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发展史

合集下载

香港早期邮票史

香港早期邮票史

香港早期邮票简介1841年2月,英军占领了香港,开始了对香港的统治。

为解决驻港英军的通信问题,英国于1841年8月24日成立了香港邮政局。

香港邮政局位于香港维多利亚城(后改称为中环)圣约翰大教堂附近,直到1945年元月才另迁新址。

一、以戳代邮——香港邮政的开创时期香港邮政初期,对信件不作处理,信件到后,堆放在柜台上任收件人自取。

最初的信件也不贴邮票,只是在邮件上盖戳为记。

邮政总局使用的邮戳,带有该局的不同称呼,有的为英文邮政总局的全称或缩写,有的为英文“香港”或英文“维多利亚”(邮政总局的所在地中环区在十九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中叶也称维多利亚城)。

香港在发行邮票前,曾使用过三种不带日期的邮戳:1841年至1842年11月间使用圆形手戳,直径为36mm,戳内英文为“POST OFFICE HONG KONG”;1842年7月26日至1844年2月14日,使用椭圆形手戳,规格为33×28mm,戳内有英国皇室徽志和“HONG KONG POST OFFICE”字样;1844年4月11日至28日使用的是圆形手戳,直径为26mm,中间有皇冠图案,周围有英文“VICTORIA HONG KONG”(维多利亚香港)字样。

盖有这三种邮戳的实寄封,在香港较权威的杨氏(乃强)集邮公司出版的《1996香港邮票目录》中,分别标价为6万、2万、5万港元。

这几种邮戳,虽然有价,但其芳踪难觅。

1844年,香港启用首枚邮政日戳,近似于现代的邮政日戳。

常见的有如下几种规格:直径为28mm的日戳,上半圆由英文香港“HONG KONG”组成,下半圆为双弧线,年月日在中间;直径为25mm的日戳,与上一种戳的区别仅在于直径不同;直径为20mm的日戳,下半圆为单线;另外还有一种直径为19.5mm的圆形戳,英文香港“HONG K ONG”在戳内,圆戳内还有一“C”字样的戳号(此类戳大概至少有三种)。

二、香港的早期普票1860年5月,原本由英国直接管辖的香港邮政业务开始移交给港英政府。

集邮的起源发展

集邮的起源发展

集邮的起源发展发展概述集邮活动是随着邮票的诞生而出现的。

1840年5月1日世界上第一种邮票在英国发行的当天,不列颠博物馆的J.格雷博士特地到邮局买了邮票留作纪念。

他后来编写了英国早期的邮票目录,倡导集邮活动。

J.格雷被称为世界上第一个集邮者。

1841年伦敦一位年轻妇女在《泰晤士报》上刊登广告,征求用过的邮票,用以裱糊她的梳妆室。

随后英国出现了“邮票热”。

到19世纪50年代,已有20多个国家发行邮票,邮票种数增多,集邮盛行起来。

1852年比利时一位地理学家首次举办个人集邮展览,展出88种邮票。

当时一些学校教师鼓励学生收集各国邮票贴在地图上,以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60年代,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和美国都出现了一些活跃的集邮家。

早期最著名的集邮家是居住在巴黎的费拉里。

他收集到当时世界各国已发行邮票种数的70%,包括多种珍贵邮票。

1861年法国出版了第一本邮票目录《邮票》,载有邮票约500种。

同年英国伦敦出现了街头邮票交换点。

1862年10月,第一种集邮杂志《新知月刊》在英国出版只出了3期。

同年 12月,另一种集邮杂志《广告月刊》出版,次年改名为《集邮家评论》,持续发行了大约两年。

1865年法国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集邮组织。

1890年比利时皇家集邮俱乐部联合会成立,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全国性的集邮组织。

由于集邮活动的发展,邮票在集邮活动中成了商品。

1856年英国吉本斯开设了专门经营邮票的商店。

1862年法国开始出售第一本贴有邮票的集邮册。

随着集邮活动的扩大,1878年在法国巴黎举行了第一次国际集邮会议,有20个国家代表参加。

会后出版了《国际集邮会议录》,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集邮文献。

同年,在比利时的安特卫普举办了世界上最早的国际邮展。

1926年国际集邮联合会在巴黎成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集邮活动在全世界范围迅速发展,专题集邮兴起。

中国的集邮活动大约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末。

1880年上海清心书馆出版的《花图新报》上发表了短文《各国信馆之印图》,介绍了集邮对儿童启蒙的意义。

邮政发展史

邮政发展史
邮政的发展源远流长,可分为古代邮驿、世界近代邮政和中国近代邮政三大阶段。古代邮驿起源于殷商时期,通过甲骨文记载可见其雏形,主要服务于政治和军事通信需求,如烽火台传递军情。随着历史演进,邮驿制度在秦汉时期得以统一和发展,至明清时代更因海上交通的发达而开辟了海上邮驿。世界近代邮政则以1840年英国的邮政改革为重要里程碑,确立了国家专营、邮票作为预付资费凭证、以及均一邮资制等核心原则,这些原则迅速被其他国家所采纳。至于中国近代邮政,它在国体变更的背景下经历了大清邮政、中华邮政和中国人民邮政三个阶段。特别是1896年大清邮政官局的成立,不仅标志着中国近代邮政的诞生,更意味着中国开始与世界各国邮政平等交往,这是中华民族维护国家主权

邮票的起源

邮票的起源

邮票的起源邮票起源于邮政,是为了邮政通信的需要而产生的。

邮票诞生前,欧洲各国邮政大多实行由收信人缴纳资费的方法,按路程远近确定邮费的多寡将邮费写在信封上,由送信人收取;有的国家还规定议员、大臣等政界要人寄信免资,因而整个邮政费用就压在一般平民用户身上。

由于昂责的邮费超过了收信人的经济支付能力,所以寄信收信双方常将事先约定的信号标在信封上。

收信人以支付不起邮费为由而拒收信件,自然免不了引起争执。

为此,英国人罗兰·希尔从1835年开始研究英国的邮政改革问题,在1837年1月出版了著名的小册子:《邮政改革的重要性和实行办法》。

在书里,他提出了邮政改革的建议:①由寄信人预付邮资;②英国本土范围内,邮寄重量每半盎司统一收取1便士邮资;③邮资收款问题“可以用一小块印上戳记的纸来解决”“这种纸大小与邮戳相仿,背面涂有一层薄胶,人们只要弄湿背胶就可以贴在信的背面,从而不必再到邮局面交信件。

