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创业板IPO抑价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投资者情绪视角【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期目标:
本文根据创业板的实际情况,以2009年10月30日到2011年10月31日所发行创业板股票为样本,期望通过对创业板IPO抑价现象的研究,从行为金融学的投资者情绪视角出发,建立多因子模型,考察基于投资者情绪视角的各解释变量对初始超额收益率是否产生显著影响,进而对我国股票市场IPO高抑价现象给予解释,为投资者、发行者、承销商提供合理的建议。
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报告
金融学
我国创业板IPO抑价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投资者情绪视角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研究意义:
IPO抑价是衡量新股发行定价是否合理的重要指标,一定程度上的抑价能促使一级市场上的投资者进行投资,但是过度抑价则会损害资本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我国首批28家创业板市场股票平均抑价率高达106.18%,抑价率最大值为209.73%,高抑价现象使得使得大量资金囤积于一级市场,专门进行IPO申购,也使广大投资者只关心新股的中签情况,而很少关注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助长了市场的投机氛围,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针对我国市场投机氛围特别浓厚的特点,本文基于行为金融学理论,从投资者情绪的视角出发进行解释研究。这种尝试有利于认识我国IPO首日高抑价率的真正原因,也有利于政府在股票市场建设和培养投资者理性心态上找到正确的方向。
得部分份额,而面对定价偏高的股票时却获得全部份额,由于存在赢者诅咒,
如果非知情投资者得不到补偿,将会退出一级市场,所以发行人、承销商不得不以低价发行。Baron(1982)的道德风险假说认为抑价现象是由于发行人无法对承销商的代理行为进行有效监督造成的。
(2)与股票市场制度相关的制度流派
Tinic(1955),Hug hes and Thakor(1992)和Hensler(1995)的“法律责任”解说指出基于法律诉讼可能造成的损失,IPO抑价可以看成是发行人为规避或降低诉讼风险而购买的“保险”措施。Brennan and Franks(1997)的“控制权收益”解说认为企业内部的管理者股东为获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收益,会故意压低IPO股票的发行价格,以此刺激一级市场投资者超额的认购需求,从而管理者就能够有策略性地配售IPO股票,形成分散化的外部股权结构,减轻管理者所面临的外部监督的压力。
庄学敏(2009)通过对深圳中小板市场2006年6月至2007年12月间上市公司股票的实证研究,发现上市首日换手率、上市首日大盘指数、中签率、发行市盈率、发行规模等因素对抑价现象都有一定的影响,其中上市首日大盘指数和换手率是主要影响因素。倪超(2009)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发现上市首日换手率是股权分置改革前的主要影响因素,股权分置改革后IPO抑价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投资者情绪、上市前市场收益率、发行中签率和发行市盈率等。石丽娟(2010)以中小企业板块成立以来至2010年4月23日之间上市的IPO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发现股权分置改革前,上市首日换手率和大盘指数是造成抑价现象的主要因素,而股权分置改革后,发行市盈率、发行日距上市日时间间隔和大盘指数是主要影响因素。
日期间的A股市场所有成功发行的工PO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股改后A股市场的IPO抑价率已经明显降低,但导致抑价现象最重要的因素仍有新股的发行价格、新股的首日换手率、发行市盈率以及中签率等。张小成、孟卫东和熊维勤(2010)认为机构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的异质预期导致了IPO的高抑价。
(2)针对我国中小企业板IPO抑价现象的研究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IPO抑价的研究
国外的研究起步较早,偏重于理论研究,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学者就对IPO抑价问题进行了探讨,形成了三个较具影响力的理论解说学派。
(1)非对称信息流派
