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分析和阅读地质图
阅读地质图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阅读地质图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地质图是将沉积岩层、火成岩体、地质构造等各种地质体和地质现象,用一定图例表示在某种比例尺地形图上的一种图件。
地质图分为剖面地质图和平面地质图,在阅读时要分清是平面图还是剖面图,然后再根据以下步骤进行阅读分析:1.看图例、比例尺,通过图例可以了解图示地区出露哪些岩层及其新老关系。
看图例可以知道缩小的程度。
2.掌握岩层的新老关系分析图内的地质构造特征(1)若地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如下图)(2)若地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地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地层颠倒是因为地壳运动剧烈,岩层发生强烈褶皱所致。
(如下图)(3)若地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一是在缺失地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时开始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
(如下图)(4)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是由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形成的。
(如下图)(5)若地层中有侵入岩(或喷出岩)存在,说明周围岩层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周围岩层的形成时代。
(如下图)3.分析图内的地形特征,有的地质平面图往往绘有等高线,可以据此分析山脉的延伸方向、分水岭所在、最高点、最低点、相对高差等。
若不带等高线,可以根据水系的分布来分析地形特点,一般河流总是从地势高处流向地势低处,根据河流流向可判断出地势的高低起伏状态。
例1: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1)~(3)题。
(1)依图示信息可推断,岩石的形成距今时间最短的应是a.a b.bc.f d.g(2)在图示岩层中最不可能发现生物化石的是a.a、b b.b、cc.c、d d.f、g(3)形成时间晚于x断层形成的岩石可能是a.a、f b.b、cc.c、d d.f、g【解析及参考答案】(1)读图发现该图为一地质剖面图。
地质图的阅读方法和步骤-新疆哈密市第十五中学高三实验班地理二轮复习培优教案
(2)若 发生褶皱,地层颠倒是因为地壳运动剧烈,岩层发生强烈褶皱所致(图2)。
(3)若地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一是在缺失地层所代 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时开始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发生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图3)。
⑵剖面图显示,该地区 地层曾经发生过褶皱。据图分析,该区褶皱发生在哪一地层形成以后,哪一地层 形成之前?(以字母指代地层)
⑶比较断层M的左右两侧地层, 写出左侧缺失的地层。(写出字母)
⑷判断断层M与地层O形成的先后关系。
⑸根据该地层剖面,归纳该地区地壳演化过程中内外力地质作用的各种表现。
解析:本题组考查地质构造的相关知识,重在考查我们的图示分析、判断推理能力。第⑴题,C层为砂岩, 应为河湖沉积的产物,表示该区为陆地环境;E、F、G层分别为石灰岩、砂岩、页岩,分别对应于深海、河湖、浅海沉积的产物,说明从E层到F层海平面下降,从F层到G层海平面上升。第⑵题,图示B层到K层岩层倾斜,说明该地区在K地层形成后曾发生过褶皱。图示N层到P层岩层呈水平状态,说明褶皱发生于N地层形成之前。第⑶题,由图中看出,断层M的左右两侧地层,左侧缺失H、I、J、K层。第⑷题,图示显示N、O、P地层被断层M挫断,故地层O先形成,断层M后形成。第⑸题,根据该地层剖面所显示的地壳演化信息,内力作用表现主要有:褶皱、断层、地壳的升降运动;外力作用表现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例1.沉积地层剖面以及其中的断层、褶皱等各种地质现象,就像一本地质历史教科书,记录了地壳发展、演化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是我们了解地壳发展演化的窗口。读地层剖面示意图(图6),回答下列问题。
怎样分析和阅读地质图
第一节 有关地震的一些概念
一,震源 地震发生的具体位置。 二,震中 震源在地面的垂直投影。观测点到震 中的水平距离称为震中距,若小于100Km 为地方震; 100-1000Km为近震;大于 1000Km为远震。
三,震源深度 震中到震源的铅直距离。可分为浅源 地震(0-70Km);中源地震(70-300Km) 和深源地震(大于300Km) 四,震级 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与震源释 放的能量有关。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按地震震级大小分为:超微震(小于1 级)、微震(1-3级)、弱震(3-5级) 强震(5-7级)和大地震(大于7级)
动力地质作用-地震作用
地声和地光
大气异常
复习思考题
1,如何表述地震? 2,地震的时空分布有何规律? 3,如何预报地震?
