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风能利用的历史和现状
第二章 风电历史

2005年 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 16日 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 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为了促进各国完成 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 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议定书允许采取以下四种减排方式: 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议定书允许采取以下四种减排方式: 两个发达国家之间可以进行排放额度买卖的“ 一、两个发达国家之间可以进行排放额度买卖的“排放权 交易” 即难以完成削减任务的国家, 交易”,即难以完成削减任务的国家,可以花钱从超额完成 任务的国家买进超出的额度。 任务的国家买进超出的额度。 净排放量”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 二、以“净排放量”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即从本国实际 排放量中扣除森林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的数量。 排放量中扣除森林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的数量。 可以采用绿色开发机制, 三、可以采用绿色开发机制,促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共同减排温室气体。 共同减排温室气体。 可以采用“集团方式” 四、可以采用“集团方式”,即欧盟内部的许多国家可视 为一个整体,采取有的国家削减、有的国家增加的方法, 为一个整体,采取有的国家削减、有的国家增加的方法,在 总体上完成减排任务。 总体上完成减排任务。
1891年丹麦研制的风电机组 年丹麦研制的风电机组
美国的小型风电机组
20世纪30年代后,美国开始研制大中型风力发电机。 20世纪30年代后,美国开始研制大中型风力发电机。 世纪30年代后 1941年设计了一台1250kW的大型风力发电机 年设计了一台1250kW的大型风力发电机, 1941年设计了一台1250kW的大型风力发电机,风轮直径 53m,二叶片,作为常规电站并入电网。 53m,二叶片,作为常规电站并入电网。 丹麦在风力机并网方面研究比较深入, 丹麦在风力机并网方面研究比较深入,最具代表性的风力 机是盖瑟风力发电机组。额定功率200kW 200kW, 机是盖瑟风力发电机组。额定功率200kW,年平均发电量 45万kW·h,采用异步发电机、定桨距风轮、 45万kW·h,采用异步发电机、定桨距风轮、叶片端部有 制动翼片。 制动翼片。
国内外风力发电技术现状与展望(新能源)ppt

海上风电机组的的研究与开发
发展海上风电是国际上风电发展的一个方向。世界上对海上风电的研究与开发始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海上风电技术正日趋成熟,并开始进入大规模开发阶段。
*
GE3.6s 风力发电机 (公司名称: Gamesa Eòlica )
*
REpower 5MW风力发电机 (公司名称:REpower Systems AG)
*
华锐1.5MW风电机组
东汽1.5MW风电机组
上海电气1.25MW风电机组
国内兆瓦级风电机组
*
国内兆瓦级风电机组
南车时代1.65MW风电机组
海装2MW风电机组
*
国内兆瓦级风电机组
惠德1.0MW风电机组
明阳1.5MW风电机组
*
金风62/1200 风力发电机组 生产厂家: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电气风电设备有限公司与德国Aerodyn公司联合设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2MW风力发电机组; 哈尔滨哈飞威达风电设备有限公司和芬兰Winwind公司合资,生产1MW和3MW变桨变速并网型风力发电组; 东方汽轮机厂与德国REpower公司合作进行1.5兆瓦MD70和MD77型风力发电机组整机设计。同时,在“十五”期间,中国的风电场和并网风电得到迅速发展,如:内蒙古、新疆、辽宁、宁夏、上海等地风电场和风电设备的发展。其中内蒙古赤峰大唐、辉腾锡勒风电场发展成为规模最大风电场。
图1 古代风力机
*
以后又发展了一种水平轴风力机,它的风轮具有十根梁,其间用张线固定,每根梁上有一块小帆布。至今在江苏一带还可见到竹木帆布结构的风力机。这种风力机在农田灌溉和盐池提水方面仍起到重要作用。
*
中世纪风力机
到公元11世纪,在中东古代风力机应用很广泛。到13世纪,这种风力机传到了欧洲。到14世纪,荷兰率先改进了古代风力机,并广泛利用这种改进后的风力机为莱茵河三角洲的沼泽地和湖泊抽水。 中国宋朝是风力机的全盛时期,当时流行着垂直轴天津风车。
风力发电的发展历史、现状及趋势综述

CAIXUN 财讯-105-风力发电的发展历史、现状及趋势综述□ 西华大学西华学院 刘峻豪 / 文随着全球科技技术爆发式提升,作为主要能源提供的化石能源日渐枯竭,源。
