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群文阅读教案(完整资料).doc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5 詹天佑第一课时教学内容:P18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自主认识十个生字,部分生字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詹天佑事迹,激发学生爱国之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前搜集资料和课前先学,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资料,还有主动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抓住詹天佑的言行、想法等关键词句,体会他的爱国情怀。
2、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所体现出的情感内容。
课前准备:学习方法指导:学生以课前先学,课中展示的方法学习.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设计思路本节课力图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展示自己自主学习成果,交流搜集整理过的资料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读书,体验感受詹天佑的爱国之情.二、教学步骤(一)抓住先学,导入新课⑴今天我们学习第7课詹天佑,昨晚你们已经进行了先学,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把握.现在请同学们先汇报一下:你怎样学习这课的生字词的?(用什么方法记住和理解这课的生字词?)(注意引导:可用在语言环境中理解,用造句的方式理解;也可利用形近字记住字形;也可用近义反义词记字理解字义.)(2)思维导图展示(学生字词)(学生汇报)(3)开火车读读这些生字(二)初步了解课文⑴过渡:同学们刚才开火车特别顺溜,就因为学习方法用得好,古人言:得法者,事半功倍。
有方法,费力小,效果好。
⑵昨晚通过先学,初读了课文,你们知道这一课写了什么事?(清朝末年,詹天佑在受帝国主义欺侮和压迫的历史条件下,主持第一条完全由我国施工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的事迹。
)⑶那通过初读课文,你们感受到詹天佑是个怎样的人?(成功、爱国、杰出、才能出众、伟大、严肃认真、实干精神、创新精神、严谨)(三)研读体悟,拓展延伸师:过渡:你们的脑袋瓜转得可真快,看来昨晚还是下了功夫的。
真棒!下面让我们进入课文,好好读读,品品。
先看第一自然段,比较简单,请一个同学大声朗读。
师: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生:介绍詹天佑的身份——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配套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单元概述本单以“革命岁月”为主题,依次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一个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
精读课文分别是《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略读课文是《灯光》《我的战友邱少云》。
《七律·长征》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时期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狼牙山五壮士》讲述了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安全转移,放弃回到主力部队的机会,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痛歼了敌人,最后壮烈跳崖,英勇牺牲的故事,表现了这五位壮士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革命主义精神和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的精神。
《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 年10 月1 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
《灯光》通过回忆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不忘过去、要好好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愿望。
《我的战友邱少云》记叙了邱少云从隐蔽潜伏到在烈火中壮烈牺牲的经过,赞颂了邱少云自觉严格遵守纪律而英勇献身的伟大精神和钢铁般的坚强意志。
“口语交际”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选定一个话题在班级里进行演讲,以此学习演讲的基本方法,提高演讲水平。
“习作”部分要求学生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录一次多彩的活动。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四个板块。
1.掌握本单元重点生字、词语。
2.读出诗歌的磅礴气势。
背诵《七律·长征》。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结合相关背景资料和课文重点语句,感受革命先烈热爱祖国、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4.了解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并尝试运用这种方法记一次活动。
5.能理解什么是演讲,并围绕话题拟定演讲题目,根据要求写好演讲稿;能用适当的语气、语调进行演讲。
人教版语文六级上册第二单元群文阅读教案
我们的国土神圣不可侵犯,因为那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地方;汉语神圣不可歧视,因为那是中华文化时时刻刻、绵绵永续的精神家园。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维护汉语的尊严,也就是维护民族的尊严。
结合语境理解“维护汉语的尊严,也就是维护民族的尊严”(选自《不是恐怖手段所能慑服的》)
片段分享
我们的国土神圣不可侵犯,因为那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地方;汉语神圣不可歧视,因为那是中华文化时时刻刻、绵绵永续的精神家园。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维护汉语的尊严,也就是维护民族的尊严。不错,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们有许多事情都要跟国际接轨,但体现民族传统、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语言、文字,绝不在接轨之列。法、德等不少国家甚至拒绝在自己的文字中夹杂英文,而俄罗斯总统普京也签署命令,要求维护俄语的纯洁性。显然,语言、文字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我们能不深省吗(选自《不是恐怖手段所能慑服的》)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程序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修改建议
主题回顾
通过学习第二组课文,你分别从文中感受到了什么
阅读概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自由阅读《冯如的爱国故事》
思考:1.年轻的冯如有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2.相信你也被冯如的精神感动了。请你在冯如的墓碑上工工整整地“刻”上你想为他撰写的碑文吧!
