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章 毒物的生物转运与转化

合集下载

化学毒物的生物转运与转化(体内处置)

化学毒物的生物转运与转化(体内处置)

二、吸收 (Absorption)
吸收途径: ◆消化道(Digestive tract) ◆呼吸道(Respiratory tract) ◆皮肤(Skin)
(一)经消化道吸收
消化道吸收特点:
1. 全程吸收,其吸收速度不同: 口腔粘膜<胃粘膜<小肠粘膜。 2. 有多种吸收机制: 胃粘膜-简单扩散 小肠粘膜-简单扩散:脂溶性毒物 滤过:水溶性毒物 主动转运: 营养素主动转运系统 嘧啶主动转运系统 金属离子主动转运系统 吞噬或胞饮
(3)膜动转运(Cytosis) 指化学毒物通过细胞膜运动而发生的转运。
被转运的化学毒物: 固态颗粒物 大分子物质 转运方式: ①入饱作用(endocytosis) 吞噬作用(phagocytosis)—固态毒物 胞饮作用(pinocytosis)—液态毒物 ②胞吐作用(exocytosis)
电离度(pKa)
---弱酸性或弱碱性有机化学毒物 在介质中的解离: 非解离型(CM) 注意: ◆非解离型与解离型的比例依赖于毒物pKa值与 介质的pH值。 解离型(Ci)
◆毒物的非解离型容易通过生物膜。
评价:毒物解离度越小,非解离型越多,越易透过。
pKa的含义:
是化学毒物在介质中(体液)处于动态平衡时, 解离型与非解离型各占50%时介质中的pH值。 公式: pKa = lg [Cn]
[Ci]
+ pH
按Henderson-Hasselbach公式:
有机酸毒物: pKa = lg 有机碱毒物: [Cn] [Ci] [Ci] [Cn] + pH
pKa = lg
+ pH
[举例] 有机酸毒物: Lg HA
[Cn]

[Cn]
[Ci]

环境毒理学生物转运和转化

环境毒理学生物转运和转化
皮肤吸收的 两条途径: (1)表皮 (2)毛囊、汗 腺、皮脂腺
环境毒理学生物转运和转 化
25
高丽丽 环境毒理学基础
影响因素: (1)分子量大小、脂/水分配系数及角质层厚度 (2)种属不同:可能与角质层厚度不同有关。 (3)高温:易于吸收 (4)角质层损失因子:角质层被损坏,可使环 境化学物通透性增加。
4、骨骼 Pb、Si、Ba可取代骨质中的Ca而蓄积在骨质中。
有毒物质在体内贮存的生理意义: 1、保护作用;2、可能成为慢性中毒的来源。
环境毒理学生物转运和转 化
32
高丽丽 环境毒理学基础
五、化学物的排泄
排泄是外来化合物及其代谢产物向机体外转 运的过程。
主要途径:肾——尿液,肝——胆汁; 其他:汗液、乳汁、唾液、泪液及胃肠道分 泌物、呼吸道。肾脏是主要的排泄器官。
环境毒理学生物转运和转 化
21
高丽丽 环境毒理学基础
2、呼吸道吸收:主要在肺。吸收最快的是气体、小 颗粒气溶胶和脂/水分配系数高的物质。
吸收特点:吸收的外来化合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
而分布全身,与胃肠道吸收不同。
主要方式:环境简毒单理扩学生散物转运和转

22
高丽丽 环境毒理学基础
气态物质吸收的影响因素: (1)分压差和血/气分配系数——主要决定因素
环境毒理学生物转运和转 化
15
高丽丽 环境毒理学基础
3、 吞噬和胞饮——膜动转运 cytosis
吞噬作用 phagocytosis:一些固态颗粒物与细胞膜上 的某种蛋白质发生作用,引起膜的外包或内凹,将异物 包围进入细胞。
吞入物通常是较大的颗粒。吞噬作用只限于几种特殊 的细胞类型 ,如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30

毒理学基础整理(第三、四章)

毒理学基础整理(第三、四章)

第三章外源毒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与生物转化1、生物转运(biotransport):是指在ADME这四个过程中,外源毒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即都是外源毒物穿透生物膜的过程,且其本身的结构与性质不发生变化。

2、ADME过程吸收(Absorption) 、分布(Distribution) 、代谢(Metabolism)、排泄(Excretion3、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是指外源毒物的代谢变化过程,即外源化学物形成新的衍生物的过程,所形成的产物结构与性质均发生了改变,所以又称为代谢转化。

