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北京四中初二(上)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
(汇总3份试卷)2018年北京市某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综合测试物理试题
初二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超声手术刀是通过从不同角度向病变组织发射多束超声波,从而实现准确“烧死”病变细胞.手术过程中,与医生、护士之间的说话声相比,超声波具有的特点是()A.振动频率高,方向性好,能量集中B.振动频率高,方向性差,能量分散C.振动频率低,方向性好,能量集中D.振动频率低,方向性差,能量分散【答案】A【详解】超声波具有声音的特点,可以传播信息和能量,另外还具有方向性好、穿透力强、能量集中等特点;超声波手术刀就是应用方向性好、穿透力强、能量集中的特点;此外,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所以超声波还具有振动频率高的特点;故选A。
2.关于下图对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利用倒车雷达判断障碍物的距离,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B.放在正在发声的扬声器旁燃烧的蜡烛的烛焰在跳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C.图中所示凸透镜成像规律与投影仪成像规律相同D.利用凸面镜可以扩大视野【答案】C【详解】A.倒车雷达,即倒车防撞雷达,也叫泊车辅助装置,它能以声音或更为直观的显示告知司机车辆周围是否有障碍物,倒车时,由装置在车尾保险杠上的探头发送超声波撞击障碍物后反射此声波,计算出车体与障碍物间的实际距离,然后提示给司机,使停车或倒车更容易、更安全,所以倒车雷达应用了回声定位的原理,获得一些信息;即倒车雷达应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A项正确;A项不符合题意;B.在发声的扬声器外,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B项正确;B项不符合题意;C.图中所示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放大镜的成像规律,与投影仪成像规律不相同,故C项错误;C项符合题意;D .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能成正立、缩小的像,利用凸面镜可以达到扩大视野的目的;故D 项正确;D 项不符合题意。
3.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6V ,定值电阻R=20Ω,在S 闭合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不能在a 、b 两点间接入一个电流表B .在a 、b 两点间接入一个合适的电压表时,电压表有明显示数C .在a 、b 两点间接入一个“3V 0.5A”的小灯泡,小灯泡能正常发光D .在a 、b 两点间接入一个10Ω的电阻,电路消耗的电功率为2W【答案】B【解析】A .在a 、b 两点间接入一个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符合电流表的使用规则,故A 错误; B .在a 、b 两点间接入一个合适的电压表时,由于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且电压表的电阻很大,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知,电压表有明显示数接近电源电压,故B 正确;C .在a 、b 两点间接入一个“3V 0.5A”的小灯泡,灯泡电阻为:L L L 3V =6Ω0.5AU R I ==, 则电路中的电流为:6V 0.23A 6Ω20ΩU I R ==≈+, 小于灯泡的额定电流,小灯泡不能正常发光,故C 错误;D .在a 、b 两点间接入一个10Ω的电阻,电流为:6V =0.2A 10Ω20ΩU I R ==+, 电路消耗的电功率为:=6V 0.2A=1.2W P UI =⨯,故D 错误;故选B 。
北 京 四 中 八年级期末考试物理试卷
北京四中八年级期末考试物理试卷(考试时间为10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班级________学号________姓名________分数________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8分)1. 我们能分辨钢琴和小提琴的声音,这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A. 音调不同B. 音色不同C. 响度不同D. 频率不同2. 下列连线错误的是:()A.B.C.D.3. 我国唐朝的张志和在《玄贞子》中记载了著名的“人工虹”实验:“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形成这种现象是由于()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色散C.光的反射D.凸透镜成像4.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B.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C.像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D.像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5. 如图,F是凸透镜的焦点,将点燃的蜡烛依次放在a、b、c、d四个位置,若要使屏上得到的像最大,则点燃的蜡烛应放在()A. a点B. b点C. c点D. d点6. 如图是某同学父亲的眼镜,从图中可以判断他的眼睛是()A. 近视眼B. 远视眼C. 视力正常D. 一只眼视力正常,一只眼近视7. 照相时,底片上所成的像是()A. 正立,放大的虚象B. 倒立,放大的实象C. 倒立,缩小的实象D. 正立,放大的实象8. 如图表示晶体熔化图像的是()A B C D9.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所有固体熔化时温度都保持不变B. 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液化C. 蒸发、升华都有致冷作用D. 液体沸腾时对它继续加热,温度不升高10.对于公式的理解正确的是()A. 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B. 物质的密度与体积成反比C. 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D.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和体积的大小无关11. 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是2:3,密度之比是3:2,那么它们的体积之比是()A. 9:2B. 9:4C. 4:3D. 4:912. 一位顾客将自己的金戒指拿到打金店加工改为一块金奖牌。
北京四中_第一学期初二物理期末考试
北京四中第一学期初二物理期末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2、下面关于声现象的一些说法,你认为其中错误的是A.真空不能传声B.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C.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小于340m/s D.声具有能量3、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A.人体的正常体温B.北方冬季的平均气温C.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房间温度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4、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花园里盛开的鲜花,这是由于光在鲜花表面A.发生镜面反射B.发生漫反射C.沿直线传播D.被吸收5、下列物体中,质量最接近1kg的是A.一支铅笔B.一个苹果C.一瓶1L装矿泉水D.一张课桌6、下列关于光现象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A.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B.斜插在盛水玻璃杯里的铅笔看上去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C.验钞机是利用发出紫颜色的紫外线工作的D.