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

合集下载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语文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语文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the Chinese Examination Content Reform Based on the Gaokao
Assessment Framework
作者: 张开[1]
作者机构: [1]教育部考试中心,北京100084
出版物刊名: 中国考试
页码: 21-26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12期
主题词: 高考评价体系;考试内容改革;高考命题;语文
摘要:高考评价体系是推进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指导高考命题工作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南。

基于高考综合改革的语文科考试内容改革遵循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的框架,在明确语文科考试功能定位的基础上,科学构建语文科的考查内容、考查要求和考查载体,努力发挥语文科考试在育人过程中的作用和价值。

2016年任务驱动型优秀作文8篇

2016年任务驱动型优秀作文8篇

2016年任务驱动型优秀作文8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几个同学聚在一起谈论传家宝。

小张说,他家的传家宝是一个青花罐,有年头有故事。

小杜说,他家的传家宝是爷爷留下的几枚勋章。

小程说,她家把“忠厚传家久,读书继世长”的祖训当作传家宝。

你认为什么样的传家宝更有价值?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良训胜千金传家更有价(0591)传家宝是一个家族认为最有价值,最值得子孙世代拥有并传承的东西。

小张的传家宝青花罐,代表着金钱价值与收藏价值;小杜家的勋章代表着荣誉;小程家一祖训作为传家宝,体现了其家族对人格修养的重视,是精神传承。

虽然小张和小杜的传家宝凝聚着祖先的财富和功勋,有各自的价值,而我更倾向于祖训的价值。

祖训,作为家族世代传承的品德匡正器,其作用胜过千金。

小程家将“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作为祖训,是他们家族对“忠厚”、“诗书”高度重视的体现,在世世代代对祖训的遵守实践中,必然使整个家族沾上书香气息和忠实厚道的韵味。

此乃“良训”,它使人性找到一个标准的框架,在熙熙攘攘的社会中不至于失去立己立人的信念,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塑造一个人美好的道德品质和文化气息,使之更好地立足于社会,更好地待人接物,在时代洪流中坚守本心,不为污泥所染,不为清涟而显得妖媚。

更重要的是,相较其他两个传家宝,良训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无法被破坏。

青花罐与勋章是物质存在,而良训是意识存在,物质不可能永存,它会在一定破坏力下成为碎片,而意识是随人生,随人灭的,是形而上学的价值形态,是寄生在人心中的,只要后代延续血脉,其必将随之传承、生长、壮大,是一个生命的动态过程,而非死板的遗物。

况且,良训还可以在坚持原有的基础上加以改良创新,使之具有时代性和特定的功能性,赋予新的积极的正能量的内涵,成为新时期的“良训”,这一点也是“青花罐”与“勋章”二者所不具备的。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

有关动态
2019年1月15日,教育部考试中心与英国文化教育协会在京联合发布雅思、普思考试与中国英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力等级量 表对接研究结果,标志着中国英语语言能力标准与国际考试接轨,中英在教育领域的合作进入新阶段 。截至 2018年12月,教育部考试中心为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机构。
2022年2月16日,经中央编委批准,按照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教育部部分直属事业单位进行了调整, 教育部考试中心更名为教育部教育考试院,保留原加挂的教育部教师资格考试中心、国际教育测量交流与合作中 心牌子。
组织机构
组织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考试中心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院长:李强 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正司级):于涵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光明 党委委员、副院长:张为舟、郑益慧
机构职责
一、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及政策法规,参与教育部有关司组织教育考试的政策和规定的草拟; 二、负责全国普通高校、成人高校的本专科入学统考的命题、评卷、成绩统计分析与评价工作; 三、受教育部的委托,通过考试的方式,对已批准建校招生的成人高校的教学质量进行检查; 四、受委托对社会力量举办的不具备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实施学历文凭考试; 五、行使国务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和教育部《中等专业教育自学考试暂行规定》所赋予的职责; 六、承办教育部批准的海外委托的考试; 七、开展考试服务,经教育部批准有选择地承办社会委托的考试; 八、开展科学研究,改进自学考试的自学与助学指导,促进考试的科学化、标准化。培训考试工作人员。
感谢观看
发展历史
教育部考试中心系教育部直属事业单位,主要承担教育考试专项职责任务。 1987年,国家教委考试管理中心成立。 1990年,更名为国家教委考试中心。 1998年,国家教委改称教育部,国家教委考试中心相应改称教育部考试中心。 2022年,教育部考试中心更名为教育部教育考试院,保留原加挂的教育部教师资格考试中心、国际教育测量 交流与合作中心牌子。 考试中心

读《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语文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的一点心得体会

读《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语文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的一点心得体会

觅得语文千百度,改革遥看近却无。

九天研讨开宫殿,万家学子拜冕旒——读《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语文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的一点心得体会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张开老师在《中国考试》上发表了《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语文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这篇论文,对近期的语文科考试内容改革的理论依据做了详细而精准的阐述。

这其中对我们一线的高中语文教学还是有点启示的。

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1.教育的根本问题。

教育的根本问题是什么?按照教育部考试中心的高考评价体系,不外乎“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

,这既从教育评价的角度、又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给出了答案,也对包括语文在内的各科命题工作清晰明确地提出设计目标和研制路径,提供了基本遵循。

有了基本遵循,工作就有了明晰的思路,尤其是对我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在培养学生基本素养和学科技能的时候可以有的放矢,我们的基本抓手当然是教育部的指导文件。

