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石灰吟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人教2001课标版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5 石灰吟》

小学语文人教2001课标版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5 石灰吟》
十年后,于谦为奸人所害,以 “谋逆罪”判死。抄家时,于谦 “家无余资”。抄家者震惊了,他 们收敛了一贯的张狂,恭敬退去。 于谦“两袖清风”的高尚人格, 再次明白无疑地昭示于世人面前。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要留清白在人间。
要留清白在人间。
3. 检查朗读。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石 灰 吟
【明】 于谦


【清】 郑燮
千锤万凿出深山,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要留清白在人间。
三、自主深读,磨练解诗之技 1. 理解诗意,你有什么好方法?
一、解读诗题,感悟古诗之性
石灰吟
竹石
资料: 石灰是以石灰石为原料,石灰石是在山区 开采。首先将石灰石敲成40-50厘米大小,从 石灰窑的底层铺起,一层石灰石一层煤直至 窑顶,然后从底部点火焚烧,几天后窑底就 可以出石灰了。此时的石灰外形仍像一块块 石头,但成分已发生了变化,而且浑身雪白, 十分耀眼。接着把它放入水中,水立即沸腾 起来,像烧开的水一样,经过这次沸腾,石 灰石就变成了粉末状洁白干净的石灰。
石 灰 吟
【明】 于谦


【清】 郑燮
千锤万凿出深山,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要留清白在人间。
五、小组讨论,理解表达技法
1.狗尾草也是生长在破岩之中,为什么 郑燮选择竹石而不是狗尾草表达志向呢?

最新人教版(部编)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石灰吟》精品课件

最新人教版(部编)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石灰吟》精品课件

烈火焚烧 02
引导学生懂得:人的成长需 要经历艰难困苦的种种磨练, 要在此中成长
要留清白 04
让学生理解:不论经受什么 艰难困苦,我们要保持一身 正气,为国献身
引导学生音韵节奏朗读
千锤/万击//出深 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音韵节奏
我国古诗词均是由音韵节 奏的,诗词写完之后是唱 出来的特别要注意
让学生读懂于谦
于谦是个什么样的人? 你从这首诗中受到了什么教育? 我们要学习于谦的哪些高尚品格?
交流展示赏析评价
埋藏在深山之中千 锤万击
石头变成了白灰粉 骨碎身
做人做事就应当要 留清白


经过烈火的考验烈 火焚烧

教师过渡质疑:为 什么?
第四章
学习小结
采用开放式朗读方法
开放式朗读,要求读准 字音教师不做具体规定,
借助课后的注释; 联系上下文理解

询问学生
通过自学,你读懂了 什么?学生回答

展示课件
出示课件:伯牙善 鼓琴,这说明什么?
学生自学
自学为主,要学会用 自己的话读懂意思

点拨总结
教师作点拨指导引导 学生读懂课文的意思
抒发对诗人的无限崇敬
一诵---少年抒怀
想想当时的于谦为什么要写 这首诗呢?假如你就是当年 那个意气风发的于谦,你会 怎么高声诵读这首诗?
介绍作者创作背景
于谦十二岁时的所见所感
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 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 窑前,观看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 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 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 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 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 诗篇。于是12岁的于谦写下的这首 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 人生的追求。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学设计

《石灰吟》教案元谋县物茂小学张兆齐教学内容:《石灰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一篇课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石灰吟》;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能通过朗读来展示自己的独特感悟。

教学重难点:借助提供的背景资料,体会诗人清白忠烈的情感和品质教学准备:制作PPT课件,搜集相关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回顾古诗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颗璀璨的明珠,相信经过六年的学习生活,同学们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吧,谁来给大家展示一下,组织学生自由背诵(2—3人)。

2、导入唐代大诗人孟郊曾写过一首让无数游子为之动容的诗句,同学们还能记得吗?指名背诵:《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评价:声情并茂,感人至深啊!题目中的“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这种形式的诗歌——板书:石灰吟二、初读感知1、读通全诗,诗人为什么要吟诵石灰呢?请同学们打开书到148页,自由读一读这首诗歌(1—2分钟)。