”罗兰·希尔的3条建议,得到英国政府的赞赏,这就是现在作为各国邮政所沿用的由寄件人预付邮资,均一邮资制和背胶邮票。

建议中的“只要弄湿背胶就可贴在信的背面”的“印上戳记的纸”就是1840年5月1日在伦敦发售的“黑便士”邮票,也就是流传至今让亿万人为之倾倒的邮票.世界第一枚邮票是在英国,在西元一八四零年五月六日发行维多利亚女王像的邮票,这一枚邮票鼻祖以黑色油墨印刷,面额一便士,世称「黑便士」.发明邮票的是罗兰希尔.罗兰希尔是英国人,西元一七九五年诞生於英国密特兰城。

黑便士发行前,英国已有邮政服务。

当时手续复杂、邮资也很贵,是以路途的远近计算,不但信里的附件要一件一件分开算,信封也要另外收费。

所以当时人们写信大都不加封套以节省邮资。

当时的邮资是由收件人负担。

由於邮资太贵了,收件人常会因为付不起邮资而将信回。

有些人甚至想办法取巧,互相约定在信上做暗号,收信人一看到封面就能猜到信的内容,也就不必付钱收信。

这样一来,信差就无法收到邮资,常常白跑一趟。

中国邮票普通邮票大全

中国邮票普通邮票大全

中国邮票普通邮票大全中国邮票普通邮票大全普通邮票是邮票的主要类别。

它面值种类齐全,适用于各类邮件贴用。

这种邮票发行量大、发售时间长、票幅较小、图案基本固定,有些普票色彩不像纪特邮票那么丰富,普通邮票往往多次印刷,因而有不同版别。

世界各国的早期邮票大多数是普通邮票,如黑便士、蓝便士,我国的大龙、小龙票等。

世界上第一枚普通邮票是1840年5月6日英国发行的黑便士邮票英国的黑便士。

我国第一枚普通邮票是1878年清代发行的大龙邮票。

新中国第一组普通邮票是1950年2月10日发行的天安门图案邮票。

普通邮票是编织传统邮集和邮政史邮集的主要邮品,又是版式研究的对象之一。

普通邮票是一种长期***,发行量大,适用于各类邮件贴用的邮票.它有如下特点:1.使用时间长,英国发行的世界第一套邮票--面值1便士的邮票和面值2便士的邮票,是世界最早的普通邮票.它以维多利亚女王像为图案.她从十八岁即位到1901年八十二岁去逝,在位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虽然英国邮票的刷色,边饰等有所变动,但基本图案一直未变.2.发行量大,可以多次印刷.如我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先后共印三次.第一次是1878年发行的.第二次是1882年发行的.第三次是1883年发行的. 3.面值种类多,适用各类邮件贴用.新中国从1950年2月10日发行第一套普通邮票起,到1999年5月底止,共发行普通邮票29组,其面值种类为:半分,1分,1分半,2分,2分半,3分,4分,5分,8分,10分,15分,20分,30分,35分,40分,43分,50分,52分,60分,70分,80分,1元,2元,2.7元,3.2元,4.4元,5元,5.4元,10元,20元等,共达29种之多,止外,还有旧币面值邮票20种.面值种类之多,可以说是任何其他种类邮票所难以相比的.4.票幅小,多为单色印刷.因普通邮票印量大,为节省纸张,降低印刷成本和贴在信封上不过多占用面积,各国多采用比较小的票型,而且多用单色印刷,版张邮票枚数较多,如我国的普10,每版有230枚邮票(23x100). R1 天安门图案(第一版)普通邮票发行日期1950-2-10发行总量60整套枚数 1 套9 枚***材质胶版面值金额27800 元原画设计原画作者:设计作者:孙传哲***出品上海商务印书馆详细介绍邮票大小:18×20.5mm整张枚票:200(20×10)齿孔度数:12.5邮票图案:(1)-(9)天安门RN1 天安门图案普通邮票(东北贴用,第一版)发行日期1950-2-11发行总量资料暂缺整套枚数 1 套10 枚***材质胶版面值金额127000 元原画设计原画作者:设计作者:孙传哲***出品上海商务印书馆详细介绍邮票规格:18×21mm整张枚数:100(10×10)(3)(10×7)齿孔度数:10 10.5 11邮票图案:(1)-(10)天安门RL1 天安门图案普通邮票(旅大贴用)发行日期1995-3-10发行总量资料暂缺整套枚数 1 套 5 枚***材质胶版面值金额215 元原画设计原画作者:设计作者:孙传哲***出品上海商务印书馆详细介绍邮票大小:18×20.5mm整张枚数:100(10×10)齿孔度数:11 11.5 12邮票图案:(1)-(5)天安门R2 天安门图案(第二版)普通邮票发行日期1950-6-9发行总量资料暂缺整套枚数 1 套 3 枚***材质凸版面值金额14000 元原画设计原画作者:设计作者:孙传哲***出品华东邮政南京印刷厂详细介绍邮票大小:18×20.5mm整张枚数:50(10×5)齿孔度数:P12.5邮票图案:(1)-(3)天安门RN2 天安门图案普通邮票(东北贴用第二版)发行日期1950-9-1发行总量资料暂缺整套枚数 1 套13 枚***材质胶版面值金额238750 元原画设计原画作者:设计作者:孙传哲***出品华东邮政南京印刷厂详细介绍邮票大小:18×20.5mm整张枚数:100(10×10) (4)有80(10×8)(11)有(70×7) (1)-(10)有水印齿孔度数:10 10.5×11邮票图案:(1)-(13)天安门R3 天安门图案(第三版)普通邮票发行日期1950-10-6发行总量资料暂缺整套枚数 1 套7 枚***材质胶版面值金额4300 元原画设计原画作者:设计作者:孙传哲***出品北京中国人民印刷厂详细介绍邮票大小:18×20mm整张枚数:200(20×10)齿孔度数:14邮票图案:(1)-(7)天安门R4 天安门图案(第四版)普通邮票发行日期1950-12-22发行总量资料暂缺整套枚数 1 套10 枚***材质胶版面值金额13300 元原画设计原画作者:设计作者:孙传哲***出品华东税务局印刷厂详细介绍邮票大小:18×20mm整张枚数:200(20×10)齿孔度数:12.5邮票图案:(1)-(10)天安门R5 天安门图案(第五版)普通邮票发行日期1951-4-18发行总量资料暂缺整套枚数 1 套 6 枚***材质胶雕套印面值金额410000 元原画设计原画作者:设计作者:孙传哲***出品北京人民印刷厂详细介绍邮票规格:19×20.5mm整张枚数:200(20×10)齿孔度数:14邮票图案:(1)-(6)天安门R6 