用照相机照相时,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在胶卷上形成一个放大的实像7、以下各图中成虚像的是A.a、b B.b、c C.a、c D.a、d8、某同学经过探究凸透镜成像一节课的实验探究,写出了如下一些结论,你认为她的记录中不正确的是A.凡是实像,都是倒立的B.凡是虚像,都是正立的C.凸透镜所成的实像,既有放大的,又有缩小的D.凸透镜所成的虚像,既有放大的,又有缩小的9、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部分家庭安装了热风干手器,利用热风干手器可使手上的水很快蒸发掉,使水快速蒸发的原因是A.提高了水的温度,加快了水表面附近空气的流动B.提高了水的温度,增加了水的表面积C.加快了水表面附近空气流动,减小了水的表面积D.提高了水的温度,增大了水的表面积,加快了水表面附近空气流动10、A、B、C三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A、B、C三种物质的密度A、B、C和水的密度水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A.A>B>C,且A<水B.A>B>C,且A>水C.A<B<C,且A>水D.A<B<C,且A<水11、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的左、右两个托盘中,分别放有两个体积相同的实心物体M和N,天平失去平衡,指针左偏。
2018年秋学期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试卷及答案
(3)b
②吸
22(1)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2) D
23. 78,10,7。80;
⑴①同种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等;②不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相等;③同
种物质,其体积越大质量也越大;④体积相同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不相等。(答对即可)
⑵ρ=m/V(或m=ρ·V, V=m/ρ)
四、计算题
24、(1)与冷空气相遇, 降低了暖湿气流的温度, 暖湿气流中的水蒸气才会遇冷液化成小水
10、有一空瓶质量是 15 g,装满水后总质量是 60 g,则该瓶子
容积是_____ mL;若用此空瓶装满另一种液体后总质量是 69
本试卷共 12 页,本页为第 5 页
F
OF
图4
图5
二、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该选项的标号
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2018 年秋学期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试卷及答案(word 版可编辑修改)
2018 年秋学期八年级上册物理期
物理期末试卷及答案(word 版可编辑修改)
末试卷及答案(word 版可编辑修
的全部内容。
改)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 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 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 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 年秋学期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试卷及答案 (word 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 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 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 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 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 业 绩进步,以下为 2018 年秋学期八年级上册
{3套试卷汇总}2018年北京市某中学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联考试题
初二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蝙蝠在飞行时发出超声波B.大象的语言对人类来说就是一种次声波C.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D.人们利用次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答案】D【详解】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A.蝙蝠在飞行时发出超声波,正确;B.因为大象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其频率低于20Hz,不在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之内,所以人类听不到大象之间的交流”声音“;正确;C.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正确;D.人们利用超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错误.2.下列测量长度的方法,错误的是A.测一张纸的厚度可以用刻度尺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然后再除以纸的总张数,即得出一张纸的厚度B.测细金属丝的直径,可以把金属线无间隙地密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和圈数N,则直径D=L/NC.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D.只使用一个刻度尺不用其他工具就可以准确测出乒乓球的直径【答案】D【详解】A.测一张纸的厚度可以用刻度尺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然后再除以纸的总张数,即得出一张纸的厚度,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测细金属丝的直径,可以把金属线无间隙地密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和圈数N,则直径D=L/N,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准确测出乒乓球的直径需要两把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或用一只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来进行测量,说法错误,符合题意;3.如图所示,关于近视眼的形成和矫正方法,正确的是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C【详解】图①中光线在视网膜前会聚,表示成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表示的是近视眼;图②中光线在视网膜后方会聚,表示成像落在视网膜后方,因此表示的是远视眼;图③中凸透镜表示远视眼的矫正;图④中凹透镜表示近视眼的矫正。
北京市北京四中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及单元测试专题
北京市北京四中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及单元测试专题一、选择题1.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运动,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t1时间内选甲为参照物,乙是向东运动B.t1-t3时间内甲为匀速直线运动,t2时刻甲、乙两物体相遇C.t2时甲的速度等于乙的速度D.t2-t4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平均速度大2.小明上学路上前一半是上坡路,小明骑车的速度为3m/s;后一半是下坡路,速度为5m/s,则小明上学路上全程的平均速度是()A.4m/s B.3.75m/s C.4.5m/s D.无法计算3.甲、乙两人相距18m,同时沿同一直线开始做匀速运动,其中甲的s﹣t图像如图所示。