4、外源毒物对机体的毒性作用,一般取决于两个因素:毒物的固有毒性和剂量、毒物到达靶器官的数量以及在靶器官存留的时间。

5、剂量包括外剂量、内剂量和靶剂量;靶剂量指到达靶组织的可与特定器官或细胞交互作用的外源毒物和(或)其代谢产物的剂量,对于外源毒物所致损害作用的性质和强度起决定性作用。

6、毒物动力学(toxicokinetics) :是指研究外源毒物的数量在ADME过程中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规律。

7、外源化学物通过生物膜的方式:被动转运(简单扩散、滤过)、特殊转运(主动转运。

易化扩散、膜动转运)(主要出选择题)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外源毒物顺浓度差通过生物膜的过程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 :毒物由生物膜浓度较高的一侧向浓度较低的一侧扩散,当两侧浓度达到动态平衡时,扩散即终止滤过(filtration):外源化学物通过生物膜上亲水性孔道的过程;依靠生物膜两侧的渗透压梯度和流体静压的作用。

(eg:肾小球、毛细管)特殊转运(special transport):外源化学物借助于载体或特殊转运系统而发生的跨膜运动。

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 :外源化学物在载体的参与下,逆浓度梯度通过生物膜的转运过程。

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外源毒物,利用载体顺浓度梯度转运的过程,所以又称为载体扩散;膜动转运(cytosis transport):胞饮和吞噬:液体或固体外源毒物被伸出的生物膜包围,然后将被包围的液滴或较大颗粒并入细胞内,达到转运的目的,前者称为胞饮,后者称为吞噬,总称为胞吞作用;8、胃肠道吸收胃肠道是外源化学物的主要吸收途径之一;外源化合物的吸收可发生于整个胃肠道,但主要在小肠;吸收方式:主要是通过简单扩散,还可以通过主动转运系统、滤过、胞饮或吞噬9、肝脏的首过消除(first pass elimination):是指经胃肠道吸收的外源化学物通过门静脉首先到达肝脏,进行生物转化后,再进入体循环,这种现象称为首过消除。

毒理学第三章 毒物的生物转运与转化

毒理学第三章 毒物的生物转运与转化
酶、载体、离子通道) *糖(少量) 功能: *隔离功能 *进行生化反应和生命现象的场所 *内外环境物质交换的屏障
(二) 外源化学物通过生物膜的方式
1. 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 *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 *滤过(filtration)
2. 特殊转运(special transport) *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 *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膜动转运(cytosis)
双功能诱导剂 单功能诱导剂
第二节 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
毒物代谢酶的主要诱导剂 巴比妥类
以PB为代表,可诱导CYP2B1/2、2C、3A1/2、 NADPH-细胞色素P-450 还原酶、EH、UDPGT和GST; 多环芳烃类 以3-MC为代表可诱,导CYP1A1/2、EH 和ST; 醇 / 酮类 如乙醇、异烟肼可诱导CYP2E1; 甾类 如孕烯醇酮16α-腈、地塞米松可诱导CYP3A1/2; 氯贝特(安妥明)类过氧化物酶体诱导剂: 可诱导CYP4A1/2和NAT。 多氯联苯(PCB,如Aroclor1254) 兼有PB和3-MC样诱导作用
Disposition
Summary
absorption
Biotransportation distribution
Biotranformation
excretion
Elimination
(metabolism metabolic transformation)
§研究外源化学物ADEM过程的意义
第二节 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
第三章 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 生物转运与生物转化
前言 毒物的如何进入机体内的? 在体内发生了什么? 如何排出体外?

第三章 毒物的生物转运与转化

第三章 毒物的生物转运与转化

第三章毒物的生物转运与转化第一节毒物的生物转运一、基本概念外源化学物与机体接触、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称为外源化合物的生物转运,也称作毒物的生物转运。

外源化学物由机体接触到入血液的过程称为吸收,通过血流分散到全身组织细胞中为分布。

在组织细胞中,外源化学物经各种酶系的催化,发生化学结构与物理性质的变化的这一过程称为代谢。

代谢产物和一部分未经代谢的母体化学物排除体外的过程为排泄。

外源化学物的清除是代谢过程和排泄过程的综合结果。

转运过程中外源化学物的存在方式多不发生改变。

二、生物膜与生物转运方式生物膜是一种可塑的、具有流动性的、脂质与蛋白镶嵌的双层结构。

生物膜在结构上有三个特点与外源化学物转运密切相关:1、生物膜双层结构的主要成分为各种脂质(磷脂、糖脂、胆固醇),其溶点低于正常体温,在正常情况下维持生物膜为可流动的液体状态。

