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环境与相关方要求管理程序(含附件表单)

合集下载

组织环境与相关方要求控制程序(含表格)

组织环境与相关方要求控制程序(含表格)

组织环境与相关方要求管理程序(IATF16949/ISO9001-2015)1.0目的理解、确定、监视和评审与组织环境相关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采取措施适应环境变化,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

2.0范围包括与公司宗旨和战略方向相关的组织环境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构成,组织环境信息的收集和更新,及组织环境的理解,组织环境分析、监视和评审的方法。

3.0术语和定义3.1愿景: 由高管理者发布的对组织的未来展望。

3.2使命:由高管理者发布的组织存在的目的。

3.3目标:要实现的结果。

3.4战略: 实现长期或总目标的计划。

3.5组织环境: 对组织建立和实现目标的方法有影响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的组合。

它既需要考虑内部因素,例如:组织的价值观、文化、知识和绩效,还需要考虑外部因素,例如:法律法规、技术、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的因素。

3.6战略小组:由公司总经办副总经理任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任组员所组成的项目小组。

其工作任务是负责对公司的组织环境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处理、理解和确定并及时对环境信息进行监视和评审;负责公司风险的识别、评价及制订应对措施;负责战略的制定。

4.0职责和权限4.1战略小组负责统筹组织环境信息的收集,分析,监视,评审,理解和确定组织环境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4.2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所涉及的组织环境信息收集、分析处理,理解、确定和本部门相关的组织环境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并将结果向战略小组反馈。

4.3总经理负责确定公司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发展战略,负责审批《组织环境外部因素分析表》、《组织环境内部因素分析表》、《SWOT分析表》。

5.0作业程序5.1组织环境信息收集5.1.1组织环境信息分类:分为组织环境外部因素和组织环境内部因素5.1.1.2组织环境外部因素的一般构成表5.1.1.3组织环境内部因素的一般构成表5.1.2组织环境信息收集的时机在体系建立初进行风险识别之前及年度管理评审或年度质量目标设定之前进行定期收集。

相关方环境管理程序(含表格)

相关方环境管理程序(含表格)

相关方环境管理程序(ISO14001-2015)1.0目的:对相关方施加影响,宣传本公司的环境方针及环境方面的要求,使其自觉保护环境、改进环境行为。

2.0适用范围:对公司工程合同方、物料供应商、废弃物处理者、运输公司和其它等相关方在环境方面的影响。

3.0引用文件:3.1信息交流控制程序3.3纠正及预防措施程序4.0定义:相关方:关注组织的行为或受其环境行为影响的个人或团体。

5.0权责5.1后勤部:对废弃物处理供应商、清洁公司等的环保管理。

5.2采购部、货仓部:对供应商、运输公司的环保管理。

5.3行政部:对工程合同方、绿化服务公司等的环保管理。

5.4营业部、业务部:负责客户的环境要求接收及处理。

5.5维修部:对维修保养公司、机械设备维修公司等的环保管理。

5.6环境推行小组:协助并承接责任部门(后勤部、维修部、采购部、行政部、营业部等)对相关方的环境因素评估和施加影响的评价。

并监督各责任部门对相关方的环保管理效果。

6.0内容6.1相关方的识别6.1.1各责任部门根据公司及部门活动与外界联络,识别出公司有关的环保相关方。

6.1.1.1采购部、货仓部负责识别物料相关方。

6.1.1.2 后勤部负责识别废弃物处理供应商、清洁公司等相关方。

6.1.1.3 维修部负责机械设备维修公司等相关方。

6.1.1.4 行政部负责识别工程合同方、绿化服务公司、运输公司等相关方。

6.1.1.5 环境推行小组负责与社区邻居、相关政府部门有关的环保管理,负责识别公司、董事会及行业协会的环保要求。

6.2相关方环境评估责任部门应考虑对公司环境影响,需对下列情形的相关方进行评估:6.2.1采购部在选择新的物料供应商时,需要求供应商填写《供应商评估表》。

交管理代表审阅,呈董事总经理批准。

6.2.2在我公司未导入ISO14001之前的物料供应商,且现在与我公司有业务上的往来。

采购部责任部门必须发出《供应商评估表》。

呈董事总经理批准。

6.2.3合作时间较短的相关方,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现场走访或资料查阅等方式收集其环境信息,必要时发出《供应商评估表》。

组织环境与相关方需求管理程序

组织环境与相关方需求管理程序

组织环境与相关方需求管理程序1 目的为满足理解组织及其环境的要求,确定与本公司目标和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实现环境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确定与本公司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并对其进行有效控制,以保证公司环境管理体系的策划能实现预期的结果。

2范围适用于对本公司经营环境内外部因素、相关方需求和期望识别、评价。

3 职责3.1 文管中心:组织各部门进行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的识别评价、并拟定应对措施,对结果进行审核整理。

