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探析 胡云东

合集下载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探讨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探讨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探讨作者:石东辉来源:《中国房地产业》 2019年第19期文/ 石东辉中工武大设计研究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70【摘要】对于建筑来说,建筑??构起着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其设计水平直接影响到建筑的安全和寿命。

为了提高建筑的性能,建筑??构抗震设计必须在施工设计环节加强,以提高建筑??构的安全性。

【关键词】建筑??构;抗震设计;应用在房屋建筑??构的设计过程中国应该充分重视抗震性能的设计,有效避免地震发生之后而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在房屋建筑??构的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等级的地震对房屋建筑??构设计的要求来增强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最大限度减少地震发生而给人们造成的经济损失。

1、房屋结构设计的特点1.1 抗震设计房屋建筑??构设计应该始终坚持在满足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具备良好的抗震性能,注重从房屋建筑的??构、外形、材料等方面来增强建筑的抗震能力。

但是,在挑选抗震材料的时候不能够仅仅局限于一些刚性的材料,还可以适当的选择一些柔性的材料。

例如,防水材料中的刚性材料主要指的是水泥、砂石等与外加剂混合而成的材料,具有较强的抗渗透能力; 柔性材料则主要指的是油毡、玻璃布等,而这些材料具有较强的伸展性。

因此,在房屋建筑??构的抗震设计过程中,我们应该尽量在满足建筑需求的基础上挑选建筑材料。

1.2 延性??构一般建筑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都很容易发生形变,而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因为受到外部荷载的压力,而另外一个方面则主要是因为房屋建筑在使用的周期内也很容易发生性能变化。

但是,房屋建筑这种形变的过程较为缓慢,所以为了更好的避免形变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能,应通过全面分析建筑物??构设计中常用的材料,可在混凝土材料的使用过程中考虑使用一些外加剂,且还需要考虑钢筋使用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

通过满足上述条件来增强房屋建筑??构的抗震能力。

1.3 抗水平荷载设计在高层房屋建筑??构的设计过程中,水平荷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探讨王伟从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探讨王伟从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探讨王伟从摘要: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抗震性能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为使建筑物能够具备理想的抗震性能,需要从结构设计入手,对于当前建筑结构设计中比较容易出现问题的各个方面进行严格控制,充分提升其相应建筑结构设计的有效性,保障安全。

地震产生的破坏程度非常大,因此,做好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是十分必要的。

做好建筑的抗震设计能够提升建筑的稳定性,保证建筑内部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因此,设计人员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建筑物的使用、地质等情况做好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抗震性能;工作要点在对房屋建筑结构进行设计时,应该高度重视对房屋抗震性能的设计,并且对其进行严格的实施,所以,我们需要充分了解房屋结构设计中抗震的相关概念设计,这种概念设计主要是为了对土木工程房屋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进行很好的控制,使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

由此可见,做好房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研究工作至关重要,不仅对房屋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对我国土木工程行业发展的长期性和稳定性也具有十分深远的社会现实意义。

1 抗震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重要性地震灾害的发生是无法控制的,其带来的危害往往是就大的,地震灾害发生的时候地面产生振动,当达到一定的强度甚至会出现裂缝等现象,对于地面上的建筑物、道路等都造成严重损害,在我国既唐山大地震以后汶川地震都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甚至造成整个城市的消亡,所以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地震灾害的发生带来的伤害与损失。

在城市化建设不断发展的当下,高层建筑逐渐增多,人口密度与城市发展都在不断的变化,一旦地区内发生地震事故势必造成巨大影响。

在全球范围内,对地震灾害的预测还处于不完全准确的阶段,虽然已经有了一些预测地震的方法,但是并没有起到相应的效果,无法顺利施展防止策略。

对于地震的不确定性及严重灾害性受到世界各国建筑业都受到影响,如何利用现代化的先进手段,降低地震发生时对建筑造成的影响,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重要问题。

2024年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研究分析

2024年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研究分析

2024年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研究分析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是保障建筑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具备良好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关键。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建筑技术的日益成熟,抗震设计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抗震设计的重要性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具有不可预测性和巨大的破坏力。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旨在通过科学的设计和施工方法,增强建筑在地震中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对建筑物造成的破坏和损失,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抗震设计在建筑工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二、地震作用与影响分析地震作用主要包括地震波的传播、地震能量的释放以及地震对建筑物的直接作用。

地震波的传播会对建筑物产生震动,导致结构内部的应力变化和变形;地震能量的释放则会对建筑物产生冲击和振动,严重时可能导致建筑物的破坏和倒塌;地震对建筑物的直接作用包括地震波引起的地面运动、地基失效等,这些都会对建筑物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三、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抗震设计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首先,要注重整体性设计,确保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刚度;其次,应遵循“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的设计原则,通过合理的截面设计和配筋措施,提高结构的延性和耗能能力;再次,应注重结构的连续性设计,避免结构在地震中出现断裂或破坏;最后,应遵循多道防线的设计原则,通过设置多道抗震防线,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四、抗震设计的具体方法抗震设计的具体方法包括:首先,进行地震作用分析,确定地震动参数和结构的地震响应;其次,根据地震作用分析结果,进行结构抗震验算,确保结构满足抗震性能要求;再次,进行结构布置和构件设计,包括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确定构件截面尺寸和配筋等;最后,进行细部构造设计,包括节点连接、墙体开洞、楼板配筋等,确保结构的整体性和连续性。

