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牵引相关知识
(医学课件)骨牵引

骨牵引的最终目的是促进骨折愈合,因此骨折愈合情况是评估疗效的关键指标。愈合情况 可通过X线检查进行评估。
骨牵引效果的比较研究
骨牵引与其他治疗方法的效果比较
骨牵引与其他治疗方法(如手术治疗)的效果比较是研究骨牵引疗效的重要 方面。通过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可以客观地评估骨牵引的价值。
不同类型骨牵引的效果比较
配合度差
小儿患者往往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需要在家长 的安抚下进行。
预防措施
小儿患者的骨牵引需要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如 定期复查、及时调整牵引方案等。
其他特殊情况下骨牵引的应用
神经损伤
在某些情况下,神经损伤可能导致肌肉无力或萎缩,骨牵引可以 改善肌肉力量并促进神经恢复。
先天性畸形
对于某些先天性畸形患者,骨牵引可以帮助矫正骨骼畸形,改善 患者生活质量。
处理方法
发现牵引过度或不足时,及时调整牵引重量和角度,或重新制定牵引方案。
其他并发症
预防措施
注意保持患者全身情况稳定,如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应积 极治疗。
处理方法
及时发现并处理其他并发症症状,如高血压、心脏病等引起 的头晕、心悸等,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05
特殊情况下骨牵引的应用
老年患者的骨牵引
骨质疏松
作用
骨牵引主要用于骨折、脱位、关节挛缩等骨骼疾病的诊断和 治疗,可以有效复位骨骼、减轻疼痛、恢复关节功能。
骨牵引的分类
根据固定部位分类
可分为颅骨牵引、颈椎牵引、 胸腰椎牵引、四肢骨牵引等。
根据牵引方式分类
可分为水平牵引、垂直牵引、旋 转牵引等。
根据牵引力量分类
可分为轻牵引、重牵引、强力牵引 等。
骨牵引的应用范围
身体检查
骨牵引的观察要点

骨牵引的观察要点
观察骨牵引的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皮肤观察:观察骨牵引部位的皮肤是否有红肿、起泡、溃烂、出血等异常情况,以及有无瘙痒、疼痛等不适感受。
2. 感觉观察:询问患者是否有麻木、刺痛、酸胀等感觉异常,观察有无手指或脚趾发绀、麻木等症状。
3. 血液循环观察:观察患者的血液循环情况,包括手指或脚趾是否出现发绀、冰冷、肿胀等现象。
4. 功能观察:观察患者牵引后是否存在活动受限、肌肉萎缩、肢体僵硬等现象。
5. 改善情况观察:观察牵引治疗后是否有明显的改善,如疼痛减轻、肿胀缓解、活动度增加等。
需要注意的是,观察的时间应该充分,有条件的话可以每天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
同时要与医生保持沟通,及时向医生汇报观察结果。
骨牵引的分类

骨牵引的分类骨牵引是一种常见的治疗骨折、脱位、骨质增生等疾病的方法,通过施加适当的牵引力,调整骨骼位置,促进骨折愈合和关节复位。
根据不同的治疗目的和治疗部位,骨牵引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本文将介绍骨牵引的分类及其适应症、注意事项等内容。
一、骨牵引的分类1. 皮牵引皮牵引是指将细绳或绷带穿过皮肤下的软组织,再将其固定在骨干上,施加适当的牵引力。
皮牵引适用于肢体骨折、骨质增生、关节脱位等疾病的治疗。
皮牵引具有操作简便、疼痛少、适应范围广等优点,但也有一定的风险,如感染、皮肤损伤等。
2. 骨内固定牵引骨内固定牵引是指将针、钉等器械穿过皮肤、软组织,直接固定在骨干上,施加适当的牵引力。
骨内固定牵引适用于肢体骨折、骨质增生、骨肿瘤等疾病的治疗。
骨内固定牵引具有操作简便、牵引力稳定、不易滑脱等优点,但也有一定的风险,如感染、神经损伤等。
3. 外固定牵引外固定牵引是指将金属框架穿过皮肤、软组织,直接固定在骨干上,施加适当的牵引力。
外固定牵引适用于肢体骨折、骨质增生、骨肿瘤等疾病的治疗。
外固定牵引具有牵引力稳定、不易滑脱、可进行功能锻炼等优点,但也有一定的风险,如感染、外固定器材损伤等。
4. 布托牵引布托牵引是指将绷带或布条绑在患肢上,再将其固定在支架或床架上,施加适当的牵引力。
布托牵引适用于肢体骨折、关节脱位等疾病的治疗。
布托牵引具有操作简便、费用低廉等优点,但牵引力不稳定、易滑脱、适应范围狭窄等缺点。
二、骨牵引的适应症骨牵引适用于以下疾病的治疗:1. 肢体骨折:包括上肢和下肢的骨折,如肱骨、桡骨、尺骨、股骨、胫骨、腓骨等骨折。
2. 关节脱位:包括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关节的脱位。
3. 骨质增生:包括脊柱骨质增生、颈椎病、腰椎病等。
4. 骨肿瘤:包括良性和恶性骨肿瘤,如骨肉瘤、骨髓瘤等。
5. 其他:包括骨折愈合不良、骨折复位不良、脊柱畸形等。
三、骨牵引的注意事项1. 选择适当的牵引方式: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选择适合的牵引方式,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护理,牵引-骨牵引的护理要点

