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抽屉原理》教学反思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10篇】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10篇】抽屉原理教学反思篇一《抽屉原理》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属于奥数知识范畴,首次被编入新课改教材,它的教学就是通过实际案例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的魅力。
数学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
本堂课注重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通过探索,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一、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情境导入,目的是让学生很快的排除外界及内心因素的干扰而进入教学内容。
营造一个恰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学习新知识的愿望,产生一种需要认识和学习的心理,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基于以上认识,在引入新课时我设计了对学生来说很感兴趣的猜扑克牌游戏:任意在52张牌中抽出5张牌,不看牌面,老师敢肯定至少会有2张同花色的牌。
充分调动他们思维的翅膀,给学生造成了“疑而不解又欲解之”的强烈欲望,激发他们积极思维,快速进入学习情境。
二、注重自主探究,培养问题意识。
在本节课中,我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让学生在学习中,经历猜想、验证、推理、应用的`过程。
1、采用列举法,让学生把4枝笔放入3个笔筒中的所有情况都列举出来,运用直观的方式,发现并描述、理解最简单的“抽屉原理”即“铅笔数比笔筒数多1时,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枝笔”。
2、在例2的教学中让学生借助直观操作发现,把书尽量多的“平均分“个各个抽屉,看每个抽屉能分到多少本书,剩下的书不管放到哪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比平均分得的本数多1本,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这一数学规律来表示。
3、大量例举之后,再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这一类“抽屉问题”的一般规律,让学生借助直观操作、观察、表达等方式,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抽屉原理。
三、注重“说理“活动,培养学生逻辑能力。
在这节课中,由于我提供的数据比较小,为学生自主探究和自主发现“抽屉原理”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导读:本文是关于抽屉原理教学反思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篇一:抽屉原理教学反思】六年级的“数学广角”的“抽屉原理”这一内容是浅显的奥数知识范畴。
这部分教材通过几个直观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向学生介绍“抽屉原理”,使学生理解“抽屉原理”这一数学方法的基础上,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会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
学生在进行验证、观察分析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从具体到抽象的探究过程中已建立了数学模型从而不难发现规律,发现规律后及时让学生进行练习找准谁是物体、谁是抽屉。
当出示“5只鸽子飞进3个笼子里”,我仍旧要学生画图表示,但学生在反馈的时候,我就用列数据表示了,这样给学生一个参考,列数据比画图更简单点。
当出示“6只鸽子飞进3个笼子里”的时候,我就要学生用列数据来表示了,又进了一个层次。
当要出示“7只鸽子飞进3个笼子里”,这种情况时,我不是直接出示的,而是在6只得基础上又飞来一只,让学生猜测一下,会不会还是“总有一个笼子里至少有2只鸽子”。
学生看了6只(2。
2。
2)这种情况后,马上就可以发现,还有一只不管怎么飞,总有一个笼子至少有3只鸽子了。
通过“6只(2。
2。
2)”这种情况学生还发现了要看至少有几只,只要看最平均的那一组就可以了。
接下来我马上提问,那你们还有什么好办法,不画图、不列数据就可以直接得出“总有一个笼子至少有几只鸽子”?学生有了6只鸽子的数据,就发现了最好先平均分。
我紧跟着让学生以“7只鸽子飞进3只笼子”为例,让学生列式。
7÷3=2……1,让学生分别说说每个数字的意义。
当把“5只鸽子飞进3只笼子”进行列式,5÷3=1……2,我又提问,2只是什么意思,这2只应该怎么办?学生通过举例后发现,笼子里至少有几只鸽子和算式里的商有关系,如果没余数就是“商”,如果有余数那是“商+1”而不是以前试教的时候学生出现的“商+余数”。
不过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也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当的小细节,如学生作业时发现少部分学生没有很好理解“至少有几个会放进同一个盒子里”的意思。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优秀5篇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优秀5篇抽屉原理教学反思篇一《抽屉原理》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属于奥数知识范畴,首次被编入新课改教材,它的教学就是通过实际案例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的魅力。
