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11601探煤下山消突评价报告1 精品
消突评价报告
贵州泰昌安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普安县地瓜镇宏发煤矿材料暗斜井消突评价报告K0-105m编制:总工程师:普安县地瓜镇宏发煤矿编制日期:2019年3月15日目录前言...................................................................................................................................... - 1 - 第一章基本情况...................................................................................................................... - 2 - 第二节瓦斯情况.............................................................................................................. - 3 - 第三节通风瓦斯抽放系统.............................................................................................. - 3 - 第四节掘进工作面防突安全设施.................................................................................. - 4 - 第五节其它................................................................................................................ - 4 -一、防突机构及责任制.............................................................................................................. - 4 -二、防突管理.............................................................................................................................. - 4 -三、防突培训.............................................................................................................................. - 4 -四、突出事故应急预案.............................................................................................................. - 5 - 第二章区域综合防突措施...................................................................................................... - 5 - 第三章评价过程、结果、建议.............................................................................................. - 6 - 第一节评价范围.............................................................................................................. - 6 - 第二节评价依据.............................................................................................................. - 6 - 第三节评价过程简述...................................................................................................... - 6 - 第四节评价结论.............................................................................................................. - 8 - 第五节问题及建议.......................................................................................................... - 9 -前言为确保矿井生产的安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实事求是的对矿井采掘工作面区域防突措的施落实情况进行核查、测定分析,严格执行“区域防突措施先行,局部防突措施补充”的原则,坚决做到“不采突出面,不掘突出头”。
XXXX回采工作面消突评价报告
