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民族大融合01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17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课件

第17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课件
温故知新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政局如何?
——政权分立、南北对峙 南方相对安定
2、南方相对北方稳定,带来哪些影响?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南方经济开发
第十七课
一、北方政局
政权分立、 民族斗争、 民族融合 (主流)
北魏
宋、齐、梁 (鲜卑族拓跋部)
西魏
东魏 梁
北周
北齐
隋 陈
梁、陈
386年,西鲜卑拓跋部建立政权,史称“北魏” 迁都平城 439年,统一北方
我国游牧民族与农业民族两种不 同文化存在冲撞,一直以来“以胡治 汉”、“胡汉分治”进行统治,民族
分化严重。
如果你是北魏的一名统治者,面对这 种情况,你会怎么做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冯太后改革
中央实行 集权 政治上: 地方实行 三长制 官员实行 俸禄制
(仿照汉制)
经济上: 均田制
①把都城从平城迁至 洛阳 ②采用 汉族 的官制 ③穿 汉服 ,禁 胡服 孝文帝改革 ④必须使用 汉 语 ⑤鼓励鲜卑贵族与 汉族贵族 联姻 ⑥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 汉族 姓氏

促 进 了 胡 汉 融 合
有人说:孝文帝改革使鲜 卑族最终汇入中华民族 大家庭,推动了整个民族 的融合和进步。
但有人说:孝文帝改革使鲜卑 族丧失了勇武之气,导致北魏 的衰落和鲜卑族的灭亡。
孝文帝,原名拓拔宏,改姓氏后为元宏,生 于467年,他四岁即位。即位19年。孝文帝自幼 在冯太后的教养下,深受汉文化的影响,雅好儒 学,熟读五经和诸子百家书。 当时整个北魏处于向封建化的过渡时期,社 会矛盾极端尖锐,民族冲突非常严重,国力大大 衰落。孝文帝拓跋宏在其祖母太皇太后冯氏的支 持下,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 向来改革都是要经过一场激烈的斗争才能实 现的,孝文帝的改革也不例外。他的改革遭到了 一些鲜卑旧贵族的阻挠和破坏,甚至连自己的太 子元询也要起兵发动叛乱。孝文帝果断的囚禁并 处死了元询,坚决的把改革进行了下去。 公元499年,一心想统一南方的孝文帝拓跋 宏,病逝在南征的途中,年仅33岁。北魏随着他 的去世而国政大坏,从此一蹶不振。35年后,北 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第17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第17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冯太后改革
中央实行 集权 政治上: 地方实行 三长制 官员实行 俸禄制
(仿照汉制)
经济上: 均田制
①把都城从平城迁至 洛阳 ②采用 汉族 的官制 ③穿 汉服 ,禁 胡服 孝文帝改革 ④必须使用 汉 语 ⑤鼓励鲜卑贵族与 汉族贵族 联姻 ⑥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 汉族 姓氏
促 进 了 胡 汉 融 合
迁都洛阳
平城 494年北魏迁都洛阳 Nhomakorabea洛阳孝文帝,原名拓拔宏,改姓氏后为元宏,生于467 年,他四岁即位。即位19年。孝文帝自幼在冯太后的教 养下,深受汉文化的影响,雅好儒学,熟读五经和诸子 百家书。 当时整个北魏处于向封建化的过渡时期,社会矛盾 极端尖锐,民族冲突非常严重,国力大大衰落。孝文帝 拓跋宏在其祖母太皇太后冯氏的支持下,进行了卓有成 效的改革。 向来改革都是要经过一场激烈的斗争才能实现的, 孝文帝的改革也不例外。他的改革遭到了一些鲜卑旧贵 族的阻挠和破坏,甚至连自己的太子元询也要起兵发动 叛乱。孝文帝果断的囚禁并处死了元询,坚决的把改革 进行了下去。 公元499年,一心想统一南方的孝文帝拓跋宏,病 逝在南征的途中,年仅33岁。北魏随着他的去世而国政 大坏,从此一蹶不振。35年后,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政权 更替
北方 政局 统一 政权
北魏
西魏、东魏
北齐、北周

