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教学设计
《3.4 改变运输的车轮》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科学教科版17六年级上册
《改变运输的车轮》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认识不同类型车轮的结构及其功能。
2. 理解车轮的设计与运输方式的关系。
3. 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车轮的结构,分析其工作原理。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车轮设计对运输方式的影响,培养创新思维。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各种类型车轮的图片和实物,包括自行车轮、汽车轮、卡车轮等。
2. 准备一些相关视频和动画,帮助学生理解车轮的工作原理。
3. 准备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车轮的设计与运输方式的关系。
4. 安排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类型的车轮进行观察和研究。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组织学生有序进入教室,强调课堂纪律。
2. 播放一段关于车轮运动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车轮的种类及作用。
3.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学习“改变运输的车轮”。
(二)新课教学1. 了解车轮的发展历史,引导学生了解车轮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 探究车轮的种类和特点,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各种车轮,让学生观察并讨论不同车轮的特点和作用。
3. 探究车轮的力学原理,通过实验或动画演示,让学生了解车轮是如何与地面摩擦产生动力的。
4. 小组合作设计车轮,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分组设计一款改变运输的车轮,并展示设计成果。
5. 课堂讨论与总结,教师对各小组的设计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车轮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可能的变化。
(三)课堂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车轮制作比赛,评选出最佳设计奖和最佳创意奖。
2. 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回家后尝试制作一款实用的车轮装置,并在下次课堂上分享制作成果和感受。
(四)布置作业1. 完成一份关于车轮在人类历史中的重要性的小论文,要求学生在论文中阐述自己对车轮的认识和看法。
2. 搜集一些有关车轮的趣闻轶事或故事,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车轮的设计与功能,掌握不同车轮的特性及其应用。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车轮滚滚》含反思》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车轮滚滚》含反思》活动名称:车轮滚滚活动目标:1.探索车轮的纹理,尝试用波浪线、折线等线条装饰车轮。
2.知道车轮形状,能将宽纸条粘贴成圈,体验制作车轮的快乐。
活动准备:1.几种常见的汽车轮胎图片,具有不同纹理车轮的大玩具车。
2.空白的宽纸条、油画棒、胶水。
活动过程:1.出示图片(纹理不同的各种车轮)幼儿看图片,小朋友,这是什么?(车轮)哪些地方有车轮?(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车轮是做什么用的? 车轮是什么形状的?(圆形)圆形有什么特点?(圆圆的没有角)小结:因为车轮圆圆的没有角,所以才会滚动起来。
2.幼儿观察图片(波浪线、折线、双直线纹理的车轮)图片上的车轮一样吗?哪些地方不一样?小结:车轮有不同的纹理,都是为了增加阻力,让汽车跑的跟稳。
3.幼儿练习画波浪线、折线、双直线。
4.每人一张宽纸条,用油画棒装饰车轮纹理,最后用胶水粘成车轮。
5.音乐游戏《汽车开来了》教学反思:小班幼儿好动、好模仿,行为受情绪的支配,因此在活动中我首先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赋予幼儿适当的角色——“小司机”,运用游戏形式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活动开始,先和幼儿一起玩开汽车的模仿游戏,在体验开汽车的手臂上下、绕环等动作后,再让幼儿为汽车蘸上不同颜色的“汽油”,在纸上开汽车,并设计生动有趣的开场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为接下来的活动打下了良好的情绪基础。
同时,小班幼儿虽然年龄较小,但仍需要掌握一些简单的美术技能,而这些美术技能正是幼儿在边做边玩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的。
这个有趣的游戏让幼儿在开心之余再进行创作,小车轮蘸上不同色彩的颜料,在报纸上滚一滚,留下不同线条美丽的痕迹,幼儿不但愉快地感受了直线、曲线、波浪线等基本线条的特点,而且对美术活动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车轮滚滚》含反思这篇文章共2142字。
第二篇: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车轮滚滚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车轮滚滚设计思路:对于小年龄的孩子来说,车子是他们最喜欢的玩具,因此在选取教材时,我想到了这一孩子们最为熟悉和喜爱的内容。
小学科学教案:《改变运输的车轮》
《改变运输的车轮》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六年级上册《工具与技术》单元的第4课。
在前两节课中,学生已经了解并探究了几种具体而且广泛使用的工具,这节课继续介绍新的工具与它背后蕴含的原理。
这一课的主题是车轮(轮轴),聚焦部分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哪些工具上是装有车轮的,并思考这些车轮的用途。
探索部分分为两个实验:一是用手推车和平板在相同直线距离运输相同重量的物体,比较二者情况;二是用这两种工具在同一曲线路线上搬运一样多的水,比较二者情况。
完成观察和记录。
完成体验任务后学生对这两种工具进行评判,总结二者的优劣,理解车轮在生活中广泛使用的合理性。
最后拓展部分主要是介绍了轮轴,让学生明白车轮是轮轴中的一种,轮轴给人类的生产生活都提供了巨大便利。
【学情分析】在第一课中,学生对轮子虽有了解,但没有研究,所以关于它的作用,学生的分析都比较简单。
探究活动置于室外,学生能有更大的空间进行探索,能注意实验中必须遵守公平性原则,保障实验过程的安全。
经过探究活动,学生能够结合自身体验过程中的感受并做出评价。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车轮属于轮轴,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用有轮的推车运送物品比较省力、灵活。
科学探究目标●能利用平板或者推车完成运送物品的任务。