织金县XXXX镇XXXX煤矿11605回采工作面消突评价报告编制人:编制单位:总工程师:矿长:编制时间:规程(措施)会审记录表目录一、11605回采工作面基本情况.......................................................... 3二、评价的基础条件 ............................................................................ 4三、11605回采工作面采取的区域防突措施 ....................................... 7四、评价区域的划定和突出煤层区域措施效果检验方法 .................. 8五、11605回采工作面瓦斯抽采效果评价 ........................................... 9六、11605回采工作面消突评价结论 ............................................... 11贵得金公司XXXX煤矿11605回采工作面消突评价报告为扎实推进“通风可靠,消突,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瓦斯综合治理体系的建设,全面提升矿井瓦斯治理水平,有效防范和遏制瓦斯事故。
为保证11605回采工作面安全生产,根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要求,特编制11605回采工作面消突评价报告。
一、11605回采工作面基本情况1、地质构造状况该回采工作面地质情况比较简单,煤层赋存情况比较稳定,煤层倾角平均10°,煤层最小厚度0.50m,最大厚度2.3m。
根据本工作面回风、机运巷及中运巷在掘进时所揭露的情况表明,无断层出露,但局部地方有褶曲及顶鼓、底鼓现象,对正常开采影响不大。
2、瓦斯赋存情况我矿于2011年瓦斯等级鉴定,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20.79m3/t, 绝对瓦斯涌出量为4.95m3/min。
1260轨道下山第二循环(398.5m)消突评价报告
贵州兴安煤业有限公司糯东煤矿1260轨道下山掘进工作面第二循环(里程398.5m-458.5m)消突评价报告编制人:编制单位:通防部编制时间:二〇一四年二月会审意见记录表1260轨道下山掘进工作面第二循环(里程398.5m-458.5m)消突评价报告一、巷道基本概况(一)巷道位置及相邻关系工作面位于柏家大地以西约1000m,北邻风井场地,南邻大坪,工作面北为副平硐,距离约9m。
(二)煤层赋存情况及顶底板岩性1260轨道下山掘进工作面内26煤沉积较不稳定,厚度变化明显,最薄0.5m,最厚3.0m,平均2.0m,灰黑色,块状,条带状结构,以亮煤为主,似金属光泽,参差状断口,半亮型,含少量黄铁矿结核,夹矸为炭质泥岩,夹矸平均厚度0.3m。
详见表1:表1 顶底板岩性特征表1260轨道下山从现里程(361米处)往前施工,施工方位角为89°10′,以26煤顶板为巷道顶板向前掘进,施工长度为140m,巷道为矩形断面,净宽5000mm,净高3000mm。
(四)地质构造概况1260轨道下山构造较简单,仅局部有褶曲构造,据勘探报告分析没有大的断裂构造,构造复杂程度为简单类型。
地层走向总体为北西—南东,倾向北东,局部地层走向为北东,倾向南东,顶底板岩石强度中等,稳定性较好。
(五)水文情况1260轨道下山的开口位置埋藏较浅,直接充水含水层主要为本身基岩裂隙水,出水形势以渗水、淋水、滴水等方式直接进入巷道。
岩石裂隙是降雨入渗补给的主要途径,而大气降水是地下水、地表水的主要补给来源。
井巷涌水量据原华兴矿调查资料为3.2m3/h。
水文地质类型应属于简单型。
二、26煤突出危险性及瓦斯参数根据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2013年7月提交的《糯东煤矿26号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显示:煤层瓦斯放散初速度△P=16.9-17.3 、煤的坚固性系数f=0.42-0.45、煤层瓦斯压力0.95MPa、瓦斯含量9m3/t、煤层破坏类型为IV类。
消突评价报告
消突评价报告⽬录前⾔ (2)⼀、评价范围 (2)⼆.评价依据 (3)三.评价过程简述 (3)四.评价结论 (4)第⼀章基本情况 (5)第⼀节⼯作⾯基本情况 (5)⼀、⼯作⾯与周边关系 (5)⼆、⼯作⾯与地表关系 (5)三、煤层及⽡斯情况 (5)四、⼯作⾯通风情况 (6)五、⼯作⾯回采情况 (6)第⼆节⽡斯情况 (6)⼀.矿井⽡斯情况 (6)⼆.⼯作⾯⽡斯赋存 (8)第三节矿井⽡斯抽放系统 (9)第四节其它 (9)⼀、防突机构 (9)⼆.防突管理 (9)三.防突培训 (11)四.突出事故应急预案 (11)第⼆章区域综合防突措施 (11)第⼀节区域防突预测 (11)第⼆节区域防突措施 (12)⼀、开采保护层 (12)⼆.预抽回采⼯作⾯⽡斯 (12)第三节区域措施效果检验 (19)⼀、煤层⽡斯预抽率 (19)⼆、残余⽡斯压⼒ (20)第三章评价过程及依据 (20)第四章最终评价结论 (25)第五章问题及建议 (25)附图:1、矿井通风系统⽰意图2、116'6-3采⾯抽放钻孔平⾯设计图3、116'6-3采⾯巷抽放、测压竣⼯图4、116'6-3采⾯考察钻孔设计图前⾔⼀、评价范围116'7机巷坐标:x:2948383.5—2948557.52;Y :35548828.66—35549058.09;z :+1805.3—+1832.76;116'7风巷坐标:x:2948475.56—2948722.94;Y :35548752.63—35549035.54;z :+1841—+1874.1;116'7探煤上⼭坐标:x :2948557.52—2948654.22;Y :355489035.84—35549031.92;z :+1832.16—+1855.76;116'7风巷探巷坐标:x :2948654.22—2948679.62;Y :35549031.92—35549058.09;z :+1855.76—+1857.65;116'7切眼坐标:x:2948722.94—2948679.62;Y :35549035.54—35549058.09;z :+1874.1—+1857.65;评价范围为116'7回采⼯作⾯全部范围。
消突评价报告
