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例3
最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教案
课题加法交换律:P28/例1(加法交换律)练习五有关习题教学时数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初步感知加法交换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2、数学思考: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逐步提高归纳、推理的抽象思维能力。
3、解决问题:运用加法交换律的思想探索其他运算中的交换律。
4、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并运用加法交换律。
教学难点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加法交换律引导学生运用各种不同的表达方法理解加法交换律的思想。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导入情境,形成问题1、谈话:同学们喜欢运动吗?你最喜欢哪项体育运动?李叔叔是一个自行车旅行爱好者,咱们一起去了解一下李叔叔的情况。
出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情境图。
仔细观察这幅图,你从图上知道哪些信息?3、讨论与思考:(1)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2)解决问题: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3)独立列式计算。
4、交流、呈现不同的列式:40+56=96(千米)个人增减56+40=96(千米)5、请学生观察两组算式,说说有什么发现?板书:40+56=56+40 在这组加法算式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板书:交换位置和不变)6、提出猜想。
在加法中是不是存在这么一个规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和不变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二、猜想,形成结论1、男女生猜想。
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可以举更多的例子,符合猜想的例子越多,猜想将被认为越可靠。
女生完成:3024+76 96+237 ……男生完成:76+3024 237+96 ……学生汇报发现: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符合猜想。
小组内猜想。
自己设计一组式题验证,小组交流结果,汇报结论。
事例验证。
(寻找身边的例子)如:(1)四(1)班有男生31人,女生25人,全班有多少人?31+25=25+31(2)○○○○○○○○4×2=2×4交流:从这些事例中你又能得出什么结论?(对学生举出乘法交换律的例子只予以肯定,但不作探索)4、加法交换律的表示方法。
四年级下册数学运算定律分类指导举一反山
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分类指导 举一反三一、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加法交换律也合用三个数连续相加。
用字母表示:a+b=b+a例:16+23=23+16做一做:75+168+252 65+73+135 88+75+12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a+b)+c=a+(b+c)例:(22+58)+42=22+(58+42)=22+100=122做一做:425+14+186 186+38+62 155+657+2453.加法结合律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果其中有两个加数的和刚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话,那么就可以利用加法交换律将原式中的加数调换位置,再将这两个加数结合起来先运算。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综合应用时,加括号可以使计算过程更清晰。
例:343+452+148+257=343+257+452+148=(343+257)+(452+148)=600+600=1200做一做:63+71+37+29 67+25+33+75 129+235+171+165二、连减的简便计算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后面两个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a-b-c=a-(b+c)例:342-28-172=342-(28+172)=342-200=142做一做:868-52-48 400-256-44 500-257-34-1432.如果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交换两个减数的位置,差不变。
用字母表示:a-b-c=a-c-b例:198-75-98=198-98-75=100-75=25做一做:425-74-25 515-128-215 534-257-34-1433.“同级运算”中的数字搬家。
加减法属同一级运算,交换加数或者减数的位置,结果不变。
(通常排在第一个位置上的数字不动,后面的数字在搬家时一定要带着符号搬)用字母表示:a-b+c=a+c-b例:384-59+16=384+16-59=400-59=341做一做:528-64+72 672-36+28 342-87+584.减号后面加括号,加变减,减变加。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知识篇
加、减法的速算与巧算( 基础篇 )1、加法运算定律(2个):☆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即:a + b = b + a☆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即:(a+b)+c = a+(b+c)(提醒:运用加法结合律时,要注意把结合的两个数用括号括起来。
)连加的简便计算方法:①使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凑整(把和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先交换再结合在一起。
)②个位:1与9,2与8,3与7,4与6,5与5,结合。
③十位:0与9,1与8,2与7,3与6,4与5,结合。
连加的简便计算例题:50+98+50 488+40+60 165+93+35 65+28+35+72=50+50+98 =488+(40+60)=93+165+35 =(65+35)+(28+72)=100+98 =488+100 =93+(165+35) = 100+100=198 =588 =293 = 2002、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几个数的和。
即:a – b – c = a – (b + c)注:连减的性质逆用:a – (b + c) = a – b – c = a – c – b☆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减去后一个数再减去前一个数。
即:a-b-c=a-c-b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①连续减去几个数就等于减去这几个数的和。
如:106-26-74 = 106-(26+74)②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先减去后一个数再减去前一个数。
如:226-58-26=226-26-58③减去几个数的和就等于连续减去这几个数。
如:106-(26+74) = 106-26-74连减的简便计算例题:528—65—35 528—89—128 528—(150+128)=528—(65+35) =528—128—89 =528—128—150=528—100 =400—89 =400—150=428 =311 =2503、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性质:在计算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时,计算时可以带着运算符号“搬家”。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例3、例4》课件
三、自主探索,发现新知
(二)比较观察,发现规律
预设③: 234-66-34 =234-34-66 =200-66 =134
问题:1. 你能理解这位同学的想法吗?他这样做是关注到了什么? (关注到数据的特点,234-34正好是整百数。) 2. 具有这样特点的式子你还能写出一些吗?