2、在朗读中强化生字的识写指名朗读,结合学生的朗读学习“焚”的读音和写法课后描红,仿写,师适时示范,并讲解。

3、理解诗意结合提供的阅读参考资料,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同学之间交流,指名说适时给予帮助或是提示。

4、再读,加深感知结合你对诗句的理解,再来读一读这首诗(2—3人)三、深读品味唐朝诗人白居易曾说,歌咏言,诗言志那么于谦写这首诗,是想表达什么样的志向呢?下面,请同学们了解一下于谦写这首诗的时代背景:1449年,蒙古族瓦剌部落入侵中原,发生土木之变,明英宗被俘瓦剌部落挟持英宗皇帝一直打到北京城外,明王朝危在旦息而打败瓦剌的最好办法就是再立新皇帝,让瓦剌手中的英宗皇帝失去作用,以粉碎瓦剌部落拿英宗皇帝作为要挟的阴谋可是,没有一个大臣敢提出来,因为,这样做是谋逆之罪,虽然有可能打败瓦剌但是,万一英宗皇帝获救后重登帝位,就会有谋逆之嫌,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杀身之祸,于是许多大臣都主张向瓦拉投降,把都城南迁时任兵部尚书的于谦也完全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当他看到,即使粉骨碎身,也要在人间留下洁白干净的石灰时,于谦感触很深。

人教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石灰吟》

人教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石灰吟》

这首古诗体现了石灰的哪些品质?
石灰由于它的坚样任凭怎样的千锤万击,任凭烈 火如何焚烧,哪怕是粉骨碎身,他都毫不畏惧,坚决同恶 势力斗争到底。
对比阅读
咏煤炭 凿开混沌得乌金,蓄藏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对比阅读
北风吹 北风吹,吹我庭前柏树枝。树坚 不怕风吹动,节操棱棱还自持,冰霜 历尽心不移。况复阳和景渐宜,闲花 野草尚葳蕤,风吹柏树将何为?北风 吹,能几时!
谢谢
石灰吟
作者简介
于谦:1398-1457,字廷益,钱塘(今浙江 杭州)人,明代政治家、军事家。宣德时,官至 兵部右侍郎、左侍郎、大理寺少卿。代宗即位, 拜兵部尚书,加少保。英宗复辟,被害。万历中, 谥忠肃。有《于忠肃集》。
我国是四大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灿 烂的文化。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 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而 学习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豪放、婉约的艺 术风格,更能让我们领略诗歌描绘的雄壮、优美 的意境。你们还记得哪些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于谦的《石灰吟》。
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读古诗,重点理解划线字的意思。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名称。
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石灰吟》教案优秀范文3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石灰吟》教案优秀范文3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石灰吟》教案优秀范文3篇“教师”就应是个具有高超的德行持重明达和善的人,同时又要具有能够经常庄重安适和蔼地和学生交谈本领。

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份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石灰吟》教案优秀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石灰吟》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会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2.能力目标:能凭借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导入新知同学们,我国是四大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

而学习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豪放、婉约的艺术风格,更能让我们领略诗歌描绘的雄壮、优美的意境。

因此,我们从小一直学诗,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你还记得哪些诗?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名的诗——《石灰吟》,齐读诗题。

2.提问:你们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

)3.简介作者,为理解诗情奠下基础。

二、看诗句,理解诗意1.老师范读或录音读。

2.学生细读诗,借助词典,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掌握,实在不会的则做上记号质疑。

3.指名读。

读出韵味和节奏。

4.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句子?你展开了哪些想象?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句?(讲解词语时顺便讲“锤”、“焚”的写法,指导写字、描红。

)5.引导学生想象:山石承受千锤万击以及烈火焚烧的情景。

6.动画显示石灰的形成。

7.见到此情此景,作者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讨论交流。

8.再读诗句,谈谈你从这首诗中体会到了石灰的哪些品质?三、朗读指导,领悟诗情1.诗中哪些词突出了石灰的高贵品质,我们朗读时应怎么读?2.再读体会,思考:于谦仅仅是写石灰吗?他想借石灰表明什么样的志向呢?我们该用什么语气读呢?3.学生自由读,在小组内讨论。