不同图案普通邮票发行日期1953-3-25发行总量资料暂缺整套枚数 1 套 6 枚***材质胶版面值金额4900 元原画设计原画作者:设计作者:孙传哲***出品北京人民印刷厂营业分厂详细介绍邮票规格:18×21mm整张枚数:200(20×10)齿孔度数:12.5邮票图案:(1)纺织女工(2)牧羊(3)石狮子(4)车间红旗竞赛(5)煤矿工人(6)北京故宫角楼R7 天安门图案(第六版)普通邮票发行日期1954-4-16发行总量资料暂缺整套枚数 1 套8 枚***材质胶版面值金额5400 元原画设计原画作者:设计作者:孙传哲***出品北京人民印刷厂营业分厂详细介绍邮票规格:18×20mm整张枚数:230(23×10)齿孔度数:14邮票图案:(1)(1)-(8) 天安门R8 工农兵图案普通邮票发行日期1955-7-16发行总量资料暂缺整套枚数 1 套9 枚***材质胶版面值金额.98 元原画设计原画作者:设计作者:孙传哲***出品中国近代印刷公司上海市印刷一厂其余中国人民银行印刷厂详细介绍邮票规格:18×20mm整张枚数:230(23×10)齿孔度数:14邮票图案:(1)矿工(2)机器***造工(3)空军战士(4)医务工作者(5)陆军战士(6)冶金工人(7)科学工作者(8)农妇(9)海军战士R9 天安门图案(第七版)普通邮票发行日期1955-9-20发行总量资料暂缺整套枚数 1 套 5 枚***材质雕刻版面值金额38 元原画设计原画作者:设计作者:孙传哲***出品北京人民印刷厂营业分厂详细介绍邮票规格:26.5×20mm整张枚数:100(10×10)齿孔度数:14邮票图案:(10)-(5)天安门R10 花卉普通邮票发行日期1958-9-25发行总量资料暂缺整套枚数 1 套 3 枚***材质胶版面值金额.095 元原画设计原画作者:设计作者:孙传哲***出品北京人民印刷厂营业分厂详细介绍邮票规格:18×20mm整张枚数:230(23×10)齿孔度数:14邮票图案:(1)牡丹花(2)荷花(3)菊花R11 革命圣地图案(第一版)普通邮票发行日期1961-7-20发行总量资料暂缺整套枚数 1 套12 枚***材质雕刻版面值金额 1.565 元原画设计原画作者:设计作者:万维生***出品北京邮票厂详细介绍邮票规格:24×16mm整张枚数:150(10×15)齿孔度数:11版图绘***:孙鸿年唐霖坤高品璋孔绍惠邮票图案:(1)-(3)南昌“八一”大楼(4)-(6)瑞沙洲坝(7)-(9)延安宝塔山(10)-(12)天安门R12 革命圣地图案(第二版)普通邮票发行日期1962-1-10发行总量资料暂缺整套枚数 1 套14 枚***材质胶版面值金额 1.69 元原画设计原画作者:设计作者:孙传哲***出品北京邮票厂详细介绍邮票规格:21×17mm整张枚数:200(10×20) (4)110(11×10)齿孔度数:12.5邮票图案:(1)-(2)南昌“八一”大楼(3)-(4)瑞金沙洲坝(5)-(7)延安宝塔山(8)天安门R13 北京建筑普通邮票发行日期1964-6-17发行总量资料暂缺整套枚数 1 套12 枚***材质胶版面值金额 1.69 元原画设计原画作者:设计作者:万维生***出品北京邮票厂详细介绍邮票规格:17×21mm整张枚数:200(20×10)齿孔度数:11.5×11邮票图案:(1)革命、历史博物馆(2)天安门(3)人大会堂(4)军事博物馆(5)革命、历史博物馆(6)天安门(7)人大会堂(8)军博物馆(9)革命、历史博物馆(10)天安门(11)人大会堂(12)军事博物馆普无号RNil1 文革普通邮票发行日期1969-10-1发行总量资料暂缺整套枚数 1 套11 枚***材质影写面值金额 2.225 元原画设计设计作者:李大玮张克让杨白子***出品北京邮票厂详细介绍【天安门】普无号·(1)面值8 分。

集邮基础知识

集邮基础知识

集邮基础知识复习1、邮票有四种基本属性是:使用、知识、商品、文物。

2、最早发行邮票的国家是英国,1940年5月1日开始发行邮票。

3、设计世界上第一枚邮票者罗兰·希尔,被称为邮票之父。

4、邮票在我国早期称作人头、龙头、信票、信印、国印5、1871年到1886年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发行邮票,作为校际间传递书信,称为大学邮票,后被邮局干涉停止发行。

6、我国第一套邮票是大龙邮票,主图除龙之外,还衬以云彩水浪,神龙戏珠,面值1分的为绿色、3分的为暗红色,5分为橘黄。

7、1985年7月份,经邮电部批准,中国邮票博物馆正式成立。

8、我国邮票使用“纪”、“特”作为邮票志号的时间是1949-1966,使用编号是1970-1973,使用J、T票志号是1974-1991,使用年编号是1992年开始至今。

9、1980年6月10日我国发行《童话——咕咚》邮票,并发行小本票,这是1949年后我国第一次发行小本票。

10、解放后,我国发行过一套教师节邮票,发行时间为1986年4月1日。

11、集邮是以收集、整理、鉴赏、研究邮票为中心的一项社会文化活动。

12、1924年11月在上海成立上海邮界联欢会,这是我国成立最早的集邮组织。

13、老舍1959年为《集邮》杂志题诗:“集邮长知识,嗜爱颇高尚,切莫去居奇,赚钱代欣赏”。

14、宗庆龄副委员长为集邮题词是“发展集邮、丰富文化生活,传播友谊”。

15、著名马任全集邮家的集邮题词是:注重邮德、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坚持业余,量力而行,持之以恒,爱而不迷、知足长乐。

16、邮票的枚、套、连、张、版的含义是:枚是邮票的最小单位;套是指全套邮票的计量单位。

一套可以是一枚,也可以是多枚。

连是两枚以上相连通称,张是指小型张、小全张、小版张的最小计量单位,张还有邮局全张和印刷全张,一般邮局全张A4大小,印刷全张是16开的大张。

版也是一种计量单位,邮局全张也称邮票版张、版票。

17、普通邮戳一般都刻有地名、时间以及收信局代号等内容。

世界邮展发展史

世界邮展发展史

世界邮展发展史邮展是集邮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1852年比利时人 P. 温地美伦在布鲁塞尔用镜框展出88枚邮票,成为世界最早的个人邮票展览。

