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三章土壤生物和土壤有机质参照模板
第三章-土壤氮素与环境
2、来自大气的干湿沉降
干湿沉降作用到达地表的NO2有0.4亿1.16亿吨,铵态氮为1.1亿~2.4亿吨,但各地 区的干湿沉降的差异很大。干湿沉降的氮一部 分直接进入河、湖等集水区,一部分参与土壤 氮循环,还有一部分汇入城市径流。
(2)虽然反硝化作用可以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进行,但温度过高或过低 都不利于反硝化的进行;
(3)反硝化微生物需要有机物质作为电子供体和细胞能源,因此土壤中 的生物有效性直接影响反硝化速率;
(4)研究发现,免耕能促进反硝化作用,主要是与免耕时作物残茬的覆 盖有利于土壤保持较多的水分和提供能源物质有关;
(5)由于植物根系分泌物和脱落物进入土壤增加了碳源,以及植物根系 的活动使根系周围土壤的通气状况和水分条件以及pH与根外土壤不同, 因此植物根系能提高反硝化作用;
(6)氮肥施用量高时反硝化量明显高。
氮的吸附
土壤中各种形态的氮化合物,如氨态氮、硝态氮、有机态氮等均 能和土壤无机固相部分相互作用,被吸附或固定,在这三种形态 中,研究得比较多的是氨态氮和有机氮与土壤固相的作用。至于 硝态氮和亚硝态氮则一般被认为是带负电荷,吸附量甚微,或甚 至有负吸附现象。土壤固体部分对氨态氮的吸附可分为物理吸附、 化学吸附和物理化学吸附等几种类型。
环境科学等多个研究领域密切关注的问题。
土壤氮素由有机态氮和无机态氮组 成。前者为与碳结合的含氮物质.后者 为未与碳结合的含氮物质
在表层土中,有机态氮占土壤全氮的 90%左右,随看土层深度的加深.这一 比率迅速降低。
土壤无机态氮
土壤无机态氮包括铵态氮、硝态氮、亚硝态氮、氮氧化物、氮气 等。铵态氮可分为土壤溶液中的铵,交换性铵和粘土矿物固定态 铵.固定态铵存在于2:l粘土矿物晶层间.其含量主要决定于土 壤的粘土矿物类型和土壤质地。对具有固定铵能力的土壤来说, 它是土壤中无机态氮的主体。硝态氮和亚硝态氮一般存在于土壤 溶液中,在一般土壤中亚硝态氮含量极低。
土壤生物与土壤有机质
7、菌根
真菌的菌丝侵入植物根部 后,和植物根组织生活在一起, 称为菌根。
其真菌称为菌根真菌。
8、原生动物(protozoon) 数量有68000多种。一般在每平米15厘米深
的土壤里有10-100亿个(1-10万个/克土)原生动物, 它们的活重在耕层达150-200磅/每英亩。
原生动物是动物中最低级的。 典型种类有: 变形虫
4、放线菌(actinomycetes) • 放线菌是原核微生物,菌丝比真菌细,菌丝断裂为孢
子每克土壤中的细胞数在104~106变动。
• 链霉菌属,占70%~90%;其次为诺卡氏菌属占10%~ 30%;小单胞菌属占第三位,只有1%~15%。它们的大 部分均属好氧腐生菌。
• 产生抗生素,对其他有害菌能起拮抗作用。
真 菌 菌 落
3、霉菌
• 对土壤通气性非常敏感; • 霉菌在酸性土壤中能生活,在酸性土壤中具有明显的
优势; • 霉菌多数分布在有机质丰富,通气好的表层土壤中; • 较常见的有青霉、毛霉、链霉和曲霉四个属的许种; • 霉菌的数量在正常情况下,每克土壤中有0.1-1百万
个,相当于每平方米100-1000亿个,其生物量可达每英 亩500- 5000磅; • 霉菌是土壤中异养型微生物的重要部分。
腐殖质与矿物质土粒紧密结合,不能用机械方法 分离。
有机质总量的85%-90% 对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性质都有良好作用。 土壤肥力水平主要标志。
二、土壤有机质的组成和性质
1、化学元素组成: 土壤有机质的基本元素组成是C、H、O、N; C/N比大约在10-12之间。
2、有机质的组成(腐殖质)