●能运用时间、用力、安全、灵活、损耗等多个指标来判断运输过程的效果。
科学态度目标●能遵守规则,与小组成员互相配合,积极协作共同完成探究任务。
●愿意倾听其他同学的表达,乐于分享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轮子的发明和改进,改变了人类的运输历史,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比较,了解工具安装轮子的优点。
难点:能运用时间、用力、安全、灵活、损耗等多个指标来判断运输过程的效果。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小组:两用小车、秒表、水、实验记录单、障碍物、班级记录单、记号笔。
【教学过程】一、引出课题师:同学们好,老师这有一桶水,想请一个同学帮忙拿到后面去,谁来?师:你感觉怎么样?请你一口气把这桶水拿到你家去,路上不能休息,你能做到吗?师:你有好的方法吗?生:用车。
《有趣的车轮》公开课课件小班数学
车轮在行驶过程中需要保持稳定性和平衡,这涉及到数学 中的几何学和力学原理,如重心位置、支撑点等。
05
实践活动与游戏设计
观察车轮并描述其特征
观察真实车轮
让幼儿近距离观察真实车轮,引导他们注意车轮 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
描述车轮特征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车轮的特征,如“车 轮是圆形的”、“车轮有黑色的橡胶”等。
数的应用:数在日常生 活和各个领域都有广泛 的应用,如计算、测量 、统计等。在《有趣的 车轮》公开课中,可以 通过车轮的数量和形状 来引入数的概念,让幼 儿更加直观地理解数的 含义和应用。
04
车轮与数学的关系
车轮中的数学元素
圆形
车轮的基本形状是圆形,圆形是 数学中的重要概念,涉及到半径
、直径、周长和面积等计算。
数的运算与应用
01
02
03
04
05
加法运算:加法是将两 个或多个数相加得到一 个新数的运算,如 2+3=5。
减法运算:减法是已知 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 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 ,如5-3=2。
乘法运算:乘法是将两 个或多个数相乘得到一 个新数的运算,如 2×3=6。
除法运算:除法是已知 两个数的积与其中一个 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 ,如6÷3=2。
有理数
有理数是可以表示为两个 整数之比的数,有理数具 有可加性、可乘性、可减 性和可除性。
数的分类与比较
数的分类
数的顺序
根据数的性质,可以将数分为自然数 、整数、有理数等。
在数轴上,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 列,可以通过数轴来确定任意两个数 之间的位置关系。
数的大小比较
对于任意两个数,可以通过比较它们 的大小来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大 于、小于或等于。
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教学设计
《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教学设计方案贵阳市云岩区贵阳行知学校刘登署教学活动2 二、讲受新课1、从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谈起;(1)为什么车轮都做成圆形?车轮能否做成正方形或长方形?(2)如图A、B表示车轮上的两点,点O表示车轮的轴心,A、O之间的距离有什么关系?(3)C表示车轮边缘上的任意一点,要使车轮能够平稳地滚动,C、O 之间的距离与A、O之间的距离应满足什么关系?(4)很好!也就是说车轴到车边缘的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只有这样,车子在行进过程中车轴离地面的距离总是一样的,从而保证车子在平路上行驶平稳。
正方形或长方形的车轮做不到这一点。
2、论一论(1)请大家观察教材84页图3-2,一些学生正在做投圈游戏,他们呈“一”字排开,这样的队形对每俱公平吗?你认为他们应该排成什么样的队形?(2)结合上述两个例子,由例子师生共同总结出圆的定义。
(板书)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圆。
其中,定点称为圆心,定长称为半径,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O“读作圆O”。
(3)问:确定一个圆需要哪些要素?3、想一想(1)(多媒体展示以下内容)下图是一个圆形靶的示意图,O为中心.小明向上面投了5支飞镖,它们分别落到了A、B、C、D、E点.由图可以看出,点A、C在⊙O内,点B在⊙O上,点D、E在⊙O外.点A、B、C、D、E到圆心的距离与⊙O的半径关系是怎样的?(2)你能根据点P到圆心O的距离d与⊙O的半径r的大小关系,确定点P与⊙O的位置关系吗?点在圆外,即这个点到圆心的距离半径.点在圆上,即这个点到圆心的距离半径.点在圆内,即这个点到圆心的距离半径.4、做一做设AB=3cm.作图说明满足下列要求的图形:(1)到点A和点B的距离都等于2cm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2)到点A和点B的距离都小于2cm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教学活动3 三、课堂评价,评价自我和他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谈一下你有何收获和体会。
教学活动4四、课时作业、反思提炼课本P86,习题3.1,1—4题教学活动5五、活动与探究已知⊙O的半径为10㎝,圆心O至直线L的距离OD=6㎝,在直线L上有A、B、C三点,并且有AD=10㎝,BD=8㎝,CD=6㎝,分别指出点A、B、C和⊙O的位置关系。
车轮拆装教学设计
车轮拆装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车轮拆装一、教学目标:1.了解车轮的结构和组成部分。
2.学会使用工具拆卸和安装车轮。
3.掌握正确的车轮拆装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二、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汽车轮胎、汽车车轮工具、教学PPT等。
2.教学环境:装备充足的车轮拆装实验室。
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呈现一张汽车车轮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车轮的作用和重要性。
2.简要介绍轮胎和车轮的区别,以及车轮的组成部分。
Step 2:车轮结构和组成部分的讲解1.使用教学PPT介绍车轮的结构和组成部分,包括轮辐、钢圈、垫圈等。
2.解释每个部分的功能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车轮的重要性、结构和组成。
Step 3:车轮的拆卸1.示范车轮拆卸的步骤和方法,引导学生注意事项。
2.让学生逐步操作拆卸车轮,老师亲自指导并纠正错误操作。
3.强调安全操作,如戴好手套、避免用力过猛等。
Step 4:车轮的安装1.示范车轮安装的步骤和方法,引导学生注意事项。
2.让学生逐步操作安装车轮,老师亲自指导并纠正错误操作。
3.强调安全操作,如用力均匀、确保车轮安装到位等。
Step 5:巩固和拓展1.对学生进行小结,让学生总结车轮拆装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2.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合作拆卸和安装车轮。