护理,牵引|骨牵引的护理要点1. 牵引术一、概述〔一〕定义牵引是牵拉的意思。
是利用适当的持续牵引力和对抗牵引力到达整复和维持复位的目的。
在临床牵引时,产生对抗牵引的方法就是抬高床脚或床头,使身体向着与牵引力相反的方向滑动而构成反牵引力。
〔二〕目的牵引可到达复位与固定的双重目的,其主要作用如下。
1. 牵拉关节骨骼,使脱位的关节或错位的骨折复位,并维持复位的位置。
2. 稳定骨折断端,有止痛和便于骨折愈合的作用。
3. 牵拉及固定关节,以减轻关节面所承受的压力,缓解痛苦,使局部休息,常用于治疗关节炎症等。
4. 矫正和预防关节屈曲挛缩畸形,使关节置于功能位,便于关节活动,防止萎缩。
5. 减轻局部刺激和炎症扩大,并解除肌肉挛缩,改善静脉血液回流,消除肢体肿胀,为手术制造条件。
6. 使轻、中度突出的椎间盘复位,减轻脊髓和神经压迫症状。
7. 肢体制动防止病理性骨折。
便于患肢伤口的观看、冲洗和换药也便于病人的护理。
〔三〕牵引治疗的适应症 1. 骨折包括新奇骨折和陈旧性畸形愈合的骨折。
新奇骨折轻、中度移位可选用皮牵引或颌枕带牵引,移位明显时宜选用骨牵引。
畸形愈合的骨折手法折骨后可选用骨牵引。
2. 关节脱位主要用于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和新奇关节脱位。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若手力牵引复位失败,可持续牵引2~4周后,再行手法复位或手术复位。
新奇关节脱位手法牵引复位后辅以皮肤牵引,防止关节再脱位。
3. 关节及其四周的并病变包括化脓性关节炎、关节结核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以及关节四周的软组织炎症,如髂窝脓肿、肢体蜂窝组织炎等,用皮牵引可预防和矫正关节屈曲挛缩畸形。
4. 骨骼病变包括骨肿瘤、瘤样病损、骨髓炎和骨结核等,用皮肤牵引可防止发生病理性骨折。
5. 颈椎性和腰椎间盘突出症可用兜带牵引以到达治疗目的。
〔四〕牵引种类与方法依据牵引时间可分为短时牵引与持续牵引。
1. 短时牵引主要是通过短时间的手力牵引,使新奇骨折和关节脱位复位。
复位后需用石膏、小夹板或持续牵引维持复位的位置。
骨牵引-精品文档

骨牵引
目录
• 骨牵引简介 • 骨牵引的原理及实施步骤 • 骨牵引的并发症及处理 • 骨牵引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 • 骨牵引技术的新发展及研究方向
01
骨牵引简介
定义和历史
定义
骨牵引是一种利用钢针或弹性牵引器固定在骨骼上进行的牵 拉治疗方法,旨在矫正骨折、脱位及畸形愈合等骨骼问题。
历史
骨牵引起源于古代,距今已有数千年历史。在古代,人们使 用木棒、竹板等简易工具进行牵引治疗。随着医学技术的发 展,现代骨牵引技术不断改进和完善,成为骨科治疗中的重 要手段之一。
骨牵引技术的新进展
牵引方法的改进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骨牵 引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不断涌现出新的牵 引方法和牵引工具,如三维牵引、经皮牵 引、微动牵引等,能够更有效地缓解疼痛 、改善关节功能。
VS
牵引治疗的优化
骨牵引治疗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 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牵引的 力度、时间、频率、方式等方面。近年来 ,研究人员也在探索如何优化牵引治疗, 如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机器人辅助牵引 等手段,提高牵引治疗的准确性和效果。
THANK YOU.
缺点
骨牵引也存在一定的缺点。首先,牵引过程中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和不适感;其次, 长期牵引可能引起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此外,骨牵引治疗周期较长,需要定期 拍片复查以监测牵引效果,治疗成本相对较高。
02
骨牵引的原理及实施步骤
骨牵引的原理
骨牵引是通过在骨骼上施加一定的力量,使骨骼在受力方向 上产生一定的位移,从而达到复位、固定、减轻疼痛等目的 。
神经血管损伤
骨牵引过程中可能对神经血管造成损伤,如牵引针穿过股骨头或胫骨
结节时可能损伤股骨头或神经。
骨牵引的健康宣教

骨牵引的健康宣教运用骨牵引技术进行健康宣教骨牵引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技术,它在骨折、脱位和其他骨骼问题的治疗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骨牵引通过施加适当的力量来修复和稳定骨骼,帮助骨骼恢复到正常的位置和功能。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骨牵引的健康宣教进行探讨,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
一、骨牵引的定义和原理骨牵引是一种通过外力施加的治疗方法,它作用于骨骼系统以实现对骨折、脱位和其他骨骼问题的矫正和修复。
牵引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皮牵引、骨内牵引和外骨骼牵引等。
骨牵引的原理主要基于力学原理。
施加适当的力量可以改变骨骼的位置和形态,促进骨折的愈合和恢复。
通过骨牵引,医生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纠正畸形和保持骨骼的稳定,为骨骼的恢复提供良好的条件。
二、骨牵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骨牵引适用于许多骨骼系统问题的治疗,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1. 骨折:骨折是最常见的牵引治疗适应症之一。
通过正确的牵引,可以将骨骼恢复到正常的位置,促进骨折的愈合。
2. 脱位:脱位也是骨牵引的适应症之一。
通过施加适当的力量,可以使关节恢复正常。
3. 骨骼畸形:骨骼畸形是一种常见的骨骼问题,通过骨牵引可以纠正畸形,使骨骼恢复正常。
骨牵引存在一些相对禁忌症,包括感染、严重软组织损伤和骨质疏松等。
在使用骨牵引治疗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并进行详细的评估和判断。
三、骨牵引的常见应用和注意事项1. 骨折的牵引治疗: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骼问题,通过牵引治疗可以帮助骨折恢复。
在进行骨折牵引时,需要注意施加适当的力量和角度,保持牵引的稳定性,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2. 脊柱牵引治疗:脊柱牵引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脊柱相关问题的方法。
牵引时需要注意力量的施加方式和牵引的方向,以达到治疗的效果。
3. 当前的进展: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骨牵引逐渐发展出新的形式,如电动骨牵引等。
这些新技术在牵引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使治疗更加精确和方便。
在进行骨牵引治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医生的指导和监控:骨牵引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指导和监控,确保牵引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骨牵引相关知识考试试题