化合物组成可分为: 腐殖物质(Humic Substance) 非腐殖物质(Non-Humic Substance)
土壤微生物与有机质
1、细菌:土壤细菌占土壤微生物总数的70%90%,数量极其庞大。
(1) 节杆菌属:能利用各种有机物碳 源和能源,并降解土壤中难分解的 物质和多种化学农药; (2)芽孢杆菌属:大多为对动植物无 害的腐生菌,一般具有很强的分解 蛋白质和复杂多糖的能力,对土壤 有机质的分解起着重要作用; (3)假单胞菌属:有益的假单胞菌属 因其具有代谢多种化合物能力,在 降解土壤中的有机农药和除草剂等 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是制造多种产 品的经济微生物; (4)其他各种细菌生理群:有分解糖、 淀粉、纤维素等的碳水化合物分解 细菌,有将有机含氮化合物中的氮 素转化成氨的氨化细菌。
• 土壤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
• 土壤有机质泛指土壤中来源于生命的物质 。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肥力 和土壤健康的重要指标,是 土壤有机物的主要分解者, 通过分解动物残体获得自身 所需的营养物质的同时,为 植物生长提供必要的养分元 素,是陆地生态系统生物循 环的重要环节。土壤有机质 是土壤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 养分和能量的主要来源。没 有它就不会有土壤中所有的 生物化学过程。土壤微生物 的种群,数量和活性随有机 质含量增加而增加,具有极 显著的正相关。土壤有机质 的矿质化率低,可以持久稳 定地向微生物提供能源。
4、藻类:土壤藻类是土壤生物的先行者,可通过光能自养 的能力,成为土壤上最先有机物质制造者之一,荒地和干燥 的沙漠土壤中的腐殖质多来自土壤藻类。
微生物与有机质的相互作用
1)微生物与土壤有机质和黏土矿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 土壤中80%-90%的微生物是黏附在各种矿物、有机质 或矿物—有机物复合体表面,形成单个的微生物群落 或生物膜。微生物与土壤有机质和黏土矿物之间的相 互作用也是由分子间力、静电力、疏水作用力、氢键 和空间位阻效应等多种作用力或作用因素共同决定或 影响的物理化学过程。微生物吸附于矿物、有机质、 表面后,其细胞代谢将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从而影响 到土壤中与生物相关的一系列土壤环境过程,如矿物 风化与形成、土壤结构稳定性土壤养分有效性等。
《土壤学》课程教学大纲-参考模板
《土壤学》课程教学大纲(Soil Science)一. 基本信息课程编号:C6U2118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层次:本科适用专业:环境科学专业开课学期:第五学期总学分:2.0总学时:32学时考核方式:考试二. 课程教育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应以下基本知识:1. 掌握上壤学的基本概念:决左肥力的物质基础的组成和性质:2. 上壤固相部分的基本性质;3. 上壤肥力因素的存在状况及调控措施;4. 掌握建立和形成土壤学科的物理,化学原理。
5. 运用上壤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上壤资源的野外调查技术,合理开发、利用和改良上壤资源的方法和措施,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中产生的有关上壤环境问题。
