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论文:和孩子在一起――走在诗意的道路上

合集下载

行走在孩子诗意的天空

行走在孩子诗意的天空

行走在孩子诗意的天空前言记得孩子三岁时,曾经这样说:“天是云的家,云是雨的家,为什么会下雨,因为雨宝宝要出来玩玩!”刚开始听,我以为他背的是一首儿歌。

我问他是不是幼儿园的老师教的,他却告诉我是自己想的。

那一刻,我才真的感觉到儿童诗是离孩子最近的文学,也是从那一刻起,我萌生了一个想法:孩子本来就是诗人,应该让孩子们拿起笔,留下他们的诗情诗意!这样的想法一直没有落实到行动中,直到今年暑假,我在中国儿童诗网上认识了很多全国著名的儿童诗人,他们中有很多就是小学教师,他们不仅自己读诗写诗,他们的学生们也写下了一页页诗篇。

一个暑假,我几乎泡在儿童诗网上,我尝试着写诗,对于我这个初涉儿童诗园的新生,老师们给了我很多的关心和帮助,那一刻,我觉得在儿童诗中,我体验到了生命的充实与愉悦!开学后,我征求了校领导的意见,想在班上开展儿童诗教学的尝试,得到了领导的支持,从那时候起,我和孩子们的儿童诗之旅才算是刚刚扬帆起航了!9月17日从这里出发昨晚,捧着手中的几本儿童诗集,翻来覆去,想找一篇,第二天读给孩子们听。

最后决定就读一读金波的《下雪的声音》,正好这几天我们正在学习金波的一首散文诗《做一片美的叶子》。

早读课前,我将这首《下雪的声音》抄写在黑板上,在静静的教室里,我读着这首诗:下雪的天气很安静,我在静静地倾听啊,我听见了,听见了,听见了下雪的声音。

是什么样的声音?像小鸟飞?像微风吹?噢,不对,不对,那声音真美!下雪的声音像一首歌,在我心中回想;还有一幅图画在我梦中闪亮。

我听见雪花引领着春天来了,她的身后是春天的鸟语花香读诗的我是陶醉的,醉于诗情,醉于如此优美的文字;听诗的孩子是陶醉的,醉于老师的朗读,醉于静谧的意境!那一刻,我似乎感觉到教室里静静流淌着一条诗意的河流!我让孩子们自由地朗读这首诗,然后请他们告诉我,读了这首诗的感受体会,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令我没有想到的是,这些第一次接触儿童诗的孩子们竟然有着如此敏感的心灵,竟然有着如此细腻的感受!有的说:“我感到自己在一个很安静很安静的地方,听下雪的声音,那时候,整个世界静得就像只剩下我一个人,我能听到下雪的声音!”有的说:“我好想将耳朵凑在雪地上,倾听下雪的声音!”有的说:“诗人说下雪的声音像一首歌,歌是很动听的,下雪的声音也一定很动听!”还有的说:“我特别喜欢最后一句,雪花显得很可爱,她带着春天向我们走来!她的身后,还跟着春天的鸟语花香呢,就像是个小导游!”多么富有童趣的感悟与评点呀!我对孩子们今后读诗写诗充满了信心!在孩子们读诗时,我让他们注意一下诗句末尾的字的韵母,竟然有学生在小声说:“这是押韵!”我很开心地告诉他说对了,我只是简单地介绍,诗句末尾韵母相同,这样读起来会琅琅上口,我还不想过多地介绍有关押韵的知识,因为我希望孩子们在学写儿童诗的过程中,不会感到这是沉重的负担,我憧憬着孩子们能沉浸在读诗写诗的愉悦中,不会感到苦不会感到累!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如果孩子们不感到困难,或许我会让孩子们尝试着写写《下雨的声音》或是《风的声音》,真的非常期待能读到孩子们的第一首诗!9月22日第一次的甜蜜今天的笔记就让我从台湾诗人林焕彰的那首《拖地板》开始吧!帮妈妈洗地板,是我们最高兴的时候;姐姐洒水,我在洒过水的地板上玩儿,像在沙滩上走过来走过去,留下很多脚印,像留下很多鱼。

带着孩子在古诗的情境中徜徉

带着孩子在古诗的情境中徜徉

带着孩子在古诗的情境中徜徉——古诗教学讲座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实验小学林莹老师们,下午好,多情自古伤离别,上节课的教学,让我们领略了一场离别,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黯然销魂,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这种情境的复现,就是把孩子带入境的古诗教学的魅力,其实,小学课本里许多古诗词所描绘的意境都是那样令人沉醉,很值得老师们好好品味,所以下面要跟大家分享的内容也是与古诗情境有关——带着孩子在故事的情境里徜徉。

今天的讲座将分为三个部分:问题、入境、怎样入境。

时间关系我将简单说前两点,重点谈谈最后一点。

古典诗歌语言高度凝炼,寥寥数语,便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画面,并蕴含着无限的深情。

情境其实就是古诗意义在人脑海中勾勒出的画面。

专业的说法是:情境,是指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即通常所说的情景交融。

一、未能入境的教学古诗教学存在的问题:(这部分简单讲)1、涵咏缺失情韵。

《课标》对于各年段的古诗学习提出了不同的目标要求,尤其重视学生情感的体验。

如何在学生会读、会背、会默、会理解古诗字面意思的基础,唤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深切体会古诗的意味和诗人的心境呢?诵读是很好的一个途径,可是,不能入境的结果是——只动口而不动心。

常言道:“诵读,最忌讳只动口而不动心。

”只是一味孟浪而诵,并不怎么投入情感,不注重体验意蕴。

没有让读诗的心,像鱼一样深入到文字的水中去体会,所谓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这一点我相信老师们深有感触。

这种不能带学生入境的古诗诵读使涵咏缺失情韵。

2、课堂缺失美感教师在教学古诗时多半是采用“释题目,知诗人;解难字,译全篇;说思想,齐背诵”,整个过程程式化,使原来意蕴悠远、营养丰富的古诗大餐被许多教师翻译成一叠索然无味的小菜,而且这种不深入意境的教学形式抑制了学生创造需要,扼杀了学生思维的灵性和生命的活力,古诗词所隐藏着的美感被扫荡殆尽,课堂上当然就缺乏美感,缺少“情”的涌动。

