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桥教学设计
《桥》教学设计优秀4篇
![《桥》教学设计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b8b2dc02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c6.png)
《桥》教学设计优秀4篇《桥》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研读课文词句,结合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逐步深刻感受老汉在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人格与精神。
2、积淀情感,让学生通过层层深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得到语感的有效提升。
3、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环境描写的表达特点,理解题目“桥”的深刻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结合飞速上涨的洪水,感受情况的危急,领悟老汉的每一次举动的内涵与精神。
难点:理解“桥”的深刻含义。
课前准备:1、收集洪水爆发的场面,准备《悲壮》的曲子,制作课件。
2、预习作业:朗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尝试理解。
教学过程:一、感受洪水肆虐,孕伏情感,揭题1、播放有关洪水爆发的短片,教师有感情朗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幻灯一)2、师小结过渡:如果是你遇到这种危急的情况,你会怎样做?今天咱们认识一位老支书,做?3、板书课题:16《桥》,让我们走进那个村庄,走进那个特殊的黎明,和村民们一起感受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设计意图:创设课文所富有的情境,将学生带入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中,然后设下悬念,激兴趣。
)二、感受老汉崇高的人格与精神1、快速默读全文。
思考: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事?说说这场洪水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2、想想你从课文哪些语句的描述中感受到了紧急、害怕……找到并划下来读读,交流。
3、师小结过渡。
4、找找课文中的人们作出了怎样的反映?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从哪儿感受到的?用一个表现。
(惊慌失措)(设计意图:疏通课文,进一步从课文语言文字中感受山洪的凶猛,时间之紧迫。
为体会老础。
通过想象危急时刻人们恐慌的表现,让学生进入情境,以更好理解课文中人们惊慌失措的表。
同时为深入阅读文本,研读课文做准备。
)5、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位老汉在生死攸关之际作出的人生抉择。
他是怎么做?怎么说感动的语句,结合当时洪水所达到的程度想想为什么感动?(1)读悟: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联系洪水所达到的程度想想老汉为什么这么说?作为村支书他想到了什么?急着逃生的人们的指挥?从文中找出依据。
小学语文_16课《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16课《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0007eeda0116c175e0e483e.png)
《桥》教学设计《桥》这篇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那可歌可泣的事,体会那令人震撼的情,重点是抓住那些感动人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方法目标:以读为本,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读来感悟课文,并创设情境,在场景的对比中理解人物精神品质。
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逐步深刻感受到老汉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
教学重点: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句子,体会村支书的性格特点和高贵品质。
感受老汉和小伙子的对话,深刻体会到老汉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桥”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1、ppt课件2.背景音乐3.山洪灾害视频教学过程:大家已经把上节课各组的分数汇总在这里了,老师希望这节课你们有更好的表现。
{意图:对上节课的总结,激发本节课的志气}(一)谈话导入师:生活中我们见过各式各样的桥,你知道什么样的桥呢?(桥的图片板书)生:石拱桥、木桥、天桥、~~~~(预设)师:这都是我们看的见的桥,那生活中还有看不见的桥,如生命桥、心灵桥。
你知道我们学过哪一篇生命桥呢?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很好)师:请仔细观察课题,作者仅用一个字:“桥”做题目,到底想写些什么?这又是一座什么样的桥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进文本找到答案。
(开始引出问题,文章最后解决这个问题)师:上节课我们已经预习课文,解决了生字词,这节课我们又有什么新任务要完成呢?生:读学习目标(课件出示)(二)回顾预习,感受洪水的凶猛师:我们已经预习找出了关于描写洪水和大雨的句子,谁先来分享一下?(配乐)生1:大家请看第一自然段。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小学语文_16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16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76ddedca45177232f60a2f9.png)
《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正确认读“咆哮、沙哑、狞笑、放肆、搀扶、祭奠、呻吟、惊慌、清瘦”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老汉形象。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5、通过研读课文中环境描写的重点词句,感悟洪水肆虐的危机情境,体会老汉的光辉形象。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环境描写的品读,感受洪水的猛烈。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镇定、守原则、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难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预习读通课文,生字书写指导,标出自然段序号。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还记得我们之前学过哪些关于桥的文章?谁能简要的说一说?(温故知新,学生联系之前学过的《赵州桥》《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前质疑:这篇文章为什么以桥为题?这是一座怎样的桥?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师板书:桥)二、生字词认读“咆哮狞笑放肆势不可当拥戴清瘦沙哑揪出”(个别读,小老师领读)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感知文章大意。