当我第一次接触到《抽屉原理》时,我很困惑:什么是抽屉原理?这么难的内容学生能理解吗?我的印象里《抽屉原理》是非常坚深难懂的(好像在上师范的时候学过,当时我都没学懂)。
时隔两年,再次教学《抽屉原理》心里还是觉得没底,不知能否讲清楚、讲明白。
为了上好这一内容,我搜集学习了很多资料,查阅了多篇教案,在“前辈”们的经验上,与本组成员相互探讨、研究,终于使我对“抽屉原理”有了新的认识,也终于理出了头绪。
抽屉原理是教给我们一种思考方法,也就是从“最不利”的情况来思考问题,所以要让学生充分体会什么是“最不利”。
通过本部分内容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体会:一、重视集体研讨,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
以前上这节课时,总是按照自己的理解来给学生讲,有时会拿一些名师的优秀教案生搬硬套,结果却总是讲着讲着不知道该怎么讲了,有时连自己也都被搅迷糊了,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而今年上课之前,我们几位老师提前就开始讨论这节课,红晓老师还拿出了以前做的课件,讲了讲自己对这节课的理解,以及难点的突破方法,通过我们集体的研讨,原本觉得很难理解的内容也变得简单了,上课之前能够做到胸有成竹,就不愁讲不好这节课了。
二、要根(转载于:抽屉原理教学反思)据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设计。
以前上这节课时,我总以“学生的生日”为话题引入新课,学生们兴趣也比较高,这次上课,我依旧以此为话题引入新课,却没有出现以前那种效果。
课后反思一下,以前的班级最多42人,当老师猜测“我们班42人中,至少有4个人的生日在同一个月”之后,学生们都不相信,于是就很有兴趣地要进行验证。
由于人数少,比较好验证,而且基本上会出现1月生日的只有一、两个人,2月同样如此,这样学生就会面露得意之色,说老师猜的不对,直到3、4月或5、6月才发现真的有4个或4个以上的人在同一个月生日,这时还会有些学生不甘心,说有5个人在某一月生日,你说的是4人。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抽屉原理》教学反思 1新课标指出“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加、交往互动的过程。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老师教与同学学的统一,同学是数学学习的主体,老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
“数学广角”是人教版六班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在数学问题中,有一类与“存在性”有关的问题,这类问题依据的理论,我们称之为“抽屉原理”。
关于这类问题,同学在现实生活中已积累了肯定的感性阅历。
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同学的生活阅历,放手让同学自主思索,先采纳自己的方法进行“证明”,然后再进行沟通,在沟通中引导同学对“枚举法”、“假设法”等方法进行比较,使同学逐步学会运用一般性的数学方法来思索问题,进展同学的抽象思维技能。
让同学通过本内容的学习,援助同学加深理解,学会利用“抽屉问题”解决简约的实际问题。
在此过程中,让同学初步经受“数学证明”的过程。
事实上,通过“说理”的方式来理解“抽屉原理”的过程就是一种数学证明的雏形,有助于提高同学的规律思维技能,为以后学习较严密的数学证明做预备。
还要留意培育同学的“模型”思想,这个过程是将详细问题“数学化”的过程,能从纷繁的现实素材中找出最本质的数学模型,是表达同学数学思维和技能的重要方面。
在《抽屉原理》一课的教学中,我留意从同学已有的生活阅历出发,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积极参加,合作探究出抽屉原理有关知识。
我在设计这节课时,结合本节课的特点,集趣味性与知识性为一体,充分发挥同学学习的主体性,激发同学学习数学的爱好。
下面,结合本节课的生成,我从以下三方面反思这节课的教学。
一、目标的达成本节课我预设的三个学习目标是:1、借助学具,能用列举法说出“抽屉原理”的几种摆放方法。
2、通过猜想、验证,会利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出至少数。
3、利用“抽屉原理”的知识,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关于目标一,“借助学具,能用列举法说出‘抽屉原理’的几种摆放方法。
”这一目标主要落实于教学环节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的任务一中,把4根小棒放进3个杯子里,可以怎么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让同学借助学具即杯子和小棒,通过小组沟通,动手操作,结果记录到小组合作记录表上和组长的展示汇报,师生问答生生互动等方式来检测目标1的达成状况。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抽屉原理》教学反思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抽屉原理》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 1抽屉原理指的是在某些数学问题中,有一类与“存在性”有关的问题,如任意367名学生中,一定存在两名学生,他们在同一天过生日。