五,烈度 地震对地面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一次 地震根据震中距不同,有不同的烈度。 烈度是根据人的感觉、家具及物品的震 动及建筑物和地面受破坏的情况划分的。 我国分为12度。 以上各个地震要素存在密切的联系。
第二节 地震的成因和类型
一,构造地震(占地震总数90%)
(一)构造地震的成因和震源机制 1,弹性回跳说 2,蠕动说 3,粘滑说 4,相变说
(二)历史地震分析 1,地震带内强震的重复性。 2,强震的填空与填满
内动力地质作用-地震作用
二,地震的短期预报 地震的预报
地动仪
(一)微观前兆:地应力变化,地形变化, 内动力地质作用-地震作用 地磁异常,地电流变化等。 地震的预报
地震的预报
地震预报的各种检测手段
(二)宏观前兆:地下水异常,动物反应 异常,地声,地光,大气异常等。
内动力地质作用 弹 性 回 跳
地 震 作 用 . 地 震 概 念
地质构造和地貌的读图技巧
地质构造和地貌的读图技巧
1. 确认图片的方向和比例尺。
了解这些信息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地形和地貌的特征。
2. 观察地形特征。
地形特征包括山脉、丘陵、平原和河流等,通过观察可以了解地形的高低差异和地形的形态特征。
3. 找到显著的地貌特征。
这些特征可能包括断层、峡谷、火山、陨石坑等,这些特征经常揭示着地质构造和地球历史的信息。
4. 寻找地层的变化和层理特征。
通过观察不同颜色和纹理的岩石,可以了解地层的变化情况,层理特征揭示了岩石的形成和沉积的方式。
5. 关注构造和断层的方向。
通过观察地层和构造的方向,可以推断出地球的构造特征,如板块运动和地震等。
6. 注意地貌和地质构造之间的关系。
地貌常常是地质构造的结果,通过观察地貌可以推断地质构造特征,相反通过了解构造特征也可以推断出地貌的形成。
地质图阅读总体原则为
地质图阅读总体原则为
地质图阅读的总体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 综合观察:综合考虑地质图上各种地质要素的分布、形态和相互关系,例如地层、断裂、褶皱、岩性等,以全面了解地质构造和地质历史。
2. 图例解读:详细研读地质图的图例,了解地图上使用的符号、颜色和标注含义。
地质图图例中通常会标示不同地质单位、岩性、结构特征等重要信息,对于理解地质图是至关重要的。
3. 尺度把握:了解地质图的比例尺和地图范围,通过比例尺确定地图上的距离和面积关系,帮助判断地质要素的大小、间隔和分布情况。
4. 地貌解读:观察并理解地图上的地貌特征,如河谷、山脉、平原等,这些地貌特征与地质构造和地质过程密切相关,有助于了解地质背景和区域发展历史。
5. 岩性识别:根据地质图上的岩性标记和剖面图,辨别不同岩性的分布和特征。
了解不同岩性的组成、结构和特点,可以推断地质过程和地质历史。
6. 剖面解析:通过剖面图或测线图,理解地下地质结构和地层分布情况。
掌握读取和解析剖面图的方法,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揭示地下地质情况。
如何看地质图 地质图
感谢下载地质图一、地质图的种类和基本内容用规定的符号、线条、色彩来反映一个地区地质条件和地质历史发展的图件,叫地质图.它是依据野外探明和收集的各种地质勘测资料,按一定比例投影在地形底图上编制而成的,是地质勘察工作的主要成果之一.(一)地质图的种类1、普通地质图以一定比例尺的地形图为底图,反映一个地区的地形、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及地质发展历史的基本图件,称为普通地质图,简称地质图.在一张普通地质图上,除了地质平面图(主图)外,一般还有一个或两个地质剖面图和综合地层柱状图,普通地质图是编制其它专门性地质图的基本图件。
按工作的详细程度和工作阶段不同,地质图可分为大比例尺的(>1:25000)、中比例尺的〔1:5000~1:10万〕、小比例尺的(1:20万~1:100万)。
在工程建设中,一般是大比例尺的地质图。
缺地质图2、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图以一定比例尺地地形图为底图,主要反映一个地区的第四纪沉积层的成因类型、岩性及其形成时代、地貌单元的类型和形态特征的一种专门性地质图,称为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图。