1873年奥地利举行了一次全国邮展,接着于1881年11月13日—20日在维也纳举行了第一次国际邮展。

以后世界各大洲陆续举办了国际邮展,其中美洲于1913年在美国纽约;大洋洲于1928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非洲于1928年在南非德班;亚洲是1952年在菲律宾马尼拉。

1930年在法国巴黎举办了首届国际航空邮展,1969年在卢森堡举办了首届国际青少年邮展,1975年在比利时首次举办了世界专题集邮展览,1985年在瑞士洛桑举办了首届国际奥林匹克体育展。

1926年国际集邮联合会(FIP)成立后,陆续制订和完善了邮展规则,并要求各成员严格按规则执行。

1927年德国斯特拉斯堡国际邮展是首次由FIP赞助的。

20世纪以来国际邮展主办国一般都要发行纪念邮票或邮展纪念品。

1906年意大利为米兰国际邮展发行了类似邮票的封口纸。

1924年比利时在布鲁塞尔国际邮展上发行纪念邮票,成为世界上第一次为国际邮展发行的邮票。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邮展规模不断扩大,1986年瑞典斯德哥尔摩世界邮展共展出6000框展品。

自1987年以来几乎每年都举办2次以上的世界邮展。

从1881年至今已举办过世界和国际邮展达200多次。

邮展内容的丰富,水平的提高和影响的扩大,有效地推动了全世界集邮成果的交流和集邮活动的开展。

集邮展览,从产生到不断正规化、科学化、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在一个半世纪的发展中,人类用实力和智慧不断培育集邮展览这棵幼芽,使其成为一棵茁壮的参天大树,如果对其做一全方位的剖析,它完全能与国际奥林匹克体育盛会相比拟。

1840年,英国发行了人类邮政史中的首枚邮票。

就在第二年,一位伦敦的女士在报纸上刊登广告收购邮票,用以装饰她的房间,此举不仅具备收藏及商业涵义,也反映出人们对邮票的展示意愿。

邮政发展史

邮政发展史

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我国邮驿已经高度发达与迅捷。

与邮相关的记叙、故事与传说,贯穿于整个五千年华夏文明史,不胜枚举、久久不息。

120年前的1896年,清光绪帝批准总理衙门奏折,正式开办大清邮政,“百年邮政”由此纪元。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起义打响第一枪,辛亥革命席卷全国。

数月后,清帝退位,中国和邮政走进了民国时期。

与继承了清朝资产的民国邮政不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邮政从诞生之初,就立足于服务人民、服务革命。

1927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相继建立“赤色邮政”。

1932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邮政总局在江西瑞金成立。

1940年,周恩来为国共通邮先驱林卓午先生题写下“传邮万里国脉所系”,集中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对于邮政重要性的认识。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邮政事业开启了!11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邮电部成立。

12月10日~28日,第一次全国邮政会议召开,确定了“中国人民邮政”的名称,树立起“人民邮政为人民”的宗旨,研究建立统一全国邮政、恢复全国邮路、便利人民通讯等重要议题。

上世纪50年代,几经调整,我国邮政形成了函件、包裹、汇兑和报刊发行等四项主要业务。

在朱学范、钟夫翔、王子纲、文敏生、杨泰芳等历任老部长的带领下,邮电部领导全国邮政恢复生产、加快发展、服务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实行邮电合一经营,其中邮政补贴电信的历史更长。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随着改革开放的实行,“道路通不通、电话响不响”成为外商投资的前提,“装电话”一时“洛阳纸贵”,电信事业迎来跨越式、大爆发增长,并对邮政通信形成替代。

1991年,为配合改革开放的需要,与万国邮联全面接轨,我国决定将邮票票面上的“中国人民邮政”简化为“中国邮政”。

1998年,我国决定在邮电部和电子工业部的基础上组建信息产业部,吴基传任部长,并成立国家邮政局,负责全国邮政的经营和管理工作,刘立清任局。

新中国历年最佳邮票回顾(1991年)

新中国历年最佳邮票回顾(1991年)

新中国历年最佳邮票回顾(1991年)新中国的邮票发展史,最早从1949年10月8日第1套邮票纪1“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纪念邮票开始至1979年底都没有评选过最佳邮票。

在1980年年初为了纪念《集邮》杂志创刊25周年和《集邮》杂志的复刊,为了让邮票发行部门与广大集邮爱好者的联系,倾听集邮爱好者对邮票的设计、印刷和发行的意见,以便不断地提高我国邮票设计、雕刻、印刷的水平。

由当时的《集邮》杂志社发起并举办了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年周年最佳邮票评选》特殊活动,已对过去历年发行的邮票作一总结。

由于参加评选的邮票发行持续时间长,故评出的最佳邮票也较多,共有最佳纪念邮票和最佳特种邮票各14套,最佳普通邮票2套,平均一年一套。

《集邮》杂志社原来并没有打算每一年都举办全国最佳邮票评选大会,但是全国各地的集邮爱好者认为,举办全国最佳邮票评选大会,对集邮爱好者来讲,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事,既对去年一年的邮票加深印象,又可以进一步提高集邮爱好者对邮票发行的了解。

于是第一届全国最佳邮票评选大会在 1981年召开,以后每年都举办一次全国最佳邮票评选大会,对前一年发行的邮票进行盘点,至今已举办40届。

第十二届全国最佳邮票评选大会1992年5月在北京举行,评选出最佳邮票1套、T.162 杜鹃花包括小型张;优秀纪念邮票、J.181 陈毅诞生90周年;优秀特种邮票、T.166 景德镇瓷器;最佳普通邮票、普21、祖国风光;最佳印刷邮票2套、T.163 恒山T162 杜鹃花(最佳邮票)发行时间 1991年6月25日全套8枚面值4.45元邮票规格(8-1)-(8-4)40×30毫米、(8-5)-(8-8)30×40毫米邮票版别胶印版齿孔度数 P12整张枚数(8-1)-(8-4)50枚(5×10)、(8-5)-(8-8)50枚(10×5)发行量 1894.2万套邮票设计曾孝濂杜鹃花为杜鹃花科杜鹃属,全世界有850余种,主要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