谁来说一说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生概括文章大意)2、感受洪水的猛烈。
通过课前预习,请学生来找出描写洪水的句子。
多媒体出示描写洪水的句子,师配乐范读,生感受洪水。
师引导学生根据关键词品读,来感受洪水,并指导学生通过朗读呈现出来。
3、质疑:为什么这些环境描写的句子不放在一起,而是分散在故事之中呢?学生联系之前学过的环境描写的作用考虑。
四、精读课文,在对比中感受人物形象自学思考:想一想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你从哪里感受到的,画下相关的句子并写一下感受。
小组合作探究: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1、体会老汉如山的镇定生在对比中发现村民和老汉在面对洪水时不同的表现。
学生找到相关的词语。
村民的表现:“你拥我挤乱哄哄疯了似的跌跌撞撞”老汉的表现是:“站着不说话盯着像一座山”老师向学生多媒体呈现这些对比明显、简练、准确的词语。
16 桥 教学设计
![16 桥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10fbb84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f9.png)
16 桥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桥一、教学内容1. 桥的定义和功能:桥是连接两个地点之间的结构,用于使人、车辆或其他物体跨越水体、道路、山谷等地形障碍。
2. 桥的种类和结构:梁桥、拱桥、索桥、悬索桥、斜拉桥等。
3. 桥的建造过程:桥梁设计、基础建设、桥墩建设、主桥建设、桥面铺装等。
4. 桥的重要性和应用:桥的重要性和意义,桥在城市交通、运输、通行、景观等方面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桥的定义、功能、种类、结构以及建造过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桥的重要性和应用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学习动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全面了解桥的定义、功能、种类、结构以及建造过程。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创新思维能力,帮助学生理解桥的设计和建造过程。
四、教学方法1. 视频展示法:通过展示桥的建造过程、桥的种类和结构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 桥模型制作:让学生分小组制作桥模型,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讨论和分享:组织学生进行桥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观看桥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对桥有初步的了解。
2. 观察和讨论:组织学生观察不同种类的桥,让学生讨论桥的功能和结构。
3. 视频展示:播放相关的桥的建造过程和设计思路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桥的建造过程和设计理念。
4. 小组制作桥模型: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制作一个桥模型,可以选取不同种类的桥进行制作,要求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
5. 展示和分享:各个小组展示他们制作的桥模型,并分享他们的设计和制作过程。
6.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桥的定义、功能、种类、结构以及建造过程,并让学生讨论桥的重要性和应用。
七、教学评价1. 观察能力评价:通过学生在观察桥的过程中的表现来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
2. 桥模型评价:评价学生的桥模型的制作质量和设计创意。
《桥》教学设计
![《桥》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5ffca67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a0.png)
16课《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抓住人物描写,外貌语言神态心理)2小说的六要素,情节设置悬念)3语言特点简短 4环境描写洪水描写比喻拟人。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品位语言,理解内容,深刻感受课文中人物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3、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从描写老汉的词句中感悟老汉的崇高精神。
三、教学难点:理解“桥”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过程:一、(一)交流感知1、教师激趣导入,师友课前练说。
由图片导入,引起学生阅读的欲望。
1请同学们观看几张图片,并请师友说说你的感受?如果这样的洪水冲入校园,你会怎样做?引入课题:俗话说:水火无情,但在大灾大难面前,最能考验人的反应与品性。
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桥》去感受那惊心动魄的故事。
板书(16、桥)2、师友汇报预习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学生根据提纲自查,师友相互检查(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全班交流。
请问:这是一座什么桥?(窄窄的木桥)(救命桥)(生命桥)那人们又是怎样从这座桥上逃生的呢?生:在一位老汉的指挥下,人们有序地奔上木桥,并逃离到安全的地带。
师:在这次逃生中,这位老汉太重要了,谁能告诉我,这位老汉是做什么的?受拥戴的党支部书记,通过预习,谁能介绍一下党支部书记?(什么样的人可以做党支部书记这一职务?)(党在群众中的领导者)(党的代言人)师友总结:,具有能力,有责任心,有威望,大公无私,有奉献精神,在重大抉择面前会把群众利益放在前面的人,才可以成为党支部书记。
(二)研读共品:1、教师出示研读提纲,(包括选读语段,问题设计,学法指导),师友独立研读互议。
细读课文,探究人物。
1、让我们快速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画出描写老汉的有关语句,在旁边做上标注。
(1)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互相补充完善。
(2)组织全班交流。
