直公路上加速行驶的汽车 B.正在刹车的汽车C.用细线系住一个小球使其做匀速圆周运动 D.静止在桌面上的粉笔盒。

3.一气球受到竖直方向上一对平衡力的作用,则气球()A.一定静止B.一定匀速向上运动C.可能加速向下运动D.可能匀速向右运动4.起重机的钢丝绳上系着一个重为G的物体,绳子的拉力为F,则().A.物体只有静止时F=G B.物体以0.1m/s匀速上升时F>GC.物体以0.2m/s匀速下降时F<G D.物体水平匀速移动时F=G5.一根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25N,用这根绳子拉着重70N的物体以1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匀速运动,绳子刚好不会断裂,如果物体以5m/s的速度匀速运动时()A.绳子一定会断 B.绳子一定不会断C.绳子可能会断,也可能不断 D.无法判断6.质量为50kg的学生匀速爬上10m高的竖直杆子,则该学生受到的摩擦力是,方向。

九年级物理系列学案【ty】中考一轮复习——第七章力第八章力与运动

九年级物理系列学案【ty】中考一轮复习——第七章力第八章力与运动

一、学习目标:1. 知道力的概念,力的特点,力的效果,力的三要素及表示力的方法。

2. 知道弹力及应用,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及使用。

3. 掌握重力及重力的三要素。

4. 知道摩擦力及影响摩擦力的因素,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5. 知道牛顿第一定律。

6. 知道惯性和惯性定律。

7. 知道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8. 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应用。

9. 知道力和运动的关系。

二、重点、难点:重点:力的概念、弹力、重力、摩擦力、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二力平衡、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力和运动的关系难点:力的概念、弹力、重力、摩擦力、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二力平衡、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三、考点分析:知识梳理平衡状态:指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二力平衡的应用力和运动的关系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单位:N特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表示方法:力的示意图 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力 力和运动力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相互接触;发生弹性形变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弹簧测力计及其使用重力定义: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其施力物体是地球 地球表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大小:重力的大小跟质量成正比,G =m g ; 方向:竖直向下 作用点:重心摩擦力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分类: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影响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同一直线上 二力的合成 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成,合力的大小等于这两个 力大小之和,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F合=F 1+F 2 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成,合力的大小等于这两个 力大小之差,方向跟较大的力的方向相同。

人教版九年级 物理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

人教版九年级 物理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运动和力一、设计理念:1.引导一种智慧学习策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备课与授课时:既注意课程内容选择上的广度和深度,又注意课程实施安排上的密度和适度,也注意课程组织落实上的力度和效度。

二、学习内容分析:《力》这节课主要从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和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四个方面来讲述力。

从编排来看,它遵从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从大量的生活实例中认识力的作用效果,从效果中感知力,最后达到会分析物体上的受力情况并且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出力的目的。

三、学情分析:力学教材中很多内容学生已具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这对教学是有利的。

但实践又证明,学生在学习力学时,头脑中存在着较多的先入为主的错误认识,特别是关于力的概念以及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如:1、只有有生命的人或动物才能施加力,或认为只有某些物体才能施力;2、力的作用是单方面的,如认为"地球吸引人,人不吸引地球";3、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4、只有在力的作用下,物体才能运动等。

这些已具有的"经验"在教学中会干扰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

四、教学方式与手段1.使用引导发现法、直观演示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知识由具体感知向抽象思维的转化。

这两种教学方法配合使用,加上指导学生阅读和教师精确的讲解,严密的推理,将达到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2.注重科学探究,注意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本节课通过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体验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以及发现问题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和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建立基础。

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在本节课通过探究力的作用效果的分组实验。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通过实验研究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发展学生终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力与运动教案范文

力与运动教案范文

力与运动教案范文标题:力与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力的概念、力的作用和力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力和运动相关的问题,并能进行力的合成和分解等计算。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和性质。

2.力的作用及力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力的合成和分解。

2.将力与运动相关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通过提问“你们在生活中常用到力吗?可以举例说明一下吗?”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力”的概念。

2.理论讲解(20分钟)a.力的概念和性质:-引导学生观察力的作用,并解释力的概念和性质。

-示意图展示力的方向和大小,并强调力的大小用矢量表示。

b.力的计算方法:-通过实验指导学生了解弹簧秤的使用,并介绍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

- 讲解力的计算公式F=ma,并进行相关例题讲解。

3.实践操作(30分钟)a.实验:利用弹簧秤测量不同物品的重力,并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到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变化。

b.练习:学生自主完成有关力的计算练习,包括单个力的计算和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计算。