3. 为什么234-66-34和234-34-66相等?
预设①: 115+132+118+85 =247+118+85 =365+85 =450 预设②: 115+132+118+85 =85+115+132+118 =(85+115)+(132+118) =200+250 =450
问题:1. 你还有别的计算方法吗? 2. 谁能说一说你对这种解法的理解?
五、布置作业
作业:第23页练习六,第5题。
四、巩固练习,提升认识
2.
问题:(1)你知道了什么? (2)观察数据,有什么特点? (3)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2000-416-284 =2000-(416+284) =2000-700 =1300(m) 答:海拔1300m。
四、巩固练习,提升认识
3. 这堆原木一共有多少根?
问题:(1)你知道了什么? (2)观察数据,有什么特点? (3)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10+9+8+7+6+5+4+3+2+1 =10+(9+1)+(8+2)+(7+3)+(6+4)+5 =10+10+10+10+10+5 =55(根) 答:这堆原木一共有55根。
3. 比较两种不同的解法,你喜欢哪种?说一说你的理由。
4. 后一种方法为什么计算起来比较简洁?
三、自主探索,发现新知
(一)尝试解决问题
这本书一共234页,还剩多少页没看? 问题: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已知昨天、今天看的页数和整本书的页数,要求还剩 多少页没看。)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定律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定律教案在运算方面上的一系列定律,统称为运算定律。
可以使计算更简便。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定律教案1第1课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一、教学内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P17——P18二、教学目的: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学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在探究运算律的过程中,开展分析^p 、比拟、抽象、概括才能,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和概括才能。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发现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难点:由详细上升到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1、出示教材第17页情境图。
师: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自行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师生交流后,课件出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骑车是一项有益安康的运动,你看,这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2、获取信息。
师: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答复)3、师小结信息,引出课题: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二)探究发现第一环节探究加法交换律1、课件继续出示:“李叔叔今天上午骑了40km,下午骑了56km,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学生口头列式,老师板书出示: 40+56=96(千米)56+40=96(千米)你能用等号把这两道算式写成一个等式吗? 40+56=56+40 你还能再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吗?学生单独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并在小组内交流各自写出的等式,互相检验写出的等式是否符合要求。
2、观察写出的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全班交流。
从这些算式可以发现: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可以用符号来表示:△+☆=☆+△;可以用文字来表示:甲数十乙数=乙数十甲数。
3、假如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又可以怎样来表示发现的这个规律呢?a+b=b+a老师指出:这就是加法交换律。
4、初步应用:在( )里填上适宜的数。
37+36=36+( ) 305+49=( )+305 b+100=( )+b47+( )=126+( ) m+( )=n+( ) 13+24=( )+( )第二环节探究加法结合律1、课件出示教材第18页例2情境图。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的应用题部分练习(解析版)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典型例题系列之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的应用题部分(解析版)【考点一】整数加法简便计算的应用。
【方法点拨】本部分题型比较简单,在根据题目条件列出算式后,再利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典型例题】某幼儿园决定每天给每个学生发一袋牛奶。
小班有165个学生,中班有173个学生,大班有135个学生,这个幼儿园每天准备470袋牛奶够吗?解析:165+173+135=165+135+173=300+173=473(袋)473>470,不够。
答:这个幼儿园每天准备470袋牛奶不够。
【对应练习1】南宁园博园某个星期星期一有游客1262人,星期二上午有游客738人,下午有游客525人。
这两天一共有游客多少人?解析:1262+738+525=(1262+738)+525=2000+525=2525(人)答:略。
【对应练习2】学校图书馆原有675本图书,第一次买了869本,第二次买了325本。
现在一共有多少本?解析:869+325+675=869+(325+675)=869+1000=1869(本)答:现在一共有1869本。
【对应练习3】哪个书柜里的书多?多多少本?解析:1号书柜:182+396+504+218=182+218+396+504=(182+218)+(396+504)=400+900=1300(本)2号书柜:271+340+160+429=271+429+340+160=(271+429)+(340+160)=700+500=1200(本)1300本>1200本1300-1200=100(本)答:1号书柜里的书多;多100本。
【考点二】整数减法简便计算的应用。
【方法点拨】本部分题型比较简单,在根据题目条件列出算式后,再利用减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典型例题】一本故事书共236页,小红昨天看了53页,今天又看了47页。