三. 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内容:介绍上壤在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上壤和上壤肥力的槪念、上壤在人类农业和自然环境中的重要性、土壤学的分支学科及主要研究内容,土壤学的研究方法。
基本要求:1. 使学生了解上壤在农业生产及丄地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2. 理解上壤作为自然资源的特点及保护上壤的重大意义:3. 掌握上壤和上壤肥力的槪念及正确认识土壊的几个基本观点:4. 了解上壤科学发展的历史和动态,明确丄壤学在我国农业现代化中的任务。
重点: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槪念。
难点:土壤肥力的生态学意义。
第二章:岩石矿物的风化与土壤母质的形成教学内容:上壤矿物质的矿物学组成,次生矿物的种类、构造、特性以及其对上壤形成的特殊意义和作用,土壤矿物质的化学组成。
基本要求:1. 理解上壤的矿物学组成、化学组成和上壤质地对上壤物理,化学性质和上壤肥力的影响。
2. 掌握髙岭石、蒙脱石,伊利石三大类粘粒矿物的晶层构造特点和性质。
3. 了解粘土矿物形成的理论及粘土矿物的分布规律,重点:上壤矿物质的主要元素组成和硅铝铁率。
难点:三大类粘粒矿物的晶体构造特点。
第三章:土壤有机质教学内容:上壤有机质的来源及其组成、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作用.上壤有机质的腐殖化作用.影响土壤有机质分解转化的因素、土壤有机物质的性质。
第三章土壤有机质和生物
(1)元素组成(elementary composition)
有机质水分占75%,干物质占25%。
干物质中元素组成(%) :
C H O N和灰分元素
44 8 40
8
(C/N为10左右)
(2)化学组成(chemical composition)
有机物料的化学组成: 碳 水 化 合 物 : 约 占 60% , 纤 维 素 和 半 纤 维 素 为 主 , 少 量淀粉和糖类。 木 质 素 : 占 10% ~ 30% , 平 均 25% , 木 本 植 物 较 多 , 草 本植物较少,难分解,腐殖质的主要来源。 蛋白质等含氮化合物:占1~15%,平均10%。 脂蜡质、单宁等:占1~8%,平均5%。 灰分:燃烧后留下的灰,草本多于木本,占2~7% 。
数量少,累积于耕作层;受人为 培肥措施影响大。
二、土壤有机质的存在形态
存在形态: 动、植物残体
半分解的动、植物残体 腐殖物质(85-90%)
三、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和组成
1.含量 一般把耕层含有机质20%以上的土壤,称为有机质土壤,在20%以下的
土壤,称为矿质土壤(mineral soil)。耕作土壤表层有机质通常在5% 以下。 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气候、植被、地形、土壤类型、农耕措施密切相关。 目前,我国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偏低。总体而言,北方土壤有机质含量 高于南方土壤。
2.组成 土壤有机质
动植物残体及微生物体 上二类的分泌物、排泄物及中间分解产物 腐殖质(稳定的高分子化合物):主体。
土壤腐殖质(soil humus) 是除未分解和半分解动、植物残体及微生物体以外的有机
物质的总称。 由非腐殖物质(Non-humic substances)和腐殖物质
(Humic substances)组成,通常占土壤有机质的90%以上。
3 土壤有机质
有机肥施用很重要
第一节 土壤有机质来源及其组成特点
二.土壤有机物质基本组成特点
