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纹样 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纹样教案

生活中的纹样教案地位与作用:本课选自浙美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课《生活中的纹样》,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强调运用一定的纹样设计的方法和风格,围绕一个给神秘人物制作盘子的主题进行设计和制作一个盘子的适合纹样。
在传递与交流信息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课内容是纹样的设计,生活中常见的元素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在以往的设计基础上,丰富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能力。
内容与特点:本课以纹样的设计为特点,在教学安排上通过日常生活切入,列举家居、服装、瓷器、工艺品等物品上的纹样。
引导学生对周围物品的关注,思考纹样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领会纹样的结构形式。
通过为神秘人物赠送一个盘子为切入点,充分开展学生们的好奇心和行动力,学习为盘子设计一个适合纹样,进行有思考、有创意和组织规律的构思。
七年级的学生在身心发展上,思维比较成熟,其自我意识觉醒,对生活中的事物逐渐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对事物的观察力和理解力较小学时期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美术学习中初中生对自我的表达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开始放弃以往稚嫩的表达手法,更尊重于视觉。
这一阶段教师要调动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初步学习的图案纹理的风格和方法上,做适合纹样的设计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设计感和创作能力,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就感。
知识与技能:学习单独纹样设计的方法、风格和组织形式,为一个盘子设计适合纹样。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欣赏生活中的各种纹样,了解纹样的不同形态,利用简化、变形、夸张、添加的手法学习单独纹样的绘制。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养成善于观察与多变的审美眼光,体验丰富纹样带来的乐趣,从中享受创意的喜悦。
重点:学习单独纹样的设计方法并合理组织适合纹样。
难点:设计的纹样独特有创意并有组织规律。
教法:情景创设法、讲述法、提问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练习法、讨论法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1.教师:展示穿着,提示今天去了一个神秘的地方,请学生猜是哪里,为什么?学生:打量教师的穿着,思考分析,互动回答。
生活中的纹样教案

生活中的纹样教案教案标题:生活中的纹样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创造纹样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艺术表达和创造力。
教案步骤:1. 引入(5分钟):- 展示一些具有不同纹样的物品或图片,例如纹理丰富的织物、建筑物、陶瓷等,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纹样。
- 提问学生: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纹样?你认为纹样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 知识讲解(10分钟):- 介绍纹样的定义:纹样是由一定规律、有重复性的图形、形状或图案组成的装饰性元素。
- 解释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纹样可以用于服装设计、建筑装饰、艺术品创作等领域,可以增加美感、表达文化、传递信息等。
3. 观察与分析(15分钟):- 分发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或图片,要求学生观察并描述其中的纹样特点。
- 引导学生分析纹样的形状、颜色、重复规律等要素,并讨论纹样可能的表达意义。
4. 创造纹样(20分钟):- 提供一些简单的纸张、铅笔、彩色笔等工具,让学生尝试创造自己的纹样。
-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可以从自然界、文化元素、个人喜好等方面寻找灵感。
5. 展示与分享(10分钟):- 邀请学生展示自己创造的纹样,并分享创作的灵感和意义。
- 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评论,促进彼此之间的艺术交流。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关于纹样的知识和技能。
- 提问学生:你觉得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好处?你对本节课有什么收获?教案评估:- 观察学生在观察与分析环节的参与程度和准确性。
- 评估学生创造纹样的独立性和创造力。
- 收集学生的展示作品和分享内容,评估其对纹样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案扩展:- 邀请艺术家或设计师来学校进行讲座,分享他们在纹样设计中的经验和创作灵感。
-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艺术展览或手工艺市场,让他们亲身体验纹样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 引导学生利用纹样设计创作其他艺术品,例如纹样画、纹样陶瓷等,并组织学校的艺术展示活动。
初中了解纹样教案

初中了解纹样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纹样的概念、种类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纹样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3. 引导学生发现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审美观念。
教学重点:1. 纹样的概念、种类和特点。
2. 纹样的创作方法和应用。
教学难点:1. 纹样的创作方法和应用。
2. 发现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课件、纹样作品。
2. 填图、剪纸、实物等材料。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5分钟)1. 填图游戏:教师展示填图游戏,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分格的线就是基本骨架线,帮助学生们画图。
2. 学生自主尝试填图游戏,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二、纹样的概念和种类(10分钟)1. 教师介绍纹样的概念:纹样是指图案的规则排列和组合,具有一定的装饰性和美感。
2. 教师展示不同种类的纹样作品,如花卉纹样、几何纹样、动物纹样等,引导学生欣赏和观察。
三、纹样的特点(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找出教材上提到的纹样的组织形式,并用笔划出来。
2. 教师出示第二个问题:请你分别给大家介绍一下不同形式的纹样有什么特点。
教师先做一个示范,然后请学生像老师一样来说一说。
四、纹样的创作方法(10分钟)1. 教师展示自己的纹样作品,讲解创作方法和步骤。
2. 学生自主创作纹样作品,可以使用剪纸、实物拼贴等方法。
五、纹样的应用(10分钟)1. 教师展示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服装、家居、建筑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发现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展示自己的发现。
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纹样的概念、种类和特点。
2. 学生展示自己的纹样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鼓励和建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填图游戏、自主学习、创作实践和欣赏交流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纹样的概念、种类和特点,培养了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发现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指导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中小学《生活中的纹样——鱼纹样设计》教学教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测试练习卷题