五、材料选择与构造要求在抗震设计中,材料的选择和构造要求至关重要。

应选择具有较好延性、韧性和耗能能力的材料,如钢筋混凝土、钢结构等。

论建筑结构性能抗震设计中的理论分析

论建筑结构性能抗震设计中的理论分析

保 障人 们生命安全方面具有一定的可靠度,但却不能在 大地震、 甚
至在 中小地震中有 效控制地震造成 的经济损 失’ 因此针对建 筑工程 中结构抗震设计 思想和方法需要我们去反 思及探讨
4基 于性 能 抗震设 计 的研 究 内容
目前. 基于性 能抗 震设计理论处 于动态研究之 中, 其研究范 围不断扩 展. 内容 也相继增加 。这里主要介绍 19 9 5年 美国加 州工程师协会 的放 眼 2 1世纪 委员会 (i i1 2 0 )报告 中提到 的基本 内容 . V 0 0 0 S 1 包括 地震设防 水
过 程 中就 体 现 出结 构 抗 震 设 计 自“ 性 ” 口个 。勿 庸 置 疑 , 有 结 构 还 必 须 满 足 所
的设防 目标. 并考虑社会经济条件来确定采用多大 的设防荷载参数 。简单 说. 就是选择多大强度的地震作为抗震设防的对象 。地震设 防水准直接 关 乎结构 的抗震能力, 它的确定在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理论 中占有相 当重要 的
准 、 构性能水准和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等 3 面 。 结 方 4 1 地 震 设 防 水 准 . 地 震 设 防 水 准 . 指 在 抗 震 设 防 中 如 何 根 据 客 观 的设 防 环 境 和 已设 定 是
2基 于性 能 抗震 设计 的概 念
基于 性能的抗震设 计是以结构 抗震性能分析为基础 , 根据 建筑物的重 要 性和用途 的不 同, 以及业 主的特殊要 求确定其性 能 目标, 依此提 出不同
表 1 设防地震 等级的划分
设防 地 震 等 级
常 遇地 震
3基 于 性能 抗震 设计 理 论 的特点
基于性 能抗 震设计理 论是在对现 行抗震设计理论 反思的基础 上产生 的. 它们之 间有 一定的联系和 区别, 过对 比得 出基 于・ 通 陛能抗震设计 的特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式要点探析论文(共4篇)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式要点探析论文(共4篇)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式要点探析论文(共4篇)第1篇:试探房屋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方式汶川5.12地震给我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便高达八千亿元,而人员伤亡更是触目惊心。

由此可见,建筑结构优质抗震设计尤为重要,可显著降低地震灾害伤亡人数,并控制直接经济损失。

因此从设计层面如何有效提升框架结构、砌体结构抗震性能,尤其是建筑在强震作用影响下的预防倒塌性能,成为我们应主力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式1.采用隔震设计技术营造以柔克刚效果建筑结构设计中采用隔震技术是一类效果显著的新型工程抗震方式,我们可通过安放消能隔震装置,例如隔震垫、橡胶于结构建筑基础与底部之间,将基础同上部结构有效隔开,进而令其动力作用与性能有效改变,显著减轻建筑结构地震反应,营造以柔克刚的良好建筑结构抗震效果。

通过国内外工程实践与大量试验证明,该隔震设计体系可令结构水平加速度地震反应有效下降约百分之六十,进而控制或消除了建筑结构受到地震的损坏影响程度,提升了建筑物与空间内部人员的安全水平。

一般来讲该隔震体系技术拥有强大的垂直方向承载力,可达到五十至两千吨,同时该设计技术体系拥有较大垂直向压缩刚度,相应的其水平向具有的变形刚度有限,仅为每毫米四分之一千牛至每毫米一点八千牛,而其在水平向变位极限值较大,最大可达到五十厘米,并具有较充足的初始刚度,可抵抗轻微地震与风荷载。

一旦发生强烈地震时可产生一定程度的柔性自由滑动。

而倘若发生了较大变形则会回升刚度,发挥一定的限位与保护作用。

其中采用橡胶钢板夹层隔震垫可有效发挥显著复位能力,通过实践研究不难发现,其在众多地震灾害中均能产生瞬时自动复位。

再者该类技术方式构建的隔震装置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其服务使用寿命高达七十年左右,因而远远高出一般住宅、民用建筑使用期限五十年的寿命要求。

另外隔震建筑结构设计方式主要使用在重要多层与低层建筑中,例如学校、医院、科研机构、商场与各类重要职能单位建筑。

2.减震消能结构抗震设计方式减震消能结构抗震设计方式主要指位于某些建筑结构部位,例如剪力墙、支撑、连接缝、节点或连接件等位置合理设置消能元件或阻尼装置,利用该消能装置内含的非线性摩擦滞回变形进行能量耗散,或对地震能量进行吸收,进而降低主体建筑结构竖向与水平向的地震反应,避免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发生倒塌或破坏现象,以实现抗震、减震科学目标。

浅谈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

浅谈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
引 言
要 的构 造 措施 。
2 . 2 . 4 必要 时设 置 防 震缝
近年来 , 随 着 建 筑 开 始不 断 向高 层 及 超 高 层 方 向 发 展 , 其 结 构 也 开始 呈现 复 杂 化 , 为 了确 保 建 筑结 构 具 有 良好 的 抗 震 性 能 , 则 对 高层 建 筑 的结 构设 计 成 为设 计 师设 计 中 的难 点 问题 。 建 筑结 构 抗震 设计是 一项系统 、 复杂的工作 , 需要从选址 到结构设 计的整个过程 中都要对抗震设计进行充分地考虑 , 需要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运 用不同的抗震方法来确保设计 的建筑结构能够更好地符合贯彻结 构 设计 的要 求 , 而且 建 筑 项 目的 不 同 , 其 抗 震 的设 计 也 存 在 着 较 大 的 差别 , 所 以需 要 在设 计 时 针 对 建筑 的特 点选 择 最 合 理 的抗 震设 计 方案。 1抗震 设 防 目标 目前 在 我 国建 筑 结 构 的抗 震设 计 时 , 需要做到“ 小 震不 坏 , 中震 可修 , 大震不倒” 。这是对于抗震设计 的具体要求。即在发生的地震 烈度低于建筑的抗震设防烈度时 ,建筑建筑处于弹性工作状态 , 即 其在地震 中不会受到损坏 , 仍可以正常进行使用 ; 而对发生 的地震 烈 度与 建 筑 的抗 震烈 度 相 当 时 ,则 此 时建 筑 结构 处 于 非 弹性 阶段 , 建 筑 物 可能 受 到 损 坏 , 但 经 一 般性 的修 理 即可 继 续 使 用 , 即建 筑 物 在地 震 破坏 下 经修 理 后 仍可 以继 续进 行 使 用 , 即建筑 结 构 处 于可 修 复的范 围; 而当发生较大震级的地震时 , 其烈度 高于建筑物设 防的 烈度 , 在这种情况下 , 建筑物处于非弹性变开中 , 但要求建筑结构 防 震设 计 不 致于 倒 塌或 危 及 生命 安 全 , 在 非 弹性 变 形 下人 员 可 以从 建