对此,我们要贯彻到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中。

2.语文学科素养与关键能力。

高考评价体系明确“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为考查内容。

张开老师提到,“从外显功能看,阅读和表达是语文学习的核心领域”,“语文关键能力是语文科外显功能的集中体现”。

这里我最大的疑问是学科素养与关键能力到底有什么区别?是侧重点不同?表现方式不同?实施路径不同?长远意义不同?希望各位同仁赐教。

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外显功能是语文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之间的一座桥梁,将二者融为一体,或者,关键能力是学科素养向具体实施阶段过渡的一个必备步骤?关键能力分为两个方面: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这是近几年来对语文教学的最精准概括,为我们实施一线教学提供了清晰而简洁的方向。

在本文中,张开老师对这两项能力做了更为具体的解读。

(1)阅读能力阅读能力包括信息性阅读能力、文学性阅读能力和古代诗文阅读能力。

这是我们很熟悉的话题内容,但是从具体实施来看,难度不小。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语文考试内容改革设计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语文考试内容改革设计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语文考试内容改革设计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华东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心倪文尖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2020年1月7日,教育部考试中心向社会公布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以下简称“高考评价体系”)及其说明。

高考评价体系主要由“一核”“四层”“四翼”三部分内容组成。

其中,“一核”为核心功能,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是对素质教育中高考核心功能的概括,回答“为什么考”的问题;“四层”为考查内容,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是素质教育目标在高考中的提炼,回答“考什么”的问题;“四翼”为考查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是素质教育的评价维度在高考中的体现,回答“怎么考”的问题。

同时,高考评价体系还规定了高考的考查载体——情境,以此来承载考查内容,实现考查要求。

[1]《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从理论构建上衔接了高中课程标准与高校人才选拔需求,表明了高考内容改革顶层设计的整体性、系统性、科学性与实践性,既凸显立德树人,又树立推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同时兼顾学科改革的路径设计,有力地推动高考内容改革上升到更为系统化和科学化的层次,在教育综合改革领域发挥更为实际的作用。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系统化、整体化的设计,作为高考统考科目的语文科考试内容改革,需要全面体现新时代考试内容改革的特点,结合学科的实际,推进细化且具有学科特点的考试目标和考查要求研究,科学提升语文考试内容改革与命题的水平。

编者按一一一一一一一一2020年1月7日,教育部考试中心向社会公布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及其说明。

高考评价体系通过解决高考“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等问题,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给出了回答,是深化新时代高考内容改革的基础工程、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南。

那么,在语文科目中如何落实高考评价体系?如何科学提升语文考试内容改革与命题的水平?如何实现高考评价改革与语文学科育人目标的衔接?本期,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华东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心倪文尖和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详细阐述了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语文考试内容改革及其主要特征。

语文学科关键能力的内涵及培养路径

语文学科关键能力的内涵及培养路径

语文学科关键能力的内涵及培养路径作者:韩亚林来源:《中学语文·下旬》2022年第04期摘要《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强化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这四项关键能力。

对于语文学科而言,关键能力就是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整体感知、自主探究、质疑反思、表达交流等路径,教师就能引导学生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提高关键能力。

关键词语文课程问题导向现象式教学语文是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的实践性就意味着,语文教学要通过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言语技能,特别是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发展和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一、语文学科关键能力的内涵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各学科教学都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特别是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

關键能力是指学生在生活实践或特定情境中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强化培养学生的人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这四项关键能力。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从考试评价的角度确立了三个方面的关键能力群:知识获取能力群、实践操作能力群和思维认知能力群。

可见,考试评价注重考查学生的关键能力,教育教学就要重视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

对于语文学科的关键能力,东北师范大学徐鹏教授在系统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语文关键能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三个方面提炼出了15种关键能力。

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认为,语文关键能力的主体内容可从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两个方面进行总体设计并分层呈现。

语文学科关键能力中的“能力”,指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发展形成的技能,而“关键”,则是这些能力中最重要、最根本的构成部分和具体内容。

传家宝作文评讲及任务驱动作文类型 18届

传家宝作文评讲及任务驱动作文类型  18届

三、权衡判断型
一点杂粮、一块鸡腿、两本儿童书,这是单身母亲刘某“偷”来的儿童节礼物, 总价值只有70多元,这位“最不贪心”的小偷,向民警讲述了令人心酸的理由:一对 双胞胎女儿患严重的肾病,为了治病,平时生活十分困窘,想给孩子买一份儿童节礼 物,无奈钱不够,才决定铤而走险行窃,类似的情形发生在雨果《悲惨世界》里,主 人公冉阿让为了帮助姐姐喂养七个孩子去偷面包。 民警主动为刘某寻求帮助,经媒体报道后,诸多网友深受感动,纷纷爱心捐款, 对弱者悲惨遭遇的同情,彰显了人性的善意。但存在不少质疑声,他们认为应该坚持 “勿以恶小而为之”,不论如何,“悲情故事”不该成为违法的理由,而对此次事件 的大肆宣扬,更是在误导公众,鼓励犯罪。 对此你怎么看,权衡你的选择,表明你的立场和看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自拟题目,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1、侧重评述刘某行为,在法与情间,法在适当时,可以以情为大。 2、综合评述,刘某遭遇虽值得同情,但生活应该从严要求,情不能逾越法的界限。 针对网络上的两种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
优秀作文框架展示
一句箴言,百带珍藏
不似一方蕴藏山川灵秀,流淌厚重故事的青华罐;不比几枚镌刻革命荣 誉,至今熠熠生辉的勋章;一句箴言,看似轻若无物却堪比千金,听来朴实 无华却直击心灵。于我而言,小程家作为传家宝的祖训更有穿梭千年、训导 今人、联通家族血脉的力量,因而更值得珍藏、传承。 忠厚传家久,穿梭千年,触摸先辈灵魂。 诗书继世长,走人生之路,扶前人臂膀。 祖训恒久远,家风永流传,无形纽带联通家族血脉。 固然,不是所有的组训都是精华,但经历时间检验的箴言必能起到春风 化雨、励诚敦行、凝聚家族力量的作用。忠厚传家,诗书继世,家训是家族 的根,是民族的本,是我们不能抛弃的根本,根基不倒,才可立足千秋,家 训传世,方能福泽万代!(许可妍)

