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疾病定位诊断

合集下载

大脑的血液供应及定位诊断

大脑的血液供应及定位诊断
磁共振成像(MRI)
利用强磁场和射频脉冲获取大脑的详细图像,对于脑肿瘤等占位性 病变的定位诊断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脑血管造影
通过向血管内注入造影剂,可以清晰地显示血管和占位性病变的关 系,有助于脑肿瘤等病变的定能磁共振成像(fMRI)
可以检测大脑在执行特定任务时的活动区域,从而定位与脑功能性 疾病相关的异常脑区。
蛛网膜下腔出血
指脑底部或脑表面的病变血管破裂, 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一种 临床综合征。
脑血管畸形与肿瘤
脑血管畸形
是一大类疾病的总称,指脑血管发育障碍引起的脑局部血管数量和结构异常,并对正常 脑血流产生影响。
颅内动脉瘤
是指脑动脉内腔的局限性异常扩大造成动脉壁的一种瘤状突出,多在脑动脉管壁局部的 先天性缺陷和腔内压力增高的基础上发生,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
事件相关电位(ERP)
肌电图(EMG)
记录肌肉静息和收缩时的电活动,用 于辅助诊断运动神经元疾病和肌肉病 变。
通过刺激诱发的大脑电位变化,研究 认知过程中大脑的神经电生理机制。
其他定位诊断技术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
通过注射放射性示踪剂,检测大脑内葡萄糖代谢、血流等生理参数的变化,用于研究大脑 功能代谢情况。
高分辨MRI技术
利用超高场强MRI和高分辨成像技术,更精确地显示大脑微血管 结构和血流动力学变化。
PET-MRI多模态成像
结合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和MRI技术,同时获取功能和代 谢信息,提高诊断准确性。
光学成像技术
应用近红外光谱成像(NIRS)等光学成像技术,实时监测大脑血 氧饱和度和血流动力学变化。
经颅磁刺激(TMS)
通过在头皮上放置线圈产生磁场,可以刺激特定的大脑区域并观察 其功能变化,有助于脑功能性疾病的定位诊断。

脑血管解剖及脑梗塞定位诊断...

脑血管解剖及脑梗塞定位诊断...

• 颈外动脉:总共分出8支分支。 分别是甲状腺上动脉、舌动 脉、面动脉、咽升动脉、枕 动脉、耳后动脉、颌内动脉 和颞浅动脉,这些分支在侧 位影像上观察最好。
• 甲状腺上动脉:是颈外 动脉的第一前支,起自 颈外动脉的前壁,向前 下内走行,进入甲状腺 的上极,在造影的实质 期可以看到甲状腺的染 色。
• 丘脑结节动脉属于中央支,供应灰结节、乳头体、 丘脑腹侧部和内囊后肢。该动脉闭塞导致:静止 性震颤或者意向性震颤,及舞蹈性手足徐动性静 坐不能和丘脑手(使人感觉非生理性的手部挛 缩),无感觉障碍和无疼痛为典型征象。
脉络膜前动脉
• 脉络膜前动脉在蛛网膜下腔中沿视束表面后行, 至大脑脚前缘转向后外,行于大脑脚和颞叶内缘 之间,在海马沟附近经脉络膜裂进入侧脑室下角, 参与侧脑室脉络丛
• DSA(右下图)球囊扩 张后有动脉夹层形成
放置支架后夹层消失 术后5个月复查:通畅
• 男,47,左侧外展神经麻痹 • CT ,左侧岩骨尖及邻近斜坡受侵 • MR,高信号,动脉瘤
右上,DSA正侧位 上,手术旁路示意图
右下,术后造影正侧位
• 第三段(C3)称 为破裂孔段,C3 段很短,起自颈动 脉管颅内端,止于 岩舌韧带
• DSA证实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假性动脉瘤,后 来因鼻腔大出血而死亡
•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动脉瘤
• 由于代偿良好,所以 可闭塞颈内动脉;
• 也可用弹簧圈栓塞动 脉瘤。
• CCF
• 第五段(C5)称 为床突段,C5段 是颈内动脉各段中 最短的一段。起自 近侧硬脑膜环,止 于颈内动脉进入蛛 网膜下腔处的远侧 硬脑膜环
后交通动脉
• 后交通动脉的 毗邻是:上方 为视束和大脑 脚内侧面,下 方为蝶鞍,内 侧为乳头体和 灰结节,下外 侧为动眼神经 和颞叶海马回 钩。