现主要发展的替代能源即新能源主本文主要探究风力发电的发展历史、现本不会破坏环境,是稳定、安全的能源。
发电技术。
风能 风力发电 控制技术 电力系统风能利用历史(1)世界风能利用历史数千年前就出现了利用风能带动帆航行的船。
后又制造出一种风力机,可以利用风能来碾米和提水。
虽然人类利用风能在历史上很早就出现,但是风力发电技术发展却只有不到两百年的历史。
19世纪80年代末期,第一台的风力发电机由美国制造成功,但仅有12kw 的功率。
1939年至1945年期间,丹麦首次投入使用少叶片风力发电机。
19世纪50年代初期,丹麦制造出第一台交流风力发电机。
1930年至1960年,丹麦、美国等欧美国家开始研发更大功率的风力发电机。
20世纪80年代,已出现630kW 的风力发电机,国际技术已攻破风力发电技术瓶颈,大幅降低风力发电成本。
1990年,新一代风力发电机的雏形已形成。
(2)我国风力发电历史上个世纪90年以来,大型风力机开始在我国推广应用,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截止2000年底,全国建成风电场27个,分布在10余个省区,安装机组800余台,最大容量为1300千瓦,总装机容量为400兆瓦,1996年至2001年风电装机容量的平均年增长率为16%,我国已跻身风力发电行业快速发展的国家行列。
2016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量2337万千瓦,累计装机量达到1.69亿千瓦,其中海上风电新增装机59万千瓦,累积装机容量为163万千瓦。
目前发达欧美国家大功率风力发电机制造水平远远领先我国。
在第八、九个五年计划期间,风力发电得到国家重视,被列入重点科研项目,取得了一些突破性成就。
在1980年至1990年,我国尝试研制过变桨距调节风力发电机,由于当时我国机械控制水平较低,研发的机组可靠性差,没有形成产业化,此技术并未发展起来。
风力发电ppt

上海电力学院-电气工程电力系统
1
• 风力发电背景
2
• 风能利用历史
• 风力发电介绍
3
4
• 风力发电现状
• 展望和总结
5
2
1.风力发电背景
世界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给人们带来便捷舒适生活的同
时不断地增加着能源的需求。但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的,大量的使用导 致了全球性的能源危机、全球性的环境危机等一系列有待解决的问题。 而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和利用正好可以解决这些全球性的危机问题。在可 再生能源中风能便是其中利用最早、目前发展最完善、可靠性最高的新 能源球表面大量空气流动所产生的动能。由于地面各处受太阳辐照 后气温变化不同和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不同,因而引起各地气压的差异, 在水平方向高压空气向低压地区流动,即形成风。风能资源决定于风能 密度和可利用的风能年累积小时数。风能密度是单位迎风面积可获得的 风的功率,与风速的三次方和空气密度成正比关系。
国四批“十二五”风电项目审批总核准量超过1亿千瓦。
2.在地理位置层面上:
由于陆地资源的局限性,和风能分布的局限性导致陆地上不可能有 足够的风电场。此外海洋风电场风能的高密度性也同样决定着未来风力
发电的趋势必然是大力发展海洋风电为主。
谢谢观赏
4
2.风能利用历史
发电
榨油、锯木 提水、舂米
帆船
5
3.风力发电介绍
外形
6
3.风力发电介绍
内部结构
4.风力发电现状
一.从风力发电机原理上大致可分为三种:
1.鼠笼式风机
2.双馈式风机
3.永磁式风机
鼠笼式风机
双馈式风机
永磁式风机
二.从地理位置上分类可以分为两类: 1.陆上风电场:
风力发电的发展趋势

风力发电的发展趋势一、风力发电的发展历程风力发电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最早的风力发电综合利用风能的方式是风车,用来提供机械动力,比如磨面粉,抽水等。
而第一批商业风电机组、则出现在1870年左右。
直到今天,风力发电已经成为了全球最重要的新型能源,并且取得了重大的发展成就。
随着技术的进步,风力发电的效率和可靠性不断提升,成本不断降低,其在能源领域的地位日益重要。
二、风力发电的技术趋势1. 大型化、高效化目前,风力发电机组的容量不断增大,从最早的几十千瓦,到目前的数兆瓦级别,未来还有望进一步提升。
大型化的风力发电机组不仅可以更好的利用风能,提高能源转换效率,而且在降低单位能耗成本方面也具有明显的优势。
2. 智能化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风力发电设备也面临着智能化的趋势。
智能化技术可以对风力发电设备进行远程监控和管理,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智能化技术还能帮助运维人员更好的进行预测性维护,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整体的投资回报率。
3. 海上风电随着陆地资源的日益枯竭,海上风电已经成为未来风力发电的主要发展方向。
海上风电资源丰富,风速稳定,且对景观和环境影响较小。