信息不对称假说具体表现为发行者与投资者之间、投资者之间以及发行者与承销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Welch(1989)的信号假说(the signalingHypothesis)认为市场上存在高质量和低质量的公司,大多数投资者由于信息不对称很难区分这两类公司的实际情况,而高质量公司为了向投资者传递公司价值的信号,便采用抑价发行的方式。Rock(1986)的“胜者的诅咒” (winner’s curse)假说认为市场上存在知情投资者(informedInvestor)和非知情投资者(Uninformed Investor)两类,通常非知情投资者面对定价偏低的股票时仅能获
国内关于IPO抑价的研究
国内对于IPO抑价原因的研究较少集中于理论方面,近几十年来,国内很多学者在借鉴国外成熟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股市的实际情况,对IPO抑价程度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实证研究。
(1)针对我国A股市场IPO抑价现象的研究
李金花,黄海滨(2007)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板IPO抑价的原因分析,发现我国中小企业板IPO抑价现象可用投机一泡沫理论解释,并阐述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对中小企业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张银凤(2011)在行为金融的视角下,选用2006年6月至2010年7月在深圳中小企业板进行IPO的公司进行实证检验,发现投资者情绪假说比信息不对称理论能更好地解释我国中小板IPO抑价现象。王欣(2011)通过分析2005年4月至2010年12月31
(3)行为金融学派
投资者行为假说以行为金融理论为基础,认为是投资者的非理性导致他们的行为偏差。Aggarwal and Rivoli(1990)的“投资者行为假说”把投机泡沫定义为由于部分投资者的过度乐观而导致的暂时的高估者的过度乐观而导致的暂时的高估。新股上市后,股票的供给远远小于需求,投资者的投机欲望使得股票的价格脱离了其内在价值,便产生了高抑价现象。Junqvist,Nand a and sing h(2006)的“投资者情绪假说”指出牛市行情中的IPO抑价是发行人对机构投资者配合其分销策略所承担风险的一种利益补偿,在行为金融学的基础上,它将IPO抑价现象的形成归因于散户投资者过度乐观情绪下的非理性行为。Loughran and Ritter(2002)的“前景理论解说”认为拥有信息优势的承销商在确保原始股东满意的前提下,倾向于对股票的发行价格进行低估,由此就形成了大幅度的IPO抑价。
本文根据创业板的实际情况,以2009年10月30日到2011年10月31日所发行创业板股票为样本,期望通过对创业板IPO抑价现象的研究,从行为金融学的投资者情绪视角出发,建立多因子模型,考察基于投资者情绪视角的各解释变量对初始超额收益率是否产生显著影响,进而对我国股票市场IPO高抑价现象给予解释,为投资者、发行者、承销商提供合理的建议。
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报告
金融学
我国创业板IPO抑价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投资者情绪视角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研究意义:
IPO抑价是衡量新股发行定价是否合理的重要指标,一定程度上的抑价能促使一级市场上的投资者进行投资,但是过度抑价则会损害资本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我国首批28家创业板市场股票平均抑价率高达106.18%,抑价率最大值为209.73%,高抑价现象使得使得大量资金囤积于一级市场,专门进行IPO申购,也使广大投资者只关心新股的中签情况,而很少关注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助长了市场的投机氛围,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针对我国市场投机氛围特别浓厚的特点,本文基于行为金融学理论,从投资者情绪的视角出发进行解释研究。这种尝试有利于认识我国IPO首日高抑价率的真正原因,也有利于政府在股票市场建设和培养投资者理性心态上找到正确的方向。
得部分份额,而面对定价偏高的股票时却获得全部份额,由于存在赢者诅咒,
如果非知情投资者得不到补偿,将会退出一级市场,所以发行人、承销商不得不以低价发行。Baron(1982)的道德风险假说认为抑价现象是由于发行人无法对承销商的代理行为进行有效监督造成的。
(2)与股票市场制度相关的制度流派
Tinic(1955),Hug hes and Thakor(1992)和Hensler(1995)的“法律责任”解说指出基于法律诉讼可能造成的损失,IPO抑价可以看成是发行人为规避或降低诉讼风险而购买的“保险”措施。Brennan and Franks(1997)的“控制权收益”解说认为企业内部的管理者股东为获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收益,会故意压低IPO股票的发行价格,以此刺激一级市场投资者超额的认购需求,从而管理者就能够有策略性地配售IPO股票,形成分散化的外部股权结构,减轻管理者所面临的外部监督的压力。