3.2 管理者代表:确定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批准风险和机会的应对措施。

3.3 各部门:配合进行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的识别评价、并拟定应对措施。

4 定义4.1 组织 organization为实现其目标而具有其自身职能及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的个人或一组人。

注:组织的概念包括,但不限于代理商、公司、集团、商行、企事业单位、行政机构、股份公司、社团(3.2.8)慈善机构或研究机构,或上述组织的部分或组合,无论是否为法人组织,公有的或私有的。

4.2 组织的环境 context of the organization对组织建立和实现目标的方法有影响的内部和外部结果的组合。

注1:组织的目标可能涉及其产品和服务、投资和对其相关方的行为。

注2:组织的环境的概念,除了适用于赢利性组织,还同样能适用于非赢利或公共服务组织。

4.3 相关方 interested party (stakeholder)可影响决策或活动,也被决策或活动所影响,或他自己感觉到被决策或活动所影响的个人或组织。

示例:顾客、所有者、组织内的员工、供方、银行、监管者、工会、合作伙伴以及可包括竞争对手等。

4.4 风险 risk不确定性的影响。

注1:影响是指偏离预期,可以是正面的或负面的。

注2:不确定性是一种对某个事件,甚至是局部的结果或可能性缺乏理解或知识的信息的状态。

注3:通常,风险表现为参考潜在事件(GB/T 23694—2013中的定义,4.5.1.3)和后果(GB/T 23694—2013中的定义,4.6.1.3)或两者组合。

ISO组织环境与相关方要求管理程序

ISO组织环境与相关方要求管理程序

ISO组织环境与相关方要求管理程序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组织环境与相关方要求管理程序(EMS)是一套帮助组织建立、实施和维护环境管理体系的规定和程序。

该管理程序旨在帮助组织在业务运营中遵守法律法规,并与相关方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合作。

下面是关于ISO组织环境与相关方要求管理程序的一个示例,字数超过1200字:1.引言1.1目的该管理程序的目的是帮助组织建立、实施和维护一个能够满足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组织环境与相关方要求的环境管理体系(EMS)。

1.2适用范围该管理程序适用于所有组织,无论其规模、性质和行业。

它能够帮助组织确保在开展业务活动过程中遵守所有适用的环境法律法规,并与相关方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2.定义2.1重要定义在本管理程序中,以下术语的定义适用于所有章节和条款:a.组织:指实施该管理程序的实体(公司、机构、组织等)。

b.相关方:指对组织的环境绩效以及环境管理体系有利害关系的个人、团体或实体(如员工、客户、供应商、政府机构等)。

c.环境:指组织活动所涉及的空气、水、土壤、生物多样性等自然要素。

d.法规:指涉及环境保护和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其他约束性规定。

3.责任与权力3.1管理层责任组织的最高管理层负有保证EMS的有效实施和持续改进的责任。

他们应确保组织制定适当的政策和目标,并监督实施是否符合要求。

3.2相关方参与组织应与相关方进行沟通与合作,包括明确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并定期与其进行交流和评估。

4.环境风险评估4.1环境方面评估组织应进行环境方面的评估,包括对环境影响、环境风险和机会的识别和评估,以及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计划,并建立相应的监测和追踪机制。

4.2法规合规性评估组织应进行法规合规性的评估,包括确定适用的环境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以及制定相应的合规性计划和控制措施。

5.程序与记录5.1程序管理组织应建立和维护适用的程序来管理环境和相关方要求,包括识别和评估过程、目标和计划、行动计划、监测和测量活动、纠正和预防措施等。

组织环境及相关方要求管理程序

组织环境及相关方要求管理程序
5.2.1组织环境内外部风险:
于每年管理评审会议检讨并视当年度之环境变化检讨变更。
5.2.2相关方需求与期望分析:
为确保本公司的产品和服务能满足相关方要求及适用法令与法规要求,以避免对本公司造成冲击或影响,各相关单位依本公司的产品和服务,鉴别与质量管理系统相关的相关方要求,并填入『相关方要求清单』。
5.3.3经营风险
a. 原材料供应:主要包括了原材料的价格、质量和送货时间的变化、采购过程的欺诈行
为,采购人员的疏忽,导致原材料数量以及质量上的不达标等。
b.员工风险:采购人员、服务人员,技术人员和其他生产管理人员,由于他们的疏
忽导致的风险,以及各岗位主要人员的离职等风险。
c.设备:生产设备出现意外的故障,甚至损坏等。
c资金使用过程中的风险:主要表现为短期资金风险和长期资金投资风险。
d资金回收过程中的风险:应收款无法及时到位,增加了坏账的出现率。
e收益分配过程中的风险:主要表现在确认风险和对投资者进行收益分配不当而产生的
风险。
標題
组织环境及相关方要求管理程序
文件编号
BS-XP-17
制作單位
行政部
制作日期
2017/05/05
内部因素
有利的竞争态势;充足的财政来源良好的企业形象;技术力量;规模经济;产品质量;市场份额;成本优势;广告攻势等。
劣势Weaknesses
组织机构的
内部因素
设备老化;管理混乱;缺少关键技术;研究开发落后;资金短缺;经营不善;产品积压;竞争力差等
机会Opportunities
组织机构的
外部因素
新产品;新市场;新需求;外国市场壁垒解除;竞争对手失误等。
e
法律纠纷
收益分配过程中的风险