邮政发展史

邮政发展史
问题平、青春、茂盛和繁荣 2、外形——A.是“中”字与邮政网络的形象互相 结合、归纳变化而成;B.在其中融入了翅膀的造 型,使人联想起“鸿雁传书”这一中国古代对于信 息传递的形象比喻。
3、寓意——服务于千家万户的企业宗旨,快捷、准确、安全、无处不达 的企业形象。标志造型朴实有力,以横与直的平行线为主构成,代表秩序 与四通八达;稍微向右倾斜的处理,表现了方向与速度感。
邮驿制度起源于奴隶制度的国家,盛行于封建社会,并随着封建制度的衰亡而 告终结。
[唐代胡人彩绘牵驼俑]
(这是唐朝胡人用于运送官文的信史和 骆驼)
[新疆民丰县出土的目牍]( 这是官方用书写的公文,木 牍加封泥后用驿传传送
[上图 明弘治十四年的驿符]( 驿符——官府传送文书的通行 证,持驿符者至驿站方可获接 待食宿)
关于烽火台的一个故事
公元前8世纪周朝的最后一个君王周幽王。特 别宠爱一个叫褒姒的妃子,什么都满足她,可是褒 姒却总是不高兴,很少露出笑容。为了讨得褒姒的 欢心,周幽王立即下令,让士兵点燃烽火。看到被 点燃的烽火,各地的诸侯以为国都受到进攻,纷纷 率领军队前来救援。 可是当各路诸侯匆忙赶到骊山 脚下时,才知道自己被国王愚弄了。诸侯们不敢发 脾气,只能悻悻地率领军队返回。褒姒看到被戏耍 后都是一脸的狼狈相,觉得很好玩,忍不住微微一 笑。周幽王一见宠爱的妃子终于笑了,心里痛快极 了。终于因此失信于诸侯,公元前七七一年,犬戎兵 至,幽王再燃烽火,诸侯不再出兵救援,幽王被杀, 褒姒被掳.
[上图 皇太极时的满文信牌 ]
(二)世界近代邮政
1477年法国路易十一世建立皇家邮政。 1516年英国亨利八世建立定期的邮递网。 1635年英国在英格兰和苏格兰之间设立信局供公众使用。 1672年法国规定了邮政由国家专营。 1840年,英国对邮政进行改革。这一改革被认为是邮政发展的里程碑

《邮票的发展史》PPT课件

《邮票的发展史》PPT课件

• 这是一种最普通采用的方式。比较方便,没有什么难度、 经济负担不大。可以慢慢去收集。如果平时无时间在发行新 邮票之日去买,可以每年买1本年册,这种装入定位册的邮 票,既便于收藏保管,册子上又有邮票名称、发行日期、全 套枚数、齿孔度数,以至邮票图案内容简介。
• (二)收集盖销邮票

这是邮票公司为初集邮者发售的较廉价的邮票。是将未
大龙”,简称“大龙邮票”。
二、中华民国邮政邮票(1911-1949年)
中华民国邮政共发行邮票235套,2000余种。
三、解放区邮票(1930-1950年)
中国解放区邮票共发行500余套,约2400种。
四、新中国邮票(1949-至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截至2006年已陆续发行了 各种邮票939套,3000余种。
封(最好是首日实寄封)。
• (九)收集一票、一方连、一首日封

就是收集一枚邮票、一个四方连邮票和一个首日封(实
寄或不实寄)。
• (十)收集整版票

有一些集邮者经济力量较强,专门喜欢收集整版的邮票。
大龙邮票
老邮票
古代人物
民族邮票
民居邮票
世博会邮票
遗产邮票
台湾贝壳邮票
感谢下 载
他掏出钱为小姑娘交了邮费。小姑娘很感激他,并向他说了
实话。
• 她说,这是她远方亲人的来信,因为家里很穷,拿不出钱来 交邮费。她们事 先约好,如果他的身体健康,就在信封上 画上一个圆圈,她收信时看到信封上的 圆圈:就知道她身 体安好,可以不必付钱取信了。这位英国贵族明白了小姑娘 拒 绝收信的理由,觉察到邮政管理上有漏洞,认为邮政制 度需要改革。 1837 年, 罗兰。希尔印了一本小册子,书 名叫《邮政改革——其重要性与可行性》。书中 提出了改 变收费办法,降低邮费、统一邮费等系列改革建设。他建议 印制统一的 邮票,由寄信人付钱购买贴在信封上寄出,收 信人不必再支付邮费。

邮票的来历起源及用途介绍

邮票的来历起源及用途介绍

邮票的来历起源及用途介绍邮票的来历17世纪,英国已开始创办国家专营的邮政事业。

在19世纪30年代的英国,寄信是按邮程距离及信的页数向收信人收费的。

昂贵的邮资使一般人难以承受,于是人们想尽办法少付邮费或者免付邮费,结果造成英国实行高邮费而国家邮政收入反而减少。

罗兰·希尔是一位杰出的改革家。

他从1835年开始研究英国的邮政改革问题。

为了宣传他的邮政改革主张,他于1837年1月出版了他那著名的小册子:《邮局改革- -其重要性与现实性》。

小册子广为散发,引起舆-论界的注意。

1839年8月,议会终于通过了著名的1便士邮资法。

1840年月1月10日英国决定实行罗兰·希尔的建议,不论远近,信函每盎斯均收费1便士。

此即在世界邮政史上影响深远的一便士均一邮资制。

英国对邮资已付凭证的图稿进行了公开片集,当时收到的图稿很多,介于匀不合用,后来罗兰·希尔选定一种纪念章上的维多利亚女王侧面像为票图案。

图案顶部中间有邮资字样,底部中间是面值1便士。

国为是用黑色印刷的,所以又称黑便士,全张横12枚,竖20枚,共240枚,面值恰好1英磅。

因当时没有发明打孔机,所以邮票四周没有齿孔。

黑便士邮票原定于1840年5月6日发行,但有的邮局在5月1日就开始发售,世界上第一枚邮票就这样诞生了。

为表彰罗兰·希尔对邮政改革做出的杰出贡献,英国女一赐他爵士称号,人们尊称他为邮票之父。

我国第一套邮票发行时间是1840年5月1日。

图案为蟠龙,俗称大龙邮票。

大龙邮票有三个版式,即薄纸大龙、阔边大龙和厚纸大龙。

新中国第一套邮票于1949年10月8日发行,邮票名称为《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