《生活中的纹样——鱼纹样设计》教学设计教案章节: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鱼纹样的起源、发展和应用。
2.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纹样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3. 引导学生运用鱼纹样进行设计创作,提高审美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鱼纹样的起源和发展:介绍鱼纹样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鱼纹样的应用:分析鱼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陶瓷、绘画、服饰等。
3. 鱼纹样的设计方法:教授鱼纹样的设计技巧,如变形、组合、色彩搭配等。
4. 创作实践:学生动手设计鱼纹样,并进行创作。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鱼纹样的起源、发展和应用。
2. 示范法:展示鱼纹样的设计过程,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3.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设计心得。
4. 评价法:对学生的设计作品进行评价,给予反馈。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关于鱼纹样的PPT,展示图片、案例等。
2. 材料:准备纸张、画笔、水彩等绘画工具。
3. 参考资料:收集相关的鱼纹样资料,供学生参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鱼纹样的实物或图片,引发学生对鱼纹样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鱼纹样的起源、发展和应用。
3. 示范演示:展示鱼纹样的设计过程,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设计心得,互相学习。
5. 创作实践:学生动手设计鱼纹样,教师巡回指导。
6.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
2. 设计作品:评估学生的设计作品,包括创意、技巧、色彩搭配等方面。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协作、分享等。
七、教学反思1. 课堂掌控: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教学方法和节奏,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对鱼纹样设计的认识和感受。
3.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自身的教学经验,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5生活中的民族纹样浙美版

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5 生活中的民族纹样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浙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的第五课《生活中的民族纹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和认识民族纹样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学会运用线条、色彩等基本元素进行民族纹样的创作和设计,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民族纹样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2. 培养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基本元素进行民族纹样的创作和设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3. 通过对民族纹样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1. 民族纹样的特点和分类的理解和掌握。
2. 民族纹样创作和设计的技巧和方法的应用。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料。
2.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彩纸、剪刀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展示民族纹样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民族纹样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让学生对民族纹样有初步的了解。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民族纹样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创作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4. 实践操作: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运用线条、色彩等基本元素进行民族纹样的创作和设计,培养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5. 展示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六、板书设计1. 生活中的民族纹样2. 副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53. 内容:民族纹样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民族纹样的创作和设计技巧和方法。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创作一幅民族纹样的作品。
2. 让学生收集一些民族纹样的图片,进行欣赏和分析。
八、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和认识民族纹样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能够运用线条、色彩等基本元素进行民族纹样的创作和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生活的纹样 初中教案

生活的纹样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生活中各种纹样的特点和作用。
2.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纹样的欣赏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意识。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纹样设计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纹样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将生活中的纹样运用到实际设计和创作中。
2. 如何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意识。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纹样图片,用于教学展示。
2. 学生准备纸张、画笔、剪刀等绘画和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纹样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生活中纹样的认识和感受。
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教师介绍一些基本的纹样设计方法和技巧,如重复、对称、对比等。
2. 教师示范一些纹样的制作过程,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三、学生创作和实践(15分钟)1. 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方法和技巧,自行设计和创作纹样。
2. 学生可以将纹样应用到实际的绘画和制作中,如贺卡、书签等。
四、作品展示和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和感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提出改进意见。
五、总结和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强调生活中的纹样对生活的美化作用。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意识。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纹样,并尝试进行创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和分析生活中的纹样,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纹样的特点和作用。
通过教师的示范和指导,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纹样设计方法和技巧,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的绘画和制作中。
通过作品展示和评价,学生分享了自己的创作心得和感受,并对他人的作品进行了评价和指导。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提高了对生活中纹样的欣赏能力和创新意识,并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意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5课生活中的民族纹样--扎染》浙美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5课生活中的民族纹样–扎染》浙美版一.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民族纹样–扎染》这一课是浙美版五年级上册的美术教材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传统的扎染工艺,引导学生探索生活中的民族纹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扎染的历史、扎染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以及如何将生活中的民族纹样运用到扎染作品中。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生活中的民族纹样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扎染工艺的了解可能较为有限,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扎染的基本技巧,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扎染的历史和特点,知道扎染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
2.培养学生探索生活中的民族纹样,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3.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扎染的基本技巧,学会创作简单的扎染作品。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民族纹样运用到扎染作品中,以及如何处理扎染过程中的细节问题。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扎染的历史、特点和基本技巧。
2.示范法:展示扎染作品的制作过程,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3.探索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民族纹样,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4.合作法:分组进行扎染创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扎染作品、染色剂、布料、剪刀、针线等。
2.学具:学生自带的废旧布料、剪刀、针线等。
3.教学课件:扎染的历史、特点、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扎染作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民族纹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简要介绍扎染的历史和特点,为后续的教学做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扎染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让学生了解扎染的制作过程。
同时,展示相关课件,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扎染技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扎染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案美术初中设计纹样