贵州首黔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盘县杨山煤矿仃#联络巷消除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的分析评价报告(KO+O rrr KO+37m)编制单位:杨山煤矿通防科编制时间:2014年8月5日17#联络巷消除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的分析评价报告(K0+Omr KO+37m)一、17#联络巷(KO+Om r KO+37m段概况1、17#联络巷布置情况:17#联络巷从1400进风石门北侧沿17#煤层走向掘进48米到17#回风上山设计位置;沿煤层倾向向上拓展到+1442m标高,并贯通回风下山,形成17#回风上山,巷道全长183米(详见17#联络巷平面布置示意图)。
2、煤层顶底板及层间距情况:根据地质资料分析,本采面范围内下方13#煤层已经开采完毕,13#煤层距本采面12#煤层层间距为8.3m,在卸压范围内,可做为下保护层,13#煤层的采空区面积66320m2开采最低标高为+1437m上方距10#煤层层间距为21m 未进行开米(详见17#联络巷米空区及卸压范围计算图)。
3、煤层情况:根据贵州省国土资源厅文件(黔国土资储备字[2011]76 ):关于《贵州省盘县杨山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及评审意见(黔国土规划院储审字]2011 ]第36号)表明,12#煤层:位于上二叠统宣威组中段(P3x2),距13#煤层约8.37m。
层状分布于矿区范围内,结构较复杂,普遍沉积较发育,煤层厚度在0.38〜2.84m之间,平均厚度1.74m。
为单一煤层,全区可米。
本煤层属焦煤,灰分17.84%、硫分2.16%、挥发分19.22%、发热量32.26MJ/Kg4、开采技术条件:(1)煤层顶底板条件12#煤层围岩属于软质岩层,顶板易破碎,底板岩性抗压强度低。
(2)瓦斯根据本矿2009年、2010年、2011年连续三年瓦斯等级鉴定报告(批文号分别为黔能源发[2009]252号、黔能源发[2010]802号、黔能源煤炭[2011]833 号),均鉴定为高瓦斯矿井。
11601探煤下山消突评价报告1
贵州万海隆矿业集团水城县三岔沟煤业有限公司11601探煤下山(40~100m段)消突评价报告水城县三岔沟煤业有限公司二〇一三年五月十六日水城县三岔沟煤业11601探煤下山消突评价报告(40~100m段)矿长:总工程师:安全副矿长:生产副矿长:机电副矿长:采矿副总:通防副总:机电副总:施工负责人:编制:李献书2013年05月16日消突评价报告会审目录章前言一、评价范围二、评价依据三、评价过程简述四、评价结论第二章基本情况第一节评价范围基本情况第二节矿井瓦斯抽放系统 (77)第三节其它 (88)第三章区域综合防突措施 (88)一、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1010)二、区域防突措施 (1010)三、区域措施效果检验 (1111)第四章评价过程 (1111)第五章最终评价结论 (1414)第六章问题及建议 (1515)第一章前言一、评价范围11601探煤下山40m~100m段。
二、评价依据根据如下:1、《煤矿安全规程》(2011版);2、《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AQ1025-2006);3、《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4、《煤矿瓦斯预测方法》(AQ1018-2006)。
三、评价过程简述1、项目可行性分析根据已采取的防突措施,其措施的控制范围及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的瓦斯压力达到《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的要求(小于0.74 MPa),进行评价。
2、成立评价、评审组织机构水城县三岔沟煤业分别成立评价组和评审组对11601探煤下山进行评价。
1)评价组成员:组长:蔡学勋(总工程师)成员:李献书(副总工程师)通防科:杨月全安全科:张立坤防突队:周兴安掘进队:王云富(队长)2)评审组组长:矿长:李波成员:安全矿长:陈柏霞生产矿长:张立辉机电矿长:陈铁兵调度室:唐东海3、项目分工评价组:副总工程师李献书,负责收集整理工作面瓦斯地质资料,落实工作面的布置;防突队周兴安负责完善通风系统及防突设施;采掘进队队长王云富负责措施贯彻并负责执行好安全防护措施;技术科负责资料的收集、整理及报告的编制;防突队负责区域防突措施和局部防突措施的实施;安全科负责监督各项措施的实施;总工程师负责组织报告的评价。
煤巷掘进消突评价报告范本(WORD档)-12页文档资料
XXXX运输巷掘进工作面消突评价报告(09)(16、17#钻场)编制人:日期:年月日评价组成员签字表目录第一章前言1.1 评价范围 (24)1.2 评价依据 (4)1.3 评价过程简述 (4)1.4 评价结论 (5)第二章基本情况 (5)第一节工作面基本情况 (5)第二节矿井瓦斯抽放系统 (7)第三节其它 (8)2.3.1 防突机构及责任制 (7)2.3.2 防突管理 (7)2.3.3 防突培训 (8)第三章区域综合防突措施 (8)第四章评价过程 (113)第五章最终评价结论 (12)第六章问题及建议 (14)第一章前言1、评价范围起始坐标:x:2960706.33;y:35604015.25; z:+1257.36;终点坐标:x:2960742.31;y:35604041.87;z:+1252.03;即XXXX运输巷y10点前16.3—61.1m段1.2、评价依据根据如下:1.2.1、《煤矿安全规程》(2019版);1.2.2、《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AQ1025-2019);1.2.3、《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1.2.4、《煤矿瓦斯预测方法》(AQ1018-2019)。
1.3、评价过程简述1.3.1、项目可行性分析根据已采取的防突措施,其措施的控制范围及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的残余瓦斯含量(小于8m³/t)及瓦斯压力(小于0.74 MPa)均达到《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的要求,进行评价。