揣一颗童心,诗意的行走

揣一颗童心,诗意的行走

揣一颗童心,诗意的行走第一篇:揣一颗童心,诗意的行走揣一颗童心,诗意地行走——本刊专访特级教师郭学萍(2014-09-15 21:05:44)转载▼标签:分类:小语教育郭学萍:又名“长辫子老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全国课题实验研究先进工作者,曾荣获全国优秀案例评比一等奖、江苏省优质课竞赛一等奖、南京市课堂教学优质课竞赛一等奖;在《新语文学习》《七彩语文》杂志用5年时间连载了《花花狗和贝贝熊》《书包里的跳跳鼠》两部童话,主编了《苏派语文·名师伴读》系列丛书8本,出版了个人专著《诗意语文博客春秋》《漫读古诗》《接手新班》等;多次赴浙江、陕西、新疆、海南、北京等地讲学,被多所高校聘为国培班导师,“全国语文名师成长大讲堂”客座讲师。

揣一颗童心,诗意地行走——本刊专访特级教师郭学萍杨亚丽一袭长发随意地倾泻,圆圆的娃娃脸上,总是绽放浅浅的、极富感染力的笑,透着儿童的天真与好奇,她像个永远都长不大的孩子……小学老师是不是就应该这样?声音柔和得恰到好处,给人一种天然的亲切感,语速不急不慢,富有激情和活力的叙说有着对文字近乎苛刻的要求,不经意间似有诗意汩汩流淌;她喜爱写作,是用文字编织梦想与浪漫的文艺女青年……语文老师是不是就应该这样?她,就是特级教师郭学萍,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人称“长辫子老师”。

童话创收:长不大的文艺青年郭学萍的童年,是与外婆在乡下度过的。

偶尔,才有机会到部队与父母短住。

秀美的山村、淳朴的民风,养育了她开朗、乐观的性格;与父母的分离,塑造了她敏感而细腻的心灵。

她对一株草、一朵花的美敏感,她对别人的眼神和语气敏感,她把这些纷纷写到日记里,慢慢地对文字也开始敏感起来。

她的习作,常被老师当作范文读给大家听。

1987年,郭学萍考上了苏州铁路师范学校。

她和同学创办了文学社,他们倾心于阅读,醉心于幻想,用文字编织疯长的文学梦。

4年师范生活期间,她写了第一篇小说《冷月》以及大量的诗歌和散文,做了《上海铁道报》的特约通讯员,在《苏州日报》发表了第一篇童话《落日》。

与学生一起徜徉在诗情词意中

与学生一起徜徉在诗情词意中

与学生一起徜徉在诗情词意中武胜县教育科学研究室周密如何拿捏好朗读的技巧,如何教会学生领会诗词的意境,进而引领学生进行文本的再创造,都是需要探讨的话题。

笔者从多年的古诗词教学中,悟心得些许。

一、了解一个人读古诗词,更是读诗(词)人。

拿到一首作品,备课的时候,首先关注的是作品的主人——诗(词)人。

每一位诗人都是一部可圈可点的历史,我特别感兴趣的是,几百上千年前的他们怎么会有那般种种情怀。

他们的人生际遇都散落于各自的作品中,表达出他们的观点和情感。

要透彻准确地解读文本,领会诗词意境,有赖于对作者的全方位了解。

之后定位于作品的写作背景,广泛搜集相关资料。

教师拥有这一系列通透的把握,才能适时跟进,巧妙勾连。

如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通过查阅资料,我了解到,被称为“诗史”的杜甫,经历了唐代由盛到衰的剧变。

曾放居长安十年,对朝政的腐败和黑暗有着切身感受,常以沉郁顿挫、含蓄蕴藉的诗风表达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而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他却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剑外忽传收蓟比,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这样脍炙人口的七律名作。

这是因为当时诗人杜甫正携着妻子流落在四川梓州,听到河南河北被官军收复,延续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乱”彻底平息的喜讯,想着很快就可以结束多年流落他乡的生活,他不禁欣喜若狂。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了解诗人生平及经历,对更好地读懂诗词、体会作者感情大有裨益。

二、读好一首诗(词)古人素来内敛,却善于把无法言说的情愫氤氲在只言片语中。

要想感知诗中形象、理解诗的内容、领悟诗中情感,只有通过有节奏、带感情的诵读,才会体味得到这些美。

无论是《诗经》里的言辞淡淡而情感浓烈的爱情,还是宋词中极尽缠绵之能事的吟诵,都无一不让我们叹为观止。

我们拿到的是一首诗词,诗词背后却是悲欢离合的故事。

古人的诗词本是歌词,“白日放歌须纵酒”“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我们无法逼真地想象还原他们内心吟咏时的腔调架势,但无疑那些踏节而歌的,那抚琴而吟的都必是内心迸发的情意。

让孩子在心灵的绿地上诗意地成长

让孩子在心灵的绿地上诗意地成长
样 让 倪 敏 觉 得很 无 助 想 离 家 出走 , 因 此 今 天 想 找 机会 发 泄 一
求, 他也能欣然接受 了。 每次用这种方式处理倪的犯错 , 开始
缘仑 鹤地
让孩子在心灵的绿地上诗意地成长
文 / 陈 如 英
也常找他谈心 , 跟他谈将来的打算 , 也说 他与爸爸为何很少
【 摘 要】 对于多数教 师来说 , “ 问题 学生” 的教育确实是 个难题。有人 认为 , 面对这些“ 困难 学生” , 即使 时苦 口婆 心、 使尽浑身解数也收效甚微 。但教 师的职业道德和教师的
做假设若 当时能冷静一 点或忍一忍就不会跟老师起 冲突了; 经过前两步倪 的情绪 已基本稳定手时倪敏猛地拽住我并用另一 只
手掐住我 的脖子 , 致使我接近窒息 , 此时来上课 的老 师走 过
来见这种场面 , 忙 叫来 正 在 教 室 外 的校 长 , 随 后 校 长 将 倪 拉
任老师 的冲突少 了,上课的坐像也慢慢不架起二郎腿了 , 跟
解决 问题 的学生 。这类学生在班上所 占比例 虽小 , 但活动能 量 大, 影响面广, 常常妨碍班级活动 的顺利 开展 , 甚至直接关 系到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的稳定 , 关系到未成年人 的健康成
长。
同学问说话出 口 成脏也慢慢少 了。
良知 告 诉 我 们 , 决不能漠视和舍弃“ 问题 学 生 ” 。 应 当千 方 百 计地教 育、 转化他们 。 结合教 育学生的实绩, 本文将从“ 爱心”
“ 宽容 ” “ 信任” 的等角度谈谈“ 问题学生” 转化的策略。 【 关键词 】 问题学生; 转化 策略
所谓 “ 问题学 生” 是指那些 与 同年 龄段学 生相 比 , 在 学 习、 行为 、 心理等方面偏离 常态 , 并且需要在他人帮助下才能