教案美术初中设计纹样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纹样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设计方法。
2.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纹样的观察和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纹样设计原理,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纹样作品。
教学重点:1. 纹样的设计方法。
2. 纹样的应用和创作。
教学难点:1. 纹样设计的创新和个性表现。
2. 纹样在实际应用中的搭配和协调。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纹样设计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2.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纹样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欣赏。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纹样?纹样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二、基本概念(10分钟)1. 教师讲解纹样的基本概念,包括纹样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 学生听讲并记录重要信息。
三、设计方法(10分钟)1. 教师讲解纹样的设计方法,包括重复、对称、对比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示范,动手实践纹样设计。
四、创作实践(10分钟)1. 学生根据所学的设计方法,自主创作纹样作品。
2.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个别化的帮助和建议。
五、展示和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纹样作品,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
2.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的创意、技巧和应用价值。
六、总结和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纹样设计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 学生思考如何将纹样设计应用到实际生活和艺术创作中。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和创作实践,让学生了解了纹样的基本概念、设计方法和应用。
在创作实践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纹样作品。
通过展示和评价,学生进一步了解了自己的作品和他人的作品,提高了审美和鉴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个别化的帮助和建议。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并将美融入自己的作品中。
不足之处: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部分学生对纹样设计方法的理解和应用不够深入的问题。
初中美术上册《生活中的纹样》教学设计

初中美术上册《生活中的纹样》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教材从日常生活切入,列举衣食住行各方面的物品上的纹样,引导学生对周围物品纹样的关注,进一步思考纹样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领会纹样的结构形式。
教材中提供纹样的设计方法,从实物经过简化、变形、夸张、添加等一系列步骤,为学生独立创作单独纹样提供了思路。
本课内容分2课时完成,这节安排的是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举例、欣赏生活中的纹样,理解单独纹样的结构形式和变化方法,并能根据花卉等素材设计单独纹样;通过教师示范、适合纹样骨式分析,理解适合纹样的组织形式,尝试设计适合纹样。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图片赏析和学生体验,学生能够了解与掌握单独纹样的特点和设计方法,并运用骨式和设计要素设计一个适合纹样作品。
2.过程与方法:在赏析中领会,在活动中体验,在合作中创意。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养成善于观察与发现的审美眼光,体验创意设计带来的乐趣,从中享受创意的喜悦与成功的快乐。
重难点:重点:单独纹样适合纹样的设计方法。
难点:如何设计单独纹样和适合纹样。
教学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1、出示两个生活中最常见的白盘子,然后请一位学生在其中一个白盘上画点花纹。
两个盘子对比,有花纹的作品更富韵味。
(学生在白板上画)2、让学生找找我们身边的纹样。
(学生举例)3、生活处处皆纹样,“衣、食、住、行”图片展示,揭示课题。
二、分析技法,学生体验:1、纹样的概念:也称花纹、纹饰,是一种重要的装饰手段。
2、纹样的灵感来源:大部分来自大自然。
教师出示一朵马蹄莲实物照片,同时,展示经过四种方法(简化、变形、夸张、添加)变化后的马蹄莲纹样,让学生一一对应。
(学生上台把变化的方法名称拖到相应的纹样下面)3、教师出示几幅牵牛花的实物图片。
学生练习1:每组用一种变化方法,设计一个纹样。
要求:线条流畅,形象美观。
4、展示学生作品,确定单独纹样。
5、单独纹样是一种自由纹样,但一旦图形受制于器物外形的约束,就称为“适合纹样”。
生活中的纹样--教案