3.引导学生思考车轮拆装的原因和场景,帮助他们理解车轮维修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评价他们是否能够熟练拆装车轮。
2.收集学生的小结和答案,评价他们是否对车轮的结构和拆装过程有正确的理解。
五、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在家中或修车店与家长或专业人士一起练习车轮拆装。
2.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车轮维修对行车安全的重要性。
3.组织学生参观汽车维修厂,并与专业人士交流车轮拆装和维修技术。
六、教学反思:教学应通过合作探究、示范实操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车轮的结构和拆装步骤。
在教学中注重操作技巧的培养,加强安全意识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车轮的拆卸和安装操作。
车轮结构幼儿园教案
车轮结构幼儿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车轮结构的基本构造与功能,并能够通过实物及图片等形式加深认识;2.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通过动手操作制作小车,了解车轮结构的运作原理;3.了解车辆的基本安全知识,避免发生意外情况。
二、教学内容1.车轮结构的基本构造;2.车轮的功能;3.制作小车的过程及注意事项;4.车辆基本安全知识。
三、教学准备1.实物车轮及其他零部件;2.黑板、白板、彩笔、图画制作材料;3.制作小车的材料:小木棍、硬纸板、圆珠笔芯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教师向幼儿展示几个不同形状、大小的车轮,让幼儿围绕“车轮是什么”、“车轮有什么用途”等问题进行讨论,并引导幼儿介绍自己平时见过的各种车辆。
2. 讲解车轮结构及功能(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实物等多种形式,向幼儿介绍车轮的基本构造和功能,并让幼儿回答车轮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3. 制作小车(30分钟)(1)展示制作材料及工具(小木棍、硬纸板、圆珠笔芯等),告诉幼儿制作小车的具体步骤;(2)通过示范,带领幼儿一步一步制作小车,并在制作过程中引导幼儿关注车轮的位置和运作方式;(3)鼓励幼儿尽可能独立完成小车的制作,帮助幼儿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安全教育(10分钟)教师通过图画、小故事等形式,向幼儿介绍注意交通安全、乘坐安全等有关车辆安全的知识。
5. 总结回顾(5分钟)教师向幼儿提问,引导幼儿回忆今天课堂上学到的内容,巩固知识点。
五、课堂评价1.观察幼儿在制作小车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动手操作水平;2.通过幼儿的讨论及提问来评价教学效果;3.通过幼儿的表现来评价教学的情况。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幼儿们通过实际操作制作小车,感受到了车轮的运作原理,培养了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制作小车的过程中,幼儿们的安全意识方面还需要加强教育,引导幼儿注意安全。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3-4《改变运输的车轮》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3-4《改变运输的车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改变运输的车轮》是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不同形状的车轮对运输效率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生活中的交通工具和车轮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车轮的形状如何影响运输效率,可能还没有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自己去发现和总结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不同形状的车轮对运输效率的影响,学会用实验和观察的方法来验证这一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不同形状的车轮对运输效率的影响。
2.难点:学会用实验和观察的方法来验证车轮形状与运输效率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体验车轮形状对运输效率的影响。
3.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车轮模型、实验器材(如尺子、计时器等)。
2.课件: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各种形状的车轮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车轮的形状与运输效率之间的关系。
提问:“你们认为车轮的形状会影响运输效率吗?为什么?”2.呈现(5分钟)介绍车轮的形状对运输效率的影响,呈现相关的研究结果和实例。
让学生初步了解车轮形状与运输效率之间的关系。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和记录不同形状车轮的运输效率。
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车轮形状对运输效率的影响。
4.巩固(5分钟)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车轮形状如何影响运输效率。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车轮转转转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车轮转转转
一、活动简介
本次科学活动旨在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实践,探索车轮的旋转原理,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
–玩具车若干
–不同大小的车轮模型若干
–盲盒
–彩纸、剪刀、胶水等手工材料
2.场地布置
–教室内宽敞清洁,确保活动安全顺利进行
–设置观察实验区和手工制作区
三、活动流程
第一阶段:观察实验
1.引导
–向幼儿们展示不同大小的车轮模型,并让他们描述观察到的特征
2.实验
–让幼儿们通过推动车轮模型,观察车轮的旋转现象
–引导幼儿思考车轮旋转的原因和规律,并记录观察结果
第二阶段:实践操作
1.手工制作
–让幼儿们利用彩纸等材料制作车轮模型,并在模型上添加装饰
–提醒幼儿们要注意将轴与车轮固定,使车轮可以旋转
2.实践应用
–让幼儿们在自制的模型上进行推动实验,观察和比较不同材料车轮的旋转效果
四、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实验和实践操作,探索了车轮的旋转原理,培养
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意识。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幼儿继续探索科学世界。