ISO组织环境与相关方要求管理程序

ISO组织环境与相关方要求管理程序

I S O组织环境与相关方要求管理程序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1.0 目的:为保证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能实现预期的结果,用于指导:1.1.识别、监视并评审与公司的宗旨、战略方向相关的内外部环境因素;1.2.识别、监视并评审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期望或要求;1.3.根据内外部因素与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结合本公司已有的优势和劣势,识别出风险和机会;1.4.针对识别的风险和机会,策划应对措施。

2.0 范围:质量管理体系所有相关的部门与过程。

3.0 定义:总经理办公室:确定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批准风险和机会的应对措施。

管理者代表:组织各部门进行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的识别评价、并拟定应对措施,对结果进行审核整理。

各部门:配合进行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的识别评价、并拟定应对措施。

4.0 定义环境因素:来自公司内部或外部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因素。

相关方:对公司的决定或行为能够施加影响、或受其影响、或者自身感觉到受其影响的个人或者组织。

5.0 工作程序:组织环境管理在建立与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时,雷诺公司将充分识别理解并考虑那些与公司的宗旨、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雷诺公司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能力的内部和外部环境。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估:在每年的管理评审前,由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识别并评估其适用性,具体部门及识别项目如下:a)总经理办公室:内部(公司价值观、企业文化、业绩表现等),外部(法律、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b)文控中心:内部(知识、业绩表现等),外部(法律、技术、竞争、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c)研发部`:内部(知识、业绩表现等),外部(法律、技术、竞争等)。

d)制造中心:内部(知识、业绩表现等),外部(法律、技术、竞争等)。

e)营销中心:内部(知识、业绩表现等),外部(法律、技术、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组织环境与相关方要求管理控制程序

组织环境与相关方要求管理控制程序

文件制修订记录1.0目的对与研究院宗旨和战略方向相关的内外部环境和相关方要求的识别、应用进行控制,确保研究院的持续稳步发展。

2.0范围本程序适用于研究院内外部环境、相关方要求的管理。

3.0职责3.1科研规划处负责组织识别、分析研究院总体环境因素、相关方要求。

3.2其它各部门负责识别、更新本部门归口业务相关的环境因素、相关方要求,提出并实施适应且满足内外部环境和相关方要求的措施。

4.0程序4.1环境因素识别4.1.1内部环境因素包括:研究院拥有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科研生产能力、产品市场占有率、组织机构,以及研究院的价值观、文化、知识和绩效等。

4.1.2外部环境因素包括与研究院业务范围相关的:A)政策,如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军民融合战略、国家机构改革等带来的影响等;B)法律法规,强制性国家标准、军用标准等;C)国内外科研、技术发展动态;D)国内市场行情。

4.1.3研究院定期(如在五年计划制定、新领导班子上任和年度管理评审时)确定与研究院宗旨和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研究院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能力的各种外部和内部环境因素。

在制定五年战略规划前,研究院各部门进行系统的环境因素识别,包括:A)科研规划处牵头,相关管理部门组织识别分管业务内研究院的拥有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状况;搜集国家科研管理部门、军队装备管理部门、科学院、地方政府等发布的文件、政策,业务范围内各专业相关的政策、法规等,对其中的新要求进行识别。

B)各所组织识别本所业务有关的科研、技术发展动态,各专业在国内外的水平地位等。

C)质量办负责搜集研究院业务范围内各专业相关的最新国军标及有关质量的政策,对新要求进行识别;通过内、外部审核反馈信息,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识别。

D)其它各部门搜集国家和上级管理部门等新发布的与职能相关政策、法规等,对其中的新要求进行识别。

4.1.4根据识别出的新的组织环境因素,结合自身业务管理工作,在讨论研究院的五年科技发展规划工作中进行说明,科研规划处负责牵头组织编写研究院科技发展规划。

组织环境与相关方要求管理程序_ISO9001三体系程序文件

组织环境与相关方要求管理程序_ISO9001三体系程序文件

组织环境与相关方要求管理程序QP-09编制人:日期:审核人:日期:批准人:日期:1、目的为保证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能实现预期的结果,识别、监视并评审与公司的宗旨、战略方向相关的内外部环境;识别、监视并评审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期望或要求;根据内外部因素与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结合本公司已有的优势和劣势,识别出风险和机会;针对识别的风险和机会,策划应对措施。

2、范围适用质量管理体系所有相关的部门与过程。

3、职责3.1 办公室:确定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

3.2总经理:批准风险和机会的应对措施。

3.3 管理者代表:组织各部门进行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的识别评价、并拟定应对措施,对结果进行审核整理。