《生活中的纹样》贵州贵定第五中学授课教师:李龙【教材分析及设计意图】本课选自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材第四单元。
本课至少分为两课时教学:第一课时——学习认知课堂;第二课时:学习实践课堂。
本课在教学资源安排上通过日常生活切入,列举生活中人们常见的纹样,如家居、服装、瓷器、工艺品等的纹样,引导学生对周围物品的关注,思考纹样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领会纹样的结构形式。
在教学设计上,采用欣赏提问的方式导入,从身边熟悉的东西上出现的纹样来导入,使学生认知纹样在生活中的运用及作用,同时在学习的过程制作的纹样。
整个教学设计思路都充分贯彻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联系生活学习本课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图片欣赏和分析,使学生了解与掌握单独纹样与连续纹样的特点与设计要素,并能运用设计要素设计一个单独纹样或者连续纹样作品。
过程与方法:在赏析中领会,在活动中体验,在合作中创意,在评价中认知,使学生充分理解感受纹样作品的设计特点,并选择富有创意的设计构思进行作品创意。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观察与发现的审美习惯,了解纹样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与多彩贵州中多彩的民族纹样;体验创意设计带来的乐趣,从中享受创意的喜悦与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第一课时:懂得欣赏鉴别生活中的纹样形式:题材上与形式上。
第二课时:学会创意制作纹样的构思方法与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第一课时:纹样的分类(单独纹样与连续纹样的联系)第二课时:纹样的创意制作。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素材【教学过程】导入课题:创设情境、导入课题从生活中色彩朴素的蝴蝶与经过构思设计出来的蝴蝶纹样对比,使学生明白纹样在生活中的运用与作用,引导学生对纹样的探究兴趣,从而转入课题——《什么是纹样》。
教授新课:欣赏图片,分析技法一、纹样的概念(一)、提问:回忆一下在生活中,你在哪些物体上看到过纹样?(二)、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利用纹样设计的物品,让学生感受到什么是纹样与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生活中的纹样1教案(大全五篇)

生活中的纹样1教案(大全五篇)第一篇:生活中的纹样1教案生活中的纹样一、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单独纹样、适合纹样的概念,感受纹样的艺术美。
2.学习纹样设计的方法,掌握纹样设计的步骤,能画出多种形式的适合纹样。
3.通过学习,养成善于观察与发现的审美眼光,能用纹样来装点自己的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1.单独纹样的变化方法,适合纹样的基本概念和骨式变化的学习。
2.适合纹样的设计与绘制。
三、教学课时第一课时四、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优秀纹样作品2.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彩色笔、纸盘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1.展示白色无图台灯和有纹样的台灯,让学生观察它们的不同。
2.发现右边台灯有漂亮的纹样。
再由此引到纹样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
图片展示(衣食住行、传统纹样、古代鱼纹盆等)教师总结,从日常生活常见的东西中感受纹样特有的魅力和纹样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之广泛,有了纹样的装饰使得我们生活变得更加的多姿多彩。
从而引入课题《生活中的纹样》。
(二)欣赏图片,了解概念,分析技法1.回顾课件,让生答纹样的概念,教师总结:纹样的概念——纹样也称花纹,纹饰,是一种重要的装饰手段。
2.图片展示,问题纹样都有哪些题材?师生结合图片共同总结:纹样题材:植物、动物、风景、人物师问:那么纹样设计灵感来源于?生答:大自然3、提问:我们看了这么多美丽的纹样,那么这些纹样是如何设计出来的呢?生:(七嘴八舌发言)师:我们结合马蹄莲的变身记来看一看。
(PPT图片展示四种变化方法,让学生来发现、总结)师:那我们再看看接下来的玫瑰花女士又进行了怎样的变形呢?图片展示(玫瑰花点、线、面的不同变形)教师总结单独纹样的设计方法:简化、变形、夸张、添加(点、线、面)、几何化等方法练习一:展示图片,让学生任选其一设计出它的单独纹样。
6.对比单独纹样和适合纹样,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区别,从而引出适合纹样的概念。
7.介绍适合纹样的其他外形。
8.互动环节:连一连,找出这些适合纹样的设计的规律,使学生熟悉适合纹样的设计骨式。
生活中的纹样教案