4.拓展应用(20分钟)a.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力与运动相关的实际问题。

b.探究活动:设计探究性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力的作用过程,并对力的计算方法进行总结。

5.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所学内容,强调力的作用和计算方法,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六、教学评价针对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拓展应用中的案例分析和探究活动,进行个人表现评价和小组合作评价,旨在评估学生对力与运动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发现理论讲解过程中,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需要加入更多的生动案例和形象图像进行说明。

另外,在拓展应用环节设计活动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让活动更加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运动和力》教案设计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运动和力》教案设计

科学实验室与器材
将科学课程与其他学科(如数学、语文等)进行整合,实现跨学科的综合学习。
跨学科整合
组织校园科技节、科技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校园科技活动
科研机构合作
与当地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邀请科研人员进校园,与学生分享科学研究成果。
科技馆与博物馆
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等,拓展学生的科学视野。
牛顿运动定律
摩擦力和重力
01
02
03
04
介绍运动的基本概念,以及不同形式的运动,如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
阐述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等基础知识。
介绍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以及这些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讲解摩擦力的产生、影响因素以及重力的概念、计算和应用。
运动和力的关系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测试内容
采用笔试、口试、实验操作等多种形式进行测试。
测试形式
复习指导
成绩反馈
01
02
04
03
及时公布测试成绩,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讲解和辅导。
根据教学进度和重点难点,合理安排阶段性测试内容。
在测试前为学生提供复习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网络科普资源
利用互联网丰富的科普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科学知识。
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科普活动,如环保宣传、节能减排等。
社区科普活动
安排学生参观相关企业,了解科技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企业参观实践
策划以科学为主题的研学旅行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科学奥秘。
研学旅行项目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4运动和力教案冀人版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4运动和力教案冀人版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4运动和力教案冀人版标题:培养学生科学兴趣与动手能力——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4《运动和力》教案引言:科学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教案旨在通过教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4《运动和力》的知识内容,帮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受科学的力量,并激发他们主动探索、动手实践的积极性。

一、教学目标:1. 了解运动的基本概念,明白运动的三个要素是运动物体、运动参照物和运动轨迹;2. 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常见的力的种类,并能简单区分它们;3. 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感知力的作用及其变化,探索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 运动的概念和要素a. 运动物体:学生可通过观察校园中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理解运动物体的概念;b. 运动参照物:让学生了解运动物体需要参照其他物体或环境才能观察到其运动;c. 运动轨迹:通过实例示范,让学生认识到物体的运动轨迹可用来描述运动状态。

2. 力的概念和种类a. 力的概念:以日常生活中的力的现象为例,让学生理解力是改变物体状态的原因之一;b. 常见的力的种类:重力、弹力、摩擦力等,通过实例演示和讨论,引导学生区分不同种类的力。

3. 力与运动a. 力对物体的作用: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感知力对物体的作用,并帮助他们形成概括性的理解;b. 力与速度: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运动物体速度变化的原因并解释;c. 力与方向:通过实例和游戏,帮助学生理解在同一物体上存在多种力的合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常见的力的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运动物体,引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思考和猜测。

2. 概念讲解:分别讲解运动和力的概念,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语描述运动和力。

3.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探究不同力对物体的作用,并引导他们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4. 案例分析:通过引入生活中的案例,分析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力对运动的影响。

运动和力的关系大单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运动和力的关系大单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单元名称:《运动和力的关系》教材版本:人教版必修一学段学科:高中物理授课年级:高三《运动和力的关系》单元教学设计单元主题运动和力的关系课时8教材分析本章是在前面三章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这是质点动力学的内容。

牛顿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内容,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可以确定物体位置、速度的变化,控制物体的牛顿运动定律对直线运动、曲线运动都适用。

为便于学生学习,本章只限于讨论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问题。

在学生对牛顿运动定律基本理解的基础上,在后续的学习中,要研究牛顿运动定律在曲线运动中的应用。

本章先阐述牛顿第一定律,分析、说明牛顿在前人,特别是在伽利略的研究基础上建立了牛一定律,明确指出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力学的基石。

牛顿第一定律提出了两个重要的、基本里概念:力和惯性。

本章在阐述牛顿第二定律前设置了一个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让学生初步了解牛顿第二定律有实验基础,在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牛顿第二定律。

二定律是定量的规律,教科书在介绍了力学单位制和国际单位制后,通过用牛顿运动定律类基本问题,深化学生对定律的理解。

最后用牛顿第二定律研究了超重、失重问题。

学情分析牛顿运动定律对直线运动、曲线运动都适用。

为便于学生理解,现阶段学习的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只限于直线运动。

在学生基本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基础上,在后续的教学中,要研究牛顿运动定律在曲线运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