1.3.2、评审组织机构成立评审组对XXXX运输巷16、17#钻场抽放效果进行评价。
评价组成员:组长:总工程师xx成员:安全矿长 xx生产技术部xx防突队长 xx防突技术员 xx1.3.3、项目分工评价组:防突技术员xx负责对本评价的结果进行汇总以及报告的编写;防突队长xx负责落实现场抽放钻孔、设备的施工、安装及维护,保证区域措施的进行;生产技术部长xx负责收集整理措施区域煤层瓦斯地质资料,负责审查报告,提出并落实报告中未完善的措施及资料;安全矿长xx负责现场施工质量,监督检测监控数据的真实性,并负责本评价后以后的现场施工的安全工作;总工程师xx负责组织报告的评价。
1901回采工作面消突专项评价
1901采煤工作面消突评价报告报告主要编制:防突机构负责人:总工程师:驻矿安全监察处长:2012年3月1日评价组成员签字表(复审)序号项目或专业姓名所属单位现任职务签字1主要编制姚国权抽采队队长2 郭贵祥抽采队技术负责人3参与编制方明抽采队分管防突副队长4 韩平邦抽采队分管抽放副队长5 李发元通风队技术负责人6 苏才贤生产技术科主管掘进(掘进)技术员7 生产技术科分管地质测量副科长8 段兴中安全科副科长9 郭贵祥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10报告审核赵吉通风副总工程师刘俊乃总工程师审查组成员签字表(复审)序号项目或专业姓名所属单位现任职务签字1 主要审查罗碧方安全科科长2参与审查苏才贤通风队队长3 李发昌生产技术科科长4 姚国权施工单位队长57 报告审核柏文云驻矿安全监察处处长目录前言 (4)一、评价范围 (4)二、评价依据 (4)三、评价过程简述 (4)四、评价结论 (5)第一章基本情况 (5)第一节工作面基本情况 (5)一、工作面位置及与临近工作面关系 (5)二、工作面与地表关系 (5)三、煤层及瓦斯情况 (5)四、工作面通风情况 (6)第二节瓦斯情况 (6)一、矿井瓦斯情况 (6)二、工作面瓦斯赋存 (7)第三节矿井瓦斯抽放系统 (7)第四节其它 (8)一、防突机构 (8)二、防突管理 (8)三、防突培训 (9)四、突出事故应急预案 (9)第二章区域综合防突措施 (9)第一节区域防突预测 (9)第二节区域防突措施 (10)一、开采保护层 (10)二、预抽回采工作面瓦斯 (10)第三节区域措施效果检验 (11)第三章评价过程及依据 (11)一、评价过程 (11)第四章评价结论 (12)第五章问题及建议 (12)附件: (13)前言一、评价范围本次评价范围为1901采面工作面整个回采区域二、评价依据1、《煤矿安全规程》(2010版);2、《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AQ1025-2006);3、《预抽回采工作面煤层瓦斯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措施效果评价方法》(MT/T 1037-2007);4、《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
11运输下山揭煤消突报告
纳雍县夫康煤矿11运输下山底平巷过断层消突评价报告编制单位:夫康煤矿通防科编制人:吴恒灿通防副总:赵凤龙总工程师:张会辰编制时间:2014年12月10日消突评价会审意见1、经会审:11运输下山揭煤消突评价程序合理,数据准确清晰,评价结果准确,通过该消突评价报告。
2、该评价报告报永基公司审批后恢复11运输下山掘进施工。
3、必须按照揭煤措施程序执行,揭煤期间严格执行远距离放炮、放炮断电撤人及现场盯守等防护措施。
4、揭煤期间和揭露煤层后的施工中,必须严格执行放炮后至少等40分钟方可进入工作面的规定。
会审单位及人员签字:通防科:年月日调度室:年月日技术科:年月日机电科:年月日安全科:年月日机电矿长:年月日安全矿长:年月日生产矿长:年月日总工程师:年月日矿长:年月日目录前言 (3)一、评价范围 (3)二、评价依据 (3)三、评价过程简述 (3)四、评价结论 (4)第一章基本情况 (4)一、11运输下山底平巷概况 (4)二、煤层瓦斯情况 (5)三、工作面通风情况 (5)四、工作面瓦斯赋存情况 (6)五矿井瓦斯抽放系统 (6)六、其它 (6)第二章区域综合防突措施 (7)一、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7)二、区域防突措施 (7)三、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 (8)四、区域验证 (8)第三章最终评价结论 (9)第四章问题及建议 (10)第五章附图 (10)前言一、评价范围11运输下山是主平硐的延伸工程,布置在岩层中,在16#煤层和22#煤层之间掘进,目前该巷道已施工到底部平巷,根据在ZJ25+29m迎头工作面施工超前探孔见煤情况分析,预计在巷道前方16.5m处顶板存在厚度0.25--1.2m的未编号煤层。
揭煤范围在工作面迎头前7--12m的位置,此次消突评价的范围是11运输下山底部平巷工作面前方24.4m,巷道轮廓线两侧12m范围的穿层揭煤钻孔预抽区域。
二、评价依据1、《煤矿安全规程》(2011版);2、《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AQ1025-2006);3、《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4、《煤矿瓦斯预测方法》(AQ1018-2006)。
煤矿 1140轨道石门揭煤区域抽采达标评判及消突评价报告正规版