以上是本次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幼儿们更好地理解
车轮的旋转原理,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造力。
小学科学教案:《改变运输的车轮》教学设计
《改变运输的车轮》教学设计一、教材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改变运输的车轮》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工具与技术》单元的第4课。
本科的具体概念是:用有轮的推车运送物品比较省力、灵活;车轮属于轮轴,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教材期望学生通过完成特定的运输任务完成建立起以上概念:学生进行无轮运输和有轮运输的实地测试,完成两种不同运输体验,在活动中感受轮轴的作用。
根据体验评估有轮运输和无轮运输的效果。
通过车轮的改进和发展,让学生可以感受到工具的进步,而这种进步与制造技术的发展是分不开的。
并了解轮子属于简单机械——轮轴,建构对轮轴的认知。
【学情分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工具和技术”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车轮在生活中很常见,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品,但大部分学生对这些物品不一定都有研究、有思考。
借助这些经验,学生在进行测试活动时积极性会更高。
因此,本学生通过实地测试活动,提高实证意识,经过集体论证发展对于车轮作用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科学概念目标1. 车轮属于轮轴,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2. 用有轮的推车运送物品比较省力、灵活。
科学探究目标1. 能利用无轮平板车有轮推车完成运送物品的任务。
2. 能运用完成情况、完成速度、用力情况、灵活程度等多个指标来评判运输过程的效果。
科学态度目标1. 能遵守规则,与小组成员互相配合,积极协作共同完成探究任务。
2. 愿意倾听其他同学的表达,乐于分享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轮子的发明和改进,改变了人类的运输历史,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参与、体验用无轮小车和有轮小车模拟搬运物品的活动。
难点:分析、描述无轮小车和有轮小车运输物品的优劣。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班级汇总记录单。
每组材料:小车一辆、两桶5升矿泉水、记号笔各一个,板贴一组、记录板、学生实验记录单四、教学过程(一)聚焦问题,引出课题1.了解学生原有认知:(出示车轮图片)生活中很多运输工具都用上了轮子。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改变运输的车轮》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改变运输的车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改变运输的车轮》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探究车轮的运输功能和其影响因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车轮的演变过程,掌握车轮的运输原理,并能够设计出更适应不同环境的运输车轮。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探究能力,他们对车轮并不陌生,但对于车轮的运输原理和演变过程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车轮的演变过程,理解车轮的运输原理。
2.能够分析不同环境下的车轮运输需求,设计出更适应不同环境的运输车轮。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车轮的演变过程,车轮的运输原理。
2.教学难点:如何设计出更适应不同环境的运输车轮。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不同的运输环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车轮的运输原理。
2.实验探究法:通过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探究车轮的运输功能。
3.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共同完成设计任务。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车轮模型、实验器材、电脑等多媒体设备。
2.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画纸、画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不同的交通工具,引导学生关注车轮在运输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车轮的演变过程,让学生了解车轮的发展历史,理解车轮的运输原理。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探究车轮的运输功能,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车轮的运输原理。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不同环境下的车轮运输需求,设计出更适应不同环境的运输车轮。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设计,互相交流、讨论,分享设计心得,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车轮的运输原理和设计要点。
4.改变运输的车轮(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解答:轮胎转一圈行驶的距离等于轮胎的周长。根据圆的周长公式,周长等于π乘以直径。将直径60厘米代入公式,得到周长约为188.4厘米。
例题4:一个自行车轮的直径是2米,计算它在滚动100圈时行驶的总距离。
解答:自行车轮在滚动100圈时行驶的总距离等于车轮的周长乘以圈数。根据圆的周长公式,周长等于π乘以直径。将直径2米代入公式,得到周长约为6.28米。将周长乘以100圈,得到总距离约为628米。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体现在科学探究、团队合作和批判性思维三个方面。通过学习“改变运输的车轮”,学生将能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车轮的演变原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将学会与他人沟通、协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同时,学生将学会分析车轮在运输中的作用,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总之,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
典型例题讲解
例题1:车轮的直径和周长的关系是什么?