《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对本单元内容要求1.2.3 通过实验,探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

理解牛顿运动定律,能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解决有关问题。

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

(1.通过各种活动,例如乘坐电梯、到游乐场参与有关游乐活动等,体验失重与超重。

2.设计一种能显示加速度大小的装置。

)1.2.4 知道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

了解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

单元结构图(牛三律、平衡问题除外)单元目标物理观念目标1:了解伽利略关于运动和力关系的认识,树立运动与相互作用观。

初中运动和力教案

初中运动和力教案

教案:初中物理——运动和力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掌握牛顿第一定律。

2.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拉力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力和运动的关系2. 拉力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力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力对物体的作用。

2. 提问: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二、讲解力和运动的关系(15分钟)1. 讲解力的作用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 讲解牛顿第一定律,让学生明白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三、实验探究拉力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20分钟)1. 布置实验:让学生用不同大小的力拉动小车,观察小车的运动速度。

2. 引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包括拉力大小和小车运动速度。

3. 分析实验数据,让学生观察拉力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

四、总结和拓展(10分钟)1. 总结实验结果,让学生得出拉力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

2. 提问:还有什么因素会影响物体的运动速度?3.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实例,如滑板车、自行车等,让学生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

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是否清晰,学生是否能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2. 学生是否能通过实验观察到拉力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

3. 学生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实例。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力和运动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观察拉力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初三物理力与运动学案

初三物理力与运动学案

初三物理力与运动学案 2011.9 陈学习目标:(目标就像航标,有的放失,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1、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2、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3、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

重点、难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生生交流、师生交流课前预习:(基础知识是做题的根本)1、牛顿第一定律的试验结论:,试验推论:牛顿第一定律内容:。

2、惯性的概念:,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有关。

3、讨论惯性的应用实例有哪些?4、平衡状态是指,二力平衡的条件:。

5、你还掌握了哪些知识?大致说一下。

课内探究:(深化知识,纵横发展)考点一牛顿第一定律1、正在运动着的物体,若它所受的一切外力都同时消失,那么物体的运动一定()A、立即停下来B、速度大小不变,但运动的反方改变了C、速度变慢,逐渐停止D、做匀速直线运动2、放在一辆足够长且表面光滑的平板车上的两个物体,随车一起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这两个物体在车上将会(不考虑空气阻力)A、一定不相碰B、若两物体质量相等一定相碰C、一定相碰D、若两物体质量不相等一定相碰考点二惯性问题1、在平稳行使的列车车厢里,桌面上静止的小球突然向车行的方向滚动,这说明列车正在做运动,小球由于,要保持原来的,从而向列车行使方向滚动。

2、日常生活中,惯性现象既有利,也有弊。

以下利用惯性“有利”的一面是()A、赛车在转弯时滑出赛道B、高速路上汽车限速行使C、跳远运动员跳远时助跑D、人踩到西瓜上会滑倒3、轮船在海上匀速航行,小明同学在甲板中央竖直向上跳起,则小明下落时()A、仍在起跳点B、在起跳点前C、在起跳点后D、可能从船后部落水考点三二力平衡问题1、小红用一水平的力去推水平地面上的桌子,但未推动,这是因为推力与----------力平衡,合力为。

2、甲、乙两同学分别拉弹簧的两端,各用力12N,将弹簧拉成水平,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3、小强同学某次在锻炼身体时,沿竖直的杆滑下,若滑下过程中的某一段可看作是匀速运动,则在这段过程中和是一对平衡力。

力、力和运动期末复习学案

力、力和运动期末复习学案

25牛力、力和运动期末复习学案1.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 ,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为 。

2.游泳的人,手脚用力向后划水,人就能向前进,这表明,人向后给水作用力的同时受到了的推力,这个现象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

3.下列现象中,运动状态不改变的是( ) A 、钟摆来回摆动 B 、汽车匀速转弯 C 、正在进站的火车 D 、列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4.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发生力的作用 B 小孩用力推墙,他同时也受到墙的作用 C 人坐在软沙发山,可发现沙发凹下去,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足球运动员用头顶球,球运动方向发生改变,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5甲、乙两个同学穿着滑冰鞋面对面静止站在冰面上,如果甲对乙用力推一下,其结果是( )。

这个实验分用,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A 地球; B 细绳;C 鱼;D 手13、关于力的知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小孩推墙时他也受到墙的推力; B 足球运动员用头顶球,球的运动方向改变了,这表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 人坐在沙发上,沙发凹下去,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 只有在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才能发生力的作用。

14、一切物体在 时,总保持 状态或 状态,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它是在 基础上,经过 得出的。