最新脑血管病的定位、定性、诊断、治疗PPT课件

最新脑血管病的定位、定性、诊断、治疗PPT课件
• 2.延髓中腹侧损害:可出现延髓内侧综合征。主 要表现为: (1)病灶侧舌肌瘫痪及肌肉萎缩, (2)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3)对侧上下肢触 觉、位置觉、振动觉减退或丧失。
二、脑桥:
• 1.脑桥腹外侧部损害:可出现脑桥腹外侧综合征。 • 2.脑桥腹内侧部损害:可出现脑桥腹内侧综合征,
又称福维尔综合征,主要表现为:(1)病灶侧眼 球不能外展及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两眼向病 灶侧凝视(脑桥侧视中枢及内侧纵束损害;(3) 对侧中枢性面瘫(锥体束损害)。
• 心源性栓塞性TIA伴发房颤和冠心病患者应选择口 服抗凝药,治疗目标为国际标准比值(INR)22.5
• 频繁TIA,脑血栓急性期考虑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 素5-7d,中间2次化验凝血,
• 脑动脉支架置入术术后常规用3-5d低分子肝素皮 下注射。
第二节 脑血栓
• 脑血栓形成时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约占 脑梗死的60%。是在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管 壁病变基础上,脑动脉主干或分支动脉官 腔狭窄、闭塞或血栓形成,引起闹局部血 流减少或供血中断,使脑组织缺血、缺氧 性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底面及枕叶,中央支供应丘脑、内外侧膝状体、 下丘脑和底丘脑等。
第一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
• 一、定义:
• 指因脑血管病变引起的短暂性、局限性脑功能缺 失或视网膜功能异常,临床症状一般持续10~20 分钟,多在1小时内缓解,最长不超过24小时, 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结构性影像学(CT、 MRI)检查无责任病灶。
• 3、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最常见表现是眩晕、平 衡障碍、眼球运动异常和复视。还有几种特殊临 床表现(1)跌倒发作;(2)短暂性全面遗忘症; (3)双眼视力障碍发作。

脑卒中的定位诊断

脑卒中的定位诊断

脑卒中病灶。
治疗
03
采取溶栓、抗血小板聚集、降纤等治疗措施,并进行康复训练

病例四:右侧小脑半球脑卒中
症状
眩晕、呕吐、眼球震颤、共济失调、走路不稳等 表现。
诊断
CT或MRI扫描显示小脑半球低密度或异常信号, 提示脑卒中病灶。
治疗
采取溶栓、抗血小板聚集、降纤等治疗措施,并 进行康复训练。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04
脑卒中定位诊断的临床表现与体征
偏瘫与偏身感觉障碍
偏瘫
脑卒中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单侧肢体 瘫痪,无法自主活动。偏瘫的程度和 范围因病情轻重而异,可累及上肢、 下肢或四肢。
偏身感觉障碍
患者可能会感到单侧肢体麻木或感觉 异常,对疼痛、温度、触觉等感觉的 感知能力下降或消失。
偏盲与视野缺损
偏盲
脑卒中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单侧或双侧视野缺损,无法看到部分或全部视野。偏 盲可能伴随眼球运动障碍和瞳孔异常。
分类
根据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脑卒 中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 脑卒中两大类。
脑卒中的症状与体征
症状
突然出现的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肢体瘫痪、言语 不清等。
体征
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失语等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和 体征。
脑卒中的危害与后果
危害
脑卒中是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的症状和体征,初步判断是否为 脑卒中。
影像学检查
进行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观察脑部 结构变化。
定位分析
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结合临床表现和体 征,对脑卒中病灶进行定位分析。
制定治疗方案
根据定位分析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 案。
03
脑卒中定位诊断的影像学检查

病程记录(脑梗死定位定性诊断)

病程记录(脑梗死定位定性诊断)

定远县总医院病程记录2012年12月10日 10:00今日随李刚主治医师查房:汇报病史:患者,女, 74岁,主诉: 突发左侧肢体无力半天。

入院查体:BP:140/80mmHg 神志清楚,语利,口角不歪,伸舌居中。

心肺腹正常。

四肢肌力正常;四肢肌张力适中;步态正常,右侧肢体感觉正常,左侧肢体感觉稍减退。

浅反射等正常。

四肢肌腱反射(++)。

双巴氏征(-)。

脑膜刺激征(-)。

共济失调(-)。

2012.12.09头颅CT示:右侧基底节区梗塞。

今日患者症状未进展加重,无头痛、呕吐等不适主诉,饮食睡眠等一般情况良好。

查体大体同前。

头MRA 示:右侧大脑前动脉管腔变细。

李主治查房后指出:患者老年男性,有高血压病史,突发局灶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为,提示患者为急性脑血管病。

其定位定性诊断分析如下:1.定位诊断:患者有左侧肢体感觉障碍,影响到右侧脊髓丘脑束,不伴其他颅神经核损害症状,则定位在右侧基底节区病变。

2.定性诊断:患者静息状态下急性起病,不伴颅内高压症状,头颅CT排除出血,则定性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其症状超过24小时,考虑为脑梗死。

结合患者高血压病史,及血压水平,入院诊断为:1.脑梗死2.高血压病(1级极高危)。

脑梗死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吸氧,通气支持,管理血压,控制脑水肿,防止并发症等)和特殊治疗(包括超早期溶栓,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血管内治疗,细胞保护治疗和外科治疗等)。

该患者目前无溶栓指征,治疗上主要予以一般治疗,抗血小板,营养脑细胞对症等治疗,并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必要时进一步治疗。

继观。

医生签名:2012年12月11日 10:00今日随科主任葛连云副主任医师查房:患者,女, 74岁,主诉: 突发左侧肢体无力半天。

今患者症状平稳,无头痛,呕吐等症状,饮食睡眠等一般情况良好。

查体:BP:130/70mmHg 神志清楚,急性病容,语利,口角不歪,心肺腹正常。

四肢肌力正常;四肢肌张力适中;步态正常,右侧肢体感觉正常,左侧肢体感觉稍减退。

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



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
临床最常见类型为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
(一)脑血栓形成 (cerebral thrombosis,CT)

即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atherosclerotic thrombosis cerebral infarction)
最常见,约占全部脑梗死的60%
一、病因
二、病因

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最常见 脑动脉粥样硬化 颅内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 脑动脉炎 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ITP、血友病等 梗死后出血