(一)土壤有机质的物质 组成 依据有机物质的分解阶段 和存在物理形态分为: 1.未分解的动植物残体 (原材料) 2.半分解的有机质:成为 暗褐色小片 3.腐殖质:特殊性有机物 质。
(二)土壤有机质化学组成 1.碳水化合物:单糖、多糖、 淀粉、纤维素、果胶物质等 2.木质素:比较稳定。是形成 腐殖质中心核的原始材料 3.含氮化合物:蛋白质、多肽、 氨基酸 4.脂溶性物质:如树脂、腊质、 单宁等
一.土壤腐殖质组成
土壤腐殖质 Soil humus
非腐殖物质
腐殖物质(humic substances)
(一)非腐殖物质: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1.碳水化合物:多糖、糖醛酸、和氨基糖组成。主要来源于植 物残体和根系分泌物。含量占有机质总量15~27%。其中多糖 是主体。含量约为有机质总量的9~22%。多糖多土壤结果影响 研究被受到关注
3.pH:各类微生物最适条件:细菌—中性;放线菌—偏微碱性; 真菌—酸性 (3~6);土壤pH高于8.5和低于5.5,都不适宜微生物活动。绝大多数微生最适 pH条件为中性。 4.有机物的物理状态和组成:新鲜程度、细碎程度,织物组织的C/N比
C/N比( carbon nitrogen ratio )
褐色沉淀 褐腐酸 胡敏酸 humic acid,HA
碱溶后加电 解质NaCL
溶解 吉玛多 美朗酸
水浮选、手挑、静 电吸附或采用比重 1.8或2.0重液浮选 (轻组)
沉淀 灰色腐殖酸
溶液 棕色腐殖酸
以上是依据腐殖酸类物质溶解性进行分类与提取 请注意三大类腐殖组分,尤其是褐腐酸(HA)和黄腐酸(FA)
聚合度
第三章 土壤质地和结构ppt课件
水的粘滞系数 12
至于如何把土粒按大 小分级,分成多少个 粒级(粒组),各粒 级间的分界点定在哪 里,至今尚缺乏公认 的标准,不同国家和 部门所采用的土粒分 级制都是不同的。
但目前来看,无论哪 种分级制,一般都将 土粒分为石砾、砂粒、 粉粒和粘粒4级。
但每级大小的具体标 准各国不尽相同。
国际制、前苏联制和 我国制的土粒分级标 准(表)。
在土壤中,矿物质土粒的数目占绝对优势, 是构成土壤固相骨架的主体。
我们通常所说的土粒,就是专指矿物质土 粒而言的。
ppt精选版
6
2、按土粒的存在状态划分
按照土粒的存在状态,可分为单粒(原生土粒) 和复粒(次生土粒)。
单粒是指单个的矿物质土粒。在缺少有机质的土 壤中,单粒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而在有机质含 量较多的土壤中,许多单粒相互聚集成复粒(团 聚体aggregate) 。团聚体:土粒通过各种自然过 程的作用而形成的直径<10mm的结构单位。
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含量百分率的组合, 并给每个组合一定的名称,这种分类命名称为土壤 质地。
如:砂土、砂壤土、轻壤土、中壤土、重壤土、粘 土等。因此,土壤质地就是按机械组成划分的。
ppt精选版
28
土壤的机械组成:分别计算其各粒级的 相对含量,土壤中各种粒级所占的重量 百分比,又叫土壤的颗粒组成。
石块 石砾
物理性砂粒 Physical sand (直径大小> 0.01mm的土壤
颗粒)
物理性粘粒 Physical
clay (直径大小 <0.01mm的 土壤颗粒)
粒级名称
砂粒 粉粒 粘粒
粗砂粒
中砂粒
细砂粒
粗粉粒
中粉粒
细粉粒
粗粘粒
土壤学第三章土壤生物
镰刀菌属:镰刀菌能产生植物刺激素(赤霉素),可使农作物增产;有些种可产生纤维酶、脂肪酶、果胶酶等;还有些种可产生毒素,污染粮食、蔬菜和饲料,人畜误食会中毒;镰刀菌也 能侵染多种经济作物,引起水稻、小麦、玉米、蚕豆、蔬菜等的赤霉病 毛霉属:单细胞霉菌,毛霉属隶属于毛霉目,其菌丝白色,腐生,极少寄生。 毛霉的生活史有无性和有性两个阶段,霉菌分解蛋白质能力强,常用于制作腐乳和豆豉,有的种用于生产柠檬酸和转化甾体物质.