和学生一起诗意的成长

和学生一起诗意的成长

和学生一起诗意的成长-------记嘉峪关市建设路小学教师李花“毛毛虫知道,在他的身体里面,藏着一只蝴蝶。

是的,他一直都知道,一刻也不曾忘记。

……小种子知道,在他的身体里面,藏着一棵树。

是的,他一直都知道,一刻也不曾忘记。

……我知道,在我的身体里面,藏着一个更好的自己。

是的,我一直都知道,一刻也不曾忘记……”正是为了成就自己和学生,李花老师工作十九年,担任班主任十九年;工作十九年,她担任学校少先大队辅导员十年;她将自己的才华无私的奉献给所钟爱的教育事业,用好学上进、严谨敬业的工作态度实践着教育理想。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构成了以赏识教育、体验教育、家长培训为主的独特的班主任工作方法体系。

她坚持以赏识教育思想为基石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他尊重每一位学生,给了班上每一位学生在学校生存的尊严,不论孩子智力还是品德有多差,他都没有放弃过一名学生,他坚信只要充满爱心、耐心和信心,每个学生都会开花。

她坚持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教育的教育思想,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情感,受到教育,全面发展,当别的老师假期忙着给学生留大量的书写作业的时候,李老师的作业是根据勤工俭学写论文,是学做一种家务活,是尝试一种体育锻练的方法。

她还注意把课程资源与学生的思想道德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比如各种主题的手抄报比赛、课本剧展演、诗文朗诵比赛等,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李花老师很重视家校沟通,创造和谐高效的教育环境。

她利用家长会,节假日,召开家长培训会,走访家长们的生意摊,努力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还编写了《建设路小学新生入学家长必读手册》。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立身之本。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李华老师不断的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坚持写教育教学日志,写教学反思,观看教育教学光碟,揣摩教学方法,坚持假期自学,每学年教学笔记达到3万多字。

现在,随着知识阅历的增长,李老师的教育教学思想与时俱进,逐渐形成了亲和、开放、尚思的教学风格,课堂教学注重养成习惯、培养能力,开发思维,受到领导、老师的肯定,更是深受学生好评。

和孩子一起,行走在诗意的童真世界里

和孩子一起,行走在诗意的童真世界里

么, 它们 站在 枝头 会 想些 什 么 。在 每 天 的观察 训练 中 , 生原 先 学
看到 的景 物 也都 变得 不一 样 了 。他们 觉得 紫 玉兰 的花 苞 外 面是 毛茸 茸 的 , 像是 穿 了一件 褐 色 的 毛衣 , 就 它们 开 花后 , 醒我 们 提
也可 以像 它们 一 样 脱 下 毛衣 了 。 微 风 中摇 摆 的三 色 堇仰 着 笑
出来 。
问 银河
张 雨 彤
银河呀.
222突 发 事 件 . 捉 灵 感 .. 捕
生活 即课 程 , 时捕 捉生 活 中 的教学 情境 . 给我 们 的教 学 适 会 带来 意想 不 到的 收获 。
记得 本 学期 的一 次晨 读课 上 ,学 生正 在 小干 部 的组 织下 认
真 开展 晨 读 。 突然 , 只很 大 的斑 鸠从 北 窗 的一棵 桃树 上 飞进 了 一 我 们 的教 室 , 在小 朋友 们 的惊 恐声 中 它扑 闪着 翅膀 , 教室 内盘 在 旋 了几 圈 后从 开着 的 南窗 飞 了 出去 。 这一 突 发事 件 , 孩 子们 兴 让 奋 不 已 。要想 让 他们 很快 安静 下来 重 新把 注 意力 放 回到 书本 上 去有 些 困难 。 是 , 于 笔者 对学 生说 : 我知 道我 们班 的小朋 友想 象 “
第 8卷 第 8期
Vo. N . 18 o8源自读 与写 杂志
2 l 年 8月 01 Au u t 0 1 g s 2 1
Re d a d rt rod c l a n W iePe i i a
和 孩子 一起 , 走在诗 意 的童真 世 界里 行

中 图分 类号 :G6 2 2
外生 动起 来 。

和孩子一起,行走在诗意童真世界里

和孩子一起,行走在诗意童真世界里

和孩子一起,行走在诗意的童真世界里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1)08-0133-02在所有的语言中,诗是语言的钻石。

而儿童诗是最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的特点,适合他们阅读、吟诵的诗。

儿童诗往往洋溢着盎然的童趣,不仅能使儿童们从中获得愉悦,更能发展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因此将童诗引入小学语文课堂不仅可以使语文课堂变得有趣、生动,充满诗情画意,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因此,在小学开展童诗教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 利用直观形式,教给学生基本知识写诗有一定的格式、规范,而童诗创作的方法也有很多。

这些要求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显得有些深奥。

为此,笔者利用网上找来的一个个幻灯片教学素材,把每种儿童诗的格式、规范以及创作方法用直观形象的方式教给学生,学生在一首首生动有趣的儿童诗中了解了童诗的一般特点和各种创作方法,如明喻法、暗喻法、排比法、拟人法等等,了解了这些基本知识,为他们以后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2 利用各种资源,指导学生创作童诗2.1挖掘教材资源,指导孩子模仿写诗现行的语文教材,尤其是低年级教材,安排了大量优秀的儿歌、儿童诗作品。

这就为童诗引进语文课堂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在教好这些课文的基础上,笔者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模仿着写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如学了《大海睡了》一课后,学生写了《大海醒了》。

学了叫《雨点》后,笔者引导学生想象思考:“雨点还会落在哪里?在那里做什么?”学生纷纷回答:“雨点落在草丛里,在草丛里捉迷藏。

”“雨点落在伞面上,在伞面上滑滑梯。

”“雨点落在荷叶上,在荷叶上跳舞。

”“雨点落在脸盆上,在脸盆上打鼓。

”然后笔者要求学生把喜欢的诗句分行连成一首小诗,就这样一首首活泼有趣的诗作就完成了。

同样,学生在学完《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问银河》等课文后,都有非常精彩的小诗创作出来。

问银河张雨彤银河呀,在你清澈的河水里,有呱呱叫的青蛙和黑乎乎的小蝌蚪吗?银河呀,在你清澈的河水里,有波光粼粼的浪花吗?它们也会闪闪发亮吗?银河呀,在你宽广的河面上,有美丽的睡莲和粉红的荷花吗?银河呀,在你的上游,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吗?2.2创设教学情境,指导孩子创作小诗2.2.1观察生活,寻找素材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走近古诗文和孩子共成长(终稿)