15、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 的改变、 的改变或两者同时改变。

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物体 ,所以力不是 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 物体运动 的原因。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一定保持静止状态;B 物体处于运动状态,一定受到力的作用;C 物体不受力,可能处于静止状态,也可能处于运动状态;D 只有在力的作用下,物体才可能运动 17、人走路时,脚被石头绊倒会向 倾倒,这是因为脚碰到石头受阻力 ,而身体上部由于 继续保持原来 状态。

18、火车车厢里的水平桌面上放有一粒钢球,当火车突然由静止变为向前运动时钢球将 ;当火车运动时,钢球静止在桌面上,表明火车在做 运动;当乘客看到钢球突然向前滚动,这表明火车在做 运动;当乘客看到滚珠突然向右滚动,这表明火车在 。

运动与力初中一年级物理科目教案

运动与力初中一年级物理科目教案

运动与力初中一年级物理科目教案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运动与力的基本概念。

2. 学习运动与力的关系。

3. 掌握运动与力的计算方法。

4. 提高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运动与力的概念和关系。

2. 运动与力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内容1. 运动与力的定义。

2. 运动与力的关系。

3. 运动与力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结合示例分析的方法。

2. 学生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实验观察和实践操作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运动与力。

2. 新知讲解运动与力的定义:运动是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或参照物改变位置的过程,力是使物体发生运动、停止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力可以使物体改变速度、改变方向、改变形状或停止运动。

运动与力的关系:力是引起物体运动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没有力就没有运动。

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就会保持其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运动与力的计算方法: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合力等于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即F=m*a。

其中,F是物体所受合力的大小,单位是牛顿(N);m是物体的质量,单位是千克(kg);a是物体的加速度,单位是米每平方秒(m/s²)。

3. 练习与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1) 物体在什么情况下能够保持匀速直线运动?2) 物体在何种情况下能够实现加速或减速运动?3) 物体的质量对运动有何影响?4) 给定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如何计算物体所受合力?4. 实验操作设计实验,通过观察和测量,验证运动与力的关系,并进行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

5.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运动与力的应用,如汽车开始和停止运动、游泳运动与力的关系等,并与所学知识进行联系和思考。

六、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运动与力的基本概念、关系和计算方法。

七、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完成练习册上与运动与力相关的练习题,并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力与运动教案 说课稿 教学反思

力与运动教案 说课稿 教学反思
A.投球时,手的推力使篮球在空中继续飞行
B.静止在草坪上的足球一定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C.用力推小车,小车没动,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
D.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它将慢慢停下来
出示题目,学生独立完成,同时根据反馈的情况进行补偿.
作业设计
同步探究P113第一大题.
教后反思
C.只有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物体才有惯性
D.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例题2:一个物体同时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若这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那么这两力( )
A.肯定是平衡力
B.肯定不是平衡力
C.可能是平衡力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例题3:下面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1.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期间,科学家使用了几个非常典型的物理学方法.今天,我们重温这一伟大定律的发现过程,依然能感受到物理学方法的魅力.我们得出牛顿第一定律时,没有使用下列物理学方法中的()
A.理想化实验法B.推理法
C.类比法D.观察法
2.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汽车受到重力
C.汽车具有内能
D.汽车具有惯性
知识点3:力的合成
问题3:什么是合力?我们可以按怎样的步骤来求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力?合力的方向有什么规律?
4.关于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不为零的力,其合力一定不为零
B.两个力的合力,一定大于其中任何一个力
A.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一定静止
B.物体运动方向改变时,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C.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物体受平衡力作用,运动状态会改变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复习教案:运动和力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复习教案:运动和力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复习教案:运动和力教案标题:运动和力教学目标:1. 了解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和关系。

2. 知道力的作用和种类。

3. 理解运动的三要素。

4. 掌握应用力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内容:一、引入活动(5分钟)1. 准备一些有关运动和力的图片和玩具,引发学生对运动和力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运动的概念:物体位置发生变化就是运动。

2. 力的概念:力是使物体发生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3. 力的种类:推力、拉力、摩擦力、重力等。

4. 运动的三要素:物体、力、运动状态。

三、实践操作(20分钟)1. 实验一:探究力的作用- 准备一块光滑的桌面和一本书- 要求学生用手控制力的大小,尝试将书从桌面上推动到桌边。

- 学生记录推动的结果,分析力对物体运动的作用。

2. 实验二:探究力的种类- 准备一本书和一条绳子- 要求学生用绳子拉书,用手推书,比较拉力和推力对书的作用。

- 学生总结拉力和推力的区别和作用。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回答问题:- 什么是运动?- 什么是力?- 有哪些种类的力?- 运动的三要素是什么?- 如何掌握应用力的方法和技巧?2. 小组讨论:-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力的作用和种类,并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 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五、拓展延伸(5分钟)1. 观察周围环境,找出更多运动和力的例子。