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过北方十来年,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北魏维 持了近百年。386年北魏建立,后迁都大同439年北魏统一北方。 政权分立、分裂混战、民族融合。
政治 1、中央:集权中央。2、地方:基层设置乡官,实行
特点
北 方 民 族 大 融 合
冯太 后 孝文 帝改 革 孝文 帝 作用 特征 民族 大融 合 意义

第17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第17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第17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源自1、西晋统一局面被破坏后,北方长期处于多 个政权分立的战乱状态。直至隋统一前的270 年间, 与 交织在一起, 则是 历史发展的主流。 2、386年,鲜卑 部乘前秦内乱建立政权, 国号为“魏”,史称 。进入中原,迁都 , 439年,北魏先后吞灭北方各小国,一统北方。 3、民族融合在社会生活方面凝结下来的成果 非常突出。“ ”、“ ”和 是最为生动的事例。
★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作用是什 么? 答:内容:①冯太后仿照汉制进行政治、 经济改革,政治上实行“三长制”,经 济上实行“均田制”。②孝文帝迁都洛 阳。③孝文帝推出改官制、禁胡服、学 汉语通婚姻,改姓氏的汉化政策。 作用:孝文帝改革承担了“胡汉融合” 的促进任务,顺应了民族融合的历史潮 流。
★4、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特征及 意义是什么? 答:特征:①“胡人汉服”和“汉人胡 食”。 ②“南北互使”和“南北互市”。 ③“北方融合”和“南方发展”。 意义:①民族大融合与南北经济发展为 重新统一准备了条件。②民族大融合为中 华民族历史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最终催 生出了大唐开放繁盛的新气象。

北方民族大融合ppt30 人教版

北方民族大融合ppt30 人教版
的教训,深知鲜卑族必须适应占中原主流的汉族人 的文化; 其三,汉族文化经过长期发展,各方面都比游牧文化更 为先进,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客观上讲是顺应时势。
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改革家。
洛阳东汉时期的墓室壁画。
胡床 方凳
汉人最初是席地而座,即以席为坐。这是一种很不舒服的坐姿;
两席屈折,膝向前,上身的体重全部由臀部挤压在腿上,下肢极

西 晋
十 六 国
北 魏
东 汉

东 魏
北 齐
西北 魏周

北朝

东 晋




南朝
No
1、439年统一黄河流域的是(C)
Image
A、三国中的魏国
B、氐族建立的前秦政权
C、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
2、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都到(B)
A、长安 B、洛阳 C、许 D、殷
3、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改革是(D)
邱穆陵 步六孤
贺赖 独孤
汉姓
元 楼
改把 改 将 为皇 为 鲜 姓族 汉 卑

元由 族 族

。姓 姓 的
贺 刘
拓氏姓 bá , 氏 跋
动脑筋
shì
自孝文帝之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 号多用“孝”字,如“孝武帝”“孝 明帝”等,这是为什么?
因为自北孝文帝改革以后,北魏王朝 注意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提倡 尊老、养老的风气,以孝治国,所以 皇帝死后的谥号多用“孝”字。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鲜卑
鲜卑
匈奴
羯(jié) 羌(qiāng)
氐(dī) 西

鲜卑
鲜卑
西晋
一、北方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

第四单元第3课北方民族大融合PPT课件

第四单元第3课北方民族大融合PPT课件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北魏的都城最初建立在(D)
A.建康 B.洛阳 C.长安 D.平城
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B)
A.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 B.是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时期 C.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D.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分裂时期
9.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C)
A.适应民族融合的趋势 B.增加财政收入 C.巩固鲜卑贵族的统治 D.学习汉族文化
10.下列对于民族融合的理解,错误的是(D)
A、氐 B、鲜卑 C、汉族 D、匈奴
5、北魏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B)
A.羯 B.鲜卑 C.氐 D.匈奴
6、下列内容,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的是:(C)
①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②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③增强了国家军事力量
④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
到恢复和发展
A.①②
北魏 孝文 内容 帝改