你认为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请同学们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五年级上册第十六课语文《桥》教案及板书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第十六课语文《桥》教案及板书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87112cf6294dd88d0d26bc3.png)
五年级上册第十六课语文《桥》教案及板书教学设计第十六课《桥》教学设计河北省蠡县桑园镇杨北学校李丛强【教学目标】【基础知识积累】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挡、跌跌撞撞”等词语。
【方法与能力】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情感与思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拓展与延伸】读一读《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然后以《桥》为题写一篇关于师生情谊的作文或小诗。
【重、难点突破】理解题目的含义;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次我们学习了《金色的鱼钩》这节课,知道了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
“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桥》这篇课文的题目又有关怎样的含义呢?在写法上,是不是同《金色的鱼钩》有着相似之处呢?下面我们大家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板书:桥二、学习课文1、初读课文,体会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交流。
提示: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2、再读课文,体会这是一座什么样的“桥”?提示:可以结合具体的语句回答,也可以自己总结概括。
如果学生能够回答出“这是一座生命的桥”这类意思,则引导学生分析在这座生命之桥前,人们的不同表现,重点感受“老书记”形象的高大与精神的崇高。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你能够运用学习《金色的鱼钩》时的方法,分析一下“桥”与“人”的关系,并从中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吗?提示: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洪水的可怕、形势的危急、人们的惊慌同老书记的对比中体会老书记形象的高大与精神的崇高。
①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桥》教学设计(精选10篇)
![《桥》教学设计(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c3a185a5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81.png)
《桥》教学设计(精选10篇)《桥》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桥》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桥》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情感目标:通过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欣赏有关桥的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认知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桥的结构和造型特点,了解、欣赏桥的造型美。
技能目标:启发学生用绘画粘贴等形式表现家乡的桥,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形式创作家乡的桥。
了解桥的结构、用途,感受桥的造型美。
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1、课前教师布置学生了解学习有关桥的资料、知识,这节课我们一起玩有关桥的知识的抢答游戏,看哪位同学课前预习最好。
2、出示抢答问题(1)中国最古老的桥建于那一年?谁知道我国第一座桥建在什么地方?(教师解答)生:公元35年,建在长江。
(2)我国古代石拱桥的杰出代表是举世闻名的什么桥?生: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
(3)我国还有很多十分漂亮,在世界上比较出名的桥,你们知道吗?(出示南京长江大桥的幻灯片)生:中国人自行设计、制造、施工的第一座公路桥南京长江大桥。
(4)我国有很多桥,世界上的桥就更多了,你们知道世界上最长的桥在哪个国家?世界上最长的桥叫什么名字?生:世界上最长的桥是美国——路易斯安那的庞恰特雷恩湖堤道(5)我们的家乡滨州也有很多各式各样的桥,请说说?生:公铁大桥、公园里的桥、各式各样的天桥、立交桥等。
(评析:课前引导学生自主查找资料,了解桥的有关知识。
以抢答游戏的形式,确认学生课前自主预习的实效性,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二)发展阶段1、家乡的桥很多,建在不同的位置,请小组讨论以下两个问题:(1)它们的用途是什么?生:美观、实用的桥给我们居住的城市带来了美。
(2)桥的形式多样,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它们的共同之处?也就是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点?不同之处?(师生讨论,师出示课件)相同点:生:桥梁由桥梁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以及桥梁防护建筑物组成。
16 《桥》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6 《桥》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504abf5a216147916112824.png)
16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课时目标:1、通过研读课文词句,结合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逐步深刻感受老汉在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人格与精神。
2、有感情朗读课文,3、通过比较,了解作者结尾布局之妙。
4、体会《桥》的深刻涵义。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研读课文,感悟老支书沉着镇定、先人后己、大公无私的高尚品质。
难点:体会《桥》的涵义及文章结尾布局的巧妙。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四、课时安排:第二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6课《桥》板书课题————桥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的生字新词,我们一起来读读。
(出示所有词语齐读一遍)能不能给词语加点感情再来读一读呢?(再次读词语)(二)朗读课文,深入体会1. (出示描写洪水的词语)谁来试着带感情读读这几个词语(请几个学生读)同学们知道这是描写什么的词语吗?(板书“洪水”)是啊,这些是描写洪水的词语,大家一起来读读。