任务驱动型作文详解

任务驱动型作文详解

任务驱动型作文详解一、“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简介:1、“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同志提出的一个概念。

2015年高考全国卷一、卷二考查的就是这种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2、“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同过去非全国卷考查的作文有明显区别。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事;而非全国卷或是一句名言、或是一个寓言、或是一首诗,里面蕴含一些道理。

(2)二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公理婆理众说纷纭,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理说清,话道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写作始终;而过去的非全国卷考生只要从材料中提出观点,材料再无它用,这样易造成套作。

(3)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

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非全国卷没有这样的任务。

二、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步骤:下面以2015年全国卷Ⅰ为例: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核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密个人信息。

审题步骤如下:1、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

在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时,考生要细读材料、细读题目要求,完成写作任务。

全国卷Ⅰ的作文在叙述材料后有两段文字,这两段字应是考生关注的重点之一。

为了叙述的方便,现在摘录如下:对于以上的事件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它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的你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教育部考试中心大纲

教育部考试中心大纲

教育部考试中心大纲教育部考试中心大纲1. 介绍教育部考试中心大纲•教育部考试中心大纲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的考试标准和要求的文件。

•该大纲为各类考试的命题、组织、评卷提供指导,确保考试公平、公正。

•教育部考试中心大纲是考试参与者理解考试内容的重要参考资料。

2. 教育部考试中心大纲的作用•确定考试范围和内容,统一考试要求,保障考试的公平性、科学性和合理性。

•指导教师备课和教学,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考试要求。

•为学生提供参考资料,帮助他们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复习重点。

3. 教育部考试中心大纲的主要内容•考试科目:详细列出考试科目名称。

•考试内容:对每个考试科目的内容进行详细阐述,包括知识点、技能要求等。

•考试要求:对学生参加考试的要求进行明确,包括知识水平、应用能力等。

•考试形式:说明考试的形式,如选择题、填空题、论述题等。

•考试时间:规定每个科目的考试时间,保证考试的顺利进行。

4. 教育部考试中心大纲的制定过程•考试中心调研:深入了解相关学科领域的教学现状和发展趋势。

•专家论证:邀请学科领域的专家组成专家组,对大纲进行论证和修改。

•内外部评审:将大纲提交给内外部专家进行评审,综合各方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

•最终发布:经过层层审核和修改后,教育部考试中心大纲正式发布。

5. 教育部考试中心大纲的优势和改进方向优势•标准统一:确保所有考试参与者参照同一标准进行考试。

•公平公正:避免个人主观因素对考试结果的影响,保障考试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参考指南:提供学生备考的指导,帮助他们集中精力学习重要内容。

改进方向•更新及时:定期更新大纲内容,紧跟学科领域的最新发展。

•灵活适应:考虑到学生的多样性,提供灵活的选考方式和题型。

•注重实践:加强对学生实际能力的考查,促进他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6. 结语教育部考试中心大纲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的重要文件,对于保障考试的公平、公正至关重要。

在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中,教育部考试中心将继续根据教育发展的需求和学生的需求,提供更好的考试标准和要求,以促进教育的发展和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

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处专家张开:高考语文评价目标的形成与展望

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处专家张开:高考语文评价目标的形成与展望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邮发代号:22—46)学术公益系列之六高考语文评价目标的形成与展望命题立意体现高考对人才选拔的标准和考试自身定位,从恢复高考之初的知识立意到世纪之交出现的水平立意,高考语文的评价目标发生着变化。

我们现在所称的水平立意是高考顺应时代发展提出的口号和工作标准。

1999年,为了主动适合时代的特点及其对人才素质水平结构的要求,引导人才全面素质的提升和创新人才的培养,使高考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在教育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命题要把以知识立意转变为水平立意”,同时也指出“总体上将更加注重考生水平和素质的考查”。

在这样的背景下,水平化考查旗帜鲜明地进入高考的视野,各学科都设计了水平化考核目标。

语文的水平考核目标和水平层级的划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一、语文水平层级划分的发展变化语文水平层级的提出是1991年首次出现在《考试说明》中。

最初有“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五个水平层级。

这五个水平层级基本上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高层级的水平包含了低层级的水平。

“鉴赏评价”和“表达应用”是在前三个水平层级上指向阅读和表达的并行分支。

这个水平层级又形象化地称为“羊”字结构的水平层级。

进入21世纪后,呼应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理念,高考语文的水平等级在原有五个水平层级的基础上,明确了提出对“探究水平”的考查的层级要求。

在2006年和2008年两次修订课标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中,对探究水平层级的考查做了具体和明确的说明。