我们知道,贴上邮票的信件,就像拥有了一张通行证,可以畅通无阻地传递到世界各地了。

在邮票发明以前,收信人要付钱给邮递员作为邮费,可一些人经常付不起钱,让邮递员白辛苦一趟,把信退回去。

后来有个叫罗兰·希尔的人建议政府印一些邮票,由寄信人购买邮票贴在信封上作为邮资已付的凭证。

中国集邮的历史与发展

中国集邮的历史与发展

中国集邮的历史与发展以下是为你整理的中国集邮的历史与发展,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集邮历史概述1878-1896,是海关试办邮政的时期。

由于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本来理应由国家行使管理的海关事务,却被外国人所控制。

1840年鸦片战争后的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来华的洋人越来越多,对邮政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外国人向清政府提出了建立邮政的要求。

1866年,清政府衙门按照时任总税务司司长的英国人赫德的意见,把各公使馆邮件寄递事务,交由总税务司管理。

1876年,清政府衙门又采纳赫德的意见拟创办邮政。

1878年3月,赫德根据李鸿章的建议,指派德璀琳主办,以天津为中心,在北京、天津、芝罘(fu烟台)、牛庄(营口)、上海5处由海关试办邮政业务,开始收寄公私信件。

同年7月,发行了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

19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门户。

1842年的《南京条约》强迫清政府开放了第一批(五处:广州、上海、宁波、厦门、福州)通商口岸。

中国的邮政主权也受到了侵犯,一些国家先后在中国领土上设立自己的邮局,发行和使用他们的邮票。

这个时期(未有中国自己的邮政机构之前)在中国使用的外国邮件(邮票和戳记),当时被称作“客邮”(实际上是“侵邮”)。

这样,收集邮票的风尚,首先从香港、上海、北京、天津、福州、广州等地,逐渐向内地及全国传布开来。

但当时的集邮者,多为外籍人士,多为在海关、铁路、邮政等部门供职的外籍员工。

前面提到的时任清代海关总税务司司长的英国人赫德,也是位集邮爱好者。

1878年大龙邮票发行后,第二年上海《申报》就出现了收买“海关人头”(邮票)的集邮广告。

1880年,上海基督教会清心堂出版的《花图新报》上,刊出题为《各国信馆之印图》的短文,介绍收集邮票的意义。

这些都表明,作为“舶来品”的集邮,首先是在一些能接触到外事事务的人中间,如在海关、铁路、邮政、洋行、教会学校等地方供职的中国员工中传播流行开来。

随着集邮人数的逐渐增多,经营邮票的商业活动也应运而生。

邮政发展史

邮政发展史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公元前221年),在全国修驿道,“车同轨、书同文”
汉代邮驿继承秦朝制度,并统一名称叫“驿”。 宋代由于战争频繁,军事紧急文件很多,要求既快又安全,因而将由民
夫充任的驿卒改由士兵担任,增设“急递铺”,设金牌、银牌、铜牌三 种。
明代在沿袭旧制的基础上,由于海上交通日渐发达,随着郑和七下西洋, 还开辟了海上邮驿。
邮政发展概况简述、
—— 一部见证时代变迁, 科技突破的流光史
安图县邮政局 王艳清
2011年10月
一、前言
你知道吗?
我们常说的百年邮政是从哪一年算起? 邮政的绿色logo寓意着什么? 我国古代又是用什么来传递消息?

邮政的三个发展阶段:
邮政最开始的时候它所承担 的使命就是寄信,就是古代所谓的 “邮驿”,邮政对整个社会的政治、 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对国际交 往有重要作用,它的历史悠久,源 远流长,它的发展可分为三大阶段:
现代邮政已经从以前单纯的收寄信发展成多业务的综合体。

(一)中国邮政的标志解读
问题:中国邮政的标志像什么?
解读: 1、绿色——象征着和平、青春、茂盛和繁荣 2、外形——A.是“中”字与邮政网络的形象互 相结合、归纳变化而成;B.在其中融入了翅膀的 造型,使人联想起“鸿雁传书”这一中国古代对 于信息传递的形象比喻。
[上图 皇太极时的满文信牌]

(二)世界近代邮政
1477年法国路易十一世建立皇家邮政。 1516年英国亨利八世建立定期的邮递网。 1635年英国在英格兰和苏格兰之间设立信局供公众使用。 1672年法国规定了邮政由国家专营。 1840年,英国对邮政进行改革。这一改革被认为是邮政发展的里程碑。
3、寓意——服务于千家万户的企业宗旨,快捷、准确、安全、无处不达 的企业形象。标志造型朴实有力,以横与直的平行线为主构成,代表秩序 与四通八达;稍微向右倾斜的处理,表现了方向与速度感。

邮票的发展史

邮票的发展史
经济负担不大。可以慢慢去收集。如果平时无时间在发行新 邮票之日去买,可以每年买1本年册,这种装入定位册的邮 票,既便于收藏保管,册子上又有邮票名称、发行日期、全 套枚数、齿孔度数,以至邮票图案内容简介。 ❖ (二)收集盖销邮票 ❖ 这是邮票公司为初集邮者发售的较廉价的邮票。是将未使 用的新邮票,用邮票公司特备的邮戳盖销。其售价大约是新 票的1/3左右。较高等的集邮家一般是不收集它的。这种盖 销票在50和60年代广泛被人收集,目前发行的新邮票已很难 见到盖销票了。 ❖ (三)收集使用过的旧票 ❖ 这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收集方式。它不用花太多钱,只是要 费很多功夫去收集。其中有些高面值邮票在国内很难找到; 到邮票市场去买,也不便宜。有人认为,实用旧票盖的戳越 小越好。其实不然,首先应该要求邮戳盖得清晰,还要完整 地包括时间、地点、便于以后研究邮史时使用。
特种邮票
❖ 为宣传特定事物而发行的邮票,基本上只要不 是普通邮票和纪念邮票的邮票都属于此类,范围比 纪念邮票更加广泛。
福利邮票
❖ 又称附捐邮票,是为福利、健康、赈灾、慈善 等事业而很多国家存在着欠资邮票,它们用作计算邮寄欠资。 工作人员在邮件寄出之前会给邮费投入不足的信件贴上邮资 邮票,并且会在邮件交付的时候结清。欠资邮票不能作为邮 资预付的凭证,邮局也不销售。
二、中华民国邮政邮票(1911-1949年)
中华民国邮政共发行邮票235套,2000余种。
三、解放区邮票(1930-1950年)
中国解放区邮票共发行500余套,约2400种。
四、新中国邮票(1949-至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截至2006年已陆续发行了各种 邮票939套,3000余种。
第一阶段:老“纪、特”邮票 ( 1949年10月1日—1967 年3月25日) ❖ 第二阶段:“文”字邮票(亦称文革邮票(1967年4月20 日—1970年1月21日 ❖ 第三阶段:“编号”邮票(1970年8月1日—1973年8月25 日) ❖ 第四阶段:“J、T”邮票(1974年1月1日—1991年11月 19日) ❖ 第五阶段:编年纪特邮票 (1992年1月25日——至今)