若两人运动了30s后相遇,则乙的速度为()A.一定是1m/s B.可能是0.6m/sC.可能是2.2m/s D.一定是1.6m/s4.王八驾驶汽车在一条公路上单向直线行驶,前一半路程用去总时间的25,最后用总时间的35驶完后半路程,若已知汽车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60km/h,则前、后半程内的平均速度分别为()A.75km/h,50km/h B.50km/h,75km/hC.72km/h,48km/h D.48km/h,72km/h5.如图是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s-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相遇时两物体通过的路程均为100m②0~30s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③10~30s甲的运动速度大于乙的运动速度④0~40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3.75m/sA.只有①②正确B.只有③④正确C.只有②③④正确D.①②③④都正确6.甲、乙两同学在t=0开始从同一地点沿平直路面同方向运动,他们运动的路程s随时间变化t的规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同学速度比乙同学速度大B.乙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1m/sC.甲同学第20s后做匀速直线运动D.甲、乙同学再次相遇时距起点60m7.甲、乙、丙、丁为四辆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的小车,它们的运动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其中受到平衡力作用的是()A.甲和丙B.甲和丁C.甲、丙、丁D.乙、丙、丁8.甲乙两人沿平直路面步行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
┃精选3套试卷┃2018届北京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达标测试试题
初二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B.一个鸡蛋大约0.05kgC.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37℃D.一张试卷厚度的大约1mm【答案】B【详解】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不是5m/s,A项不合题意;B.一个鸡蛋大约重50g,即0.05kg,选项B符合题意;C.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应该是23℃,C项不合题意;D.一张试卷厚度是小于1mm,D项不合题意。
2.如图所示,小华用水平力轻轻推动瓶底时,瓶子沿桌面平稳地移动;当他用水平力轻推瓶盖时,瓶子翻了。
他验证的是:力的作用效果与()A.力的大小有关B.力的方向有关C.力的作用点有关D.与力的单位有关【答案】C【详解】由题意可知,小华用水平力轻轻推动瓶底时瓶子沿桌面平稳地移动,当他用水平力轻推瓶盖时瓶子翻了,此过程中力的大小、方向不变,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故选C。
3.如图是武汉举行的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马拉松比赛途径的东湖绿道和它的倒影相映的场景。
图中与东湖绿道的倒影形成原理相同的是()A.墙上的手影B.露珠下的叶脉C.平面镜中的像D.折断的铅笔【答案】C【详解】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A.手影中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A不符合题意;B.露珠相当于凸透镜,露珠下的叶脉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C.平面镜中的像,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故C符合题意;D.水中铅笔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铅笔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故D不符合题意。
4.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ρ甲>ρ乙B.ρ甲<ρ乙C.ρ甲=ρ乙D.无法判断【答案】A【分析】图像所示的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当体积V相同时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由公式mVρ=可判断两种物质的密度大小关系。
[试卷合集3套]北京市2018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
初二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物体从距透镜较远的地方逐渐移近焦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像越来越大,且为正立的实像B.像越来越大,且为倒立的实像C.像越来越小,且为正立的实像D.像越来越小,且为倒立的实像【答案】B【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所以当物体从距透镜较远的地方逐渐移近焦点的过程中,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的大小变大.故CD错误.物体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外,成实像,实像是倒立的,故A错误,B正确为答案.2.如图所示,下列光学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A.图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B.图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C.图中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D.图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答案】C【分析】(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近视眼用凹透镜来矫正;(3)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就是光的折射,光的折射现象有:透镜的应用、池水变浅了等;(4)所有反射现象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详解】A、图中小孔成的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倒立的实像,故A错误.B、图表示的是近视眼的成像情况,应该佩戴凹透镜来矫正,故B错误;C、“海市蜃楼”是由于一种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是由于光在密度不均匀的物质中传播时,发生折射而引起的,故C正确;D、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但也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近视眼的矫正,海市蜃楼现象,以及反射定律是一道综合题.(3.图所示的几种现象,能体现出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A.手拉开弓;B.运动员罚点球;C.人压弯跳板;D.熊猫拉弯竹子.【答案】B【详解】A、C、D都显示的是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因为弓拉弯了,跳板压弯了,竹子也被压弯了,只有在B中人踢球时,球运动了起来,是改变的球的运动状态.4.下面四个热现象,是发生在一定温度下且不断放热的是()A.水结成冰B.冬天的霜C.白糖熔化D.干冰变小【答案】A【详解】A.水结冰属于凝固,有固定的温度,且不断放热,故A符合题意;B.霜是凝华形成的,温度不固定,故B不符合题意;C.白糖熔化吸热,故C不符合题意;D.干冰变小是升华,需要吸热,故D不符合题意。
2018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卷带答案