(诗人借石头表明自己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志向。

《石灰吟》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赏析

《石灰吟》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赏析

石灰吟[明] 于谦qi ān千qi ān 锤chu í万w àn 凿z áo 出ch ū深sh ēn 山sh ān ,烈li è火hu ǒ焚f én 烧sh āo 若ru ò等d ěn ɡ闲xi án 。

粉f ěn 骨ɡǔ碎su ì身sh ēn 全qu án 不b ú怕p à,要y ào 留li ú清q īn ɡ白b ái 在z ài 人r én 间ji ān 。

诗词注释:1.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

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4.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诗词译文: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

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

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吟们煅烧石灰。

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

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于是,12岁的于谦写下的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人生的追求。

诗词赏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

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石灰吟》课件(完美版)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石灰吟》课件(完美版)
教师课堂用语在学科专业方面重在进行“引”与“导”,通过点拨、搭桥等方式让学生豁然开朗,得出结论,而不是和盘托 出,灌输告知。一般可分为:启发类、赏识类、表扬类、提醒类、劝诫类、鼓励类、反思类。
一、启发类
1. 集体力量是强大的,你们小组合作了吗?你能将这个原理应用于生活吗?你的探究目标制定好了吗? 2. 自学结束,请带着疑问与同伴交流。 3. 学习要善于观察,你从这道题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4. 请把你的想法与同伴交流一下,好吗? 5. 你说的办法很好,还有其他办法吗?看谁想出的解法多? 二、赏识类
1. 你虽然没有完整地回答问题,但你能大胆发言就是好样的!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读第一二句古诗,借助注释理解 诗句意思,说说:石灰是怎样开采的?
“千、万”是虚指,形容很多次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1. 说得太好了,老师佩服你,为你感到骄傲! 2. 你的设计(方案、观点)富有想象力,极具创造性。 3. 我非常欣赏你的想法,请说具体点,好吗? 4. 某某同学的解题方法非常新颖,连老师都没想到,真厉害! 5. 让我们一起为某某喝彩!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也要敢于猜想,善于猜想,这样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三、表扬类
1. 你真让人感动,老师喜欢你的敢想、敢说、敢问和敢辩,希望你继续保持下去。 2. 这么难的题你能回答得很完整,真是了不起!你是我们班的小爱因斯坦。 3. 你预习的可真全面,自主学习的能力很强,课下把你的学习方法介绍给同学们,好不好? 4. 哎呀. 通过你的发言,老师觉得你不仅认真听,而且积极动脑思考了,加油哇! 四、提醒类
译文:即使粉 身碎骨也毫不 惧怕,只要把 高尚的节操留 在人世间。 (课后第二题)

10 古诗三首 《石灰吟》(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0 古诗三首 《石灰吟》(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石灰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石灰吟》是部编本人教版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第10课的教学内容,作者是明代诗人于谦。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赞颂了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石灰吟》,背诵《石灰吟》。

2.学会2个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凭借诗歌内容,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

让学生明白本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

让学生了解本首诗是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李贺的《马诗》,请同学们齐声背诵这首诗。

2、同学们猜猜看老师准备用洁白的粉笔写哪几个字呢?板书:石灰吟3、你知道本诗的作者是谁,能简单介绍一下吗?【于谦:1398-1457,浙江杭州人。

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公元1421年,考中进士。

历任监察御史,山西、河南巡抚,兵部尚书等职。

为官清正,不畏强暴,深受人民爱戴。

公元1457年,被奸官诬陷杀害。

1465年,明朝政府为于谦平反昭雪,并赐谥号忠肃。

】4、质疑:那么这司空见惯的石灰,有什么值得赞美的呢?让我们跟随诗人于谦一起从诗中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古诗1、自由朗读古诗。