这种脂质成分对于水溶性化学物具有屏障作用。

2、镶嵌在脂质中的蛋白成分可以起到载体和特殊通道作用,使某些水溶性化学物得以通过生物膜。

3、生物膜上分布有很多直径为2A-4A的微孔,它们是某些水溶性小分子化学物的通道。

生物转运的方式有: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特殊转运(special transport)和膜动转运(cytosis)。

(一)被动转运被动转运的特点是转运过程中生物膜不具有主动性,不消耗能量,被转运的物质只能从高浓度流入低浓度。

被动转运中最主要的方式是简单扩散和滤过。

1、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外源化学物大部分是具有一定脂溶性的大分子有机化合物,可首先溶解于膜的脂质成分而后扩散到另一侧。

简单扩散过程可受下列因素的影响:(1)生物膜两侧的浓度差:浓度差越大,扩散越快。

如由血液进入肺泡细胞的过程,主氧的气体分子由肺泡及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和CO2要靠浓度差起作用。

(2)外源化学物在脂质中的溶解度:溶解度可用脂/水分配系数表示,即一种物质在脂相和水相的分配已达到平衡状态时的分配率比值称为脂/水分配系数。

毒理学课件:化学毒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

毒理学课件:化学毒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
19
2. 特殊转运
外源化学物借助于载体或特殊转运系 统而发生的跨膜运动。
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 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吞噬作用(phagocytosis) 和胞饮作用 (pinocytosis)
20
(1)主动转运
1)定义
外源化学物在载体的参与下, 逆浓 度梯度通过生物膜的转运过程。
22
表 细胞膜对外源化学物主动转运系统
名称 ATP-结合盒(ABC)转运蛋白 多药耐受蛋白(P-糖蛋白)
多耐受药物蛋白 乳腺癌耐受蛋白
以溶质为主转运蛋白(SLC)
缩写
mdr mrp Bcrp
功能
减少胃肠道吸收,血-脑屏障,胆 汁分泌,胎盘屏障 尿排泄,胆汁排泄 将化学毒物代谢后的硫酸结合物 排出细胞
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 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 肽类转运蛋白
oatp 肝摄取 oat 肾摄取 pept 胃肠道吸收
Kir6.1/K-ATP通道:帕金森病神经保护的新靶标,国家自然科 学基金:南京医科大学, 胡刚, 240万, 2010, 批准号:81030060 23
(2)易化扩散
第一节 化学毒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
第二节 化学毒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
第三节 毒物动力学
5
第一节 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 一、生物膜与生物转运 二、吸收 三、分布 四、排泄
6
一、生物膜与生物转运
(一) 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组成
磷脂双分子层 ——脂质
镶嵌蛋白 ——受体、 酶、载
体、离子通道等
特点 功能
膜孔 ——生物膜上水通道
9
1. 被动转运 (1)简单扩散 2)对象

3 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与转化

3 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与转化
3 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与转化
一、生物膜及毒物的跨膜转运 二、毒物的吸收 三、毒物的分布 四、毒物的生物转化 五、毒物的排泄
生物转运: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合称为生物 转运。
生物转化: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代谢变化过程称为生物转化。
一、生物膜及毒物的跨膜转运
跨膜转运
(一)被动转运 1.简单扩散 2.易化扩散 3.滤过(膜孔扩散) (二)主动转运(膜泵转运) (三)膜动转运(胞饮与胞吐)
二、毒物的吸收
二、毒物的吸收
首过效应
由于消化道血液循环的特点,除口腔和直肠外,从胃和肠吸收到局部血管的 物质都要汇入肝门静脉到达肝脏之后再进入体循环。由于肝脏具有代谢外源化 学物的功能,未被代谢的原型和代谢产物离开肝脏随体循环分布到全身。这种 未到体循环就被肝脏代谢和排泄的现象称为首过效应(first-pass effect)。首过效 应阶段的存在就好象第一道关口,一般会使进入体循环中的化学物原型的量低 于入肝之前,但增加了部分代谢产物,另一部分代谢产物不进入体循环而排入 胆汁。如果肝脏是非靶器官,并且经首过效应的化学物活性下降,则首过效应 具有积极的保护作用。其他接触部位(如肺、口腔和皮肤)的吸收,由于解剖学的 原因就不经过肝的首过效应而进入体循环。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肠道吸收处发生 的外源化学物代谢现象都是进入体循环前的代谢和排泄。现在,将在吸收部位 发生代谢后再进入体循环的现象都理解为首过效应。
三、毒物的分布
血脑屏障
四、毒物的生物转化


