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3C绿色电网输变电示范工程评价指标体系
智能电网试点项目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智能电网试点项目评价指标体系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ed12321482fb4daa58d4b88.png)
智能电网试点项目评价指标体系研究2011-1-21摘要:智能电网试点项目评价是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第1阶段(规划试点阶段)的重要环节和步骤。
考虑项目技术性、经济性、社会性以及实用化等方面,参照世界银行及国家政府部门普遍采用的设计准则——SMART准则,构建智能电网试点项目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针对智能变电站、配电自动化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3类试点工程分别提出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智能电网,智能变电站,配电自动化,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试点工程0 引言当前,世界各国为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日益重视发展清洁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世界能源发展呈现清洁化、低碳化、高效化趋势。
作为实现低碳电力的基础与前提,智能电网技术近年来在很多国家得到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电网的智能化[1-6]。
智能电网成为未来电网发展的新趋势。
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建设总体规划将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分为3个阶段进行推进:2009-2010年属规划试点阶段,2011-2015年是全面建设阶段,2016-2020年为引领提升阶段。
智能电网试点项目评价是规划试点阶段的关键环节。
本文考虑项目技术性、经济性、社会性和实用化等方面,构建智能电网试点项目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针对已经重点开展的智能变电站、配电自动化和用电信息采集等试点项目,探索构建相应的专项评价指标体系。
运用评价指标体系开展试点项目成效分析和评价,将为下一阶段智能电网试点项目推广乃至全面建设提供依据。
1 智能电网试点项目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研究1.1 SMART准则采用世界银行及国家政府部门普遍采用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准则——SMART准则构建智能电网试点项目评价指标体系。
SMART准则五大特点为:(1)特定的(Specific):评价指标体系是对评价对象的本质特征、组成结构及其构成要素的客观描述,针对评价工作目的,指标体系应具有特定性和专门性。
(2)可测量的(Measurable):对指标进行评定应当具有相应标准。
配电网工程的全过程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配电网工程的全过程管理评价指标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fc37e5ea0912a21615792922.png)
配电网工程的全过程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作者:许可来源:《科学导报·科学工程与电力》2019年第44期【摘;要】论述了配电网建设工程项目特点,阐述了加强配电网工程管理的必要性,分析了配电网工程管理各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建立全过程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为实现配电网工程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关键词】配电网工程;全过程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一、智能配电网全过程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智能配电网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合理性直接影响着综合评价结果的真实程度。
本节通过从智能配电网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维护、风险管理四个方面对智能配电网全过程管理进行构建指标体系,进而全面的对智能配电网进行评价。
1.1规划合理性评价指标如果智能配电网的建设方案想要具备可持续能力,则必须保障智能配电网的发展适应性、协调性和互动性。
接入大量分布式能源及储能是智能配电网的一个重要特征,这就是智能配电网负荷波动较大,进而在电网各个元件发生故障后,必须保障智能配电网网络的接线具有必要的适应性。
因为智能配电网自身是有机整体的形式存在,它的建设与发展需要与输电网络之间保持协调。
1.2协调性指标供电协调性反映的是配电网所属的不同部分相互之间的“匹配程度”,此因素是很大程度的影响着配电网发展。
供电协调在某种程度上支撑着电网的供电安全与运行经济。
将配电网协调性相关内容进行提升,实现配电网的各个主体之间协调发展。
这对保障配电网可靠、安全、稳定、经济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3电网互动性评价指标该指标主要反映用户用电信息的交互能力以及需求侧的响应水平两个方面。
该指标主要以高级配电网自动化技术、高级配电网通信技术等为依托,反映电网企业与用户的互动能力水平。
对用户的用电和电网之间的用户交互的能力和程度可以通过数据,如用户的智能电表的使用率,客户服务系统的覆盖率和95598系统的使用率。
可以通过用户的参与动态电价比率、分布式储能接受电网调控比例等数据来表示需求侧响应水平。
电网运行效率和投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电网运行效率和投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531ea4e5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e5.png)
电网运行效率和投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电网运行效率和投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是衡量电网运行效率和投资效益的一套指标体系,用于评价电网运行的效率和投资的效益。
该指标体系对于评估电网运行的效果和投资的回报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电网运营者和投资者提供决策依据,促进电网的规范运行和投资的合理布局。
电网运行效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电网完成输送和供应电力的能力和质量水平。