自由阅读《千年的选择-爱国情怀》
思考:1.找出文章中的爱国诗词,联系文章上下,说说你的理解。2.想一想,你还知道哪些充满激情的爱国诗词,背一背,比一比谁积累的多。
自由朗读《革命诗两首》
体会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崇高气节。说说你还知道哪些爱国主义诗歌。
自由朗读《荒唐的“禁令”》
思考:1.文章中荒唐的“禁令”到底指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禁令读完文章后,谈谈你的体会。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5篇
六班级语文上册其次单元教案5篇老师可以通过教案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接受有效的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实施可行的评价方案,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六班级语文上册其次单元教案,期望对您有所挂念。
欢送大家阅读参考学习!六班级语文上册其次单元教案1闲逛一、教学目标(1)精确、流利、有轻重缓急地朗读课文,读进角色,读出感情;(2)通过自身品尝及合作探究,揣摩词句含义,品尝文中所具有的语言美、意境美、人情美;(3)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提高同学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培育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同学人文素养。
难点:(1)揣摩精致词句,品尝语言美、意境美;(2)如何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最终一句话。
三、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1、多媒体激趣,导入情境:(课前播放温情media show,带动同学心情,感受布满温馨的气氛,为下面情感的宣泄及活动的参与做铺垫。
)2、出示目标及学法指导一读课文,读书悟情,倾听爱的脚步声老师配乐范读,同学认真听读二读课文,合作探究,找寻爱的落脚点同学自由朗读,相互争辩三读课文,美点寻踪,感悟语言的魅力同学自由活动,或读,或背3、一读课文,读书悟情,倾听爱的脚步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感知并答复几个问题:(多媒体呈现字词)① 参与闲逛的人物闲逛的地点闲逛的季节闲逛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用课文原词答复)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田野;② 这是一次_________的闲逛用一句话概括。
举例:这是一次春天里的闲逛;这是一次一家四口的闲逛;这是一次感受亲情、珍惜亲情的闲逛。
4、二读课文:合作探究,找寻爱的落脚点(出示争辩题目,同学自主学习,合作争辩)落脚点一:劝母闲逛,让生命连续(1)我们知道母亲本不情愿出来的,我为什么还邀请她出来(2)母亲为什么不情愿出来闲逛真的是由于身体不好吗落脚点二:爱的选择,把爱延长(1)母亲和儿子发生了什么分歧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2)在大路与小路中间,“我〞最终打算遵从母亲,委屈儿子,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商定(3)母亲后来为什么打算转变办法走小路由此可以看出什么落脚点三:背起“世界〞,让爱传承“但我和妻子都是渐渐地,稳稳地,走得很认真,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爱国——不同的方式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爱国——不同的方式群文议题:爱国——不同的方式群文材料:《詹天佑》《林则徐》《彩色的翅膀》《满江红》《张骞出使西域》《“我是中国人!”》阅读目标:1.通过阅读,在品读中感悟不同时期,不同人物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能根据文本找寻爱国的不同表达方式。
3.能简单体悟和阐述作者的爱国情怀背后的付出。
学习过程:课前热身: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你听出了什么心声或感想?一、说说古今爱国人物,激发阅读期待1.同学们都知道中国不同时期的爱国人物吗?你能举例说说吗?2.出示ppt(各时期人物)3.其实,上下五千年,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涌现出了许多爱国人士,他们来自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年龄。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他们,读读、聊聊他们身上爱国方式的不同表现。
爱国——(板书课题)二、阅读材料,习得学法1.自由默读故事《詹天佑》。
2.试着从文中寻找出能体现“不同爱国行为或事件”进行勾画。
3323.说印象:读完这个故事,詹天佑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简单批注。
(可以说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词语。
)提取议题信息:扬国威、自强不息、自修铁路(随机板书)三、分组阅读,小组合作(一)出示阅读提示,自组学习1.读:快速浏览其他五篇文本。
2.勾:勾画出能体现作者或主人公不同爱国行为或事件的语句或段落。
3.想:想想作者或故事主人公为什么要这样做。
4.批注:提取信息,作者或主人公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进行批注。
四、全班分享,点拨引领1.各小组交流学习成果,相继实施有效指导。
预设1:预设2:预设3:预设4:预设5:预设6:如:《詹天佑》语句:事件:爱国的方式:(一)归纳概括,出示图表,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共同完成表格。