氧化还原


水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初 级 产 物
结合
次 级 产 物
排 泄
水解反应是许多有机磷农药在体内的主要代谢方式,水解后农药的 毒性降低或消失。

毒理学-毒物的生物转运与转化 毒物动力学

毒理学-毒物的生物转运与转化 毒物动力学

(三)经皮吸收
部位:表皮及附属器官(毛囊、汗腺、皮脂腺)。 过程:
♪穿透相:过角质层 ♪吸收相:进表皮较深层(颗粒层、棘层、生发层)→
真皮(真皮内静脉、毛细淋巴管)入血 影响因素:
♪脂/水分配系数 ♪种属 ♪皮肤不同部位 ♪皮肤完整性 ♪温湿度
(四)其它途径吸收 腹腔(enterocoelia) 皮下(皮内)(subcutaneous/intracutaneous) 肌肉注射(intramuscular) 静脉注射(intravenous)
◆ 阐明外源化学物毒作用机制 探明化学物种属差异存在的原因 预测人类暴露化学物后的处置及在毒性中的作用
◆有助于阐明化学物的联合作用机制 ◆通过改变外源化学物的ADME过程来预防和治疗化学
中毒
第一节 生物膜和生物转运
一、生物膜与生物转运(biomembrane) (一)生物膜的结构 细胞膜(质膜)(cell membrane) 细胞器膜:核膜、内质网膜、线粒体膜、溶酶体膜等 组成结构 脂质双分子层 膜蛋白(结构pro、受体、
(三) 毒物代谢酶的抑制与激活 1. 酶抑制
竞争性抑制
因为毒物代谢酶的底物特异性相对较低,活性 有限,如同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外源化学物 为一种酶代谢,可发生竞争性抑制。 这种抑制 并不影响酶的活性及含量,而是一种毒物占据 了酶的活性中心,导致其它毒物的代谢受阻。
♪利于排泄 ♪代谢解毒(metabolic detoxication) ♪代谢活化(metabolic activation) ♪活性中间产物(reactive intermediate)
▫亲电子剂(electrophilic) ▫自由基(free radicals) ▫亲核剂(nucleophilic)(少见) ▫氧化还原剂(reductant-oxidant, redox)(少见)

第3章 毒物的体内过程

第3章 毒物的体内过程

1第三章2第一节生物转运一、外源化学物的体内动态过程吸收(A bsorption)分布(D istribution) 代谢(M etabolism)排泄(E xcertion)ADME 过程统称为毒物动力学生物转运量变过程质变过程生物转化生物转运(biotransport):是指外源化学物主要依据物理学规律,本身不发生化学结构改变,从接触部位吸收,转运进入血液、再转运至组织与脏器(分布)、最终转运到排泄器官离开机体。

即为外源化学物在体内量的改变的过程。

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是指外源化学物经酶催化后化学结构发生改变的代谢过程,即为外源化学物在体内质的改变的过程。

3二、生物膜(biomembrane)生物膜是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总称。

(包括:质膜、核膜、线粒体膜、内质网膜和溶酶体膜等)4生物膜的结构:流动镶嵌模型脂质蛋白质少量的糖5生物膜主要有三个功能:①隔离功能,包绕和分隔内环境②是进行很多重要生化反应和生命现象的场所③内外环境物质交换的屏障67简单扩散膜孔滤过易化扩散被动转运 主动转运胞吞作用胞吐作用 膜动转运高→低低→高三、生物转运耗能耗能(一)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1、简单扩散(又称脂溶扩散)是指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由生物膜的分子浓度较高的一侧向浓度较低的一侧扩散,当两侧达到动态平衡时,扩散即中止。

随浓度梯度,不需要消耗能量;毒物与生物膜不发生化学反应;生物膜不具有主动性,只相当于物理过程。

毒理学意义:在一般情况下,大部分外源化学物是通过简单扩散进行生物转运的。

8影响简单扩散的因素有:外来化合物在脂质中的溶解度脂/水分配系数:外源化合物在脂相中的浓度与水相中的浓度的比值。

只有既易溶于脂肪又易溶于水的化合物,才最容易透过生物膜进行扩散。

外来化合物的电离或离解状态和体液中的PH生物膜两侧体液的蛋白质浓度和与蛋白质结合的亲和力92、滤过(水溶扩散)滤过是外源化学物透过生物膜上亲水性孔道的过程,依靠生物膜两侧的渗透压梯度和液体静压的作用。