3.4 各部门:配合进行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的识别评价、并拟定应对措施。

4、程序4.1组织环境管理4.1.1在建立与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时,公司将充分识别理解并考虑那些与公司的宗旨、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公司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能力的内部和外部环境。

4.1.2内外部环境要素识别与评估:在每年的管理评审前,由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识别并评估其适用性,具体部门及识别项目如下:a)办公室:内部(公司价值观、企业文化、人员能力、体系运行、过程能力等),外部(地理位置、现存污染、法律、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b)生产和品管部:内部(产品、人员能力、知识、业绩表现等),外部(法律、技术、竞争、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c)销售部:内部(产品、活动、服务、业绩表现等),外部(法律、技术、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d)管理者代表:内部(战略、知识、人员能力、业绩表现等),外部(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4.1.3各部门将识别结果登记在《组织内外部环境要素识别表》上,提交管理者代表进行汇总整理。

4.1.4 内外部环境要素监测与更新:管理者代表每年在管理评审前组织一次全面的内外部内外部环境要素识别与评审。

组织环境及相关方管理程序(含表格)

组织环境及相关方管理程序(含表格)

组织环境及相关方管理程序(ISO9001/14001-2015)1.0目的确定与组织目标和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其实现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各种内外部因素,对其相关信息的监视和评审,确定与组织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并对其要求的相关信息进行监视和评审。

2.0范围与组织目标和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其实现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各种内外部因素均适用。

3.0职责3.1体系办公室:内外部因素、相关方及其信息的识别、监视。

3.2信息评审小组:由管理层、体系办、各部门责任人组成,负责信息的评审。

4.0定义4.1组织的环境:对组织建立和实现质量和环境目标的方法有影响的内部和外部结果的组合。

5.0工作内容5.1组织环境分为组织的外部环境和组织的内部环境,组织应确定与其目标和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其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

5.2内外部因素识别与分析体系办主导,业务部门协助,识别与分析影响组织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的内外部因素。

5.2.1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因素识别识别时应考虑组织的价值观、文化、知识和绩效等相关因素。

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例子:a)组织总体表现,包括财务因素;b)资源因素,包括基础设施、过程运行环境、组织的知识;c)人力因素,例如人员能力、组织文件、工会谈判和协议;d)运营因素,例如过程、生产或交付能力、质量管理体系绩效、顾客评价;e)组织治理相关因素,如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及组织架构。

5.2.2质量管理体系外部因素识别识别时考虑国际、国内、地区和当地的各种法律法规、技术、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因素。

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例子:a)经济因素,例如货币兑换汇率预测、国家经济走向、通货膨胀预测、信贷可得性;b)社会因素,例如本地失业率、安全感、教育水平、公共假日及工作时间;c)政治因素,例如政治稳定性、公共投入、本地基础设施、国际贸易协议;d)技术因素,例如新领域科技、材料及设备、专利有效期,职业道德准则;e)竞争力,包括组织市场占有率、相似或可替代产品及服务、市场领先者趋势、顾客增长趋势、市场稳定性;f)影响工作环境的因素,例如法律法规要求,包括环境法规及行为准则。

组织环境和相关方要求管理控制程序(含表格)

组织环境和相关方要求管理控制程序(含表格)

组织环境和相关方要求管理控制程序(ISO9001-2015)1.0目的为确定与本公司目标和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对其进行有效控制。

2.0范围适用质量管理体系所有相关的部门与过程。

3.0定义3.1环境因素:来自公司内部或外部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因素。

3.2相关方:对公司的决定或行为能够施加影响、或受其影响、或者自身感觉到受其影响的个人或者组织4.0职责4.总经办:确定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批准风险和机会的应对措施。

4.2管理者代表:组织各部门进行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的识别评价、并拟定应对措施,对结果进行审核整理。

4.3各部门:配合进行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的识别评价、并拟定应对措施5.0作业程序5.1公司所处环境分析5.1.1环境分析的时机5.1.1.1管理体系建立时;5.1.1.2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5.1.1.3每年至少定期组织一次分析。

5.1.2公司所处环境相关的信息来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互联网、国内外权威杂志/报道、行业统计分析数据、专业研讨会、与客户/供应商的沟通会、顾客反馈等。

5.1.3环境分析可综合使用PEST、SWOT、波特五力等方法进行。

5.1.4环境分析的内容分析方法及类别负责部门作业内容输出外部宏观环境分析(PEST)政策法律法规总经办明确国家及当地政府目前适用的各项政策、法律法规,使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符合社会利益并受到市场规律和法律的保护。

战略环境分析及风险机遇评价表经济革新管理部分析公司所在地消费水平、就业程度、产业结构等经济环境。

社会文化总经办对公司所在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力资源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技术制造技术部考虑所在行业现有的和潜在的技术进步、技术更新以及先进的设施设备、工艺方法的应用情况。