还剩多少页没看?解析:236-(53+47)=236-100=136(页)答:还剩136页没看。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下册--运算定律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教学内容教材第17~31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加法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乘法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简便计算(连减的简便计算)。
本单元所学习的五条运算定律,不仅适用于整数的加法和乘法,也适用于有理数的加法和乘法。
随着数的范围的进一步扩展,在实数甚至复数的加法和乘法中,它们仍然成立。
因此,这五条运算定律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被誉为“数学大厦的基石”,对数学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本单元在编排上有如下特点:1.将运算定律的知识集中在一起,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
在练习中还安排了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借助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和认识运算定律。
3.本单元改变了以往简便计算以介绍算法技巧为主的倾向,着力引导学生将简便计算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关注方法的灵活性,注重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从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建议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的迁移。
2.强调形式归纳与意义理解的结合。
3.把握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的联系与区别。
4.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提高其计算能力。
课时安排建议用7课时教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A第1课时教学内容加法运算定律:教材第17页例1、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知识点四则运算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知识点四则运算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5、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6、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提前算关于“0”的运算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位置与方向:1、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或者绘制物体的具体地点。
(比例尺、角的画法和度量)注意:1、比例尺2、正北方向3、角的画法2、位置间的相对性。
会描述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位置关系。
(观测点的确定)3、简单路线图的绘制。
4.地图的三要素:图例、方向、比例尺。
5.确定方向时:A、先确定观测点(1)从那里出发,那里就是观测点。
(2)“在”字后面的为观测点。
B站在观测点来看方向。
例如:①东偏南25°(标25°的那个角就靠近东)②西偏北35°(标35°的那个角就靠近西)6.描述路线和绘路线图时:只有一条线,所作的线是首尾相连的。
7.常用的八个方位: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一、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3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3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加法运算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加法运算定律的基本概念2.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方法3. 加法运算定律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加法运算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教学案例。
2. 学具:练习册、草稿纸、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加法运算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
3. 示例:通过示例,展示如何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4. 练习: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心得。
板书设计1. 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2.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方法3. 加法运算定律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 提高练习: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加法运算定律。
3. 拓展练习:研究加法运算定律的其他应用领域。
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1. 引入(约10分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学生们熟悉的场景,比如购物时计算总价,或者同学们分享零食时计算总数,从而引出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
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些实例中,我们是如何进行计算的?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来处理这些问题?2. 讲解(约20分钟)详细讲解加法运算定律的基本概念:包括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和加法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
解释定律的原理和意义:通过图示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直观理解定律背后的逻辑。
展示应用方法:通过具体的数学题目,演示如何应用加法运算定律简化计算过程。
最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加法运算定律》优质课件
( √) ( ×) ( √) ( ×) ( ×) ( √)
32Biblioteka 小试牛刀6.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1200-300-700 =1200-(300+700)
727-194-106 =727-(194+106)
=400+200
=100+100
=600
=200
18
典题精讲
2.这堆原木一共有多少根?