电网运行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电网的稳定运行和电力供应的可靠性。
评价电网运行效率的指标体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供电可靠性指标:包括供电可靠率、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平均修复时间等指标,用于评估电网的供电可靠性。
2. 电网损耗指标:包括线损率、电变损耗率等指标,用于评估电网的电能损耗情况。
4. 经济效益指标:包括输电运维成本、供电成本等指标,用于评估电网的经济效益。
1. 投资回报率指标:是评价电网投资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通过计算投资总额与投资收益的比例,来反映投资的回报水平。
智能电网规划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分析
![智能电网规划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3d1ea2ffab069dc51220191.png)
智能电网规划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分析构建一套合理的、完整的智能电网规划评价指标体系可有效提高整个规划评价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并提高预知电网发展趋势的准确性,所以,智能电网规划评价指标体构建的智能性和科学性直接影响着整个规划工作的最终成效。
科学的指标评价体系可使智能电网规划评价工作的目标性更强,从而推动智能电网规划评价工作高效准确的开展下去。
标签:智能电网;评价规划;指标引言智能电网是把最新的信息化、通信、计算机控制技术、传感技术、测量技术为载体,和原有的输、配电基础设施高度结合,形成一个新型电网,实现电力系统的智能化。
1智能电网运行特点目前在我国广泛建设和普及应用的智能电网在运行中主要表现出自愈性、兼容性和交互性的优点。
(1)对于自愈性特点来说,就是在电网运行中出现故障或事故之后可以在几乎不需要人为干预或者很少人为干预的情况下自动开展对异常元器件的检测和分析,并做出相应保护或隔离等动作,以此来保证整个电网系统的正常运行,减少此异常情况所造成的危害,此特点也有助于提升智能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针对兼容性特点来说,在目前我国不断调整能源结构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电力能源结构中的风电、光伏发电以及水电等比例在持续增加,而上述不同的发电形式以及目前我国主要的火力发电形式则可以在智能电网中共同并网运行,满足分布式发电和微电网并网运行的需求。
也就是说,智能电网的兼容性特点可以同时兼容多种不同类型电源储能装置,从而满足目前多样化电力市场的需求。
(3)针对交互性来说,目前的智能电网运行中可以与用户的设备和行为进行交互处理,以此来充分发挥电力用户的积极作用,在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同时,也起到节约用电等环保效益,同时也实现电力服务质量的提升。
比如可以在智能电网中通过智能计量表的应用来对不同时间段的电力使用和电费情况进行实时统计,而且也可以通过此种智能装置来储备高峰电力价格和电费费率等,有利于在电力用户中实施费率政策,并且在此政策基础上帮助电力用户优化和调整自身的电力使用策略,起到节约用电和降低用电成本的作用,实现供电服务质量的提升。
3C绿色电网评价标准
![3C绿色电网评价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d4a3d2c192e45361066f579.png)
导线表面电场强度最大值与起晕电场强度之比小于85%(粗糙系数取为0.85)。 年平均电晕损失不大于线路电阻有功损失的20%。
4.2.1.5 同塔双回及多回线路的已挂线但尚未投运回路未两端直接接地。 4.2.2.1 导线选型时,对于硬铝线,导电率不小于62%;对于普通铝合金线,导电率不小于53%。 4.2.2.2 对于同塔双回及多回输电线路,验算其相序排列方式对电阻损失和电晕损失的影响,在满足 防雷和电磁环境要求的前提下,选择有利于降低电阻损失和电晕损失的相序排列方式。 4.2.2.3 在满足热稳定校核时,500kV线路普通地线采用绝缘运行方式。
塔身或塔腿主材采用单角钢无法满足受力要求时,采用单角钢变换双角钢主材连接。 按南方电网物资品类优化成果选用设备和材料。
4.4 节 材 与 材 料 利 用
4.4.2.1 直线塔的规划设计采用“塔高每降低一定高度,杆塔水平档距相应增大一定百分比”的方 法,提高杆塔利用系数。 4.4.2.2 工程的杆塔利用系数(实际总水平档距/所有杆塔理论水平档距之和,下同)不小于82%。 4.4.2.3 4.4.2.4
输电线路未进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及缓冲区。 输电线路未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立塔。
4.5.1.3 500kV线路经过农业耕作区时,线路下方离地1.5m高处最大未畸变工频电场强度不大于 10kV/m。 4.5.1.4
500kV线路经过居民区时,线路下方离地1.5m高处最大未畸变工频电场强度不大于7kV/m。
26 26 26 26 10
5 2 3 4 3
5 2 3 4 4
1 0 1 1 0
4 1 2 3 4
11 4 6 8 8
3
4
3
4
1 8 12 17 0
配电网计划评价指标体系
![配电网计划评价指标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623fa576ad02de80d4d8409e.png)
配电网规划评价指标体系一、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背景配电网是电网重要的组成部分。
由于和广大用户紧密关联,配电网对实现向用户可靠电力供应、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改善配电网建设运行条件,公司认真组织实施配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不断提升工程管理水平,规范工程建设标准。
整体上看,公司配电网建设管理工作成效显著,有效改善了供用电条件,为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和保障。
截至2009年底,公司系统110kV及以下配电网投资占电网总投资比例已达到40%以上。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近些年来城市和农村电力需求增势强劲,部分地区用电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公司系统配电网的建设和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方面,现有配电网结构和供电能力已出现难以满足用电发展要求的情况,配电网供电面临着巨大压力和风险。
另一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公司系统配电网电能质量、供电可靠性还存在较大差距,亟待进一步提高。
为加快配电网发展,改变配电网建设滞后的局面,提高配电网管控力度,更好的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电力需求,公司于2018年年初提出了实施城市和农村配电网统一规划的工作部署,并以此为指导要求进一步深入开展公司系统配电网“十二五”规划工作。