3、水文地质图以一定比例尺地地形图为底图,反映一个地区总的水文地质条件或某一个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的形成、分布规律的地质图件,称为水文地质图.水文地质图4、工程地质图工程地质图是各种工程建筑物专用的地质图,如房屋建筑工程地质图、水库坝址工程地质图、铁路工程地质图等。
工程地质图一般是以普通地质图为基础,只是增添了各种与工程有关的工程地质内容。
如在地下洞室纵断面工程地质图上,要表示出围岩的类别、地下水量、影响地下洞室稳定性的各种地质因素等.(二)地质图的基本内容1、平面地质图平面地质图又称为主图,是地质图的主体部分,主要包括:地理概况:图区所在的地理位置(经纬度、坐标线)、主要居民点(城镇、乡村所在地)、地形、地貌特征等。
一般地质现象:地层、岩性、产状、断层等.特殊地质现象:崩塌、滑坡,泥石流、喀斯特、泉及主要蚀变现象.2、地质剖面图在平面图上,选择一条至数条有代表性的图切剖面,以表示岩性、褶皱、断层的空间展布形态及产状、地貌特征等。
地质构造图的判读技巧
地质构造图的判读技巧1.以地质剖面图为例2.地质构造图的判读技巧地质图分为剖面图和平面图,在判读时要分清是平面图还是剖面图,然后再根据以下步骤进行判读分析。
(1)看图例、比例尺:通过图例可以了解图示地区出露哪些岩层及其新老关系。
看比例尺可以知道缩小的程度。
(2)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分析图内的地质构造特征:①若岩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下沉,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②若岩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岩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
岩层颠倒是因为地壳运动剧烈,岩层发生强烈褶皱所致。
③若上下两个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该地地壳平稳抬升或褶皱隆起上升,地层遭受外力侵蚀。
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该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若侵蚀面上部为风化壳,说明地壳上升后一直遭受外力侵蚀。
(3)判断地壳运动状况和受外力作用状况:①褶皱——水平运动。
②断层——升降运动。
③岩层破碎或缺失部分——侵蚀作用。
④有沉积岩层或沉积物说明此处有沉积作用且沉积时地势低洼,可能有过下降运动。
(4)看岩层是否缺失若岩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一是在缺失岩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地开始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
(5)看是否有岩浆活动:若岩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岩层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岩层形成时代。
(6)分析图内的地形特征:有的地质平面图往往绘有等高线,可以据此分析山脉的延伸方向、分水岭所在地区、最高点、最低点、相对高差等。
如没有等高线,则可以根据水系的分布来分析地形特点,河流总是从地势高处流向地势低处,根据河流流向可判断出地势的高低起伏状态。
(7)指导人们的找矿行为:①包括利用向斜构造找水。
②利用背斜找油。
③利用向斜、背斜确定钻矿位置。
地质图的阅读
熟悉图例是读图的基础。首先要熟悉图 幅所使用的各种地质符号,从图例可以了 解图区出露的地层及其时代、顺序,地层 间有无间断,以及岩石类型,时代等。读 图例时,最好与图幅地区的综合地层柱状 图结合起来读,了解地层时代顺序和它们 之间的接触关系(整合或不整合)。
在阅读地质内容之前应先分析一下图区 的地形特征。在比例尺较大(如大于1: 50000)的地形地质图上,从等高线形态和水 系可了解地形特点。在中小比例尺(1:10万 一1:50万)地质图上,一般无等高线,可根 据水系分布,山峰标高的分布变化,认识 地形的特点。
凡图幅内存在的和表示出的地层、岩石, 构造及其他地质现象就应无遗漏地有图例, 图内没有的就不能列上图例。地形图的图 例一般不标注在地质图上。