脑淀粉样血管病(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CAA)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Moyamoya disease):烟雾病 抗凝及溶栓治疗等
四、临床表现-不同动脉系统TIA表现
颈内动脉系统
对侧单瘫、偏瘫、面瘫,伴麻木
椎-基底动脉系统
眩晕、恶心呕吐、平衡失调
同侧单眼黑蒙或失明, 对侧瘫痪及感觉障碍
跌倒发作(drop attack) 短暂性全面遗忘症
(transient global amnesia,TGA)
优势半球受累可有失语
对侧同向性偏盲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卒中
病理性质
• 缺血性卒中(脑血
发病缓急
• 急性脑血管疾病(TIA、 脑梗死、脑栓塞、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栓、脑栓塞)
• 出血性卒中(脑出 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 慢性脑血管疾病(脑动 脉硬化症、血管性痴呆)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
抗凝:
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

定位诊断的描述实例2

定位诊断的描述实例2
肿,腰穿脑脊液压力升高,提示颅内高压综合 征。临床上出现的双肩背疼痛和颈部抵抗,考 虑脑膜和神经根受累,视力和听例非霍奇金淋巴瘤脑脊膜-神经根 转移
定位诊断
双下肢对称性迟缓性瘫痪,考虑累及下运动神 经元。颈抵抗、腰痛、脑脊液改变提示有脑脊 膜和脊神经根受累。
第32例脊髓髓外肿瘤
定位诊断
根据患者的主要体征:双下肢肌力IV级,腱反 射亢进,双Babinski征(+),Chaddock征 (+)。T10以下深浅感觉减退,提示病变位 于胸段脊髓T8水平。患者起病时反复出现双腰 部疼痛,右侧为著,症状呈发作性,向腹部放 射, 有腹部皮肤烧灼感,上述症状提示为神 经根刺激症状,病程早期出现严重的神经根刺 激症状提示病变位于髓外可能性大。病情突然 加重可能有血管机制的参与,如肿瘤内出血。
提示右侧皮质脊髓束、皮质脑干束受累,定位 于右侧大脑半球。患者表现为上肢瘫痪为主, 并出现局灶性运动型癫痫表现,提示病灶于右 侧额叶皮层或皮层下,头颅CT已经证实。另 外患者既往有多次脑出血病史,头颅CT所见 低密度病灶主要累及额叶及顶叶。
第3例黏液瘤压迫造成颈内动脉闭塞
定位诊断 根据病人反复发作左侧肢体麻木,结合影像学
皮层受累。右侧肢体肌张力增高,可见不自主 抖动,提示锥体外系亦有受损。此外,患者双 侧Babinski征(十),说明双侧锥体束受损。
第10例脑囊虫病
定位诊断 患者临床表现为全身强直阵挛性抽搐,提示存
在大脑皮层功能广泛受累,但因患者没有明确 的局灶性定位体征,仅仅凭临床表现确切的病 变部位难以确定。结合头颅的改变提示右侧额 叶病变。
第31例淋巴瘤合并周围神经病
定位诊断 患者双下肢无力,双下肢病理征(+),提示双侧椎

脑梗塞的定位诊断

脑梗塞的定位诊断

脑梗塞得定位诊断一、前循环脑梗塞1ﻫ、颈内动脉:侧支循环代偿良好,可不产生任何症状与体征。

ﻫ侧支循环不良:可引起同侧半球从TIA 到大面积梗塞,从对侧轻单瘫、轻偏瘫,同向偏盲到失语、失认、完全性偏瘫与偏身感觉障碍。

即表现为不同类型得大脑中动脉综合症2、大脑中动脉ﻫ完全MCA综合症(MCA近端主干闭塞):深部MCA综合症——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浅部MCA综合症—-对策同向偏盲与向对侧注视障碍,在优势半球可有完全性失语、按OCSP*分型,完全性MCA综合症就就是完全前循环综合症(TACS):(1)、脑损害对侧得偏瘫,(2)、对侧得同向偏盲,(3)、新得高级皮质功能障碍(言语困难,空间定向力障碍、一般均有意识障碍,常使神经系统检查无法准确进行。

ﻫ深部MCA综合症(单至数条MCA中央支闭塞):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ﻫ如果从皮质吻合支来得血流很有效,也可以只表现中央支闭塞症状即整个对侧偏瘫(头面,上肢、下肢)与偏身感觉障碍、构音障碍,而没有皮质功能缺损症状。

ﻫ浅部MCA综合症:上部皮质支闭塞可出现中枢性面瘫及舌瘫,上肢重于下肢得偏瘫,优势半球可有运动性失语;下部皮质支闭塞可有感觉性失语,头与双眼转向病灶侧。

(藿称对策注视麻痹),对侧同向偏盲或上相限盲,或空间忽视。

ﻫ3、大脑前动脉ﻫ主干闭塞引起对侧下肢重于上肢得偏瘫、偏身感觉障碍,一般无面瘫。

可有小便难控制。

通常单侧大脑前动脉闭塞由于前交通动脉得侧支循环得代偿,症状表现常不完全。

偶见双大脑前动脉由一条主干发出,当其闭塞时可引起两侧大脑半球内侧面梗塞,表现为双下肢瘫、尿失禁、强握等原始反射及精神症状。

4、脉络膜前动脉闭塞常引起三偏症状群,特点为偏身感觉障碍重于偏瘫,而对侧同向偏盲又重于偏身感觉障碍,有得尚有感觉过度、丘脑手、患肢水肿等。

二、后循环脑梗塞(POCI)1ﻫ、椎基底动脉梗塞灶在脑干、小脑、丘脑、枕叶及颞顶枕交界处。

基底动脉主干闭塞常引起广泛得桥脑梗塞,可突发眩晕、呕吐、共济失调,迅速出现昏迷、面部与四肢瘫痪,去脑强直、眼球固定、瞳孔缩小、高热、甚至呼吸及循环衰竭死亡、椎基底动脉体征得共同特点就是下列之一(1) 交叉性瘫痪:同侧脑神经瘫(单或多)伴对侧运动与/或感觉功能缺失;ﻫ(2) 双侧运动与/或感觉得功能缺失。

