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证据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听资料,而是可以取代视听资料而独
立存在的一种证据类型,应当作为单独
序列的证据。
•
理由介绍如下。
– (1)电子证据不同于书证。 – (2)电子证据不同于视听资料。 – (3)电子证据的独立性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15.3 电子证据的收集与审查判
断
– 15.3.1 电子证据的收集
•
客观地说,传统的证据类型在证据
•第15章 •电 子 证 据
•
本章提要:电子证据是指在计算机
或计算机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以其记
录的内容来证明案件事实的电磁记录物。
•
在正确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基础
上,才能制定电子证据的规则、原则,
才能认识和把握电子证据的可采纳性、
证明力、归类及其审查判断等方面的问
题。
•
15.1
电子证据概述
15.2 电子证据的可接受性与归类
•
这种以新的形态出现的证据形式在
证据法律实践与理论研究中被有识之士
定义为电子证据。
•
在我国,计算机科学和法学乃至其
他相关学科领域的一些专家和学者也开
始了电子证据的研究,并已取得初步进
展。
– 15.1.1 电子证据的定义
•
对电子证据概念的定义目前主要有
以下几种。
•
概念1:网上证据即电子证据,也被
•
电子证据是现代高科技发展的重要
产物和先进成果,是现代科学技术在诉
讼证据上的体现,它与其他证据相比主
要有以下特点。
– (1)电子证据具有数字技术性,技术含量高,具有高 度的科学技术性。
– (2)电子证据具有脆弱性,易被伪造、篡改。 – (3)电子证据具有复合性、表现形式的多态性与丰富
性。
– (4)电子证据具有间接性。
•
电子证据的审查判断,指司法人员
对收集的电子证据进行分析研究,鉴别
其真伪,找出它们与案件事实的客观联
系,确定其证明力。
•
对电子证据的审查判断分为两个阶
段:一是对单个电子证据的审查判断,
二是结合全案其他证据的综合判断。
• 2.电子证据的法庭出示程序
•
电子证据必须以某种形式提交给法
庭,才能听取双方当事人的意见,才能
连续地反映与案件有关的资料数据,是
一种介于物证与书证之间的独立证据。
•
概念 4:电子证据是存储于磁性介
质之中,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在的诉讼证
据。
•
概念5:电子证据是以数字的形式保
存在计算机存储器或外部存储介质中,
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数据或信息。
– 15.1.2 关于电子证据特征的认识
•
特征是作为人或事物特点的征象、
是客观存在的真实情况,不论其表现形
式如何,都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
移的。
•
客观性是一切诉讼证据最本质的特
征。
•
在正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基础上,
才能制定电子证据的规则、原则,才能
认识和把握电子证据的可采纳性、证明
力、归类及其审查判断等方面的问题。
•
电子证据如不为法院和仲裁机关采
纳,其后果意味着电子商务交易的实体
本章小结
•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正确地理解电
子证据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
电子证据是指在计算机或计算机系
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以其记录的内容来
证明案件事实的电磁记录物。
•
将客观真实性作为电子证据的显著
特征值得探讨,因为只要是诉讼证据,
就应该具备三个最基本的特征:客观性、
关联性、合法性。
•
而客观性是指一切诉讼证据都必须
调查归纳预测是通过问卷、个案调
查等手段,了解国内有关单位和个人的
电子证据立Leabharlann Baidu愿望和要求。
•
预测时应根据不同的调查对象分别
进行。
– (1)针对公众进行问卷乃至个案调查。 – (2)针对证据理论界进行问卷乃至个案调查。
– (3)针对司法部门进行问卷乃至个案调查。
– (4)针对信息技术部门和相关行业进行问卷乃至个案 调查。
称为计算机证据,是指在计算机或计算
机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以其记录的内
容来证明案件事实的电磁记录物。
•
概念2:电子证据是指订立合同的交
易主体通过网络传输确定各方权利义务
以及实施合同款项支付、结算和货物交
换等的数码信息。
•
概念3:电子证据是以通过计算机存
储的材料和证据证明案件事实的一种手
段,它最大的功能是存储数据,能综合、
还具有收集迅速,易于保存,占用空间
少,传送和运输方便,可以反复重现,
作为证据易于使用、审查、核对,便于
操作等特点。
•
观点3:电子证据具有双重性、多媒
体性、隐蔽性、易保管、传输方便、可