生活中的纹样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生活中的纹样种类和应用场景。
2. 能够分析和描述生活中的纹样。
3. 提高学生观察和表达能力。
4. 激发学生对生活中美的发现和探索。
二、教学重点1. 常见的生活中的纹样分类和特点。
2. 生活中纹样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 生活中的纹样的抽象性。
2. 生活中的纹样的多样性。
四、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法:通过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生活中常见的纹样。
2. 分组合作法:通过组内合作,帮助学生展现自己对纹样的理解。
3. 讨论启发法:通过老师的提问帮助学生理解纹样。
4. 体验式学习法:通过模仿和亲身体验,帮助学生理解纹样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图片展示生活中的各种纹样,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纹样。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些纹样呢?2. 探究生活中纹样的分类(15分钟)老师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合作,然后请每组选出一名代表介绍小组分析的结果。
通过分析及讨论,让学生了解以下常见的纹样种类:(1)几何图形样式:它们是由一些基本的图形或形状构成的。
例如,点、线、圆、半圆、多边形等。
(2)花鸟、人物、动植物图案:这些图案的来源往往是具有人们情感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元素,例如山水、动物、植物和人物等。
(3)仿生体纹样:这些图案是根据自然界中生命体的形态或结构特征构成的。
例如螺旋图案、蜂窝图案、螃蟹壳图案等。
(4)文化传承图案:中国的传统图案源远流长,有许多图案是婚姻、生日、节日、成年等重要场合所必须的。
例如双喜、如意、莲花、龙凤等图案。
3. 探究生活中纹样的应用(20分钟)老师让学生观察班级中的环境、衣物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物品,通过反思、比较、对比,了解生活中纹样的应用。
例如:(1)班级中的环境——窗帘、地毯、桌布、墙纸等。
(2)衣物——图案、印花、绣花等的运用。
(3)日常生活中的物品——餐具外壳、墙壁壁纸、玩具等。
4. 制作生活中的纹样(30分钟)老师向同学们介绍如何在生活中制作纹样。
浙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生活中的纹样》教案及教学反思

浙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生活中的纹样》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1 教学目标•了解生活中的纹样的种类和使用。
•掌握生活中的常见纹样的画法和表现方法。
•能够在作品中运用生活中的纹样,并体现出其美感。
1.2 教学重点•生活中的纹样的种类和使用。
•生活中的常见纹样的画法和表现方法。
1.3 教学难点•如何将生活中的纹样运用到作品中,并体现出其美感。
1.4 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操作法。
1.5 教学具备•画笔、彩色笔、彩色纸、色彩盘、刀子等。
1.6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6.1 课前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图案,让学生猜测、认识。
•通过展示一些画作,引导学生能够意识到画作中的纹样。
1.6.2 教学过程•简单介绍生活中的纹样的种类和使用。
•示范不同种类纹样的基本画法和表现方法。
•让学生选定一种自己熟悉的生活中的纹样,并画出来。
•教师根据学生的画作,讲解其表现方法是否准确,并指导学生进行修正。
1.6.3 课堂小结•让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画的纹样。
•教师对学生的画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指导。
第二课时1.6.1 课前导入•让学生在上节课学到的纹样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其他生活中的纹样。
1.6.2 教学过程•讲解其他生活中的纹样的种类和使用。
•示范不同种类纹样的基本画法和表现方法。
•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不熟悉的生活中的纹样,并画出来。
•教师根据学生的画作,讲解其表现方法是否准确,并指导学生进行修正。
1.6.3 课堂小结•让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画的纹样。
•教师再次对学生的画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指导。
第三课时1.6.1 课前导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再次认识生活中的纹样。
1.6.2 教学过程•讲解生活中纹样的美感和运用方法。
•让学生在作品中运用生活中的纹样,并体现出其美感。
1.6.3 课堂小结•让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作品。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并指导学生进行优化改进。
1.7 教学评估•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学生的操作和画作,判断学生是否掌握了生活中的纹样的基本画法和表现方法。
《生活中的纹样》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纹样》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理解适合纹样的知识与特点,感受适合纹样的魅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适合纹样的设计方法并尝试设计纹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能用纹样来装点自己的生活,增强以设计改善生活的愿望,提高美化生活的能力。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具有很强的想象创作能力,在小学阶段接触过纹样设计,具有一定的基础。
对贴近生活的学习内容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适合纹样的组织形式。
教学难点:用适合纹样来装饰纸盘。
课前准备教师:适合纹样图片资料、作画工具等。
学生:绘画用纸和笔。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生活中的纹样(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1、出示孔雀等动物图片,学生欣赏观察。
2、教师提问: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学生回答:都有漂亮的花纹。
教师追问:人类能借用这些漂亮的花纹吗?如何借用?学生回答:(服装、斑马线等等)3、教师概括:人类的衣食住行都能借用这些美丽的花纹揭示课题,板书《生活中的纹样》【设计意图】由动物身上的纹样导入,欣赏生活中的装饰纹样,让学生感受到纹样与生活、自然息息相关。
活动2【讲授】生活中的纹样(二)欣赏领悟,深入探究1、教师提问:什么是纹样?除了动物题材,大自然中还有哪些题材可以借鉴运用在纹样设计中?学生回答:……教师小结:纹样也称花纹、纹饰。
题材有动物纹样、植物纹样、几何纹样、人物纹样、风景纹样。
2、出示花卉图片,体验纹样设计。
教师以波斯菊为例,示范纹样设计方法:简化、变形、夸张、添加。
适合纹样的概念和组织形式:对称、均衡、辐射、旋转。
【设计意图】通过作品赏析,引导学生了解纹样设计的方法,打开设计思路。
活动3【活动】生活中的纹样(三)加强体验,尝试设计1、教师示范(录制好视频),学生观看。
2、师生概括纹样设计步骤:(1)铅笔打稿,画出骨式。
(2)根据骨式,画出图案。
(3)记号笔或水彩笔勾形。
(4)填色。
(5)添加其他纹样。
3、布置作业:让学生以纸盘为载体设计绘制适合纹样。
初中美术纹样教案