2018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卷带答案学校班级姓名成绩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30分,每小题2分)1.在图1所示的各种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A.米(m)B.米/秒(m/s)C.千克(kg)D.千克/米3(kg/m3)3.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如图2所示的方法中正确的是4.在图3所示的各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5.小明坐在沿平直铁路高速行驶的列车上,若说他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 铁轨B. 小明乘坐的列车C. 从他身边走过的乘客D. 路边的树木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C.音调越高说明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D.市区内要求汽车“禁止鸣笛”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减弱噪声7.关于参照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任何情况下,都应选地面作参照物B.研究某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其他任何物体都可被选作参照物C.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被选作参照物D.只有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才能被选作参照物8.在听音乐时,要判断是钢琴在演奏还是小提琴在演奏,依据的是这两种乐器发出声音的A.响度B.音色C.音调D.频率9.下列物态变化中,放出热量的是A.冰雹落到地面熔化成水B.湿衣服中的水蒸发变干C.洗澡时浴室里的水蒸气在镜面上液化成小水珠D.衣箱里的樟脑球升华变小10.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B.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C.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D.在入射角不断增大的过程中,反射角随之不断减小11.我们通常说“刘翔比你跑得快”,这句话的物理含义是A. 通过相同的路程,刘翔比你用的时间长B. 通过相同的路程,刘翔比你用的时间短C. 在相同的时间内,刘翔通过的路程比你的短D. 刘翔运动的速度比你运动的速度小12.小明站在平面镜前3m处时能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像,当他向平面镜靠近1m后,则小明在平面镜中的像A.离镜面1m,像的大小不变B.离镜面1m,像变大C.离镜面2m,像的大小不变D.离镜面2m,像变大13.三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装有同样多的水,把质量相等的甲、乙、丙三个实心球分别放入这三只杯子里,它们都沉没于水中,且均没有水从杯中溢出。
北京四中八年级期末考试
北京四中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卷审稿:郭金娟责编:李井军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如图所示,是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图中S是点燃的蜡烛,L是凸透镜,P是光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1)把S与L固定,移动P,在P上一定会出现一个清晰的像(2)把S与L固定,移动P,在P上可能不会出现一个清晰的像(3)把L与P固定,移动S,在P上一定会出现一个清晰的像(4)把L与P固定,移动S,在P上可能不会出现一个清晰的像A.(1)(3)B.(2)(4)C.(2)(3)D、(1)(4)2. 以下操作符合安全用电规则的是()A. 家用电器外壳可任接零线或地线B. 擦干的手可直接接触火线C. 不能在居民小区突然断电时在家中检修电器D. 检修电路及更换元件时, 断开火线或零线均可3.对于入射到镜面上的一条已知光线()A.有无数条反射光线B、只有一条反射光线C、能有两条反射光线D、没有反射光线4. 如图所示电路中三个灯泡都并联的是()5.某同学拿着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用一张白纸在透镜的另一侧来回移动,并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用刻度尺测得此光斑到透镜光心的距离是10cm,该同学想用此透镜来观察邮票上较小的图案,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A.大于l0cm B.在l0cm和20cm之间C.小于10cm D.大于20cm6. 一盆花卉, 红色的花, 绿色的叶, 白色的花盆, 放在遮光良好的暗室中用与花色相同的红光照明看见()A. 红花绿叶白花盆B. 红花绿叶红花盆C. 红花黑叶白花盆D. 红花黑叶红花盆7、氟利昂是电冰箱中热的“搬运工”,较多的氟利昂会破坏大气中的臭氧层,现在已研制出了它的代用品.这种液态氟利昂进入电冰箱的冷冻室会吸走热量,此时氟利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汽化B.液化C.凝固D.熔化8. 物体垂直放置在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的主光轴上, 欲由此透镜得到2倍于物长的实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应为()A. 60cmB. 40cmC. 30cmD. 10cm9.如图所示,能正确测出灯L2电流的电路图是()10.关于导体和绝缘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导体善于导电是因为导体内有能够自由移动的带电微粒B.绝缘体不善于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没有带电微粒C.绝缘体与导体没有绝对界限D.导体与绝缘都是很好的电工材料11.夏天,人站在吊扇下吹风有凉爽的感觉,如果把一支温度计也放在吊扇下吹风,温度计的示数将()A.升高B.降低C.不变D.无法确定12. 同样一碗热汤(表面一层油)和一碗开水都敞口放在空气中,开水凉得快而热汤凉得慢,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热汤表面是一层油是热的不良导体,传热慢,因此比开水凉得慢B.开水容易蒸发,而油不易蒸发,所以热汤凉得慢C.热汤的温度比开水温度高所以比开水凉得慢D.水的沸点比油的沸点高,所以热汤凉得慢。
2018-2019学年北京市重点中学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含答案
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分)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A.米(m)B.千米/小时(km/h)C.米/秒(m/s)D.秒(s)2.(2分)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A.冰雪遇暖消融B.水烧开时冒出“白汽”C.草叶上形成“白霜”D.用干手器将手烘干3.(2分)下列事实或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的是()A.清澈的池底,看起来变浅了B.路灯下行走的人,出现了人影相随C.饭店墙壁上装一面大镜子,使人有空间增大的感觉D.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4.(2分)关于温度计的使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所测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最大刻度值B.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C.温度计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过一段时间,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D.为方便读数,总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拿出来靠近眼睛,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5.(2分)下列物态变化中,吸收热量的是()A.雾凇的形成B.河水结冰C.樟脑丸逐渐变小D.露珠的形成6.(2分)下列估测值最接近实际的是()A.中学生跑800m所用时间为8minB.一本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5kgC.比较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5℃D.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m7.(2分)“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这段诗词蕴含多个科学道理。