①迁都洛阳 ②汉化措施
说汉语 穿汉服 改汉姓 通汉婚 用汉制 学汉礼
影响:促 的进 发了展北,方加民速族了大北融方合少,数民有族利的于封北建方化经进济 程。
孝文帝对于北方汉族来说是一个征服者, 他为什么不用武力将鲜卑文化推行于中原汉族 地区,却要向汉族学习,实施汉化政策呢?
其一,孝文帝从小受汉族文化的熏陶,热衷于中原文化; 其二,孝文帝吸取前秦皇帝苻坚一味使用武力而最终失败
的教训,深知鲜卑族必须适应占中原主流的汉族人 的文化; 其三,汉族文化经过长期发展,各方面都有比游牧文化更 为先进,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客观上讲是顺应时势。
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改革家。
南 北 朝 地 图

北方民族大融合

北方民族大融合
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指汉语)。其年三十以上,习性 已久,容或不可猝革。三十以下, 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 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魏书·献文六王传》
这是孝文帝改革的哪项措施? 他这样规定的目的是什么?
“十二月……魏主 引见群臣于光极堂,颁 赐冠服(注:赐冠服以易 胡服)。”
——《资治通鉴》 卷一四0
鲜卑姓氏改为汉姓
鲜卑姓 汉姓 鲜卑姓 汉姓 拓拔 元 贺赖 贺 丘穆陵 穆 独孤 刘 步六孤 陆 贺楼 楼
想一想
这是孝文帝改革的哪 些措施?
他这样规定的目的是 什么?
想一想 汉服的流行 说明了什么现象?
魏晋北南魏北帝朝后妇礼女佛服图饰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 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 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你对民族融合有了 哪些认识?
民族融合
民族融合是中国古代历 史上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 民族融合的过程是指各民族 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 同发展、融为一体的过程, 更是中华文明的进步过程。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一、背景
1.鲜卑拓跋部统一黄河流域 439年 2.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二、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1、迁都洛阳 2、汉化措施
三、影响: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北魏骑马俑






鲜卑
北魏
鲜卑
北魏
鲜卑人的活动区域发生 了怎样的变化?
平城 洛阳
孝文帝的汉化措施
•改用汉语 •改穿汉服 •改姓汉姓 •与汉族联姻 •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 •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
《敕勒歌》是鲜卑语的民歌, 为什么在汉族中广为流传?南想一想Fra bibliotek北 朝

北方民族大融合PPT优秀课件14 人教版

北方民族大融合PPT优秀课件14 人教版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北方民族大融合
民族融合是指若干民 族在共同的经济基础和思 想基础上互相影响,逐渐 形成新民族的过程。
一、北魏统一北方
1、北魏的建立: 时间 都城 民族
4世纪 平城 鲜卑族 后期 拓跋部 2、北魏统龙门山。
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 后开始动工开凿
洛阳是我国古都之一,驰名中外 的历史文化名城,你还记得我们 学过的哪些朝代曾在这里建都? 东周 东汉 曹魏 西晋
返回
鲜卑族服饰俑 汉族服饰俑
北魏供养人服饰
《孝文帝出行图》。画面中所有 的人都是峨冠博带,宽衣大袖, 反映了孝文帝汉化改革以后北魏 的衣冠制度。
﹙1﹚迁都洛阳 (2)改穿汉服 (3)改用汉语 2、内容: (4)改姓汉姓 (5)与汉族通婚 (6)采用汉族的官制和律法 治理国家
北 魏 孝 文 帝 拓 跋 宏
原名拓拔宏,改姓氏后为元宏,生于467年, 卒于499年,他四岁即皇帝位。即位19年时,冯 太后去世,开始独揽朝政。孝文帝自幼在冯太 后的教养下,深受汉文化的影响,《魏书》说 他“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意,览之便 讲,学不师授,探其精奥· · · · · · 才藻富瞻,好为文 章,诗歌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 授, 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返回
鲜卑
鲜卑 羌(qiāng) 氐(dī) 西 晋 匈奴 羯(jié)
公元386年,鲜卑人 拓跋圭建立北魏。 返回
鲜卑族的文化极其落后,统一北 方后,面对民族融合的趋势,摆在北 魏统治者面前的最大的难题就是巩 固统治,如果你是孝文帝,你该怎 么办?
改革
二、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1、背景:北魏统一北方后,出现了 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PPT优秀课件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PPT优秀课件