定位诊断脑梗死小脑梗塞

定位诊断脑梗死小脑梗塞
脑梗死小脑梗塞是脑血管疾病中的一 种,其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较 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
脑梗死小脑梗塞的病因和症状
病因
脑梗死小脑梗塞的病因多种多样,其 中最常见的是动脉粥样硬化,此外还 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危险因 素。
症状
脑梗死小脑梗塞的症状因梗塞部位和 大小而异,常见的症状包括偏瘫、偏 身感觉障碍、失语、共济失调等,严 重时可出现意识障碍、昏迷等症状。
诊断标准
症状表现
患者出现头痛、恶心、呕 吐、偏瘫、言语不清等脑 梗死症状,根据症状表现 初步判断梗死部位。
影像学表现
通过CT或MRI检查,观察 到脑部梗死病灶,根据病 灶位置和大小确定梗死部 位。
排除其他疾病
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 状的疾病,如脑出血、脑 炎等。
诊断流程
影像学检查
进行CT或MRI检查,观察脑部 梗死病灶。
不同部位的脑梗死小脑梗塞具有不同 的临床表现,因此定位诊断需要综合 考虑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定位诊断是确定脑梗死小脑梗塞病灶 位置的关键步骤,对于治疗方案的选 择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影像学检查是定位诊断的重要手段, 包括CT、MRI、DSA等,这些检查02
脑梗死小脑梗塞的定位诊断
诊断方法
01
02
03
影像学检查
通过CT、MRI等影像学检 查,观察脑部梗死病灶的 位置和大小,判断梗死部 位。
神经功能检查
通过神经功能检查,评估 患者的语言、运动、感觉 等功能,判断梗死部位对 神经功能的影响。
血液检查
通过血液检查,了解患者 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脂 水平,辅助判断脑梗死的 病因和风险。
MRI检查
总结词
MRI检查是另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灵敏度,能够更 准确地定位梗塞病灶。

神经内科脑血管解剖及脑梗塞定位诊断

神经内科脑血管解剖及脑梗塞定位诊断

神经内科脑血管解剖及脑梗塞定位诊断
第36页
桥脑病变综合症
1、桥脑中部基底综合症。由基底动脉旁中央支血供障碍引发
表现:同侧---周围性面瘫,眼球不能外展(两眼向病灶侧
同向 凝视麻痹),头部向病灶对侧轻度旋转(内侧纵束)。
对侧---中枢性偏瘫(锥体束),感觉障碍(内侧丘系)。
2、桥脑基底外侧综合症。由基底动脉周围支、小脑前下动脉阻 塞引发。
脑血管解剖及脑梗塞 定位诊疗
神经内科脑血管解剖及脑梗塞定位诊断
脑病二科 /09/20
第1页
脑动脉供血系统模式图
神经内科脑血管解剖及脑梗塞定位诊断
第2页
神经内科脑血管解剖及脑梗塞定位诊断
第3页
脑动脉两大致系
颈内动脉系和椎-基底动脉系,两个系统供给脑 部范围:
以小系统供血
桥脑血供源自椎—基底动脉, 桥脑基底外侧和被盖部由短旋 动脉供给;桥脑基底部内侧由 基底动脉中央支供给, 旁正中 支供给桥脑被盖部正中部分— 脑室底部、外展神经核、内侧 纵束和网状结构;桥脑基底部 和被盖部最外侧为长旋动脉供 给。因为外侧区侧支循环丰富, 发生梗塞概率较低。而桥脑旁 正中动脉、短旋动脉呈直角起 自基底动脉, 易受高血压影响 而出现动脉粥样硬化, 易出现 梗塞。
(三叉神经),双眼球向病 灶侧凝视麻痹(外展神经及内侧纵
束)。
对侧---半身分离性感觉障碍(脊髓丘脑束)。
神经内科脑血管解剖及脑梗塞定位诊断
第37页
小脑上动脉
每侧主要分支不但供给本侧小脑半球上面, 而且 发分支供给中脑和脑桥背外侧面。
小脑上动脉闭塞能够引发桥脑被盖综合症。
神经内科脑血管解剖及脑梗塞定位诊断
皮质支闭塞造成对侧中枢性下肢瘫, 可伴感觉障碍(胼 周和胼缘动脉闭);对侧肢体短暂性共济失调、强握 反射及精神症状(眶动脉及额极动脉闭塞)。