对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结构设计思考与分析

对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结构设计思考与分析

对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结构设计思考与分析发表时间:2020-07-17T07:23:55.619Z 来源:《房地产世界》2020年5期作者:王云张青[导读] 对于结构工程师而言,他们需要充分地结合抗震等需求来进一步设计,进而对其结构进行具体分析和设计,他们主要就是为了能够保证设计结构在强度以及相应的耗能状况等方面可以达到最好的程度,这样就可以更好地起到抗震的作用。

汉嘉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江苏南京 210000摘要:当前全球自然灾害的情况已经越来越严重了,我们国家的建筑行业对于建筑抗震这方面的设计内容更加重视。

对于人们平时的生活来讲,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所造成的影响也是比较深远的。

在我们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对于相关的设计而言来讲,他们需要对抗震方面的问题更加注重,并且可以适当地采取一些比较合适的方法来促使地震对建筑工程的破坏在一定程度上得以降低,从而可以保证人们自身的利益。

本文主要就建筑结构设计当中的抗震结构设计这方面的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和探讨,并进一步探析了关于建筑物抗震结构设计的措施。

关键词:建筑设计;抗震设计;结构设计地震发生一般情况下都是比较突然的,让人意想不到,而且所造成的破坏力是非常强大的,可能会造成房屋倒塌等更加严重的影响,同时还可能会对人们自身的生命安全以及相应的财产安全等造成很大程度的影响。

当前城市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科技也在不断的进步,对于高层建筑的应用也是更为广泛的,对于结构工程师而言,他们需要充分地结合抗震等需求来进一步设计,进而对其结构进行具体分析和设计,他们主要就是为了能够保证设计结构在强度以及相应的耗能状况等方面可以达到最好的程度,这样就可以更好地起到抗震的作用。

1.建筑结构抗震结构设计的改进措施1.1结构空间刚度方面问题的改进措施在我们设计建筑结构空间刚度的过程中,因为刚性楼盖体系本身就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采取现浇楼屋盖这种方式,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房屋的整体性可以得到有效地提高,同时还可以促使楼板的刚度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增加,而且还可以适当地放宽平面上墙体对齐这个方面的要求,这样就可以保证地震降低的情况下,对于建筑所产生的损坏实现最低。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问题及解决策略论文(共4篇)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问题及解决策略论文(共4篇)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问题及解决策略论文(共4篇)第1篇: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探讨1、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1.1不够重视建筑抗震的问题近些年来,我国连续发生了不少大大小小的地震,这些地震所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无可弥补的损失,造成该损失的大部分原因是我国已有的建筑物缺乏足够的抗震性能。

另外,还有一些建筑的设计人员不够重视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要性,在确定设计方案时不够重视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的合理性,导致设计方案中的抗震计内容被忽视,这种情况在一些改建,扩建工程中尤为普遍,在地震灾害来临时就会留下致命的隐患。

因此,这就要求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在建筑结构设计的时候,要严格按照抗震规范的条款,根据该地区的自然条件来选择恰当的抗震级别和合理的抗震构造措施。

必须考虑怎样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从而确保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1.2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验证问题为了检验建筑抗震结构分析结果的合理性、有效性,目前可采用三种验证手段:第一进行建筑抗震模型试验;第二对建筑地震反应监测;第三对建筑震害研究。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试验是实践的一种近似体现。

与航天工程、机械工程领域相比,由于建筑结构体型庞大,几乎不可能完成足尺建筑结构的抗震加载试验,因此通常采用建筑抗震模型结构试验。

近几年,国际上陆续举办多次不同类型建筑抗震结构的盲测试验,以检验现有的各种抗震设计计算模型的模拟方法。

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不同软件甚至采用同一软件所模拟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结果相互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也说明我们目前的结构地震反应分析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此外,由于在已有的建筑安装监测设备数量很少或甚至没有,而地震灾害又具有极大的不可预测性,这也大大降低了利用地震反应监测检验抗震建筑结构设计的可行性。

1.3建筑结构设计人员的意识问题现在不少的建筑结构设计人员不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缺乏足够的专业设计能力,导致设计出来的建筑物缺乏足够的抗震性能,留下一定的抗震安全隐患。

建筑结 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探讨

建筑结 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探讨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探讨发表时间:2020-08-13T09:58:01.267Z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9卷8期作者:高金龙[导读]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建筑行业市场也在不断的进行着发展,建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建筑行业市场也在不断的进行着发展,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的支柱性产业,对于加快城市化进程,带动城市发展都具有十分关键的意义,建筑结构设计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属于核心环节,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可靠性以及稳定性。

现如今,建筑工程越来越多,各个地区的地震灾害也在逐渐增加,人们越来越关注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所以建筑物所受到的地震的冲击越大,所造成的损失也越大。

文章通过对现如今我国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抗震设计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论述,之后依照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提出该如何解决问题。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设计就建筑结构工程设计来讲,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周全,而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抗震结构。

同时,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需要以建筑物的平面以及结构选型为切入点,进一步完善建筑物的抗震力,提升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做好建筑结构工程的抗震设计,可以增强我国建筑结构的整体质量,使我国建筑物可以更好的抵御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1当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在发生地震的情况下,除了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还存在建筑物负载以及空气作用力对其稳定性的影响,因此要求建筑物在进行结构设计时要进行多方面的考虑,由此提升建筑物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

1.1地基择址存在不合理现象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多,建筑占地逐渐扩张,部分开发商受到利益的驱使,不顾建筑应建在开阔平坦的密实土地,遠离河流等建造原则,哪里空间大就在哪里建筑施工,选址不当导致建筑抗震能力较差。

