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方法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具体方式
1、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这是信息技术用于学科教学的最初表现形式,是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最低层次,目前大多数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都采用这种方式。
2、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是指将信息技术以辅助教学交流的方式引入教学,主要完成师生之间情感与信息交流的作用。
要实现上述目的,并不需要复杂的信息技术,只需在有互联网或局域网的硬件环境下,采用简单的BBS、聊天室等工具即可。
3、信息技术作为个别辅导工具:目前有大量的操练练习型软件和计算机辅助测验软件,让学生在练习和测验中巩固、熟练所学的知识,决定下一步学习的方向,实现了个别辅导式教学。
4、作为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工具:一定的社会行为总是伴随行为发生所依赖的情境。
如果要求学习者理解这种社会行为,最好的方法是创设同样的情境,让学生具有真实的情境体验,在特定的情境中理解事物本身。
5、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加工与知识构建工具:主要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信息分析能力和思维的流畅表达能力,强调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快速提取的过程中,对信息进行重整、加工和再应用。
将信息技术作为知识构建工具可达到对大量知识的内化,在内化的过程中还可以开展通信和交流,提高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思考、表达和信息交流能力以及对信息的应用能力。
6、信息技术作为协作工具: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实现协作式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和支持环境。
计算机网络环境大大扩充了协作的范围,减少了协作的非必要性精力的支出,学生可以借助MUD、Email、BBS等网络通讯工具,实现相互之间的交流,参加各种类型的对话、协商、讨论活动,培养独立思考、求异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7、信息技术作为研发工具:虽然我们强调对信息的加工、处理,以及协作能力的培养,但最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在实现这种目标的教学中,信息技术扮演着“研发工具”的角色。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途径与方法
详细描述:由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涉及的因素较多,评估难度较大,目 前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来全面衡 量整合效果。这可能导致无法及时发 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解决方案:建立多维度的评估机制, 从多个方面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 效果进行评估。可以综合运用定性和 定量评估方法,包括学生满意度调查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学生成绩分析 等,全面了解整合效果,为进一步改 进提供依据。同时,需要重视评估结 果的反馈和运用,将评估结果作为改 进的依据,不断完善信息技术与课程 整合的途径和方法。
自主学习法
总结词
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自主获取、处 理和运用知识。
详细描述
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平台,如在线 课程、学习网站、数字图书馆等 ,自主获取学习资源,进行自主 学习和知识构建。
协作学习法
总结词
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和交流。
详细描述
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如在线协作平台、即时通讯工具等,进行小组合作、讨 论和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促进知识的共享和深化。
个性化学习的实现
1 2 3
数据驱动决策
通过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为教师提供科 学的教学决策依据,实现个性化教学。
多元评价方式
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 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个性化学习 提供依据。
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 学生能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实现个 性化学习。
在线教育的普及与发展
优质资源共享
通过在线教育平台,让更多学生 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打
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
个性化学习
在线教育平台能够根据学生的学 习情况、兴趣和需求,提供个性 化的学习方案,满足学生的个性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途径与方法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途径与方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是个超有趣又超有用的事儿呢!一、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现在网络上有超多的多媒体资源呀,像有趣的动画、震撼的纪录片啥的。
老师在讲历史课的时候,就可以找一些关于历史事件的动画视频,比如讲三国时期的故事,那些动画能把三国里的人物和战役生动地展现出来,可比干巴巴地讲课本有趣多啦。
学生们看着动画,就像在看故事一样,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也更深刻了。
还有在科学课上,播放关于宇宙奥秘的纪录片,那浩瀚的星空、神秘的星系,能让学生们大开眼界,对科学知识充满好奇。
二、借助在线学习平台拓展学习空间。
现在有好多在线学习平台呢。
老师可以把这些平台利用起来。
比如说布置一些线上的作业或者拓展任务。
学生们可以在平台上和其他小伙伴交流学习心得,就像在一个超级大的学习社区一样。
而且平台上往往有很多不同类型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兴趣去选择。
比如学英语,平台上有口语练习、语法讲解、趣味英语阅读等各种资源,就像一个学习的百宝箱。
三、运用教学软件创新教学方式。
有一些专门的教学软件超酷的。
像那种可以进行互动式教学的软件,老师可以在上面出题目,学生们用自己的设备进行作答,然后软件马上就能给出反馈。
这就像玩游戏一样刺激呢。
还有一些思维导图软件,在语文课上,让学生用思维导图来梳理文章的结构,在数学课上用思维导图整理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这样学生们的学习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通过有趣的方式把知识串联起来。
四、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把线上和线下的教学优势结合起来。
线下的时候,老师可以进行面对面的指导、答疑解惑。
线上呢,就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一些知识,或者课后进行复习巩固。
比如说在美术课上,线下老师教学生绘画的基本技巧,线上就可以让学生欣赏更多的美术作品,并且可以在网上分享自己的作品,得到更多人的评价和建议。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真的能让学习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充满乐趣,只要我们好好利用这些途径和方法,就能让学生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快乐地遨游啦。
简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和模式
简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和模式信息技术对当今的社会发展产生了长远的影响,它不但大大提升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速度,而且对社会生活方式与社会结构都产生了深层的影响,从而加快了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的步伐。