1+2+3+4+5+6+7+8+9+10=55(根)
19
典题精讲
3.完成下表。
107 104 106 38
20
典题精讲
4.在 里和横线上填写相应的运算符号和数。 868-52-48=868 - (52+4__8_) 1500-28-272=_1_5_0__0 - (28 + 272) 415-74-26= 4_1__5_ - ( _7_4_ + 2__6_) a-b-c = _a__ - ( _b__ + __c_)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
加法运算定律
加、减法的运算性质
2
01 课前导入
目 02 新课精讲 录 03 学以致用
04 课堂小结
3
01
课前导入
4
情景导入
你能叙述加法的运算定律并用字母进行表示吗?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a+b=b+a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2)28+52+74+26=(28+52)+(74+26) ______加__法___结__合__律_______
第三单元《运算律》整理与复习-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1)精选全文
固
(3)水果店购进苹果和梨子各40箱。苹果每箱68元, 梨子每箱53元。买苹果比梨子多花多少元? (68-53)×40=600(元) 答:买苹果比梨子多花600元。
固
5.李大爷家有一块菜地
(如右图),这块菜地
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 9×(21-9) +9×(19+9) =9×12+9×28 =9×(12+28) =9×40 =360m²
识
乘 法
乘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
运 算
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
定 乘法结合律 两个数,积不变
律
(a×b)×c=a×(b×c)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 乘法分配律 与这个数分别相乘
(a+b)×c=a×c+b×c
识
除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数
固
4.解决问题。 (1)每本集邮册都是24页,每页都可以插8张邮票。小
峰有这样的集邮册5本,一共可以插多少张邮票?
24×8×5=960(张) 答:一共可以插960张邮票。
固
(2)彭老师准备给篮球队8名队员每人发一套球衣和一 双球鞋,每套球衣64元,每双球鞋36元。买这些 球衣和球鞋一共需要多少元? (64+36)×8=800(元) 答:买这些球衣和球鞋一共需要800元。
+ 37 +a
加法的运算定律
连线。 360+270+640 62+21+38 527+(303+697)
型
21+(62+38) 697+527+303 360+640+270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学习要点:灵活掌握有关加法的简便计算。
重点
难点
重点: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法
指导
合作探究
教具、学具
多媒体
通案
个案
一、图片引入
观察主题图,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
出示主题图。
二、新授
例5:
1.观察图(一)中的条件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图(一)
难点: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法
指导
学生合作讨论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通案
个案
基本练习
1、口答: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46+()=75+()
()+38=()+59
24+19=()+()
a+57=()+()
要求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
(2)根据每组第一个算式直接说出第二个算式的结果。
反思
课题
加法运算定律应用的练习课
课型
练习课
课时
3
要求:a、画出线段图。
b、列式计算。
师生共同订正。(简单说明线段图应该怎样画,做简要规范。)
3、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369+258+147=369+(□+147)(23+47)+56=23+(□+□)
654+(97+a)=(65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加法运算定律--课件(39张PPT)
随堂练习
3 计算。
2000-416-284 =2000 -(416+284) = 2000 -700 =1300 答:海拔为1300米。
随堂练习
4 这堆原木有多少根?