(齐读)读着读着,你感觉这洪水(学生回答,板书:凶猛、可怕)书上是怎么来写这凶猛、可怕的洪水呢?大家翻开语文书来找找描写洪水的句子,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把每句话中给你感受最深的字词圈一圈。
(学生有感情地读找到的句子)同学们很不错,老师也找到了,瞧(出示这五句话)(1)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2)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3)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4)水逐步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5)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大家一起来读读这些句子(齐读)2.洪水越涨越高了,人们会……(学生自由说或者按书上说)3.是啊,面对死亡的危险,人们惊慌了,你拥我挤,疯了似的地向木桥奔去。
而此时,有一个人,他却像山一样地站在那里。
他是——(老支书)。
(三)品悟老汉的言行,体会人物品质出示句子(1)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小学语文_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a9400446f1aff00bfd51e20.png)
16 《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书写教学“咆哮、狞笑、放肆、祭奠”等重点词语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抓住人物言行感受老汉光辉的形象与不朽的精神。
4、感悟文本特点。
教学重点:通过人物动作、语言等描写感受人物品质,指导朗读。
教学难点:感悟文本特点以及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直接揭题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桥》,请大家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板书课题)《桥》是一篇小说,全文只有五百来字,由于篇幅短小也叫小小说,(师板书:小小说)它曾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到底有什么魅力获得如此佳绩呢?让我们一起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二、检查预习,梳理内容1.课前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了,相信字词一定难不倒大家,一起来闯闯字词关吧。
(1)自由读一读(2)指名读,正音。
(3)同学们发现这组词语有什么特别之处吗?评价:同学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这两组词语分别讲了——2.请大家结合这两组词语,快速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提个醒,你可以抓时间、主要人物、事件来说文章的主要内容)(评: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读了课文,谁来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交流反馈2-3人,(评价:概括能力不错,概括得很准确)师随机板书:老汉村民师点拨:你们说的是故事感人的情节,(板书:情节)故事中的主人公“老汉为了让村民顺利过桥,自己和儿子却牺牲了。
(板书:人物)3.那么,故事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发生的呢?(板书:环境)三、学习环境描写,感受洪水的可怕1、自由朗读课文,划出文中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读出你的感受。
2、交流:出示句子①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②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③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④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⑤水渐渐窜上来,放肆(sì)地舔着人们的腰。
(1)分句读句子,正音,适机引导朗读。
小学语文_16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16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4bed7d4e53a580216fcfefc.png)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组16《桥》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桥》是谈歌的一篇微型小说。
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
在表达方法上很有特色。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本课教学,采用板块式教学设计,四个板块的教学环节既并列,又逐层深入。
这篇课文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2.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
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第四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学习课文时要入情入境,抓住那些感动我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根据单元训练重点、教材特点以及五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课标分析】课程标准要求在阅读中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学生在阅读叙事性作品时,能描述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崇敬等感受。
在教学中力求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在品读中能够感受文章的中心,让课堂充盈着人性的光辉,流溢着生命的色彩。
【学情分析】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培养了较好的语文学习兴趣,能够运用合作、讨论等形式展开阅读活动。
在阅读中,他们基本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还能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思考人生的问题并且真正有所收获,不但是学习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
我主要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结合课文内容调动自己已有的情感体验和增加课堂的信息容量的方法来突破这个难点。