2. 家庭作业:写一篇关于运动和力的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运动和力的概念及其关系,认识不同种类的力以及运动的三要素。

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运动和力复习学案及分析

运动和力复习学案及分析

教案题目:运动和力复习学案教案背景:在潍坊市“三四五教学模式”下设计的适合学生自己探究复习的精品复习教案。

教材分析:本科复习主要内容有:运动的描述、运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力的作用效果和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以及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和惯性现象、二力平衡的条件等。

重点是速度的概念和速度的计算公式及二力平衡。

速度不仅是运动学的基本概念,而且这个概念的应用也很广泛。

在讲速度之前,首先讲述机械运动及参照物的知识,以此为基础,进而引出本章重点速度的概念及相关知识。

另外,力的作用效果、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和惯性现象等知识点也比较重要。

难点是参照物及平均速度的概念。

参照物的选择对机械运动的描述至关重要,只有正确的选择参照物才能正确的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因此要求突破参照物这个难点,为全章学习打下基础。

平均速度的概念学生较难理解,但应用非常广泛,应通过实验,让学生加以巩固,最后会用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当堂检测巩固教学过程及课中实施方案如下:运动和力复习编写人:柴沟中学安晓冬课中实施学案一、复习目标1.知道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理解速度的物理意义、掌握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会选择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4、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及力的三要素。

5.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惯性现象,并会解释有关现象。

6.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平衡状态的判定,并会利用二力的平衡分析问题。

二、用近几年中考命题涉及本章的知识点引入:(1)参照物及选择(2)速度及计算(3)力的概念及受力分析,力的示意图(4)惯性现象和牛顿第一定律(5)平衡力及力的平衡条件(6)力和运动的关系三、课内探究:(一)、运动的描述与参照物:考点:对参照物的理解。

例1、《刻舟求剑》这则寓言故事中,刻舟人最终没能寻到剑,是因为船相对于河岸是________的,而剑相对于河岸是________的。

例2、用细线将一个金属小球悬挂于匀速上升的电梯中,小球稳定后,剪断悬线,则下列关于小球运动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以电梯为参照物,小球立即下落B.以电梯为参照物,小球先上升、后下落C.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球立即下落D.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球先上升、后下落例3:图8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共运动了____cm的路程,小球从B点到E点的平均速度为_____m/s.【考点点拨】参照物是运动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可等闲视之。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基础复习-学案(之六)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基础复习-学案(之六)








持,坚

下去




功!
【自主学习】
1、叫机械运动。运动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参照物。
2、速度是表示物体_____的物理量,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____内通过的____。公式表示:____,速度的主单位是__。
3、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测量时间的工具是____,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时间的主单位是___。换算关系是:1km=m、1dm=__m、1cm=m、1mm=m、1μm=m、1nm=m。
3、填单位:中学生的身高1700,一个墨水瓶的高0.65。
4、人推车时,是和之间发生了力的作用,对于人推车的力,施力物体是,这时,人也受到推力,施力物体是。
5、游泳的人,手脚用力向后划水,人就能向前进,这表明,人向后给水作用力的同时受到了的推力,这个现象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6、“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是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第一句是选为参照物的,第二句是选为参照物的。
10、物体受到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说这几个力相互______。
11、二力平衡的条件:①前提: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②、③、④。
12、物体不受外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时,将保持状态。
【合作交流】
1、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1min内通过的路程是120m,则它的速度为m/s,其物理意义为。
复习内容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复习)
复习时间
班级
姓名

中考物理总复习学案:运动和力

中考物理总复习学案:运动和力

年级: 九 学科: 物理 课题:《中考物理总复习学案:运动和力》 课型:预习展示 主备人:王刚 审核:_九年级物理组 课时: 3 使用时间:____姓名:1中考物理总复习学案:运动和力【第1单元】力一、力的作用效果【知识梳理】1、力的概念: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_____________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________(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_______,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_。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_______简称牛,用_____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_________。

6、力的测量: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A 、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 、使用方法:“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C 、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D 、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

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

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7、力的三要素:力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8、力的表示法: 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二、弹力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叫弹性。

第八章运动和力复习学案

第八章运动和力复习学案

第八章运动和力复习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认识牛顿第一定律。

用物体的惯性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2、知道二力平衡条件3、通过常见事例了解摩擦力,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学习过程:学习活动(一)阅读课本P16至P19内容,完成下列内容并记忆:1、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