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所选取的参照物是()A.山B.船C.地面D.河岸8.(2分)某学校走廊贴有“轻声慢步”的文明提示语,这果的“轻声”描述的是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速度9.(2分)甲、乙两同学在平直的马路上骑车匀速前进,甲同学的速度比乙同学的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甲运动的路程比乙长B.运动相同的路程甲用的时间比乙长C.甲运动的时间比乙短D.在相同的时间内甲运动的路程比乙长10.(2分)关于光的折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B.在入射角不断增大的过程中,折射角随之不断减小C.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D.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11.(2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路径上减弱噪声C.课堂上能听到老师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色会不同12.(2分)小明站在平面镜前3m处时能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像,当他向平面镜靠近2m后,小明在平面镜中的像()A.离镜面1m,像的大小不变B.离镜面1m,像变大C.离镜面2m,像的大小不变D.离镜面2m,像变大13.(2分)有一捆粗细均匀的铜线,其横截面积是2.5mm2,质量为89kg,已知铜的密度为8.9×103kg/m3,则这捆铜线的长度为()A.40m B.400m C.4000m D.40000m14.(2分)由2kg密度为ρ1的金属甲和4kg密度为ρ2的金属乙做成合金球,两种金属混合前后总积不变。
〖汇总3套试卷〗北京市某中学2018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统考物理试题
初二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安全用电,珍惜生命”是每个公民应有的意识,下列有关安全用电的说法正确的是A.有时可在电线上晾晒衣服B.手机充电器可以永久插在电源插座上C.在未断开电源的情况下更换灯泡D.发现有人触电时应先切断电源再施救【答案】D【详解】A.湿衣服是导体,当把湿衣服晾在电线上时,一旦漏电,人接触衣服时会发生触电事故,故A 错误;B.充电器长时间插在电源插孔上会发热,引起线路安全事故,故B错误;C.在未断开电源开关的情况下更换灯泡容易发生触电事故,故C错误;D.发生触电事故时,必须先切断电源,然后再救人,否则会因电源不断开而发生触电,故D正确。
2.在严寒的冬季,小满到滑雪场滑雪,恰逢有一块空地正在人工造雪。
他发现造雪机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将水吸入,并持续从造雪机的前方喷出“白雾”,而在“白雾”下方,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白雪”,如图所示。
对于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这种物质发生的最主要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凝固B.凝华C.升华D.液化【答案】A【详解】人工造雪机在造雪时,吸入大量的水而产生雪,因此这个“雪”是由“水”变化来的,属于凝固现象。
故选A。
3.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甲、丁B.丙、丁C.乙、丙D.甲、乙【答案】A【详解】三棱镜分解白光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甲正确;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乙错误;手影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丙错;笔在水面处折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丁正确;应选A.4.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对古诗词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B.“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D.“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雪的形成是熔化现象【答案】B【详解】A.雨是云层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A错误;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B正确;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C错误;D.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
北京四中初二上物理试卷
(考试时间为10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编稿:初二物理组责编:周建勋试卷试题:第Ⅰ卷(机读卷36分)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24分,每小题2分)1、下列四个词语所描述的光现象中,描述光源的是A.金光闪闪 B.红光满面C.火光冲天 D.波光粼粼2、常用的放大镜、幻灯机和照相机上有一个相同的光学元件,这个光学元件是A.凸面镜 B.凹面镜C.凸透镜D.凹透镜3、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不同 D.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4、物体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决定于A.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B.物体的大小C.平面镜的大小D.观察者的位置5、在下图所示的现象中,能用光的反射规律解释的是5 4 3 2 16、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
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A.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B.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C.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D.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7、针对以下四幅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小白兔是根据音调来辨别出门外是狼外婆的B.乙图中,听自己刷牙时声音特别清晰是因为有双耳效应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大D.丁图中,演凑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琴声的音调8、在硬纸板上穿一个小洞,通过小洞向外看,眼睛向小洞逐渐靠近,看到外面景物范围A.变小B.变大C.不变 D.先变大后变小9、将一个物体放在距凸透镜20 cm处时,用光屏可接收到一个放大的像.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20 cmB.10 cmC.30 cmD.15 cm10、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倍焦距之外,逐渐向凸透镜靠拢的过程中,光屏上所成的像将A.一直变大B.一直变小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11、你在一张白纸上用红色的笔写下“物理”两个字,再透过蓝色的玻璃看这张纸A.纸是蓝色的,字是黑色的 B.纸是蓝色的,字是紫色的C.纸是白色的,字是红色的 D.纸是黑色的,字是红色的12、甲、乙两只机械手表,放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如下图所示,手表的表面正对透镜,跟主光轴垂直,从透镜的另一侧适当位置观察手表,则下列关于手表秒针旋转方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表秒针逆时针旋转,但表面上下左右都颠倒过来了B.乙表秒针顺时针旋转,但表面上下左右都颠倒过来了C.乙表秒针逆时针旋转,但表面上下左右都颠倒过来了D.甲表秒针顺时针旋转, 但表面上下左右都颠倒过来了二、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多于一个。