小学语文_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 16课《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 16课《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88b5e0e58fafab069dc02f3.png)
《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洪水的突然、凶猛;读出老汉的威严、镇定及对老汉敬佩之情。
2、通过追问的方法梳理情节,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抓关键词、入情入境地读等方法感受老汉形象,体会文中老汉的崇高精神。
3、领悟小说设置悬念、环境描写、矛盾冲突等表达特点及作用;领悟小说结尾的艺术效果。
4、通过学习课文,初步掌握阅读小说的方法。
5、学习老汉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高度的责任感,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感受老汉形象及精神品格,体会课文在表达情意上的特点及作用、效果。
难点:寻找矛盾冲突,及其原因、解决办法、结果、作用。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包括相关音乐、视频。
学生: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画出课文中描写洪水和老汉的句子。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质疑,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喜欢读小说吗?读过哪些小说?(找两个学生回答)问最后一个学生,你平时都用什么方法读小说?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小小说,属于小说的一种,相信你学完之后掌握更多读小说的方法。
齐读课题《桥》。
二读情节,把握主要内容1.师:有人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既然是读故事,我们就要学会带着好奇心去追问,当故事开始以后,(课件出示:开始,接下来,然后,最后)接下来会怎样?然后呢?最后呢?请大家浏览课文,按这种方法说说这篇小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黎明的时候山洪暴发,人们慌忙逃生,来到木桥前,老汉组织人们有序过桥,人们过了桥,老汉和小伙子却被洪水吞没了,最后一个老太太来这里祭奠。
)三读环境感受洪水的肆虐1.师: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这个故事的起因是这场洪水,这是一场怎样的洪水呢?课前已经让同学们把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画出来了。
2.谁来说这场这场洪水有什么特点?你是从那句话知道的?。
3.学生汇报交流。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让学生感受“像泼。
像倒。
”有什么特别之处,这两个句子都是两个字成句。
(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下册《16桥》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下册《16桥》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d2cde79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08.png)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出示一张桥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桥梁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建筑,它起着连接两岸、方便出行的重要作用。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关于桥梁的课文——《16桥》。”
3.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家长协助,收集一些桥梁的图片或资料,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桥梁建筑风格,拓宽知识面。
4.结合课文内容,思考以下问题并完成回答:
a.课文中提到的16座桥梁各有什么特点?
b.你认为桥梁建筑在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
c.你最喜欢的桥梁是哪座?为什么?
5.阅读一篇关于桥梁建筑的文章,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并与同学分享你的阅读心得。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座桥梁进行深入研究。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了解所选桥梁的背景、特点及其背后的故事。
3.各小组汇报研究成果,分享学习心得,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如填空、选择、简答等,检验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掌握。
(二)讲授新知,500字
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问:“课文主要介绍了哪16座桥?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逐一讲解课文中生字词的含义,如“拱”、“眺”、“蔓延”等,并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帮助学生理解桥梁的美学价值。
4.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讲解桥梁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使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让学生明白合作的重要性。
16桥教学设计(00001)
![16桥教学设计(00001)](https://img.taocdn.com/s3/m/255ab874b0717fd5370cdc7f.png)
16桥教学设计16桥教学设计知识与技能1、掌握本课生字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过程与方法看、听、质疑、品读、讨论分析、汇总、共同赏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主人公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主人公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教学过程。
2、体会作者在表达上的特点。