脑血管疾病定位诊断

脑血管疾病定位诊断

• 展神经麻痹:患侧眼球内斜视,外展运动 受限或不能,伴有复视。
• 因展神经在颅底行程较长,在高颅压时常 受牵拉而出现双侧麻痹。
• 动眼、滑车、展神经合并麻痹很多见,此 时眼肌全部瘫痪,眼球只能注视前方,不 能向任何方向转动,瞳孔散大,光反射及 调节反射消失。
• 常见于海绵窦血栓及眶上裂综合征。
• 定位——优势半球颞上回后部(颞叶 Wernicke 区)
命名性失语
• 命名性失语:患者对于一个物品,能说出 它的用途,但说不出它的名称。如对钥匙, 只能说出它是“开门用的”,但说不出 “钥匙”名称,如果告诉他这叫“钥匙”, 患者能复述,但很快又忘掉。
• 定位——优势半球颞中回后部偏盲• 对侧(左侧)视野同向性偏盲,而中心视 力不受影响,定位——(右侧)枕叶
面瘫
特征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中枢性面神经麻痹
面瘫 程度 症状 表现
恢复 速度 常见 病因


面部表情肌瘫痪使 病灶对侧下部面部表情肌
表情动作丧失
瘫痪,额支无损,常伴同
侧偏瘫和中枢性舌下神经

缓慢
较快
面神经炎、脑桥面 脑血管疾病及肿瘤(除脑
神经核受损
桥)
• 面瘫(中枢性)+肢体瘫在同侧定位——对 侧大脑半球
• 假性球麻痹:构音障碍、吞咽困难,但咽 反射存在,伴强哭强笑——双侧大脑半球 血管病变。
• 十二对颅神经: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 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十迷一副舌 下完
• III(动眼神经核)位于中脑
• V(三叉)、VI(外展)、VII(面)、VIII (位听、前庭蜗)位于脑桥
• IX(舌咽)、X(迷走)、XI(副)、XII (舌下)位于延髓

定位诊断脑梗死小脑梗塞

定位诊断脑梗死小脑梗塞
分类
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脑梗死可分为血栓性脑梗死、栓塞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 死等。小脑梗塞通常按照发病时间、病灶位置、病因等进行分类。
病因与病理
病因
脑梗死和小脑梗塞的病因主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 等血管慢性损害,以及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此外, 心脏疾病、血液动力学改变等因素也可能导致脑梗死和小脑 梗塞。
发展趋势
未来,我们还可以期待定位诊断技术向着更加智能化 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例如,通过应用人工智能和深 度学习等技术,可以辅助医生进行更快速、准确和可 靠的定位诊断。同时,通过开展远程医疗和互联网医 疗等新兴医疗技术,可以使得定位诊断服务更加便捷 和高效,从而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THANK YOU.
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
发展方向
未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影像学检查手段的 不断完善,我们期待定位诊断在脑梗死和小脑梗塞的 诊断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例如,通过开展多模态影像 学检查技术,将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如MRI、CT等 )相结合,可以提高定位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此 外,通过开展功能影像学检查技术,还可以更好地了 解病变部位的功能和代谢情况,从而更全面地评估病 情和预后。
基于临床检查
医生还会进行一系列临床检查,以了解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这些检查包括神 经系统检查、血液生化检查、心电图等,有助于医生判断病变的位置和程度 。
定位诊断的方法
CT扫描
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一种常用的脑部成像技术。通过CT扫描,可以清晰地显示出脑 部梗死的部位和范围。
MRI扫描
磁共振成像(MRI)是另一种强大的脑部成像技术。与CT相比,MRI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 更少的辐射,能够更准确地显示病变位置。
04
脑梗死小脑梗塞的定位诊断案例分析

脑血管解剖及脑梗塞定位诊断-迷路动脉

脑血管解剖及脑梗塞定位诊断-迷路动脉
• 由基底动脉旁中央支血供障碍引起; • 病变对侧中枢性舌瘫+对侧中枢性上下肢瘫痪+同侧小脑
性共济失调
基底动脉旁中央支血供部综合征MillardGubler Syndrome 米亚尼-居布勒综合症)
• 基底动脉周围支、小脑前下动脉阻塞引起。
• 同侧外展N麻痹+同侧周围性面瘫 • 对侧中枢性舌瘫; • 对侧肢体瘫。 • 也其它位置不同的突出症状可能出现
害); • ④同侧Horner综合征(下行交感神经损害) • ⑤同侧面部感觉障碍(三叉神经感觉束损害)和对侧痛觉、
温度觉障碍(脊髓丘脑束损害); • ⑥对侧下肢深感觉障碍(内侧丘系外侧部分损害) • ⑦双侧听力障碍,对侧较重。
基底动脉长周支、小脑上动脉闭 塞引起
少见SCA综合征出现病变对侧感音性耳聋
脑血管解剖及脑梗塞定位诊断-迷路动脉
桥脑动脉
桥脑的血供源自椎—基底动脉, 桥脑基底外侧和被盖部由短旋 动脉供应;桥脑基底部内侧由 基底动脉中央支供应,旁正中 支供应桥脑被盖部正中部分— 脑室底部、外展神经核、内侧 纵束和网状结构;桥脑基底部 和被盖部最外侧为长旋动脉供 应。由于外侧区侧支循环丰富, 发生梗塞概率较低。而桥脑旁 正中动脉、短旋动脉呈直角起 自基底动脉,易受高血压的影 响而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易出 现梗塞。
3、Raymond-Cestan综合症 即桥脑被盖综合症。
病灶部位:桥脑上部三叉神经切面之被盖部。
表现:同侧---小脑性共济失调(结合臂),面部感觉障碍(三叉神经), 双眼球向病灶侧凝视麻痹(外展神经及内侧纵束)。
对侧---半身分离性感觉障碍(脊髓丘脑束)。
桥脑基底中部综合症 Fovil(福威尔)综合症
脑桥的血供 桥脑的血管造影 (层厚4mm)
脑桥背侧综合征dorsal pons syndrome