1+2+3+4+5+6+7+8+9+10 =(1+9)+(2+8)+(3+7)+(4+6)+5+10 =10 +10+10+10+5+10 =55 答:这堆原木有55根。
甲数 + 乙数 = 乙数 + 甲数 a+b=b+a
课程讲授
做一做:
我是这样计算的。 也可以这样计算。
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试着列式计算。
88+104+96 =192+96 =288
88+104+96 =88+200 =288
课程讲授
想一想: 88+104+96 =192+96 =288
88+104+96 =88+200 =288
13+46+55+54+87 =(13+87)+ (46+54)+55 =100+100+55
=255
672-36+64 =636+64 =700
5+137+45+63+50 =(137+63)+ (45+5)+50 =200+50+50 =300
随堂练习
2 王阿姨一共要汇多少钱?
225+328+175 = 328 +(225+175) = 328 +400 =728 答:王阿姨一共要汇款728元。
2023年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运算定律》教材分析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运算定律)教材分析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对四年级下册教材的第三单元(运算定律),这一单元的内容做以下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属于数与代数的内容,本册教材中涉及到的数与代数领域中的内容包含: 第—单元(四则运算)、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运算定律)这一单元是学生小学阶段第—次系统地学习最根底的理论知识,对于这些运算定律,学生在前面几册的学习中也已经接触了大量的实例,有着良好的认知根底。
一、教学内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包含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与分配律,以及这五条运算定律在整数四则运算中的简单运用。
这些内容可归类为两大局部,分别为加法运算定律及其应用,其中包含连减中的简便计算;乘法运算定律及其应用,其中包含算法的合理选择与灵敏应用。
具体编排结构如下:本单元所学习的五条运算定律,不仅适用于整数的加法和乘法,也适用于有理数的加法和乘法。
随着数的范围的进一步扩展,在实数甚至复数的加法和乘法中,它们仍旧成立。
因此,这些运算定律,在学习数与代数这一板块的知识里占有重要的地位。
被誉为“数学大厦的基石〞,它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把数学的学习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它是学生学会用精辟言语总结数学现象,把第—学段所学的“数与代数〞知识提升到理论高度的一个里程碑。
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依据具体情况,灵敏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开展思维的灵敏性。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探究和理解加法的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三、编排变化及特点1、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比拟完整的认知结构。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加法运算定律
287+129+118=287+(129 +118)
183+(46+a)=(183+ 46 )+ a
(35+43)+88=35+( 43 + 88 ) (75+36)+64=75+( 36 + 64 )
你喜欢算哪一道。 (1) 45 + (88+12)
(1)75 + (48+25)
• •
(2)(45 +88)+12) (2)(75 + 25 )+ 48
填一填:
a+15=15+□ a
45+(75)=75+(45 )
0 )=0+( a ) (244 )+156+( a )=( 156)+244+a b+a+90=a+( b)+( 90) X+y+(30 )=y+ ( X ) +30
a+(
练习巩固:
下面各个等式符合什么运算定律。 □+Δ+O= O +□+Δ (加法交换律)
(69+172)+28
=
69+(172+28)
前两个数 • 三个数相加,先把( ) 第三个数 相加, 后两个数 第一个数 • 再同( )相加;或者先 和 把( )相加,再同 ( )相加,它们的 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 )不变,
先把前两个加数 相加,或者先把 后两个加数相加, 和不变。
这叫做 加法结 合律。
例3
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
第三单元加法运算律(课件)-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同学们认识这位数学家吗?
1+2+3+4+5+…+96+97+98+99 =(1+98)+(2+97)+(3+96)+……+ (46+53)+
(47+52)+(48+51)+(49+50)+99 =99x50 =4950
想一想为什么可以用乘法算?
谢谢聆听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01
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运算定律,谁 能来具体说一说?
加法交换律,字母表示为:a+b=b+a 加法结合律,字母表示为:(a+b)+c=a+(b+c)
谁能举例说明这两个加法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举例:25+24=24+25 加法结合律,举例:32+25+75=32+(25+75)
为什么第二组的计算更简便?