2022/1//2244
8
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46页
§3 土壤生物
土壤微生物的呼吸类型
根据土壤微生物对氧气要求的不同,可分为:
好氧微生物
在有氧环境中生长,以氧分子为呼吸基质氧化时的最终电
子受体
兼性微生物
在有氧和无氧环境中均能进行呼吸的土壤微生物
厌氧微生物
在嫌气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以无机氧化物(NO3-、SO42-、CO2)作 为最终电子受体,通过脱氧酶将氢传递给其它的有机或无机化合
根霉属:例如-黑根霉(匐枝根霉),分布广泛,常出现于生霉的食品上,瓜果蔬菜等在运输和贮藏中的腐烂及甘薯的软腐都与其有关。黑根霉是目前发酵工业上常使用的微生物菌种。黑根霉的最适生长温度约
为28℃,超过32℃不再生长。
2022/1/24
18
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46页
§3 土壤生物
(四)土壤放线菌
土壤放线菌:是指生活于土壤中呈丝状单细胞的原核微生物。
布广、数量大、种类多(1kg土壤可含5亿个细菌,100亿个放线菌和近10亿个真菌,5亿个微小动物),是土壤生物中最 活跃的部分。它们参与土壤有机质分解,腐殖质合成,养分转化和推动土壤的发育 和形成。
第三章土壤有机碳
植被对CH4的影响;是通过提供易分解有机C(根, 新近的死根,根系分泌物)及植物本身(湿地植物)气体通 道产生的O2-CH4交换来实现(约有90%的CH4是由这一 通道排向大气的。
碳循环
地球表层系统碳库与碳循环
(1Pg=1015g)
土壤及相关圈层碳库(李学垣,土壤化学)
碳库名称
土壤碳库 大气碳库 生物碳库 岩石碳库 水域碳库
代号
SCP ACP BCP LCP HCP
碳贮量 /Pg
3300
说明 1米土层
740
420~830 陆地植物
2~10*107 煤、石油、沉积 物)至16公里深
二、碳循环与环境
1、碳循环与大气CO2浓度 痕量气体占大气中空气的0.04%(体积分数),其中99%以上为CO2。陆
地生态系统和海洋与大气的CO2交换量各占整个CO2循环总量的50%。土壤 每年向大气释放的CO2为50~76PgC,占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间碳交换总 量的2/3,约为大气碳库的1/10,比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净吸收的碳量 大30%~60%,也远远超过化石燃料燃烧每年向大气排放的5PgC。
750~1050 不含深海溶质碳
不同学者认为的土壤碳库量
• 土壤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 • 土壤碳库包括土壤无机碳库(SICP)和土
壤有机碳库(SOCP) • 有机碳库(1500Pg)、无机碳库
(1000Pg), 约是大气碳和植被碳库的2.5 倍(Schlesinger,1996) 。有机碳库 (1550Pg)、无机碳库(1750Pg) (李学 垣,土壤化学)
大学土壤学课件 土壤生物和有机质
3.土壤放线菌 单细胞微生物 好气性的异养微生物 对营养要求不甚严格,能耐干旱和较高的 温度,最适pH值范围6.0-7.5 一些放线菌具固氮能力,能与非豆科树木 共生形成根瘤 代谢过程中产生抗菌素和激素物质,对植 物的抗病性和生长有促进作用
4.土壤藻类 含叶绿素的低等植物 常见的有蓝藻、绿藻和硅藻三类 一些藻类(如蓝藻)还具有固氮能力
第三章 土壤生物与土壤有机质
主要内容: 1.土壤生物种类 2.土壤有机质概念、来源、类型及化学组成 3.土壤有机质转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4.土壤腐殖质特征 5.几种重要的土壤生物学现象 6.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第一节 土壤生物
栖居在土壤(还包括枯枝落叶层和枯草层) 中的生物体的总称。 包括土壤动物、土壤微生物和高等植物 根系。 土壤生物是土壤物质(尤其是有机物质) 转化的主要动力和肥力发展的主导因素。
反硝化作用 一定的土壤条件下,反硝化细菌将硝酸或硝酸 盐还原为亚硝酸,最后形成气态氮而损失的 过程。
3.含硫有机物的分解
在微生物分泌的水解酶的作用下,硫蛋白首先 被水解成含硫氨基酸,然后再在特定微生物 的作用下将H2S脱离出来。 硫化作用:通气良好,H2S在硫细菌的作用下被 氧化成硫酸(或硫酸盐) 反硫化作用:通气不良,硫酸盐又会在微生物 的作用下被还原成硫和H2S
第四节 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
矿化影响因素
1)有机残体的化学组成 残体的C/N < 25/1∽30/1,易被微生物分解。 C/N与植物种类和部位及组织的老嫩程度有关 2)外界环境条件 土壤的温度(20-35℃)、湿度(土壤含水量达到 其饱和含水量的60%左右)、通气状况、酸碱 性(pH5-8)等
第二节 土壤有机质概念、来源、类型及 化学组成 一、概念
第三章土壤生物和土壤有机质
环的主要过程。包括4个过程: (1)水解过程:蛋白质在水解酶作用下分
解成简单的氨基酸; (2)氨化作用:在氨化细菌作用下,有机
态氮变成无机态氮即氨或铵的过程。
第三节 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
(3)硝化作用:氨在微生物作用下,经过 亚硝酸的中间阶段,进一步氧化为硝酸。 需在有氧条件下进行。
温度低、湿度大、通气不良,以嫌气性微 生物活动为主,养分释放少,腐殖质过 程快。
二、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
1、单糖的分解: 在有氧条件下彻底分解,形成二氧化碳 和水,在缺氧条件下,形成有机酸类的 中间产物,并产生还原性的甲烷及氢气 等。
2、纤维素的分解: 首先分解为单糖,然后进一步分解。
二、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
能是什么? 四、土壤有机质有哪些作用?