北京第四中学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及单元测试专题
北京第四中学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及单元测试专题一、选择题1.小强在湘江风光带上骑自行车,看到江中轮船在向北运动。
轮船上的乘客看到小强和树木都向南运动,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强和轮船可能都向南运动B.小强可能向北运动,轮船一定向北运动C.小强一定向北运动轮船可能向南运动D.小强一定在向南运动,轮船一定向北运动2.一辆小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在第1s内通过了10m,第2s内通过20m,第3s内通过30m,则这辆小车()A.在第1s内一定是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前2s一定是做匀速直线运动C.在这3s内做变速直线运动D.在这3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3.某队伍接到命令后出发某地抗灾,途中得知有新任务,要求通讯兵告知,已知队伍长 6千米,队伍移动速度为 5 千米每时,通讯兵由队尾移动至队头再返回的过程中,共用时 30 分钟,则传令兵的速度为()A.18km/h B.20km/h C.24km/h D.25km/h4.汽车拉力赛是一项汽车道路比赛项目,赛段为临时封闭后的各种普通道路,包括山区和丘陵的盘山公路、沙石路、泥泞路等.假设某选手上午7:00从起点出发,途径三个不同的路段,先是沙石路,然后是山坡路,最后一段是平直公路,三段路的长度之比为1:2:2,该选手的赛车在三个路段上行驶平均速度之比为1:2:3,该选手上午11:00正好到达终点.则上午9:00时他行进在:A.沙石路段B.山坡路段C.平直路段的前半段D.平直路段的后半段5.水平地面上的甲、乙、丙三小车同时同地在同一直线做匀速运动,甲、乙的s-t图像如图所示.运动10秒时,甲与乙的距离为2米,甲到丙的距离小于乙到丙的距离,下列关于丙运动情况的判断,正确的是()A.丙的速度一定大于甲的速度B.丙的速度可能小于乙的速度C.丙与甲的运动方向一定相同D.丙与乙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同6.心电图仪通过一系列的传感手段,可将与人心跳对应的生物电流情况记录在匀速运动的坐标纸上。
北京市2018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16套合集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共23分)第1—7题单选题,每题2分。
第8—10题为多选题,每题3分,每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多选、错选不得分,少选得1分。
1.对于下列物品的估测,最接近实际值的是A.餐桌高度1.8mB.菜刀质量3k gC.一支普通铅笔长度15cmD.一间普通教室内的空气质量约为10k g2.在国贸酒店旋转餐厅就餐时,顾客感到餐厅旁边的兴隆大厦在向后退。
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餐厅B.马路C.树D.路边的建筑3.在钢琴的保养中,隔段时间就要“调弦”,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A.振幅B.响度C.音调D.音色4.空调的工作状态可以通过遥控器实现,遥控器用来控制空调的是A.红光B.红外线C.紫光D.紫外线5.俗话说“铁比棉花重”说的是铁的A.质量大B.质量小C.密度大D.密度小6.一凸透镜焦距为10cm,在其焦点上放一点燃蜡烛。
先将蜡烛移动3cm,则所成的像一定是A.放大的B.缩小的C.虚像D.实像7.将钢材料加工成钢刀时,下列过程中钢的质量发生改变的是A.将钢材料加热B.把钢刀磨得锋利C.将钢水铸成钢刀D.把钢刀运到超市出售8.如图1所示,试管A和烧杯B(水足够多)内都装有水,A与B不接触,把B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使B中的水沸腾,在继续加热时A.试管A中的水会沸腾B.试管A中的水不会沸腾C.试管A中的水逐渐减少D.试管A中的水不会减少9.下列做法利用物态变化吸热的有A.运输食品时,为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常放些干冰B.北方的冬天,常在菜窖内放几桶水防止冻坏蔬菜C.夏天为了凉快,常在地面洒水D.夏天为了喝到冰凉的饮料,常在饮料中加冰块10.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出发,它们运动图象如图2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的运动速度相同B.甲、丙的运动速度相同C.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运动的D.经过5s,乙车跑在最前面图2得分评卷人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共20分)11.小宁的身高为180,一辆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的速度约33(以上均填写合适单位)。
[试卷合集3套]北京市2018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复习检测试题
初二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5秒末的速度为9.0m/s ,10秒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前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4.5 m/sB .在后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6m/sC .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0 m/sD .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1 m/s【答案】C【详解】AB .根据s v t =,平均速度的计算应为路程和对应时间的比值,前5秒的路程未知,则无法计算;故AB 错误;C .百米赛跑中的平均速度为:总位移为s=100m,总时间为t=10s ,则平均速度为: 100m 10m /s 10ss v t === 故选C .2.关于欧姆定律表达式U I R =的几种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由U I R=可得U R I =,表示当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大时,导体的电阻增大 B .由U I R=可得U R I =,表示当通过导体的电流减小时,导体的电阻增大 C .U I R=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大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也一定增大 D .由U I R=可得U R I =,表示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跟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答案】D【详解】AB .因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只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有关,与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故AB 错误;C .由欧姆定律知道,电阻一定,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所以,只有电阻一定时,当导体两端电压增大时,通过导体的电流才一定增大,故C 错误;D .由欧姆定律知道,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故D 正确。
故选D 。