与传统配电网规划按照专业分头管理的工作模式不同,“十二五”配电网规划采取城、农网合一规划,并由公司发展部统一管理,不仅有利于统筹协调城、农网规划工作,而且也有利于实现配电网规划的前瞻性、开放性和灵活性。
但是目前公司系统配电网运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在农村地区,配电网基础数据的积累普遍不足,无论是在数据统计范围上还是在数据统计口径上尚不能满足“纵到底、横到边”的大规划体系的要求。
上述情况给“十二五”配电网规划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进一步提升配电网管理水平,推动配电网规划工作有序开展,公司适时提出了开展配电网规划指标体系的研究工作。
配电网规划指标体系对提高公司系统配电网规划工作的科学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通过引导建立指标数据库,逐步积累覆盖公司各项管理和业务的指标数据,能够为配电网规划提供条件;另一方面将其作为评价配电网统一规划成效的工具,及时对规划实施效果进行检验,能够为配电网的建设改造提供依据。
南方电网3C绿色电网输变电示范工程建设指导意见及评价指标体系宣讲
![南方电网3C绿色电网输变电示范工程建设指导意见及评价指标体系宣讲](https://img.taocdn.com/s3/m/97756a81b14e852458fb57f9.png)
智能设计分别对智能化监测设备的应用、架空 线和电缆的监测布点规划原则提出了指导性 意见,特别是对各典型气象条件区和环境区 的线路监测功能和配置提出了针对性的要求。 对智能化监测系统的分层结构、通信模式、 远程网管功能做出了规定,并对四种组网模 式及相应的选择原则进行了阐述。 绿色设计从节约土地、能源、材料和保护环 境的目的出发,对输电线路的路径选择、杆 塔优化、导地线选型、金具选型、相序排列 方式、施工工艺和建成后对环境的影响等方 面对输电线路的设计与施工提出了相应的要 求。
3 总则 阐述了3C绿色电网输变电示范工程建设的总体技术原则,包括
变电站和输电线路设计的智能化和绿色环保技术要求及施工过程中 的绿色环保技术要求。
二、指导意见主要内容
4 变电站设计——站址选择 提出了变电站站址应避让的区域,鼓励统筹 规划,合理利用土地,此外,还对进站道路 的宽度、路径、占地性质提出了要求。
控制项:不采用 一般项、优选项:采用 控制项、一般项:不采用
优选项:预留接口 控制项、一般项:不采用
优选项:预留接口 控制项:无要求 一般项:不采用 有选项:采用 控制项:无要求 一般项:不采用 有选项:采用
控制项、一般项:不采用 优选项:预留接口
控制项、一般项:无要求 优选项:采用
三、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内容
控制项:100.0 一般项、优选项:80.0
控制项:90.0 一般项:76.0 优选项:75.0
负载损耗kW
控制项、一般项:700.0 优选项:670.0
控制项、一般项:450.0 优选项:410.0
控制项:350.0 一般项:310.0 优选项:300.0 控制项:737.0 一般项:660.0 优选项:595.0 控制项:565.0 一般项:520.0 优选项:495.0
浅析智能电网的低碳效益及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浅析智能电网的低碳效益及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https://img.taocdn.com/s3/m/2141b031b9f3f90f77c61b20.png)
浅析智能电网的低碳效益及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作者:黄勇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5年第9期黄勇重庆市能源利用监测中心重庆404100摘要院随着时代发展,能源与环境矛盾日益突出,低污染、低排放、低消耗的智能电网将是未来电网的发展方向。
针对智能电网“清洁高效、坚强可靠”的特质,为了能够有效促进低碳电力发展,本文从定性及定量角度简要分析了智能电网的低碳效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级智能电网低碳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院智能电网;低碳效益;指标体系1 智能电网的基本概念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智能化,是指建立在集成、高速、双向的通信网络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测量、设备技术和先进的控制方法、决策支持系统技术,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
美国能源部在制定的“美国国家电网Grid2030 计划”中,定义“智能电网”是一个完全自动化的电力传输网络,能够监视和控制每个用户和电网节点,保证从电厂到终端用户整个输配电过程中所有节点之间的信息和电能的双向流动。
我国在2009 年5 月21 日召开的“2009 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上提出了“坚强智能电网”发展规划。
规划提出,坚强智能电网的核心技术就是传感技术,利用传感器对关键设备(温度在线监测装置、断路器在线监测装置、避雷器在线监测、容性设备在线监测)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然后把获得的数据通过网络系统进行收集、整合,最后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挖掘,达到对整个电力系统的优化管理。
2 智能电网的低碳效益智能电网的智能优化管理不仅为间歇性和随机性清洁电源的使用创造了条件,还允许多种清洁能源同时发电且并网接入。
第一,智能电网有益于清洁燃煤发电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例如IGCC 技术,能够将高效的洁净的煤气化技术和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系统进行有效结合,具有极好的环保性能和发电效率(发电净效率几乎可达到42%左右);再如CCS 技术,能够保证在降低CO2 的条件下提高煤层气采收率。
3C绿色电网建设指南(变电站绿色部分)之附件3:3C绿色电网建设评价标准(变电站绿色部分)要点
![3C绿色电网建设指南(变电站绿色部分)之附件3:3C绿色电网建设评价标准(变电站绿色部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49df9d36bd64783e09122b99.png)
3C绿色电网建设评价标准(变电站绿色部分)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2013年4月目录前言 ............................................................................................................................................... I I1 范围 (1)2 规范性依据文件 (1)3 基本规定 (2)3.1基本要求 (2)3.2评价与等级划分 (2)4 变电站绿色评价指标 (3)4.1节地与土地利用 (3)4.2节能与能源利用 (4)4.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12)4.4节材与材料利用 (13)4.5站内外环境质量与环境保护 (14)前言南方电网公司建设智能、绿色电网的任务是: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建设一个覆盖城乡的智能、高效、可靠、绿色的电网(简称cccgp,即3C绿色电网,下同)。