解答:车轮的周长与其直径成正比关系,即周长等于π乘以直径。这是基于圆的周长公式得出的结论。
例题2:如果一个自行车轮的直径是70厘米,那么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解答:根据车轮的周长公式,周长等于π乘以直径。将直径70厘米代入公式,得到周长约为220厘米。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的相关知识:在进入本节课“改变运输的车轮”的学习之前,学生应该已经学习了有关轮轴的基础知识,对轮子的概念有基本的了解。此外,学生可能还接触过不同的交通工具和运输方式,对车轮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有一定的认识。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六年级的学生对科学实验和动手操作通常抱有浓厚兴趣,因此,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来探究车轮的原理和演变过程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具备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和观察。在学习风格上,学生可能偏好视觉、动手和实践的学习方式。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改变运输的车轮》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改变运输的车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改变运输的车轮》是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探究车轮的演变过程以及不同车轮设计对运输效率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车轮的原理,掌握车轮的演变过程,并能够设计出更高效的运输车轮。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对于车轮的概念和原理可能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车轮设计方面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可能较少,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提升他们的知识和技能。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车轮的原理和演变过程。
2.培养学生设计和制作高效运输车轮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车轮的原理和演变过程的理解。
2.设计和制作高效运输车轮的技能。
五. 教学方法1.探究式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自主探究车轮的原理和演变过程。
2.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设计和制作车轮,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具:准备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的教材和相关的教具,如车轮模型、材料等。
2.教学环境:准备一个宽敞的教学环境,以便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车轮图片,引发学生对车轮的兴趣,并提问学生对车轮的了解和看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车轮的原理和演变过程,让学生了解车轮的工作原理和设计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和工具,设计和制作一个高效的运输车轮。
教师在过程中进行指导和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将制作好的车轮进行测试和比较,观察不同设计对运输效率的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和分享他们的发现和体验。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车轮设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创新设计。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让学生明白车轮设计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走车轮游戏教案中班语言
走车轮游戏教案中班语言一、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和掌握走车轮游戏的规则和要领。
2.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提高幼儿的动作协调能力和身体灵活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走车轮游戏的规则和要领。
2. 教学难点,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动作协调能力。
三、教学准备。
1. 走车轮游戏的道具,一些塑料车轮和一块平整的场地。
2. 教学辅助工具,图片、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
1. 游戏介绍。
首先,老师向幼儿们介绍走车轮游戏的规则和要领。
走车轮游戏是一种团队合作游戏,游戏的目标是让所有的车轮都能够顺利地通过一定的路线,需要队员们通力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2. 游戏准备。
将场地划分成几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有一些障碍物和挑战。
每个区域都有一个起点和终点,起点放置一些车轮,终点则是车轮的目的地。
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有3-5名队员。
3. 游戏规则。
每个小组的队员依次站在起点,轮流进行游戏。
队员们需要用手把车轮推到终点,但是在推车轮的过程中,不能碰到车轮,否则需要重新开始。
同时,队员们需要相互配合,克服障碍,完成任务。
4. 游戏进行。
游戏开始后,每个小组的队员依次进行游戏,直到所有的车轮都成功到达终点。
在游戏过程中,老师可以给予指导和鼓励,帮助幼儿们克服困难,顺利完成任务。
5. 游戏总结。
游戏结束后,老师和幼儿们一起总结游戏的过程和体会。
可以让幼儿们分享在游戏中的收获和困难,讨论如何更好地配合和合作。
同时,老师也可以对幼儿们的表现进行肯定和评价,鼓励他们在团队合作中发挥自己的特长。
五、教学反思。
走车轮游戏是一种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团队合作游戏,能够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动作协调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注重引导幼儿们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让他们在游戏中体会到团队的力量和乐趣。
同时,老师也需要及时给予幼儿们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团队意识。
希望通过这样的游戏教学活动,能够让幼儿们在快乐中学习,健康成长。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4课 改变运输的车轮》优质教学设计
第4课改变运输的车轮(教材P49—51)授课时间:累计1课时4.交流:测试活动结束后,带领学生回到教室,并指导学生组内讨论。