信息、知识成为社会中的基本资源,信息产业成为社会中的核心产业之一,信息技术渗透到社会生活与工作的方方面面,无处不在,无孔不入,信息素养成为信息社会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的水平与传统的“读、写、算”方面的知识与水平一样重要的,是信息社会对新型人材培养所提出的最基本要求。
教师能够使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选择其中适宜的部分用在自己的讲解中;也能够利用Powerpoint或者一些多媒体制作工具,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素材,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清楚的说明讲解的结构,形象的演示其中某些难以理解的内容,或用图表、动画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理论模型等。
另外,教师也能够利用模拟软件或者计算机外接传感器来演示某些实验现象,协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
这样,通过合理的设计与选择,计算机代替了幻灯、投影、粉笔、黑板等传统媒体,实现了它们无法实现的教育功能。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对于教学过程的深化改革具有重大意义,它是指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的指导下,使用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创建新型的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充分表达学生主体作用的“主导--主体”教学结构,在此前提下实现学科教学内容、手段。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过程要很好地实现各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就要求教师要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并且要对课程教学内容实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并提供给学习者共享学习,不但仅是教师用来演示;还要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知识重构,利用文字处理、图像处理、信息集成的数字化工具,对课程知识内容实行重组、创作,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但仅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能够使学生实行知识重构和创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方法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方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我生存能力、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最终实现面向时代发展的创新人才的培养。
具体地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主要是:1 .充实、完善、拓展、提高课程的学习内容,为社会需要的多种专业人才的培养打下基础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可能充实、完善、拓展、提高课程的学习内容。
在此基础上,可培养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为培养相关学科的专业人才打下基础。
通过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内容的整合,不仅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了学科内容,同时也丰富、拓宽了学科的学习内容。
在此基础上,可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爱好,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为我国建设所需的各种专业人才的培养打下基础。
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学校教育的信息化,应该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它们是:•学校教学环境的信息化,这主要是学校的信息化的设施。
•教师、学生的信息化,主要通过教师、学生的信息教育实现。
•教学的信息化,这主要通过数字化的教学资源的完善予以实现。
在这三个要素中,教师、学生的信息化是最重要的一项要素。
信息技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可通过在学校设置信息技术课来实现。
不仅如此,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也是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可以使信息技术教育深入到各门课程的教学中。
从内容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作为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一部分,它也是对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补充。
信息技术课程所涉及的信息技术是信息技术中最基础的内容,许多内容在课程教学中不可能涉及。
例如,前面讲到的计算机模拟、计算机检测系统、数据的回归处理等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是不可能涉及的。
通过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整合,学生可通过具体的实例进行学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极大地充实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的学习。
3 .完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实现课程内容的有效学习,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学习的过程是一种信息过程,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应有利于这一信息过程的实现。
浅析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深度融合的方法
浅析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深度融合的方法回顾信息技术进入教育领域的这些年,对教育质量的提升作用仍然停留在锦上添花、可有可无的阶段。
我们不禁产生疑问,为什么信息技术的融入不能从本质上转变我们的教育思想、提升教育质量呢?究其根本,我们并未真正认识、接纳、思考过信息技术为什么要融入进我们的学科课程、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深度融合、以及这样做会给我们的教学打开怎样的新局面。
想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深度融合,我们需要从思想意识、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上多措并举才能彻底扭转这一局面。
以下从四个方面浅析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深度融合的方法:一树立新型教学结构意识教学结构的四个要素在新型的教学结构中都应有所转变,教师要由传统的主宰课堂和知识的灌输者转变成课堂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要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对知识的主动探究者;教学内容更不能只以课本为中心,而要转变为以课本为主,丰富的信息化资源为辅;教学媒体也应从教师的辅助教具变成促进学生主动的“学”的工具。
“变则通、通则存、存则强”,思想意识的变更要赶在行动之前才能引领我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二利用信息技术营造教学氛围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深度融合能营造出更浓厚的教学氛围。
平板、希沃、几何画板、智慧课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精心设计的环节能让课堂精彩纷呈、沸点持续不断。
在学习《二次函数》这一课时内容时,我们通过运用几何画板,原本抽象费解的函数图像和周期规律就在学生的眼前直观的展现了出来。
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学生欣然提笔计算并归纳推理出了二次函数图像的相关性质。