骨牵引相关知识考试一、选择题1.骨折牵引时,预防过度牵引的措施是()[单选题] *A.加强患肢功能锻炼B.尽可能减轻牵引重量C.定时测定肢体长度√D.防止牵引针左右移动E.定时放松牵引装置2.牵引患者护理措施中正确的是()[单选题] *A.下肢牵引时应抬高床头B.牵引针孔的血痂应及时清除C患肢上方覆盖被子以保暖D.肢体纵轴应与牵引力线平行√E.牵引物应着地,以免过度牵引3.股骨牵引重量一般占体重的()[单选题] *A.1/3-1/4B.1/2-1/3C.1/10-1/7√D.1/6-1/54.颅骨牵引时,正确的做法是()[单选题] *A.抬高床头√B.抬高床尾C.适当垫高床的一侧D.牵引绳上可放置枕头、被子等5.皮牵引的牵引重量一般不超过(),多用于四肢牵引[单选题] *A.2kgB.3kgC.4kgD.5kg√E.6kg6.牵引分类,按用具分为:()[多选题] *A. 骨牵引√B . 皮牵引√C. 腰椎牵引D. 颈椎牵引E. 上下肢牵引7.下肢骨折牵引病人饮食宜:()[单选题] *A. 活血化瘀√B. 瘀血凝滞C. 肝肾不足D. 肝肾亏虚8.下肢骨折病人骨折早期为:()[单选题] *A. 1-2周内√B. 1周内C. 2周内D. 1-3周内9.骨牵引时,克氏针外露部左右要对称:()[单选题] *A. 对√B. 错10.牵引时,肢体、牵引绳、牵引滑轮在同一水平线:()[单选题] *A. 对√B. 错11.牵引时,牵引绳不能受压,牵引锤不能松开、垫起、碰地:()[单选题] *A. 对√B. 错二、多选题1.下肢骨折牵引病人功能锻炼包括:()[多选题] *A. 翻身√B. 双上肢各关节屈伸运动√C. 深呼吸、有效咳嗽√D. 股四头肌锻炼√E. 踝泵锻炼√2. 下肢骨折牵引病人常见并发症:()[多选题] *A. 肺部感染√B. 压力性损伤√C. 下肢深静脉栓塞√D. 腘窝压伤、腓总神经损伤√E . 垂足√F. 穿刺口出血、感染。
骨牵引护理要点

骨牵引护理要点
骨牵引护理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保持牵引力和反牵引力的持续存在,防止随意增减影响牵引的效果。
2. 保持针眼处的干净清洁,每天消毒,防止发生感染。
3. 注意保暖,长时间卧床时保持整洁,同时防止表现出皮肤压疮。
4. 进行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
5. 改善生活方式,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疲劳,忌烟忌酒,避免熬夜。
6. 加强身体护理,严格做好个人的卫生清洁工作以及皮肤清洁工作,密切观察四肢末梢的血运情况,避免发生褥疮和便秘。
7. 饮食调理,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多吃一些具有补钙效果的食物来促进病情的改善,如鸡蛋、牛奶、瘦肉、豆制品等。
8. 调整好心态,避免心情过度焦虑和紧张。
定期到医院做好复查。
骨牵引是一种治疗方式,每个人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都有所不同,具体护理方案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骨牵引的分类

骨牵引的分类骨牵引是一种常见的治疗骨折、脱位、关节疾病等骨科疾病的方法,通过外力作用使骨折、脱位等损伤部位保持稳定,促进骨折愈合,恢复关节功能。
骨牵引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一、体外重力牵引体外重力牵引是将患者的肢体悬挂在床边的牵引架上,利用重力作用使肢体向下牵引,从而达到稳定损伤部位的效果。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轻度骨折、脱位等损伤,但需要注意牵引时间和力度,避免造成肢体肿胀、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二、皮肤牵引皮肤牵引是将牵引带固定在患者的皮肤上,通过外力牵引达到稳定损伤部位的效果。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骨折、脱位等损伤,但需要注意牵引力度和时间,避免皮肤损伤、感染等并发症。
三、骨内牵引骨内牵引是将钢针、钢丝等材料插入骨髓腔内,通过外力牵引达到稳定损伤部位的效果。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复杂的骨折、脱位等损伤,但需要注意操作技巧和卫生条件,避免感染等并发症。
四、外骨骼牵引外骨骼牵引是将金属外骨骼固定在患者的肢体上,通过外力牵引达到稳定损伤部位的效果。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较为严重的骨折、脱位等损伤,但需要注意外骨骼的质量和稳定性,避免损伤患者的肢体和神经。
五、连续牵引连续牵引是将患者固定在特制的牵引床上,通过连续的牵引力度达到稳定损伤部位的效果。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较为复杂的骨折、脱位等损伤,但需要注意牵引时间和力度,避免肢体肿胀、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六、功能牵引功能牵引是通过特定的功能训练,使患者达到稳定损伤部位的效果。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轻度骨折、脱位等损伤,但需要注意训练方法和力度,避免造成二次损伤。
综上所述,骨牵引是一种常见的骨科治疗方法,但不同的骨牵引方法适用于不同的骨折、脱位等损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同时,需要注意牵引时间、力度、操作技巧和卫生条件,避免造成并发症,提高骨折、脱位等损伤的治疗效果。
骨牵引护理

骨牵引护理一、概念骨牵引又称直接牵引。
即将不锈钢针穿入骨骼的坚硬部位,使牵引力量直接通过骨骼而达损伤部位,牵拉关节或骨骼,使脱位的关节或错位的骨折复位,并维持复位后的位置;牵拉固定关节,以减轻关节面所随承受的压力,缓解疼痛,使局部休息。
二、骨牵引的适应症(1)适用于成年人下肢不稳定骨折、石膏固定有困难者,如股骨干骨折、胫腓骨粉碎性、开放性骨折。
(2)陈旧性髋关节脱位手术复位前行骨牵引可解除软能组织挛缩。
(3)骨折部的皮肤损伤、擦伤,软组织缺损有伤口时。
开放骨折感染或战伤骨折,伤员合并胸、腹或骨盆损伤者,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而肢体不宜做其它固定者。
(5)肢体合并血循环障碍暂不宜其它固定者三、骨牵引的种类(1)股骨下端牵引适应于有移位的股骨骨折、有移位的骨盆环骨折、髋关节中心脱位和陈旧性髋关节后脱位等;也可用于胫骨结节牵引过久,牵引钉松动或感染,必须换钉继续牵引时。
(2)股骨结节牵引适应于适用有移位股骨及骨盆骨折、髋关节中心脱位及陈旧性髋关节脱胫腓骨远端牵引适应于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或膝部骨折不宜用胫骨结节牵引者,或用于骨外固定,进行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治疗。
(3)跟骨牵引适应症于胫腓骨不稳定性骨折、某些跟骨骨折及髋关节和膝关节轻度挛缩畸形的早期治疗。
四、护理措施(一)一般护理1、对牵引病人,应进行交接班,每班严密观察患肢血液循环及肢体活动情况,维持牵引于正常状态。
2、冬季应注意肢体保暖,可用棉被覆盖或包裹,防止受凉。
3、定期为病人做清洁卫生护理,如洗头、擦浴等。
4、主动与病人谈心,掌握其思想变化,对不良的心态反应及时疏导和帮助,使之愉快地配合治疗。
(二)常见护理问题1、有发生血液循环障碍的可能⑴注意观察肢端血液循环:主要观察肢端皮肤颜色、温度、桡动脉或足背动脉搏动、毛细血管充盈情况、趾活动情况以及病人的叙述,如有无疼痛、麻木的感觉等。
如肢端皮肤颜色变深、温度下降,桡或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毛细血管充盈缓慢,被动活动趾引起剧痛,病人感觉肢体疼痛、麻木,说明发生了血液循环障碍,应及时查明原因,如是否包扎过紧、牵引重量过大等,须及时处理。
骨牵引的原理