2、伽利略认为如果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速度就不会减小,物体将以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即物体的运动力来维持。

3、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时,总保持或此定律用实验直接验证(能或不能)。

4、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保证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下落的原因是,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它将。

5、一切物体都有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牛顿第一定律又叫。

6、惯性的大小与有关,扔出去的篮球能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

7、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8、防止惯性带来伤害,司机应该,行驶中还要注意;跳远运动员起跳前助跑的好处是。

学习活动(二):阅读教材P20到P21内容回答下列问题并记忆:1、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如果处于或状态,这两个力就平衡。

2、物体受平衡力时将处于状态。

3、静止在桌子上的台灯受到力的作用,此时合力为。

此时两个力应该、、、。

学习活动(三)阅读课本P23到P26内容完成下列问题并记忆:1、摩擦力是两个的物体,当他们相对时,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有关?摩擦力的方向。

3、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根据,测量方法是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做运动。

4、举例说明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有哪些?。

跟踪练习:1、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对机动车的速度有明确的限制,这是因为了防止机动车紧急刹车后,因为机动车具有________不能立即停下来而造成交通事故;机动车制动后最终能停下来是因为它受到了________力的作用。

2、一个重50N的木箱放在水平桌面上,在10N的水平推力作用下静止不动,此时木箱受到的摩擦力为;当推力为22N时,木箱作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箱受到的摩擦力为。

第一讲--力与运动---培优学案.doc

第一讲--力与运动---培优学案.doc

第七章力和运动巩固培优学案【知识点1】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2、理解:在不受力前是静止的,则当物体不受力时,将依然保持静止;在不受力前是运动的,则当物体不受力时,将保持不受力之前那一刻的速度大小和速度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3、如果受外力但受平衡力,则有:一切物体在受平衡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例1:小明在体育课上练习垫排球,当排球竖直上升到最高处时,若所有外力都消失,则排球将()A.一直上升:B.掉落下来C.先上升后下降D.保持静止例2:• 2017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天舟一号飞船。

如图,天舟一号关闭发动机后,从椭圆轨道上离地球较近的P点向离地球较远的Q点运动。

如果天舟一号飞船到达Q点时所受外力全部消失,那么它将()A.落回地面B.飞向太阳C.绕地球运行D.做匀速直线运动例3:物体在一对平衡力的作用下,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当所有外力突然消失,则()A.物体将立即停止运动B.物体仍做匀速直线运动C.物体一定改变运动状态D.以上说法均不对【巩固提升】1、忽略空气阻力,抛出后的小球在空中运动轨迹如图所示,若某次抛出时,小球达到最高点时,突然所有的外力都消失,则()A.小球保持静止状态B.小球竖直下落C.小球水平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D.小球斜向左上方做匀速直线运动2、物体在一对平衡力的作用下,当所有外力突然消失,则()A.物体将立即停止运动B.物体仍做匀速直线运动C.物体运动状态不发生变化D.以上说法均不对3、给小球一定的初速度让小球在粗糙的水平面上运动,当重力突然消失时,小球将做一【知识点2】惯性1、定义:保持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2、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与其他一切因素无关。

3、理解:反映的是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保持某种运动状态的能力越强,运动状态改变起来就越困难。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力与运动学案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力与运动学案

第四章第四节牛顿第二定律学习目标1、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文字内容和数学公式。

2、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及相互关系。

3、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力的单位“牛顿”是怎样定义的。

4、会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5、通过对上节课实验结论的总结,归纳得到物体的加速度跟它的质量及所受外力的关系,进而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体会大师的做法与勇气。

6、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7、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学习过程一、预习指导:1、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受合外力为零时,物体将,当物体受到合外力不为零时,物体的将发生变化,速度变化的快慢用来描述,那么加速度与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2、思考:生活中汽车的启动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3、加速度大小如果与质量和所受外力有关,想要探究它们的关系,你会用怎样的物理研究方法?4、如图,光滑水平地面上的木块,当我们用一个水平拉力拉木块时,木块将做运动。

①当物体质量不变,拉力越大,速度变化(填越快或越慢)则加速度。

②当拉力一定,质量越大,速度变化(填越快或越慢),则加速度。

5、加速度是矢量,力也是矢量,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

二、课堂探究:(一)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所物体所受到的成正比,跟物体的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的方向相同2、公式:,国际单位制中表达式为3、牛顿第二定律的特点和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F=ma,等式左边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右边反映了质量是m的物体在这个力作用下的效果是产生加速度a,它突出了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物体的加速度跟合外力成正地,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这就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物理意义。