在这类问题中,只需要确定某个物体(或某个人)的存在就可以了,并不需要指出是哪个物体(或哪个人),也不需要说明通过什么方式把这个存在的物体(或人)找出来。
这类问题依据的理论,我们称之为“抽屉原理”。
本节课把4个苹果放进3个盘子中的操作情境,介绍了一类较简单的“抽屉原理”,即把m个物体任意分放进n个空抽屉里(m>n,n是非0自然数),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中放进了至少2个物体。
关于这类问题的“证明”主要涉及的方法是“枚举法”、“反证法”、“假设法”等方法,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一般性的数学方法来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材不仅是涉及到最简单的“抽屉原理”:把m个物体任意分放进n个空抽屉里(m>n,n是非0自然数),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中放进了至少2个物体。
还涉及了了“抽屉原理”更为一般的形式:教材的例2涉及的就是,把多于kn个物体任意分放进n个空抽屉里(k 是正整数),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中放进了至少(k+1)个物体。
如果问题所讨论的对象有无限多个,“抽屉原理”还有另一种表述:把无限多个物体任意分放进n个空抽屉,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中放进了无限多个物体。
抽屉原理是很难的,其中原理也是难理解,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是:1.使学生初步了解抽屉原理2.通过动手操作、画图、推理等活动初步让学生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
3.在学习中能发现一定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把4只苹果放进3个盘子中的操作情境,介绍了一类较简单的“抽屉问题”。
范文:《抽屉原理教学反思》三篇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三篇抽屉原理教学反思(一):抽屉原理教学反思抽屉原理是开发智力,开阔视野的数学思维训练资料,对于一部分想象潜力较弱的学生来说学起来存在必须的困难。
透过本次课堂实践,有几点体会:1、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用心性。
课前让几个学生表演抢椅子的游戏:如3个人抢坐2把椅子、4个人抢坐3把椅子。
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感知抽象的抽屉原理,理解至少的意思。
2、合作交流,建立模型。
根据课前的表演及老师的分苹果演示,交流、讨论理解:待分物体数、抽屉数、至少数分别指什么?至少数为什么是商加1,而不是商加余数?透过老师的提示、引领,学生对抽屉原理基本上能理解,但是要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还有必须的困难。
3、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提高解题潜力。
抽屉原理的问题变式很多,应用更具灵活性。
能否将一个具体问题和抽屉原理联系起来,能否找出题中什么是待分物体数,什么是抽屉,是解题的关键。
有时候找到实际问题与抽屉原理之间的联系并不容易,即使找到了也很难确定用什么作抽屉。
教学时,我但是于强调说理的严密性,只要学生能把大致意思说出来就行,有些题目能借助实物或用枚举法举例猜测、验证也能够。
回顾整节课我觉得主要存在两个问题:1、在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中,老师担心学生不理解、走错路,不敢大胆放手,总是牵着学生的思路走。
2、这部分资料属于思维训练的资料,有少部分学生学起来困难大,效果差。
在课堂上如何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如何关注学困生的同步发展,我们将继续寻找方法。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二):《抽屉原理》教学反思一堂好的数学课,我认为就应是原生态,充满数学味的课;就应立足课堂,立足知识点。
本节课我让学生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初步了解了抽屉原理,并能够应用于实际,学会思考数学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情境导入,初步感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导入新课时,我以四人一小组的形式玩抢凳子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初步感受至少有两位同学相同的现象,这个游戏虽简单却能真实的反映抽屉原理的本质。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范文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范文第1篇:《抽屉原理》教学反思范文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数学应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这个游戏都是抽屉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使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发展!活动化的数学课堂,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中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使学生的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数学思想、数学情感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达到动智与动情的完美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教学。