中国书信发展史

中国书信发展史

中国书信发展史中国的书信,源远流长。

从已出⼟的甲⾻⽂及专家的有关考证来看,中国的书信滥觞于商代。

这⼀划时代的创举,揭开了中国书信发展的辉煌篇章。

春秋时期列国纷争,在特使外交同时伴以书信,书信进⼊了发展时期。

(中国⼂当代⼂陈全胜邮票⼂孙⼦兵法:黄池会盟)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唇枪⾆剑,此时书信有很⾼论辩艺术,辉耀当今。

(中国⼂当代⼂⾼云邮票⼂京剧⽣⾓:蔺相如)汉以前书信不是真正意义的书信,只是些陈政务以进君主的陈词滥调。

(中国⼂当代⼂王虎鸣邮票⼂中国邮政储蓄银⾏)两汉书信从公函国书中摆脱出来,书信真正成为抒发个⼈情感的⼯具。

(中国⼂当代⼂⾼云邮票⼂《中国古代⽂学家》第三组:贾谊)魏晋南北朝是书信黄⾦时代,得到空前普及,渗透到⽣活的各个领域。

(中国⼂当代⼂戴宏海邮票⼂《三国演义》第三组:蒋⼲盗书)唐宋时期的书信有⼴度发展,书信成了⼈们⽣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中国⼂当代⼂徐永⽣邮票⼂民间传说-刘毅传书:龙⼥托书)杜甫三⽉没收到家书,就发出了“烽⽕连三⽉,家书抵万⾦”的慨叹。

(中国⼂当代⼂李⼤玮邮票⼂《中国古代⽂学家》第⼀组:杜甫)书信不仅在⼈际交往中发挥作⽤,在写作艺术上达到炉⽕纯青的境界。

(中国⼂当代⼂周峰邮票⼂《⽔浒传》第三组:梁⼭泊戴宗传假信)最为经典的是“唐宋⼋⼤家”的书信,已成为脍炙⼈⼝的散⽂名篇。

(中国⼂当代⼂范曾、邹⽟利邮票⼂《古代书院》第⼆组:东坡书院)明清时代,⽂化实⾏恐怖主义政策,使书信发展罩上阴影,落于低潮。

(中国⼂当代⼂孙传哲邮票⼂国际档案周:皇史宬正殿-⽯室)纵观历史,书信这种⼈际交往的独特形式,以独具魅⼒为⼈们所青睐。

(中国⼂当代⼂邵⽴⾠、马骥邮票⼂中国邮政开办120-年:信达天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邮票发展史及收藏价值
一、邮票的定义
邮票是邮政机关发行,供寄递邮件贴用的邮资凭证
二、邮票的分类
1.普通邮票
2.纪念邮票
3.特种邮票
三、邮票发展史介绍
中国自1878年(清光绪四年)开始发行邮票,至今已有129年历史。

以朝代和政权性质为标志来划分,中国邮票可分为四个历史时期:
清代邮票→中华民国邮政邮票→解放区邮票→新中国邮票
(一)清代邮票(1878-1910年)
清代邮政共发行邮票235套175种,邮票图案的特点是“龙”图多。

(二)中华民国邮政邮票(1911-1949年)中华民国邮政共发行邮票235套,2000余种。

(三)解放区邮票(1930-1950年)
中国解放区邮票共发行500余套,约2400种。

(四)新中国邮票(1949-至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截至2006年已陆续发行了各种邮票939套,3000余种。

第一阶段:老“纪、特”邮票( 1949年10月1日—1967年3
月25日)
中国邮票史上第一枚花卉类小型张—T61牡丹型张。

第二阶段:“文”字邮票(亦称文革邮票(1967年4月20日—1970年1
月21日)
第三阶段:“编号”邮票(1970年8月1日—1973年8月25日)第四阶段:“J、T”邮票(1974年1月1日—1991年11月19日)
第五阶段:编年纪特邮票(1992年1月25日——至今)
四、邮票版面类型
枚:是邮票的最小计量单位,又叫单枚邮票。

不过,在日常生活中,人民更习惯把一枚邮票说成一张邮票。

严格点说,张在集邮中是另有含义的。

连:两枚以上没有分撕开而连在一起的邮票,叫做“连票”。

根据相连的邮票数量和相连的形式,又可以作如下区分:双联:两枚相连
在一起的邮票,横向相连的叫横双连,直向相连的叫直双连。

四方连:四枚呈“田”字形相连在一起的邮票;位于整张邮票角上,带有两侧票边与版铭的叫做“边角版铭四方连”。

大方连:由四枚以上邮票至少两排或两列邮票相连在一起的叫大方连。

对许多珍罕邮票来说,双连票的价值要比两枚单枚的邮票大,四方连又比双连的价值高。

有趣的是,在当今邮人们的口语中,“连”这个词已经特指四方连了,比如猴连,就是指T46猴票“四方连”。

其实,就现在邮票的发行量与存世量来说,四方连的实际价值与单枚票也大不到哪去,不管怎么说,集个“连”已经成为许多集邮者最感兴趣的目标。

张:指邮局全张,即送交邮局出售的整张邮票。

邮人们俗称“版票”,也就是整版邮票。

现在除了整张大版票外,还有供集邮用的小版张、赠送小版张等。

还有单独发行枚数少的整版邮票,俗称小版票。

对倒票:在整张邮票上,以连票形式,将两枚相同邮票颠倒排列印制而成的邮票。

如果撕成单枚,就看不出它们之间的对到排列关系。

如1975年发行的T7武术邮票。

连印票:又叫连刷票,是将多枚邮票相连印刷,构成连续性的图案。

如2004年的“清明上河图”2005年的“洛神赋图”。

过桥票:也有叫副票,是指在整张邮票中间连有的副券,或在两枚邮票中间夹有的空白部分上,印有与邮票相关的文字或图案,但无面值,不能单独做邮票使用。

如2000年的野生保护动物副票是大象、梅花鹿。

套:邮票发行时由发行机构规定的邮票单元。

比如08年发行的奥
运会闭幕(奥运会从北京到伦敦)邮票,一套四枚,那么这四枚邮票就称为全套票。

在邮人之间,一般习惯上把全套一枚的邮票叫做单枚票,全套三枚以上的叫做小套票,全套八枚以上的叫做大套套。

大全套的另一个含义是指系列邮票或专题邮票。

比如发行的第一轮生肖邮票,全部十二枚也叫大全套。

更大的范围,如全套J票、全套T票或全套JT票,也都称做大全套。

五、邮票价值所在
邮票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一次性生产、印刷和发行量限定不变,时间越久,数量越少,价格也就越高。