(支持多种观点并存)文本人物事件爱国的方式(可用一个词或短语概括)《詹天佑》《满江红》《林则徐》《张骞出使西域》《彩色的翅膀》《我是中国人》(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333五、紧扣议题,体悟情感1.古今中外,从古到今,作为一个中国人,爱国更体现不同的时代,不同领域,不同年龄,不同性别,都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用不同方式表现出爱国的人,他们有:(出示ppt航天英雄、抗洪英雄、教师、农民、石油工人、建筑工人……)2.引发议论,达成共识:爱国有不同方式:如好好读书、好好做人、好好工作、爱护环境、不做违法的事……)六、阅读延伸推荐阅读《名人传记》七、板书:群文读写修铁路扬国威禁毒硝烟振兴民族爱国——打通“丝绸之路”繁荣国家不同方式驻守边疆保家卫国抗击金兵收复失地挂牌扬国名以国为荣群文阅读材料文本选择:《詹天佑》《林则徐》《彩色的翅膀》《满江红》《张骞出使西域》《“我是中国人!》①詹天佑(陈典松)参见人教版第11册课文②林则徐1839年6月3日,天刚蒙蒙亮,广州城就沸腾起来了。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群文阅读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群文阅读教案
课 题
二单元群文阅读
课型
群文阅读
人文性
主题
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赤子情怀培养学生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好好学习,立志报国。
工具性
主题
阅读主题:体会关键词语在文章中的作用
表达主题: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
教学目标
读完《冯如的爱国故事》写写你的体会。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程序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修改建议
主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顾
通过上节课阅读拓展课文,你分别从文中感受到了什么?
阅读概览
自由阅读《乡音》
思考:1.品读群文,想一想为什么“丈夫”前后态度反差那么大呢?
自由阅读《尴尬的中国人》
思考:1.为什么题目叫做“尴尬的中国人”,说一说,你自己有没有过这样的行为?
自由朗读《革命诗两首》
体会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崇高气节。说说你还知道哪些爱国主义诗歌。
自由朗读《荒唐的“禁令”》
思考:1.文章中荒唐的“禁令”到底指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禁令读完文章后,谈谈你的体会。
自由朗读《不是恐怖手段所能慑服的》
这篇文章描述的是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的事,即使在当时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日本的飞机也没有吓倒中国人。读后请画出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说说体会。
自由阅读《中国就像棵大树》
思考:1.作者为什么把中国比作大树2.大树在文章中象征着什么呢
自由阅读《赤道上的一次国庆宴会》
思考:1.反复读老华侨的话,注意批注,说说你有什么体会。
自由阅读《十二生肖》
思考:1.为什么当我讲完故事,全场鸦雀无声,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通用6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通用6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篇1《萤火虫》●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体会说明文的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了解说明文的论述手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把握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2.体会说明文的写作语言。
教学重难点:1.理清课文思路。
2.了解说明文的论述手法。
教学难点:萤火虫的发光原理。
●教学方法:问题讨论法●教学结构与过程(课堂导入):用音频伊能静的《萤火虫》导入课文。
一、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贾祖璋1901年9月24日出生在浙江海宁。
从1931年《鸟与文学》问世,到临终前出版的《花与文学》为止,60年间创作及译作近300万了的作品。
自1934年,陈望道主编的《太白》杂志,开辟“科学小品”专栏起,贾祖璋与周建人、顾均正等人就为这个栏目撰写科学小品:同时为开时书店编写了多种动植物学课本。
艰辛地做着拓荒与启蒙的工作。
2.粗读课文,大概了解文意。
3.整理文章思路。
提示:文章的开头,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读者带人了夏夜乡间优美的环境中,极富感情地记叙了幼时的游戏:捉了萤火虫,然后用鸭蛋壳装起来做成小灯笼……这些充满童趣的生活的回忆引出了下文对萤火虫的说明。
接下来,作者用准确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萤火虫的种类、它的繁衍情况、生活习性以及它能够发光的特性。
然后,作者详细的介绍了萤火虫的发光原理。
最后,作者把对萤火虫的探索与自己对故乡的情思联系在一起。
二、精读课文1.作者为什么要澄清萤火虫“出身”的问题?提示:在介绍萤火虫这种可爱的小昆虫时,作者先谈到了古书及杂志上关于腐草为萤的说法。
他认为这种说法还缺乏实证,有必要做进一步的科学探究。
而事实上,始终没有确凿的材料能够证明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作者由此澄清了萤火虫的“出身”问题。