3.如图甲、乙、丙、丁四幅图中的图象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 )A .甲乙B .丙丁C .乙丙D .乙丁【答案】C 【详解】甲、乙两图为s-t 图像,可知甲图表示静止,乙图表示匀速运动;丙、丁两图为v-t 图像,可知丙图表示匀速运动,丁图表示加速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北京四中初二(上)期末物理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 分)1.压力和压强的国际单位分别是:A.千克、帕斯卡B.牛顿、帕斯卡C.帕斯卡、牛顿D.牛顿、千克2.如图1所示,下列图中能说明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图1A.A 和B B.A 和C C.A 和D D.B 和D 3.如图2所示的几张有关摩擦的图片中,属于有害摩擦的是:A.机器运行时,轴和钢圈之间的摩擦 B.人写字时,笔和纸之间的摩擦C.人跑步时,鞋底和地面间的摩擦 D.点燃火柴时,火柴头和火柴盒间的摩擦图24.如图3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情况是:5.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推车,人对车有作用力,但车对人没有作用力B.力产生时一定同时存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C.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D.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6.下列各种情况中,一定能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A.物体没有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B.物体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合力为零 D.物体只受到地球的吸引力7.将图4所示装置的左端接到水流稳定的自来水管上,当水在玻璃管A、B 中流动时:A.水在流速小的地方产生的压强较小B.水在流速大的地方产生的压强较大C.水在A处的流速大于水在B处的流速D.a 管中的液面比b管中的高,说明A处的液体压强比B处的大图4 8.水平桌面上,物体在水平力F 作用下向右运动,当它离开桌面时,假如所受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那么它将:A.沿竖直方向下落B.沿水平方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C.做曲线运动D.无法确定运动情况9.将一均匀的长方体砖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 5 所示,若沿虚线切开后,拿走右侧部分,则剩余部分的密度、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是:A.密度、压力、压强均减小B.密度、压强不变,压力减小C.密度不变,压力及压强均减小D.密度、压力、压强均不变图510.容器中的水面上漂浮着一块冰,冰完全熔化后,容器中的水面高度将:A.不变B.下降C.上升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11.有两根完全相同的玻璃试管A和B,管内装质量相同的不同种液体,两管内液体的上表面在同一水平线上,如图6所示,若A管底部所受的液体压强为p1,B 管底部所受的液体压强为p2,则有:A.p1<p2 B.p1=p2C.p1>p2 D.无法判断图612.某物体重0.5N,把它放到盛满水的大烧杯中,溢出的水重为0.3N,则它受到的浮力:A.可能为0.2NB.一定为0.3NC.可能为0.4ND.一定为0.5N13.如图7所示,乒乓球上浮,越接近水面上浮速度越快,最后浮出水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露出水面前,浮力逐渐增大;露出水面后,浮力继续增大,最后保持不变 B.露出水面前,浮力保持不变;露出水面后,浮力仍保持不变 C.露出水面前,浮力逐渐减小;漂浮在水面时,浮力保持不变 D.露出水面前,浮力保持不变:露出水面后,浮力先减小,最后保持不变图7 14.悬浮在水中的潜水艇排出水舱中的一部分水后,潜水艇将:A.下沉B.上浮C.悬浮在水中D.先下降后上升15.已知长方体A、B 的密度之比为2∶1,底面积之比为1∶3,高度之比为2∶3.将B放在水平地面上,A 叠放在B 上面,如图8甲所示,B 对地面的压强为p B,若把B叠放在A上面,如图8乙所示,B 对A的压强为p B',则p B∶p B'为:A.4∶9 B.3∶1C.13∶3 D.13∶27图8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6分.漏选得1分,多选、错选不得分)16.图9所示的事例中,说明大气压强存在的是:图9A.下水管道B.吸盘挂钩能够吸附在光滑的玻璃上C.凸出的橡皮膜D.茶壶盖上有一个小孔17.如图10 甲、乙所示,图片用福娃展示奥运比赛项目.甲在进行射箭比赛,乙在进行游泳比赛,则:A.甲射出的箭不受力的作用B.甲射出的箭能够在空中继续飞行,是因为箭具有惯性C.游泳时向后划水乙就前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D.游泳时乙始终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一对平衡力的作用18.如图 11 所示,在盛有水的圆筒形容器内,铁块甲放在木块乙上,木块乙浮在水面上,木块受的浮力为F,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水面距容器底部的高度为h.现将甲取下并用细线系在乙的下方,放入水中静止后(甲不触底),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木块受的浮力F减小B.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减小C.水面距容器底部的高度h减小D.甲受到的合力减小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 分)19.用力弯锯条,锯条变弯了,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除了力的大小、方向外,还有力的.20.汽车刹车后继续向前滑行,是因为汽车具有,轮胎表面刻有花纹,主要是为了.21.长江三峡大坝高170m,若蓄水深度为136m,则坝底所受水的压强为 Pa.(g 取10 N/kg) 22.一个木块在水中静止时,露出水面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1/5,若把它放入酒精中,它将.(填“上浮”“下沉”或“悬浮”,ρ酒=0.8g/cm3)23.我国的三峡大坝已全线建成,拦河大坝之所以修成“上窄下宽”的形状是因为,同时为了保证航道的畅通,人们修筑了船闸,这是利用了的原理.24.在水平地面上放一个重力是50 牛顿的物体,用20 牛顿的水平拉力,使物体在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牛顿;如果将拉力增大为30 牛顿,则物体受到的合力是牛顿,物体将做运动.25.乘坐地铁时,站台的地面上画有黄色的安全线,等候的乘客不能跨越安全线.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空气流速越大,气体压强越(填“大”或“小”),当列车驶入时,人与列车间的气体压强将(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人背后的压强,靠列车太近容易发生危险.26.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的证明了的存在.离地面越高,大气压越_(填“大”或“小”);我们规定一个标准大气压=毫米水银柱=帕.27.一个正方体的底面积是0.01 米2,重80 牛,放在面积是0.1 米2 的桌面中央,正方体对桌面的压强是帕.28.如图12 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水平拉力F的作用,F 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12乙所示,物体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12 丙所示,由图象可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N.图12 图1329.科技小组的同学用长方体泡沫塑料A、三脚架和灯泡等制作了一个航标灯模型如图13 所示.模型总质量为m A,底面积为S A,A 底部与浮子B通过滑轮用细绳相连.水位上升时,浮子B下降;水位下降时,浮子B 上升,保持航标灯静止时A 浸入水中的深度始终为h,浮子B 质量为m B,则浮子B 的体积为.(水的密度为ρ水,不计绳重和摩擦)四、实验题:(最后三空每空2分,其余每空、每图各1分,共29 分)30.如图14 所示,质量为1.0 kg 的物体在液面上漂浮,物体受到的重力为N,请以A为作用点,画出这个物体受到重力的示意图.(取g=10N/kg)图14 图1531.