骨牵引的原理骨牵引是一种应用在骨折、关节脱位、椎间盘突出等骨骼系统损伤治疗中的手段。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外力作用,使骨骼分离,从而达到增加骨间间隙、还原骨折或脱位、减轻神经压迫等治疗效果。
骨牵引的原理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 机械原理:骨牵引利用了机械受力原理,通过外部作用力使骨骼分离,从而改变骨骼的位置和形态。
外部作用力可以通过牵引装置施加在骨骼上,例如利用重力、弹簧、螺旋弹簧等机械原理,通过牵引机构施加恒定或周期性的拉力,使骨骼间的距离增加或拮抗肌肉力量,进而起到牵拉和稳定受损骨骼的作用。
2. 生物学原理:骨牵引同样受到生物学原理的影响。
牵拉力的作用刺激骨骼及其周围组织,促进骨愈合和肌肉张力调整。
在骨骼受力的过程中,机械力会引起骨细胞信号转导机制的激活,启动骨骼稳态调节、骨细胞增殖和生成新的骨基质。
这种机械信号对骨骼再生和修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 生理学原理:骨牵引还依赖于生理学原理的支持。
通过适度的牵引,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营养供应和氧气供应,促进损伤骨骼修复。
正常的血液循环对骨骼细胞的代谢、废物清除、免疫细胞的介入等具有重要作用。
适度的骨牵引可以促进局部血流速度,增加营养物质和氧气输送,改善局部环境,有利于骨骼的再生和修复。
4. 生物力学原理:骨牵引还涉及到生物力学原理。
受损骨骼因为外力作用而产生的分离,会改变骨骼间的力线和力传递路径。
通过恰当的骨牵引,可以优化力线和力传递,减轻或消除不良压力,有利于神经、肌肉和血管的正常功能。
在骨骼受损或关节错位的情况下,骨牵引可改善力分布,减轻神经的受压,缓解疼痛,为修复和再生创造条件。
综上所述,骨牵引是通过机械、生物学、生理学和生物力学等多方面的原理共同作用,通过外部作用力改变骨骼的位置和形态,进而治疗骨折、关节脱位、椎间盘突出等骨骼系统损伤。
它能提供稳定的牵引力,通过促进骨骼修复和再生,减轻神经压迫等方式,有助于疾病的康复治疗。
骨牵引

(4)注意事项:
①经常检查牵引针(或钉)处有无不适,如皮肤绷得过 紧,可适当切开少许减张;穿针处如有感染,应设法 使之引流通畅,保持皮肤干燥;感染严重者应拔出钢 针改换位置牵引。 ②牵引期间必须每天测量伤肢的长度及观察伤肢的血循 环情况,注意牵引重量切勿过重,防止牵引过度。肢 体肿胀消退后,应酌情减轻牵引重量。 ③牵引开始数日,应透视矫正骨折端对位情况,及时调 整体位或加小夹板或纸垫矫正。 ④牵引时间一般不得超过8周,如需继续牵引治疗,则因 更换牵引针的部位或改用皮牵引。 ⑤牵引过程中因鼓励伤员进行功能锻炼,防止伤肢及未 牵引肢体肌肉萎缩,关节僵硬。
跟骨 跟骨
胫腓骨、踝 跟骨
4-6 4-6
3-4 3-4
牵引的去除时间
牵引达到预期结果: (1)骨折初步愈合及骨痂生成,可改用石膏 固定。 (2)肌肉已拉松,可行手术整复内固定。 (3)畸形或挛缩已纠正。 骨牵引以6-8周为宜,如必须牵引可改用皮 肤牵引或另换部位穿针。
胫骨结节牵引
(1)适应症:适用有移位股骨及骨盆骨折、髋关节 中心脱位及陈旧性髋关节脱位等。 (2)牵引方法:以腓骨头与胫骨结节间中点,即胫 骨嵴后2cm处作为进针点,由外向内进针,避免损 伤腓总神经。 (2)牵引重量 :股骨、膝关节、髋关节病变一开始 牵引重量为8-10kg,维持重量为4-6kg。
尺骨鹰嘴、尺桡骨牵引
(1)适应症:肱骨颈、干、肱骨髁上与髁间粉碎骨 折移位和局部肿胀严重,不能立即复位固定者, 以及陈旧性肩关节脱位者。开放性尺桡骨骨折及 陈旧性肘关节后脱位。 (2)牵引方法:屈肘90度,以尺骨鹰嘴突向远端一 横指、距皮肤1.5cm交点处为进针点,由内向外进 针,以免损伤尺神经。前臂开放性粉碎骨折时可 与尺桡骨远端同时牵引。 (3)牵引重量 :肱骨骨折或肱骨髁上骨折开始牵引 重量为2-5kg,维持重量为2-2.5kg。
骨牵引