在4个苹果放入3个抽屉学习中,充分利用学具*作,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机会,让学生想一想、圈一圈,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同具体的实物结合起来,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体验和感悟数学。
这节课我能充分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空间,能让学生自己动脑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更好的理解抽屉原理。
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及时地去发现并认可学生思维中闪亮的火花。
不足之处在于教学过程中应更多的关注学困生的思维活动,及时的给予认可和指导,使教学能够面向全体学生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教师抽屉原理的教学反思范文【篇一:抽屉原理教学反思】六年级的“数学广角”的“抽屉原理”这一内容是浅显的奥数知识范畴。
这部分教材通过几个直观例子,借助实际*作,向学生介绍“抽屉原理”,使学生理解“抽屉原理”这一数学方法的基础上,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会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
学生在进行验*、观察分析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从具体到抽象的探究过程中已建立了数学模型从而不难发现规律,发现规律后及时让学生进行练习找准谁是物体、谁是抽屉。
当出示“5只鸽子飞进3个笼子里”,我仍旧要学生画图表示,但学生在反馈的时候,我就用列数据表示了,这样给学生一个参考,列数据比画图更简单点。
教师抽屉原理的教学反思
教师抽屉原理的教学反思教师抽屉原理的教学反思范文【篇一:抽屉原理教学反思】六年级的“数学广角”的“抽屉原理”这一内容是浅显的奥数知识范畴。
这部分教材通过几个直观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向学生介绍“抽屉原理”,使学生理解“抽屉原理”这一数学方法的基础上,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会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
学生在进行验证、观察分析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从具体到抽象的探究过程中已建立了数学模型从而不难发现规律,发现规律后及时让学生进行练习找准谁是物体、谁是抽屉。
当出示“5只鸽子飞进3个笼子里”,我仍旧要学生画图表示,但学生在反馈的时候,我就用列数据表示了,这样给学生一个参考,列数据比画图更简单点。
当出示“6只鸽子飞进3个笼子里”的时候,我就要学生用列数据来表示了,又进了一个层次。
当要出示“7只鸽子飞进3个笼子里”,这种情况时,我不是直接出示的,而是在6只得基础上又飞来一只,让学生猜测一下,会不会还是“总有一个笼子里至少有2只鸽子”。
学生看了6只(2。
2。
2)这种情况后,马上就可以发现,还有一只不管怎么飞,总有一个笼子至少有3只鸽子了。
通过“6只(2。
2。
2)”这种情况学生还发现了要看至少有几只,只要看最平均的那一组就可以了。
接下来我马上提问,那你们还有什么好办法,不画图、不列数据就可以直接得出“总有一个笼子至少有几只鸽子”?学生有了6只鸽子的数据,就发现了最好先平均分。
我紧跟着让学生以“7只鸽子飞进3只笼子”为例,让学生列式。
7÷3=2……1,让学生分别说说每个数字的意义。
当把“5只鸽子飞进3只笼子”进行列式,5÷3=1……2,我又提问,2只是什么意思,这2只应该怎么办?学生通过举例后发现,笼子里至少有几只鸽子和算式里的商有关系,如果没余数就是“商”,如果有余数那是“商+1”而不是以前试教的时候学生出现的“商+余数”。
不过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也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当的小细节,如学生作业时发现少部分学生没有很好理解“至少有几个会放进同一个盒子里”的意思。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1教学完《抽屉原理》这节课后,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1、《数学广角》的教学要适当把握教学的要求。
本内容只要求学生能结合具体问题把大致的意思说出来就可以了,不必过于追求说理的“严密”性。
而我对学生的要求过高了,不仅要求他们能说理还要求他们的语言准确严密。
在例1后的做一做中,有学生描述结论时说“至少有一个鸽舍会飞进2个鸽子”。
我认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不是“至少一个鸽舍”,而是“至少2只鸽子”,于是我错误地判断学生还没有理解,就揪住这一点不放,在文字上和学生纠缠不清。
其实通过之前学生对例题1的证明、说理过程和对做一做的说理可以看出学生已经理解了抽屉原理中假设法的核心“平均分”,这里学生只是表述结论时不够严密。
由于我对文字的纠缠让本来思维清晰的学生反而不清了,也影响了例2 的教学,临时改变例2的教学设计,又让学生动手操作了一次。