1.2建筑设计人员职业能力有待提高建筑设计人员部分存在专业能力不足的现象,专业知识技能基础不够扎实,对建筑施工的许多环节也不甚了解,在进行设计时自然会有许多力不从心的方面,甚至是不能很好的解决施工过程中的突发性事件,不利于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探析 王家园

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探析 王家园

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探析王家园发表时间:2018-09-30T11:26:56.59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11期作者:王家园[导读] 人们对于居住房屋的防震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在进行建筑设计的同时融入抗震设计,才能更好的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确保建筑的稳固使用。

王家园安徽南巽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安徽安庆 246600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密度也在不断的增加,人和财富都集中在一个区域,如果发生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巨大。

为了能更好的维持现有的和谐稳定的居住环境,如何做好地震灾害的防范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现阶段的预测结果还不是很准确。

为此,人们对于居住房屋的防震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在进行建筑设计的同时融入抗震设计,才能更好的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确保建筑的稳固使用。

关键词:抗震设计;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地震 1地震的危害及抗震概述 1.1地震的危害地震灾害是一种破坏性较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会使建筑物发生剧烈震动,极大的破坏了建筑结构,甚至会使建筑物倒塌。

近些年发生的较为严重的地震灾害有:唐山大地震、汶川地震等。

据统计,我国在20世纪,就有约50万人死于地震灾害,在同期全世界因地震灾害死亡人数的50%。

面对这些沉痛的历史教训,在灾难事前规避损失,是全体人民的心声。

1.2抗震设计的理论抗震设计理论按照时间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三方面:①拟静力理论,其是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其在进行地震估计时,假定结构为刚性,在结构的质量中心上作用地震力,结构的重量乘以地震系数(一个比例常数)为地震力的大小。

②反应谱理论,其是20世纪中期发展起来的,随着对地震规律了解的增多,一些学者通过研究结构动力反应,在其基础上分析震动加速度记录。

③动力理论,其是20世纪后期发展起来的,随着试验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地震的研究中引入以上技术,可以深入到地震结构的内部研究,了解地震后地壳的受损结构,将建筑物比作多自由度体系,从而完成抗震设计工作。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分析 胡原榜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分析 胡原榜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分析胡原榜摘要:本文以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为研究对象,结合抗震设计的相关理论,主要分析了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要点,希望为同类工程的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设计;要点前言具有极强破坏性和突发性的地震灾害,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而在地震中,建筑物的倒塌和破坏是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主要原因。

因此,对建筑结构进行抗震设防,提高其抗震性,能成为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有效措施。

我国目前建筑工程抗震设计的目标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这一原则的推广实施,不仅显著的提升了建筑抗震性能,而且也使得人员及财产损失逐渐得到控制,由此在抗震设计中,应密切结合这一原则。

1.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概述1.1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特点(1)建筑抗震设计存在强烈的不确定性抗震设计必须面对和处理地震动输入、结构分析模型、分析方法、结构破坏模式等的不确定性。

其中,地震动输入的不确定性是最大的不确定性。

抗震设计中应充分认识到,根据目前所采用的确定性方法所计算出的结构地震反应实质上只是一种平均意义上的结果,因而必须从抗震概念和措施上完善抗震设计。

(2)建筑抗震设计应考虑结构反应的动力特征和弹塑性行为一方面结构地震反应问题属于动力学范畴,基于静力学问题的概念和规律并不都适用于抗震设计,比如在框架结构的梁内随意增加配筋就可能导致产生预期之外的破坏模式。

另一方面抗震设计允许结构在设防烈度及罕遇地震下产生损伤和破坏,采取什么样的模型和方法才能合理描述和估计结构的非线性行为过程,这是抗震设计区别于一般结构设计的难点[1]。

此外抗震设计的难点不在于使结构不破坏,而在于使结构在多遇地震下不破坏、在设防烈度下产生可接受的破坏、在罕遇地震下产生不致倒塌的破坏。

这就要求结构的破坏有一个合理的破坏部位、顺序和程度,即破坏模式。

(3)建筑抗震设计是强度、刚度、延性等控制问题一定程度上,结构的地震作用是由设计者所决定的,设计者确定了结构的强度屈服水平也就决定了地震作用的大小;而刚度的大小不仅影响结构地震水平,更关系到结构变形能力和破坏状态;延性则是结构自屈服到极限状态的变形和耗能能力的体现。

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探析 胡云东

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探析 胡云东

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探析胡云东摘要:随着建筑高度不断增加,地震对建筑造成的威胁不断上升,结构抗震成为必须关注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进行分析,希望对提高建筑结构的整体抗震能力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层建筑;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导言:地震按震源深度划分可分为浅源,中源和深源地震。

浅源地震多发生于地下30公里以上,占地震总数70%,释放地震能占总释放能量85%,是主要遭遇类型,影响最大,因此,研究主要针对浅源地震。

1地震下建筑倒塌人为原因分析1.1工程地质勘查资料不全,建筑规划和选址不当在设计初期,经常没有建筑场地勘察资料,而我国地震具有分布广,震中分散,震源浅,强度大,破坏重,震区范围大型、中型城市多,强震周期长等不利情况,极易出现建筑抗震需求考虑不足,综合评定不准。

1.2建筑材料质量大,难以满足抗震要求地震对结构作用大小和建筑结构质量成正相关。

相同条件下,质量大,则地震作用大,震害程度大,质量小,则地震危害小。

因此在建筑物的墙体,楼板,隔断,框架,屋面构件及围护墙中,普遍应用轻质材料如硅酸盐砌块,多孔砖,加气混凝土板,陶粒混凝土等,以显著改善建筑结构整体抗震性能。

1.3未按抗震设计施工未按抗震设计要求施工,设计与施工不同,施工不确定,偷工减料是地震作痛下出现建筑倒塌的重要原因。

致使建筑质量差的原因还有:不按图施工,偷工减料,技术差,钢筋不合格,混凝土标号不足,监管力度不够,随意装修导致建筑抗震性降低等。

1.4建筑结构设计不合理,产生扭转效应地震中,如果建筑结构的平面设计不规则,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物在地震的水平作用下,会由于结构发生强烈扭转效应导致建筑物破坏、倒塌。