现行2008版《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中对语文考试的水平层级做了如下要求。

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水平层级。

理解:指领会并能做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水平层级。

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的水平层级。

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水平层级。

任务驱动型作文全面分析

任务驱动型作文全面分析
由于出现了一个对立性、矛盾性的情境,则,就需要考生进行
探究,探究就是对作文内容去做深入探讨、认真研究。作文的探究 性是要围绕作文材料中有争议、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讨论、研究, 分析矛盾、解决矛盾。这就加强了对理性思维和理性表达的引导。 指令性和矛盾性是制题的要求。
特点3.权衡性 由于“矛盾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
如全国新课标甲卷和乙卷作文都在材料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 作欲望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 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 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如全国新课标甲卷要求考生给“女儿举报”事件相关方写信来 入情入理地谈问题、讲道理,全国新课标乙卷要求考生在深入思考 “当代风采人物”推选标准的基础上优中选优。这些做法从不同角 度拓展了材料作文的测试功能,使材料型作文的考查功能不断完善。
讲述其他人是为了把我们选取的那个力量讲清楚、讲到位。 考生要怎么做? 答曰:按题作答而已矣。
3.“综合材料的内容与含意”,按指令任务要求: ①形成像样的可阐述的看法,体现自己的思考和取向。 ②向读者(倾听者、不明白者、走神者、铁石心肠者、怀疑者、期 待者、欣赏者等等)表达自己的看法,体现自己的话语方式。 ③向读者入情入理地阐述自己的看法, 尽力吸引他、打动他、说服 他,让他愿意倾听,容易明白、理解,乐意接受、信从,体现学养、 理性和沟通能力。
六、关于写作 任务型作文要求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比较的内容、比
较的点,均来自材料,考生必须找到不同的角度进行比较、必须有 足够的事实支撑自己的观点,并作出入情入理的分析论证。
任务型作文就“任务”而言是就事论事,绝不允许离开“任务” 作文;就论证而言又是就事论理,因此要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详细分析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详细分析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详细分析任务驱动型高考作文的特点、要求:1、任务型高考作文就是引导考生就一个具体明确的要求来写作。

2、任务型作文就是下达一个指令性任务,让考生更好地围绕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择最好的角度来作文。

3、材料作文由于可以多角度立意,为了规避随意写作和偏离题意作文,有的在材料中随意找个词就把它作为写作的内容展开,这样往往偏离材料的含意。

4、任务型作文,有效地规避了套作和宿构。

有利于考查出学生的真实的写作能力。

5、”最好角度“是什么?往往见仁见智,致使阅卷者也可能有不同的意见,指令性任务,就为阅卷树立了一个标准,避免阅卷的随意性。

6、任务型作文,增强了写作的针对性和对象感,突出写作的目的性。

要求有较高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7、任务型作文,着力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8、任务型作文属应用性写作,因此着力考查考生实用性写作的能力,与学习、生活实际密切联系。

9、任务型作文要求全面读懂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而不是像以往那样抓住材料的—点就作文。

10、任务型作文要求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比较的内容、比较的点,均来自材料,考生必须找到不同的角度进行比较、必须有足够的事实支撑自己的观点,并作出入情入理的分析论证。

11、任务型作文往往在材料中出现多个人物、多种看法,它们的关系往往是相同、相反、相对、递进等等,考生必须对每一个都要做出准确的分析、评价、概括,以便论证自己”更喜欢哪一个或更赞成哪一个”。

12、任务型作文的审题有点像多则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对于材料中出现的每一个人物、观点,都要逐一分析、比较,求同求异,辩证思考,以便于立论。

13、任务型作文就”任务"而言是就事论事,绝不允许离开“任务”作文;就论证而言又是就事论理,因此它要求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14、面对任务型作文,考生必须转变观念,再不是那种抓住一个词就立意;准备几个例子就作文的时候了。

必须按照指定的任务去作文,“任务“是什么?必须认识清楚,否则累死也无功。

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

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

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2015年的高考语文受到的社会关注超乎过往。

自2014年9月《国务院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颁布以来,考试内容改革大幅度推进;辽宁、山东、江西等进入分省命题调整,使用全国统一试卷。

从考试自身的发展来看,考试改革推进伊始的语文作文注定反映了高考未来的走向。

而在社会的关注、热议和纷纷繁荣的现象背后,涌动着这个时代的趣味和诉求,在这个层面上,高考语文更是一个社会的象征符号。

一、2015年高考作文试题的特点2015 年高考语文作文题体现出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作文的教育功能被强化高考这一具有选拔意义的社会制度,关乎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备受关注。

但作为教育的一个环节,高考的教育功能也同样不能被忽视。

高考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可以给考试的亲历者和关注者留下长久的记忆。

正是因为高考具有这一特殊性,作文试题格外强调重视其教育功能,实现试题的育人使命,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

作文的育人定位,首先要明确高考是一项国家行为的性质。

高考的主要功能除了为考生开辟自我发展的途径外,更重要的是为国家选择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体现为国选材的目的。

同时,通过试题把积极的思想和正确的理念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对有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的问题展开思考。

今年部分作文试题突显了考试对人才培养和价值引导的作用,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形成在作文育人方面的合力,实现高考作文试题独特的教育功能。

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比较典型的如全国新课标乙卷作文,利用试题创设“风采人物评选”的情境,要求考生从三名具有时代风采的模范人物中,选出自己更为赞赏的一位。

材料中的三个候选人的原型分别代表着矢志创新的科学家群体、爱岗敬业的大国工匠群体以及寻求个人爱好与社会价值结合的自由职业人群,呼应着科技创新、迈向制造业强国、提高全民文化素养、建设美丽中国等当代人的梦想,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考新材料作文写作的五个意识