图框外左上侧注明编图单位,右上侧写 明编图日期,下方左侧注明编图单位,技 术负责人及编图人,右侧注上引用的资料 (如图件)单位、编制者及编制日期。或者将 上述内容列绘成“责任表”放在图框外右 下方。 、’
质岩区所表现的构造特征等等。读图分析 时,可以边阅读,边记录,边绘示意剖面 图或构造纲要图。有关各种构造形态的具 体分析方法,将在下面实习中分别介绍和 练习。
三、水平岩层地质图
水平岩层在地面和地形地质图上的特征 是:
地质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在 沟谷处界线呈“尖牙”状,其尖端指向上 游,在孤立的山丘上,界线呈封闭的曲线; 在岩层未发生倒转的情况下,老岩层出露 在地形的低处,新岩层分布在高处;
剖面图内一般不要留有空白。地下的地层分布、序、构 造特征推断绘出。 ·
3.地层柱状图
正式的地质图或地质报告中常附有工作 区的地层综合柱状图。地层柱状图可以附 在地质图的左边,也可以绘成单独一幅图。 比例尺可根据反映地层详细程度的要求和 地层总厚度而定。图名书写于图的上方, 一般标
怎样分析和阅读地质图
把各种岩层和地质构造按照一定的比例投影在平面上,并用规定的颜色和符号来表示的图件,就是地质图。
从地质图上可以全面了解一个地区的地层顺序及时代、岩性特征、地质构造(褶皱、断层等)、矿产分布、区域地质特征等内容。
因此地质图是指导生产实践,进行区域地质、地理、自然环境研究的重要资料。
一般所说的地质图是指平面图,但也往往制成地质剖面图(实测或从平面图上按指定方向绘制),以便更清楚地反映地下地质情况。
根据生产或研究的需要,还可以制成专题的地质图,如水文地质图、工程地质图、第四纪地质图、岩相-古地理图、矿产分布图、构造纲要图、大地构造图等。
一、不同岩层产状在地质图上的表现岩层的产状包括三种情况,水平的、倾斜的、直立的;地形也有不同情况,平坦的、起伏的、沟谷纵横的。
由于岩层产状不同、地形起伏不同,岩层在地面或反映在地质图上的形状也不一样。
(一)水平岩层1.如果地形平坦,又未经河流切割,在地面上只能看见最新的岩层的顶面,表现在地质图上只有一种岩层。
如华北平原,在地面上只能看见松散沉积物的最上面的一层。
2.如果平坦地面经过河流下切,或者地面起伏很大,可以看到下面较老的岩层,其在地质图上的特点是:1)岩层界线与等高线平行或重合;(2)同一岩层在不同地点的出露标高相同;(3)岩层的厚度等于顶面和底面的高度差。
(二)直立岩层除岩层走向有变化外,岩层界线在地质图上按岩层走向呈直线延伸,不受地形任何影响。
(三)倾斜岩层1.如果地形平坦,在地质图上岩层界线按其走向呈直线延伸。
2.如果地形有较大起伏(比方有山有谷),在地质图上岩层界线与等高线斜交,在沟谷和山脊处常常形成“V”字形弯曲,称“V”字形法则。
其弯曲程度与岩层倾角的大小和地形坡度的大小有关,即岩层倾角越小,V字形越紧闭;倾角越大,V字形越开阔。
地形起伏越大,弯曲形状越复杂;地形越平坦,弯曲度越小,甚至近于直线。
倾斜岩层的露头形状与地形起伏的关系如下:1)岩层倾向与沟谷坡向相反,V字形尖端指向上游,但V字形弯曲度大于等高线的弯曲度;(2)岩层倾向与沟谷坡向相同,而岩层倾角大于沟谷坡度,V字形尖端指向下游;(3)岩层倾向与沟谷坡向相同,而岩层倾角与沟谷坡度一致,在沟谷两侧岩层露头互相平行;(4)岩层倾向与沟谷坡向相同,而岩层倾角小于沟谷坡度,V字形尖端指向上游,但V字形弯曲度小于等高线的弯曲度。
怎么样阅读地质图
一、地质图的概念及图式规格地质图是一种将出露在地表的地质构造现象按比例投影到平面图,通常带有地形等高线的地形图上,并用规定的符号、色谱、花纹予以表示的图件。
地质图的编制,首先必须是通过野外现场观察,对区内地层、岩石、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构造变动等情况进行综合调查研究。
再以规定的线条把各种地质界线,包括地层界线、岩体界线、断层线、不整合界线等勾划出来,把岩层和断层等的产状标记上去,对各时代地层和各类型岩浆岩涂以各种统一规定的颜色,对各种岩相(岩浆岩、变质岩)和蚀变、矿化现象加以各种规定的符号、花纹。
地质图不仅反映野外各种地表地质现象,还将区内地层、岩石、构造和矿产等方面形成、发展的一定时间、空间规律反映出来,包括能反映地下一定深度的地质构造。
因此,地质图是帮助我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种重要而最基本的地质资料。
一幅地质图应有图名、比例尺、图例、测制单位和测制日期。
图名表明图幅所在地区和类型。
如《嵩山地区地质图》。
比例尺包括数字比例尺与线条比例尺,数字比例尺用分数表示图上长度与实地长度的比例,如1:1000表示图上1cm相当实地1000cm即10m)。