邮票存量越是稀少,其邮票价值本身的价值就越显得珍贵。

邮票也收藏也就兼具了投资的功能。

价值和价格是两码事!
从邮票的审美价值来看,很多邮票设计平平甚至丑陋不堪,价格却居高不下,仅仅是因为发行量小。

从纪念意义来看,有些邮票题材很好,但是邮政部门为了多赚钱发行得太多太滥面值太高包装太过,结果一桌好菜全弄臭了,比如九七的缀金箔型张。

从价格来看,一套邮票如果公认有价值,那末它已经基本达到了它应有的价格;而如果很多人还未意识到它的价值,你认为自己能发现吗?猴票在八十年代曾经有过一段时间是打折的,你认为在当时所有人都不看好的情况下,你能看出它未来的潜力吗?新票的价格的确比信销票高出不少,但是在真正的收藏者眼里,邮局柜台里那些包装精美的什么奥运什么限量珍藏版之类的玩意儿,倒不如一张正常贴用
后的信销票来得更自然,更有意义。

想知道一枚邮票的价格,你只需要买一本价格表就能查到。

想要知道它的价值,那你得问问自己是不是喜欢怎样判断邮票的价值?如果你收藏有以下的中国邮票,那么你收藏的邮票最具收藏价值和升值潜力:1、发行年代久远的。

如:新中国成立前的清代、民国、解放区等大部分邮票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大部分老纪特邮票、“文革”邮票都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2、发行量小的。

如:1980年新中国第一套生肖猴年邮票等;3、发行的历史背景特殊。

如:新中国“文革”时期的邮票等;4、发行后发现出现重大错误而收回的。

如:“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等;5、新中国早期小型张类。

如:“梅兰芳”小型张等;6、热门题材且发行量偏小。

如:“徐悲鸿绘画—奔马”等;7、1991年以前J、T 票小型张。

如:“云南山茶花”小型张等;8、1991年以前的获得过最佳邮票奖的。

如:1990年最佳邮票奖“韩熙载夜宴图”等;9、近期限量发行的新品种邮票,一般年册中没有的。

如:“安徒生童话不干胶加字(小版票)”等;……
另外还可从以下几方面去衡量邮票的价值:1、邮票的品相。

衡量邮票有没有收藏价值?品相的好坏是关键,没有好的品相,再老的邮票价值也会打大折扣;2、邮票的成套。

集邮就要集全套,不成套的邮票,收藏价值就会降低许多;3、邮票的题材和设计。

好的题材,精美的设计,会吸引许多集邮爱好者和非集邮爱好者的目光,俗话说:物以稀为贵,收集的人越多,市场交易量就会少,价格自然就高。

4、邮票的存世量。

发行量小且在邮政通信中耗损较大的邮票,一般收藏
价值都较高。

建议您,对照有关集邮资料及邮票目录仔细地整理一下您的邮票。

按照邮票发行年代、品相、成套、题材等分门别类的整理好。

然后再登录有关销售邮票的网站,查看您收藏邮票的市场参考价,就能大概地估计您的邮票收藏价值。

1.邮票之珍罕性,在集藏领域,无论是字画也好,或者是瓷器也罢,最根本的价值也体现在“珍罕性”方面。

邮票存量越是稀少,其邮票价值本身的价值就越显得珍贵。

在文革时期,不少邮票的画面富有文革时期的画面,变得十分珍贵。

发行量和发行的年对决定了邮票的价值,但发行量也是邮票是否有珍罕性的参照。

上世纪90年代以后发行的邮票数量骤然增多,自然也就无法谈珍罕不珍罕了,那么它们不具有太多的价值也就不奇怪了。

2.邮票之艺术性,邮票属于浓缩型的艺术藏品,收藏邮票对于藏友具有一定的价值。

很多邮票上面的画面都具有一定的意义,每一枚邮票都可以算作一件艺术品。

这样可以更好的让我们提高品味。

邮票的题材、画面、规格、版别、印刷、防伪构成邮票的艺术要素,一枚邮票其选材和设计的完美,艺术价值也更得到了提高。

所以邮票的升值价值也有所提现。

其中的图片,例如JT票中的申猴、四五计划、留园、西游记、齐白石、桂林山水、荷花等等,这些图画在邮票出现的也不是很常见,那么像这样题材的邮票价值也相当高。

3.邮票之久远性,邮票的价值是根据发行数量和年代而定的,部分年代稍微过早的邮票,由于自然受损和各种原因,市面上很难见到。

它的价值要比新的邮票收藏价值高。

上世纪90年代以前,网络和电
.
话也不是那么普及,那时的很多人们都是以信件来传递信息。

这样使邮票自发行之日起,很多的邮票都会有所消耗。

文革时期,邮票的发行数可以以数以千万计来计算,那时的藏友们还很少有人收藏邮票,写信消耗了大量的邮票,邮票在20世纪显得尤为珍贵。

其后的编号票、JT票等等,也是由于收藏邮票的概念没有普及,大部分人没有这种收藏的意识,其收藏与投资价值得以体现,这样会让不少的人们获利,但其后快速下跌让参与该品种跟风的大多数人成为套牢一族。

无论是上世纪90年代的邮票,还是20世纪以来的邮票由于这三个特性,都具有一定的收藏艺术价值,也都具有一定的收藏艺术和价值。

影响邮币卡价格的因素:1、藏品的发行量、存世量、流通量,物以稀为贵。

2、藏品的选题或题材。

3、藏品的内在质地(材质、口碑、市场认可度与人气)与利润密切相关。

3、藏品(发行机构)的权威性,如:邮品的发行机构应该是国家邮政局(中国邮政);钱币的发行机构应该是中国人民银行;电话卡的发行机构应该是国家的电信部门。

5、密切关注政策面及消息面对市场和藏品的影响。

可编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