高考新材料作文写作的五个意识

高考新材料作文写作的五个意识庄照岗统观2014年全国各省市的18套语文试卷的18道作文题,按照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老师的说法“全部采用材料作文题型”,而且“在往年基础上体现了稳中求新、稳中求变的特点。

”[1]其实,从2012年起,新材料作文就以其“内容上贴近时代生活;理解上不设阅读障碍;立意上具有多种选择;有利于规避模仿、套作现象;有利于评价上的分项分等和对基础等级与发展等级的区分及判断”[2]等优势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并获得一致的认可。

但是,在实际的写作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学生经常出现的问题,比如偏离材料、过度生发;思考片面、缺乏辩证;就事论事、泛泛而谈;角度偏狭、难以服人;题目宏大、论述空洞等,对此,我们觉得,只有学生具备了以下几种意识,才有可能有效规避上述问题。

一、指向现实的意识2014年高考结束后,很多专家、学者对全国各地的作文题目进行了点评,使用词汇最多是“现实(时代)、开放、思辨”,而“现实与生活”又是三者中使用频率最高的。

李泽淳、郝继东点评辽宁卷“作文材料内涵贴近现实,具有理论深度和实践意义”,胡廑点评浙江卷“题目与生活实际关联,让考生有话说”,史绍典点评湖北卷“湖北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比较接地气,述说的都是普通人的普通事儿。

”厉行威点评湖南卷“散发着时代气息”,唐建新点评广东卷“嵌入时代烙印,引向生活感悟”……。

(参见《语文学习》2014年7-8期)可见,指向现实,考查学生对现实生活的体验与认识,引导学生关注时代、思考生活已经成了所有高考作文出题人的共识,也被很多语文专家、学者所认可,所接受。

这种现实指向性,一方面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理念的重要体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多处提到语文应“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应“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学生实际”,特别是在表达与交流上要求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3]另一方面则是时代与国家对现代学生的要求与期待,“关注现实,作为当代高中生和未来的国家公民,理应直面社会,直面人生,对社会现象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而不应死啃书本,作文中只会拿几个古人说事,套话连篇。

教育部考试中心

教育部考试中心

教育部考试中心
教育部考试中心是负责我国国家教育考试工作的权威机构。

其主要职责是组织和管理国家统一的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考试、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高考)、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等重要考试。

教育部考试中心的设立和发展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
必然要求,也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

其职责主要包括:制定考试政策和考试大纲,制定考试题目和评分标准,进行考试监督和管理,组织考试评卷和成绩发布,提供考试咨询和信息服务等。

教育部考试中心在考试工作中积极推动以能力为导向的
考试理念,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倡导公平、公正、公开的考试原则。

其制定的考试政策和考试大纲,是根据教育改革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而制定的,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求。

在考试过程中,教育部考试中心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保
护考生的权益,确保考试的公平性和安全性。

同时,它还通过建立和完善考试防范作弊机制,保障考试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教育部考试中心积极引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进考试管理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提高考生服务水平和效率。

教育部考试中心还与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高等学校和研
究机构密切合作,共同推进考试改革和创新。

通过共同研究和交流,不断提高考试质量和效果,加强考试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促进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

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教育部考试中心在“能力为导向”的考试理念引领下,不断推进考试制度的改革和创新,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考试形式和评价方式。

它致力于打造公平公正的考试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为我国的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任务驱动型”作文“老夫妇人肉占车位”写作指导

“任务驱动型”作文“老夫妇人肉占车位”写作指导

“任务驱动型”作文“老夫妇人肉占车位”写作指导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每天下午五点,南京市盐仓桥附近都会有一对老夫妇在道路停车带搬凳子坐下,“人肉”占车位,等待儿女开车回家,如果孩子回来迟,两人就轮换着坐,直到孩子归来。

针对此事,各方有不同反应。

有的人感叹,可怜天下父母心;附近车主气愤又无奈:那是社会公共车位,不是他家私人的,但总不能出手对两个人怎么样吧?老夫妇的儿女也很委屈:附近车位确实太紧张,但也劝自己父母不要这样风雨无阻,却拗不过两位老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你就其中某一个或某一群人的表现,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得抄袭。

“任务驱动型”作文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在杂志上提出的概念,我们福建上上下下以此为出发点,引导高三毕业班作文复习。

做这种作文题,无非是要细读材料、细读题目的要求,完成其指令、任务。

一、“就其中某一个人或某一群人的表现,表明你的态度”。

也就是说材料内部充满了争议性、多解性,公理婆理,莫衷一是。

现在,请高三的学生作为一个成人、准成人、公民、准公民,参与其中,说清楚自己的看法。

学生要选出其中一方,“老夫妇”、“其他车主”、“老夫妇子女”、“可怜老夫妇的人”等;然后论其“是与非”、“合理还是不合理”、“可以接受还是不能接受”。

这种“任务驱动型”作文,学生还是要选取一方力量,针对他的行为,在“大是大非”上作出回答,提出自己斩钉截铁的“观点”。

“老夫妇”。

亲情表达不能靠损公济私来实现、情字面前还是要规则秩序为上、亲情不能遮蔽了法与理的庄严、勿拿弱者思维施加道德绑架、倚老卖老思维不该被鼓吹——这些都是反对老夫妇行为的观点。