相比陆地风电,海上风电技术较为成熟,但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未来海上风电将会实现更大规模的商业化应用,并成为风电发展的主要领域之一。
1. 全球化发展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风力发电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发展热点。
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纷纷投入大量资金用于风力发电的研发和建设。
未来,风力发电将进一步实现全球化发展,全球范围内将形成更为紧密的合作与竞争格局。
2. 多元化利用未来风力发电将逐步实现多元化利用,不仅可以作为发电设施,同时还可以与其他能源形式进行有效整合,例如与太阳能、储能、地热能等形成混合能源,实现对能源的高效利用。
未来风力发电还有望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等领域实现更加广泛的利用。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各国纷纷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力度,风力发电成为了各国发展可再生能源的主要选择之一。
风能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风能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摘要:本文详细叙述了我国风能储备的丰富,风能的主要利用形式,利用风能的现状,风能开发的意义以及风能开发的利与弊等问题。
在当今社会不断持续的能源紧张中,不少人想到了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利用洁净的能源(可再生能源)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环保理念的体现。
特别是风能技术最为成熟,经济可行性较高,是一种较理想的发展能源。
风能作为一种无污染和可再生的新能源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特别是对沿海岛屿,交通不便的边远山区,地广人稀的草原牧场,以及远离电网和近期内电网还难以达到的农村、边疆,作为解决生产和生活能源的一种可靠途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风能资源总量约42亿千瓦,技术可开发量约3亿千瓦。
关键词:风能储备、风能开发、风能利用、开发的意义、开发的利与弊1.前言风能是地球表面大量空气流动所产生的动能。
由于地面各处受太阳辐照后气温变化不同和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不同,因而引起各地气压的差异,在水平方向高压空气向低压地区流动,即形成风。
风能资源决定于风能密度和可利用的风能年累积小时数。
风能密度是单位迎风面积可获得的风的功率,与风速的三次方和空气密度成正比关系。
据估算,全世界的风能总量约1300亿千瓦,中国的风能总量约16亿千瓦。
风能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在所有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中,风力发电是技术最成熟、最具规模开发和商业发展前景的方式。
发展风电对于改善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保障能源安全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大力发展风电,这已经成为世界上的共识。
我国位于亚洲大陆东部,濒临太平洋,季风强盛,内陆还有许多山系,地形复杂,加之青藏高原耸立我国西部,改变了海陆影响所引起的气压分布和大气环流,增加了我国季风的复杂性。
冬季风来自西伯利亚和蒙古等中高纬度的内陆,那里空气十分严寒干燥冷空气积累到一定程度,在有利高空环流引导下,就会爆发南下俗称寒潮,在此频频南下的强冷空气控制和影响下,形成寒冷干燥的西北风侵袭我国北方各省(直辖市、自治区)。
风能利用

风能利用风能利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风能的利用主要是以风能作动力和风力发电两种形式,其中又以风力发电为主。
以风能作动力,就是利用风来直接带动各种机械装置。
如:风力泵水、风帆助航等。
按照不同的需要,风能可以被转化成其他不同形式的能量,如机械能、电能、热能等,以实现提水灌溉、发电、供热、风帆助航等功能。
风能转换与利用情况如下图所示。
逆变 电能负荷 电网 热能 供暖或供热水 直流电 交流电 整流 蓄电池 电解制氢 涡轮机 涡轮机 发电机 灌溉 空气 水 油 泵水储能 压缩空气 液压电动机 风助航风力机 风能 机械泵 制热装置 发电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风能的国家之一。
唐代有"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句,可见那时风帆船已广泛用于江河航运。
到了宋代更是我国应用风车的全盛时代,当时流行的垂直轴风车,一直沿用至今。
风能的最早利用方式是“风帆行舟”,依靠风力使船舶在海面上航行。