反复重现、便于使用等特征。
•
观点4:电子证据是现代高科技发
展的重要产物和先进成果,是现代科学
技术的发展在诉讼证据上的体现,它与
15.3 电子证据的收集与审查判断
•
15.4
电子证据的立法预测
15.5
本章小结
15.6
本章案例
15.1 电子证据概述
•
信息时代变革的节奏是前所未有的,
信息的存在与取得方式的飞跃使证据学
研究乃至证据立法面临诸多考验。
•
在证据信息化的大趋势下,以计算
机及其网络为依托的电子数据在证明案
件事实的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性。
• 2.电子证据的固定与保全
• 证据的固定,直接关系到能否保障 证据的证据力与证明力。我国刑事诉讼 法第114条规定:“对于扣押的物品、文 件,要妥善保管或者封存,不得使用或 者损毁。”
•
结合证据固定保全的一般规则,根
据计算机证据的特点,对于搜查、扣押
单位和个人提供的可以证明犯罪嫌疑人
有罪或无罪的计算机证据,保管这些电
法中的收集规则比较完善,这是多年的
证据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检验的结果。
•
然而,“芯片”的产生,宣告了信
息时代的来临,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巨
大变革,突破了信息固定与传递的传统
模式,进而改变了信息取得的方式、买
卖的方式、交易和交往的方式,这就对
“被动”和“深思熟虑”的法律性格构
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
正因如此,电子证据的收集也突破
其他证据相比主要有技术含量高、易被
伪造和篡改、复合性、间接性。
•
此外,电子证据由其本身的特性决
定了它具有无形性、易收集性、易保存
性、可以反复重现等特性。
•
总之,这里所指的电子证据是指计
算机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或储存的以
其记录的内容证明案件事实的电、磁、
光记录物,该电磁记录物具有多种输出
表现形式。
标志等。
•
特点是人或事物所具有的独特之处,
因此它排除了与他人或他事物共性的东
西。
•
既然电子证据是一种新的证据形式,
我们就要分析它的“独特之处”。
•
对电子证据特点的归纳主要有以下
观点可供参考。
•
观点1:电子证据具有无形性、多样
性、客观真实性、易破坏性等特征。
•
观点2:电子证据除具有高科技性、
无形性、复合性、易破坏性等特征外,
成为定案的根据。
15.4 电子证据的立法预测
•
人类社会各领域尤其是法律领域对
电子证据立法有着迫切的需求。
•
为了了解这种需求程度,以及电子
证据将对证据法律调整带来哪些新课题,
就需要采用一些必要的预测手段,并参
考相关国家的电子证据立法状况,来预
测电子证据的立法趋势。
– 15.4.1 调查归纳预测
•
法保障难以实现,使电子商务交易演变 成高风险的交易形式。
•
因此,对电子证据的立法是客观情
势带来的必然结果。
本章案例—— 电子证据采用的标准
了传统证据收集规则的限制;证据法律
的真空给学理解释、司法解释乃至任意
解释留下了极大的解释空间,致使在电
子证据收集的各种“解释”中,形成若
干比较典型的看法。
• 1.电子证据的收集
•
证据收集是指法院审判人员为了查
明案件事实,按照法定程序调查取证的
行为。
•
对于电子证据的收集,必须严格按
照其特点与规律办事,保证其真实可靠
– 15.4.2 类比预测
•
类比预测是根据全球化解决方案乃
至其他国家电子证据立法状况,来预测
中国电子证据的立法趋势。
• 1.全球化解决方案对中国电子证据立法的启 示
• 2.相关国家电子证据立法状况对中国电子证 据立法的启示
– 15.4.3 因果推断预测
• 互无“真迹”的计算机数据存储及
网际传输,把电子证据这一概念推向证 据舞台并非人为炒作。
性相排斥。
•
电子证据的法律效力如下。
• 1.数据电文作为证据的形式与可采性
• 2.数据电文的证据力
– (1)客观性 – (2)相关性 – (3)合法性
– 15.2.2 电子证据的归类
•
由于我国证据法的相对滞后性和不
确定性,法学理论界关于电子证据归类
的认识亦有分歧。
•
电子证据既不属于书证,也不属于
磁数据的载体时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 (1)多备份原则。 – (2)环境安全原则。 – (3)严格管理过程原则。 – (4)责任原则。
– 15.3.2 电子证据的审查判断
•
与其他所有证据一样,电子证据必
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法律事实
的根据。
•
这就涉及对电子证据如何审查判断
的问题。
• 1.电子证据的审查判断
15.2 电子证据的可接受性与
归类
– 15.2.1 电子证据的可接受性
•
电子证据以电子数据记录的形式存
在于磁性介质中,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
的有形“原件”。
•
即便像德国、日本等国的证据法那
样可以自由提出所有有关证据,也难免
涉及电子证据事实上的可接受性问题;
至于英美证据法中的传闻规则、最佳证
据规则,更是直接与电子证据的可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