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有关“桥”的课文?这几篇课文分别写的是什么内容。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桥》,这篇课文又会写些什么内容呢?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不理解的词语可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式自己解决,也可向学习伙伴请教,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认读和课文朗读情况。
(1)检查字音、字形(应注意“肆”的声母是平舌音,“搀、呻”的韵母是翘舌音,“疯、狞、淌、瞪、膛”的韵母是后鼻音,“呻、搀、奠”的韵母是前鼻音。
特别注意“肆”、“奠”的写法)(2)学生提出难理解的词语,共同帮助解决。
(3)请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检查朗读。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3.根据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给课文分段。
(突遇山洪1~6;疏导撤离7~13;桥塌殉职14~23;祭奠英灵24~27)三、感受险情1.让我们走进那个特殊的黎明,感受灾害突然降临时可怕的一幕。
读课文第一段,找出文中描写洪水(或雨水)可怕的句子,用心体会。
2.汇报交流谈体会,感情朗读促感悟:(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抓住“像泼”、“像倒”谈感受。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A.理解“咆哮”是什么意思?山洪是怎么咆哮的?B.比较“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C.指导读出洪水的凶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桥》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2、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
3、认识6个生字,学会本课新词、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和学习老支书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过程:一、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6课,板书课题,《桥》二、大家都预习过课文了,检查预习:1、读了课文,你懂了什么?2、课文中的桥是什么样子的?(窄窄的木桥不结实的木桥又窄又不结实的木桥)又窄又不结实的木桥,平日里或许只是山村里极不起眼的,就是这样一座又窄又不够结实的桥,成了洪水突然袭击时的唯一的逃命桥。
那么它是否真的能那么轻易地救老百姓的性命呢?三、初读课文。
当时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划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
1、交流:①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②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③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④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2、.适时解疑:“像泼。
像倒。
”为什么独立成句?引导:凝重的笔调。
两字却字字千钧,脑海里可以是一幅活的声势兼备的画面。
更突出了雨非同寻常的大。
致使洪水泛滥成灾。
3、感悟“跳舞”一词的表达:当时的情形是(无比紧张的,令人恐惧的)就是这样一种状况,作者怎么竟然用了“跳舞”这个词语?是不是太不合时宜啦?(这洪水简直是一群魔鬼在跳舞,让我不由地想到了——“群魔乱舞”这个词)4、这与下文的哪个词语是呼应的?“狞笑”,洪水在跳舞,死亡在狞笑,此时你什么感觉?你想?甚至想?看,文中的人们不也是如此—找找课文中的人们作出了怎样的反映?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从哪儿感受到的?用一个词形容人们的表现。
(惊慌失措)朗读感悟情况紧急,人们惊慌失措。
村庄惊醒了。
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
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东面、西面没有路。
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是的,求生是人的本能。
面对疯狂袭来的洪水,人们几近疯狂崩溃,几乎失去了理智,试想,这样的又窄又不结实的桥——?(怎能承载得了疯狂的拥挤踩踏?)课文的主人公---老汉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场的。
四、再读课文,划找句子,初步感受老汉的形象。
小组交流:老汉让你感动的地方:1、交流、汇报学生可能找到的:老汉的“屹立如山、责任如山”,并进行朗读指导。
哪个动作,让你感觉到此刻的老汉像一座山?(引导,看看有没有比它更能表现一座山的动作)站!老汉怎样的站着?如果让你们在“站着”前面加一个词,你会加什么词?(怎样地站着)是啊,老汉像一座大山稳稳地、镇定地站在木桥前,挡住了肆虐的洪水,挡住了乱哄哄的村民。
2、谁能站起来,像老汉一样稳稳地站着,读这两段话。
面对如此惊慌失措的村民,老汉默不作声,人们什么反应?第一块: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好一句“党员排在后边”,谁排前面?老汉始终把群众的安危放在第一位。
作为村支书他想到了什么?(指挥大家让老百姓先过,党员在后。
)急着逃生的人们有没有听从他的指挥?从文中找出依据。
3、引导质疑:为什么急着逃生的人们见到老汉会停住了脚步,听从老汉的指挥?启发想象受“拥戴”的老汉曾为他们做过什么?适时引导理解“拥戴”。
在这个危难时刻,老汉会如何下这道命令呢?哪一个标点引起了你们的注意?(感叹号!连续出现三次!)老汉的喊话虽然是沙哑的,但是三个感叹号传出来的声音就像大山一样坚定!就像大山一样铿锵有力!让咱们铿锵有力地读读这段话!4、小结:在洪水面前,老汉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党支部书记,他就像一座山巍然屹立,岿然不动。
“党员也是人,”这人群里不和谐的声音如果不制止,会是怎样的后果?人们又将被逼入这样危险的绝境,读一读:(出示——东西没有路。
只有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逼近。
)为什么老汉的话立刻就收到了效果?5、这就是他们拥戴的老汉——(读句子)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第二块: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1、读着老汉的言行哪几个字印入了你的眼帘?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老汉当时怎样的心情?(气、急)老汉为什么要这么做?当时已出现了怎样的情况?2、引导读悟: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读着这句你想到了什么?感受到: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逼近。
这时老汉为什么要揪出小伙子?(引:如果不这么做,会是什么后果?)体会老汉在危急时刻把小伙子党员揪出来,严格要求党员把生的希望让给村民们,把死的危险党员扛起来,避免再次陷入慌乱。
3、小结:这就是他们拥戴的老汉(读句子)——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逼近。