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两遍之后停下来。

2、检查自读情况。

(1)在刚才读古诗时有没有字的读音或是难读的句子需要提醒大家的。

①师:教学本课生字“焚”和“烧”对比。

这两个字都带有“火”字旁,但因为字的结构不同,“火”字旁的写法就不一样:“焚”字是上下结构,“火”字写得舒展;“烧”字是左右结构,左边的“火”字旁就要注意让位了,把最后的捺笔变成了点。

②“粉骨碎身”容易读成“粉身碎骨”。

小学语文六年级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之二《石灰吟》 ppt

小学语文六年级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之二《石灰吟》 ppt
手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lǚ)阎(yán)话短长! "两袖清风"的成语就是这样来的。闾阎就是里巷的 意思,此句的意思是免得被人说长道短。此诗写成后远 近传诵,为一时佳话。
为官后的于谦依然不忘自己年轻时写下的《石 灰吟》。当他回首自己十几年的为官生涯时,一定 会感慨万千。他会有什么深刻的体会呢?
石灰吟
【明】于 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诗仅仅在讲石灰吗?
诗歌表面写石灰,其实在字里行 间隐藏着诗人于谦自己的影子。现 在请同学们根据这28个字,猜测一 下于谦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可能会 有怎样的人生经历?大胆猜,只要 有理由,有根据。
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专权,作威作福,肆无忌惮地招权 纳贿。百官大臣争相献金求媚。每逢朝会期间,进见王 振者,必须献纳白银百两;若能献白银千两,始得款待 酒食,醉饱而归。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 品。有人劝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 产去?"于谦潇洒一笑,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说:"只 有清风。"还特意写诗《入京》以明志:
是夸张手法。
若等闲:好像平常事一样。 若,好像。等闲,平常,轻松。
浑: 都。
清白: 双关语,既指石灰洁白的颜色,也象征高尚的节操。
千锤万凿出深山, 经过千万次敲打从深山里采出来的石灰石,
烈火焚烧若等闲。 面对熊熊烈火的焚烧好像跟平常事一样。
粉骨碎身浑不怕,
即使粉身碎骨也全不畏惧, 要留清白在人间。
人们还要把我放进水中,水立即沸腾起来,像烧开的水一样。
于是我变成了熟石灰,这时的我很像一块软软的洁白的年糕, 人们将我涂在墙上,既能保护墙面,又能美化墙面。

最新部编版(人教)六年级下册语文《石灰吟》精品课件

最新部编版(人教)六年级下册语文《石灰吟》精品课件
12
通过对《石灰吟》的学习诗人 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通过对石 头不畏“千锤万凿”和“烈火 焚烧”,即使"粉骨碎身”也要 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写,赞颂石 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 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反映 了诗人廉洁正直的高尚情操。
13
十二岁的于谦写下的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 的写照,更体现了他人生的追求和志向。这不 得不让我们想起了一些人,一一些诗。
烈火焚烧若等闲。
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粉骨碎身浑不怕,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10
研读:
首句“干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 “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 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 ,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第三句“粉骨碎身”极其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 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最后一句 “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自的 人。此句中“清白”是拿石头的颜色作比较。
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 福绵区福绵镇船埠小学 邓志英
诗人简介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 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代名臣, 民族英雄。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祖籍 考城(今民权县),故里在今民权县程庄 乡于庄村。于谦的曾祖于九思在元朝时离 家到杭州做官,遂把家迁至钱塘太平里, 故史载于谦为浙江钱塘人。于谦与岳飞、 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14
课后反思
1、和同桌说说今天学习的收获好吗? 2、师引导学生归纳本课知识重点。
感谢聆听
—— 小朋友们再见——
下课了!
11
这首古诗体现了石灰的那些品质?