如果建筑结构平面布置偏向复杂,也会使刚心、质心不能重合,在地震作用下就可能发生扭转效应,从而增大地震破坏力。

1.5平面设计严重不对称,布局刚度不均匀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要求建筑平,立面布置应对称,规正。

建筑物宜均匀分布质量与刚度变化,反之必须考虑不良影响。

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探讨 胡笑富

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探讨 胡笑富

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探讨胡笑富摘要:近年来,我国通过对建筑结构中抗震设计的研究,有了一套自己的先进的抗震设计方法,但是在应用中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实践中加以完善。

总之,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必须遵循相关建筑抗震的规范,对建筑进行科学合理地设计,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

随着技术人员抗震设计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建筑工程结构抗震设计也会越来越好。

本文就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进行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设计;探讨为了建筑物在遇到地震灾害时仍能安全使用或在极端情况下为人员撤离争取足够的时间,必须严格进行抗震设计,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进行总结、讨论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必须严格遵照相关规范,遵循抗震设计原则,进行合理的设计,保证建筑物具有可靠的抗震性能。

随着时代发展,目前我国已经在建筑抗震结构设计中取得普遍的、深入的应用和研究,但是依然还存在很多可以发展之处,特别是对于一些超高超限、情况复杂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还需要不断的研究、发展。

1建筑结构中抗震设计存在的关键问题1.1建筑抗震场地的选择在建筑施工之前,一定对建筑物的施工地点进行科学的选择。

工作人员要充分了解建筑施工地及附近位置的地理地质情况,对地质中容易发生地震的因素进行记录分析,待会估算出地震的等级。

根据调查的结果,设计建筑物的抗震等级,施工技术和施工原材料的选择。

最大程度的提高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建筑施工地点的选择中,因为地震会带来山体滑坡或者是泥石流等危害,所以除了要根据地理位置提高建筑物的抗震系数,还要尽量避免接近土质比较松软的山体附近。

在建筑地点选择中,有可能因为某些客观因素,不能远离一些容易发生地震危害的地点,就一定要对施工地进行科学的整治。

例如加固周围山体,降低山体滑坡发生的概率。

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抗震系数高的施工原料,最大可能的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降低剧烈的震动和地裂等对建筑物的毁坏。

1.2建筑结构抗震体系的合理选择抗震结构体系选择很大程度上建立在概念设计的基础上。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探讨 盛传奇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探讨   盛传奇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探讨盛传奇摘要:我国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地区,近年来的一些大小地震给我们带来的灾难是有目共睹的,地震给我们带来的各方面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而大量调查表明,地震之所以能够引起重大灾害,其主要原因是建筑物的倒塌和破坏所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后果。

由于地震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抗震设计成为建筑结构设计的的首要考虑因素,我们也希望能够通过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功能以达到减少地震所造成的损失的目的。

关键词:抗震设计;建筑结构;建筑结构设计1 建筑结构中抗震设计的基本情况众所周知,地震的发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即使是再精确的测量仪器,也难以做到万无一失。

而建筑物作为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其结构在地震中将会发生诸多复杂的变化。

因此,建筑结构中的抗震设计不能完全依赖于“计划设计”,而需要我们结合建筑工程抗震理论和工程抗震的实际经验,从“概念设计”的角度来看待建筑结构的整体抗震能力及反应,抗震设计人员应结合实际,按照建筑结构的破坏过程灵活的运用抗震设计方法,不仅要考虑到建筑结构整体布局的原则,也要考虑到每个细节结构的构造,从而以期从根本上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

结构设计中的计划设计是依据计算理论和规范,对结构的计算模型和受力情况做出理论假设,以此进行计算分析,根据计算结果进行设计。

然而地震的不确定性、随机性、地震时地壳运动对结构影响的复杂性,以及结构本身各种性质的复杂性,使得我们很难对相关的理论数据做出准确的假设。

所以,仅依靠计划设计难以使结构具有较高的抗震能力。

只有在概念设计的基础上辅以必要的计算,才能使结构具有较高的抗震能力。

而抗震概念设计,是以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形成的设计原则思想为依据,从整体角度来考虑建筑的细节布置,以实现较高的抗震效果。

2 地震荷载及其计算方法简述地震释放的能量,是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扩散的;地震波到达地面后引起地面运动,使地面上原来处于静止的建筑物收到动力作用而产生强迫振动。

在振动过程中,作用在结构上的惯性力就是地震荷载。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探讨 勾长明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探讨 勾长明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探讨勾长明摘要:抗震设计是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内容,其不但关系到建筑结构的实用性、稳定性和安全性,而且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因此,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设计师需要依据建筑结构的抗震要求及设计原则开展设计工作,保证抗震设计的实用性与合理性,将建筑结构因地震带来的灾害降至最低,从而有效延长建筑结构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设计;地震的突发性强,可预报性却相对较低,强烈地震对人身和财产造成的伤害和损失是巨大的。

为了尽量减少建筑结构受到地震的影响,建筑设计师应该对建筑的抗震设计进行专门的研究和熟练的掌握,尽量使设计的建筑物符合抗震的要求,有效地降低地震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一、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1.建筑抗震场地选择不合理。

建筑结构在设计有几点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首先就是对建筑抗震场地的选择,由于其对于建筑抗震的整体设计具有直接影响,如果选择不到位就会直接造成建筑整体抗震性能的下降,在地震灾害发生的时候,地表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振动活移动,对所在区域不同结构、不同性质的建筑物造成的损害程度也是不一样的。

在剧烈的振动影响下,建筑结构的整体结构被破坏,严重的情况下甚至有可能会发生坍塌现象。

在建筑设计中场地选择的时候应该避免在不适合地地质条件上建立,比如:软土层或易被液化的砂土层。

当不能避免在这种环境中进行施工时,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改良措施,根据地震级别的要求,加强地基基础的加固和防护。