皮皮课件 鲜卑
鲜卑
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由鲜卑语 译成汉语
北魏的建立和统一
拓跋珪
1北魏政权的建立者
鲜卑族拓跋部 386年,拓跋珪建立北魏 都皮皮城课:件平城(山西大同)
2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七 年 级 历 史 上 册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背景
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着定居的生活。
民族交融的表现(从经济、习俗、政治、文化、民族心理等方面)
经济习俗方面
政治方面
皮皮课件
内迁人民学习汉族农业技艺、 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
从事农产;汉族人民学习畜 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
牧经验,接受北方各族人民 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
原名拓跋宏,改姓氏后为元宏,他四岁继皇位, 是北魏王朝的第6个皇帝,继位19年时,祖母冯 太后去世,开始真正掌握政权。孝文帝自幼在 冯太后的教养下,深受汉文化的影响。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 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 所居官。
——《魏书》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 30岁以上的鲜卑官员要逐步 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要立 皮皮即课件改说汉语,故意说鲜卑语 的,要罢官降爵。




北 方
皮皮课件





南北朝 并立形势
北魏统一北方,初步结束 了前秦瓦解后北方的分裂 局面,北方出现了民族融 合的趋势。
3迁都洛阳
皮皮课件
北魏孝文帝即位后,立 志用文治移风易俗。他 力排众议,494年迁都 洛阳,把百余万包括鲜 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 民迁到中原。

北方民族大融合PPT课件

北方民族大融合PPT课件

魏 蜀吴
西晋
十六国 东晋
北朝 南朝
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汉族和 少数民族相互影响的现象有哪些?
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 方,目睹了洛阳的风 貌,感慨的说:以前 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 后的异族风气,现在 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 兴盛,人才济济,难 以言传
返 回
返 回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八年级上册讲义
二、学情分析
学生状况
从初二学生的年龄和生理特点上看,年 龄偏低,知识水平和资料来源还是很有限,但 他们有新鲜感、好奇心、求知欲、表现欲;从 能力上看,学生有较强的感性认识、喜欢动手 去做、喜欢用语言去陈述,但理性认识较差。
教学预测及对策 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两个:(1)分析战争 部分,学生考虑问题可能不够全面,对策是 指导学生积极从课文中获取有效信息,引导 学生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2)介绍人物部 分,有的学生会力图参与,但又无从下手。 对策是积极指导学生从历史书籍、影视、网 络、报刊、杂志等途径获取资料。
1.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是( ) 。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2.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最大规模的战役是
( )。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3.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胜利的相同意义是( )。
①沉重的打击了日寇 ②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
二、教材分析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集中体现了中国抗日战 争的全民性、艰苦性和伟大性。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对 我国发动了全面的侵略战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中华儿女 发出了“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的时代呼声:有直 面凶顽、英勇搏杀的悲壮;有兵民一家、予敌重创的凯歌;有 挥笔如剑、引吭泼墨的自信;有致力发展、捍卫尊严的凛然。 正是这一代不屈的脊梁,用他们的血肉之躯,抗击了侵略者, 赢得了抗战的胜利。