脑血管疾病定位诊断

脑血管疾病定位诊断
■海马:是边缘系统的一个重要结构,与精神活动 关系密切。 ■颞叶前部:与记忆、联想、比较等高级功能有关。
1、感觉性失语:的颞上回后部(Wernicke区)语言中枢 损害,患者能听见说话的声音,能自言自语,但不能理解 他人和自己说话的的含义。 2、命名性失语:颞中、下回损害所致,患者丧失对物品 命名的能力,只能说出物品的用途。
颞叶的主要功能与听觉、语言和记忆有关
神经解剖与功能定位--运动、感觉区
第Ⅰ躯体运动区 位置: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

第Ⅰ躯体感觉区 位置: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神经解剖与功能定位---枕叶
枕叶损害:
■视野改变:偏 盲:一侧视区接受两眼同侧视网膜来的冲动,损伤一侧视区可引起两眼对侧视野
偏盲。象限盲:一侧视放射全部病变,可致双眼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若只有视放射的上半部分损 害,则出现一侧眼颞侧部分的下半部和另一侧眼鼻侧部分的下半部的两侧同向下象限盲 。皮质盲:指 皮质视中枢病变所导致的视觉缺失,多见于导致两侧枕叶缺血缺氧性损伤的病变,瞳孔大小正常及 瞳孔对光反射存在。
神经解剖与功能定位---下丘脑、上丘脑和底丘脑
下丘脑 是人体较高级的神经内分泌及自主神经系统的整 合中枢,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和控制内分泌功能活动 的重要结构。下丘脑对摄食行为、体温调节、水盐平衡、 情绪变化、睡眠、生殖功能、垂体功能、内脏活动等诸 多方面进行广泛的调节。下丘脑损害可产生严重的内脏 功能活动紊乱。
病例 2
• 40岁男性,由于突发言语不利、右侧肢体无力、头痛而就诊,发病以来 出现过2次呕吐。患者有5年高血压病史,但服药依从性不佳。患者意识清醒, 定向力可,血压170/100 mmHg,脉率80次/分,神经系统检查确定了患者右 侧偏瘫,Babinski征阳性。经治医生怀疑患者为脑出血。

脑血管疾病的诊断篇

脑血管疾病的诊断篇

脑血管疾病的诊断篇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与脑出血的鉴别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发病年龄动脉瘤好发于30~60岁,血管畸形青少年多见多见于50~65岁常见病因多为动脉瘤、血管畸形高血压及脑动脉粥样硬化起病状态活动、情绪激动活动、情绪激动起病速度急骤,数分钟症状达到高峰数十分钟至数小时达到高峰血压多正常或可增高多明显增高头痛极常见,剧烈常见昏迷见于重症患者,为短暂性见于重症患者,为持续性神经体征颈强、Kernig征等脑膜刺激征,神经定位体征少见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失语等神经功能缺失头颅CT 脑池及蛛网膜下腔高密度影脑实质内高密度灶脑脊液血性(均匀一致)血性(洗肉水样)辅助检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检查1.CT/MRI检查大多正常。

2.MRI弥散加权成像和灌注加权成像:发病早期显示脑局部缺血性改变。

3.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有助于判断是否有心源性栓子的可能。

4.CTA/MRA血管造影:无创性血管成像技术,初步了解脑血管狭窄程度。

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评估颅内外血管病变最为准确的诊断方法。

脑栓塞的辅助检查1.脑CT检查:头颅CT在发病后24小时内一般无影像学改变。

24小时后梗死区出现低密度病灶。

脑CT检查对于排除出血有很大帮助。

2.MRI:为早期诊断的重要方法。

发病后数小时即可显示T1低信号、T2高信号的病变区域。

MRI弥散加权成像和灌注加权成像发病后的数分钟内检测到缺血性改变。

脑出血辅助检查CT检查:是临床诊断脑出血的首选检查。

为均匀一致的高密度影。

MRI检查比CT更容易发现脑血管畸形、肿瘤和血管瘤等可引起脑出血的病变。

蛛网膜下腔出血检查(1)头部CT:诊断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准确率较高。

显示脑沟与脑池密度增高。

(2)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定动脉瘤位置,病因诊断可靠的证据;确定手术方案有重要价值。