小组同学用如图15 所示装置通过实验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实验中得到了如下表中的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次数接触面物体重力/N 压力/N 弹簧测力计示数/N 滑动摩擦力/N1 木板2 2 0.4 0.42 木板3 3 0.6 0.63 木板4 4 0.8 0.832.如图16 所示,小强同学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1)在实验中,小强把探头直接放到水杯底部,这时A 处的橡皮管与玻璃管互相脱开,他观察玻璃管中的液体液面;(填“相平”、“不相平”)(2)保持探头在水杯底部,他把橡皮管与玻璃管互相连接好,再缓慢提高探头(未离开液面),在此过程中观察到玻璃管中的液体液面差;(填“变大”、“不变”、“变小”) (3)小强同学从这个实验中得出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是:深度加深,压强.(填“变大”、“不变”、“变小”)33.同一支密度计分别放入甲、乙两杯液体中,静止时的位置如图17 所示.比较两杯液体的密度,则杯液体的密度大.34.把装满水的量筒浸没水中,抓住筒底向上提起,如图18 所示.在量筒图16物块受到的重力(牛) 物块在水中时测力计的示数(牛)物块所受浮力(牛)物块排开水的体积/毫升排物块排开水的重力(牛)离开水面前,筒内是.(填“空的”、“充满水”或“有水,但不满”)35.某同学用三块相同的海绵和三个相同的小桌、砝码做实验,从中探索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关系,如图19 所示,其中乙、丙两图说明;甲、乙两图说明.36.小明同学用弹簧测力计、量筒、水、物块做测定浮力的实验.(1)小明设计了如下的表格填写数据,请根据图20 所示的实验数据将下面表格的数据填写完整.(g=10N/kg)图20(2)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37.如图21(甲)、(乙)是小车在拉力F作用下载着木块向右运动过程中发生的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图(甲)是小车突然停下时发生的 B.图(乙)是小车突然停下时发生的 C.都是小车突然停下时发生的 D.都是小车突然被拉动时发生的38.在一次做托里拆利实验中,三个同学分别用图22 所示的三种方式测量液柱高度,其中正确的是.(填图下字母).图21图22实验序号材料高度(cm)底面积(cm2)4 铁20 105 铁20 206 铁20 30 实验序号材料高度(cm)底面积(cm2)7 铜10 108 铜10 209 铜10 3039.为了探究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小磊同学用若干个不同的圆柱体竖直放置在同一水平细沙面上,进行了三组实验,并记录有关数据分别如表 1、表 2、表 3 所示.(ρ 铜=8.9×103kg/m3,ρ铁=7.9×103kg/m3)实验序号材料高度(cm)底面积(cm2)1 铜20 102 铜20 203 铜20 30表1表2表3实验时,他仔细观察沙面的凹陷程度,并通过比较,发现每一组沙面的凹陷程度相同,而各组却不同,第一组凹陷程度最大,第二组其次,第三组最小.请你完成:(1) 分析比较表一、表二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初步得出:.(2) 分析比较表一、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初步得出:40.小林为了探究物体在水中不同深度所受浮力的变化情况,如图23 所示,将一金属正圆柱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缓慢进入水中(水足够深),在圆柱体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圆柱体下表面所处深度h和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F.实验数据如表4所示.次数 1 2 3 4 5 6 7 8h/cm 0 2 4 6 8 10 12 14F/N 6.75 6.25 5.75 5.25 4.75 4.25 4.25 4.25表4图23他只分析了表中的第1~6 组测量数据,从而得出了:金属圆柱体受到的浮力与金属圆柱下底面浸入水中的深度h成正比的结论,老师指出小林的结论存在问题.(1) 他存在的问题是:.(2) 正确结论是:①第1~6 组测量数据说明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的与浸入水中的体积 .②第 6~8 组测量数据说明对于金属正圆柱体完全浸没后,所受的浮力与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深度 . 41.实验桌上有如下器材:弹簧测力计、量筒、烧杯各一个;水、盐水、细线适量;一大块橡皮泥;体积 相同的铜块和铁块各一块;体积不同的铁块各一块.要求从实验桌上选择适当器材,设计一个方案,探究“物 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密度是否有关”.(共 6 分) (1) 从 给 定 的 器 材 中 选 择 弹 簧 测 力 计 、 烧 杯 一 个 、 水 、 细 线 , 除 此 之 外 , 你 还 需 要 实 验 器 材 有 . (2)实验步骤: (3)根据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得出相应的探究结论: . 一二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36 分)2018北京四中初二(上)期末19.发生形变,作用点;20.惯性,增大摩擦;21.1.36×106:22.悬浮;23.随着水的深度增加压强增大,连通器;24.20,10,加速直线25.小、小于;26.大气压,小,760,1.01×105;27.8000:28.20ρ水S A h -m A +m B29.ρ水四、实验题:(最后三空每空2分,其余每空每图各1分,共29 分)30.10,图略;31.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的情况下,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32.(1)相平(2)变大(3)变大33.甲34.充满水35.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36.(1)37.B38.C39.(1)高度相同、底面积相同的圆柱体,材料密度越大的对地面的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2)底面积相同、材料相同的圆柱体,高度越高对地面的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40.(1)如果分析表(二)中的第6~8 组数据,小林的结论是不正确的(2)①成正比②无关41.(1)体积相同的铜块和铁块(2)①用线拴好铜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铜块的重G1;将铜块浸没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求出铜块受到的浮力F 浮1=G1-F1②同理: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铁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 浮2=G2-F2(3)比较F 浮1 与F 浮2 的大小,①如果相等,则浮力与物体密度无关;②若不等,则浮力与物体密度有关.五、简答计算题:(43 题3分,其余每题各4分,共15 分)42.(1)103 帕;(2)15 牛43.(3 分)答:(1)由F浮=ρ 气gV 排可知:V 排一定时,查表可知: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1 分)使浮力大于飞艇及乘坐人的总重.(1 分) (2)因为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气囊中的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1 分)44.(1)150 牛;(2)2400 帕;(3)600 帕45.(1)依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杯子受到的浮力等于杯子的重力为G杯F 浮=G 杯=mg=0.2kg×10N/kg=2N………(1 分) (2)零刻度到杯底的距离为不放重物时杯子浸入水的深度h,有F 浮=G 排=ρg Sh∴h=F浮ρgS=2N103kg/m3⨯10N/kg ⨯40 ⨯10-4 m2=0.05m………(1 分)(3)当向杯子内放被测物时,此时杯子下沉的深度为h'=H-5cm=15cm受到的浮力F'浮=ρgS h'=103kg/m3×10N/kg×40×10-4m2×15×10-2m=6N…………………(1分)设能称量的最大值为F浮'm=-G杯g=6 - 2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