利用风车提水可以治理山丘区坡耕地和解决人畜饮水问题,既经济、又环保。
公元前数世纪我国人民就利用风力提水、灌溉、磨面、加工粮食,用风帆推动船舶前进。
公元前2世纪,古波斯人就利用垂直轴风车碾米。
10世纪伊斯兰人用风车提水,11世纪风车在中东已获得广泛的应用。
13世纪风车传至欧洲,14世纪已成为欧洲不可缺少的原动机。
在荷兰,风车先用于莱茵河三角洲湖地和低湿地的汲水,后又用于榨油和锯木。
到了十八世纪二十年代,在北美洲风力机被用来灌溉田地和驱动发电机发电。
1891年,丹麦建成世界第一座风力发电站。
从1920年起,人们开始研究利用风力机作大规模发电。
1931年,在苏联的Crimean Balaclava 建造了一座100KW容量的风力发电机,这是最早商业化的风力发电机。
谷物加工清洗:在谷物蹂打、春碾后,根据质量不同的物体在同等风力下,被风吹的远近不同的惯性原理,借助自然风或人造风把粮食籽粒和秸秆、谷糠等杂物分开,达到“取精去粗”的目的。
风力发电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2020.11 EPEM21智库见解Vision风力发电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通道新天绿色能源有限公司 王月普近些年来,全球的风力发电行业发展十分迅速,发展前景可观,各个国家都十分重视风力发电技术,风电机组装机容量不断提升,即使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在制造业行业中整个风电累计装增量的增长率依然遥遥领先。
由于我国的能源短缺问题、环境污染问题比较严重,风电技术由于清洁、可靠、无需进口的优势成为了发展的重点项目。
我国可以开发的陆地风能资源大约分别为253GW,海洋风能资源大约为750GW。
在风电的设计生产制造与运行控制技术方面,西班牙在2009年安装了第一台4.5MW 风电机组,该风电机组由本土制造商生产,机组的叶轮直径为128m,采用了中速齿轮箱和永磁同步发电机及全功率变流器设计,实现了叶片变桨独立控制,显著提高了机组的可利用率及使用寿命。
欧洲在海上风电产业技术方面的发展处于全世界领先地位,拥有的核心技术包括无齿轮直驱及混合驱动技术、双馈齿轮驱动技术等,美国风电设备制造商GE 已经研发一种被称之为“动态无功控制”的闭环风电场电压控制技术。
在风力发电初始阶段,采用较多的为低效率的定桨距恒速恒频风力机,风能利用率较低。
随着风力发电技术日趋成熟,出现了比较先进的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VSCF),最大限度的提高了风能利用率。
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应用的主流机组为双馈式感应异步发电机(DFIG)和直驱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PMSG)。
与DFIG 相比,直驱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组可靠性、故障率、机械损耗等降低,机组的运行寿命延长。
风电电源在应用中需注重与电网的协同运行,相关的研究包括电网风电接纳能力、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等,但这些研究相对独立,对于技术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制约作用等处于研究的空白阶段。
我国风力发电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分析1986年山东荣成风电场的成功并网代表着我国风电开发建设的开始,至今我国风力发展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已经过了30多年,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弱变强质的飞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对风能利用的历史和现状
11级国贸2班201130091198 姚洁聪
风是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太阳辐射热引起的。
太阳照射到地球表面,地球表面各处受热不同,产生温差,从而引起大气的对流运动形成风。
那么风能是什么?风能是因空气流做功而产生的动量。
空气流具有的动能称风能。
空气流速越高,动能越大。
人们所说的风力发电,是用风车把风的动能转化为旋转的动作去推动发电机,以此产生电力,方法是透过传动轴,将转子的旋转动力送至发电机。
这是一种洁净的可再生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在所有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中,风力发电是技术最成熟、最具规模开发和商业发展前景的方式,对于改善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保障能源安全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但是进行风力发电的时候会产生庞大的噪音,由此造成一些鸟类动物的消失,且我国地形条件复杂,因此风能资源的分布并不均匀,造成风力具有间歇性,经济性不足,这些都是风能利用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人类对于风能的利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而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风能的国家之一。