庄学敏(2009)通过对深圳中小板市场2006年6月至2007年12月间上市公司股票的实证研究,发现上市首日换手率、上市首日大盘指数、中签率、发行市盈率、发行规模等因素对抑价现象都有一定的影响,其中上市首日大盘指数和换手率是主要影响因素。倪超(2009)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发现上市首日换手率是股权分置改革前的主要影响因素,股权分置改革后IPO抑价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投资者情绪、上市前市场收益率、发行中签率和发行市盈率等。石丽娟(2010)以中小企业板块成立以来至2010年4月23日之间上市的IPO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发现股权分置改革前,上市首日换手率和大盘指数是造成抑价现象的主要因素,而股权分置改革后,发行市盈率、发行日距上市日时间间隔和大盘指数是主要影响因素。
日期间的A股市场所有成功发行的工PO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股改后A股市场的IPO抑价率已经明显降低,但导致抑价现象最重要的因素仍有新股的发行价格、新股的首日换手率、发行市盈率以及中签率等。张小成、孟卫东和熊维勤(2010)认为机构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的异质预期导致了IPO的高抑价。
(2)针对我国中小企业板IPO抑价现象的研究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IPO抑价的研究
国外的研究起步较早,偏重于理论研究,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学者就对IPO抑价问题进行了探讨,形成了三个较具影响力的理论解说学派。
(1)非对称信息流派
信息不对称假说具体表现为发行者与投资者之间、投资者之间以及发行者与承销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Welch(1989)的信号假说(the signalingHypothesis)认为市场上存在高质量和低质量的公司,大多数投资者由于信息不对称很难区分这两类公司的实际情况,而高质量公司为了向投资者传递公司价值的信号,便采用抑价发行的方式。Rock(1986)的“胜者的诅咒” (winner’s curse)假说认为市场上存在知情投资者(informedInvestor)和非知情投资者(Uninformed Investor)两类,通常非知情投资者面对定价偏低的股票时仅能获
国内关于IPO抑价的研究
国内对于IPO抑价原因的研究较少集中于理论方面,近几十年来,国内很多学者在借鉴国外成熟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股市的实际情况,对IPO抑价程度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实证研究。
(1)针对我国A股市场IPO抑价现象的研究
李金花,黄海滨(2007)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板IPO抑价的原因分析,发现我国中小企业板IPO抑价现象可用投机一泡沫理论解释,并阐述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对中小企业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张银凤(2011)在行为金融的视角下,选用2006年6月至2010年7月在深圳中小企业板进行IPO的公司进行实证检验,发现投资者情绪假说比信息不对称理论能更好地解释我国中小板IPO抑价现象。王欣(2011)通过分析2005年4月至2010年12月31
(3)行为金融学派
投资者行为假说以行为金融理论为基础,认为是投资者的非理性导致他们的行为偏差。Aggarwal and Rivoli(1990)的“投资者行为假说”把投机泡沫定义为由于部分投资者的过度乐观而导致的暂时的高估者的过度乐观而导致的暂时的高估。新股上市后,股票的供给远远小于需求,投资者的投机欲望使得股票的价格脱离了其内在价值,便产生了高抑价现象。Junqvist,Nand a and sing h(2006)的“投资者情绪假说”指出牛市行情中的IPO抑价是发行人对机构投资者配合其分销策略所承担风险的一种利益补偿,在行为金融学的基础上,它将IPO抑价现象的形成归因于散户投资者过度乐观情绪下的非理性行为。Loughran and Ritter(2002)的“前景理论解说”认为拥有信息优势的承销商在确保原始股东满意的前提下,倾向于对股票的发行价格进行低估,由此就形成了大幅度的IPO抑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