这一段文字,作者从萤火虫的起源说起,显然是有所考虑的,它不仅可以满足读者溯本求源的认知愿望,而且告诉读者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往往要经历漫长的时期,要经过去伪存真、逐步深入的过程。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一、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认读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学会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分析课文结构。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读、复述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学会分享阅读心得。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实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学会关爱他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课文:《秋天的雨》、《观潮》、《草虫的村落》、《索溪的鬼谷》。
2.读写结合:《秋天的雨》课后小练笔。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学会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分析课文结构。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深入分析课文,把握文章的情感和内涵。
四、教学过程1.《秋天的雨》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关注秋天。
2.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3.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主题。
4.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5.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课文主题。
2.精讲课文,分析难点句子和词语。
3.课堂讨论,分享阅读心得。
4.小练笔:仿写课文中的句子。
2.《观潮》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关注钱塘江大潮。
2.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3.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主题。
4.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5.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课文主题。
2.精讲课文,分析难点句子和词语。
3.课堂讨论,分享阅读心得。
4.小练笔:写一篇关于家乡景色的短文。
3.《草虫的村落》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关注草虫的世界。
2.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3.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主题。
4.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5.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六年级群文阅读教案
六年级群文阅读教案群文阅读――冒险小说里的“生存”明珠学校周军军教材分析:本组教材学习了两篇冒险小说《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
这两篇文章都是作品节选,讲述了主人公在面对困境时怎样克服困难,怎样战胜困难的故事。
本次群文阅读以生存为主题,培养学生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面对困境时的执着和顽强生存的信念,他们都有那些生存技能,运用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养成正确阅读的好习惯,认真思考的学习态度。
设计理念: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以举一反三教学法为主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上相互渗透,有机整合。
教学重点:1•阅读作品梗概,浏览作品精彩片段,了解大意。
2. 关注人物命运,体会主人公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 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愿望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群文阅读,养成阅读习惯。
教学内容:《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蓝色的海豚岛》《神秘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播放视频《鲁滨孙漂流记》片段,引出主题一一冒险小说。
二、初读感知1. 学生自读片段,说说冒险小说的特点;2. 集体交流特点;3. 教师小结:明确冒险小说的问题特征。
冒险小说特点:三、精读品悟、举一反三:先以《鲁滨孙漂流记》为例,进行讲解;阅读问题:1.为什么有些人存活下来?2. 幸存的人有什么改变?3. 有没有存活技巧,有哪些技巧呢?4. 独自一人比有人为伴更危险吗?5. 在任何状况下,有什么至关重要的生存建议?6. 人们面临生死存亡之际都想些什么?有什么感觉?、学生读其他三篇。
、汇报交流。
四、拓展升华1. 总结课堂收获。
2. 学到了哪些生存技能。
生存技能:3. 假设情境:①假如你被困荒岛;②假如你被困沙漠;③假如你被困森林。
五、课堂总结虽然文中的主人公他们的冒险经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已经很少见了,但是他们面对困难时的这种坚韧不拔的新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老师不建议大家去冒险,但如果有一天当我们身处困境时,我们要有一个冷静的头脑和一颗执着的心。