走近古诗文和孩子共成长(终稿)

走近古诗文和孩子共成长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很高兴能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

我们都知道古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不仅内涵丰富,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特别适合小学生诵读。

心理学研究表明: 3-12岁是最好的记忆阶段,让记忆力最好和最愿意背诵的儿童有意识地背诵训练,能够提高记忆能力和自学能力。

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孩子会在不断深化的感悟中融会贯通,在聆听讲解中获得知识,在熟读成诵中获得能力,在理解领悟中提高素养。

本班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参加了“整体阅读——课内拓展阅读”的实验研究,恰好我们学校又承担的子课题是古诗教学,在课题思想的指引下,结合校本教材,我们开展了经典诵读的活动。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孩子们大有收获,他们已经能够熟练背诵一百三十多首古诗了。

相信这些古诗的积累,会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有很大帮助的。

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一点做法:一、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古诗教学(一)整体把握,挖掘文本拓展点低年级的古诗教学,只要求学生大体把握诗的意思,力避繁琐分析。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突出诗的整体,不要求学生逐句逐字的理解。

我们把课上省下来的时间引导孩子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在读中受到熏陶,受到感染,同时进行课内的有效拓展。

例如在执教《春晓》一诗时,我拓展了相同题材的5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春晓》、《村居》、《咏柳》、《游园不值》和《春日》。

那么本节课我们拓展的起点是在学生大体会背的基础上巩固背诵,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读出古诗的韵味。

课上我们将描写春天的古诗串成一条线呈现给孩子们,使学生感受到春天是多姿多彩的,同时使学生明白虽然都是在描写春天,但每个诗人眼中的春天是各不相同。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在学习《咏华山》时,我们拓展了描写山的古诗:《登飞来峰》、《夜宿山寺》、《独坐敬亭山》。

在学习《静夜思》时,我们拓展了诗人李白的《古朗月行》、《望庐山瀑布》、《送孟浩然之广陵》等等,我们通过一首诗的学习,拓展到相同诗人的古诗以及不同诗人的同一类诗的学习,力求向学生渗透归类、整理的思想,使学生在不断地诵读中记忆、积累。

让诗意浸润孩子的童年

让诗意浸润孩子的童年

让诗意浸润孩子的童年童年是一段美好的时光,是人生中最纯真、最无忧无虑的时光。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处于成长、认知和情感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而让诗意浸润孩子的童年,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情感和审美情趣,为他们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诗意的浸润不仅体现在诗歌的朗诵和欣赏,还包括了文学、美术、音乐等各种艺术形式。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可以为他们提供丰富多彩的诗意体验。

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如何让诗意浸润孩子的童年。

家庭是孩子最初接触诗意的地方。

父母可以通过诗歌朗诵、故事讲述、绘画、音乐等方式让孩子感受到诗意的美好。

父母可以在孩子睡前给他们讲故事或者给他们读诗歌,让他们在温馨的氛围中感受到诗意的魅力。

家庭还可以给孩子提供绘画、音乐等艺术方面的启蒙教育,让他们在艺术的海洋中尽情探索和发现。

学校也是孩子接触诗意的重要场所。

学校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活动为孩子创造多样化的诗意体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师可以通过诗歌朗诵、文学作品欣赏、音乐鉴赏等方式,让孩子们对诗意产生浓厚的兴趣。

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文艺类的活动,如朗诵比赛、绘画比赛、音乐会等,让孩子们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同时也可以让他们在与他人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感受到诗意的力量。

社会也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广阔的诗意空间。

文学馆、美术馆、音乐厅等文化设施可以让孩子在接触到更多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作品的也可以激发他们对诗意的向往和追求。

社会还可以组织一些诗歌朗诵会、书法展览、音乐会等文艺活动,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去参与到感受到诗意的氛围和魅力。

诗意还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诗歌、文学、绘画、音乐等方面的启蒙教育中,孩子们不仅可以欣赏到优秀的作品,也可以在创作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父母、教师和社会都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创作空间和自由,让他们在创作的过程中感受到诗意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爱上语文》征文系列在语文天地中诗意行走

《爱上语文》征文系列在语文天地中诗意行走

《爱上语文》征文系列 | 在语文天地中诗意行走2019-11-04#《爱上语文》26个在语文天地中诗意行走——观老师《爱上语文》系列讲座有感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逸景第一小学熊风语文,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人生必修课。

在广阔无垠的文学长廊中漫步,在繁花满径的诗词园林中游走,我们触摸着华夏文明大厦的青砖黛瓦,我们轻捧着千年文化长河的碧水清波。

但为何,语文之于我们,总是亲近而疏离?学习语文却难爱上语文。

还有,语文教学的起点在哪里?终点又在何方?教语文,到底应该如何教?这些问号是萦绕在多少母语学习者和语文教育人心间难解的谜题。

山重水复,柳暗花明。

假期里,央视“百家讲坛”播出的老师《爱上语文》讲座系列真如炎夏中一剂清凉,观之怡情、赏之养心。

此讲座不仅适合语文教师观看,也适合学生、家长,甚至社会各界人士观看,相信每个人都能从中得到不同的体悟,得到不同的收获。

王老师从上世纪的著名“吕叔湘之问”谈起,提出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语文,我也借观看之机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语文教学。

结合王老师的讲座内容,我细细梳理观看后的所悟所得,为语文教学的努力方向制定目标,规划航线:一、语文教学应秉文化之心:在王老师眼中,学语文,就是学文化。

讲座中,王老师举的《泊船瓜洲》的教学案例很值得深思。

课例中的老师带着学生从改诗、辨诗再到疑诗,看似学生学得开心,老师教得热闹,课堂气氛很好,但这还是学诗吗?这是以牺牲诗的文化意蕴为代价的一场思维游戏,如果这样学诗,即便学上百千首,也是“轻叩柴扉久不开”,难以真正走进诗的国度。

1.广播诗心,培养诗化思维古诗文字凝练,但背后的内涵绝不简单,解诗不光是解诗意,还要解诗人、解时代等。

同时,读诗的思维是一种形象思维、感性思维,是审美的,超然的。

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并没有用多么艰深晦涩的理论来谈诗,但诗的各种风格特点就在他的文字间呼之欲出。

如提到“典雅”风格时,他只用了四十八字来描述:“玉壶买春,赏雨茅屋。

坐中佳士,左右修竹。

和孩子一起漫步“诗意丛林”

和孩子一起漫步“诗意丛林”