牵引用具:包括牵引床架、牵引支架(勃朗毕-毕洛支架、托马架)、牵引附件(三级梯、三高度床脚垫、靠背架、足蹬箱、牵引工具)等。
骨牵引骨牵引,又称直接牵引,系利用钢针或牵引钳穿过骨质,使牵引力直接通过骨骼而抵达损伤部位,并起到复位、固定和休息的作用。
其优点是可承受较大的牵引重量,阻力较小,可以有效地克服肌肉紧张,纠正骨折重叠或关节脱位所造成的畸形;牵引后便于检查患肢;牵引力可以适当增加,不致引起皮肤发生水泡、压迫性坏死或循环障碍;配合夹板固定,保持骨折端不移位的情况下,可以加强患肢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僵直、肌肉萎缩,以促进骨折愈合。
缺点是钢针直接通过皮肤穿入骨质,若处理不当可引起针眼处感染;进针部位不准确,可损伤关节囊或神经血管;儿童采用骨牵引容易损作骨骺。
1.适应证①成人肌力较强部位的骨折;②不稳定性骨折、开放性骨折;③骨盆骨折、髋臼骨折及髋关节中心性脱位;④学龄儿童股骨不稳定性骨折;⑤颈椎骨折与脱位;⑥皮肤牵引无法实施的短小管状骨骨折;⑦手术前的准备;⑧关节挛缩畸形者;⑨其他需要牵引治疗而又不适于皮肤牵引者。
禁忌证①牵引处有炎症或开放创伤污染严重者;②牵引局部骨骼有病或严重骨质疏松者;③牵引局部需要切开复位者。
骨牵引前的准备包括骨牵引器械包、牵引弓、局部麻醉用品、皮肤消毒剂、患肢皮肤准备及2%龙胆紫等。
肢体各部位骨骼牵引(1)颅骨牵引:①适应证:颈椎骨折脱位。
②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作好皮肤准备。
用龙胆紫在头顶正中划一前后矢状线,再以两侧外耳孔标志,经头顶划一额状线,两线在头顶相交为中点,张开颅骨牵引弓两臂,钉齿落于距中点两侧等距离的额状线上,线即颅骨钻孔部位。
另一方法是由两侧眉弓外缘向上述额状线画两条平行的矢状线,交点处即为钻孔的位置。
按照无菌操作要求常规消毒铺巾,局麻后,用尖刀在两侧钻孔标志点各作一长约1cm小横切口,深达骨膜,止血,选用带有安全隔板的颅骨钻头,在颅骨表面向内侧约45°角钻孔,以钻穿颅骨外板为度(成人约4mm,儿童为3mm)。
骨牵引的护理常规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骨牵引的护理常规1骨牵引前清洁患者皮肤,向患者及家属解释骨牵引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消除患者心理顾虑,以取得配合。
2帮助患者取合适的体位,配合医师进行骨牵引。
3维持骨牵引的效能①每班检查患者体位及牵引装置是否合适,不得随意改变体位②保持牵引锤悬空,滑车灵和,牵引绳与患肢长轴平行。
③牵引绳不能受压,不得承受任何物品④牵引重量依患者的体重及牵引部位而定,不可随意增减,否则造成牵引失败。
⑤牵引时间一般为6-8周,不得擅自终止。
4预防骨牵引针眼感染。
针眼处应用无菌纱布或碘仿砂条缠绕,保持周围皮肤清洁,用75%酒精滴针眼2次/日。
一旦发现针眼处敷料被血迹等污染,应及时更换。
5严密观察牵引肢体血液循环和活动情况。
观察包括肢体皮肤颜色、皮肤温度、桡动脉或足背动脉搏动、毛细血管充盈情况、指(趾)活动。
询问患者有无患肢疼痛、麻木、感觉障碍等。
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师。
6预防并发症①指导患者深呼吸、用力咳嗽、定时拍背,用拉手练习起坐等,改善呼吸功能,预防坠积性肺炎②保持床单位平整、清洁和干燥,定时按摩骨突部位,避免拖、拉、久压局部,预防压疮。
③鼓励多饮水,多食含丰富粗纤维食物,按摩腹部,防止便秘。
④注意牵引肢体保暖,协助功能锻炼。
早期主要进行肌肉的等长收缩,2周后练习关节活动,逐渐增加活动度和范围,以活动后不感疼痛和疲劳为宜,防止肌肉萎缩。
必要时应用足底托板或穿丁字鞋或用沙袋垫起足底,保持踝关节于功能位,指导患者主动伸屈踝关节或行被动足背伸活动,防足下垂和关节僵硬。
⑤牵引期间,宜进软食,且进食时应缓慢,以防窒息。
7协助生活护理和给予心理支持。
保持个人卫生,如帮助患者洗头、擦浴。
病情许可,教会患者床上使用便盆大小便。
指导患者保持良好心境。
康复指导1嘱咐患者牵引期间维持牵引体位,切勿自行增减牵引重量。
2指导患者功能锻炼。
3告知患者若出现牵引肢体局部疼痛、麻木等,应及时向医护人员反映。
骨牵引的健康宣教

骨牵引的健康宣教骨牵引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在骨折、脱位以及其他骨关节疾病的康复中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将为您介绍骨牵引的相关知识,包括其原理、适应症、注意事项以及常见的骨牵引方式。
一、骨牵引的原理骨牵引是通过施加力量来拉伸患者的骨骼、肌肉和软组织,从而达到解决骨骼问题的目的。
其原理是利用张力或重力作用下的牵拉力,改变骨骼的位置,并修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通过持续的牵引,可以有效减轻骨骼的压力,促进骨骼的愈合与修复。
二、骨牵引的适应症骨牵引适用于许多骨关节疾病的治疗与康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骨牵引适应症:1. 骨折:骨牵引可通过恢复骨折部位的正常位置,促进愈合。
2. 脱位:骨牵引可协助复位脱位的关节并加以固定。
3. 骨关节疾病:骨牵引可用于减轻关节炎等疾病所带来的疼痛和不适。
三、骨牵引的注意事项在进行骨牵引治疗时,有一些重要的注意事项需要遵循:1. 医生指导:骨牵引应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指导进行,确保操作正确且安全。
2. 牵引力度:牵引力度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既不可过轻以致无效,也不能过大导致患者不适。
3. 检查与调整:在进行骨牵引治疗期间,应定期检查骨骼的情况,并及时调整牵引装置与牵引力度。
4. 皮肤护理:避免牵引装置对皮肤造成损伤,及时清洁并保持干燥,以预防感染。
四、常见的骨牵引方式骨牵引有多种方式,常见的包括以下几种:1. 皮肤牵引:通过外部固定装置,如绷带、带子等施加牵引力。
2. 骨内牵引:通过手术将钢丝或钢板插入骨骼内部,施加牵引力。
3. 骨外牵引:通过金属钩板或外部固定装置将牵引力施加在骨骼外表面。
总结:骨牵引作为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可以在骨关节疾病的康复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合理施加牵引力,可以修复骨骼的正常位置,促进骨骼的愈合与修复。
在进行骨牵引治疗时,需要注意医生的指导,保持牵引力度适宜,并定期检查与皮肤护理。
选择合适的骨牵引方式也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的。
希望本文对您了解骨牵引的健康宣教有所帮助。
骨牵引护理知识点总结