初中美术纹样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纹样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范围。
2. 培养学生对纹样的审美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对生活中纹样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纹样设计的基本方法,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纹样作品。
教学重点:1. 纹样的分类和应用范围。
2. 纹样设计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1. 纹样设计方法的运用。
2. 创作具有创意的纹样作品。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纹样相关资料、图片和案例。
2.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纹样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
2. 学生分享对纹样的认识和感受。
二、纹样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0分钟)1. 教师介绍纹样的基本概念,解释纹样是指图案、花纹或装饰性的图案。
2. 教师讲解纹样的分类,包括几何纹样、植物纹样、动物纹样和人物纹样等。
三、纹样的应用范围(10分钟)1. 教师介绍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范围,如服装、家居、建筑等。
2. 学生分享对纹样应用的观察和理解。
四、纹样设计的基本方法(10分钟)1. 教师讲解纹样设计的基本方法,包括概括、夸张和想象。
2. 教师示范纹样设计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
五、创作实践(10分钟)1. 教师给出创作主题,如“自然之美”。
2. 学生根据主题,运用纹样设计的基本方法,进行纹样创作。
3. 教师引导学生发挥创意,注重纹样的线条、形状和色彩搭配。
六、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继续探索纹样的应用,尝试在服装、家居等方面运用纹样设计。
2. 学生可以参加纹样设计比赛或展览,展示自己的才华。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欣赏生活中的纹样,让学生了解纹样的分类和应用范围,掌握纹样设计的基本方法,并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纹样作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
生活中的民族纹样

在对比中悟出民族纹样的美----- 《生活中的民族纹样》教学设计(温州开发区)一、 本案特色民族纹样,在我们生活中逐渐被潮流的卡通、漫画、动画形象所代替,出现的并不多。
如果让五年级的学生让他去了解民族纹样在生活中的运用,可能会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如何 去发现民族纹样的纹样特征、设计独特魅力却是非常不易的事情。
本案第一特色:采用“画 ――赏一一画”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民族纹样,让孩子们在“看”中学,在“画”中 创新,使他们真正体会到自己是艺术课的主体。
本案第二特色:采用“二次作业”的方式进 行教学,放手让学生通过对比欣赏民族纹样刺绣、蜡染等不同方法作品,设置悬疑,让学生 认识民族纹样由繁到简在生活中的应用, 设计方式的变化,让学生学会设计源于生活, 敢于 通过认知水平的提高,不断的与优秀传统艺术文化产生摩擦,迸发“创新花火”。
设计个性 的民族纹样,美化生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通过前面的知识已经初步掌握了简单纹样的特征,但是对于民族纹样了解甚少,不能直观的通过简单的图片欣赏与引导就能了解民族纹样的特征。
但是五年级的学 生有主动发现问题和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追求与众不同的意趣。
所以本课教学着重于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从学生已有知识上,深入认识生活中的民族纹样内容美、形式美等特征, 引导学生从形的特征,形的组合、形的方向等方面欣赏民族纹样的简约之美。
三、 学习目标:立足教材,立足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民族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民族纹样内容美、形式美。
2、 学习民族纹样的基本特征、规律,运用民族纹样的元素进行设计练习。
3、 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民族纹样在生活中广泛的运用,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民族艺术,传承传统的民族艺术。
重点:学习民族纹样的内容美、形式美,以及基本的设计规律。
难点:运用民族纹样的元素,大胆有创意地设计一件生活用品。
四、 教学学具准备:(学生)铅画纸、铅笔、橡皮擦、黑色中性水笔一支、马克笔、剪刀。
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生活中的花纹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生活中的花纹教学设计一、活动目标1.让幼儿认识生活中各种花纹,提高观察能力,丰富理解和表达能力;2.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提高欣赏能力;3.帮助幼儿表现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4.培养幼儿的小动手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活动内容本次活动以“生活中的花纹”为主题,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 辨认花纹首先,老师要给幼儿展示一些常见的花纹,如圆形、三角形、菱形、方形、波浪形等,然后请幼儿猜测出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圆形可以代表月亮,三角形可以代表房子的屋顶等等。
接着,老师再请幼儿举出更多生活中的花纹,并让他们分辨花纹的形状、颜色、大小等。
2. 制造花纹在这一环节,老师会提供一些用于制作花纹的工具,如彩纸、鼻烟盒、吸管等,再请幼儿在这些材料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制作出自己的花纹作品。
老师可以提供简单的示范,让幼儿更好的理解如何制作花纹。
3. 美化花纹在这一环节,幼儿已经制作好了自己的花纹作品,老师会请幼儿用贴纸、毛笔等工具为自己的作品进行美化处理,使花纹更加生动、有趣、美观。
4. 花纹展示在这一环节,每个幼儿都可以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大班其他小朋友欣赏和评价,以此来增进幼儿之间的交流和认知。
三、教学反思这次花纹制作活动,不仅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欣赏力。
还有,通过此次活动,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自主精神,也很好的展现了幼儿的个性、魅力和文化水平。
这样的活动更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更好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在活动中,也要注意让幼儿通过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参与,互相讨论,这样能够培养他们的交流和合作能力,增进感情,也能为下一步的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的来说,这次活动既是游戏,又是学习,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知识、能力与品格。
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创造与发展的空间,也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课堂的改革,这将是幼儿园教育工作者们值得借鉴和思考的一个方向。
五年级上_生活中的民族纹样教案和反思

