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的定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教育

092班09171219 秦雪

关于教育的定义,中外的教育家、思想家和一些人士都有自己的“语录”,比如说:孔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鲁迅:“教育是要立人。”儿童的教育主要是理解、指导和解放。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是促进“个人的独创的自由发展。……种种释义,各有千秋,都从某一角度通向真理之门。简言之“教:上做下学(或模仿);育:正确态度对待客观。”教育最终目的是以正确的习惯和态度对待客观”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而我主要也从狭义方面浅谈教育。

目前学校教育最明显的弊端有以下几种。一、感觉钝化。教育目标的偏狭、教育内容的繁难、学业竞争的激烈,迫使学生每天想着学习、考试、分数、名次,常常对周围的一切不是无暇他顾就是熟视无睹。这样日积月累,必然会令他们对与学习无关的东西无动于衷,进而造成感觉的麻木与钝化。

二是疾病增多。疾病主要是由心理的失衡、锻炼的减少和活动的单调引发的。面对学习与升学的巨大压力,学生往往感到紧张、压抑甚至恐惧,进而引发失眠、头痛、焦虑、抑郁、免疫力下降等功能性、器质性疾病。专家近年来所发现的“感觉综合失调症”、“注意力缺乏综合症”等稀奇古怪的病症,也与学生巨大的学习压力有着直接的关联。

三是人格扭曲。我们的教育一向声称是培养人的,但事实上,在由机械操练、强行灌输所构筑起来的教育模式里,学生原本鲜活可爱的人格被割裂、被剥蚀,风格迥异的个性被忽视、被压抑,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成为这种模式的必然结果。这些情况,加上独生子女的日益普遍,这样在学生中间,就会出现程度不等的孤僻、自私、自闭、自傲、自卑、消沉、怯懦、情感冷漠、言行过激、意志脆弱、性别倒错等人格的扭曲和不健全。

四是能力不强。教育本来是要促成人的全面发展的,要使人们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均衡、和谐、自由的发展,但是我们的教育却畸型发展了学生的部分能力,而置其他许多能力于不顾。且不说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心理自制能力、生存适应能力等相对较差,就是与学习有关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现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也未得到有效的培养。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先生是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学生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虽然这是对旧社会教育的描述,但是在很大程度仍然有当下学校教育的影子。因此我们不得不聚焦于当下一个很流行的话题即“有效教育”。

有效教育,就是讲求较强能力、较高效率和较好效果的教育活动。它是教育的内涵所在和本质要求,具有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特性。

有效教育以培养能力为核心。可以理解为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在行为上的表现和这种表现所达到的实际成效以及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它包括学校教育培养人才、传播文化、创造知识技术等方面的能力和学校培养出合格的毕业生、由于课程设置合理而使学生就业顺利、为教师创造了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等方面的能力。

有效教育以达到效果为目标。所谓教育效果就是教育活动的结果,是教育实效的具体表现,是达到和实现最终教育绩效的综合反应,是衡量有效教育最终实效结果的指标。一般来说,教育活动要达到一定的效果,就必须根据理想的效果确定教育目标。

针对上面所例举的弊端,有效教育所体现出来的优越性也是比较明显的。

一、学生具有一种意义学习的意向。也就是说学生要有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势,热爱学习,对学习充满兴趣,能够以饱满的、强烈的求知欲望进入学习状态,学生的学习具有主动|生、积极性和自觉性;而不是被动的、消极的、压抑的。这样的学习效果才明显。

二、学习内容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潜在意义。学习内容不是僵死的、枯燥无味的,而应该是生动的、富有诱惑力的,教学能围绕学生的认知结构而展开,教学过程的核心是学生认知结构中相关旧知识与教材新知识相联结,以旧知识为基础,通过新旧知识间对照分析等思维运作,建立新旧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新知识的“客观意义”转化为“心理意义”,新知识被内化为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教师的教学行为和策略是有意义的,能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教学行为和策略有意义包括多方面含义,如讲解有意义,发问有意义,活动组织有意义,练习设计有意义,反馈评价有意义等,只有教师的教学策略能够具有一定的煽动力、感染力,学生的学习才有劲头。

德国文化教育学者福利特纳认为,教育即“意义的生成;教育即不断以新的视界取代学生原初视界的过程”。“意义”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当学生感受到学习是有意义的时候,当教师的教学变得有意义的时候,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得以实现。

有效教育的实施也是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我列下了以下几点:

途径一、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实施有效教学,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当前,导致课堂效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是:一是观念旧,拿着新教材,唱着过去的歌谣。二有惰性,常有“拿来主义”,鲜有创新精神。三是关注点有偏差,教学时只关注教,忽视学生的动态生成。四是反思少。鉴于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有效教学,必然要求教师在以下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在推行新课程中,教师必须以新观念来实施新课程。

2.丰富个人知识储备。课堂上,如果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广度,那么教学就会肤浅,学生学习就无法深入。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就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

3.做一个有反思力的教师。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

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

途经二、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

(一)课前的有效准备

大凡成功的课必定是充分准备的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有效的备课必须体现出:目标的有效:清晰、简明。内容的有效:适量、适度。教法的有效:灵活、恰当。

(二)课堂的有效组织

这一环节,教师要做到:语言组织准确、简练。纵观那些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课,无一例外都是教师的喋喋不休、啰里啰嗦挤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一个教师,课堂上一定要组织教学语言,增强语言表达的科学性、针对性、准确性,做到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

(三)课后的有效练习

课后练习不在多,贵在精。现在有的教师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大搞题海战,使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反复的抄写上,思维与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提高练习的有效性

是要充分了解学情,因课设计练习,让学生在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途经三、提升教学能力。

(一)课堂调控能力。

上课是个动态的过程,课堂上许多生成性东西不可预见。面对课前没有估计到的这些教学问题,教师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改变既定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并保持在教学活动上。

(二)信息反馈能力

课堂教学反馈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的过程。教师,站在讲台就是思想,就是智慧。这种思想与智慧,需要教师及时捕捉来自于学生的各种信息,通过分析,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从而引发新的学习。

其实不管怎样学习,我们最终的目标都要落实到提升办学水平上来,让学校教育更为完善,学生的学习有无限上升的可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