第17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第17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①迎合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历史趋势; ②改革措施行之有效; ③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改革手段灵活。Fra bibliotek民族大融合
• 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原因有哪些? ①大量少数民族人民南下与汉族人民在北方杂居 相处,彼此交往; ②孝文帝改革加速了“胡汉融合”的历史进程。 民族融合的表现(社会生活方面)? 胡人汉服、汉人胡食、汉族改变席地而坐的习俗
北魏的建立和统一北方
• 公元386年,鲜卑拓跋部乘前秦内乱建立政权,国
号“魏”,史称北魏。其势力扩展到山西、河北, 进入中原,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
• 公元439年,北魏先后吞灭北方各小国,统一了北 方。
北魏冯太后改革
• 公元471年,年仅5岁的拓跋宏(孝文帝)继位, 国家政事主要由其祖母冯太后掌管。 • 冯太后听从大臣的建议,革除部落旧俗,仿照汉 制进行政治、经济改革。 冯太后改革的主要内容: 政治上:①集权中央,基层设臵乡官,实行 “三长制”。②官员实行俸禄制,打击贪污受贿。 经济上:①实施“均田制”;②内迁务农的 鲜卑人可减免租赋。
服装:胡人穿宽大飘逸的汉服;汉族女子服饰由宽衣博带 变为窄袖紧身;服装样式中出现了帔 饮食:蒸馍、烙饼、面条、油炸饼、馅饼 家居:胡床、方凳、圆凳
南北交往
• 南北长期对峙,战争状态与和平状态相互 交替。
• 南北互使——北魏政权稳固后,南北互派使者的 活动更加多见。 • 南北互市——南北间商品交易常以“互市”的形 式进行。
西晋灭亡后的北方政局
西晋统一局面被破坏后,北方长期处于多 个政权分立的战乱状态。前后出现的政权不下 30个。其中由氐族建立的前秦政权大致统一过 北方十来年,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北魏政权 (386年—534年)维持了近百年(439年—534年) 的北方统一。 直至隋统一前的270年间,民族交往与民族 斗争交织在一起,民族大融合则是历史发展的 主流。

北方的民族大融合课件

北方的民族大融合课件
文化
北方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包括独特的 服饰、饮食、建筑、艺术等方面,如 蒙古族的马头琴、满族的旗袍等。
北方民族的特点和贡献
特点
北方民族以游牧为主,擅长骑射和歌舞,性格豪爽热情,注重家族和民族观念。
贡献
北方民族对中国的统一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如元朝的统一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清朝的康乾盛世 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时期。同时,北方民族也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和艺术宝库,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多样性增添 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民族大融合为不同文化的 碰撞和交融提供了平台, 推动了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维护文化多样性
民族大融合有利于保护和 传承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遗 产,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 性。
促进经济繁荣和发展
拓展市场
民族大融合打破了地域和民族的 限制,为各民族企业提供了更广
阔的市场空间。
优化资源配置
不同民族在经济上的交流和合作, 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
02
北方民族概述
北方民族的起源和分布
起源
北方民族起源于古代的游牧部落 ,经过长时间的历史演变,逐渐 形成了多个民族。
分布
北方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北部 、西北部和东北部地区,包括蒙 古族、满族、回族、维吾尔族等 。
北方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历史
北方民族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 色,如蒙古族建立的元朝、满族建立 的清朝等,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 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经济背景
农业与畜牧业的发展
北方地区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使得各民族之间的经济联系 更加紧密。农业民族与游牧民族之间的互补性交流,促进了 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和融合。
商业与贸易的繁荣
随着北方地区商业和贸易的繁荣,各民族之间的经济交流更 加频繁。不同民族之间的商业往来和贸易合作,推动了经济 上的融合和发展。

第17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1

第17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1

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汉族和 少数民族相互影响的现象有哪些?