四、 设情境 , 创 变景语为情语
诗 中有 景 , 中生 情 , 景 古诗 以其 完美 和谐 的艺术 境 界让 人 流
连 忘返 。 当学 生体 会 了 诗 的情 感 , 与诗 人共 同欣 赏 山水 的 清 静
幽雅 , 势 磅礴 ; 同感受 人生 的悲愁 愤 懑 , 欢 愉 ; 同叹 惜 气 共 喜悦 共 金瓯 残 缺 、 家仇 ; 同 走进 边 塞 , 铁 甲 战戟 , 国恨 共 看 听金 鼓 清 角 。
灵 的追 问 中漫步 诗 意的 丛林 , 养心 灵 , 富人 生 。 涵 丰

生的 情 , 使学 生情 感 的 弦得 以 奏响 , 能 随 同诗 人 进入 或 欢欣 或 便
伤悲 的情 怀 中 。 如唐 代诗 人 自居易 所 作 的《 江 南 》 巧 妙 地 用 十几 个 字 忆 中,

探究背景 , 引情动而辞发
慨。
味诗 境 , 为重 要 的是 引 导学 生 与作 者一 起 经历 , 而 获得 价值 Nhomakorabea 最 从
取 向 的共 鸣。借 助 多媒 体 创 设 情 景 , 学 生 再 现 一 个 真 实 而 又 给
二、 填补“ 白” 无声处听惊雷 空 。
古诗 的语 言精警 含 蓄 、 跳跃 灵 动 , 留有 很 多 “ 术 的 空 白” 艺 ,
江苏
如 东县
顾 玲玲
吟诵 等 多种 形式 , 学 生在 读 中整 体感 知 , 让 在读 中有所 感 悟 。 叶 圣 陶先生 曾经指 出 : 读 得 其 法 , 但 能 理 解 作 者 写什 么 , “ 不 而且
能与 作者 心灵 相 通 。 ”人 情入 境 的诵 读 是一 场 听觉 盛 宴 , 尽 了 穷 想象 力 , 弥补 了视野 的 局 限 , 如 一 幅 气 韵 生 动 的 山水 泼 墨 画 , 有 有一 种 “ 意存 语先 , 尽 意 在” 音 的神 韵 。 只要 以 教 师 的 情牵 动学

陪孩子们一起走向诗和远方

陪孩子们一起走向诗和远方

陪孩子们一起走向诗和远方作者:栗勇来源:《江西教育B》2018年第11期七年前的秋,我成为一名小学教师。

走进校园,映入眼帘的是一棵棵柿子树挂满柿子,在灿烂的阳光下,那柿子就像一盏盏灯籠那么讨人喜欢,与湛蓝的天空、绿色的松柏汇作一幅温馨的画面,温润着一个追梦教师的心。

开学的前两周,我奔走于鸡毛蒜皮的小事、麻烦事,效率低下,身心俱疲。

那天,小斌因为扰乱课堂秩序被我留下来练“绝技”,他正背着手,围着柿子树转圈练蛙跳,落日的余晖透过树叶射在他红润的小脸上,目光里略带委屈、不安。

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经过时,他显得更加瘦小。

我不禁问自己,他刚从幼儿园毕业,能在单调、无趣的教室里煎熬40分钟,已经难能可贵了,我又为何要搞“一刀切”?放过孩子等于放过自己。

露珠般大小的汗珠从他的脸庞滑落,疲惫的目光不再显得那么有活力,我不免心头一颤,弱弱地说:“今天就到这,你跳得很棒,期待你明天会有更好的表现,背书包赶快回家吧。

”小斌撒腿跑回教室,临走一刻,还不忘转头向我挥挥可爱的小手:“老师,再见!”最近,他却让我有点心忧,上课爱乱窜,仅仅这一天,他就换了三次座位,我把他发配到了最后一排作为惩罚。

下课后,小杰悄悄递给我一张纸条,轻声告诉我,这是在小斌桌兜子里发现的。

一张揉得皱巴巴的纸条上歪歪斜斜地写着:“栗老师你小心点别……”细细品读后,一股莫名的怒火涌上心头,站在我旁边的小斌有点哆嗦。

本想大发雷霆,看到他眼里的不安,我尽最大努力克制自己,恶狠狠蹦出一句:“请到我办公室门口等我。

”望着他疲惫的身躯,想着他那不安的目光,看着手中已揉皱了的纸条,我甚感不解:这是哪里出了问题?他学习数学有困难,我特意安排班上数学最优秀、最乐于助人的小月做他的搭档,为他讲解难题,一般孩子都求之不得;只要他稍微有点努力和进步,哪怕会做一道极其简单的数学题,我也会在班上第一个为他竖起大拇指;只要他举手就给他回答问题的机会,给他信心和勇气;中午,他因路远不回家,我把他留在办公室一对一辅导,为他买饭吃……我如此偏爱他,他不但不领情,反而对我这般威胁警告。

和孩子们一起栖息在诗园中

和孩子们一起栖息在诗园中

综合2013·11我喜欢古诗源于其特有的节奏、韵律和浓缩美。

精通古诗的人,举手投足间会有一种高贵的气质散发。

正如我国一位知名诗人所说:“被古诗滋养的孩子,得到的不仅仅是诗情和文才,实际上也成为被生活和命运多一分垂青的人。

”古诗是我国丰硕的文化遗产,学生从中可以吸取精华,陶冶情操,也可以培养创新精神。

因此,作为语文老师,我们有必要带领学生一起领略中华民族汉语文化的精髓,通过诗歌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接受爱国主义熏陶和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一、激发学习兴趣人的兴趣也有保鲜期,每天语文课前的五分钟古诗阅读,学生们已经厌倦了。

如何增强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呢?我进行了很多尝试:背古诗得红星、集红星换礼物(礼物有两种,有物质上的奖励,也有精神上的鼓励和赞扬)、背诗表演大赛、观看古诗视频等。

凡是能想到的能调动学生背诗兴趣的方法,我都不厌其烦地尝试,我始终相信,只有自己坚持信念,学生们才有坚持的决心。

心理学家指出:兴趣是在过去的知识经验的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使人乐于积极而持久地接触,认识某一类新事物的一种意识。

不管是成年人,还是小学生,只要对某件事感兴趣,就会有动力去把这件事做好。

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让学生每天都接触古诗。

每天的语文课上课铃声响以后,我一般都会安排学生背一两首古诗。

我始终相信,这样日积月累,学生不仅可以积累很多古诗,而且还会对它们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师在教古诗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学古诗的兴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教《登鹳雀楼》时,我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地方游玩,好吗?”学生们都很好奇,急切地想知道是什么地方。