(3)腰椎穿刺:诊断SAH的重要依据,但有诱发重症病例脑疝形成的危险。

TIA的临床特点不包括A.起病突然B.反复发作,每次发作症状大致相似C.每历经一次发作均遗留相应局灶症状D.大多无意识障碍及颅内高压征E.症状持续时间不超过24小时『正确答案』C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特征中不应出现A.发作突然B.恢复较快,一般仅遗留较轻的神经功能缺损C.持续时间短暂,症状和体征在24小时内应完全消失D.常反复发作E.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有效『正确答案』B女,32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RI扫描T2加权像显示右侧延髓高信号
病例 5
Wallenberg综合征又称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是脑干梗死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典型的 Wallenberg综合征有以下5种典型临床表现:
➤ 前庭神经核受损:眩晕、恶心、呕吐伴眼震。 ➤ 疑核及舌咽、迷走神经受损: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声音 嘶哑、患侧软腭麻痹以及咽反射减退或消失。 ➤ 三叉神经脊髓核、三叉神经脊束核、脊髓丘脑束受损: 交叉性感觉障碍,即同侧面部及对侧躯体痛、温觉减退或消失。 ➤ 网状结构下行交感神经纤维受损:患侧Horner征,即眼裂 变小、瞳孔缩小、眼球内陷,患侧面部少汗或无汗。 ➤ 脊髓小脑束和绳状体受损:患侧小脑性共济失调。
病例 2
• 40岁男性,由于突发言语不利、右侧肢体无力、头痛而就诊,发病以来 出现过2次呕吐。患者有5年高血压病史,但服药依从性不佳。患者意识清醒, 定向力可,血压170/100 mmHg,脉率80次/分,神经系统检查确定了患者右 侧偏瘫,Babinski征阳性。经治医生怀疑患者为脑出血。
• 本例患者最可能的出血部位是?
3、颞叶癫痫:多为复杂部分性发作。患者可突然出现精 神异常、自动症、似曾相识感等症状。
4、幻觉:颞叶钩回(嗅觉中枢)损害,
可出现钩回发作出现幻嗅、幻味、呶嘴、咀嚼动作。包 括幻视、幻嗅、幻味等
5、精神症状:人格改变、情绪异常、记忆障碍、精神迟 钝及表情谈漠。
6、视野改变:颞叶深部的视放射纤维和视束受损,可出 现对侧视野的同向上象限盲。
病例 4
• 80%~90%的动脉瘤患者是因为动脉瘤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才被发现,出血症状的轻重 与动脉瘤的部位、出血量的多少、出血的急缓有关。多数患者表现为突发头痛和意识障碍。 出血量较少时,出现头痛、颈部僵硬、眩晕等症状;出血量多时,出现嗜睡、频繁呕吐、 抽搐、昏迷等。
• 大多数先天性动脉瘤起自Willis环或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前交通动脉和大脑前动脉交界处是 最常见的部位。
• 患者最可能的受累血管是? • A. 左侧大脑中动脉 • B. 右侧大脑中动脉 • C. 左侧大脑后动脉 • D. 右侧大脑后动脉
病例 1
如图所示,患者左侧大脑中 动脉供血区域可见大面积低 密度影,中线向右移位。
缺血性卒中的
特异性神经缺损 表现主要取决于 被阻塞的动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受累的脑体积。 如下图所示,大 脑前动脉(ACA) 为额叶内侧部分 供血,大脑后动 脉(PCA)供应 枕叶、内侧颞叶、 部分中脑和丘脑, 大脑中动脉 (MCA)则负责 顶叶、外侧额叶 和颞叶、岛叶、 内囊和基底节区 域。
A. 基底节 B. 丘脑
C. 脑桥
D. 小脑
病例2
图示:患者左侧基底节区域可见出血灶
高血压会损害脑内的 小穿支动脉,这些动脉 主要供应深层脑结构, 包括基底节、内囊、丘 脑、脑桥和小脑。其中 基底节出血在高血压脑 出血中最常见,供应此 处的豆纹动脉从大脑中 动脉呈直角发出,易受 到高压血流冲击而破裂。
病例4

60岁男性,由于突发头痛、恶心及呕吐,随
后失去意识,而被人送往急诊。患者就诊时GCS
评分为4/15分,体格检查发现患者有显著的颈部
僵硬,双侧Babinski征阳性,影像学检查结果见下
图。经治医生疑诊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以下哪项是最可能的动脉瘤形成部位?
A. 基底动脉尖 B. 大脑中动脉 C. 前交通动脉和大脑前动脉交界处 D. 后交通动脉和颈内动脉交界处
神经解剖与功能定位--额叶
额叶的主要功能区:
■皮质动动区:中央前回锥体束的发源地,管理对侧半身折随意动动。 ■动动前区:锥体外系的皮质中枢,额-桥-小脑束,与共济动动有关,
对侧下肢动动笨拙、步态蹒跚。 ■皮质侧视中枢:额中回后部司双眼同向侧视动动。 ■书写中枢:优势半球额中回后部,与手的皮质动动区相连。 ■动动语言中枢:优势半球额下回后部。 ■额叶联合区:位于额叶前部,与智力和精神活动有密切联关系。
病例3
MRI DWI序列扫描结果:右侧小脑大面积梗死
椎动脉和基底动脉供应大部 分小脑、脑干、丘脑和枕叶皮 质,椎基底动脉及其分支的阻 塞引起的卒中死亡率较高,幸 存的患者也常遗留严重的后遗 症,包括四肢麻痹、共济失调、 吞咽困难或发音障碍。
也有一些椎基底动脉卒中由 小血管病变导致,并产生各种 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具体症 状取决于病灶在小脑和脑干的 位置。这类患者通常预后较好。
和劳动技巧有关。
■视觉性语言中枢:位于角回,为理解看到
的文字和符号的皮质中枢。
顶叶损伤的表现:
1、病灶对侧肢体皮层复合感觉障碍: 实体觉、
位置觉、两点辨别觉皮肤定位觉的丧失,而一般感觉 正常。
2、体象障碍:(1)右侧顶叶邻近角回损害时出现
自体认识不能,否认对侧肢体的存在或认为对侧肢体 不是自己的。(2)右侧顶叶邻近缘上回损害时出现病 觉缺失,表现偏瘫无知症,即否认左侧偏瘫有存在。
病例3
• 50岁女性,由于晨起时发现眩晕和向右侧倾斜而至急诊就诊。患者既 往有10年的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史。经检查,患者脉搏为70次/分,血压 150/90 mmHg,有眼球震颤和断续言语。在走直线步态检查中,患者有 向右侧跌倒的倾向,没有观察到运动和感觉缺陷。
• 患者最可能的血管闭塞部位是? A. 大脑前动脉 B. 大脑中动脉 C. 大脑后动脉 D. 椎基底动脉系统
• 患者的症状表现及严重程度取决于受累的部位及病变性质。及时的定位诊断与恰当的治疗关系患者的预后。
神经解剖与功能定位解剖生理
大脑分叶:■额叶 ■颞叶 ■枕叶 ■顶叶 ■岛叶■边缘叶
左侧大脑半球:优势半球,言语、逻辑 思维、分析综合及计算。 右侧大脑半球:音乐、美术、空间、几 何图形和人物面容的识别及视觉记忆功能.
的生命活动起极其重要作用。
下面例举几个不同类型的脑血管病病例, 学习对患者病灶定位诊断。
病例 1
• 80岁男性,右利手,突发右侧肢体无力、言语及理解力下降而就诊。患 者有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的病史,正在服用降压药和他汀类药物。体格检查发 现患者完全失语,右侧中枢性面瘫,右侧偏瘫、Babinski征阳性,右侧感觉 丧失。
■海马:是边缘系统的一个重要结构,与精神活动 关系密切。 ■颞叶前部:与记忆、联想、比较等高级功能有关。
1、感觉性失语:的颞上回后部(Wernicke区)语言中枢 损害,患者能听见说话的声音,能自言自语,但不能理解 他人和自己说话的的含义。 2、命名性失语:颞中、下回损害所致,患者丧失对物品 命名的能力,只能说出物品的用途。
• 基底神经节病变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不自主运 动和肌张力改变。肌张力减低-运动过多综合 征与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综合征。
神经解剖与功能定位---丘 脑
间脑包括:丘脑、下丘脑、上丘脑、底丘脑
丘脑是感觉传导的皮质下中枢和中继站。 丘脑病变时可产生丘脑综合征
◇对侧偏身感觉障碍 ◇对侧偏身自发性疼痛 ◇对侧偏身感觉过敏或感觉过度 ◇对侧面部表情障碍 ◇对侧偏身不自主运动
颞叶的主要功能与听觉、语言和记忆有关
神经解剖与功能定位--运动、感觉区
第Ⅰ躯体运动区 位置: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