统编版【教育部编写】)六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 10 古诗三首之《石灰吟》

统编版【教育部编写】)六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 10 古诗三首之《石灰吟》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之《石灰吟》说课稿一、说教材《石灰吟》是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中的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于谦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二、说教学目标1.理解石灰的形象和特点,体会诗人的崇高品质。

2.了解诗人的生平与作品,感受诗人的伟大情怀。

3.有气势、有节奏地诵读,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石灰的形象和特点,体会诗人的崇高品质教学难点:了解诗人的生平与作品,感受诗人的伟大情怀四、说学情六年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分析理解能力,课读通古诗可以做到,但古诗语句简练,情感丰沛同时文为心声,作者的人生经历幻化成的人生感悟超越了小学生的理解领悟能力,因此光是理解诗表达的文字意思不难,记住古诗也不难,但要让学生真正理解作者想要报效国家及施展才华的渴望,但又不遇于时的感慨、愤懑、矛盾心理是难点五、说教法学法1、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本课采用导读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以读代讲法等教法。

2、本课将“读书、思考、感悟”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并穿插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一)、梳言:读通诗句1.导入解题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题目叫《石灰吟》,“吟”在这里指的是古代诗的一种体裁,就像我们以前学过的孟郊为了感恩母亲而写下的《游子吟》。

这节课我们还要来认识一位诗人于谦。

(于谦从小就志向远大,相传……于谦看了,深有感触,稍加思索后便吟诵……那一年于谦才12岁。

)1.读通诗句(出示课件)(1)、请同学们读一读这首诗,自由读,反复读,读通顺读流利(2)、指名一男生读,师生相机正音,重点提示翘舌音(锤)和前鼻音(焚)和它的字义(在火上炙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灰吟
教学目标
1.理解石灰的形象和特点,体会诗人的崇高品质。

3.了解诗人的生平与作品,感受诗人的伟大情怀。

3.有气势、有节奏地诵读,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

设计过程
1.导入解题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江畔独步寻花》,体会到一幅万紫千红的,繁华花似锦的春景图。

记得诗人杜甫这样写《黄四娘家花满溪,千朵万朵压枝低》诵出这样的诗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这节课,我们还要去认识一位著名的诗人――于谦,他同样吟诵出这样的诗句……(屏幕出示全诗,师范读)
(2)诗的题目读作……(生读诗题)“吟”在这里指的是古代诗的一种体裁,如《暮江吟》、《游子吟》、《女儿吟》等。

2.读通诗句
(1)通过自由读、抽读、齐读,让学生能读准每一个字的音。

(2)师生相机正音,重点提示平舌音和翘舌音。

3.理解诗意
(1)讨论:学生同桌讨论,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句诗的意思,不明白的画出来。

(2)解疑:请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字词,师生解答。

(重点讲解“若等
闲”的含义:“若”是“好像”的意思,“等闲”是平常的,整句诗的意思是烈火焚烧好像是很平常的事。


(3)讲述:让学生完整地说说全诗的意思,不恰切的地方师生补充。

(全诗意思:石灰经受了千锤万凿才从深山里出来,烈火焚烧也好像是很平常的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全然不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间。

)(4)吟诵:这就是石灰的一生,平平凡凡,轰轰烈烈,难怪于谦如此敬佩地赞颂道……(诵读全诗)
2、进入意境
(1).引导交流:石灰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了人间。

只要我们细心留意周围的墙壁,到处可见洁白的石灰身影。

石灰怎么会如此洁白呢?它究竟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呢?(让学生交流有关石灰的知识)
(2).模仿自述:我的名字叫石灰。

我的前身叫石灰石,将我放入石灰窑中与焦炭混合在一起煅烧,就变成了生石灰。

经过烈火的焚烧,我的主要成分发生了变化,这时的外形仍像一块块石头,但浑身雪白,十分耀眼。

如果把我放进水中,水立即沸腾起来,像烧开的水一样。

经过这次沸腾后,我又变成了熟石灰,模样也由石头外形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

这时,把我和水混合就成了石灰水。

你们看,我们教室的白墙就是石灰水粉刷出来的。

(3).体会诵读:听了石灰的自述,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正是因为石灰经过了如此复杂而艰难的演变过程,所以诗人于谦才这么动情地写道……
3、显象:再现物我的形象
(1)磨难:对比感受石灰和于谦的形象
○1在诗人的眼里,石灰力尽了千辛万苦,可谓“千锤万凿出深山”;面对磨难与危险,石灰又是那么的从容自若,真是“烈火焚烧若等闲”。