无伤大雅的温情表达不该被上纲上线、利益当道的时代须珍视纯挚的温情表达、越老越敏感生怕自己一无是处的老夫妇实在无可厚非——这是赞同老夫妇行为的观点。

放弃尊严的人肉车位是扇向谁的巴掌、“资源”短缺导致了“耍流氓行为”、“无赖诗式行径”折射弱势群体挣扎——这是相对中性的观点。

【原创】情境任务类考题作文的特点 和写作必备高分技法及示例

【原创】情境任务类考题作文的特点 和写作必备高分技法及示例

情境任务类考题作文的特点和写作必备高分技法及示例早在2015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老师分析了当年的高考作文,尤其是全国新课标卷作文的命题特点后,就曾写道:“在材料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了“根据具体的语言情境和不同的对象,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文明得体地进行表达与交流”的目标,给出了高考题目命制建议:“考试、测评题目应以具体的情境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主要内容。

”这个目标在试题中的贯彻,表现为情境交际型作文成为主流。

而《中国高考报告》中明确指出了“无情境,不命题”。

由以上文字我们可知,任务驱动型作文不是一种独立于新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而只是在材料的基础上,增加了任务驱动的指令,让考生明确写作任务;情境交际型作文是在任务驱动型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特征鲜明的题型,它是高考作文题型细分后的必然产物,不仅体现在近两年高考作文题中,也代表着未来高考作文题的走向。

因此,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高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明旗帜,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发掘中华优秀文化的内涵,展现中华优秀文化的魅力,彰显文化自信的高考作文试题中,呈现方式灵活、涉及信息丰富、考查方式多元的情境任务类考题将承担起更多的考查任务——因为情境任务类作文既有命题者的写作引导,又有社会生活和学科认知情境的明确创设,体现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要求,是高考作文命题新交际语境写作的新探索。

可以说,情境任务类考题的作文备考已势在必行。

考题特征情境任务类考题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任务指令的明确化、题目材料的情境化、写作内容的交际性三方面。

考生要想完成一篇合格的考场作文,就要结合情境任务类考题的特征进行写作。

[特征一] 任务指令的明确化情境任务类考题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在给定作文材料的基础上,又增添明确的任务指令。

任务型作文需要明确“三个核心”关键指令

任务型作文需要明确“三个核心”关键指令
的能力 。
那么 , 学生如何把握好此类作文 的写作特点 呢?除强化材料
整体意识外 , 必须明确材料内部“ 三个核心” 关键指令。
1 明确整体材料的关键核心指 向 任务 驱动型材料作 文往往设定 一个情境 , 考 生通读后 , 必须 迅速地找到材料 的核心关键 。教 育部考试 中心专家余 闻曾说 过 , 材料蕴涵着核心角度 、 重要角度 、 次要 角度 、 沾边角度 。如果想让 自己的作文在立意上成为一类作文 , 只有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 意方 向才 能得一类 的分数 。指 导学生写 时应 该着力 引导 学生从 核心角度 、 重要 角度 人手。 如: 在上海地 铁上 , 一男子 因随地吐痰遭 到指责后 , 竟不停 地用
度, 阐述 你 的看 法 。
2 整体 阅读 材料 , 明确材料 命题 人的命题 意图关键指向 则 材料作文 , 要 明确命题人命 此道题 时 , 其本 身就有一个 明确 的价值导 向 , 而且这种导 向也是指 引学生必须朝着此方 向进
污言秽语 和指责他 的乘 客对骂 , 一黑衣壮 汉忍不住 , 拨开 人群走 到“ 吐痰男 ” 跟前 踢去一脚 , 吐痰 男顿时 安静下来 , 一语 不发 , 此 时, 有 出来劝架 的乘客指责 “ 黑衣男 ” : “ 打人是不 对的。 ” 更 多的人 则 认可 黑衣男 的做法 。这 段视频 被上 传到 网络后 , 引起更 大范 围、 更多角度 的讨论 。 对 于 以上 事情你怎 么看?请你 就其 中某一个 或某一 群人 的 表现 , 表 明你的态度 , 阐述 你的看法 , 要求综合 材料 内容 及含 C A n0 N
No v e m be r
任务型 作文需要 明确 “ 三个核 心” 关键指令
陈祖 明
摘要 : 任务 驱动型材料作文贴近社会生 活, 注重启发和 引导 , 更好地 体现 学生分析 问题 、 解 决问题 的能力。要 准确、 整体 、 综合 地把 握任务型作文 , 就必须把 握材料的“ 三个核 心关键 指向” 。 关键词 : 任务 型作文 中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 : G 6 3 3 . 3 文献标识码 : c D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8 1 8 1 . 2 0 1 6 . 2 2 . 1 3 9

情境化写作应具备五种意识

情境化写作应具备五种意识

情境化写作应具备五种意识作者:谢涛刘祖义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20年第07期以情境为载体的高考作文命题通过近乎真实的写作情境的创设,给出了明确的写作任务,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思维,有利于纠正考场作文的“假大空”现象。

因此,情境化作文命题一方面强调应用性,让考生在一个拟真的交际场域下进行表达交流活动;另一方面,在任务驱动时,明确提出“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的“三合”要求。

这“三合”要求,实际上就是场域交际时特别需要注意的五种意识。

一、主体意识——“我”是谁核心素养通过真实的生活场景来体现,但就目前的高考考查方式,只能通过文字与符号描述的方式进行建构,因此,这种建构起来的情境就具有了某种虚拟性。

这种虚拟情境中的“我”,有可能是坐在考场上参加高考的“本我”,比如2017年全国Ⅲ卷“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也有可能是拟真情境中的“拟我”,是一个100年前参加“五四运动”的青年学生。