第一节 土壤生物
一、树木根系 1、根的种类 根从植物根基发出的根,依据其延伸的方
向,可分为: 水平根、垂直根、斜生根、下垂根、下斜
根。
2、根系类型
水平根型:水平根占优势; 垂直根型:垂直根发达; 斜生根型:主要为斜生根,如刺槐。 复合根型:各类根的发育程度相近。 变态根型:由外界特殊条件如人为的影响
地表藻类能够和土壤 颗粒粘结在一起,增 加土壤表面的强度, 可使土壤侵蚀明显减 轻。
另外蓝绿藻可固定N素。
4、藻类
土壤中的藻类主要是绿藻和硅藻。 土壤藻类是土壤生物的先行者,可通过
光能自养的能力。成为土壤上最先有机 物质制造者之一。荒地和干燥的沙漠土 壤中的腐殖质多来自土壤藻类。 根据藻类的生长状况,可判断出土壤的 肥力状况和性质。
第三节 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
5、含S有机物的转化
(最新整理)高师:土壤地理学_第三章
2021/7/26
9
第二节 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过程
三 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
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合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主要的驱动
力是土壤微生物和酶,因此,凡是影响微生物活动的因素都会影
响土壤有机质的转化。
(一)有机残体的特性
有机物中碳素和氮素总量的摩尔数之比称为碳氮比(C/N)。
微生物的生命活动需要碳素和氮素,一般来说,微生物同化 1 份氮和 5 份碳来构成身体,同 时还需要 20 份碳作为能源,即微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需要有机质的 C/N 比约为 25/1。当 有机残体的 C/N 比为 25/1 左右时,微生物活动最旺盛,有机质分解速度最快;如果 C/N 比 <25/1,有利于微生物的活动,有机质分解快,分解释放出的无机氮素除供微生物利用外, 还有多余留存于土壤中,可被植物吸收利用;如果 C/N 比>25/1,微生物会因缺乏氮素营养 生长发育受到限制,有机物分解速率缓慢,微生物不仅会消耗掉分解释放出的全部氮素,而 且会吸收土壤氮素,用来组成自身。
2021/7/26
17
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其意义可概括为如下几点:①复合体具有 较高的团聚能力,所形成的土壤结构比较稳定。肥沃土壤的表层,通 常拥有由团聚度高的复合胶体经逐级结合而形成的团粒结构。②团粒 结构的产生,改善了土壤结构,从而使土壤容重降低,孔隙状况优化, 进而使土壤的一系列理化性质发生重要的变化。③复合体具有集中和 保蓄土壤水分和养分的作用,可增强土壤保水、保肥、供肥能力。④ 复合体还具有多种功能团,表现出两性胶体的特点,有着明显的缓冲 作用,其对土壤微生物活动和土壤养分转化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腐殖酸和其他有机化合物一样,由碳、氢、氧、氮、硫、磷等 元素组成,此外还含有钙、镁、铁、硅等灰分元素。但不同的土壤 类型和腐殖酸的组分不同,其元素组成会表现出某些差异。
3土壤生物
土 地 壤信 息
土壤有机质 土壤腐殖质 矿质化过程 腐殖化过程
学系 统
矿质化过程是 指土壤动、 指土壤动、植 物残体及腐殖 质物质, 质物质,在微 生物的作用下, 生物的作用下, 分解成简单无 机化合物的过 程。
是除未分解和半分解动、 是除未分解和半分解动、植物残体及微 生物体以外的有机物质的总称。 生物体以外的有机物质的总称。是土壤 中一类性质稳定,成分、 中一类性质稳定,成分、结构极其复杂 的高分子化合物。 的高分子化合物。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土
第一节
土 地 壤信 息 学系 统
无机组分 94% 有机组分 6%
土壤生物多样性