我便运用多媒体展示鹳雀楼的图,并配上音乐,使学生在音乐声中自己领略这优美的景色。

紧接着,我又问道:“唐代著名的诗人王之涣也来过这里,他还写了一首诗,你们想知道他写了什么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让学生栖居在诗意的课堂之上

让学生栖居在诗意的课堂之上

让学生栖居在诗意的课堂之上儿童写诗,诗写儿童。

儿童是诗,诗是儿童。

儿童写下的,是诗一样的美好生活。

诗写下的,是比诗更美好的童年。

让儿童诗意的栖居,是语文老师的天职。

王崧舟语谁都知道,感情这东西只能用心去领悟,只能用爱去交融。

语文也是如此,所谓“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语文脱离了感情,语文就是麻木的、冰冷的、僵死的,语文就失去了生命的底蕴。

这样的语文,根本不可能植根于学生的心灵世界,根本不可能给学生的生命铺上一层温暖、纯净的底色。

所以,一个语文教师就像一个牧羊人,你得找草源丰富的地方引领孩子们去,哪里才是草源丰富的地方呢?我认为最真的、最善的、最美的,即最富诗意的地方就是语文教学中最丰富的草源。

作为教师来说,你既要有钻进去的力量,也得有飞出来的底气。

所以教孩子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让孩子享受诗意的过程。

怎样才能为孩子营造出一堂富有诗意的语文课呢?本篇文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论述:一、挖掘教材诗意的因素翻阅小语教材,几乎每篇课文都蕴含着诗意的因素: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雄伟气魄,有《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有《圆明园》的残缺美,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落上头”、“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清新画面,有《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有《狼牙山五壮士》的悲壮美,有《金色的鱼钩》中的老班长……,它们就像一幅幅赏心悦目的画卷,向同学们展现了千姿百态的诗意的世界。

诗意和美一样,都要人们以“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去体验,在灵魂深处得到净化与升华。

法国艺术家罗丹曾经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因此,教师要打开儿童美育的心灵窗口,首先必须运用自己的文化底蕴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着的诗意因素,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机地对孩子们进行诗意的启迪。

二、营造诗意的教学氛围1 、注重语言表达,以“言”传诗语言是交流感情,传达情感的工具。

作为教学的主导,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创造诗意的氛围的第一要义。

语文教学论文:让学生快乐地行走在语文路上

语文教学论文:让学生快乐地行走在语文路上

让学生快乐地行走在语文路上初二,命制了“个性风采展示”、“文苑漫步”、“英雄盛宴”、“品头论足”、“这个冬天不太冷”、“聊一段初中往事”和“视野”这几个主题。

在“个性风采展示”这个主题中教给学生演讲的方法,同时有利于新同学逐渐熟悉起来;在“文苑漫步”这个主题中培养学生关注文学、喜欢文学的兴趣;在“英雄盛宴”这个主题中帮助学生树立理想;在“品头论足”这个主题中,逐步提升学生理性思维的能力,看到现象能发表观点;在“这个冬天不太冷”这个主题中,让学生感受身边的温情,学会感恩;在“聊一段初中往事”这个主题中训练学生生动叙事的能力;在“视野”这个主题中,打开学生眼界,探索现实生活。

正是因为有这些精心的设计,学生的思维获得全方位发展,他们乐于演讲并善于演讲。

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是老师口若悬河,学生哈欠连天。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我尝试了分组学习的教学模式,收效甚佳。

从学生进入初中开始,我利用一个学期的时间,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比如,如何梳理字词、如何分析文章、如何讨论问题、如何总结评价。

第二学期开始,将全班分为六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设立两位组长。

课堂上,难度不大的文章,就由小组自主学习完成,然后分组汇报学习成果。

这个尝试让我惊喜地发现学生身上有无尽的潜力。

他们在汇报时,会将组员合理安排,有读课文的、有分析重点语句的、有指导字词的、有总结写作手法的……每个人都积极参与,互帮互助,大大提升了学习效度。

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实现了自身价值。

所以,我一直让自己诗意地栖居在课堂上,为我的语文课堂营造一个绿色的生态环境,让它真正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

二、个性作业,尽展才华避免学生厌学心理,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在如何留作业上深入思考。

作业,应该是约束学生及时复习巩固和延伸拓展的必要途径。

为了培养学生写作业的兴趣,我打破了传统的语文作业模式,对语文作业提出定量不定内容的要求。

每学完一篇文章,都要求学生完成B5笔记本左右两页的作业量。

行走在诗意的路上——浅论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行走在诗意的路上——浅论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行走在诗意的路上——浅论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发布时间:2021-04-21T09:42:48.980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1月第2期作者:刘映红[导读] 中国的诗歌文化汇聚了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刘映红深圳市龙岗区南湾街道沙湾小学广东深圳 518000摘要:中国的诗歌文化汇聚了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结合了古往今来众多优秀的诗人、教育家和政治家的思想,因此,古诗文中蕴含着极高的价值。

在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接触古典文学的启蒙时期,学生对于古诗文的热爱和兴趣,大部分是由通过教师的引导逐渐形成。

由此可见,教师针对古诗文教学的方式和教学内容对学生之后的古诗文学习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本文以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为主要内容,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行走在充满诗意的道路上。

关键字: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策略引言:古诗文产生的时代非常久远,其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形式与目前的语言体系有着很大的出入,而且结合不同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生平的事件等,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古诗文存在着较大的难度。

因此,教师要以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容易接受的方式,来制定古诗文教学的策略。

进而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古诗文学习当中蕴含的价值和其魅力之处,从而提升自身的理解能力,为之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一、目前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的现状(一)学生对于古诗文学习兴趣不高在目前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是教师普遍遇到的问题。

虽然小学阶段的古诗文内容较为简单,但对于学生来说毕竟与日常的语言体系有所不同,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古诗文中表达的实际含义。

其次,大多古诗文的文章都需要学生背诵,拗口的古诗文使得学生在阅读或者背诵的过程中比较有难度。

基于此,大部分学生对于古诗文的学习兴趣并不高。

(二)教师开展的教学方式单一化教师开展古诗文教学的方式,大部分是通过逐字逐句的讲解,学生听着教师的讲解在书本上进行注释和标记。

在教师讲解完成之后,再让学生自己理解并阅读文章。

以这样的教学方式开展古诗文教学,并没有体现出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讲什么学生就记什么,缺乏学生自主思考的环境。