外部竞争环境分析(波特五力)现有竞争者营销部收集现有同行业企业信息,分析相互之间的区别与差距,了解其在公司现有业务上的订单份额占比,并关注其变化。

组织环境和相关方需求管理程序

组织环境和相关方需求管理程序

1.目的通过对本公司内、外部经营环境以及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监视和评审,为拟定应对措施提供依据,并发现潜在问题,采取预防措施,以期望获得与本公司有关的所有预期输出,使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能实现预期的结果。

2.适用范围适用于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所需的公司内外部环境分析、相关方需求和期望的识别与实现控制。

3.职责3.1总经理负责本程序要求的组织设计,批准发布本公司中长期经营计划、运营环境分析报告。

3.2综合办负责组织编制本公司中长期经营计划,汇总分析SWOT、相关方需求和期望识别表;负责内部环境中公司总体表现、知识、文化、人力资源、组织治理相关因素的分析。

3.3 工程设备部负责内部环境中基础设施、设备的分析。

3.4技术研发部负责与产品技术、工艺有关的内外部环境的分析。

3.5品质部负责内部环境中质量管理体系绩效的分析。

3.6销售部负责外部环境中顾客满意的分析。

3.7生产部负责内部的过程运行环境、各工序有效作业效率、外部的工序外包供方绩效的分析。

3.8供应部负责外部环境中原料合格供方绩效的分析。

3.9财务部负责内部环境中财务因素的分析。

4.术语和定义4.1组织环境:对组织建立和实现其目标的方法有影响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的组合。

4.2相关方:能够影响决策或活动,受决策或活动影响,或感觉自身受到决策或活动影响的个人或组织。

示例:顾客、所有者、组织内的员工、供方、银行、监管者、工会、合作伙伴以及可包括竞争对手或反压力集团的社会。

4.3 SWOT:是一种分析方法,主要是分析组织或个人内部的优势(Strengths)与劣势(Weaknesses)以及外部环境的机会(Opportunities)与威胁(Threats),制定未来发展策略。

它通常是在某一时间点对企业内部和外部进行扫描,然后进行优势、劣势、威胁和机会的分析,从而形成内外匹配的企业战略。

常见战略有四种,即SO战略:依靠内部优势,利用外部机会;ST战略:利用内部优势,回避外部威胁;WO战略:利用外部机会,克服内部弱点;WT战略:减少内部弱点,回避外部威胁。

05组织环境和相关方需求管理程序

05组织环境和相关方需求管理程序

1 目的为保证公司质量、服务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策划能实现预期的结果,识别、监视并评审与公司的宗旨、战略方向相关的内外部环境,识别、监视并评审与公司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根据识别出的内外部因素与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结合公司的优势和劣势,识别出风险和机会。

2 范围适用于本公司质量、服务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相关的所有部门与过程。

3 职责3.1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各部门进行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需求和期望的识别评价,批准《组织环境识别评价表》和《相关方需求和期望识别表》。

3.2总经办负责组织识别、评价和更新组织内外部环境因素,并制定措施计划;负责组织识别、评价和更新与公司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3.3各部门负责配合进行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需求和期望的识别评价,并拟定应对措施。

4 定义4.1 组织环境对组织建立和实现目标的方法有影响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的组合。

4.2 相关方可影响决策或活动、受决策或活动所影响,或感觉自身受到决策或活动影响的个人或组织。

5 程序5.1 组织环境管理5.1.1 在建立与持续改进管理体系时,公司应充分识别理解并考虑那些与公司的宗旨、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公司实现管理体系预期结果能力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因素。

5.1.2质量、服务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后,由总经办根据组织环境因素的动态状况,至少在每年的管理评审前组织一次内外部环境因素的重新识别和评价,如遇到内外部环境因素变化较大,可临时组织公司内外部环境因素分析和评价。

5.1.3分析时,内外部环境因素识别通常应考虑如下内容:5.1.4 外部环境分析的主要因素5.1.4.1 政治环境:政治因素对组织有直接影响,一般政府是通过法律对组织进行间接影响。

政治环境的分析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a)与组织相关的法律法规;b)国家司法机关和执法机关:工商、税务、技术监督、环境保护、安监等部门;c)国际法规定的国际法律环境和目标国的法律环境。

相关方环境要求管理程序(含表格)

相关方环境要求管理程序(含表格)

相关方环境要求管理程序(ISO14001-2015)1、目的为了加强与公司相关方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实现污染预防以及环境行为的持续改进。

2、适用范围适用于对公司工程合同方、供方、废弃物处理者、运输单位和临时访问者等相关方在环境方面施加影响。

3、工作职责3.人事行政部3.1.1负责对公司周围单位及居民、外部上级机构就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进行沟通协调。

3.1.2负责公司对其接待的来宾、客户等来访人员的管理。

3.1.3对各部门相关方的控制实施监督和检查。

3.2 设备部负责对公司基建项目、设备、设施安装调试和维修的外包方的环境管理。

3.3 采购部负责对向公司提供原材料、易燃危险品的供方管理以及废弃物处理商的相关管理。

3.4 业务部负责其接待的营销客户的管理。

3.5各职能部门负责对与本部门有业务关系的相关方的管理,向相关方提出有关要求,必要时向他们提出培训要求。

4、工作程序4.1所提供的产品及产品的原材料、生产过程、服务应满足(或设法满足)国家、地方、行业的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要求;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减少包装材料。