所以,写作前一定要区分“本我”和“拟我”。

在以特定当事人的“拟我”身份写作时,一定要以特定的身份展开思考与想象。

写作过程中,要牢记自己选择的新身份,将特定历史时期的时代主题与个人经验有机融合,转化为独立思考、切身感受的个人经验,从不同视角、不同层次写出极具个性的文章。

除了处理好“本我”和“拟我”的关系,还要注意摆正“小我”和“大我”的关系。

所谓“小我”,是向内的,强调个人内心情感的抒发;所谓“大我”,是向外的,表达的是对社会、对民族、对世界的感受。

考生既不能囿于“小我”,忘了“大我”;也不能热衷“高大上”,冷落“小确幸”。

缺少了“小我”,就缺了血肉和温度;缺少了“大我”,就缺了筋骨和气度。

二、对象意识——我写给谁写作就是用书面形式传递信息,要想使信息传递产生预期效果,心中一定要有对象意识。

写作不只是写作者主体的需求,还要考虑到读者的阅读期待,也就是说,既要考虑我要写什么,还要考虑读者想看什么,这就是对象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2015年高考作文的特点及相关问题的解读2015年的高考语文受到的社会关注超乎过往。

自2014年9月《国务院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颁布以来,考试内容改革大幅度推进;辽宁、山东、江西等进入分省命题调整,使用全国统一试卷。

从考试自身的发展来看,考试改革推进伊始的语文作文注定反映了高考未来的走向。

而在社会的关注、热议和纷纷繁荣的现象背后,涌动着这个时代的趣味和诉求,在这个层面上,高考语文更是一个社会的象征符号。

一、2015年高考作文试题的特点2015 年高考语文作文题体现出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作文的教育功能被强化高考这一具有选拔意义的社会制度,关乎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备受关注。

但作为教育的一个环节,高考的教育功能也同样不能被忽视。

高考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可以给考试的亲历者和关注者留下长久的记忆。

正是因为高考具有这一特殊性,作文试题格外强调重视其教育功能,实现试题的育人使命,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

作文的育人定位,首先要明确高考是一项国家行为的性质。

高考的主要功能除了为考生开辟自我发展的途径外,更重要的是为国家选择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体现为国选材的目的。

同时,通过试题把积极的思想和正确的理念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对有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的问题展开思考。

今年部分作文试题突显了考试对人才培养和价值引导的作用,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形成在作文育人方面的合力,实现高考作文试题独特的教育功能。

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比较典型的如全国新课标乙卷作文,利用试题创设“风采人物评选”的情境,要求考生从三名具有时代风采的模范人物中,选出自己更为赞赏的一位。

材料中的三个候选人的原型分别代表着矢志创新的科学家群体、爱岗敬业的大国工匠群体以及寻求个人爱好与社会价值结合的自由职业人群,呼应着科技创新、迈向制造业强国、提高全民文化素养、建设美丽中国等当代人的梦想,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渗透依法治国理念。

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全国新课标甲卷作文“女儿举报父亲开车打电话”,直接取材于近期媒体报道的新闻事件,在基本保持事件原貌的同时,命题者在写作要求中提出了写信的文体要求,让考生选择一个说理的对象,在有明确针对性的条件下,说真话、讲道理,表达自己的伦理观、法制观,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并践行正确的法制观念。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北京作文题,聚焦岳飞、林则徐、张自忠、邓稼先等古今中华英雄,直接以“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为题,要求考生展开想象,理解英雄人物不朽的精神价值,写出英雄人物的风貌和当代青年的真情实感,带动大家赞英雄、学英雄、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这个命题比往年更主动、更积极地引导考生去思考人生观与世界观,探寻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

2.考查思辨能力得到普遍重视思辨性是非常重要的思维能力特征。

注重题目的思辨性,符合《实施意见》中对“考查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要求,也是高考作文未来发展中研究的重要内容。

从考后专家对高考作文的评价中,我们听到、看到最多的是“某某作文题出得好,有很强的思辨性”。

可见,思辨反映了社会对考场出现大量空洞无物的高考体作文,以及作文写作教学整体现状的不满,体现了迅速提高民族思维水平的期待。

2015 年的很多作文题都在注重思辨上下了很大工夫。

比较有代表性的如上海作文题以“心中坚硬的东西和柔软的东西之间的关系”为内容,引导考生对“和谐自我”进行思考,符合考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

既能体现传统社会刚柔相济的修养问题,又顺应新时代要求的公民意识,考查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有见地、有创新的思考。

另外四川作文题“老实与聪明”、湖北作文题“地下的泉水”、广东作文题“感知自然的远和近”、安徽作文题“显微镜下看蝴蝶”等都紧密联系生活事理,有助于发挥高考试题立德树人的功能。

各省的作文命题普遍在如何调动学生思考“个人成长与社会责任”“守正与创新”“科技与当代生活”等问题上做了深入研究,在激发考生写作兴趣、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方面做了多方面的努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社会对作文的关注似乎一边倒地讨论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

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

我们认为,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

思辨应该只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

试题内容体现适当的思辨是有益的,但试题毕竟不是给成年人观赏把玩的,而是要十八九岁的学生写的,社会过度地强调思辨的设计理念,往往把试题内容的导向理念化和抽象化,脱离绝大多数考生的思维水平和生活经验,反倒容易使学生看到试题时不知所云,落笔写作时无话可讲。

3.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崭露头角通行的材料作文测试形式尤其是事件类和事理类两大题型,经多年实践已基本成熟。