分子规定用1,因此,分母愈大,表明图缩得愈厉害。
线条比例尺是在图上绘一直线如尺状,在该直线上截取若干段、每段标出所代的实地长度米或公里。
比例尺一般放在图名下或图框下方正中位置。
图例表示地质现象的各种色谱。
花纹和符号的说明,通常放在图的右方或下方。
地质图例的安排以上到下由新到老,如横排则一般由左向右从新到老。
确定时代的喷出岩、变质岩可按其时代排列在地层图例相应的位置上。
岩浆岩体图例放在地层图例之后,按由新到老排列,或按酸性到基性的顺序排列。
构造图例,如地质界线、断层、岩层产状等排在最后,断层应区分是实测的还是推断的。
地形图的图例一般不列于地质图图例中。
2、阅读地质图的方法和步骤首先是读框外的内容:包括阅读图名、比例尺、图例和地层柱状图。
通过这一步,我们就可以了解图幅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大小和制图精度。
怎样分析和阅读地质图
把各种岩层和地质构造按照一定的比例投影在平面上,并用规定的颜色和符号来表示的图件,就是地质图。
从地质图上可以全面了解一个地区的地层顺序及时代、岩性特征、地质构造(褶皱、断层等)、矿产分布、区域地质特征等内容。
因此地质图是指导生产实践,进行区域地质、地理、自然环境研究的重要资料。
一般所说的地质图是指平面图,但也往往制成地质剖面图(实测或从平面图上按指定方向绘制),以便更清楚地反映地下地质情况。
根据生产或研究的需要,还可以制成专题的地质图,如水文地质图、工程地质图、第四纪地质图、岩相-古地理图、矿产分布图、构造纲要图、大地构造图等。
一、不同岩层产状在地质图上的表现岩层的产状包括三种情况,水平的、倾斜的、直立的;地形也有不同情况,平坦的、起伏的、沟谷纵横的。
由于岩层产状不同、地形起伏不同,岩层在地面或反映在地质图上的形状也不一样。
(一)水平岩层1.如果地形平坦,又未经河流切割,在地面上只能看见最新的岩层的顶面,表现在地质图上只有一种岩层。
如华北平原,在地面上只能看见松散沉积物的最上面的一层。
2.如果平坦地面经过河流下切,或者地面起伏很大,可以看到下面较老的岩层,其在地质图上的特点是:1)岩层界线与等高线平行或重合;(2)同一岩层在不同地点的出露标高相同;(3)岩层的厚度等于顶面和底面的高度差。
(二)直立岩层除岩层走向有变化外,岩层界线在地质图上按岩层走向呈直线延伸,不受地形任何影响。
(三)倾斜岩层1.如果地形平坦,在地质图上岩层界线按其走向呈直线延伸。
2.如果地形有较大起伏(比方有山有谷),在地质图上岩层界线与等高线斜交,在沟谷和山脊处常常形成“V”字形弯曲,称“V”字形法则。
其弯曲程度与岩层倾角的大小和地形坡度的大小有关,即岩层倾角越小,V字形越紧闭;倾角越大,V字形越开阔。
地形起伏越大,弯曲形状越复杂;地形越平坦,弯曲度越小,甚至近于直线。
倾斜岩层的露头形状与地形起伏的关系如下:1)岩层倾向与沟谷坡向相反,V字形尖端指向上游,但V字形弯曲度大于等高线的弯曲度;(2)岩层倾向与沟谷坡向相同,而岩层倾角大于沟谷坡度,V字形尖端指向下游;(3)岩层倾向与沟谷坡向相同,而岩层倾角与沟谷坡度一致,在沟谷两侧岩层露头互相平行;(4)岩层倾向与沟谷坡向相同,而岩层倾角小于沟谷坡度,V字形尖端指向上游,但V字形弯曲度小于等高线的弯曲度。
地质解读技巧
地质解读技巧地质解读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对于地质学家、地质工程师以及其他地质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来说至关重要。
通过解读地质现象和地质数据,我们能够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地质构造以及自然资源的分布情况。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几种有效的地质解读技巧,希望能给读者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
1. 地质地图的解读地质地图是最常用的地质解读工具之一。
在解读地质地图时,首先需要了解地图的符号和颜色标识含义。
地质地图中常用的符号包括地层、断层、岩性等,熟悉这些符号的含义对于正确解读地图数据至关重要。
其次,需要仔细观察地质地图中各种地质要素的空间分布情况,比如地层的厚度变化、断层线的分布规律等,这些可以帮助我们揭示地质构造的性质和地层的变化规律。
2. 岩石的特征解读岩石是地质解读的重要依据之一。
通过观察和分析岩石的特征,我们可以推断其形成环境和演化历史。
在解读岩石时,我们可以从岩石的颜色、质地、结构以及其中的矿物组成等方面入手。