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演算推理能力、归纳能力一一通过几何画板得以验证。
在充满人文情怀的美术课堂上,电子白板绘画技术更是将传统的绘画课堂的教学效率大大提升。
每当要开展一节美术课程我们的美术老师再也不用搬来一堆演示材料。
提前录制好微课教程,通过平板发送至学生作业平台,上课时打开电子白板绘画,以前示范绘画最少需要十几分钟,现在只需两分钟,省去了调色的时间和来回换粉笔颜色的麻烦,课堂上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自主创作,留给教师更多的时间去逐一辅导。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方法
学生通过采用各种媒体和多种方式 交换信息和思想。
IT作为工具整合于教学
——研究工具(research tools)
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从不同资源中查 找、评价、收集信息。
学生使用技术工具处理数据,汇报 成果。
学生根据特定任务的要求,评价与 选择新的信息资源,进行技术革新。
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的技能 教学设计的能力
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学习掌握教学设计的最基本的理论。 从设计的观念与方向上,强调运用现代 教育观念,强调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 性和创新精神,一切教学的安排从学习 者的需求与特点出发,改变了以往只注 重“教”,而忽视“学”,造成学习者 被动接受、缺乏原创精神的现象。
——教育信息技术的工具观
通过信息技术教育,在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的操作 和概念的基础上,根据教学需求,发挥信息技术作为以下各 种工具的潜能,与学科领域的教学相结合,同时注意帮助学 生养成形成有关信息技术应用的正确社会、道德和人文观念 和习惯。
效能工具
研究工具
学习者
交流工具
问题解决/ 决策工具
IT作为工具整合于教学
——问题解决与决策工具 (problem solving and decision-making tools)
学生使用技术资源解决问题,并做 出明智的决策。
学生把技术应用在策略开发中,以 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E-learning
——利用IT创建新型的学习(生态)环境
导师 学生
从教学设计的学习及能力的培养 上,掌握恰当的学习时机,教师们 应在具备了一些基本的信息技术能 力的基础上,再学习教学设计的理 论和方法。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方式,而将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师教的教学工具。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方式之一是将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师教的教学工具。
这种方式主要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如计算机、投影仪、电子白板等,来辅助教师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这种整合方式中,信息技术主要充当教学演示、内容呈现和互动交流的工具。
教师可以使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来制作课件、展示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素材的呈现方式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提供互动交流的平台,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反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虽然这种方式可以提升教学效果,但也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同时需要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呈现方式,避免过度依赖信息技术而忽略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
此外,也需要关注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处理和应用能力。
除了将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师教的教学工具这种方式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还有多种方式,如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工具、将信息技术作为协作学习和交流的工具等。
不同的整合方式适用于不同的教学场景和教学目标,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和方法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和方法XX学校xxx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方法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什么要搞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如何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些问题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尝试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些讨论。
一、概述为了说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首先应该界定什么是信息技术。
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讨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不同水平和整合的内容。
1.对信息技术的两种不同认识对信息技术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概述起来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基于对信息机器及其应用软件的操作和应用,认为信息技术是对信息机器及其应用软件的操作技术。
这种理解认为信息技术教育主要是学习信息机器、设备。
例如,计算机和因特网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能。
作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则主要是将计算机、因特网用于教学过程中。
另一种是基于对信息的操作技术,认识信息技术是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处理、表现、创造、传递等各种操作技术的总称。
按照这种理解,信息技术教育不只是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机器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培养学生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则应该强调通过学生收集、分析、判断、处理、表现、创造、传递信息实现课程内容的探究学习。
我们讨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时,应该持第二种理解,即信息技术是对信息进行各种操作技术的总称。
信息机器及其应用软件是用于对信息进行各种操作的工具。
利用信息机器及其应用软件的目的是进行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处理、表现、创造和传递。
2.计算机教育应用的三种不同水平当前,计算机是一种最主要的信息机器。
从发展的观点看,计算机在教育中的应用,计算机与课程整合,主要有三种不同的水平:(1)计算机是一种信息的提示设备教学过程中,学生是通过表示学科内容的教学信息进行学习的。
在这种应用水平上,计算机主要用于向学生提示教学信息。
这是一种以知识内容的传授为主要目标的学习形态。
(2)计算机是一种用于学习的认知工具在这种应用水平上,计算机不只是用于呈现知识内容的提示设备,更是学生用于主动获取知识的认知工具。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方法
高教装备
・-一 一 ¨ 一 一 —L _ .… ■ 一一 ●
_
l ■ ■- ——一 唧 _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方法
王 峥 李瑞宏
(. 1 湛江师范学院商学院 广东湛江 5 4 4 2 20 8 .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 广东湛江 54 3 ) 20 7
2 把信息技术作 为教师教学 的辅助工具并与 .