骨牵引护理知识点总结一、骨牵引的护理原则1.保持牵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在进行骨牵引治疗时,需要保持牵引装置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避免出现意外移位或脱落,影响治疗效果。
2.正确调整牵引力的大小。
根据骨折的情况和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牵引力的大小,一般来说,骨折部位的牵引力应该小于骨折部位的重量,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
3.保持骨折部位的正常血液循环。
定期观察骨折部位的血管和神经的状态,及时发现血管和神经的压迫情况,及时采取措施缓解症状,以避免血管和神经的损伤。
4.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密切观察患者的牵引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情况,预防皮肤破损和感染的发生,防止压疮的产生。
二、骨牵引的护理操作要点1.正确的用药护理。
在进行骨牵引治疗时,常常需要结合使用镇痛药、抗生素等药物,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和预防感染的发生。
2.有效的疼痛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采取有效的措施减轻疼痛,如冷敷、按摩、按摩等方法。
3.合理的营养护理。
骨折治疗期间,患者需要充足的营养来促进骨折的愈合,护理工作者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
4.良好的心理护理。
在骨折治疗期间,患者常常面临着疼痛、焦虑等情绪问题,护理工作者需要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支持,积极引导患者面对治疗,保持乐观的心态。
三、骨牵引的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1.皮肤破损和感染的预防。
密切观察患者的牵引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情况,保持牵引部位的清洁,避免皮肤破损和感染的发生,定期更换牵引带和垫料。
2.尿潴留和便秘的预防。
骨折患者常常需要卧床休养,容易发生尿潴留和便秘,护理工作者需要协助患者选择合适的排尿和排便姿势,及时排尿和排便,预防尿潴留和便秘的发生。
3.肢体功能障碍的预防。
骨折治疗期间,患者常常需要卧床休养,容易发生肢体功能障碍,护理工作者需要协助患者进行 passsive 活动,避免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4.情绪问题的处理。
骨折治疗期间,患者常常面临着疼痛、焦虑等情绪问题,护理工作者需要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支持,积极引导患者面对治疗,保持乐观的心态。
骨牵引注意事项

骨牵引注意事项
骨牵引是一种利用外力对骨骼进行牵引的治疗方法,在骨折、关节脱位等疾病中广泛应用。
骨牵引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确保牵引的力量正确。
牵引力过大或过小都会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过大的牵引力会加重疼痛,导致皮肤挤压甚至坏死。
而过小的牵引力则无法达到治疗效果。
因此,在进行骨牵引的时候,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进行调整,确保牵引力量适中。
其次,要注意骨牵引的时间。
过长时间的牵引会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因此,在制定牵引方案时,医生应根据病情确定牵引的持续时间,不宜过长也不宜过短。
同时,在牵引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及时调整牵引时间和力量,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此外,还需要注意皮肤的保护。
长时间的牵引可能会导致皮肤丘疹、破溃、溃疡等并发症。
因此,在牵引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定时观察皮肤的变化,及时处理皮肤问题。
同时,选择合适的牵引器材和松紧度,以减少对皮肤的压迫和摩擦。
还要注意保持患者的舒适度。
骨牵引会导致患者长时间处于固定状态,使其感到不适和疼痛。
在进行骨牵引的同时,要保证患者的舒适度,如翻身、更换姿势等,避免长时间固定在一种姿势中。
最后,骨牵引过程中还要注意及时观察患者的体征和症状。
如果出现明显的不适或并发症,应及时采取措施,如调整牵引力度、停止牵引等,以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总之,骨牵引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但在进行骨牵引时,我们要注意牵引力量、牵引时间、皮肤保护、患者舒适度和体征观察等多个方面,以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安全。
骨牵引注意事项