4.2生产、活动或服务过程中排放的超标污染物(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噪声等)应制定计划、采取措施达到国家或地方的排放标准。

4. 3生产、基建施工过程中,应优先考虑采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生产工艺、生产与施工设备、先进的施工方法等,不得采用国家或地方已禁止使用的生产工艺、生产与施工设备。

在施工过程中,采取必要的措施降低噪声污染,并对施工现场的废弃物妥善处理。

4. 4保管易燃、易爆或有毒有害危险物品,应采取防范措施,防止在储运过程中发生火灾、爆炸或泄露等事故,造成对环境的污染。

4. 5在储运过程中,应保证运输车辆状况良好,车辆排放的尾气、噪声及车辆冲洗废水要符合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在运输过程中,不得扰乱厂区附近居民的生活。

4. 6为了督促相关方的环境保护行为,本公司将对需重点施加环境影响的相关方进行定期的督促和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有:a.是否理解本公司的环境方针;b.是否因环境保护问题受到上级主管部门或环保部门的处罚;c.是否因环境污染事故受到上级主管部门或环保部门的处罚;d.污染物排放是否达标,或已有明显的削减。

组织环境与相关方的要求管理程序

组织环境与相关方的要求管理程序

组织环境与相关方的要求管理程序HSG- CX-06-20171、目的:保证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能实现预期的结果,识别、监视并评审与公司的宗旨、战略方向相关的内外部环境;识别、监视并评审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期望或要求;根据内外部因素与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结合本公司已有的优势和劣势,识别出风险和机会;针对识别的风险和机会,策划应对措施。

2、范围:适用质量管理体系所有相关的部门与过程。

3、职责3.1 综合办公室:确定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制定措施应对机遇和风险。

3.2总经理:批准风险和机会的应对措施。

3.3 各部门:配合进行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的识别评价、并拟定应对措施。

4、工作程序4.1组织环境管理4.1.1在建立与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时,公司将充分识别理解并考虑那些与公司的宗旨、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公司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能力的内部和外部环境。

4.1.2内外部环境要素识别与评估:在每年的管理评审前,由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识别并评估其适用性,具体部门及识别项目如下:a.综合办公室:内部(公司价值观、企业文化、人员能力、体系运行、过程能力等),外部(地理位置、现存污染、法律、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b.教务处:内部(产品、人员能力、知识、业绩表现等),外部(法律、技术、竞争、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c.体系管理者:内部(战略、知识、人员能力、业绩表现等),外部(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4.1.3各部门将识别结果提交体系管理者进行汇总整理。

4.1.4内外部环境要素监测与更新:体系管理者每年在管理评审前组织一次全面的内外部内外部环境要素识别与评审。

另外各部门在获得内外内外部环境要素信息变化时,应及时告知体系管理者,由体系管理者对“组织内外部环境要素识别表”进行修订。

4.2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管理4.2.1相关方期望或要求识别与评估:相关方包括但不限于顾客、所有者、组织中的成员、供应商、银行、工会、合伙人、竞争对手或社会团体或行业协会。

组织环境及相关方管理程序

组织环境及相关方管理程序

編号NO: DG-QA-161 1.目的:确定与公司宗旨和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公司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能力外部和内部问题,并对这些外部和内部问题的相关信息进行监视和评审,确定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及它们的要求,确定要求中哪些将成为公司的合规义务,并对这些相关方的信息及其相关要求进行监视和评审。

2.适用范围:与公司宗旨和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公司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能力的各种外部和内部问题,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及它们的要求。

3.定义:无。

4.职责:4.1 总经办:负责组织各部门对公司各种外部和内部问题、相关方的相关信息进行识别、监视、评审。

4.2 各部门:负责对本部门相关的各种外部和内部问题、相关方的信息进行识别、监视、评审。

4.3 总裁/副总裁:负责对公司涉及的战略方向决策方面问题的识别、评估。

5.程序内容:5.1 公司环境识别和分析。

总经办组织各部门相关人员,识别与分析影响公司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能力的各种因素包括外部因素和和内部因素。

内外部因素信息可来自于多个渠道,例如通过内部文件化信息和会议,在国内和国际出版物,网站,国家统计局的出版物以及其他政府部门,专业和技术出版物,大型会议以及与相关机构,顾客按相关方和专业协会的会议。

5.1.1 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因素识别。

识别时应考虑与公司的价值观、文化、知识和绩效等有关的问题。

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例子:編号NO: DG-QA-1615.1.1.1公司总体绩效。