外来化合物的生物转运与转化

外来化合物的生物转运与转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三节 毒物的分布
分布(distribution)是化学物通过吸 是化学物通过吸 分布 收进入血液或其它体液后, 收进入血液或其它体液后,随血液或淋 巴液的流动分配到全身各组织细胞的过 程。 分布的特点: 分布的特点:外来化学物质在体内 的分布属不均匀分布。 的分布属不均匀分布。
影响毒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影响毒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影响皮肤吸收的因素: 影响皮肤吸收的因素:
穿透阶段: 穿透阶段: 分子量、脂溶性和角质层厚度等。 分子量、脂溶性和角质层厚度等。 吸收阶段:水溶性 吸收阶段: 水分配系数为1时 脂/水分配系数为 时 ,脂溶性和 水分配系数为 水溶性兼具备, 水溶性兼具备,较易吸收。 此外,环境气温、 此外 , 环境气温 、 气湿以及角质 层的完整性等均可影响皮肤的吸收。 层的完整性等均可影响皮肤的吸收。
排泄的主要途径: 排泄的主要途径: 1.通过肾脏从尿液排出。 通过肾脏从尿液排出。 通过肾脏从尿液排出 2.经肝脏随同胆汁从粪便排出。 经肝脏随同胆汁从粪便排出。 经肝脏随同胆汁从粪便排出 3.经呼吸器官随同呼出气而排出。 经呼吸器官随同呼出气而排出。 经呼吸器官随同呼出气而排出
一、肾脏排泄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2.肾小管细胞的简单扩散 肾小管细胞的简单扩散 3.小管细胞的主动转运 小管细胞的主动转运
外源物质代谢酶的特点
一般都具有较广的底物谱, ① 一般都具有较广的底物谱,底物专一性一般 不是非常严格, 不是非常严格 ,可以催化结构相关甚至并不相 关的许多化合物的同一种或同一类代谢反应。 关的许多化合物的同一种或同一类代谢反应。 ② 编码基因一般都构成家族或超家族,家族内 编码基因一般都构成家族或超家族, 不同成员编码的产物(同工酶) 不同成员编码的产物( 同工酶) ,各有其最适 底物谱,其底物谱之间又互相覆盖。 底物谱,其底物谱之间又互相覆盖。 除了个别基因在体内是以“构成形” ③ 除了个别基因在体内是以“构成形”稳定表 达外,不少是受诱导后才表达的,即遵循“ 达外,不少是受诱导后才表达的 ,即遵循 “需 要才生产” 经济原则” 要才生产”的“经济原则”。

毒理学第三章 毒物的生物转运与转化2

毒理学第三章 毒物的生物转运与转化2

☞溶质载体(solute carriers, SLC)
①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 (organic-anion transporting peptide , Oarp
②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 (organic-anion transporter , Oat )
③肽类转运蛋白 (peptide tr收过程的首过消除
(first-pass elimination)
定义: 毒物从吸收部位转运到体循环的过程中就开始被消除的
现象。 常发生部位:
胃肠道粘膜、肝、肺 毒理学意义:
可减少经体循环到达靶器官或组织的量,减轻毒效应。 例子:
乙醇:胃粘膜,醇脱氢酶氧化 吗啡:小肠粘膜、肝内与葡萄糖醛酸结合
定义: 毒物经过吸收入血或体液后,随血液和淋巴 液分散到全身各组织器官的过程。
影响因素: *器官组织血流量 *器官组织对毒物的亲和力 *各种屏障的作用 *某些细胞具有特殊膜转运机制
(一)毒物在组织器官中的贮存 蓄积(accumulation)
外源化学物以相对较高的浓度富集于某些组织器官的现 象称为蓄积 贮存库(storage depot)
固态颗粒入细胞内; ②胞饮作用(pinocytosis)
液态颗粒入胞内; ③胞吐作用(exocytosis)
细胞内到细胞外。
二、吸收
1. 定义 毒物从接触部位(一般为机体的外表面如皮肤 或内表面如消化道粘膜、肺泡的生物膜)转运 至血循环的过程。 2. 毒理中常见的吸收部位: 呼吸道、消化道、皮肤 实验研究也用特殊途径:如腹腔、iv、im、皮 下注射
☞毒物代谢酶特性: 广泛的底物特异性 多态性 立体选择性
☞毒物代谢酶的分布 组织分布 *肝:种类最多,活性最强; *小肠:次之 *皮肤、肺、鼻粘膜、眼 也具有 *其他:如肾、脾、心、脑、生殖器官、胎盘、血 也有一定的代谢能力 细胞内分布:内质网(微粒体)、胞质 主要分布 胞核、线粒体、溶酶体 分布较少。 高脂溶性物质的代谢酶多位于生物膜;高水溶性物 质的代谢酶多位于细胞质