第二组汇报: 115+132+118+85
=85+115+132+118 =(85+115)+(132+118) =200+250 =450(千米)
计算时使用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使计算更加简便。
03
课堂小结
什么样的情况下使用加法运算定律能够使计算简便? 当发现算式中的部分加数能够凑成整十整 百数的时候,通过使用加法运算定律改变 运算顺序能够使计算简便。
24+42+76+58=(24+76)+(42+58)
(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
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265+800+200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3-1加法运算定律(二)——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本课时是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内容。
教材仍旧以实际问题情境呈现,设计的4个加数,其中两个数可以凑成整百数,另两个数可以凑成整十数,旨在将所学的两条加法运算定律,综合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计算中,使计算更加简便。
本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四则运算和加法运算定律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对加法运算定律已有了初步认识,这节课着重让学生将学习的加法运算定律综合应用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能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数据特点、合理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灵活性。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运算定律的应用价值。
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灵活熟练地运用加法运算定律。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两条加法运算定律。
(播放两条音频)加法交换律改变的是加数的位置,而加法结合律改变的是运算顺序,运用加法结合律最重要的标志就是使用了小括号。
练习: 1.说一说下面的算式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1)A+67=67+A(2)(35 + 172 ) + 28 = 35 + ( 172 + 28 )(3)234 + 35 + 66 + 165 = ( 234 + 66 )+( 35 + 165 )不管是两个数相加,还是三个数、四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或者把算式中任意两个加数先相加,都不改变计算结果。
1.出示主题图:2.引导学生仔细读题,获取数学信息,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3.分析题意,并列出算式:115+132+118+854.问题:怎样计算呢?5.汇报计算过程(1(播放音频)小军是按四则运算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
(2(播放音频)小丽在计算时,先观察加数的特点,运用上节课学习的加法运算定律,把相加得到整十、整百的数先相加,使计算更简便。
6.对比分析:观察比较两种不同的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7.重点分析小丽的算法,总结规律:在计算加法算式时,运用加法运算定律,把相加刚好得到整十、整百的数先相加,。
3.2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与连减的简便运算PPT教学课件(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布置作业
作业: 第23页练习六,第7题、第8题
498-157-57
=498-(157+57) 改正: 498-157-57
=498-100
=341-57
=398 ( × )
=284
课堂练习——4. 填表
CBA联赛第5轮~第7轮部分球员得分统计图
孙军 刘玉栋 胡卫东 郭士强
第5轮 19 30 13 11
第6轮 31 27 22 29
第7轮 17 28 27 7
160+163+159+157+161 =160+(163+157)+(159+161) =160+320+320 =800(cm) 答:这5名同学的身高和是800cm。
课堂练习—解决问题
3、在一次选举中,有效票共计325张。其中,赞 成276票,反对24票,弃权多少票?
325-276-24 =325-(276+24) =325-200 =125(票) 答:弃权125票。
=603-400
=500-300
=203
=200
课堂练习—解决问题
1、
416m
海拔2000m
284m
海拔?m
2000-416-284
=2000-(416+284)
=2000-700
=1300(m) 答:第三座山峰海拔1300m.
课堂练习—解决问题
2、四年级(2)班有5名同学的身高分别为 160cm,163cm,159cm,157cm,161cm,这5名同学 的身高和是多少?