5.1.1.2资源因素,包括基础设施、过程运行环境、公司的知识。

5.1.1.3运营因素,例如过程、生产或产品和服务交付能力、质量管理体系绩效、顾客满意度监视。

5.1.1.4公司治理相关因素,如决策制定的规则和程序或组织架构。

5.1.2 质量管理体系外部因素识别。

识别时考虑来自于国际、国内、地区或当地的各种法律法规、技术、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的因素。

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例子:5.1.2.1 经济因素,例如货币兑换汇率预测、国家经济走向、通货膨胀预测、信贷可得性。

组织环境与相关方要求管理程序(附表格)

组织环境与相关方要求管理程序(附表格)

组织环境与相关方要求管理程序1 目的为保证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能实现预期的结果,识别、监视并评审与公司的宗旨、战略方向相关的内外部环境;识别、监视并评审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期望或要求;根据内外部因素与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结合本公司已有的优势和劣势,识别出风险和机会;针对识别的风险和机会,策划应对措施。

2 范围适用质量管理体系所有相关的部门与过程。

3 职责3.1 管理部:确定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

3.2总经理:批准风险和机会的应对措施。

3.3 管理者代表:组织各部门进行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的识别评价、并拟定应对措施,对结果进行审核整理。

3.4 各部门:配合进行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的识别评价、并拟定应对措施。

4 程序4.1组织环境管理4.1.1在建立与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时,公司将充分识别理解并考虑那些与公司的宗旨、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公司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能力的内部和外部环境。

4.1.2内外部环境要素识别与评估:在每年的管理评审前,由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识别并评估其适用性,具体部门及识别项目如下:a)管理部:内部(公司价值观、企业文化、人员能力、体系运行、过程能力等),外部(地理位置、现存污染、法律、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b)技术部:内部(产品、人员能力、知识、业绩表现等),外部(法律、技术、竞争、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c)销售部:内部(产品、活动、服务、业绩表现等),外部(法律、技术、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管理者代表:内部(战略、知识、人员能力、业绩表现等),外部(社会和经济环境等)4.1.3各部门将识别结果登记在《组织内外部环境要素识别表》上,提交管理者代表进行汇总整理。

4.1.4内外部环境要素监测与更新:管理者代表每年在管理评审前组织一次全面的内外部内外部环境要素识别与评审。

另外各部门在获得内外内外部环境要素信息变化时,应及时告知管理者代表,由管理者代表对《组织内外部环境要素识别表》进行修订。

组织环境与相关方要求管理程序

组织环境与相关方要求管理程序

组织环境与相关方要求管理程序1.0目的:组织环境、相关方期望与需求作为环境管理体系的基本信息,与组织的宗旨及环境管理目的相关,并影响环境管理体系实现预期结果的能力。

本程序用于指导:1.1 识别并确定与公司宗旨相关的,影响公司实现环境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能力的内部和外部问题。

1.2 识别并确定与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以及这些相关方的有关需求和期望(即要求)。

1.3结合公司的环境与相关方要求确定需要管理的环境风险和机会。

2.0范围:适用于整个环境管理体系及相关过程。

3.0定义:无4.0职责:4.1 人力资源部:负责识别公司内部和外部问题、相关方要求,初步拟定需要应对的环境风险和机会,以作为《EMS风险和机会及应对措施清单》的输入。

4.2 管理者代表:审核、批准人力资源部提交的《EMS风险和机会及应对措施清单》中‘‘组织环境、相关方要求’等内容。

4.3各部门:配合人力资源部识别公司内部和外部问题、相关方要求。

5.0程序:5.1 人力资源部在建立与改进环境管理体系时,应充分识别理解并考虑那些与公司的宗旨、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公司环境管理体系实现预期结果能力的内部和外部环境问题、相关方要求。

人力资源部在此过程中应充分和各部门进行沟通,应确保获取信息的充分性和准确性。

5.2内部环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项目:5.2.1公司愿景、使命、宗旨、价值观、企业文化、战略方向。

5.2.2公司员工及能力基本情况:a)总人数及分布b)专项技能人员及比例情况c)特种岗位人员(污染治理、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EMS法规收集评价人员等)。

5.2.3原辅助材料、设备和技术、财务投入情况5.2.4主要污染物、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相关财务投入情况5.3 外部环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项目:5.3.1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a)自然环境:地质地貌、气侯与气象、水文特征、土壤植被b)环境质量:空气质量、水质、声环境c)土地使用d)现存的污染e)自然资源可获取性f)生物多样性5.3.2环境保护目标:a)环境敏感区,类别包括: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及自然遗产地、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天然林、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自然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资源性缺水地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封闭及半封闭海域、富营养化水域、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文物保护单位、具有特殊历史、文化、科学、民族意义的保护地。