Soil organism diversity
非节肢 动物 微生物 0.10% 3.59% 植物根 8.32%
节肢动 物 脊 0.08% 椎动 脊椎动 物 0.03%
死亡有 机物 87.88%
藻类 0.2% 放线菌 5% 真菌 46%
以孢子或菌丝片断存在,细胞数104-106/g土。 以孢子或菌丝片断存在,细胞数10 /g土 肥土比廋土多,耕地比林地多, 肥土比廋土多,耕地比林地多,春秋季比夏冬季 多。 最适宜生长在中性、偏碱性、通气良好土壤中, 最适宜生长在中性、偏碱性、通气良好土壤中, 转化土壤有机质。 转化土壤有机质。
土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土
土壤中的食物链关系
土 地 壤信 息 学系 统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二、土壤微生物种群的多样性
土 土 地 壤信 息 学系 Diversity of soil micro-organism population
原核微生物( (一) 原核微生物(procaryotes) ) 古细菌(archaea) 1古细菌
任务三认识土壤有机质和土壤生物PPT文档29页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根际与根际效应
但有时根系会分泌植物毒素,强烈拟制 同种植物或他种植物的生长。这种现象 称为异株相克。
在污水处理,石油脱蜡等方面有很大的 用途。
•
4、藻类
是含叶绿素的低等植 物,有些能进行光合 作用,自身合成有机 质,它们主要生活在 土壤表层。
地表藻类能够和土壤 颗粒粘结在一起,增 加土壤表面的强度, 可使土壤侵蚀明显减 轻。
另外蓝绿藻可固定N素。
•
•
4、藻类
土壤中的藻类主要是绿藻和硅藻。 土壤藻类是土壤生物的先行者,可通过
第三章 土壤生物和土壤有机质
主要教学目标: 1、土壤生物有哪些种类,它们起什么作用? 2、什么是土壤有机质? 3、土壤有机质如何转化?转化形成的产物是
什么? 4、土壤有机质在园林生产有哪些作用? 5、如何改良土壤的生物学性质?
•
第三章 土壤生物和土壤有机质
第一节 土壤生物和生物学现象 第二节 土壤有机质来源、类型、及组
•
1、细菌 (3)根据营养方式分类
分为自养和异氧细菌。 自养型细菌:又叫无机营养型。利用氧化
无机物产生的化学能或太阳能作为自身 的能量,由空气中摄取二氧化碳。 作用:积累土壤有机质和氧化无机物。
•
几种好氧化能自养菌
•
1、细菌 异养型:又叫有机营养型 依靠分解有机
物质获得能量和营养。 在异养方式中分好氧和厌氧型。 好氧型细菌:使有机质彻底分解,释放养
分;有的可固定氮素。如固氮菌、根瘤 菌、纤维分解细菌等。 厌氧型细菌:分解有机质,合成腐殖质。 如嫌气固氮菌、嫌气蛋白质分解细菌等。
•
2、真菌
真菌的数量小,但生物量大,在森林土壤和酸性 的环境中,真菌是分解土壤有机质的主要微生 物类群。
常见的真菌种类繁多。
青霉(Penicillium) 曲霉(Aspergillus) 镰刀霉(Fusarium) 木霉(Trichoderma) 根霉(Rhizopus ) 毛霉(Mucor)
标。
•
三、土壤微生物 土壤微生物包括:
细菌、真菌、放线菌和藻类
•
三、土壤微生物
特点:在土壤 中数量高,繁 殖快。
作用:分解有机 质、合成腐殖 质,在土壤总 的代谢活性中 起重要的作用。
•
1、细菌
土壤细菌占土壤微生物总数的70~90%。 个体小,代谢强,繁殖快,是土壤中最活跃
的因素。 (1)土壤细菌的常见属 主要为节杆菌属(Arthrobacter) 芽孢菌属(Bacillus), 产碱杆菌属(Alcaligenes) 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
•
1、细菌
•
1、细菌
(2)土壤中细菌的生理类群: 碳水化合物分解细菌——分解糖、淀粉、
纤维素等; 氨化细菌——有机含N化合物中的N素,
通过氨化细菌的作用转化形成氨; 硝化细菌——氨经硝化细菌作用转化为
亚硝酸,然后转化为硝酸。 反硝化细菌——硝态氮在反硝化细菌
作用下,使硝酸还原成还原态氮。
属单细胞微生物,在 土壤中以菌丝体存在.