2.建筑结构体系选择不合理。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在进行中首先要进行方案的确定,选择合适的建筑结构体系对于建筑抗震性具有直接影响。

在抗震设计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问题:第一,以偏概全,在建筑设计中由于对某个建筑结构设计不理想造成整个结构的抗震性能降低,在设计中应该进行建筑结构的整体性规划,避免在出现个别部位损坏的情况下,影响建筑物整体的抗震性和稳定性。

第二,没有做好准确的计算,对于地震所造成的影响没有合理分析,不清楚地震发生时所造成的传递路径,对于竖向结构设计垂直度及荷载条件等都存在一定缺失,上部结构对竖向构件产生的垂直重力荷载不完整,严重影响抗震效果。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问题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问题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问题
樊焕发
【期刊名称】《东西南北》
【年(卷),期】2018(000)016
【摘要】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国民生活质量也在不断的提高,人们住进了大房子,房屋建设和房屋装修的质量都在不断的提高,而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人们共同关心的话题,那就是房屋的抗震问题,房屋结构是否稳定,是否能够抵抗住地震的袭击,而在建筑领域而言,建筑的基本抗震能力也是考验一个建筑公司建筑能力的重要指标,房屋的抗震主要是关系到房屋的主体结构和建筑的设计优化等方面,这也是本文想要探讨的主要方向。

【总页数】1页(P497-497)
【作者】樊焕发
【作者单位】贵州省赫章县宏谊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3.2
【相关文献】
1.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抗震问题分析 [J], 谭毅
2.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抗震问题的分析 [J], 蔡红升
3.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抗震问题分析 [J], 闫争科
4.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抗震问题分析 [J], 兰海霞
5.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问题分析 [J], 谢金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抗震问题的分析陈方意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抗震问题的分析陈方意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抗震问题的分析陈方意发布时间:2023-05-12T03:35:33.581Z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3年5期作者:陈方意[导读] 据统计,在全球平均每年发生的500多万次地震中,我国约三分之一的地震发生在我国,由于我国地震应急机制尚不成熟,一些大地震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更多的伤亡。

在这方面,地震工程设计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大大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这意味着在发生地震时,建筑物的结构不会完全坍塌,并为灾民提供更好的救援机会。

中煤科工重庆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重庆 400000摘要:据统计,在全球平均每年发生的500多万次地震中,我国约三分之一的地震发生在我国,由于我国地震应急机制尚不成熟,一些大地震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更多的伤亡。

在这方面,地震工程设计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大大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这意味着在发生地震时,建筑物的结构不会完全坍塌,并为灾民提供更好的救援机会。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抗震问题1意义在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下,目前的建设工程呈现出大规模高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加了人口密度,地震发生时往往会直接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

因此,地震设计已成为现阶段中国建筑建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在地震期间为高层建筑居民赢得尽可能多的机会。

但它也可以进一步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并减少地震对建筑工程建筑的破坏性影响。

2基本原则2.1适用原则根据我国建筑结构的要求,我们应该围绕建筑的不同特点选择合适的地震设计系统,在最小化设计成本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地震效应。

(1)在抗震强度较高的地区的基础上,应尽可能采用多线结构系统,如框架剪切墙的设计,一般采用抗震框架与剪切墙相结合,形成抗震强度体系,其中,局部地震发生时,剪切墙侧向刚性强,如果相对较大的地震力对剪切墙造成破坏,可作为抵御抗震等级地震力影响的第一道防线。

框架结构作为第二道防线发挥作用,最终可以有效减少地震对建筑结构的影响。

探讨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问题

探讨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问题

探讨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问题发布时间:2022-09-14T02:20:03.279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年第37卷第5月第9期作者:胡世春[导读] 在现代的建筑物构造中,人类早已不再仅仅关注于建筑的美观性能和实用价值了胡世春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吉林长春130000摘要:在现代的建筑物构造中,人类早已不再仅仅关注于建筑的美观性能和实用价值了,还对构筑物的安全稳定性能和防震性能尤为重视。

土木工程结构的抗震设计不但简单合理,还具备了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和坚固的抗震特性,因此可以高效减轻地震对构筑物造成的损坏。

而根据土木结构抗震设计在各种工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进行分类研究并提供适用于土木结构抗震设计的合理办法,从而保障土木抗震构造在工程中的科学合理性。

关键词: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抗震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对建筑架构设计技术有了越来越多的需求,要求架构设计技术不但具有结构优美、经济适用等特点,而且还要具有良好的安全可靠性和抗震特性。

为适应中国民众的实际需要同时也为提高工程质量,推动中国建筑业的未来发展,在房屋架构设计中大量采用了土木工程的抗震技术,这一新技术因具有优异的合理性、稳定性和抗震特性,已获得了国内外建筑行业的广泛认同和广泛应用。

在实际施工建设活动中,因为土木结构设计在差异化的施工条件下受到多种外界因素的干扰,所以在结构安全性与抗震水平方面要根据现代工程设计思想和技术,对结构抗震方面提出合理举措,进一步提高土木工程施工效率,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与抗震水平。

一、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抗震问题与解决方案(一)地基建造1.问题分析地基设计是土木工程及耐震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主要问题之一,因为其主要负责支撑建筑,所以地址应选在安全合理、有利于施工的地理位置上,以提高建筑的安全可靠性。

地基一旦设计在高度危险或不合理的区域,将会削弱建筑的稳定能力和防震能力,同时随着地面发生下沉现象,也会致使地面建筑物形成偏斜,进而严重影响到建筑应用的稳定能力。

浅谈工民建结构中的抗震设计胡仕元

浅谈工民建结构中的抗震设计胡仕元

浅谈工民建结构中的抗震设计胡仕元发布时间:2023-02-18T07:46:30.507Z 来源:《新潮·建筑与设计》2023年1期作者:胡仕元[导读] 我国建筑市场在快速的发展,工业建筑以及民用建筑的数量和规模在逐渐的扩大。