(1)瞬时性:加速度与合外力在每个瞬时都有大小、方向上的对应关系(2)矢量性:牛顿第二定律公式是矢量式。

含义在于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始终一致.(3)同一性:加速度与合外力及质量的关系,是对同一个物体(或物体系)而言,即 F 与a 均是对同一个研究对象而言. 二、典例训练:例1:质量为8×103kg 的汽车以1.5m /s 2的加速度加速前进,阻力为2.5×103N ,那么,汽车的牵引力是多少?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 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 A. 很好 B. 较好 C. 一般 D. 较差※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1、下列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B .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为零时,其速度不可能为零 C .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为零,其加速度一定不为零 D .合外力变小的,物体一定做减速运动2、下列对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F =ma 及其变形公式的理解,正确的是A .由F =ma 可知,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与其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加速度成反比B .由a Fm =可知,物体的质量与其所受合外力成正比,与其加速度成反比C .由m Fa =可知,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合外力成正比,与其质量成反比D .由aFm =可知,物体的质量可通过测量它的加速度和所受到的合外力而求得3、在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 =kma 中,有关比例系数k 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在任何情况下k 都等于1B .因为k =1,所以k 可有可无C .k 的数值由质量、加速度和力的大小决定D .k 的数值由质量、加速度和力的单位决定4、对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施加一水平拉力,当力刚开始作用的瞬间 A .物体立即获得速度 B.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C .物体同时获得速度和加速度D .由于物体未来得及运动,所以速度和加速度都为零5、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在水平方向的两个平衡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若其中一个力逐渐减小到零后,又恢复到原值,则该物体的A.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B.速度一直增大,直到某个定值C.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到零 D.加速度一直增大到某个定值6、一位工人沿水平方向推一质量为45kg的运料车,所用的水平推力为90N,此时运料车的加速度为1.8m/s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运动与力》
知识再现
一、牛顿第一定律
▲记一记:1、_______________理想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力与运动的观点。

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定律是牛顿______________出来的。

2、物体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叫做惯性,惯性是物体所固有的一种属性,大小只与__________有关。

▲做一做:1.踢足球时,球离开了脚后仍能运动是由于_____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球在地上越滚越慢最终停止运动是由于______的缘故.
2、一个正在运动的物体,如果所受的外力全部消失,则( )
A.物体立即停止运动B.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物体会慢慢停止运动D.无法判断
二、力的合成
▲记一记:1、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

求几个力的合力叫______________。

2、求同一条直线上二力的合成(1)两个力的方向相同时,合力:F=___________
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2)两个力的方向相反时,合力:F=__________
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做一做:1、一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受两个力F1=4N,F2=10N的作用,则物体受到的合力大小是( ).
A.一定等于6N B.一定等于14N
C.可能等于6N,也可能等于14N D.可能大于14N,也可能小于4N
三、力的平衡
▲记一记:1、物体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状态时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力叫______________。

2、物体二力平衡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做一做: 1、甲起重机搬运重为4×104N的物体以0.5m/s的速度匀速上升,乙起重机搬运同样重的物体以1m/s的速度匀速上升,则起重机在匀速上升阶段施加的拉力是
()A.甲、乙都等于4×104N B.乙较大C.甲较大D.甲、乙都是零
2、人提桶处于静止状态时,下面各力是一对平衡力的是( ).
A.人对桶的拉力和桶对人的拉力B.人对桶的拉力和桶受的重力
C.桶对人的拉力和桶受的重力D.以上都不对
知识点拨
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的实验和经验事实的基础上,运用归纳推理的方法得出的结论,这是一种研究方法。

惯性是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一切物体不论受力与否、运动与否都有惯性,注意不能说“物体受惯性作用或物体在惯性作用下”等
例一个正在运动的物体,如果所受的外力全部消失,则( ).
A.物体立即停止运动B.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物体会慢慢停止运动D.无法判断
分析与解选择B.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由于物体原来是运动的,外力全部消失后将以此时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2.同一直线、方向相同的两力的合力F=F 1+F2; 同一直线、方向相反的两力的合力F=F1-F2
例用300N的竖直向上的力提重物,若物体受到的合力大小是100N,则物体受的重力是( ).
A.100N B.400N C.200N D.200N或400N
分析与解选择D.通过对重物进行受力分析可知,重物受的重力与拉力在同一直线上且方向相反,根据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成,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分力的大小之差.当合力方向向上时,F合=F拉一G,G=F拉一F合=200N;当合力方向下时F合=G—F拉,G=F合+F拉=400N.
3.平衡力是指是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两个力。

二力平衡是指物体在受两个力的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两个力共体、共线、等大、反向。