骨牵引注意事项
1. 在进行骨牵引之前,必须进行全面的骨折或骨关节损伤评估,确保对骨骼进行适当的牵引。
2. 在进行骨牵引之前,应当对患者进行充分的麻醉和镇痛,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3. 要确保使用的牵引设备符合合适的标准,并且是安全和有效的。
4. 在进行骨牵引时,应当遵循严格的操作规程和步骤,以确保正确的牵引力和牵引方向。
5. 在牵引期间,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疼痛程度,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6. 牵引过程中,要避免过度或过长时间的牵拉,以免对患者的骨骼和软组织造成损伤。
7. 在进行牵引时,要确保患者的身体姿势正确,并且头部和颈部要保持稳定。
8. 完成牵引后,要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治疗和康复护理,以促进骨骼的康复和功能恢复。
9. 骨牵引过程中要尽量减少患者的移动,以避免进一步的伤害或骨骼错位。
10. 医生和护士在进行骨牵引时要注意个人的安全和卫生,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避免交叉感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牵引相关知识骨牵引 1.骨牵引是通过圆针直接牵引骨骼,从而使骨折、脱位患者进行有效的复位和固定。
2.常常用于皮肤损伤、肿胀严重、创口感染或骨骼粉碎严重不宜行内固定的患者。
3.方法主要有:颅骨牵引、尺骨鹰嘴牵引、股骨髁上牵引、胫骨结节牵引、跟骨牵引等。
4.注意事项:每日观察避免过度牵引,超过8骨牵引的护理(2008-09-15 18:50:00)标签:杂谈牵引既有复位又有固定作用,在骨科应用广泛,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尤其是对不宜手术的病人,也可以通过牵引达到治疗目的。
牵引目的和作用牵引可达到复位与固定的双重目的,其主要作用如下:1、使骨折复位,尤其是矫正骨折缩短移位。
通过调整牵引角度,也可矫正成角和窟转移位。
2、稳定骨折断端,有止痛和便于骨折愈合的作用。
3、使脱位的关节复位,并可防止再脱位。
4、使轻、中度突出的椎间盘复位,减轻脊髓和神经压迫症状。
5、使患肢相对固定,防止病理性骨折。
6、矫正和预防关节屈曲挛缩畸形。
7、肢体制动减少了局部刺激,减轻了局部炎症扩散。
8、解除肌肉痉挛,改善静脉血液回流,消除肢体肿胀。
9、使关节置于功能位,便于关节活动,防止肌肉萎缩。
10、便于患肢伤口的观察、冲洗和换药。
11、便于病人的护理。
牵引治疗的适应证1、骨折包括新鲜骨折和陈旧性畸形愈合的骨折。
(1)新鲜骨折轻、中度移位可选用皮牵引或颌枕带牵引,移位明显时宜选用骨牵引。
(2)畸形愈合的骨折手法折骨后可选用骨牵引。
2、关节脱位主要用于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和新鲜关节脱位。
(1)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若手力牵引复位失败,可持续牵引2~4周后,再行手法复位或手术复位(2)新鲜关节脱位手法牵引复位后辅以皮肤牵引,防止关节再脱位。
3、关节及其周围的”包括化脓性关节炎、关节结核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以及关节周围的软组织炎症,如髂窝脓肿、肢体蜂窝组织炎等,用皮肤牵引可预防和矫正关节屈曲挛缩畸形。
4、骨骼”包括骨肿瘤、瘤样病损、骨髓炎和骨结核等,用皮肤牵引可防止发生病理性骨折。
5、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可用兜带牵引以达到治疗目的。
二、牵引用具(一)牵引床(二)牵引架(三)牵引29具1.牵引绳2.滑车3.牵引重量可选用0.5、1.0、2.0、5.0kg重的牵引锤或砂袋,根据病人病情变化进行牵引重量的增减。
牵引锤必须有重量标记,以利于计算牵引总重量(图19—3)。
4.牵引弓5.牵引针6.进针器具7.牵引扩张板·8、靠背架三、根据牵引时间可分为短时牵引和持续牵引。
(一)短时牵引主要是手力牵引,通过短时间的牵引,使新鲜骨折和关节脱位复位。
(二)持续牵引:有皮肤牵引、兜带牵引、骨牵引三种1.皮肤牵引利用紧贴皮肤的胶布条或海绵带对肢体施加牵引力。
牵引重量不超过5ke。
2.兜带牵引(1)颌枕带牵引:牵引重量一般不超过5ks。
常用于颈椎骨折、脱位和颈椎结核、颈椎病等。
(2)骨盆牵引,一侧牵引重量一般不应超过10kg,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宜。
(3)骨盆兜悬吊牵引:(4)脊柱兜带悬吊牵引:3、骨牵引:(1)颅骨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12(2)尺骨鹰嘴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203)尺桡骨茎突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l/20(5)指骨牵引:牵引重量不超过1 kg(6)股骨大粗隆牵引:牵引的重量为体重的1/12(7)股骨髁上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7(8)胫骨结节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7。
(9)踝上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12 。
(10)跟骨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12(11)跖趾骨牵引:与掌指骨牵引类同四、牵引治疗的常见并发症1.皮肤水疱多因胶布牵引时粘贴不均匀,不牢固,或粘贴面积小,牵引重量过重。
也有部分病人是由于对胶布过敏所致。
2.血管和神经损伤进针时定位不准及进针部位错误所致。
有时需与骨折或脱位合并的血管、神经损伤相鉴别,因此牵引前应注意检查。
3.牵引针眼感染针眼处有分泌物未清除,或牵引针松动,左右滑动易导致感染。
4.牵引针滑脱颅骨牵引钻孔太浅,或未将两弓尖靠拢压紧螺母拧紧。
钻孔太深易将颅骨内板钻穿,形成颅内血肿。
5.坠积性肺炎长期卧床不活动,加之头低脚高位,或因疼痛而尽量控制不咳嗽。
尤其老年病人抵抗力差,易发生坠积性肺炎。
6.褥疮长时间牵引活动不便,在骨突处易发生褥疮,最常见的部位是骶尾部、大粗隆、髂嵴、外踝、腓骨头和足后跟等。
7.关节僵硬患肢长期固定不动,关节液及血液循环不畅,浆液性渗出和纤维蛋白沉积,发生纤维粘连和软骨变性,引起关节活动障碍,使关节僵硬。