哈尔滨医科大学-毒理学课件-毒物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

哈尔滨医科大学-毒理学课件-毒物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
The solubility of the gas in the blood . blood/gas partition coefficient ** (血/气分配系数)
The large alveolar area, high blood flow, and proximity of the blood to the alveolar air.
2020/4/29
17
2020/4/29
18
2020/4/29
19
Absorption
吸收
Page 26
2020/4/29
20
The process by which toxicants cross body membranes and enter the bloodstream is referred to as absorption.
达一定浓度时,载体可达饱和状态。
2020/4/29
15
❖The transport system is selective fo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ertain structural feathers of chemical . 载体对转运的外源化学物有特异选择性。
❖The transport system has the potential for competitive inhibition between compounds that are transport by the same transporter.
(脂溶性:脂水分配系数)
The ionization form — ionization constant, pKa
(解离状态:解离系数)
2020/4/29
12

第3章 化学毒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与生物转化 (921)

第3章 化学毒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与生物转化 (921)
乳腺癌耐受蛋白( breast cancer
resistance protein, Bcrp)
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organic-anion
transporting polypeptide, oatp)
溶质载体
Solute carriers (SLC)
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organic-anion
transporter, oat)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化学毒物从胆汁进入小肠后,可能有两条去路:1)直接
10
第一节
化学毒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
11
一、生物膜与生物转化
生物膜 (biomembrane): 是把细胞或细胞器与周
围环境分隔开来的半透膜,是细胞膜和细胞器
膜的总称。
12
(一)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生物膜 上具有充满水分的孔道(0.3~0.6 nm)
13
(一)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14
(二)化学毒物通过生物膜的方式
肽类转运蛋白(peptide transporter, pept)
22
(二)化学毒物通过生物膜的方式
4. 易化扩散 (facilitated diffusion)
✓ 不易溶于脂质的化学物,利用载体顺浓度梯度移动的过程,
又载体扩散。
特点:
✓ 顺浓度梯度;
✓ 不消耗能量;
✓ 需载体;
✓ 具有一定选择性, 饱和性,竞争抑制性。
皮肤通透性: 不同部位皮肤对毒物的通透性不同:阴囊>
手臂、后背、腿部、腹部>手掌、足底
32
(四)其他途径
毒理学动物实验:腹腔注射、静脉注射、肌内注射、
皮下注射等
临床:皮内注射、肌肉注射

化学毒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与转化概要

化学毒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与转化概要

2019/1/20
22
(3)其他转运方式
吞噬作用:固态颗粒物质如烟、尘等与细 胞膜接触后,改变了膜的表面张力,使其 外包或内陷,将异物包裹进入细胞。 胞饮作用:液态微滴或大分子物质经此方 式转运进入细胞。
2019/1/20
23
二、 吸 收
吸收(absorption):是指化学毒物从 机体的接触部位透过生物膜进入血液的 过程。
14
滤过(filtration)
意义:水及一些溶于水而不溶于脂质的 物质可以通过滤过完成生物转运过程。
2019/1/20
15
2.特殊转运(special transport)
化学毒物借助于载体或特殊转运系统而 发生的跨膜运动。
2019/1/20
16
(1)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
43
外源 化学物
① 接 触
② 吸 血液循环 皮肤 收 白蛋白结 合型 肺 ④代谢 肝
③ 分 布
靶器官 (损害)
器官组织 (贮存)
②吸收
消化道 ⑤ 排 泄
游离型 肾 肺 分泌腺 乳汁 汗
再吸收
胆汁
⑤ 排 泄 生物膜性 屏障 44
粪便
2019/1/20
尿
呼气
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动态过程
第二节 化学毒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
指外源化学物在载体的参与下,逆 浓度梯度通过生物膜的转运过程。
2019/1/20
17
主动转运
逆浓度差转运
消耗能量
需要载体 饱和性 竞争性
主动转运特点
•需有载体参加; •外源化学物可逆浓度梯度转运; •该系统需消耗能量; •载体对转运的外源化学物有特异选择性; •可发生竞争性抑制; •可饱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毒物动力学参数及其概念: 5、清除率(CL): 每单位时间多少升血中毒物量被清除。 6、生物利用度(F): 生物有效度,是指毒物被机体吸收利用的程度。 7、吸收速率常数(Ka)、峰浓度(Cm)、峰时间 (Tm): 8、房室概念:
(三)毒物消除动力学:
一级消除动力学:速率与毒物的浓度成比例。
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 被动转运
(passive transport)
滤过(filtration)
生 物 转 运
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
特殊转运
(special
transport)
膜动转运 (cytosis)
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吞噬(phagocytosis) 入胞作用 (endocytosis) 胞饮(pinocytosis) 出胞作用(exocytosis)
(一)时量曲线(concentration-time curve):
在染毒后不同时间采血样,测定血毒物浓度,以
血毒物浓度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作图即为毒物
浓度时间曲线,简称时量曲线,通过曲线可定量地 分析毒物在体内动态变化。
(二)毒物动力学参数及其概念:
1、消除半减期(t1/2): 体内血毒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 时间。 2、曲线下面积(AUC): 指时量曲线下覆盖的总面积。 3、表观分布容积(Vd): 在体内达到动态平衡时,根据与体内毒物量血毒物浓度 的比值,表示毒物以血毒物浓度计算应占有的体液容积。 4、消除速率常数(Ke): 表示体内消除毒物的快慢,可以单位时间内体内毒物被 消除的百分率表示。
一、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
(一)简单扩散
1、定义 2、条件:①膜两侧存在浓度梯度;②外源化学物有脂溶性;③外源化 学物是非解离状态。 3、特点:①不消耗能量;②不需载体;③不受饱和限速和竞争性抑制 的影响。 4、毒理学意义:简单扩散是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生物转运的主要机理。 一般情况下,大部分外源化学物通过简单扩散进行生物转运。 (二)滤过 1、影响因素:外源化学物分子量的大小 2、毒理学意义:水及一些溶于水而不溶于脂质的物质,可以通过滤过 完成生物转运过程。
机制,外源化学物可在ADME过程中交互作用,改变 靶器官中外源化学物的浓度; 可通过改变靶器官中外源化学物ADME过程,以治疗 或预防和治疗外源化学物中毒。