组内研讨帮助卡主持人:在刚才的测试活动中,哪一种工具完成任务的时间更短?使用起来更省力?学生1:手推车。
主持人:如何评价这两种工具的运输方式?学生2:用平板搬运时,摩擦力大,搬运起来费力,转弯困难,运输水时容易洒出来;用有轮子的手推车搬运时,会更省力、更灵活。
主持人:有哪些指标可以评价这两种工具的优劣?学生3:可以用是否省力、是否方便、是否省时、是否灵活、运送的物品是否完整等多个指标对两种工具的优劣进行评价。
探索 与研讨 2 .追问:(教学提示:课件出示箱子、桶装水、平板、手推车的图片。
)你们打算如何利用这些物品来验证车轮的作用呢?(预设:分别用平板和手推车运输箱子和桶装水,比较运输的效果。
)3 .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小组内分工,强调室外活动要遵守的规则后,带领学生到指定场地进行活动,并完成活动帮助卡。
提醒学生搬运重物的时候注意安全。
课件出示活动帮助卡教师寄语同学们,生活让人快乐,学习让人更快乐。
学习中有许许多多的快乐,如果你觉得不是,那就是你平时没有认真学习。
认真学习的话,你会发现学习中蕴涵着无穷的快乐。
认真学习使自己进步,只有不断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不断前行,做自己所能做的一切。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不要心存侥幸,避免贪婪心作怪。
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
但总会苦一阵子,没有开始的苦,就尝不到后来的甜。
苦苦甜甜就像一部交响曲,汇成我们的一生。
拒绝“苦”就等于关上“甜”的门。
须知,攀登的越高,走过的荆棘就越多。
学习没有捷径,只有踏踏实实的学习,一步一个脚印,成功才会属于你。
初中体育车轮跑教案
初中体育车轮跑教案年级:八年级科目:体育课时:2课时教材:《初中体育课程标准》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车轮跑的基本技术要领,提高运动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3. 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运动兴趣。
教学内容:1. 车轮跑基本技术训练2. 车轮跑接力比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堂常规(5分钟)1. 体委整队,清点人数。
2. 教师检查学生的着装和器材准备情况。
3. 宣布上课,师生问好。
二、基本技术训练(15分钟)1. 教师讲解车轮跑的基本技术要领,强调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
2. 学生分组进行车轮跑基本技术训练,教师个别指导。
3. 学生进行车轮跑动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车轮跑接力比赛(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车轮跑接力比赛,教师记录比赛成绩。
2. 教师对比赛结果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3. 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总结经验教训。
第二课时:一、复习车轮跑基本技术(1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车轮跑基本技术,强调动作要领。
2. 学生进行车轮跑动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二、车轮跑接力比赛(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车轮跑接力比赛,教师记录比赛成绩。
2. 教师对比赛结果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3. 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总结经验教训。
三、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表扬优秀学生。
2. 学生分享学习车轮跑的收获和感受。
教学评价:1. 学生车轮跑技术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的培养。
4. 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
车轮教学设计
《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教学设计与评析灵武市二中薛淑琴一、使用教材1、使用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
2、教材分析:《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这一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事例来归纳出圆的定义,了解圆不仅在几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圆的定义的形成过程,进一步认识平面几何中的圆,掌握它的特征,对以后学习圆中的性质、圆柱的面积、圆锥的体积打下很好的基础。
3、学生分析:圆这个图形在小学已经接触过了,初步知道圆的定义和圆的面积计算和画圆的方法,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播放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的车轮、圆形靶的示意图,增强学生对圆知识的感性认识和生活体验,同时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经历形成圆的概念的过程,经历探索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过程,理解圆的概念,理解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进一步体验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与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对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是否有了全新的认识,是否觉得学习本课的内容能给自己带来什么。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圆的概念和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2、难点:如何用集合的观点理解圆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探究欲望。
1、(CAI课件展示)老师今天带来了小丽制作的车轮,请同学们观察它在实际生活中好用吗?如果让你制作,你会制作成什么形状。
(学生观察思考得出车轮要制作成圆形)[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演示方形车轮和椭圆性车轮一方面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另一方面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
]2、教师板书课题,车轮为什么要制作成圆形而不制作成方形呢?(学生思考后得出圆形车轮容易滚动,而方形车轮不易滚动)3、教师提出椭圆也可以滚动,为什么不做成椭圆形呢?(学生思考得出圆形车轮从轴心到边缘的距离相等,而方形、椭圆形车轮从轴心到边缘的距离都不相等。
改变运输的车轮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3.4《改变运输的车轮》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工具与技术这一章节第4课《改变运输的车轮》。