散文:和孩子一同成长,培养祖国的栋梁

散文:和孩子一同成长,培养祖国的栋梁

散文:和孩子一同成长,培养祖国的栋梁和孩子一同成长,培养祖国的栋梁文/萍聚有一条路,我走过了二十八年,如今依然坚守。

寒来暑往,春去秋至,从一个青春少女到现在的不惑之年,我的爱始终在路上,我的心依旧在孩子们身上。

这条路就是从教的路,是我追逐梦想的路。

曾几何时,在这条路上洒下过无数的汗水泪滴,也充满了欢歌笑语。

那是一个天高云淡的秋季,初为人师的我,青春阳光,带着对人生的憧憬和新奇,踏上了故乡这片热土,成为这里一所乡村中学的一名老师。

我满怀信心和激情,一腔热血投入到教育工作中,我精心备课,认真上课,细心批改作业,学生作业中的哪怕是一个微小的错误,我都会帮他们指正过来。

对学生更是一视同仁,唯恐哪个学生没照顾到。

课堂上给学生详细讲解,唯恐漏掉一个知识点,看到学生迷茫的脸和似懂非懂的眼,我竟也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地重讲。

该到期末考试了,我自认为该掌握的重点知识全都教给了学生,我的教学任务已顺利完成,考试成绩一定不会差。

就在我迫不及待的批阅考卷的时候,学生试卷上出现的风马牛不相及的答案和许多空白,令我瞠目结舌。

我陷入了深深地沉思之中:我平时课堂上讲的这么细,为什么学生还是不会做?老师的主要任务不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吗?估计是学生该学的自己没认真学吧。

又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春季,时光如白驹过隙,不知不觉我在三尺讲台已度过了十个春秋。

一天,校园广播里通知:"某某老师指导的九一班某某同学荣获全国中学生语文能力大赛初中组二等奖。

同时某某老师还获得了区级说课大赛一等奖。

"我听到了自已的名字,一瞬间与学生相处的点点滴滴尽现眼前:平日里对学生嘘寒问暖,学习上鼓励帮助,生活上关心照顾。

与学生一起背诗,和学生一块儿唱歌,跟学生共度节日,……课堂上的谆谆教诲被学生写进了日记中和作文里。

与学生和睦融洽地相处,使得我的教学工作开展的尤其顺利。

这一年的中考成绩是近两年最满意的。

我欣喜,我快乐!原来老师不能只做高高在上的师者,还需关注学生的生活和品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孩子在一起――走在诗意的道路上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诗词典籍无以计数;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历代诗人浩如繁星。

中国有着悠久的诗教历史,对诗教作用的认识也非常深刻。

孔子说:“入其国,其教可知也。

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

”一个诗歌兴盛的时代,也肯定是一个民族强盛的时代,无论是春秋时代,还是唐宋时代。

一个不读诗歌的民族,将是一个可怕的民族。

一个爱诗的民族一定是一个有文化素养的、有希望的民族!近年来,我们国家也逐渐重视诗歌的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明确要求“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并在阶段目标中强调,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这意味着儿童诗在小学低年段已成为学生阅读的主要内容之一。

儿童诗是指以儿童为主体接受对象,适合于儿童听赏、吟诵、阅读的诗歌。

它应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既包括成人诗人为儿童创作的诗,也包括儿童为抒怀而创作的诗。

儿童诗是诗的一个分支,由于它受到特定读者对象心理特征的制约,因此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所进行的艺术构思、所展开的联想和想象、所运用的文学语言等等,都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必须是儿童所喜闻乐见的。

这样才能在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思想情操,激发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尤其在培养儿童健康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力上,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

儿童诗突出的特点是:主题单纯,内容浅显,语言凝练,韵律和谐,富有儿童情趣,贴近儿童的生活,很受儿童的喜爱。

有研究表明: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是以直观表象的形式进行思维的。

他们的形象思维的发展远胜于抽象思维。

所以,他们更喜欢短短的,却又不乏童真、童稚和童趣的语言。

正是这个原因,根据课程标准编制的实验教材,儿童诗作为了低年级课文的主体。

仅以人教版低年级课标实验教材为例,课文中儿童诗的分布与比重分别是:一年级上册有10 篇,占全部课文的 33.3%;一年级下册有6 篇(其中两篇在语文园地中),占全部课文的 1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年(1-2年级)目标中也明确提出,“要诵读儿歌、童谣、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要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可见,儿童诗是低段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在低年级段发展儿童语言,培养学生鉴赏和写作能力的最重要的教学资源,让孩子多学诗歌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让孩子阅读诗歌,尝试写诗,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基于以下三个大的因素:一、开发孩子的想象力诗离不开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诗。

想像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

想象与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都属于高级的认知过程,它们都产生于问题的情景,由个体的需要所推动,并能预见未来。

,一个专家团队,对21个世界大国进行儿童各项能力测试,结果中国的孩子:计算能力排名第一,创造能力排名倒数第五,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

小学生思维训练处在以具体表象为主要形式,并逐渐向抽象概念思维过渡的阶段,也就是说小学阶段是发展形象思维的黄金阶段。

有人认为,只有诗人需要幻想,这是没有理由的,这是愚蠢的偏见!甚至在数学上也需要幻想的,甚至没有它就不可能发明微积分。

(列宁)“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爱因斯坦说。

儿童喜欢想象,他们生长在梦想的世界,甚至有时都分不清现实和梦想的界线。

儿童的梦想创造了一个和平盎然的充满人情人性的世界。

在梦想里,有一个比现实更有诗意的更宏大的世界。

在那里,孩子是诗人。

那些使他们愉悦的诗歌,正是他们心灵游戏的活动,是精神的自由创造。

通过儿童诗的阅读和创作,是对儿童进行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

孩子的小脑瓜里盛开着诗的花朵,有着丰富的想象力。

孩子们用自己创造性的想象来认识并诠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在他们通过想象而诗化的世界里,花儿会笑、鸟儿会唱、草儿会舞、风儿会跑……孩子是天生的诗人,有着最纯真的童心,蕴藏着美好的情感、善良的愿望、有趣的情致。

这就是孩子写诗的优势,只不过这优势如同一颗种子被埋在孩子的心灵花园里,如果作为园丁的我们能给予阳光,施予雨露,我想这诗的种子也许就能长成参天大树。

如上了第一单元关于春天的课文之后,问孩子们,春天是什么。

孩子们这样回答:春天是一朵快乐的花/带来香香的味道(徐静涵)春天是一只彩色的蝴蝶/悄悄地停在阳台的花盆上(徐琬齐)春天是一只欢叫的小鸟/在蓝蓝的天空(应卓彤)春天是小朋友的一张张笑脸/着风筝在天空飞扬(胡家铭)二、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体验力写作学认为,观察是指在有目的,有辨析地看的同时,调动其他感官,如感知、认识客体,而获得写作材料的一种重要方法。