六年级上册群文阅读教案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群文阅读教案部编版教学目标:1.了解《渔家乐》在文化传承和生活方式方面的作用;2.通过阅读理解文本,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素养;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分析文本内容,理解渔家文化;2.培养学生运用关键词找寻特定信息的能力;3.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学生对于文本背景知识的了解程度不同;2.学生对于渔家文化的理解能力有限。
教学准备:1.课文《渔家乐》;2.教学PPT、电子课本;3.学生相关参考书、练习册。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1.教师播放一段渔家乐表演的视频,学生欣赏视频并进行简短的讨论。
2.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渔家文化。
Step 2:预习导入(10分钟)1.教师给出几幅渔家乐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推测图片中的人们可能在做什么。
2.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并汇报,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共性回答。
Step 3:阅读理解(30分钟)1.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读课文《渔家乐》。
2.学生小组合作,回答教师设立的问题,如:“文中渔民们是怎样度过他们的业余时间的?”“《渔家乐》中强调了什么?”等。
3.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自由讨论并展示自己的观点,教师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4.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再次思考和修正答案。
Step 4:拓展延伸(20分钟)1.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一个情景,编写一个类似于《渔家乐》的短文,描述人们在那个情景中是如何度过业余时间的。
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互相交流,并修改自己的作品。
3.学生通过PPT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同学们给予评价和意见。
Step 5:课堂总结(5分钟)1.教师总结今天的课程内容,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2.教师布置课后练习,约定下一节课的内容。
Step 6: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册中与《渔家乐》相关的习题;2.阅读相关参考书,了解更多的渔家文化。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6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单元教学初探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重温革命岁月”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革命先辈们舍己为人的伟大胸怀;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写活动。
2.本单元重点:(1)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七律·长征》。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记叙革命历史的,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要通过朗读,理清课文脉络。
对重点段落要细细品味,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作者是怎样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来描写场面的。
每篇课文中作者在记叙故事时都写了具体的场面,点面结合,让人如身临其境一般。
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来写场面。
5.七律·长征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逶迤”“磅礴”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诗句内容,感受红军战士的伟大精神。
3.从字里行间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准备:《长征》朗诵录音。
电视剧《长征》片段。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识记“崖、渡、索”3个生字,理解本诗中的词语。
2.正确朗读这首诗歌。
3.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过程:一、了解历史,深情导入新课【课件2】1.同学们,在1933年,国民党反动派50万大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为粉碎敌人的进攻,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的长征。
(完整word)六上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学会用多种方式进行语言描写;
掌握硬笔书法的要领,提高书写水平.
识字加油站
词句段运用
日积月累
NO.125。七Biblioteka ·长征日期:执教:
教学目标:
1.认识“逶”、“迤"等6个生字,会写“崖”、“渡”2个生字。会理解“逶迤、磅礴、泥丸”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诗句的意思,在朗读课文中读出磅礴的气势,并背诵课文.
3。 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解题.