根据南方电网公司2013年基建工作会议精神,南方电网公司基建部制定了《南方电网公司2013年基建技术重点工作计划》,要求通过构建“3C绿色电网”技术标准体系,推动电网向更加“智能、高效、可靠、绿色”转变。
为规范开展绿色变电站的建设,统一评价方法,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基建部提出、归口、组织编写并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基建部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广西绿能电力勘察设计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达明、邓恩宏、陈兵、王俊刚、蔡上、吴晖、黄志秋、廖毅、谭可立、吴琛、徐中亚、池代波、贺艳芝、刘宝英、简翔浩、蔡田田、施世鸿、许晋、黄显波1 范围本标准明确了对绿色变电站工程进行评价的方法和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交流35kV~500kV电压等级的变电站新建工程,改(扩)建工程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依据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评价指标体系
![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评价指标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9ed63a75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b5.png)
附件1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评价指标体系一、评价指标体系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能源高效利用、绿色低碳发展、科学布局及集约建设、算力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15个指标,具体详见下表。
二、指标说明及评分规则绿色数据中心各评价指标的的具体指标说明及评分规则如下。
(一)能源高效利用1. 电能利用效率1.1指标说明所申报数据中心电能利用效率情况。
1.2评分规则总分40分。
依据《数据中心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40879)规定的“标准能耗测量方法”规定的“测试与计算方法”进行的连续一年不间断测试所获得的全年数据中心总电能消耗及信息设备电能消耗实际测量数据进行计算。
所申报数据中心全年数据中心总电能消耗实际测量数据与信息设备电能消耗实际测量数据的比值高于1.40,该项指标不得分;比值等于1.40,该项指标得20分;比值相比1.40每低0.01,该项指标得分对应在20分基础上增加1分,最高不超过40分(说明:公共机构、金融领域所申报数据中心如规模小于3000标准机架,得分所依据比值起始计算值为1.50)。
实际测试可选取上述两项标准其中一项且仅一项标准执行即可,但需在相关报告中注明所依据标准及数据中心计量点设置情况。
本文件其他部分不再详述相关测试方法。
2. 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2.1指标说明所申报数据中心应用可再生能源电力情况。
2.2评分规则总分10分。
所申报数据中心依据《数据中心资源利用第4部分:可再生能源利用率》(GB/T32910.4-2021)计算连续一年内可证明的可再生能源电力应用量与连续一年数据中心总电能消耗实际测量数据的比值,比值达到X的得2分,比值相比X每增加1个百分点,得分加0.1分,最高得10分;比值低于20%的不得分。
可再生能源利用目标X由所申报数据中心根据所在省(区、市)上一年度可再生能源消纳权重确定,消纳权重20%的,X等于消纳权重;消纳权重少于20%的,X等于20%(例:A数据中心所在省上一年度可再生能源消纳权重为30%,则A数据中心的X为30%;B数据中心所在省上一年度可再生能源消纳权重为15%,则B数据中心的X为20%)。
智能电网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智能电网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1f5ab84a8956bec0975e3d6.png)
智能电网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摘要:智能电网是现代电网发展的最新方向,研究智能电网评价体系对引导、促进智能电网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介绍了智能电网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和构建框架,并从建设过程评价和运营效果评价两方面构建了评价指标。
关键字:智能电网,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1.引言智能电网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组成内容,是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
研究智能电网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全面评价智能电网建设成效,指导电网智能化规划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智能电网综合评价体系要能够全方位反映智能电网的各个环节的建设情况,做到电网公司各级领导、各级公司、各个职能部门及各个利益相关者都能对智能电网建设情况有所了解,明确自身责任,指明各级、各类人员的工作方向,让全员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智能电网建设之中,保障智能电网高速、高效、高质的建设发展。
2.指标体系构建原则(1)共性与特性并存智能电网评价模型构建需要借鉴通用评价模型方法的共性,如评价的系统性、客观性等,同时结合智能电网的特点,在智能电网评价模型中引入评价指标动态管理、差异化分析、量化处理等特性,评价模型共性与特性并存,实现对各地区智能电网发展水平公平、公正、公开的评价。
(2)达标与超越并举达标与超越是科学发展观中固本强基、创新超越思想的体现,强调对坚强智能电网发展目标及关键工作的严格管理,必须达标;强调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手段,努力实现智能电网发展的超越。
按照这一原则,智能电网评价既要关注基本目标的完成,又要鼓励超越。
(3)创新与实用并重创新是坚强智能电网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是坚强智能电网攻坚克难的取胜法宝,应作为智能电网评价的重要方面。
而实用是智能电网建设的根本出发点,智能电网发展要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