2、对原理的探究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消化理解。
例1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充分的操作,让学生理解“总有一个文具盒中至少放进2支铅笔”这句话。
本节课中,学生很快将4支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的所有情况一一罗列出来了,也很快根据所有的情况证明了结论应该是“至少2只”,而不是“至少1只”。
这时我就直接抛出了问题“不用一一列举,想一想,还有其它的方法来证明这个结论吗?”,这里进行的太快了。
虽然部分学生很顺利地罗列了所以的情况,也证明了结论,但是不能代表所有学生的认知水平都达到了同步。
大多数学生此时只是刚刚理解“总有一个文具盒中至少放进2支铅笔”这句话。
对于“总有一个文具盒”和“至少2只”的理解应该再充分利用“一一列举”图示,加以解释理解。
这个重要的环节,我没有落实到位,一带而过,造成了学生对“总有一个文具盒”的理解不到位,也为后面的教学环节制造了障碍。
3、问题面对的是全体而不是个体,应给大多数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在每个具体问题的说理证明过程中,老师操之过急。
问题提出后就马上指名回答,没有给大多数同学思考的时间,变成了点对点式的教学,没有做到点对面。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8篇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抽屉原理教学反思(一):抽屉原理教学反思抽屉原理是开发智力,开阔视野的数学思维训练资料,对于一部分想象潜力较弱的学生来说学起来存在必须的困难。
透过本次课堂实践,有几点体会:1、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用心性。
课前让几个学生表演抢椅子的游戏:如3个人抢坐2把椅子、4个人抢坐3把椅子。
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感知抽象的抽屉原理,理解至少的意思。
2、合作交流,建立模型。
根据课前的表演及老师的分苹果演示,交流、讨论理解:待分物体数、抽屉数、至少数分别指什么?至少数为什么是商加1,而不是商加余数?透过老师的提示、引领,学生对抽屉原理基本上能理解,但是要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还有必须的困难。
3、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提高解题潜力。
抽屉原理的问题变式很多,应用更具灵活性。
能否将一个具体问题和抽屉原理联系起来,能否找出题中什么是待分物体数,什么是抽屉,是解题的关键。
有时候找到实际问题与抽屉原理之间的联系并不容易,即使找到了也很难确定用什么作抽屉。
教学时,我但是于强调说理的严密性,只要学生能把大致意思说出来就行,有些题目能借助实物或用枚举法举例猜测、验证也能够。
回顾整节课我觉得主要存在两个问题:1、在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中,老师担心学生不理解、走错路,不敢大胆放手,总是牵着学生的思路走。
2、这部分资料属于思维训练的资料,有少部分学生学起来困难大,效果差。
在课堂上如何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如何关注学困生的同步发展,我们将继续寻找方法。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二):《抽屉原理》教学反思一堂好的数学课,我认为就应是原生态,充满数学味的课;就应立足课堂,立足知识点。
本节课我让学生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初步了解了抽屉原理,并能够应用于实际,学会思考数学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情境导入,初步感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导入新课时,我以四人一小组的形式玩抢凳子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初步感受至少有两位同学相同的现象,这个游戏虽简单却能真实的反映抽屉原理的本质。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抽屉原理》教学反思1六年级的“数学广角”的“抽屉原理”这一内容是浅显的奥数知识范畴。
这部分教材通过几个直观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向学生介绍“抽屉原理”,使学生理解“抽屉原理”这一数学方法的基础上,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会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
学生在进行验证、观察分析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从具体到抽象的探究过程中已建立了数学模型从而不难发现规律,发现规律后及时让学生进行练习找准谁是物体、谁是抽屉。
当出示“5只鸽子飞进3个笼子里”,我仍旧要学生画图表示,但学生在反馈的时候,我就用列数据表示了,这样给学生一个参考,列数据比画图更简单点。
当出示“6只鸽子飞进3个笼子里”的时候,我就要学生用列数据来表示了,又进了一个层次。
当要出示“7只鸽子飞进3个笼子里”,这种情况时,我不是直接出示的,而是在6只得基础上又飞来一只,让学生猜测一下,会不会还是“总有一个笼子里至少有2只鸽子”。
学生看了6只(2。
2。
2)这种情况后,马上就可以发现,还有一只不管怎么飞,总有一个笼子至少有3只鸽子了。
通过“6只(2。
2。
2)”这种情况学生还发现了要看至少有几只,只要看最平均的那一组就可以了。
接下来我马上提问,那你们还有什么好办法,不画图、不列数据就可以直接得出“总有一个笼子至少有几只鸽子”?学生有了6只鸽子的数据,就发现了最好先平均分。