大部分是腐生菌,少数是 寄生菌。有的能与植 物共生,固定大气氮。
分布:主要分布在土壤中。
主要出现在分解的有 机物上。
•
3、放线菌:
土壤中主要的放线菌优势属:
链霉菌属(Actinomyces) 诺卡氏菌属(Nocardia) 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
光能自养的能力。成为土壤上最先有机 物质制造者之一。荒地和干燥的沙漠土 壤中的腐殖质多来自土壤藻类。 根据藻类的生长状况,可判断出土壤的 肥力状况和性质。
•
四、几种重要的土壤生物学现象
1、根际与根际效应 根际:就是植物根与土壤的交界面,目 前根际的范围并不十分明确。现一般是 距根面1—4毫米厚的土壤范围内。
产生的。在容器中育苗所形成的根属变 态根型。
•
•
二、土壤动物
1、土壤动物的作用 挖掘洞穴,利于空气流通和水分渗入; 粉碎动植物遗体,为微生物分解创造条件;
增加土壤有机质; 使有机质与矿质土壤混合。 2、蚯蚓的作用 促进有机质的腐殖质化以及土壤结构体的形成。 土壤中蚯蚓数量是评价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指
能是什么? 四、土壤有机质有哪些作用?
•
第一节 土壤生物 一、树木根系 1、根的种类 根从植物根基发出的根,依据其延伸的方
向,可分为: 水平根、垂直根、斜生根、下垂根、下斜
根。
•
2、根系类型
水平根型:水平根占优势; 垂直根型:垂直根发达; 斜生根型:主要为斜生根,如刺槐。 复合根型:各类根的发育程度相近。 变态根型:由外界特殊条件如人为的影响
在放线菌中,有些具嗜热性,能耐高温 (50~65℃),普遍存在于土壤、肥料 及发热的干草和堆肥中。
•
3、放线菌:
由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有2000种,在临 床和农业生产上有使用价值的有数十种。 链霉素,土霉素,金霉素,庆大霉素, 卡那霉素,春雷霉素,灭瘟素等。
“5406”抗生菌肥料,属于放线菌肥料。 另外,放线菌能产生各种酶和维生素,
成 第三节 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 第四节 土壤有机质的腐殖质化过程 第五节 土壤有机质的作用与调节
•
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土壤有机质矿质化过程; 2、土壤有机质腐殖化过程; 3、氨化作用;4、硝化作用; 5、反硝化作用;6、根际效应 二、什么是土壤腐殖质,主要物质成分是什么,是
如何形成的? 三、土壤细菌有哪些生理类群?它们在土壤中的功
采集根际土壤常用的方来。
•
四、几种重要的土壤生物学现象
在根际土壤中,根系除直接吸收养分外, 还将各种有机和无机物释放到这部分土 壤中,如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等、腐殖 酸等,使得根际土壤中的营养物质比根 外土壤丰富。
根际土壤的营养物增加,使根际土壤的微 生物大量繁殖,这种现象称为根际效应。 常用R/S来表示。
真菌对酸度的适应范围较宽,在pH<4时,细菌和 放线菌不能生长的情况下,真菌却能生长。
•
2、真菌 真菌属异氧型微生物。土壤真菌的多少与
土壤有机质含量密切相关。 根据真菌的营养过程将真菌分为三类: 寄生真菌:引发植物的病害; 腐生真菌:分解有机残体; 共生真菌:与植物体共生,也叫菌根菌。
•
3、放线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