《本兰辞》的歌词中“昨夜见军帖,可 汗大点兵”,可知,木兰不是汉族女子,而 是一位出自落籍中原的鲜卑族家庭的姑娘。 从《本兰辞》歌词:“唧唧复唧唧,木兰 当户织”中可以看出,木兰的家庭已经汉化 很深,她像其他汉族姑娘一样,常常坐在织 机旁织布劳动。 《本兰辞》的最后,借“两兔傍地走,安 能辨我是雄雌” ,来表现鲜卑女子敢与男子 一争高低的豪迈气概。
文化教育 农业生产
游牧民族
定居 畜牧业 “胡人汉服”、 “: 结束了十六国分裂局面,有利
民族融合趋势形成
北魏孝文皇帝,鲜卑族,姓拓跋 名宏,后改汉姓元,故又称元宏 (467—499)。我国南北朝时期 北魏皇帝,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 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之一。
二.孝文帝迁都洛阳
原因: 1 北魏定都平城,那里出产的粮食不能 满足 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 2 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统治中原和接受 汉 族先进文化。 影响: 1 洛阳获得发展和繁荣 2 为孝文帝进一步改革奠定基础
背 景
439 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各民族人民共同生 活、互相影响,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北魏孝文帝改革
内 容
政治方面: 迁都至洛阳; 采用汉族的 官制、律令; 实行三长制。
社会生活方 经济方面: 面:说汉话; 实行俸禄 穿汉服;改 制、均田 汉 姓;鼓励 制等。 与汉族联姻;
文化教育方面: 学习汉族的文 化礼法,尊崇 孔子,以孝治 国,提倡尊老、 养老的风气等。
嘎仙洞位于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
治旗阿里河镇西北方向9公里处, 是鲜卑族人的发祥地。“嘎仙”是 鄂伦春语,“猎民之仙”的意思。
嘎仙洞为拓跋鲜卑祖先长期居住的石室。洞内的文化堆 积最深达1.9米,出土有骨镞、石镞、陶器和打制石器,说明 洞内生活的鲜卑人过着以打猎为生的原始部落生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 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一千五百年过去了,中华文明延续到今天,人 们对孝文帝的功过作出了不同的评判:
1、有人说,孝文帝的汉化措施最终导致了 鲜卑族的消亡,是鲜卑民族的千古罪人!
2、也有人说:孝文帝的改革又一次激活了华 夏民族的性格和精神,促进了民族融合,为隋唐 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是中国古代杰出的 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
孝文帝迁都
平城 洛阳
孝文帝迁都洛阳
原因:
❖ 1 、平城出产的粮食不足。 ❖ 2 、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统治和发展。
影响: 1 、使洛阳获得发展和繁荣。 2 、为孝文帝进一步改革奠定了基础。 3 、促进了民族融合。
2.迁都之后的改革措施:
No
No
Image
Image
北魏文官俑
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我的回答
各民族要想进步,就须 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中华 民族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 就不能封闭自己,而应改革 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 其他民族的一切优秀文明成 果。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根据课本内容及图片,理解“民族融 合”的含义
民族融合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 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 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 相影响,趋向一致。民族融合既包括少 数民族汉化的过程,又有汉族对少数民 族优秀文化的吸收。它是中国古代历史 上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
面对当时北方出现的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假如你 作为孝文帝,你会怎样做呢?是主动顺应潮流,进行 改革?还是像前秦王苻坚一样通过武力征服来实现自 己的雄心壮志呢?为什么?
一、北魏的建立和统一
1.北魏政权的建立者:鲜卑族拓拔部
386年,拓拔珪建立北魏 都城:平城(山西大同)
拓拔珪
2.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zhe
南北流行服饰--裤褶服
北魏骑兵俑
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
起源于北方游牧民族的裤褶服,本来是便于骑马打
仗的小袖上衣和窄腿裤子;传入中原后,适应汉人的衣
着传统,袖子逐渐变宽,裤腿也变得肥大,像喇叭一样。
学习目标:
❖ 1、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 ❖ 2、理解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我国古代民
族融合的进程。
----《敕勒歌》
风 天 笼天 阴 敕 吹 苍 盖似 山 勒 草 苍 四穹 下 川 低 野 野庐 见茫 牛茫 羊
这是一首北朝民歌,原是鲜卑语,后译 成汉语,广为流传。你知道鲜卑族在中国 历史上最早建立了哪个朝代吗?你想了解 鲜卑族历史上一位杰出政治家的改革吗?
——《资治通鉴》
鲜卑姓
汉姓
将鲜卑族的姓氏
改为汉族姓氏,
把皇族由姓拓 跋 改为姓元。
拓跋