(1)七律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2)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发动了五次“围剿"。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长征途中,1935年4月,党中央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的错误路线对党的统治,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
灯光
1课时
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
部编(统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二单元教案
部编(统编)人教版语文六上第二单元教案第二单元教学说明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重温革命岁月”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革命先辈们舍己为人的伟大胸怀;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写活动。
2.本单元重点:(1)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七律·长征》。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记叙革命历史的,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要通过朗读,理清课文脉络。
对重点段落要细细品味,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作者是怎样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来描写场面的。
每篇课文中作者在记叙故事时都写了具体的场面,点面结合,让人如身临其境一般。
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来写场面。
5.七律·长征教学目标:1.认识“逶”、“迤”等6个生字,会写“崖”、“渡”2个生字。
会理解“逶迤、磅礴、泥丸”等词语的意思。
本课只有两个生字,写稿请参考最新人教六上二样稿。
2.理解诗句的意思,在朗读课文中读出磅礴的气势,并背诵课文。
3. 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2难点:(1)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并读出磅礴的气势。
(2)了解文章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
教学准备:1. 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录象。
2.播放《长征组歌》。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 播放歌曲《长征组歌》,将学生带入红军长征的艰苦岁月。
板书:5.七律长征2.解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由阅读《波兰匹夫》
思考:1.为什么苏联红军全体立正,向樵夫敬礼。2试着理解“这个扛着大斧子的波兰匹夫,那些武装到牙齿的苏联红军,他们共同体现了人类的光荣精神。”这句话。
自由阅读《辛德勒名单》(节选)
分角色朗读文章,有条件的同学可以课下观看此部电影。
自由阅读《白种人——上帝的骄子》
思考:1.文章中说作者的心空虚了,呼吸不能自由的原因是什么?
思考:1.年轻的冯如有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2.相信你也被冯如的精神感动了。请你在冯如的墓碑上工工整整地“刻”上你想为他撰写的碑文吧!
自由阅读《千年的选择-爱国情怀》
思考:1.找出文章中的爱国诗词,联系文章上下,说说你的理解。2.想一想,你还知道哪些充满激情的爱国诗词,背一背,比一比谁积累的多。
自由阅读《中国就像棵大树》
主题拓展
读完《尴尬的中国人》写写自己的体会。
第 三 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程序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修改建议
主题回顾
通过上节课阅读拓展课文,你分别从文中感受到了什么?
阅读概览
自由阅读《乡音》
思考:1.品读群文,想一想为什么“丈夫”前后态度反差那么大呢?
自由阅读《修养是人的第二身份》
思考:1.生活中,一个拥有良好习惯和修养的人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自由朗读《革命诗两首》
体会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崇高气节。说说你还知道哪些爱国主义诗歌。
自由朗读《荒唐的“禁令”》
思考:1.文章中荒唐的“禁令”到底指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禁令?读完文章后,谈谈你的体会。
自由朗读《不是恐怖手段所能慑服的》
这篇文章描述的是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的事,即使在当时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日本的飞机也没有吓倒中国人。读后请画出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说说体会。
你怎样理解"这一次袭击实是许多磁袭击得小影,他得脸上便缩印着一步中国的外交史"?(选自《白种人——上帝的娇子》)
片段分享
我真是一个矛盾的人。无论如何,我们最要紧的还是看看自己,看看自己的孩子!谁也是上帝之骄子;这和昔日的王侯将相一样,是没有种的!(选自《白种人——上帝的娇子》)
主题拓展
中国,古老又庄严的名字,它是华夏名族自豪和骄傲的象征。你心目中的中国是什么样子呢?快来写一写吧。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群文阅读教案
课 题
二单元群文阅读
课 型
群文阅读
人文性
主题
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赤子情怀培养学生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好好学习,立志报国。
工具性
主题
阅读主题:体会关键词语在文章中的作用
表达主题: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将教科书和主题丛书相结合,运用课上学到的方法品读感悟,让学生自主走进文本,体会文本内涵,感受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感。
思考:1.作者为什么把中国比作大树?2.大树在文章中象征着什么呢?