木桥前,齐腰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第三块: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
”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1、读着老汉的言行,又有哪个字印入你的眼帘?你从中读懂了什么?仅剩老汉与小伙子两人时还你推我让这是为什么?当时已出现了怎样的险情?2、引导读悟: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读着这话你想到了什么?感受到: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逼近,逼近。
此时老汉把小伙子推上木桥意味着什么?抓“推”导读,就因为死亡已在眼前,容不得多想,请你用读帮老汉把小伙子推上木桥——容不得多想,请你再加点力气去推——容不得多想,请大家竭尽全力去推——3、小结:这就是他们拥戴的老汉(读句子)——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逼近,逼近。
木桥前,齐胸膛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村民们得救了,那位小伙子还没来得及跨过木桥,洪水已吞没了他和全村人拥戴的老汉,让我们看看五天后洪水退却时发生了什么事?揭示课文结尾(最后四个自然段),你从中明白了什么?你现在最大的感触是什么?(惊讶、敬佩)在死亡逼近时老汉冲上前揪出的居然是自己儿子,内心在想些什么?是什么使老汉这么做?回归读悟:——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讨论:当他看到自己的儿子排在队伍中时,他可能想到过什么?最后为什么老汉毅然冲上前,揪出了儿子?小结:在生死忧关的时刻,老汉作出了常人难以作出的抉择,这就是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1、老汉是一名党员,难道就不是一位普通的父亲吗?从课文中找找哪些地方流露了一位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喊)读悟: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猜老汉想喊什么?2、老汉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活着,我们也希望,但是洪水无情地把儿子吞没了,连老汉也吞没了。
3、和他儿子一起被无情的洪水吞没了。
其实就在木桥前,在没腿深的水里,老汉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就在木桥前,在没腰深的水里,老汉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就在木桥前,在没胸部的水里,老汉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就在木桥前,老汉完全可以让儿子一走了之,但是——就在木桥前,这是一个怎样的老汉啊!这样的老汉能不受人拥戴吗?五、此时课题“桥”还仅仅是那座窄窄的木桥吗?你怎么理解这个题目?①老支书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一座不朽的桥梁②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
是的,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忠于职守,他是无愧的;作为一个父亲,他和天下父母一样舐犊情深。
在生死关头,老汉作出的重大抉择,表现出的大爱让我们为之动容。
他的身上充满着崇高的人格魅力,闪耀着灿烂的人性光辉。
六、抒发情感,激情表达自己的哀思老汉离我们远去了,面对着残破不堪的木桥,你最想说的又是什么呢?表达对老汉的哀思学生写后交流。
板书:桥大雨、洪水人们(惊慌失措)---------------- 老汉(受人拥戴)生命之桥沉稳、果断舍己为人、先人后己《桥》说课稿官晓慧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第16课《桥》。
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
课文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写人闪在山洪来临时都惊慌的涌向窄窄的木桥。
第二部分(第7~23自然段)写老汉为了让村民安全过桥,牺牲了自己和儿子的生命。
第三部分(第24~27自然段)写洪水退后,一位老太太来桥边祭奠她的丈夫和儿子。
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
针对中高年级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中的生字词,理解由生字词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老汉舍己救人的精神。
4、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色。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1、这节课我的教学思路是:“复习导入——潜心会文——品味动心——读写吐情”即通过复习导入从整体把握课文课文,再通过学生自读自悟体现个性化的阅读,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和对课文言语的细读入境界,评品动心,感受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动之以情,最后又能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对老汉这个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的赞扬与崇敬之情。
(一)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梳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与本节课的自然衔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
(二)自读自悟,潜心会文。
教师通过提炼问题“你从课文中7——23自然段中的哪些语段看出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勾画出文章中相关的语段,引导学生直接进入文本重点的学习,学生通过默读、勾画、圈点写出自己的感受。
(三)细读课文,品味积累(1)这篇课文篇幅短小,但文本所描绘的人物形象与场景都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很难被文中老汉的形象、精神所打动,特别是对文章以《桥》为题更是理解不够深入。
课文所蕴涵的情味、思想内涵却不容易为学生所理解、接受,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感悟,注重感悟的策略:如在激活想象中感悟,联系语言环境感悟。
在理解老汉如此清瘦,为什么却像一座山时,联系上文中的“拥戴”,想为什么他会受人拥戴,引导学生将课文中虽然没有用语言文字描述出来但与课文内容关系密切的情景在头脑中浮现出来,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理解。
比较品味中感悟。
课文中对于老汉的动作描写,“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到:‘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