我紧跟着让学生以“7只鸽子飞进3只笼子”为例,让学生列式。
7÷3=2……1,让学生分别说说每个数字的意义。
当把“5只鸽子飞进3只笼子”进行列式,5÷3=1……2,我又提问,2只是什么意思,这2只应该怎么办?学生通过举例后发现,笼子里至少有几只鸽子和算式里的商有关系,如果没余数就是“商”,如果有余数那是“商+1”而不是以前试教的时候学生出现的“商+余数”。
不过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也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当的小细节,如学生作业时发现少部分学生没有很好理解“至少有几个会放进同一个盒子里”的意思。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优秀8篇)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优秀8篇)抽屉原理的教学反思篇一本课是小学六年级数学广角的内容,初看教学内容,我甚至没有看懂所学的内容与我们现在学习的知识有多大联系,不知道这部分知识能够解决什么问题,而且这部分知识又有一定的难度。
但我是一个喜欢冒险与挑战的人,觉得越是有难度的课,如何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专研这种课对于我个人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
因此,我毅然决定的选择了这节课。
细细的专研教材,终于有了比较清晰的思路,明确了教学的目标。
本堂课着眼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通过猜测、验证、观察、分析等活动,建立数学模型,渗透数学思想。
数学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
本堂课注重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通过探索,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一堂好的数学课,我认为应该是原生态,充满“数学味”的课;应该立足课堂,立足知识点。
“创设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模式。
本节课运用这一模式,创设了一些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产生兴趣,让学生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初步了解了“抽屉原理”,并能够应用于实际,学会思考数学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课后,通过方丽娜老师的指点,我觉得,有以下几方面与大家共勉。
一、情境导入“理性化”情境导入,目的是让学生很快的排除外界及内心因素的干扰而进入教学内容,营造一个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学习探索,导入新课的目的。
是要引起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学习新知识的愿望,产生一种需要认识和学习的心理。
我以四人小组的形式玩“剪刀、石头、布”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初步感受至少有两位同学相同的现象。
通过教学发现,这样课堂比较“杂与乱”,缺少一种理性。
因此,将此游戏设计为:猜一猜,班上有几位同学的生日是在同一个月的。
这样的设计更加的符合教学。
二、教学过程“简单化”理解“抽屉原理”对于学生来说有着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例题:把5个苹果放进2个抽屉中,证明,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了3个苹果。
课文《数学广角抽屉原理》教学反思范文七篇
课文《数学广角抽屉原理》教学反思范文七篇(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与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本节课的教学注重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在观察、猜测、操作、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初步了解“抽屉原理”,学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从学生熟悉的“放球”游戏开始,让学生初步体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盒子里至少放两个球,使学生明确这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一种现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初步感知抽象的“抽屉原理”。
二、建立模型本节课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思考,采用自己的方法“证明”:“把4枝铅笔放入3纸个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纸盒里至少放进2枝铅笔”,然后交流展示,为后面开展教与学的活动做了铺垫。
此处设计注意了从最简单的数据开始摆放,有利于学生观察、理解,有利于调动所有的学生积极性。
在有趣的类推活动中,引导学生得出一般性的结论,让学生体验和理解“抽屉原理”的最基本原理,当物体个数大于抽屉个数时,一定有一个抽屉中放进了至少2个物体。