自由阅读《赤道上的一次国庆宴会》
思考:1.反复读老华侨的话,注意批注,说说你有什么体会。
自由阅读《十二生肖》
思考:1.为什么当我讲完故事,全场鸦雀无声,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
精彩赏析
时间的蝼蚁默不作声,沿着年轮的轨迹不停地攀爬,串起每一个凄楚而惆怅的日子,焦灼地渴盼着时光能够倒流,让我穿越时光的隧道与先贤们相见。此时顿然感悟:是谁说:“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是谁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精彩赏析
我们的国土神圣不可侵犯,因为那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地方;汉语神圣不可歧视,因为那是中华文化时时刻刻、绵绵永续的精神家园。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维护汉语的尊严,也就是维护民族的尊严。
结合语境理解“维护汉语的尊严,也就是维护民族的尊严”?(选自《不是恐怖手段所能慑服的》)
片段分享
我们的国土神圣不可侵犯,因为那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地方;汉语神圣不可歧视,因为那是中华文化时时刻刻、绵绵永续的精神家园。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维护汉语的尊严,也就是维护民族的尊严。不错,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们有许多事情都要跟国际接轨,但体现民族传统、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语言、文字,绝不在接轨之列。法、德等不少国家甚至拒绝在自己的文字中夹杂英文,而俄罗斯总统普京也签署命令,要求维护俄语的纯洁性。显然,语言、文字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我们能不深省吗?(选自《不是恐怖手段所能慑服的》)
自由阅读《狱中题壁》《关山月》《病起书怀》《端午》《苏武牧羊》《马革裹尸》《投笔从戎》《闻鸡起舞》《苏武牧羊》(《汉书》)
小组分享体会。
精彩赏析
这一次袭击实是许多次袭击的小影,他的脸上便缩印着一部中国的外交史。他之来上海,或无多日,或已长久,耳濡目染,他的父亲,亲长,先生,父执,乃至同国,同种,都以骄傲践踏对付中国人;而他的读物也推波助澜,将中国编排得一无是处,以长他自己的威风。所以他向我伸脸,决非偶然而已。
在我们所处的这1000年里,汉字书写的不是“影子”,而是光明,它体现着全世界所有的人向往和平与友谊、爱与美的共同意志。(选自《我心目中的中国》)
主题拓展
乡音是一根线,牢牢地牵挂着我们;乡音是一段情,浓浓地包围着我们。乡音是,乡音是。
第 四 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程序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修改建议
主题回顾
通过上节课阅读拓展课文,你分别从文中感受到了什么?
读完《冯如的爱国故事》写写你的体会。
第 二 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程序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修改建议
主题回顾
通过上节课阅读拓展课文,你分别从文中感受到了什么?
阅读概览
自由阅读《乡音》
思考:1.品读群文,想一想为什么“丈夫”前后态度反差那么大呢?
自由阅读《尴尬的中国人》
思考:1.为什么题目叫做“尴尬的中国人”,说一说,你自己有没有过这样的行为?
2.通过阅读,学会抓住关键语段体会作者情感并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3.让学生在感悟重点语段的同时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语言,丰富表达能力。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具学具
PPT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程序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修改建议
主题回顾
通过学习第二组课文,你分别从文中感受到了什么?
阅读概览
自由阅读 《冯如的爱国故事》
教学反思
被压迫者一齐挥动拳头!”
你觉得诗歌中“一声怒吼”和“挥动拳头”都是指什么呢?(选自《五月的鲜花》)
片段分享
这位中国姑娘使我联想到,并相信,如果举行这样一次比赛,参加者不是运动员,而是比赛脚踏实地的精神、谦虚、认真、礼貌、才智、创造力、顽强毅力与艺术修养的话看,获得第一名者必一切征服了我们。
自由阅读《五月的鲜花》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同桌之间互相分享读后感。
自由阅读《开国将帅们的战创》
读完文章后,小组分享你们的感受,搜集更多的开国大将的英雄事迹。
自由阅读《我心目中的中国》
思考:1.从作者的视角看中国,你又读到了怎么样的中国?
精彩赏析
“再也忍不住这满腔的愤怒,
我们期待着这一声怒吼;
吼声惊起这不幸的一群,
联系上下文说一说你对“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理解。(选自《千年的选择—爱国情怀》)
片段分享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不知那易水的澎湃涛声是否还依稀可辨?正如他临行前的壮言。他英姿飒爽的背影伫立江畔已是定格在历史长河中的一个永恒的画面。他选择了要用秦王的鲜血来完成天下苍生的夙愿,他选择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但在虎狼的强秦面前,他壮志未酬。可他有图穷匕首现时的英勇,有倚柱而骂时的凛然。直到今天,他的爱国情怀任然永驻世人心间。他就是荆轲。(选自《千年的选择—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