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应从三个方面:定义、力的性质、力的作用物体
例一个体重为650N的人乘电梯以1m/s速度匀速上升,之后又乘电梯以同样的速度匀速下降,则电梯对人的支持力为( ).
A.匀速上升时大于650N B.匀速下降时小于650N
C.匀速上升和匀速下降均等于650N D.匀速上升和匀速下降均等于oN
分析与解电梯匀速上升和匀速下降过程中均属于平衡状态,而这时物体只受重力和支持力作用,因此重力与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所以选C.平台展示
一、填空题
1、小东在匀速行驶的火车上,他根据车厢里的一些情况,来判断火车的运行情况:
⑴车厢的水平桌面上的小球突然向后滚动,说明火车正在。

⑵他旁边的乘客突然向左倾倒,说明火车正在。

⑶他头上正上方有一滴水正好滴在他的头上,说明火车正在。

2、为了让体温计玻璃管中的水银退回玻璃泡里去,需要用手捏着温度计的上部往下甩,在手突然停止运动时,玻璃管内的水银由于,仍要,从而能使。

3.一重物受50N的水平推力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推力增到100N时物体受到的地面的摩擦力是_____(不计空气阻力),物体所受的合力是_____。

4.一辆质量为2t的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40km/h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若汽车所受的阻力是车重的0.1倍,则汽车受到的牵引力是____;过一段时间后汽车以50km/h匀速行驶,则此时车受到的牵引力是_____。

(g取10N/kg) 5.跳伞运动员匀速直线下落阶段,如果受到的阻力是1 500N,那么跳伞运动员和伞的总质量是______。

(g取10N/kg)
二、选择题
1.如图所示,人沿水平方向拉牛。

但没有拉动。

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绳拉牛的力与牛拉绳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B.绳拉牛的力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C.绳拉牛的力小于牛拉绳的力
D.绳拉牛的力小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
2.体育课有爬绳和爬杆运动,某同学先后以相同的姿势顺着绳和杆匀速上爬,则()A.爬绳时受到的摩擦力较大,因为绳子粗糙
B.爬杆时受到的摩擦力较大,因为爬杆时握杆的力要大些
C.爬绳和爬杆受到的摩擦力一样大
D.若爬绳和爬杆的速度不一样,则速度大的摩擦力大
3.跳水运动员起跳后仍能向上运动,原因是跳水运动员(空气阻力不能忽略)() A.受到一个向上的冲力B.所受合力的方向向上
C.所受的合力大于重力D.具有惯性
4.安全气囊是现代轿车上一项新技术装置,安装在轿车方向盘内,特定情况下会“蹦”出来,以保护人体免受硬物撞击而受伤.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它最有可能“蹦”出来( ) A.轿车启动时B.轿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
C.轿车在盘山公路上缓慢行驶时D.轿车前端与其他物体发生猛烈碰撞时
5.两位同学沿相反方向拉弹簧测力计,各用10N的拉力,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A.0N B.20N C.10N D.小于5N
6.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转,跳远运动员想利用这一自然现象使自己跳得远一些,正确结论是( )
A.由东向西跳最有利B.由西向东跳最有利
C.由南向北跳最有利D.无论向什么方向跳效果都一样
三、探究与实验题
1.某同学观察到汽车紧急刹车后,由于汽车具有惯性,并不能马上停下来,而是继续向前滑行一段距离,从而常常造成车祸现象.他很想知道影响汽车紧急刹车后滑行距离大小的因素(因为紧急刹车后,滑行距离的大小是造成车祸的关键因素),并提出猜想:
猜想A.紧急刹车前的速度猜想B.汽车的总质量
猜想C.汽车刹车系统的性能猜想D.紧急刹车时的路况
根据自己的猜想,该同学设计了以自行车代替汽车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并
次数车的总质量
m/kg 刹车前速度
v/m·s—1
路况滑行距离
s/m
a 100 4 水泥路0.4
B 100 4 操场土路0.6
C 100 8 操场土路1.2
d 150 4 操场土路0.8
e 150 4 水泥路0.5
/150 8 水泥路0.?
(1)为了验证猜想A是否正确,必须选择表格中实验次数中的________,或______和___________。

(2)为了验证猜想B是否正确,必须选择表格中实验次数中的_____,或___和_______。

(3)从上表中你能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动画片《猪八戒吃西瓜》中,猪八戒几次被西瓜皮滑倒,最后又被一块大石头绊倒摔在地上。

被石块绊倒与脚踏西瓜皮滑倒,猪八戒倾倒的方向有何不同?为什么?
3、如图所示,M、N为完全相同的两块夹板,左右两边
用力F1=F2=100N时,夹在两板间的质量为4㎏的木块正
好匀速下滑,求木块A在竖直方向所受各力的大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