第Ⅰ躯体感觉区 位置: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神经解剖与功能定位---枕叶
枕叶损害:
■视野改变:偏 盲:一侧视区接受两眼同侧视网膜来的冲动,损伤一侧视区可引起两眼对侧视野
偏盲。象限盲:一侧视放射全部病变,可致双眼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若只有视放射的上半部分损 害,则出现一侧眼颞侧部分的下半部和另一侧眼鼻侧部分的下半部的两侧同向下象限盲 。皮质盲:指 皮质视中枢病变所导致的视觉缺失,多见于导致两侧枕叶缺血缺氧性损伤的病变,瞳孔大小正常及 瞳孔对光反射存在。
额叶损伤的表现:
精神症状、瘫痪、言语障碍、 书写障碍、共同偏视、强握及 摸索反射、额叶性共济失调等。
额叶主要功能与 随意运动和高级 精神活动有关
神经解剖与功能定位---顶 叶
顶叶的主要功能区
■皮质感觉区:中央后回和顶上回,为浅感觉
和深感觉的皮质中枢,顶上回为实体感觉和 分辨性触觉。
■运用中枢:优势半球的缘上回,与复杂动作
■小脑半球损害:同侧肢体共济失调表现,指鼻试验及 跟膝胫试验不准、辨距不良、轮替动作差等,同时伴肌张 力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还常出现水平眼震及小脑性语 言(构音不清或瀑发性语言等)。
神经解剖与功能定位--- 脑干
脑干的神经核:脑干与10对脑神经相连。 中脑: 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 脑桥: 三叉神经脊束核、外展神经核、面神经神经核、前庭神经核
上丘脑 的病变常见于松果体肿瘤,压迫中脑四叠体而引 起帕里诺综合征。
底丘脑 损害时可出现对侧肢体的舞蹈运 动,尤以上肢为 重,不能投掷运动。
神经解剖与功能定位---小 脑
小脑损害的主要临床症状是共济失调、平衡障碍、及 构音障碍
■小脑吲部损害:与脊髓和前庭核有密切联系,管理 躯干平衡功能。引部病变时出现醉汉步态:站立不稳、步 幅增宽、左右摇摆、步态蹒跚。
神经解剖与功能定位---下丘脑、上丘脑和底丘脑
下丘脑 是人体较高级的神经内分泌及自主神经系统的整 合中枢,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和控制内分泌功能活动 的重要结构。下丘脑对摄食行为、体温调节、水盐平衡、 情绪变化、睡眠、生殖功能、垂体功能、内脏活动等诸 多方面进行广泛的调节。下丘脑损害可产生严重的内脏 功能活动紊乱。
3、失用症:左侧优势半球的缘上回是运用功能的代
表区,包括结构性失用、观念性失用、运用性失用、 观念运用性失用等。
4、视野改变:顶叶深部的视放射纤维损害,可出现
两眼对侧视野的同向下象限盲。
缘上回:围绕外侧裂后端 角 回:围绕颞上沟后端
神经解剖与功能定位---颞 叶
颞叶的主要功能区:
颞叶损伤的表现:
■听觉中枢:位于颞上回中部及颞横回。 ■感觉性语言中枢:左侧优势半球的颞上回后部。 ■嗅觉中枢:钩回和海马回前部接受双侧嗅觉纤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