这样的教学过程,从方法层面和知识层面上对学生进行了提升,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在评价学生各种“证明”方法,针对学生的不同方法教师给予针对性的鼓励和指导,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体验成功,获得发展。
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比较优化,让学生逐步学会运用一般性的数学方法来思考问题。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抓住了假设法最核心的思路就是用“有余数除法”形式表示出来,使学生学生借助直观,很好的理解了如果把书尽量多地“平均分”给各个抽屉里,看每个抽屉里能分到多少本书,余下的书不管放到哪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比平均分得的书的本数多1本。
特别是对“某个抽屉至少有书的本数”是除法算式中的商加“1”,而不是商加“余数”,教师适时挑出针对性问题进行交流、讨论,使学生从本质上理解了“抽屉原理”。
抽屉教学反思
抽屉教学反思抽屉教学反思篇一六年级的“数学广角”的“抽屉原理”这一内容是浅显的奥数知识范畴。
这部分教材通过几个直观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向学生介绍“抽屉原理”,使学生理解“抽屉原理”这一数学方法的基础上,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会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
学生在进行验证、观察分析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从具体到抽象的探究过程中已建立了数学模型从而不难发现规律,发现规律后及时让学生进行练习找准谁是物体、谁是抽屉。
当出示“5只鸽子飞进3个笼子里”,我仍旧要学生画图表示,但学生在反馈的时候,我就用列数据表示了,这样给学生一个参考,列数据比画图更简单点。
当出示“6只鸽子飞进3个笼子里”的时候,我就要学生用列数据来表示了,又进了一个层次。
当要出示“7只鸽子飞进3个笼子里”,这种情况时,我不是直接出示的,而是在6只得基础上又飞来一只,让学生猜测一下,会不会还是“总有一个笼子里至少有2只鸽子”。
学生看了6只(2。
2。
2)这种情况后,马上就可以发现,还有一只不管怎么飞,总有一个笼子至少有3只鸽子了。
通过“6只(2。
2。
2)”这种情况学生还发现了要看至少有几只,只要看最平均的那一组就可以了。
接下来我马上提问,那你们还有什么好办法,不画图、不列数据就可以直接得出“总有一个笼子至少有几只鸽子”?学生有了6只鸽子的数据,就发现了最好先平均分。
我紧跟着让学生以“7只鸽子飞进3只笼子”为例,让学生列式。
7÷3=2……1,让学生分别说说每个数字的意义。
当把“5只鸽子飞进3只笼子”进行列式,5÷3=1……2,我又提问,2只是什么意思,这2只应该怎么办?学生通过举例后发现,笼子里至少有几只鸽子和算式里的商有关系,如果没余数就是“商”,如果有余数那是“商+1”而不是以前试教的时候学生出现的“商+余数”。
不过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也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当的小细节,如学生作业时发现少部分学生没有很好理解“至少有几个会放进同一个盒子里”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抽屉原理》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属于奥数知识范畴,首次被编入新课改教材,它的教学就是通过实际案例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的魅力。
数学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
本堂课注重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通过探索,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1、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情境导入,目的是让学生很快的排除外界及内心因素的干扰而进入教学内容。
营造一个恰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学习新知识的愿望,产生一种需要认识和学习的心理,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基于以上认识,在引入新课时我设计了对学生来说很感兴趣的猜扑克牌游戏:任意在52张牌中抽出5张牌,不看牌面,老师敢肯定至少会有2张同花色的牌。
充分调动他们思维的翅膀,给学生造成了“疑而不解又欲解之”的强烈欲望,激发他们积极思维,快速进入学习情境。
2、注重自主探究,培养问题意识。
在本节课中,我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让学生在学习中,经历猜想、验证、推理、应用的过程。
3、注重“说理“活动,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逻辑能力。
在这节课中,由于我提供的数据比较小,为学生自主探究和自主发现“抽屉原理”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特别是通过学生归纳总结的规律:到底是“商+余数”还是“商+1”,引发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并通过讨论和说理活动,使学生经历了一个初步的“数学证明”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初步的逻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