探究新知——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例3、李叔叔后4天的行程计划如下: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结合律教案范文(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结合律教案范文(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结合律教案范文第【1】篇〗《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18页例2。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表示,初步感受应用加法结合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发展应用意识。
2、经历“观察”“归纳”让学生自主发现加法结合律,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渗透符号意识。
3、感受数的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经历运算律的探索过程,发现规律,概括规律教学准备:课件课前小游戏:师:同学们,上课之前咱们先来玩个游戏好吗?老师说个词,你们把它倒过来说一遍。
比如:我说“喜欢”,你们就说“欢喜”,“上海”(生:海上)、“语言”(生:言语)。
很好,接着来,声音再响亮些!“好听”(生:听好)、“好说”(生:说好)、“好学”(生:学好)。
师:好!这可都是你们自己说的哦!“听好!说好!学好!”(多媒体出示)老师希望大家在这节课的学习中都能做到这三点,好吗?教学流程:练习导入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游戏,你想到了我们前面学过的哪个数学知识?什么是加法交换律?看来同学们不仅会玩游戏,还能在游戏中联想到我们的数学知识,真不错!师:那聪明的你们能快速的口算出这道题的得数吗?(ppt出示:1+2+3+4+5+6+7+8+9=)师:怎么这么快啊?你是怎么算的?师:这方法听起来真不错!师:这道题为什么可以这样算?通过咱们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就会知道了。
二.探究规律,形成方法。
1、在情景中初步感知规律出示教材例2主题图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骑自行车吗?李叔叔也特别喜欢骑自行车,因为这样既节能环保、又能锻炼身体。
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ppt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线段图)。
咱们用三条线段分别表示出了每天的路程。
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ppt线段图合并在一起)。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第三单元《第3课时 加法运算定律(3)》人教版 (共21张PPT)
对比这三种方法,哪种最简便?
×25× =4× ×73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35
=34
在 里和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或数字。
256-(56+65)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365-(165+138) 748-188-312
321-121-65-35
(3)685-(228+272)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326-65-35 =326-(65+35) =326-100 =226(页)
答:还剩226页没有看。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在减法里: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 数减去两个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Hale Waihona Puke 课后练习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135-47-53 234-45-45-110 四年级三个班在“献爱心、助灾区”的活动中共计捐款1378元,其中四(1)班捐款622元,四(2)班捐款378元,四(3)班捐款多少元?
=234-100 =328-(72+228)
李老师带300元给学生买奖品,买钢笔用去142元,买笔记本用去148元,应找回多少元?
求还剩多少页没看,用减法计算。
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表示,初步感受应用加法结合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培养应用意识。
=134(页)
答:还剩134页没看。
求还剩多少页没看,用减法计算。
用总页数先减今 天看的,再减昨 天看的。
234-66-34 =234-34-66 =200-66 =134(页)
234-34正好是 整百数。
答:还剩134页没看。
对比这三种方法,哪种最简便?
234-66-34 =168-34 =13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B
115千米
A
132千米
118千米
C
85千米
E
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行多少千米?
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 行多少千米?
115+132+118+85 =115+85+132+118
加18)
= 200 + 250
加法结合律
=450(千米)
答: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行450千米。
425+14+186
( 575)+412685++1245+186
(
)
245+180+20+155
67+25+33+75
小结:
加法结合律也是加法的
运算定律之一,它往往要与 加法的交换律在一起使用. 这样可以使几个数连加时, 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加 数,先交换再结合后计算就 方便
同学们,你们
听过数学家高斯小
你 知 道 吗 ?
时候的故事吗? 1+2+3+……99 的和是多少? 你知道高斯是怎样
计算的吗?你还有
别的方法吗?
谢谢谢大谢大家家
谢谢!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运算定律的应 用例3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a+b=b+a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 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a+b)+c=a+(b+c)
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
第四天 第五天 第六天 第七天
城市A-B 城市B-C 城市C-D 城市D-E
算法三: 29+46+54 =46+54+29 =100+29 =129
运用加法 交换律
你会运用加法定律进行计算吗?
348+217+152=( 3+48 15)2+ 217 (25+68)+32= 25+( 68+ 32) 56+47+44=( 56+ 44)+ 47
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应用:
下面是华昌小学四、五、六年级的 同学参加跳绳比赛的人数。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29人 46人 54人
三个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参加跳绳比赛?
29+46+54=
算法一: 29+46+54
=75+54
按顺序算
=129(人)
算法二: 29+46+54 =29+(46+54) 运用加法结 =29+100 合律 =12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