身份证:51222519710419XXXX摘要:我国建筑市场在快速的发展,工业建筑以及民用建筑的数量和规模在逐渐的扩大。

我国国土非常的辽阔,山地也非常的多,很多的地区也会面临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有效地控制因为地震等问题对于建筑造成的不良影响,需要在工民建结构设计中灵活的应用和政措施,本篇文章对于抗震措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工民建结构;抗振措施;设计依据引言近些年来,很多地区地震灾害频繁的发生,由于地震会造成了很多房屋倒塌的现象,这严重地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

当前工民建筑结构设计当中,人们对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性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工民建结构设计的内容非常的多,在设计的过程中每一个过程都非常的重要,隔震设计能否顺利的进行与工民建的整体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篇文章从工民建结构设计中的隔震设计依据出发,进一步的介绍了工民建结构中的隔振措施。

1工民建结构抗震设计概述现阶段,建筑物建筑过程采用延性结构体系的抗震设计措施,将建筑物构件截面尺寸增大、配筋增强,根据建筑物主体结构自身具有的抗震性能将地震能量消耗,最终实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规范要求,这种做法是比较被动的,会导致建筑物的结构发生变化,一种变化是由于结构构件截面面积比较大,配筋比较多,这就会提高工程造价的成本;另一种是由于构件截面面积增大,配筋增多,结构的刚度就会变强,当地震发生时,结构吸收的能量也会增加,这些能量要通过构件的塑性变形才能耗散,这很容易导致建筑物构件发生损坏。

而隔震设计技术的出现,突破了以往硬抗的体制,隔振设计是将结构动力进行调整,实现“以柔克刚”的目的,当地震发生时,隔震层会将建筑物的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进行隔离,这样地震能量的输入就会改变,隔震层内带有阻尼会发生很大的变形,这就消耗了大量的能量,从而达到较好的抗震效果。

建筑设计结构中的抗震结构设计理念

建筑设计结构中的抗震结构设计理念

建筑设计结构中的抗震结构设计理念发布时间:2021-07-28T10:32:12.090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3期作者:蔡创[导读] 摘要:地震是建筑工程生产中常见的不可抗力。

广东华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东莞第八设计所广东东莞 523000摘要:地震是建筑工程生产中常见的不可抗力。

在实际的建筑项目设计中,通过科学的设计可以规避一定的地震风险,降低对居住人群的生命威胁。

本文针对建筑设计中地震的抗震设计内容进行研究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设计单位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设计结构;抗震结构;设计理念 1.抗震设计思路概述引言:在现代建筑结构的设计工作中,抗震设计是保证建筑项目的稳定性,规避人身意外风险的重要设计内容。

饱受地震灾害后,我国家了建筑地震设计的管控力度,并通过加强建设设计等方式来提升整体设计质量。

从目前的抗震设计生产来看,我国的大多设计工作都没结合项目的发展情况,再加上地形地貌的影响,抗震设计质量都有待提升。

通过科学的抗震设计可以保护保证建筑结构处于一个稳定的减震状态,即在特殊的生产环境下可以保证完好的状态,保证建筑的使用、功能效果。

此外,结构抗震设计可以保证建筑的耐久性和稳定性,能够在高强度地震影响下减少风险,保证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1世纪以来,我国的地震多发,很多城市都受到地震的侵害,科学的设计可以保证人们的生活质量,减少地震生产问题。

2.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要点 2.1设计的基本原则我国建筑工程的抗震机构设计需要遵循整体性、均匀性等原则。

通过科学的设计来保证建筑结构的刚度、承载力和延性。

如在实际的结构施工中,可以采用一些抗震性科学的措施,避免竖向荷载力构件的影响;常用的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有:(1)结构稳定性,地震设计时候考虑到地震力的传递影响,预防建筑结构出现大规模的位移,因此在设计时候要保证结构清晰稳定,结合结构模型对计算参数进行分析,保证建筑结构得到有效提升。

(2)刚度和抗震性相适应,在建筑地震的影响下,结构的刚性和抗震能力也受到影响,可能导致建开裂和坍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探析胡云东
发表时间:2018-06-16T15:50:07.07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期作者:胡云东
[导读] 地震按震源深度划分可分为浅源,中源和深源地震。

新疆史蒂文斯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新疆库尔勒 841000
摘要:随着建筑高度不断增加,地震对建筑造成的威胁不断上升,结构抗震成为必须关注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进行分析,希望对提高建筑结构的整体抗震能力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层建筑;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导言:地震按震源深度划分可分为浅源,中源和深源地震。

浅源地震多发生于地下30公里以上,占地震总数70%,释放地震能占总释放能量85%,是主要遭遇类型,影响最大,因此,研究主要针对浅源地震。

1地震下建筑倒塌人为原因分析
1.1工程地质勘查资料不全,建筑规划和选址不当
在设计初期,经常没有建筑场地勘察资料,而我国地震具有分布广,震中分散,震源浅,强度大,破坏重,震区范围大型、中型城市多,强震周期长等不利情况,极易出现建筑抗震需求考虑不足,综合评定不准。

1.2建筑材料质量大,难以满足抗震要求
地震对结构作用大小和建筑结构质量成正相关。

相同条件下,质量大,则地震作用大,震害程度大,质量小,则地震危害小。

因此在建筑物的墙体,楼板,隔断,框架,屋面构件及围护墙中,普遍应用轻质材料如硅酸盐砌块,多孔砖,加气混凝土板,陶粒混凝土等,以显著改善建筑结构整体抗震性能。

1.3未按抗震设计施工
未按抗震设计要求施工,设计与施工不同,施工不确定,偷工减料是地震作痛下出现建筑倒塌的重要原因。

致使建筑质量差的原因还有:不按图施工,偷工减料,技术差,钢筋不合格,混凝土标号不足,监管力度不够,随意装修导致建筑抗震性降低等。

1.4建筑结构设计不合理,产生扭转效应
地震中,如果建筑结构的平面设计不规则,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物在地震的水平作用下,会由于结构发生强烈扭转效应导致建筑物破坏、倒塌。