第一节 毒物的生物膜转运方式
脂质
组成 糖
生 物 膜
蛋白质:结构蛋白、受体、酶、载 体、离子通道等
结构:液态镶嵌双层结构 隔离功能 功能 生化反应和生命活动的场所 内外环境物质交换的屏障
皮肤 肺
[吸收]
血液循环 白蛋白结合型
[分布]
靶器官 (损害)
[接触]
[分布] [代谢]
器官组织 (贮存)

游离型
消化道
[排泄]


呼气
分泌腺
[排泄]

胆汁 尿
乳汁、汗
图1 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动态过程
注: 生物膜性屏障
小 结
生物转运的毒理学意义:

吸收与毒性:进入体内毒物的量(吸收途径、吸收部位)
影响化学物对机体毒性作用的因素

化学毒物固有毒性及接触量;
化学毒物或其活性代谢物在靶器官内的浓度及持续时 间,其与化学毒物在体内的ADME过程有关。

研究外源化学物ADME过程的意义

有助于阐明外源化学物毒作用机制,对化学物处置的
物种差异,用于预测人类暴露化学物后的处置及其在 毒性中的作用;

有助于阐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外源化学物联合作用的
第三章 毒物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
内容概要

第一节 毒物的生物膜转运方式


第二节 毒物的吸收途径
第三节 毒物的分布与贮存


第四节 毒物的排泄
第五节 毒物动力学概念
第四章 毒物的生物转化
概 述
吸收(Absorption)
Biotransprotation
生物转运
分布(Distribution)



2、经呼吸道吸收: 影响气态物质经呼吸道吸收的因素: ①气态物质 的水溶性;②吸收速度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是肺 泡和血液中物质的浓度(分压)差和血/气分配系数。 血/气分配系数(blood/gas partition coefficient): 是气体在呼吸膜两侧的分压达到动态平衡时,在血 液内的浓度与在肺泡空气中的浓度之比。此系数愈 大,气体愈易被吸收人血液。 影响气溶胶经胃肠道吸收的因素 :气溶胶中颗粒 的大小和化学物质的水溶性 。
化学毒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及其
动力学的规律。