因此,智能电网评价需要坚持创新与实用并重的原则,激励智能电网实现更快发展,更高效的运行。
(4)内部与外部并行智能电网是一项复杂工程,从内部视角来看,它包括:发、输、变、配、用、调度及通信平台。
(完整版)3C绿色电网建设指南(变电站绿色部分)之附件3:3C绿色电网建设评价标准(变电站绿色部分)
![(完整版)3C绿色电网建设指南(变电站绿色部分)之附件3:3C绿色电网建设评价标准(变电站绿色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eef450f1a26925c52cc5bfdd.png)
3C绿色电网建设评价标准(变电站绿色部分)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2013年4月目录前言 ............................................................................................................................................... I I1 范围 (1)2 规范性依据文件 (1)3 基本规定 (2)3.1基本要求 (2)3.2评价与等级划分 (2)4 变电站绿色评价指标 (3)4.1节地与土地利用 (3)4.2节能与能源利用 (4)4.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12)4.4节材与材料利用 (13)4.5站内外环境质量与环境保护 (14)前言南方电网公司建设智能、绿色电网的任务是: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建设一个覆盖城乡的智能、高效、可靠、绿色的电网(简称cccgp,即3C绿色电网,下同)。
根据南方电网公司2013年基建工作会议精神,南方电网公司基建部制定了《南方电网公司2013年基建技术重点工作计划》,要求通过构建“3C绿色电网”技术标准体系,推动电网向更加“智能、高效、可靠、绿色”转变。
为规范开展绿色变电站的建设,统一评价方法,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基建部提出、归口、组织编写并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基建部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广西绿能电力勘察设计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达明、邓恩宏、陈兵、王俊刚、蔡上、吴晖、黄志秋、廖毅、谭可立、吴琛、徐中亚、池代波、贺艳芝、刘宝英、简翔浩、蔡田田、施世鸿、许晋、黄显波1 范围本标准明确了对绿色变电站工程进行评价的方法和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交流35kV~500kV电压等级的变电站新建工程,改(扩)建工程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依据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智能电网规划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分析
![智能电网规划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da058d9b7360b4c2f3f6419.png)
智能电网规划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分析摘要:智能电网规划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实现电网分析研究工作现代化的关键部分,构建一套合理的、完整的智能电网规划评价指标体系可有效提高整个规划评价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并提高预知电网发展趋势的准确性,所以,智能电网规划评价指标体构建的智能性和科学性直接影响着整个规划工作的最终成效。
科学的指标评价体系可使智能电网规划评价工作的目标性更强,从而推动智能电网规划评价工作高效准确的开展下去。
基于此,本文章对智能电网规划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分析,以供相关工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智能电网;评价规划;指标引言现阶段,我国的电网运营模式有效缓解了我国电力能源供应不足的问题,保障了电能的供应。
但是依旧存在电力能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因此电力能源的供应问题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必须要完善智能电网的运营模式,科学合理地应用电力工程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我国的智能电网更快更好的发展。
1智能电网1.1智能电网概述智能电网是一种利用先进技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同发展而构建的新型配电系统,已逐渐成为电网体系技术革命的新课题。
该系统能够接受分布式电源DER的全方位嵌入,实时监控各节点的情况,进而可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电力服务。
同时该系统能够保证各环节的信息流实行双向流动,因而可根据用户差异制定个性化服务。
1.2智能电网建设的特点(1)交互性。
智能电网可以实现和用户的信息交流,促进相关工作人员和用户的信息互通,及时收到反馈信息进而优化电网工作相关内容,极大地促进电网工作水平的提高。
(2)可靠性。
智能电网可以在恶劣的环境中安全稳定地运行,有利于提高电能传输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3)绿色环保性。
在实际的智能电网的工作中,不仅可以合理分配电能,降低电能损耗,还可以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1.3智能电网的现状目前,智能电网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基本完善的发展体系。
南方电网“3C绿色电网”输变电示范工程评价指标体系(试行版).
![南方电网“3C绿色电网”输变电示范工程评价指标体系(试行版).](https://img.taocdn.com/s3/m/04472176a98271fe910ef969.png)
南方电网3C绿色变电站示范工程评价指标体系(试行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基建部2011年6月目录前言 ........................................................................................................................................... .... I 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基本规定 (23.1基本要求 (23.2评价与等级划分 (34 变电站智能化评价指标 (34.1智能一次设备 (34.2二次设备及其网络 (74.3其他二次系统 (84.4智能高级应用 (95 变电站绿色评价指标 (105.1节地与土地利用 (105.2节能与能源利用 (115.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195.4节材与材料利用 (195.5站内外环境质量与环境保护 (205.6施工管理 (24前言南方电网公司建设智能、绿色电网的任务是: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建设一个覆盖城乡的智能、高效、可靠的绿色电网(简称cccgp,即3C 绿色电网,下同。