8.足下垂下肢水平牵引时,踝关节呈自然足下垂位。
若不将踝关节置于功能位,加之关节不活动,会发生跟腱挛缩,产生足下垂畸形。
此外胫骨结节牵引定位不准,也易损伤腓总神经,导致足下垂。
9.肌肉萎缩肢体长期不活动,肌肉代谢活动减退,导致肌无力和肌萎缩。
l0.便秘长期卧床使消化系统活动发生改变,肠蠕动减慢,易发生便秘。
五、牵引病人的护理(一)病人问题病人因躯干肢体牵引活动明显受限,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长期卧床牵引除引起不舒适以外,单调呆板的生活、各种治疗所带来的痛苦、对疾病预后的担忧等,易引起病人消极的情绪反应。
长期卧床还会造成各种并发症,影响疾病的顺利愈合。
(二)护理目标保证牵引效果,达到治疗目的。
加强生活护理,解除生活不便的困难。
安排丰富的文化生活,使病人精神愉快纠正病态心理,保持心理健康。
防止发生各种并发症。
(三)一般护理1、对牵引病人,应进行交接班,每班严密观察患肢血液循环及肢体活动情况,维持牵引于正常状态。
病人活动不便,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因此应主动帮助病人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如病情许可,可教会病人在床上借助拉手,利用便盆大”愕(图19—28)。
3.冬季应注意肢体保暖,可用棉被覆盖或包裹,防止受凉。
4.定期为病人做清洁卫生护理,如洗头、擦浴等,使病人清洁、舒适,也有利于血液循环。
5.主动与病人谈心,掌握其思想变化,对不良的心态反应及时疏导和帮助,使之愉快地配合治疗。
还可引导病人开展读书活动及欣赏音乐等,以丰富病人的文化生活。
六、常见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护理问题1:有发生血液循环障碍的可能护理措施:(1)随时观察肢端血液循环。
观察项目包括肢端皮肤颜色、皮肤温度、桡动脉或足背动脉搏动、毛细血管充盈情况、指(趾)活动情况以及病人的叙述,如有无疼痛、麻木的感觉等。
检查毛细血管充盈情况的方法:用力按压指或趾甲,甲床出现苍白区,松开后又很快转红润为血液循环正常。
如肢端皮肤颜色变深、温度下降,桡或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毛细血管充盈缓慢,被动活动指(趾)引起剧痛,病人感觉肢体疼痛、麻木,说明发生了血液循环障碍,应及时查明原因,如是否包扎过紧、牵引重量过大等,须及时处理。
(2)小儿行双腿悬吊牵引时,由于牵引力的作用;皮牵引的胶布及缠绕于其上的绷带会向牵引方向移动,因此可能导致膝部的绷带卡在膝下周径较粗之处而压迫血管,甚至引起小腿的骨筋膜室综合征。
因此要随时检查,并耐心倾听小儿叙述,如小儿无故哭闹不安,应首先考虑是否牵引所致。
(3)邓乐普(Dunlop)牵引(图19—29)用于治疗肱骨髁上骨折。
这种骨折肘部肿胀明显,牵引时需要屈肘45’,较易发生血液循环障碍,所以要特别注意观察患肢血液循环情况,防止发生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
护理问题2:有牵引无效的可能护理措施:(1)皮牵引者应注意胶布及绷带有无松散或脱落,如有要及时处理。
如胶布过敏局部刺痒病人不能忍受,可考虑用海绵带皮牵引或骨牵引。
告诉病人有不适应及时报告而不能擅自撕下胶布,否则影响治疗效果。
颅骨牵引者应每日将颅骨牵引弓的靠拢压紧螺母拧紧o.5—1圈,防止颅骨牵引弓松脱。
(2)保持牵引锤悬空,滑车灵活,牵引绳与患肢长轴平行。
防止滑车抵住床尾或床头,防止牵引锤着地,防止牵引绳断裂或滑脱,牵引绳上不能放置枕头、被子等物,以免影响牵引效果。
(3)滑动牵引的病人,要适当垫高床头、床尾或床的一侧,以保持牵引力与体重的平衡(图19—30),防止发生诸如下肢牵引者足部抵住床尾栏杆,或颅骨牵引者头部抵住床头栏杆等情况丽使牵引失去作用。
用托马氏架牵引时,架子上端的环大小要合适。
环太大时可跨过髋关节,环太小又达不到髋关节,都起不到固定和支持肢体的作用。
护理问题3:有牵引不正确的可能护理措施:(1)牵引时患肢放置的位置应符合要求,如股骨颈骨折、粗隆间骨折时患肢需保持外展中立位。
但单个肢体的位置应与躯干、骨盆联系起来看,否则易引起错觉。
为防止患肢外旋,可穿带有横板的防外旋鞋。
(2)股骨上段骨折行骨牵引时,患肢应尽量外展,病人保持半卧位,以利于骨折对位。
胫用≥骨中下段骨折行跟骨牵引时,可将牵引绳系在牵引弓的外角,使踝关节.轻度内翻,以利骨折复位。
(3) 牵弓[的重量应根据病情需要调节,不可随意增减。
重量过小,不利于骨折复位或畸形矫正;重量过大,可导致过度牵引,造成骨折不愈合。
当牵引病人叙述患处疼痛时,应认真分析原因,不可简单地减轻重量。
例如关节炎病人当重量不足以拉开关节面时仍会感到疼痛,加大重量后疼痛即可消失。
(4)告诉病人及其家属,不能擅自改变体位,不能自己增减重量,否则造成牵引失败而影响治疗。
护理问题4:防止发生并发症护理措施:(1)防止发生坠积性肺炎:指导病人练习深呼吸,用力咳嗽,定时拍打背部,用拉手练习起坐等。
(2)防止发生褥疮:在骨突起部位,如肩背部、骶尾部、双侧髂嵴、膝踝关节、足后跟等处放置棉圈、气垫等,并定时按摩,每日温水擦浴,保持床铺干燥、清洁。
若皮肤受压发红,可涂抹红花酒精后按摩。
(3)防止便秘:鼓励病人多饮水,多吃粗纤维素食物。
指导病人每日按摩腹部:先由右下腹至右上腹,由左上腹至左下腹达耻骨联合上方。
如已有便秘,可口服20%甘露醇液,每日3次,每次30ml,也可用开塞露肛门灌入或用肥皂水灌肠。
(4)防止足下垂:腓总神经损伤和跟腱挛缩均可引起足下垂。
因此下肢牵引时,应在膝外侧垫棉垫,防止压迫腓总神经。
行胫骨结节牵引时,要准确定位,以免误伤腓总神经。
如病人出现足背伸无力,则为腓总神经损伤的表现,应及时检查去除致病原因。
平时应用足底托板或砂袋将足底垫起,以保持踝关节于功能位。
如病情许可,每天应主动伸屈踝关节,如因神经损伤或截瘫而引起踝关节不能自主活动,则应作被动足背伸活动,以防止关节僵硬和跟腱挛缩。
(5)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在牵引期间应鼓励病人做力所能及的活动,如肌肉的等长收缩、关节活动等,辅以肌肉按摩及关节的被动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保持肌力和关节的正常活动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6)过牵综合征:多发生于颅骨牵引时,为牵引过度导致的血管、神经损伤。
易伤及的神经、血管主要有舌下神经、臂丛神经、脊髓、肠系膜上动脉等,表现出相应的神经、血管受损症状。
如舌下神经过牵表现为吞咽困难,伸舌时舌尖偏向患侧;臂丛神经过牵表现为一侧上肢麻木;(7)防止钢针眼感染:保持牵引针眼干燥、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