读一读第一句诗,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比如:石灰被铁锤击破了头,砸断了腿;被凿子挖开的心,掏出了肚;被熊熊烈火焚烧着,折磨着;然而,顽强的石灰面对这一切磨难,无所畏惧。

真是太了不起了!……)
○2这就是坚忍不拔的石灰,这就是宁死不屈的石灰。

难怪诗人如此敬佩地吟诵道……(诵读全诗)
○3读到这,不由得让我们想起诗人于谦,想起他的伟大一生。

(学生交流收集到的于谦资料,)
于谦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浙江钱塘人――今杭州。

中进士,任地方官十几年。

在任期间,于谦严格执法,廉洁奉公,救济灾荒,关心百姓,具有很高的威望。

老师补充:公元1449年,明英宗贸然率大军出征与北方的瓦剌军作战。

土木堡一战明军大败,50万人马全军覆没,明帝英宗被俘。

于谦临危受命任兵部尚书,扶英宗之弟为景帝,并亲自督战五昼夜打败了瓦剌军,赢得了京师保卫战的胜利,英宗也得以归国。

可是回朝后,于谦不仅没有受到嘉奖,反而遭到朝中恶势力的迫害,以叛逆罪被杀害。

《石灰吟》是于谦十六岁时写下的一首诗,正值热血青年的于谦慷慨激昂地吟诵道……(诵读全诗)真是诗如其人啊!石灰吟就是于谦一生的写照。

(2)留清白:对比体会石灰和于谦的品格
○1对比讨论:石灰留给了人间什么东西?于谦又把什么留给了后人?(同桌讨论)
○2交流体会:(学生交流看法,老师引导升华)石灰被用在建筑物上,它留给人间的是洁白的墙;石灰哪怕粉身碎骨也全然不怕,它更给了人们精神的启示――要做一个坚强不屈、纯洁高尚的人。

而于谦就是像石灰一样的人,他的人生就是石灰的人生,他的精神就是石灰的精神。

○3拓展联系:你还知道哪些像石灰一样、像于谦一样的英雄人物?(如:岳飞、文天祥等)
4抒情:抒发诗人的情志
(1)―少年抒怀
十六岁的于谦就写下了《石灰吟》这样慷慨激扬的诗。

想想当时的少年于谦为什么要写下这首诗?(学生交流,如:于谦是个很有志气的人,从小就怀有精忠报国的理想,就想做一个品格高尚的人……)假如你就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于谦,你会怎么高声诵读这首诗?(学生诵读)
(2)――为官感悟
为官后的于谦依然不忘自己年轻时写下的《石灰吟》。

当他回首自己十几年的为官生涯时,一定会感慨万千。

他会有什么深刻的体会呢?(学生交流,如:嗨,我于谦一生清清白白,为国为民,总算无愧于自己年少时的誓言。

)假如你是为官后的于谦,你会以什么样的心情
再次吟诵这首诗?(学生诵读)
(3)―临刑陈词
本该受到重奖的于谦,却惨遭陷害。

试想临刑前的于谦一定有无数的话想向世人诉说。

他最想说什么?(学生交流)千言万语道不尽于谦的心怀,不如化作声泪俱下的吟诵……(音乐起,诵读全诗)(4)――后世评价
于谦的一生如石灰一样,后人评价他:“有巍巍定难之功,有侃侃立朝之节,有孜孜及民之惠,有徼徼律贪之洁。

”今天我们学习他的《石灰吟》,就是学习他的崇高精神。

人已远去,精神长存,无限的感动,化作深情的诵读。

(学生深情背诵全诗)记住于谦,记住《石灰吟》,用你手中的笔写下于谦的这首诗。

(5)(书写“锤”、“凿”、“烧”,后抄写全诗)
板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特征状物
烈火焚烧若等闲
石灰吟坚忍不拔堂堂正正
粉身碎骨全不怕
情操喻人
要留清白在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