本课主要介绍了车轮的发明和演变历程,以及车轮的作用和应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车轮的重要性,了解车轮的发明和演变历程,了解车轮的作用和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情分析】本课是小学六年级的一节科学课,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实验能力。
在学习本课时,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车轮的作用原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车轮的发明和演变历程;(2)了解车轮的作用和应用;(3)能够通过实验验证车轮的作用原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2)培养学生的珍惜科技成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车轮的发明和演变历程;(2)了解车轮的作用和应用。
教学难点(1)能够通过实验验证车轮的作用原理;(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1.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和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如: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我们学习了工具和技术的哪些方面?2.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车轮的作用和应用,如:你们平时都见过哪些车轮?车轮的作用是什么?车轮有哪些应用?第二环节:讲授新课1.介绍车轮的发明和演变历程(1)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了解车轮的发明和演变历程;(2)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车轮的发明和演变历程对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介绍车轮的作用和应用(1)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了解车轮的作用和应用;(2)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车轮的作用和应用对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帮助?3.通过例子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车轮的作用和应用(1)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汽车、自行车、轮椅等交通工具中都有车轮,车轮的作用是什么?(2)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工厂中的生产线、建筑工地中的起重机等机器设备中都有车轮,车轮的作用是什么?第三环节:实验操作1.实验前准备(1)准备一个小车和一个圆柱形物体,比如一枚笔筒;(2)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3.4《改变运输的车轮》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3.4《改变运输的车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改变运输的车轮》这一课是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车轮的演变过程以及不同车轮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车轮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车轮的演变过程和不同车轮的特点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讲解和直观的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车轮的演变过程,知道不同车轮的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车轮的演变过程,不同车轮的特点。
2.教学难点:车轮的原理以及如何设计一个更优秀的车轮。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对于车轮的演变过程和特点,教师通过生动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2.实验法: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参与,增强直观感受。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车轮模型、图片、实验器材等。
2.学具:笔记本、画笔、实验器材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车轮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车轮的形状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车轮模型,呈现车轮的演变过程,让学生了解不同车轮的特点。
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车轮的性能,如滚动距离、滚动速度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实验结果,交流车轮的特点和原理。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设计任务,让学生设计一个更优秀的车轮。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设计方案,并进行展示。
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车轮的演变过程和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装气门芯(检查气门芯和气门嘴是否配合平整,擦净灰尘)用气压表缓慢多次的充气、检查是否漏气(轮辋和胎圈接触的部位、气门嘴和轮辋接触的部位、气门芯等处)、拧紧气门帽、踩卡盘闭合踏板,拿下车轮
第五步:关闭机械
用图片来张特写,着重讲注意事项
简单讲这和第四步基本一致
结合多媒体新课教授
用特写图进行详细讲解
自治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教学设计
科组
汽修组
课程名称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
授课班级
17汽修1-4班
教师
授课课题
车轮与轮胎拆装
授课类型
专业知识
授课课时
4
授课环境
教室
授课日期
所用教材
规划教材及校本教材
教学内
容分析
1、知识目标:了解车轮拆装顺序,并熟悉车轮螺栓力矩的标准值。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会操作轮胎拆装机以及检修轮胎
能力目标
1.正确识别轮胎规格表示方法。
2.能正确进行车轮车胎检查换位。
3.能正确进行轮胎剥胎换胎操作。
4.能正确进行车轮动平衡操作
情感目标
提升学生主动精神,语言标的能力,形成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点
重点
将轮胎上缘剥离下来的注意事项及把轮胎下缘装入轮辋内的注意事项
在指出分离铲的位置,分离铲和拆装机侧壁之间安装车轮,用分离铲臂把分离铲扳过来,踩下分离铲踏板,就能把轮辋和胎缘分离。
老师:讲解新课
列出新课内容提纲。
抽查提问学生(汽车轮胎的拆装特点)。
学生:通过自己翻阅答复。
使用PPT课件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学习
问:车轮的拆装应放在哪个位置?