生活中的民族纹样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中的民族纹样,认识民族纹样的内容美,感受民族纹样的样式美2、画画自己喜欢的民族纹样,能在平面图形设计中选择喜欢的民族纹样来装饰3、尊重民族文化,感受民族纹样的艺术魅力,发现并创造生活美二、教学重难点:图形中2、难点:能把喜欢的民族纹样运用于平面设计,体现出较好的色彩搭配和构成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课前准备:(学生)课前搜集具有民族纹样的物品,彩笔、画纸(教师)有民族纹样的相关物品,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设计:1、新课导入教师:出示普通手套和有民族纹样的手套。
比一比,两种手套的纹样有什么不同?小结:民族纹样的手套更别致,这些民族纹样在生活中也是随处可见。
今天我们学习《生活中的民族纹样》2、了解民族纹样的运用(1)出示:民族风的服饰、鞋、包。
体会:民族纹样使服饰、鞋、包更漂亮(2)出示:名族风的家居布艺体会:民族纹样使布艺更美丽、环境更舒适3、认识民族纹样(1)美在变化与统一A.出示:白族刺绣小围兜猜一猜:这个小围兜为谁设计?美在哪里?口水兜上有什么纹样?小结:图案中有动物纹样和植物纹样。
B.出示:彝族刺绣肚兜看一看:肚兜上的图案美在哪儿?肚兜上有什么纹样?花纹是怎样构成的?小结:中间是人物纹样和花草纹样;周围是连续花草纹C.出示几何民族纹样。
(2)美在对称与平衡出示:白族扎染方巾想一想:这个图案花纹是怎样构成的?小结:本图案是圆形放射的骨式,均衡式,旋转式等(3)美在吉祥的寓意出示:适合纹样蓝印花布找一找:这个蓝底白花的图案中有哪些植物和动物?想一想:美观的同时又有什么寓意?小结:石榴寓意多子多福;喜鹊寓意吉祥;猫寓意耄耋富贵(4)美在浓郁的色彩色彩丰富浓郁,对比强烈。
红色象征热情豪放。
黑色象征严肃、尊贵。
黄色象征和平、亲切。
绿色象征生机、希望。
蓝色象征智慧、宁静。
紫色象征高贵、勇气。
5. 学生作品赏析①同学们的作品参照了民族纹样进行创作,使两件作品既整体统一,又有局部变化(民族纹样、变化又统一)②变中求整,平中求奇4、实践探索试一试:请你把今天学到的画民族纹样的本领,设计并装饰在平面的图形中,美化生活物品学生创作20分钟4、作业展示展示学生的作品,自评和互评(1)说一说:“我”用民族纹样装饰了什么东西?表达了自己什么想法和感受?(2)评一评: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你看出来作者用了什么纹样装饰的?总结:今天我们了解了生活中的民族纹样,认识了民族纹样的内容美,感受到了民族纹样的形式美,还能在平面图形设计中选择喜欢的民族纹样来装饰,美化生活物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中的纹样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地位与作用:
本课选自浙美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课《生活中的纹样》,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强调运用一定的纹样设计的方法和风格,围绕一个给神秘人物制作盘子的主题进行设计和制作一个盘子的适合纹样。
在传递与交流信息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课内容是纹样的设计,生活中常见的元素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在以往的设计基础上,丰富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能力。
内容与特点:
本课以纹样的设计为特点,在教学安排上通过日常生活切入,列举家居、服装、瓷器、工艺品等物品上的纹样。
引导学生对周围物品的关注,思考纹样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领会纹样的结构形式。
通过为神秘人物赠送一个盘子为切入点,充分开展学生们的好奇心和行动力,学习为盘子设计一个适合纹样,进行有思考、有创意和组织规律的构思。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在身心发展上,思维比较成熟,其自我意识觉醒,对生活中的事物逐渐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对事物的观察力和理解力较小学时期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美术学习中初中生对自我的表达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开始放弃以往稚嫩的表达手法,更尊重于视觉。