如果建筑结构平面布置偏向复杂,也会使刚心、质心不能重合,在地震作用下就可能发生扭转效应,从而增大地震破坏力。

1.5平面设计严重不对称,布局刚度不均匀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要求建筑平,立面布置应对称,规正。

建筑物宜均匀分布质量与刚度变化,反之必须考虑不良影响。

一些平面设计不对称现象严重:一面进深小,一面进深大;一边小房间,一边大开间;一头柱承重,一头墙承重;平面形状应用π ,L等不规则的平面设计,造成纵向刚度不均匀;车库一侧取消了外纵墙进出车,另一侧的墙接地,形成横向的刚度不均。

这些对抗震产生消极影响。

2.建筑抗震设计对策分析
2.1建筑场所选择
要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场所,避开如软弱场地土、易液化土等对建筑物抗震不利的场所。

如果无法避开对抗震不利场所的时候,要对抗震实施加强措施,应该严格按照抗震设防的类别,对地基实施加强,按照地基液化的等级,实施关于消除地基液化沉陷的相关措施;如果在地震发生时产生滑移,就要实施与之相符合的地基稳固措施;如果在地基主要的受力范围以内,有软弱粘性上层或新的填土,就要进行地基的加固。

2.2建筑结构的规则性设计
建筑物在抗侧力构件布置,平立面外形尺寸,承载力分布等多方面要求就是建筑结构规则性。

建筑平面应简单,对称,均匀,质量沿建筑物呈竖向变化,结构刚度均匀,同时建筑宜减小结构扭转造成的影响,保证足够扭转刚度,并满足建筑结构竖向上的重力荷载可以受力均匀,要尽量降低结构内应力与竖向上构件间差异变形可能建筑结构产生的不利影响。

2.3选择合理的建筑结构类型,合理设计建筑框架结构
高层建筑的水平荷载主要产生弯矩,竖向荷载主要产生轴向力。

高层建筑水平荷载影响远大于竖向上的荷载影响,是设计主要需要控制的因素,设计中应在满足抗震性能及建筑功能前提条件下选择结构类型。

当地震烈度低于8度时,9层以下的建筑结构,仍然可以采取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预期为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

框架结构设计应使梁比柱的屈服早发生,节点基本不破坏,同层各柱两端屈服过程持久,底层柱底的塑性铰形成越晚越好,梁柱端塑性铰出现尽可能的分散,以此来充分发挥整体结构的抗震能力。

2.4高层建筑层间位移限制设计
高层建筑高宽比往往较大,在地震与风力作用下容易发生较大层间位移,甚至有可能超过建筑结构最大位移限值。

在国内普遍认为此位移限值大小和装修标准,结构材料,侧向荷载,结构体系等有关,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位移的限制值(1:400--1:700)则较钢结构(1:200--1:500)严格,在风荷载作用下限值也较地震作用严格。

所以高层结构设计必须根据建筑结构实际情况及地理位置为依据,既要满足刚度要求也要避免建筑在水平荷载下发生过大位移、影响正常使用功能,结构稳定性,承载力等。

2.5增设外部构件,提高抗震性能
增设构件法即通过对原有建筑结构的构件外部进行构件增设,对建筑结构中变形能力和承载力不足的构件进行强化来加强建筑结构的整体性,抗震承载力与变形能力。

应用此方法对构件进行加固设计时,应关注新加构件对原建筑结构整体抗震性能预期会产生的影响。

通常应用的方法为增设拉杆,圈梁/构造柱,门窗,支撑,柱子,增设支托,墙体加固等。

2.6应用隔震加固,铅芯橡胶隔震
地震作用中,隔震垫会产生较大的水平变形,来消耗并吸收大量地震能量,增加建筑上部结构周期,使上部建筑结构地面水平加速大幅降低,从而有效减小上部结构地震作用力。

当前工程实践中,可以增加上部结构周期多应用隔震技术,以铅芯橡胶隔震是代表性技术。

铅芯橡胶隔震充分利用橡胶、铅芯两种材料水平变形较大,阻尼值相对较高,可以散耗、吸收大量地震动能,在上部建筑结构和地面地基基础间设计铅芯橡胶进行隔震加固,可以使二者完全脱开,地震作用和结构刚度成正比,结构周期变大,则刚度减小,地震作用降低。

2.7多设抗震防线,提高抗震性能
强烈地震发生后往往伴随数次余震,一层防线往往会因强震后结构损伤无以为继致使建筑倒塌。

抗震结构应形成体系,有预见性的建立层层抗震防线,应建立最大可能数量的外部与内部冗余度,重要耗能构件要有适度刚度和较高延性,让结构能耗散,吸收大量地震能量,整体提高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尽量避免大震建筑倒塌。

在受到地震作用影响后,第一道抗震防线由一些延性比较好的构件组成,在达到屈服值后及时屈服,在第一道抗震防线屈服之后地震余力才能够对后方构件造成冲击,而后方又是第二道防线,屈服后还有第三道,层层抵御,这样形成的结构体系可以在结构的抗震安全方面发挥出极为重要的功效和作用。

2.8控制节点
加强梁、柱及墙的抗震构造设计,要使钢筋硅结构在受地震作用影响时,依然具备一定的承载力和延性,在设计的时候,应该遵循“强剪弱弯”、“强柱弱梁”等基本原则,并且需要科学地选择截面的大小,合理地控制柱的轴压比,特别是要满足构造的配筋要求,对于节点采取相对应的措施。

结束语
我们应该从往日的地震灾害中吸取到教训,不断强化设计严谨性,使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不断提升,为建筑行业发展添砖加瓦,为建筑使用安全保驾护航。

由于地震灾害破坏性大,在设计时要适当提高抗震等级,增强抗震能力,保证用户安全。

参考文献
[1]赵桂兰.现有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设计探讨[J].冶金丛刊,2016(7).
[2]郑雪.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理念与方法[J].四川建材,2016,42(2):60-62.
[3]魏琏,王森.中国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发展及若干问题分析[J].建筑结构,2017(1):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