对,放在转盘上,脚踩转向控制踏板,就能使转盘转动,转盘上的卡爪通过下面的卡盘闭合踏板和卡盘开启踏板能够是卡爪向内合拢和向外张开,就能把轮辋卡在转盘上面了。
2、技能目标:通过本次实训使学生掌握如何安全规范的拆装车轮。
3、职业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车轮拆装,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实训技能水平,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为中职一年级学生,全男生班,学生多为好动,但能服从按老师安排,喜欢接受任务。对专业知识有少量了解,认识日常汽车类型,对汽车实训的项目不熟悉。
拉回横摆臂,压下六方杆,拆装头贴紧轮辋外缘,锁紧手柄把六方杆锁住,(注:轮辋边缘和拆装头内侧相距1~2mm)用撬棒撬出轮胎上缘(撬棒的位置)
第五步、剥离下缘
第六步、取轮卸辋
取下轮胎、踩卡盘闭合踏板、取下钢圈
这个轮胎已被我们拆下来了,假如已经更换好了,应该怎样把他装回去呢?
对轮胎拆装机的名称有一定的印象
老师:维修流程简单介绍。
介绍本门新课的同时,强调过程考核的重要。
介绍本课程【新课讲授】 Nhomakorabea65分钟
通过这张漏气的图片,引出轮胎需要拆卸了,再引出轮胎拆装机,然后介轮胎绍拆装机的使用方法。
一、轮胎拆装机的使用方法
边播放视频边讲解轮胎拆装机的使用方法,先指出六方杆下部是拆装头,用手按下六方杆顶部,就向下运动,拆装头就能靠紧轮缘部分,旋紧锁紧手柄,六方杆就能定位了。再把锁紧手柄松开,不按压六方杆顶部,回位弹簧将六方杆弹回原位。不用这些部件时,通过横摆臂将它们推向一边。
观看视频边看接讲解
二、安装轮胎
第一步、固辋置轮
涂润滑剂、紧固轮辋、将轮胎倾斜的放在上面
第二步、下缘入槽
检查拆装头和轮辋的配合情况、使轮胎内缘和拆装头交叉(轮胎内缘在拆装头后部的上面)用力按压胎肚、脚踩转向控制踏板、
第三步:上缘入槽
调整胎缘位置(同上)用手用力压低胎肚、脚踩转向控制踏板、(注:还有10~15mm的轮胎没装入轮辋时,动作一定要方慢,并注意轮胎的状态,以免发生撕伤轮胎。)松开锁紧手柄、六方杆升高、移开横摆臂
注:放气时不能让气门芯飞出
第二步、胎辋分离
胎缘涂润滑剂、将轮胎置于分离铲和橡胶垫之间(注:分
介绍轮胎拆装机的使用方法
速度可放缓,
结合多媒体新课教授
离铲和轮辋边缘要有1cm的距离)
踩下分离铲脚踏,轮缘和轮辋就分离了,对角及另一面都要重复这个动作。
第三步:盘上固辋
紧固轮辋,把轮胎也放在上面
第四步:剥离上缘
老师:组织学生分组
学生:划分8小组
便于教学与管理
【学习评价】
教学过程环节中评价
【课堂小结】
1分钟
老师总结次课内容
【布置作业】
1分钟
课本作业题
【课堂结束】
1分钟
整理课堂,跨立,安排值日。
教学反思
参考文献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 迟瑞娟主编 电子工业出版社 及校本教材
轮胎的拆装
一、轮胎拆装机的使用
二、拆卸轮胎
三、放气去块胎辋分离盘上固辋剥离上缘
四、剥离下缘取轮卸辋
三、安装轮胎
固辋置轮下缘入槽上缘入槽充气卸轮
关闭机械
对着板书做总结回顾
结合多媒体新课教授
过程考核
本节课堂总结
整理课堂
总结本节课堂内容。
企业管理融入教学
第三节课
有些班4节连上,有些2+2。
分组(5分钟)
组织分组
难点
如何将轮胎上缘装入轮辋内
教学策略
教法
多媒体,演示,实训操作
学法
小组讨论学习法
教学资源及教具
多媒体;分组表(过程考核表);组牌;磁力贴:白纸(卡片纸);马克笔(或学生自带水性笔)。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及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及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整理课堂】
5分钟
(约3分钟)老师自我介绍等。
(约2分钟)
(这个轮胎拆装就就这么使用,我向你们一应该都有一定的了解了吧,那他的一些部件名称你们记住了没,没记住也别急,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好,轮胎拆装机我们会用了,那用它怎样才能将轮胎拆卸下来呢,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
二、拆卸轮胎
(拆轮胎的第一步应做什么呢?)
第一步、放气去块
轮胎放气、清除杂物和平衡块,
课堂整理、学生考勤(人数、校章、仪容等纪律要求)
老师:自我介绍。寒暄几句。
学生:熟悉老师
老师:考勤记录过程考核表。
实时记录各位学生的表现来加分扣分(各环节适用)。
意图
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来过程考核
【导入新课】
5分钟
(约5分钟)
进行本门新课程在专业知识的定位、作用及教学简单计划内容(实训安排)简介等。(强调有老师过程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