组织环境与相关方要求管理程序

组织环境与相关方要求管理程序

東莞XXXX有限公司組織環境與相關方要求管理程序文件編號: P-0015版本: A制作審核核准編號P-0015組織環境與相關方要求管理程序版本 A頁次版次0 修訂履曆表No: 日期版次內容修訂者審核核准表格編號:F-0003-A編號P-0015組織環境與相關方要求管理程序版本 A頁次 1 OF 3 版次0目錄1.目的……………………………………………………… 2/32.範圍……………………………………………………… 2/33.定義……………………………………………………… 2/34. 工作程式………………………………...……………… 2/35.相關表單…………………….……………………………3/3制作日期2017.08.10 制作部門品管部表格編號:F-0011-A編號P-0015組織環境與相關方要求管理程序版本 A頁次 2 OF 3 版次01.0 目的:為保證公司品質管制體系的策劃能實現預期的結果,用於指導:1.1.识别、监视并评审与公司的宗旨、战略方向相关的内外部环境因素;1.2.识别、监视并评审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期望或要求;1.3.根据内外部因素与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结合本公司已有的优势和劣势,识别出风险和机会;1.4.针对识别的风险和机会,策划应对措施。

2.0 範圍:品質管制體系所有相關的部門與過程。

3.0 定義:3.1人事行政部:確定內外部環境因素和相關方期望或要求,批准風險和機會的應對措施。

3.2 業務部:組織各部門進行內外部環境因素和相關方期望或要求的識別評價、並擬定應對措施,對結果進行審核整理。

3.3 各部門:配合進行內外部環境因素和相關方期望或要求的識別評價、並擬定應對措施。

4.0 定義4.1环境因素:来自公司内部或外部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因素。

4.2相关方:对公司的决定或行为能够施加影响、或受其影响、或者自身感觉到受其影响个人或者组织。

5.0 工作程式:5.1組織環境管理在建立与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时,公司将充分识别理解并考虑那些与公司的宗旨、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本公司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能力的内部和外部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程序文件
拟制:
批准:
受控状态:□受控□非受控
发放编号:
2017-7-1 发布 2017-7-1实施××××××有限公司发布
组织环境与相关方要求管理程序
文件编号:IQM02-2017B
1 目的
为保证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能实现预期的结果,识别、监视并评审与公司的宗旨、战略方向相关的内外部环境;识别、监视并评审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期望或要求;根据内外部因素与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结合本公司已有的优势和劣势,识别出风险和机会;针对识别的风险和机会,策划应对措施。

2 范围
适用质量管理体系所有相关的部门与过程。

3 职责
3.1 体系中心部:确定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

3.2总经理:批准风险和机会的应对措施。

3.3 管理者代表:组织各部门进行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的识
别评价、并拟定应对措施,对结果进行审核整理。

3.4 各部门:配合进行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的识别评价、并拟定应对措施。

4 程序
4.1组织环境管理
4.1.1在建立与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时,公司将充分识别理解并考虑那
些与公司的宗旨、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公司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
期结果能力的内部和外部环境。

4.1.2内外部环境要素识别与评估:在每年的管理评审前,由相关部门负
责人进行识别并评估其适用性,具体部门及识别项目如下:
a)管理部:内部(公司价值观、企业文化、人员能力、体系运行、
过程能力等),外部(地理位置、现存污染、法律、竞争、市场、
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b)技术部:内部(产品、人员能力、知识、业绩表现等),外部(法
律、技术、竞争、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c)销售部:内部(产品、活动、服务、业绩表现等),外部(法律、
技术、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管理者代表:内部(战略、知识、人员能力、业绩表现等),外部(社会和经济环境等)4.1.3各部门将识别结果登记在《组织内外部环境要素识别表》上,提交管理者代表进行汇总整理。

4.1.4内外部环境要素监测与更新:
管理者代表每年在管理评审前组织一次全面的内外部环境要素识别
与评审。

另外各部门在获得内外内外部环境要素信息变化时,应及时
告知管理者代表,由管理者代表对《组织内外部环境要素识别表》进
行修订。

4.2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管理
4.2.1相关方期望或要求识别与评估:
相关方包括但不限于顾客、所有者、组织中的成员、供应商、银行、
工会、合伙人、竞争对手或社会团体或行业协会。

在每年的管理评审
前,由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识别并评估其适用性,具体部门及识别项
目如下:
a)管理者代表:所有者、合伙人、竞争对手或社会团体。

b)采购部:外包加工方、供应商、竞争对手或社会团体。

c)销售部:顾客、竞争对手或社会团体。

d)管理部:员工代表、附近企业及居民、银行、工会、社会团体。

4.2.2各部门将识别结果登记在《相关方期望或要求识别表》上,提交管理
者代表进行汇总整理。

4.2.3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监测与更新:管理者代表每年在管理评审前组织一次全面的内外部内外部环境要素识别与评审。

4.2.4各部门在获得内外部环境要素信息变化时,应及时告知管理者代表,由管理者代表对《相关方期望或要求识别表》进行修订。

4.3每次管理评审前,管理者代表汇总企业内外部环境要素情况及相关方的期望与要求的相关资料,并提交管理评审。

5 执行本程序所产生的记录
---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清单IQM02-01 B
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清单
制定:审核:批准:
编号:IQM02-01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