其客观存在学科进行整合 要求教师要在以多媒体 和 网络为基础 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 并且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 的学习资源再提供给学 习者共享学习;还要利用信 息加工工具让学生知识重构,利用文字处理、图像
学模式。但当信息技术深入到各种形式的教与学的 过程,学习的时空观念将会转变 ,学校教学模式也
随着信息技术 已在我 国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课堂教
学中——尽管多数人还是简单地把其当作为辅助教 学的演示工具和较为时髦的教学手段 ,使它 已逐渐 成为课程改革中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文试运用
当前有关的研究成果及学校教学实际,探讨开展信
息技术在课程改革中的基本方法。
一
,
信 息键 术 教 育 的 主 要 0耪
最 有 效 的组织 与管 理 ;
还大多只是停留在内容、手段、方法上,而没有真
正进行教学结构的改革。而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 的整合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习方式和教育方式,使 教育过程成为一种选择 的过程,并为课程改革构建
Hale Waihona Puke 4 计算机网络特性有利于实现能培养合作精神 . 并促进高级认知能力发展的协作式学习; 5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有利于实现能 .
仿真 等多种形式 的教育信息让 学生 自行 的选择接 受, 为现代的教育打开了一个广 阔的空间。
概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方法
概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方法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經成为当今教育中最前沿的课题。
国家教育部也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在新课程中明确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容。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
这个整合的意思绝不不是简单的纳入与叠加,也不应该是工具和技术手段层面的应用,而是如何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入到学科课程的有机整体中,使其成为一个新的统一体。
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是:建设数字化教育教学环境,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
3 信息技术在与课程整合中的作用信息技术在课程整合中的作用和常规的教学手段作用具有等同性质。
即是一种教学工具。
只有当常规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质量和效率方面出问题时,信息技术才能显现出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信息技术在课程整合中要实际的解决问题,不能空摆花架,不能完全取代常规的教学手段。
例如,不能有了多媒体课件就完全替代板书,不能有了准备好的音频文件,就取消了语文和英语课上的朗读内容等。
如果有些教学内容用常规的教学方法上效果更好,那就不必再画蛇添足。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和方法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和方法一、概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深入渗透至社会各个领域,教育领域亦不例外。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作为当今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旨在通过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方法和资源,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进行有机融合。
这一过程中,信息技术不再仅仅是教学的辅助手段,而是成为推动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可以实现教学内容的数字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教学评价的科学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从理论层面来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以及系统科学理论等。
这些理论为整合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指导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整合的方法和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也应运而生,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实践层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整合模式和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各级教育部门纷纷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学校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
我们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如教师信息素养不足、教学资源匮乏、教学模式单一等。
我们需要不断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总结经验和教训,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向更高层次发展。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我们应该积极拥抱这一变革,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培养具有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
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背景与意义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方式,更为课程内容的丰富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提供了无限可能。