在观察的过程能够中,我们的感官,常常各司其职。

但有时候也可以打通,由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心理学上成为通感。

即各种十五本身是多种属性的综合体,人们可以从不同方面感受它。

通感对写作的意义特别大,反之,写作也能反作用于训练人的通感能力。

举有这种能力的人善于运用语言把它眼中的世界描绘得生动多姿。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文章要写得生动形象,首先要善于观察的原因所在。

体验是通过亲身实践直接感受并进而认识客观事物及其环境的过程。

体验比观察更带有感情色彩。

体验是亲身实践并有感情参与的一种综合心理过程。

文学创作特别需要通过体验这一途径搜集和积累创作素材。

体验有两个含义:一是强调生命,生活体验就是指对生命、生活的亲身感觉。

二是强调主动性。

三是从自己的内心情感出发,主动地有目的地去感觉。

例如3月16早上,雾特别的大,在诵读完课文和《日有所诵》等功课后,我指指窗外的浓雾说:“今天来学校的时候,有没有发现雾特别大?”学生兴奋起来了。

“那谁来说说,雾像什么?雾带给你什么感觉呢?”孩子张口说出自己的看到的,感受的,体验到的,就变成了一句句诗歌。

《雾》/吴芷婧/雾像仙境/我走进雾里面/教学楼是城堡/我是城堡里的公主。

《雾》/夏闻潞徐真臻/雾的胳膊很长/把我紧紧地抱在怀里/把楼房紧紧地抱在怀里/把山也紧紧地抱在怀里/雾的胳膊很长。

《雾是什么》/雾是白色的翅膀/我和同学都是神话里的人物(黄晨硕)雾像一只大口袋/包住了街道,包住了整个城市(胡轶炫)雾像一块布/蒙住了我的眼/什么都不见了(叶宸恺)。

《走进雾里》/徐湛凯/走进雾里/就是走进了梦里/一切都模糊了/走进雾里/就像是走进小的时候/童话的世界。

孩子天生就是诗人。

当孩子们能够用语言来表现他的观察和体验时,他的语言是颇具特色和个性的,是浑然天成的。

他们诗中的大量句子,都是孩子自己的语言,浅显易懂而富有童趣。

三、培养孩子的语感王尚文先生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感必然是社会的人对具有认识,情感内容的语言对象全方面的直觉感受与判断。

因而,语感决不只是一种语言知识,而是和人的观念,人的情绪交织在一起的,是一种具有社会性的深刻而丰富的感受。

王先生还认为:语文教学应当是学生心灵与感受和课文作者在言语形成中的遇合,把课文言语对象化于学生的心灵与感觉。

其实,他所提倡的语文教学,不正是我们在儿童诗阅读赏析中还原体会法所追求的教学目的吗?我们的还原体会法,实际是引领孩子们,懂得读诗不能只有从诗句的语义层面去理解。

学生是在用他们的直觉,内在生命和律动,对社会万事万物的理解和体验来选择语言方式。

他们的诗是他们心灵感受与外界事物的对话。

孩子们是他们用极具个性的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他们的所见,所想。

诗歌是如此重要,也是如此美丽。

专家说:读诗的孩子聪明,聪明的孩子读诗。

于是,我和孩子是这样做的:1、诵读优美童诗,打开童诗的大门。

著名的美学理论家朱光潜先生认为: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从读诗入手。

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文学……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的媒介,能欣赏诗的人们不但对于其他种种文学可有正确地了解,而且也决不会觉得人生是一件干枯的东西。

可见对诗歌兴趣的培养,不仅仅是培养一种高素质的文学修养,而且也会使我们的人生更丰富、更快乐。

从儿童认知的规律看,他们入学后学习语文是以口语为基础来发展其书面语的,易接受短小的文学形式。

童诗中有精练的语言,奇特的比喻,机智的比拟,鲜活的动词,丰富的想象,新颖的构思,细腻的感受,纯真的童心等等,到处都闪烁着智慧的火花,释放着无穷的魅力,是最适合孩子作为语言学习的短文。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刘勰的话也告诉我们,要做好一件事必须先进行了解,童诗写作也是如此。

让孩子们从欣赏开始,多读一些好的童诗作品,让诗和他们亲密接触。

关键要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听诗、读诗、赏诗的氛围。

让孩子们浸泡在优美的、灵动的,充满智慧的诗歌作品之中,体会人间至真、至纯、至美的感情,从而得到最初的文学的感染。

组织学生阅读童诗,我采用多种方式,既有课内读,也有课外读,既有集中读,也有分散读,可以用眼睛读,也可以用耳朵读。

赏读的诗歌非常丰富,既可以是圣野、金波等大陆名家的童诗,还有向孩子们积极推荐日本的金子美玲、台湾的林良、林焕彰等,美国的一些大师的作品。

有些孩子还从网络上买来一些优秀的诗集,如金子美玲的《向着明亮那方》。

有空没空,拿出来翻翻,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浸染。

因为一些政治的因素,许多极其优秀儿童诗却没有没收录到语文书或是大陆出版的书籍上,现在情况有所改变。

文学是没有国界的。

为此,专门给孩子整理了一些大陆以外儿童诗歌,让孩子们装订成册,便于孩子早读和在家是诵读。

诵读的内容也可以是小孩子自己创作的优秀童诗,例如,每天放学的时候,我都在大屏幕上播放当天或前天孩子们写的诗歌。

我还给孩子们写的诗歌花时间从网上寻找相适应的图片或图画,让孩子们的诗歌看上去更美。

这是一个展示的窗口,更是一个激励的窗口。

“妈妈,那是我写的儿童诗!”那是多么骄傲。

每天我还把班级里孩子们写的诗歌放到班级QQ群里,让更多的家长来了解孩子们情况。

读了好的诗歌,就会从中受到熏陶,感受到诗的节奏、情趣和优美的意境。

这样一路读来,不但陶冶了孩子们的情操,增强了他们的语文素养,更是激发了他们对诗歌的喜爱和写童诗的欲望。

如一天,有人向我报告,老师谁谁把这朵花摘下来了。

看着这朵花,我给孩子们找来著名诗人金波写的《花朵开放的声音》--我坚信花朵开放的时候,有声音。

它们唱歌,演奏音乐,甚至欢呼、喊叫。

蜜蜂能听见,蝴蝶能听见,那只七星瓢虫也能听见。

为什么我却听不见?我摘下的鲜花,已停止了开放。

让孩子们通过阅读感受花的美丽和芬芳,感受花朵生命的可贵,在阅读美丽的诗歌中,孩子们的品行接受了默默的熏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