材料作文题给考生提供充分的作答空间、多元的立意角度的同时,出现了一些必须面对的问题。

比如过多的角度,学生容易选择一个自己有所准备的角度进行套作,从而失去了让考生在题目中丰富材料选择、辨析的作用。

因此,有专家戏称,材料作文也走到尽头了。

为了解决材料作文宿构和套作的问题,今年部分作文题在设计过程中,承继自主空间大、立意角度多元等传统优势的同时,又在避免套作、宿构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

如全国新课标甲卷和乙卷作文都在材料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如全国新课标甲卷要求考生给“女儿举报”事件相关方写信来入情入理地谈问题、讲道理,全国新课标乙卷要求考生在深入思考“当代风采人物”推选标准的基础上优中选优。

这些做法从不同角度拓展了材料作文的测试功能,使材料型作文的考查功能不断完善。

二、谈谈作文题型和评价标准从近几年高考调研反映出的问题看,社会对作文试题的评价往往是对当年试题就事论事的品评,缺乏科学的梳理和研究。

即使是从事一线教学多年的教师,他们对一些如作文试题发展基本情况、作文考查的核心目标和评价理念等问题缺乏足够的、了解和把握,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和指导的情况更是少之又少。

因此,有必要把一些基本的问题进行说明,澄清一些模糊其认识,形成教与考的良性互动。

从教育测量的维度看,高考语文作文从命题技术、评分技术方面的探索已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2012 年国家考试指导委员会就在第一次全会上肯定和推广目前广泛使用的材料型作文,并要求“全面总结材料型作文的成功经验,积极推进考试内容改革”。

材料型作文的成熟,主要是因其从试题题型和试题评价两个层面都符合时代需求和先进的教育测量理念,并能够提供对未来作文试题前瞻性调整的空间。

1. 从题型方面看,材料型作文呈现出较强的考查功能从呈现形式上看,我国高考作文目前经常采用有标题作文、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三种基本题型,这三种题型经过三十余年的创造和演变逐步形成主流。

恢复高考之初,最早最多采用的是标题作文。

标题作文是只给一个作文题,由考生确定观点和题材。

进入20 世纪90 年代,高考作文命题在追求多样化、摆脱标题作文八股化方面做了许多努力,在1998 年新创了话题作文这一题型。

话题作文就是给出一个“话题”,由考生自主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

话题作文在多角度、多样化方面达到比较高的程度。

但防套作和宿构的功能比较差。

在互联网信息传递更加迅速、基础教育教学备考更加系统、教辅产业化的现实背景下,套作、宿构和抄袭严重影响考生写出真情实感、自主创造的作文,大大降低了作文试题的测试效度。

因此,从2006 年开始,教育部考试中心全国语文命题组在原有材料作文题型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造,形成了新材料作文题型。

由于材料型作文采用事实材料,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的能力;材料型作文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从近年的使用情况看,材料型作文已经成为目前高考作文的主要呈现形式。

从能力划分角度看,作文题型可分为阐释型作文和任务驱动型作文。

阐释型作文是指考生根据给定的相对固定的主题范围,确定写作的中心,尽可能地调动已掌握的知识资源和背景材料,丰富、完善和填充,并对业已确定的主题进行论证,形成“材料——阐释——话题”的闭合体系,利于体现考生在破题、立意、写作中展现出的一致性。

标题作文和话题作文都是阐释型作文的代表。

这类试题由于设计和作答具有封闭性特点,一旦命制不当,则会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学生的思考。

后来出现的材料型作文则突破了束缚和限制,但不确定的角度也为套作和宿构提供了空间。

在材料型作文中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则较好地解决了材料型作文的泛角度与阐释型作文收缩性之间的矛盾,这类作文在英美等国的作文考试中比较常见。

试题往往是给学生创作出一个情境,出现对立性的问题,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

近年在承继自主空间大、立意角度自然、多元等传统优势的同时,又在避免套作、宿构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通过增加如今年作文中“写信”“权衡与选择”等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2. 从试题评价看,六项指标的评价标准体现了评价的客观性每年的高考作文题都要接受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关注和评价,有欣赏、有讨论、有攻击,也有谩骂。

但对于试题的命制和研究者而言,提出学科性的评价能够给所有关注作文的人一个明确的导向。

目前,教育部考试中心和省级考试机构对作文进行评价主要依据六条标准。

一是可写性。

可写性是指试题的内容不深奥,考生不陌生、有背景了解。

可写性中的熟悉程度是需要非常合适的拿捏。

试题内容如脱离学生实际,考生对试题就会感到陌生、深奥。

试题内容部分考生熟悉,部分考生陌生,又会造成考试不公平。

考生对试题内容过分熟悉,也会容易撞题、套作。

有时社会热点、国家大事,考生都很熟悉,但因可以引导中学的写作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意义重大,所以即使出现像2008年全国大纲卷的“抗震”题材和2015 年全国新课标乙卷“风采人物优中选优”题材的材料作文,其利也大于弊。

二是选择性。

选择性指考生对立意角度、文章内容、文体样式、表达方式等进行选择的可能性和多样性。

可选择的越多越好,给予写作的空间就越大。

前两个指标在试题题干上常写成“立意自定”,后两个指标在试题题干上常写成“文体自定”。

不过也有试题对后两个指标提出限制,例如“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写议论文和记叙文”“写一篇议论文”等。

三是导向性。

导向性指试题引导考生朝着健康、积极、深刻的方向立意的意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