根据《南方电网公司基建一体化管理推进工作方案》的相关要求,南方电网公司基建部制定了《南方电网公司“3C绿色电网”示范工程建设工作方案》,要求通过技术标准的建立和示范工程的建设,将智能、绿色、节能等理念逐步融入到电网工程建设中,不断提高公司基建工程的建设管理水平。
为规范开展3C绿色变电站示范工程的建设,统一评价方法,特制定本评价指标体系。
本评价指标体系由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基建部提出、归口、组织编写并解释。
本评价指标体系起草单位: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基建部、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
本评价指标体系主要起草人:徐达明、李品清、邓恩宏、陈兵、周健、黄志秋、廖毅、游复生、张驰、刘宝英、简翔浩、贺艳芝、蔡田田、施世鸿、李涛、谭可立、吴琛、徐中亚、王咏莉、池代波。
智能电网智能品质评价指标体系探析
![智能电网智能品质评价指标体系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6315b232ff00bed5b9f31df3.png)
智能电网智能品质评价指标体系探析作者:龚炳刚来源:《管理观察》2012年第19期摘要:简要介绍了智能电网与智能电网智能品质的概念与特点,结合智能电网理论研究现状借鉴并提出了智能电网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及构建方法论,依此构建了以技术性、经济性和社会性作为三个一级指标的智能电网智能品质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下面还细化有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
关键词:智能电网智能品质评价指标体系智能电网的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下得到了高速的发展。
我国智能电网相关基础设施及示范工程建设已逐步展开,一批智能电网示范项目工程也已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与此同时,如何对所建电网的智能化水平进行品质量化与评价便显得尤为重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智能电网智能品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便成为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智能电网与智能品质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对智能电网的定义是:智能电网是将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分析决策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能源电力技术相结合,并与电网基础设施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现代化电网。
智能电网的特点是其与传统电网相区别的重要标志。
与传统电网相比,一般智能电网具有高效、安全、互动、自愈、兼容、优質、集成等功能和特点。
本文通过分析物联网相关技术对智能电网建设带来的效益特性及智能电网本身的智能特性,并从智能电网智能特性给电网整个产业系统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出发来确定智能电网智能品质。
最终选择从技术性、经济性和社会性三个方面来确定和衡量智能电网的智能品质水平。
2.智能电网体系框架智能电网是一个庞杂的体系,要涉及到电力系统的各个方面,从电力的供应系统、输电系统、配电体系、电力调度系统、电力交易系统直到电力的各终端用户,各系统之间既有电力流的流动,也有业务流及信息流的传递,从而形成了一个庞杂的体系结构。
如图1所示[1]。
智能电网体系框架的构建,能够更加清晰的看出能电网各个功能体系之间的联系,为下文智能电网智能品质评价体系的建立从体系结构上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试点评价指标体系(2017))
![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试点评价指标体系(2017))](https://img.taocdn.com/s3/m/f44eb640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de.png)
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试点评价指标体系(2017))附件1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试点评价指标体系(2017)为科学评价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试点单位创建情况,依据《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试点工作方案》(工信部联节〔2015〕82号)相关要求,制定本评价指标体系。
一、适用对象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试点单位。
二、主要指标指标主要包括先进适用技术推广使用、运维管理体系建设、能效提升、水资源利用、有害物质控制、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应用等方面内容。
具体如下表。
指标名称要求分值备注电能使用效率η(PUE 或EEUE数值)η ≤ 1.250分50分1.2 < η ≤ 1.692-35*η1.6 < η ≤ 1.8124-55*η1.8 < η ≤ 2115-50*η2 < η ≤ 2.285-35*η2.2 < η0分供电系统改造具备能效提升管理制度5分参照国标GB/T 