比如,深色的岩石通常富含镁铁矿物,而浅色的岩石则富含铝硅酸盐矿物。
此外,岩石中的构造特征,比如层理、节理、构造破碎等,也可以提供宝贵的信息来解读地质过程。
3. 古生物化石的解读古生物化石是地质学家解读地质历史的重要依据。
化石记录着生物的演化历程和地球环境的变化。
当我们在地质样本中发现化石时,可以通过对其种类、数量以及分布规律的分析,推断出该地区过去的生态环境和地质时代。
例如,化石种类的多样性和数量的变化可以指示出环境的复杂性和地质过程的不同阶段。
4. 地球物理勘探数据的解读地球物理勘探是获取地下信息的重要手段。
通过地震、重力、电磁等勘探方法,我们可以对地下构造和地质体的性质进行探测。
在解读地球物理勘探数据时,我们需要综合分析各类勘探数据的变化趋势和特征,以及与地质地貌、岩性等的关系。
例如,地震勘探中的地震波速度分布可以揭示地下岩石的性质和构造分布;重力勘探中的重力异常则可以指示出地下构造的存在和变化。
5. 地质历史与地质现象的解读地质解读还需要结合地球的演化历史和当前的地质现象。
如何看地质图地质图
感谢下载地质图一、地质图的种类和基本内容用规定的符号、线条、色彩来反映一个地区地质条件和地质历史发展的图件,叫地质图。
它是依据野外探明和收集的各种地质勘测资料,按一定比例投影在地形底图上编制而成的,是地质勘察工作的主要成果之一。
(一)地质图的种类1、普通地质图以一定比例尺的地形图为底图,反映一个地区的地形、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及地质发展历史的基本图件,称为普通地质图,简称地质图。
在一张普通地质图上,除了地质平面图(主图)外,一般还有一个或两个地质剖面图和综合地层柱状图,普通地质图是编制其它专门性地质图的基本图件。
按工作的详细程度和工作阶段不同,地质图可分为大比例尺的(>1:25000)、中比例尺的〔1:5000~1:10万〕、小比例尺的(1:20万~1:100万)。
在工程建设中,一般是大比例尺的地质图。
缺地质图2、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图以一定比例尺地地形图为底图,主要反映一个地区的第四纪沉积层的成因类型、岩性及其形成时代、地貌单元的类型和形态特征的一种专门性地质图,称为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图。
3、水文地质图以一定比例尺地地形图为底图,反映一个地区总的水文地质条件或某一个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的形成、分布规律的地质图件,称为水文地质图。
水文地质图4、工程地质图工程地质图是各种工程建筑物专用的地质图,如房屋建筑工程地质图、水库坝址工程地质图、铁路工程地质图等。
工程地质图一般是以普通地质图为基础,只是增添了各种与工程有关的工程地质内容。
如在地下洞室纵断面工程地质图上,要表示出围岩的类别、地下水量、影响地下洞室稳定性的各种地质因素等。
(二)地质图的基本内容1、平面地质图平面地质图又称为主图,是地质图的主体部分,主要包括:地理概况:图区所在的地理位置(经纬度、坐标线)、主要居民点(城镇、乡村所在地)、地形、地貌特征等。
一般地质现象:地层、岩性、产状、断层等。
特殊地质现象:崩塌、滑坡,泥石流、喀斯特、泉及主要蚀变现象。
教你看地形图与地质图
页岩
石门寨-瓦家山地质剖面图(信手剖面)
三、读水平岩层地质图
❖ 水平岩层出露特征
岩层界线与等高线平行或重合 岩层厚度是其顶底面的高差 出露宽度与地层厚度和地形坡度有关
四、读倾斜岩层地质图
❖ 1、倾斜岩层出露特征
岩层界线与等高线斜向相交 沿倾向方向,地层时代越来越新。 直立岩层:沿走向呈直线延伸,不受地形 影响
将地面上的河流、道路、村镇等典型地物 用规定的符号测绘到图纸上
❖ 2、比例尺
1)概念:地形图上表示的地形、地物的长 度(l)与实际地形、地物长度(L)的比值。 比例尺=l(图上长度)/L(实际长度)
2)表示方法: a、数字比例尺。
1:1000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的1000厘米
b、线段比例尺。
❖ 3、等高线
❖ 4、等高线所表示的地貌的基本形态
①四周低中间高—山顶;四周高中间低—盆地 ②两个山顶之间的部分——鞍部; ③等高线向低处突出——山脊; ④等高线向高处弯曲——山谷; ⑤等高线重叠——悬崖(陡崖)
二、地质图的概念和规格
1. 概念:
地质图是采用规定的符号、线条、花纹和色谱将 地质体(地层、岩石)和地质现象(断层、褶皱、 不整合)按照一定比例尺投影到地形图上的一种 图件。