贺楼

邱穆陵

步六孤

贺赖 独孤



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汉族贵族)女子 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 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 汉族高门。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通婚
自孝文帝之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 号多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 等,这是为什么?
其一,孝文帝从小受汉族文化的熏陶,热衷于中原文化; 其二,孝文帝吸取前秦皇帝苻坚一味使用武力而最终失败
的教训,深知鲜卑族必须适应占中原主流的汉族人 的文化; 其三,汉族文化经过长期发展,各方面都有比游牧文化更 为先进,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客观上讲是顺应时势。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原名拓拔宏,改姓氏后为元 宏,他四岁继皇位,继位19 年时,祖母冯太后去世,开 始真正掌握政权。孝文总结记忆
北 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鲜卑族的一支 方 强大起来,建立了 北魏 。

439 年,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

一 影响: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
原因
孝文帝 迁都洛阳
1、平城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 众多人口的需要
2、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广 大地区的统治,也不利于鲜卑政权 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你如何评价孝文帝呢?说说你的理由。
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这有利于北方经济的发展,缓和了民族矛盾, 巩固了封建统治,加强了民族大融合,为国 家结束分裂、走向统一和封建社会的繁荣奠 定了基础。因此孝文帝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杰 出的政治家、改革家,为中国多民族共同发 展做出了贡献。
当然,孝文帝改革全盘汉化,忽视了保持 本民族文化特点,使得鲜卑族拓拔部逐渐溶 入其他民族,这是值得我们吸取的教训。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 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30岁以上的鲜卑 官员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要立即改说 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要罢官降爵。
——《资治通鉴》
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 语。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 魏之先帝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拓跋氏。夫土 者,黄中之色,万物元也,宜改姓元氏。谓功臣 旧族代(代郡)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影响: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
各族 人民 长期 接触
出现 民族 融合 趋势
北魏 孝文 帝的 改革
迁都 洛阳
汉化 措施
民族 融合
考考你
学习历史,贵在借鉴历史,孝 文帝的改革距离我们现在已一千五 百多年了,大家想想孝文帝的汉化 改革对我国今天多民族之间的发展 繁荣和中华民族的复兴有什么借鉴 的地方?
洛阳获得发展和繁荣
影响
为进一步实行改革创造了条件
① 439 年,鲜卑 族建立的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背景
②黄河流域民族融合成为趋势。
北魏孝文帝改革
改革措施
①把都城从平城迁至 洛阳 。
②在朝廷中必须使用 汉语 ,禁用 鲜卑语 :
③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 汉族 服饰; ④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 姓氏; ⑤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 联姻; ⑥采用汉族 的官制、律令; ⑦学习汉族 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
裤褶服成为那时南北流行的服装,不仅打仗时穿,平时
也穿。这种变化体现了北方游牧民族和汉族在生活习俗
上的互相影响。
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
在生产方式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 的先进生产经验,成为农业居民。
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砖画
蒸馍与烙饼原是少数民族的食物,魏 晋时在中原却很风行。
穿汉族服装的少数民族贵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