32910.3安装电能分项计量系统5分水资源利用供水系统具备分项计量系统,可出具监测点设置示意图5分参照监测手册,进行水资源使用自查,并具备阶段性报告5分具有水资源使用管理制度及节水管理办法5分碳排放监测参照监测手册,进行碳排放自查,并具备阶段性报告3分具有碳排放监测制度,将碳排放纳入考核指标,并制定奖罚机制2分有害物质控制建立“绿色采购”制度,优先采购满足国家有关绿色设计产品评价要求或满足相关节能、节水、有害物质限制标准要求的设备和产品4分建立有毒有害物质清单及管理制度4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与具有资质的回收处理企业签署回收处理协议或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交由具有资质的回收处理企业处理并具备交付记录2分建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制度及记录2分运维管理体系建设内部建立GB/T1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相关管理体系1分通过第三方GB/T19001认证1分内部建立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相关管理体系1分通过第三方GB/T28001认证1分内部建立GB/T14001《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相关管理体系1分通过第三方GB/T14001认证1分内部建立GB/T2333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相关管理体系1分通过第三方GB/T23331认证1分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应用应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或清洁能源(包括自有设施生产和外购的可再生能源或清洁能源)加分项用电比例达到当地供电系统配电网可再生能源渗透率加1分,每增加10%加1分,最多5分先进适用技术推广使用采用工信部发布的“绿色数据中心先进适用技术目录”所推荐技术或类似先进绿色节能技术,且取得实效加分项每采用一项加1分,最多3分第三方测评咨询在项目参评年度内具备相关检测资质(如CNAS、CMA)第三方检测评估报告(测试项目应涵盖:机房环境、供配电系统的安全性测评、电能使用效率测试等)加分项涵盖一项加1分,最多5分满分100三、说明事项1.对于“电能使用效率η(PUE或EEUE数值)”指标项,所获分值依据η所在区间对应公式计算得出,打分时请注明所选取的指标项(PUE或EEUE);2.企业自查过程中,建议选取PUE值判定是否完成所报试点创建方案中相关工作目标,并完成相应打分;3.EEUE依据《数据中心资源利用第3部分:电能能效要求和测量方法》(GB/T 32910.3-2016 )由EEUE实测值调整计算得出;4.EEUE实测值与PUE的计算方式、数据监测点位一致,可互相参考;5.对于“碳排放”指标项,公共机构试点单位不参评。
绿色数据中心评价指标体系
![绿色数据中心评价指标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f7e997136137ee06eef918be.png)
绿色数据中心评价指标体系一、评价指标体系绿色数据中心评价指标体系由能源资源髙效利用情况、绿色设计及绿色采购、能源资源使用管理、设备绿色管理和加分项等5个血17个W:页纟a⅛Z具体详见下表。
表1绿色對据中心评价餉表二、指标说明及评分规则绿色数据中心各评价指标的具体指标说明及评分规则如下。
(-)能源资源^利用情况1・电能利用效率(PUE)1.1指标说明依据《电信互联网数据中心(IDC)的能耗测评方法》(YD/T2543-2013 )规走测得的连续一年内数据中心总耗电与娠中心IT设备耗电的比值。
1.2评少删总分60分。
所申报数据中型际得分按照公式〃80-20XPUE〃进行计2.iSH⅛≡⅛标IW况2.1指标说明连续—年内数据中心实际能源资源用水平与设计水平的2.2评少测总分3分。
连续一年内所申报数据中心实际能源资源利用水平不低于相关政府部门批复的设计指标水平得3分Z否则科昙分。
3.IT蹄负荷使用率3.1指标说明连续一年内数据中心机柜实际平均用电负荷功率与数据中心棚巨标称平均功率的比值。
连续一年内数据中心机柜实际平均用电负荷功率二依据《电信互联网数据中心(IDC )的能耗测评方法》(YD/T2543-2013 )规走测得的测量周期为1年的IT设备耗电量÷总安装机柜^÷8760鉤居中心机柜标称平均功率二娄鳩中心机柜标称功率总和m总安装枫豳3.2评少测总分3分。
低于70%但不低于50%,得2分;低于50%但不低于30% Z得]分;低于30%不得分。
4•歸生能源覷l⅛4.1指标说明越A年内艶中心通过直接购买并应用可再生能源电力、绿色电力证书认购平台上认购绿色电力证书代表电量、应用自建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电站所发电力等方式使用的具有直接所有权的可再生能源电量与依据《电信互联网物居中C' (IDC) 的I瞬测W方法》(YDA2543-2013 )规走测得的同时期内麴居中心总耗电量的比值。
4.2评少测总分2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指导意见主要内容土建部分站区总体布置 建 筑 结 构 给排水及灭火 设施
通风空调
4 变电站设计——土建部分
站区总体布置对场地设计、边坡形
式、场地布置等原则提出了指导性意 见,其中也包括进站道路的设计要求; 并从建筑、结构、水工、暖通各专业 方面对变电站的建筑外观、降噪、节 能、节材、节水、环保、运行、维护 方面做了具体的要求,以期达到绿色 环保的目的。
三、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内容
节地与土地利用
•500kV开关站选用带抽能线圈的并联铁芯电抗器。
一般项
•站址及进站道路新建段未占用耕地。 •进站道路利用已有的道路或路基,并做到与沿线企业、商业或居民共
同应用,兼顾地方交通运输的要求。
•站区土(石)方量达到挖、填方总量基本平衡。 •500kV变电站新建进站道路宽度采用4.5m,并按规范要求设置错车
道。
一般项
•利用市政道路作为城市户内变电站的消防通道。
三、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内容
节地与土地利用
优选项
•合理选用废弃场地作为变电站站址,对已被污染的废弃地,进行处理
并达到国家标准。
•山区、丘陵地区变电站的竖向布置,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采用阶 梯式布置。
•根据工程条件,合理采用加筋土挡墙等措施节省边坡占地面积。
的技术要求。
三、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内容
智能一次设备 举例: (其余一次设备类似) 变压器状态监测设备按不同电压等级装设相关设备监测装置
监测项目 油中溶解气体
铁芯接地状态
500kV 采用
采用
220kV 采用
采用
油中含水量检测
局部放电 绝缘油温度
采用
控制项:预留接口 一般项、优选项:采用 控制项:无要求 一般项、优选项:采用 控制项:无要求 一般项、优选项:采用
绿 化
二、指导意见主要内容
送电电气
架空线路 电缆线路 智能化监测
5 输电线路设计——电气部分
智能设计分别对智能化监测设备的应用、架空 线和电缆的监测布点规划原则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特别是对各典型气象条件区和环境区的线路监测 功能和配置提出了针对性的要求。对智能化监测 系统的分层结构、通信模式、远程网管功能做出 了规定,并对四种组网模式及相应的选择原则进 行了阐述。 绿色设计从节约土地、能源、材料和保护环 境的目的出发,对输电线路的路径选择、杆塔优 化、导地线选型、金具选型、相序排列方式、施 工工艺和建成后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对输电线路 的设计与施工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二、指导意见主要内容
4 变电站设计——站址选择 提出了变电站站址应避让的区域,鼓励统筹 规划,合理利用土地,此外,还对进站道路的宽 度、路径、占地性质提出了要求。
二、指导意见主要内容
电气一次部分
电气主接线
电气设备和导 体选择 电气设备状态 监测配置原则 配电装置布置 形式
4 变电站设计——电气一次部分
电气二次部分
系统构成 网络结构 站控层 间隔层
过程层 其他二次系 统 高级应用功 能 二次设备组 屏和布置
4 变电站设计——电气二次部分