42 o 276 o
砂质页岩 花岗岩脉
泥岩
东部落-潮水峪地质剖面图(信手剖面)
P2sh
21O 280 O
P2s
25 O 260 O
P1x
P1sh
0 50 100m
养鸡场
280o
C2t
C2b
O2m
38O 273 O
20O 275 O
24 O 223 O
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各种岩层和地质构造按照一定的比例投影在平面上,并用规定的颜色和符号来表示的图件,就是地质图。
从地质图上可以全面了解一个地区的地层顺序及时代、岩性特征、地质构造(褶皱、断层等)、矿产分布、区域地质特征等内容。
因此地质图是指导生产实践,进行区域地质、地理、自然环境研究的重要资料。
一般所说的地质图是指平面图,但也往往制成地质剖面图(实测或从平面图上按指定方向绘制),以便更清楚地反映地下地质情况。
根据生产或研究的需要,还可以制成专题的地质图,如水文地质图、工程地质图、第四纪地质图、岩相-古地理图、矿产分布图、构造纲要图、大地构造图等。
一、不同岩层产状在地质图上的表现
岩层的产状包括三种情况,水平的、倾斜的、直立的;地形也有不同情况,平坦的、起伏的、沟谷纵横的。
由于岩层产状不同、地形起伏不同,岩层在地面或反映在地质图上的形状也不一样。
(一)水平岩层
1.如果地形平坦,又未经河流切割,在地面上只能看见最新的岩层的顶面,表现在地质图上只有一种岩层。
如华北平原,在地面上只能看见松散沉积物的最上面的一层。
2.如果平坦地面经过河流下切,或者地面起伏很大,可以看到下面较老的岩层,其在地质图上的特点是:
1)岩层界线与等高线平行或重合;
(2)同一岩层在不同地点的出露标高相同;
(3)岩层的厚度等于顶面和底面的高度差。
(二)直立岩层
除岩层走向有变化外,岩层界线在地质图上按岩层走向呈直线延伸,不受地形任何影响。
(三)倾斜岩层
1.如果地形平坦,在地质图上岩层界线按其走向呈直线延伸。
2.如果地形有较大起伏(比方有山有谷),在地质图上岩层界线与等高线斜交,在沟谷和山脊处常常形成“V”字形弯曲,称“V”字形法则。
其弯曲程度与岩层倾角的大小和地形坡度的大小有关,即岩层倾角越小,V字形越紧闭;倾角越大,V字形越开阔。
地形起伏越大,弯曲形状越复杂;地形越平坦,弯曲度越小,甚至近于直线。
倾斜岩层的露头形状与地形起伏的关系如下:
1)岩层倾向与沟谷坡向相反,V字形尖端指向上游,但V字形弯曲度大于等高线的弯曲度;
(2)岩层倾向与沟谷坡向相同,而岩层倾角大于沟谷坡度,V字形尖端指向下游;
(3)岩层倾向与沟谷坡向相同,而岩层倾角与沟谷坡度一致,在沟谷两侧岩层露头互相平行;
(4)岩层倾向与沟谷坡向相同,而岩层倾角小于沟谷坡度,V字形尖端指向上游,但V字形弯曲度小于等高线的弯曲度。
上述V字形规律都是指在沟谷中岩层的露头形状;若在倾斜的山脊山梁或山坡等处,岩层的V字形尖端指向与在沟谷中的正好相反。
对于初学者来说,V字形法则比较难于理解和掌握,在野外穿过沟谷时,常常看到岩层向沟头方向或沟口方向呈V字形弯曲,总以为是岩层产状有了变化,或者发生了褶曲,实际上岩层的产状并没有变化,而是由于地面坡度、岩层倾向和倾角这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对露头形状所产生的错觉。
换句话说,倾斜岩层的露头形状并不等于岩层的产状(垂直岩层除外)。
这种法则在地质图上特别是大比例尺的地质图上有明显的反映
其它构造线如断层线,其露头形状也适用于V字法则。
二、褶曲和断层等在地质图上的表现
(一)褶曲
1.背斜和向斜两翼岩层对称重复出现,从核部到两翼,岩层越来越新,是为背斜;反之,是为向斜。
2.两翼产状和褶曲种类两翼倾角大致相等,倾向相反,为直立褶曲;两翼倾角不等,倾向相反,为倾斜褶曲;两翼倾角不等,但倾向相同,为倒转褶曲(倾角较大的一翼为倒转翼);两翼倾角相等,倾向亦相同,有一翼倒转,为等斜褶曲(应注意与单斜岩层的区别);两翼倾向相反,两翼皆倒转,为扇形褶曲。
3.褶曲轴褶曲轴可以用平面上各岩层转折端的顶点联线来表示。
如果褶曲轴延伸很远,一系列背斜向斜相连,是为线形褶曲:如果褶曲轴较短,岩层投影为长圆形或近似浑圆形,是为短背斜、短向斜、穹窿或构造盆地。
4.枢纽产状核部宽窄大体不变,两翼的岩层界线大致平行,表示枢纽是水平的;核部呈封闭曲线,两翼岩层不平行,或具有弧形转折端,表示枢纽是倾伏的;若背斜向斜相连,岩层则呈“之”字形弯曲;若核部忽宽忽窄,表示枢纽忽高忽低呈波状起伏;沿任一褶曲轴岩层越来越新的方向为枢纽的倾伏方向。
5.褶皱时代主要是根据地层的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即不整合面上下岩层的相对时代来确定。