在尧舜时代,我国古代先民已认识到掮动生风的原理,并开始将人造风应用于生产、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认识到风是由空气流动而产生的,开始对自然风加以利用。
同时中国是最早使用帆船和风车的国家之一。
唐代有“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诗句,可见那时风帆船已广泛用于江河航运。
最辉煌的风帆时代是中国的明代,14世纪初叶中国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庞大的风帆船队功不可没。
而风车的广泛使用是在明代之后,方以智著的《物理小识》记载有:“用风帆六幅,车水灌田,淮阳海皆为之”,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当时古代先民已经懂得利用风帆驱动水车灌田的技术。
古代风能的广泛利用,对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古代先民关于风能利用的探索和发明,取得了极为丰富的科技成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中国沿海沿江地区的风帆船和用风力提水灌溉或制盐的做法,一直延续到20世纪50年代,仅在江苏沿海利用风力提水的设备就曾达20万台。
70年代中期以后风能开发利用列入“六五”国家重点项目,得到迅速发展。
进入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先后从丹麦、比利时、瑞典、美国、德国引进一批中、大型风力
发电机组。
在新疆、内蒙古的风口及山东、浙江、福建、广东的岛屿建立了8座示范性风力发电场。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引进55kW容量等级的风电机投入商业化运行开始,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的风电市场已经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到2009年底,我国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601万kW,位居世界第二,2009年新增装机容量1300万kW,占世界新增装机容量的36%,居世界首位。
可以看出,我国风电产业正步入一个跨越式发展的阶段,而2010年我国累计装机容量已44733.29万kw。
于2011年11月13日,新华社宣布,中国已超过美国,拥有世界最大风力发电能力基础设施。
从技术发展上来说,我国风电企业经过“引进技术—消化吸收—自主创新”的三步策略也日益发展壮大。
随着国内5WM容量等级风电产品的相继下线,以及国内兆瓦级机组在风电市场的普及,标志我国已具备兆瓦级风机的自主研发能力。
同时,我国风电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国产机组的国内市场份额逐年提高。
目前我国风电机组整机制造业和关键零部件配套企业已能已能基本满足国内风电发展需求,但是像变流器、主轴轴承等一些技术要求较高的部件仍需大量进口。
因此,我国风电装备制造业必须增强技术上的自主创新,加强风电核心技术攻关,尤其是加强风电关键设备和技术的攻关。
根据我国风电发展预测,到2020年底全国总装机规模达到12000万kw,到2050年底,全国风电总装机规模到50000万kw,风电规模化发展,使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进一步增强。
风电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明显增强。
2020年以后化石燃料资源减少,火电成本增加,风电具备市场竞争能力,发展更快。
2030年水电资源也大部分开发完,海上风电进入大规模开发时期,很可能形成东电西送的局面。
风电以其良好的环境效益和逐步降低的发电成本,必将成为本世纪中国的重要电源。
风能的利用不能简简单单的看作是一个新能源的开发,要是利用得当,它还是一个聚宝盆,外国专家对中国的风电开发前景十分看好。
据说世界第一大风电开发企业也向中国市场进发了,面对这样一个香饽饽,岂能袖手旁观,中国企业应该主动向国家政策靠拢,利用现有政策的支持,尤其是国有企业,可以依靠国家资金和政策的扶持,大胆的向新能源,向风能开发领域进军,不要抱着现有利
益不放。
能源企业在这个问题上要高瞻远瞩,不能唯利是图。
我国政府也应该在政策上给予只能购销企业更多的支持,因为新能源技术的开发一次性投入,企业往往缺乏足够的资金,资金决不能成为影响他们积极性的原因。
对国民的宣传要重视起来,要让大家明白为什么投入这么多的人力物力来发展新能源,在思想上动员大家。
如果新能源的利用在中国有效地扩展起来,那么中国的地大物博不再是一个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