提出了站控层、间隔层与过程层的配置
以及各层设备的主要技术要求、网络配置原 则。提出了变电站生产辅助系统的一体化、 智能化,变电站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的要求。 对程序化操作、智能告警、站域控制、智能 巡检等高级应用功能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4 变电站智能化评价指标——其他二次系统
对时间同步、视频及环境监测、一体化电源、电能质
量监测等二次系统等提出了评价指标,通过该组评价指 标,规范了其他二次系统的技术要求。
三、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内容
4 变电站智能化评价指标——智能高级应用
对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一次设备状态监测及评
估系统、程序化操作、智能告警与故障分析决策、站域控 制、广域保护、低电压等级的广域备自投、源端维护、智 能巡检等高级应用功能提出了评价指标,通过该组评价指 标,规范了对智能高级应用的配置要求。
三、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内容
智能高级应用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具备程序化操作功能。 •变电站程序化操作支持站控层和远方调度端进行程序化操作的方 式。
控制项
•智能告警系统能实现全站运行的告警信息分级、自动报告变电站异 常信息,自动生成变电站事故报告,自动保存告警信息。 •采用在线式五防系统,取消机械锁具和钥匙,通过五防子系统按操 作票依次开放每步电气操作,实现全程实时在线闭锁。
一般项
三、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内容
智能高级应用
•建立智能告警与故障信息综合分析专家系统,具备故障分析和推理功能,根据故障告警 情况提出故障处理指导意见。 •变电站程序化操作与视频监控系统实现联动,在站控层或远方调度中心实现可视化监 控。
优选项
•建立站内统一的“数据中心、监视中心、控制中心以及管理中心”,集成站内全部信 息,实现全站信息的集中分析和处理,并通过智能远动机实现站内所有运行信息与相关 业务主站之间的统一传输。 •具备故障事件回放功能,根据保护动作事件、故障录波信息、GOOSE动作时间的时标 信息等,完成故障事件回放模拟功能。 •具备基于IEC 61850标准的配置文件自动生成图模库的功能,自动导出符合IEC 61970标 准的CIM模型文件功能,实现与远端主站的无缝通信,实现主站端侧本站配置文件的自 动更新。 •一次设备在线监测及评估系统实现状态检修功能。
三、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内容
4 变电站智能化评价指标——二次设备及其 网络
对二次设备的逻辑分层、网络结构、组网方式等提出
了评价指标。提出了对智能终端、合并单元、保护测控装 置、录波装置、时间同步对时等二次设备的配置的评价指 标。通过该组评价指标,规范了3C变电站对二次设备及其 网络的技术要求。
三、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内容
三、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内容
5 变电站绿色评价指标——节地与土地利用
对变电站的配电装置布置、与南网标准设计的占地面积
差异、合理利用土地、统筹规划、土石方平衡、进站道路设 计等方面进行了评价,以达到节约用地的目的。
三、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内容
节地与土地利用
•变电站配电装置布置在满足安全可靠、技术先进、运行维护方便的前提下 紧凑、合理。同等规模下各电压等级区域的占地面积不超过《南方电网 110kV~500kV变电站标准设计(2011版)》相应模块的占地面积。 •110kV~500kV配电装置采用户外常规设备敞开式布置时,优先选用母线 隔离开关布置在母线下方的分相中型布置,其母线型式选用支持(或悬 吊)式管形母线。 •站址及进站道路新建段不占用基本农田。 •变电站总体规划与当地城镇规划、工业区规划、自然保护区规划或旅游规 划区规划相协调。
三、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内容
4 变电站智能化评价指标——智能一次设备
根据现有监测技术的成熟度,考虑实际运行维护需
求,基于安全、可靠、有效、经济的原则,规定了针对主 变压器、高压并联电抗器、高压开关设备和氧化锌避雷器 等主要电气一次设备不同层次要求的状态监测项目。通过 该组评价指标,规范了3C变电站对智能一次设备状态监测
针对3C绿色输变电工程的总体要求,
对变电站电气主接线、电气设备和导体选 择、配电装置布置型式等提出了总体要求 和设计原则,并具体针对主变和电抗器等 主要设备选型、电气设备状态监测配置原 则、电缆敷设与防火封堵、防雷接地、照 明等各方面的技术要求提出指导性意见。
电缆敷设与防 火封堵
防雷接地 照 明
二、指导意见主要内容
智能高 级应用
3C 评价 指标
二次设 备及其 网络
施工管理
绿色 评价 指标
节材与材 料利用
站内外环 境质量与 环境保护
其他二 次系统
三、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内容—各类指标所占比重
三、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内容—指标分级
指标分级
控制项指标 一般项指标 优选项指标
29.3%
34.8%
控制项 一般项 优选项
35.9%
目 录
一、研究方法
二、指导意见主要内容
三、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内容
一、研究方法
实地调研
专家评审
问卷调查
经济技术 比较
借鉴规程 规范
计算分析
统计分析
一、研究方法——流程
实地 调研
问卷 调查 资料 搜集
统计分析 • 借鉴规 程规范
经济比较 • 技术比 较
专家评审 • 专家修 改意见
发布稿 • 示范工 程验证
控制项、一般项:不采用 优选项:预留接口 预留接口
控制项:无要求 一般项、优选项:采用 控制项:无要求 一般项、优选项:采用
绝缘油高度
套管绝缘监测
绕组温度
控制项、一般项:预留接口 优选项:采用 控制项、一般项:无要求 优选项:采用
预留接口
控制项、一般项:无要求 优选项:采用
110kV 控制项:预留接口 一般项、优选项:采用 控制项:不采用 一般项、优选项:采用 控制项、一般项:不采用 优选项:预留接口 控制项、一般项:不采用 优选项:预留接口 控制项:无要求 一般项:不采用 有选项:采用 控制项:无要求 一般项:不采用 有选项:采用 控制项、一般项:不采用 优选项:预留接口 控制项、一般项:无要求 优选项:采用
•具备站域控制功能,通过一体化信息平台,根据系统运行方式要求实现站内自动控制, 如备自投、低频低压减负荷等功能。 •变电站通过与相连站点的通信获取厂站间继电保护信息及运行状态,对其进行综合比较 和分析,实现广域保护功能。 •通过获取相连站点的保护信息、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广域负荷信息,根据实际情况实现一 定区域电网内母线负荷的备自投功能。 •设置智能巡检机器人,配置高清摄像头和红外测温摄像头等,实现变电站内智能巡检。
指标性质
定性指标
定量指标
31% 定性指标 69%
定量指标
三、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内容—指标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