这一阶段教师要调动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初步学习的图案纹理的风格和方法上,做适合纹样的设计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设计感和创作能力,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就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单独纹样设计的方法、风格和组织形式,为一个盘子设计适合纹样。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欣赏生活中的各种纹样,了解纹样的不同形态,利用简化、变形、夸张、添加的手法学习单独纹样的绘制。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养成善于观察与多变的审美眼光,体验丰富纹样带来的乐趣,从中享受创意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单独纹样的设计方法并合理组织适合纹样。
难点:设计的纹样独特有创意并有组织规律。
【教学方法】
教法:情景创设法、讲述法、提问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练习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教师:展示穿着,提示今天去了一个神秘的地方,请学生猜是哪里,为什么?学生:打量教师的穿着,思考分析,互动回答。
2.教师:提示裙子上的花纹以及纹样的风格。
学生:回答时尚、设计很潮流等,去的是商场。
3.教师:展示课件,欣赏商场里多种形式纹样的商品。
揭示主题,书写板书:生活中的纹样。
询问学生生活中的纹样有哪些类型?
学生:相互讨论,回答问题:有人物纹样,动物纹样,植物纹样,风景纹样等。
设计意图:
①由教师情境的导入给学生营造一种氛围,在情境中展示的图片也更加生动具有说服力。
其间穿插的随处可见的纹样巧妙地揭示了课题。
使学生感受到式样具有独特的美感,引出无限遐想。
②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穿着思考与之相对应的地点,进行了一个应用的环节,为接下去的纹样主题的设计做好铺垫。
二:欣赏图片,分析形式
1.教师:展示图片,提问:找一找这些纹样的组成方式是怎样的?
学生:有单独成形成画的,有连续成形的,有多样的。
2.教师:板书:单独纹样和连续纹样并解读。
学生:认真聆听,掌握知识。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欣赏图片和思考纹样的形态对它的组成方式进行思考和分析,推动单独纹样和连续纹样的知识的讲解。
三、学生实践,掌握方法
1.教师:认识单独纹样后,展示商场里买的一朵马蹄莲花,请学生尝试按照花的形状来设计一个单独纹样(PPT出示一朵马蹄莲的图片)。
并请同学上台绘画。
学生:在纸上进行绘画,对台上同学作品进行评价。
2.教师:总结点评,黑板演示其他画法。
学生:仔细观察,对比自己的绘制方法有和不同。
3.教师:师生共同概括纹样设计的方法。
板书:简化、变形、夸张、添加。
设计意图:
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能够调动学生注意力和积极性,在共同完成的绘制中揭示单独纹样设计的方法,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四、思维扩展,深入探索
1.教师:展示图片,询问图片纹样有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回答:和谐饱满,与单独纹样的区别等。
教师:总结并引出适合纹样。
板书:适合纹样
2.教师:询问适合纹样有哪些组织规律?
学生:讨论思考,回答对称、和谐等。
3.教师:展示课件,板书:对称、平衡,并讲解绘制适合纹样的步骤
学生:仔细聆听,总结应用。
设计意图:
在观察的过程中让学生发掘适合纹样与单独纹样的关系,通过引导让学生掌握适合纹样的组织规律,为作业适合纹样的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自主创作,创意分享
1.教师:重回情境,布置作业:请学生为商场里的陶瓷用品店制作一个有创意、新颖的带有适合纹样的盘子。
学生:确定主题,进行设计绘画。
2.教师:展示学生作品,总结。
学生:互评,将自己的创意设计分享。
设计意图:
通过对主题的情境创设让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有一个方向,在此基础上展开想象设计纹样,分享自己的构思与创意。
【评价设计】
形成性评价欣赏图片的过程中能找到不同纹样的形状,掌握不同风格的特点。
在实际操作的活动中,学生能认真思考,主动参与。
展示性评价以个人为单位,对盘子进行适合纹样的设计创作。
在课堂学习的
基础之上能发挥思考,表现独特创意。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纹样
单独纹样→适合纹样
教师活动区
方法:简化、变形、对称平衡
夸张、添加 1. 构图
2.设计单独纹样
3.绘制
学生作业展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