下伏一组岩层的褶皱的时代在不整合面以下一组岩层中最新的地层时代之后,在不整合面以上一组岩层中最老的地层时代之前。
(二)断层
1.纵断层和横断层岩层重复或缺失,为纵断层(或走向断层);岩层发生中断或错开,为横断层(或倾向断层)。
2.上升盘和下降盘对纵断层来说,在断层线上任意指定一点,较老岩层一侧为上升盘,较新岩层一侧为下降盘;但当断层面倾向与岩层倾向一致而断层面倾角小于岩层倾角时,较老岩层一侧为下降盘,较新岩层一侧为上升盘。
然后再根据断层面的倾向,即可决定正断层或逆断层。
如果断层横穿或斜穿背斜或向斜,同时在断层两侧核部宽窄(或相当翼间的距离)发生显著变化,则在背斜中变宽的一盘为上升盘;变窄的一盘为下降盘。
在向斜中恰好相反,变窄的一盘为上升盘,变宽的一盘为下降盘。
如果两盘核部(或相当翼间的距离)只有水平错开而无宽窄大小的变化,则为平推断层。
3.断层时代根据断层与不整合的关系、断层与岩体岩脉的关系和断层交叉错断与被错断的关系等确定,前已述及不赘。
(三)岩层接触关系
1.整合岩层界线大致平行,一般没有缺层现象(有时有岩层变厚、变薄及自然尖灭现象)。
2.平行不整合岩层界线大致平行,有显著的缺层现象。
3.角度不整合较新岩层掩盖住较老岩层的界线,较新岩层的底部界线即为不整合线,不整合线两侧岩层产状不同,较新岩层一侧的岩层界线与不整合线大致平行,较老岩层一侧的岩层界线与不整合线相交,新老岩层之间有显著的缺层现象。
(四)火成岩体
1.岩基或岩株岩体界线常穿过不同的围岩界线,若规模较大,形体不甚规则,为岩基;若规模较小,形体较规则,为岩株。
2.岩盘岩体界线与围岩走向一致,外形浑圆或较规则。
3.岩床岩体呈长条状,延伸方向与围岩走向一致。
4.岩墙岩体呈长条状,穿过不同的岩层。
三、读地质图的步骤和方法
1.看图名、图幅代号、比例尺等图名和图幅代号可以告诉我们图幅所在的地理位置。
一幅地质图一般是选择图面所包含地区中最大居民点或主要河流、主要山岭等命名的。
比例尺告诉我们缩小的程度和地质现象在图上能够表示出来的精确度。
此外,还应注意图的出版时间、制图人等。
2.看图例通过图例可以了解制图地区出露哪些地层及其新老顺序等。
图例一般放在图框右侧,地层一般用颜色或符号表示,按自上而下由新到
老的顺序排列。
每一图例为长方形,左方注明地质年代,右方注明岩性,方块中注明地层代号。
岩浆岩的图例一般在沉积岩图例之下。
构造符号放在岩石符号之下,一般顺序是褶曲、断层、节理、产状要素等。
3.剖面线有时通过地质图相对图框上的两点画出黑色直线,两端注有AA′或II′…等字样,这样的直线称剖面线,表示沿此方向已经作了剖面图。
4.分析图内的地形特征如果是大比例尺地质图,往往带有等高线,可以据此分析一下山脉的一般走向、分水岭所在、最高点、最低点、相对高差等。
如果是不带等高线的小比例尺地质图,一般只能根据水系的分布来分析地形的特点,如巨大河流的主流总是流经地势较低的地方,支流则分布在地势较高的地方;顺流而下地势越来越低,逆流而上越来越高;位于两条河流中间的分水岭地区总是比河谷地区要高,等等。
了解地形特征,可以帮助了解地层分布规律、地貌发育与地质构造的关系等。
5.分析地质内容应当按照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方法,首先了解图内一般地质情况,例如:(1)地层分布情况,老地层分布在哪些部位,新地层分布在哪些部位,地层之间有无不整合现象等;(2)地质构造总的特点是什么,如褶皱是连续的还是孤立的,断层的规模大小,它发育在什么地方,断层与褶皱的关系怎样,是与褶皱方向平行还是垂直或斜交等等;(3)火成岩分布情况,火成岩与褶皱、断层的关系怎样。
6.在掌握全区地质轮廓的基础上,再对每一个局部构造进行分析:(1)开始时最好从图中老岩层着手,逐步向外扩展,以免茫无头绪;(2)对每一种构造形态,包括褶曲、断层、不整合、火成岩体等逐一详加分析。
例如褶曲类型,断层类型,各构造组合关系等。
7.把各个局部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整个构造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规律,主要包括:(1)根据地层和构造分析,恢复全区的地质发展历史;(2)地质构造与矿产分布的关系;(3)地质构造与地貌发育的关系,等等。
以上所述不过是读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至于如何具体分析某一幅地质图和其中的每一种构造,必须通过实践来逐步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