目的:1、有助于毒理学研究的设计(如剂量和染毒 途径选择);2、通过对暴露、时间依赖性的靶器官剂 量与毒作用关系研究,解释毒作用机制;3、确定有
关剂量、分布、代谢和消除的参数,用以进行对动物
的危险性评价。
经典毒物动力学:基本理论是速率论和房室模型 (compartment model)。
现象。生成亲电子剂、自由基、亲核剂、氧化还原剂。
生物转化酶的基本特征:
广泛的底物特异性 某些酶具有多态性 具有立体选择性 有结构酶和诱导酶之分
毒物代谢酶的分布:
肝脏:不同组织对外源化学物生物转化能力的显著区别 对于解释化学物损伤的组织特异性具有重要的毒理学意义。 内质网(微粒体)或脂质的可溶部分(胞浆)
Biotransformation
生物转化
代谢(Metabolism)
消除
排泄(Excretion)
Elimination
ADME过程:机体对化学物的处置(disposition)可简单的 分成相互有关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四个过程,即外 源化学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过程。注意这四个过程可能同 时发生。

主要担负生物转化的器官是肝脏。其他器官如肾脏、小肠、肺 脏和皮肤等的生物转化能力明显低于肝脏。


生物转化的意义:水溶性增加、毒性降低 代谢解毒(metabolic detoxication):经生物转化大部分外源化
学物的代谢产物,毒性降低,易于排出体外,此为解毒反应。

代谢活化(metabolic activation):经生物转化其毒性被增强的
第四节 毒物的排泄
一、概念: 排泄(excretion):是外源化学物及其代谢产物向机体 外转运的过程,是生物转运的最后一个环节。 二、排泄的途径: 1、肾脏排泄: 肾小球过滤、肾小管重吸收、肾小管分 泌 2、经胆汁排泄
3、经呼吸道排泄
4、其他排泄途径:乳汁排泄、消化道排泄、汗、泪水 等排泄
外源 [接触] 化学物
1、经胃肠道吸收: •特点:消化道的结构特点 •影响因素:①外源化学物本身的脂溶性和pKa;② 胃肠液的pH值;③胃肠道内食物的量和质、胃肠蠕 动和胃排空时间;③胃肠内的消化酶和茵丛的影响 。 肝肠循环(双重意义):①毒理学意义:使外源化 学物从肠道排泄的速度显著减慢,生物半减期延长, 毒作用持续时间延长;②生理学意义:可使一些机 体需要的化合物被重新利用。
外源化学物本身的结构、分子量的大小、脂/水分配系数的大小、带
电性、与内源性物质的相似性等。

脂/水分配系数(lipid/water partition coefficient): 化学物在含有脂和水的体系中,在分配达到平衡时在脂相和水相
的溶解度比值。
第二节 毒物的吸收途径
一、吸收(absorption)的定义: 外源化学物从接触部位,通常是机体的外表面或内 表面的生物膜转运至血循环的过程。 二、吸收的途径:
-dc / dt = kc 特征: 1、毒物在任何时间的消除速率与毒物该时间在体内的量 成正比; 2、血浆浓度的对数值对时间作图得一直线; 3、毒物的半减期恒定,不因染毒剂量高低而变化; 4、血浆和其他组织的毒物浓度恒比衰减。
(四)一室和二室开放模型:
第四章
化学毒物的生物转化
一、生物转化和毒物代谢酶: 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外源化学物在机体内经多种 酶催化的代谢转化。 Ⅰ相反应和Ⅱ相反应 代谢产物(metabolites):生物转化的产物。
与血浆蛋白质结合贮存:清蛋白 特点:1、血浆蛋白是暂时贮存库;2、外源化学 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是可逆的,与血浆中游离 型外源化学物形成动态平衡;3、不同的外源 化学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具有竞争性,结合力 更强的外源化学物和取代已被结合的外源化学 物,使之成为游离态而显示毒性。 与机体中其他组织成分结合贮存:如肝脏和肾脏、 脂肪组织、骨骼组织作为贮存库
外源化学物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
毒理学实验中还采用特殊的染毒途径如腹腔注射、
静脉注射、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等。
肝脏首过效应(first-pass effect):外源化学物在从 吸收部位转运到体循环的过程中已开始被消除 ,此即在胃肠道粘膜、肝和肺的首过效应。 首过效应的意义: ①可减少经体循环到达靶器官组织的外源化学物 数量,或可能减轻毒性效应; ②外源化学物在吸收位引起的消化道粘膜、肝和 肺的损伤也与首过效应有关。
二、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
1、定义:是外来化合物透过生物膜由低浓度处向高浓度处移动
的过程。 2、特点:①逆浓度梯度转运,故消耗一定的代谢能量;②转运
过程需要载体参加;③载体既然是生物膜的组成成分,所以
有一定的容量;当化合物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载体可以饱 和,转运即达到极限;④主动转运有特异选择性;⑤同一载
2、出胞作用(exocytosis):是将颗粒物
由细胞内运出的过程。

胞吞和胞吐是两种方向相反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