简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
1.简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和模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1)学习方式要以主题为中心,以任务来驱动把课程学习内容联系生活和社会,综合其它学科的知识,提出各种问提并形成主题任务,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把学生置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提,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
(2)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利用网络技术作为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的获取工具;利用多媒体与网络的情境创设功能作为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工具;利用网络的通讯功能作为协商学习和讨论学习的工具;利用网络中的信息平台作为知识构建和创作实践工具;利用网络中的测评系统作为自我评测和学习反馈工具(3)教学结构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精神A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意义问题的设计者;信息海洋的导航者;情境观察的指导者;学生学习过程的辅导者B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问题的发现者和探究者; 协作活动的参与者;学习问题的解决者; 知识的意义建构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几种模式1基于课堂讲授型的“情境探究”模式2 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研究性学习模式3基于专题学习网站共建的任务驱动型学习模式4 基于英特网的校际远程协作学习模式基于课堂讲授型的“情境探究”模式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主题研究性学习模式—— WebQuestq WebQuest是由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教育技术系两位教授伯尼·道格(BernieDodge)和汤姆·马奇(TomMarch)首创的。
q WebQuest的主要方法是在网络环境下,由教师引导,以一定任务驱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q WebQuest 要求教师依据这种方法建立了自己的WebQuest 课程网页,并应用在课堂教学中。
把WebQuest设计成网页形式分为六大模块基于网站共建的任务驱动型学习模式l 根据学习网站的专题内容与学习资源状况,提出任务,并通过任务驱动,培养学生创新学习能力:(1)收集专题相关资源,上传资源,丰富资源库内容(2)利用专题资源,创作新网页型课件,丰富知识库内容(3)利用专题资源,环绕课程教学,形成学习生作品,并对学生的创作实践进行评比,共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方法
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广大一线教师早已不再陌生,大家尝试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
但是,在整合的过程中,课堂教学也出现了技术喧宾夺主、在网络资源中迷航、炫耀高技术、课堂管理失控等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升教师整合的能力和水平,提高整合的效果,成为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通过对大量整合案例的统计分析,我们对整合方法进行了分类。
(一)整合方法分类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的设计,有三种可能的方法:
(1)教师在设计课时将信息技术作为一个教学要素直接纳进来考虑,与教学内容、学生、教师和其他教学条件一同来考虑。
(2)先不考虑信息技术,在常规教学条件下设计一节课的教学过程。
教师将常规条件下设计好的一节课直接搬到信息技术环境下,生搬硬套。
这两种方法的结果好与差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综合设计能力,更多的是灵感,但信息技术普及到学科教学中毕竟是近几年的事情,教师很难准确把握设计过程,很难有更好的灵感,所作的整合教学设计很难做到科学有效的程度。
(3)假定教学条件只要能想到就能做到,设计一节课的教学过程,称之为理想状态下的教学过程。
然后在此基础上,找到信息技术所能做到的有效支持,进而来选择教学环境、设计教学资源。
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可以使信息技术使用得恰到好处,适时、适用和适度,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二)有效整合的基本方法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需要科学有效的整合方法。
我们认为上述的第三种方法,也就是基于理想状态的教学过程设计可以实现有效的整合。
在这样的整合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提出了整合点的概念。
1.整合点。
首先我们认为在理想状态下的教学过程设计中,信息技术是与常规教学手段等同性质的教学工具。
其次,在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存在具有下列性质的教学步骤或环节时,才有必要引入信息技术:常规教学手段支撑其实施存在困难(或在质量及效率方面存在问题),信息技术手段能够有效支撑(或能够提高实施的质量及效率)。
这样的步骤或环节称之为整合点。
所以,要做好整合,关键是要准确诊断出整合点,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解决。
2.基于课程实施过程的基本整合方法。
基于整合点的思路,我们提出了一种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引入信息技术进行整合的基本方法,称之为基于课程实施过程的基本整合方法(MIBP),它主要包括下列五个步骤:
(1)本节课理想情况下的教学过程设计;
(2)本节课理想教学过程中整合点的诊断;
(3)本节课信息化教学环境的选择;
(4)本节课理想教学过程中各整合点的整合方法选择;
(5)本节课的课件设计与集成。
在这五个步骤中,关于第三步“本节课信息化教学环境的选择”,不仅需要依据课堂教学内容评定,还与学校硬件设备息息相关;至于第五步“本节课的课件设计与集成”,课件也会由于环境的差异出现课件或者学件等不同集成。
在此,本文并不将以上两步做为重点,而是对理想教学过程、整合点诊断以及其解决办法进行论述。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