煤矿1140轨道石门揭煤区域抽采达标评判及消突评价报告(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xx县xx乡xx煤矿+1140轨道石门揭煤区域抽采达标评判及消突评价报告xxxx矿业投资控股+1140轨道石门揭煤区域抽采达标评判及突评价报告审签表目录前言: (5)(1)编制依据.............................................................................................................5(2)矿井瓦斯等级鉴定和煤层突出危险性鉴定的情况.........................................5(3)区域预抽效果评判结果.....................................................................................6矿井概况....................................................................................... (7)1.1 矿井所在地理位置、交通情况 (7)1.2 井田境界....................................................................................................... (8)1.3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8)1.4 地层....................................................................................................... (8)1.5 地质构造....................................................................................................... (10)1.6 煤层赋存....................................................................................................... (10)1.7 瓦斯赋存情况......................................................................................................121.8 矿井通风....................................................................................................... (13)1.9 采煤工艺....................................................................................................... (13)1.10 其它....................................................................................................... (14)2.预抽区域概况.......................................................................................142.1 预抽区域位置与规模 (14)2.2 煤层赋存....................................................................................................... (15)2.3 地质构造....................................................................................................... (16)2.4 瓦斯基本参数......................................................................................................16 2.5 运输巷断面、形状 (16)2.6 掘进工艺....................................................................................................... (16)3.突出危险性分析 (17)3.1 C14煤层相邻矿井突出情况 (17)3.2 矿井C14煤层突出情况 (17)3.3 该运输巷掘进情况 (17)3.4 该运输巷突出危险性分析 (18)4.预抽区域钻孔布置 (18)4.1 预抽方法....................................................................................................... (18)4.2 预抽钻孔布置 (1)85.预抽钻孔施工......................................................................................18 5.1 钻孔施工地点 (1)95.2 钻孔施工时间 (1)95.3 打钻情况过程中的喷孔和瓦斯涌出情况 (20)5.4 钻孔竣工情况 (2)6.预抽情况 (20)6.1 瓦斯抽采系统 (2)6.2 堵接情况....................................................................................................... (21)6.3 预抽时间及瓦斯抽放参数 (22)7.抽放量....................................................................................... (22)8.评价的地质单元划分 (23)8.1 评价的地质单元划分原则 (23)8.2 评价的地质单元划分 (24)8.3评价单元划分的结果 (24)9.残余瓦斯含量计算 (24)9.1 预抽效果有效控制范围界定 (24)9.2 瓦斯抽采后煤的残余瓦斯含量计算 (25)10.区域效果检验 (2)810.1 区域效果检验方法 (28)10.2 抽采钻孔均匀程度评价 (28)10.3 区域预抽效果检验钻孔布置 (28)10.4 区域检验结果 (28)11.抽采效果达标评判 (30)11.1 瓦斯抽采基础条件评价 (30)11.2 抽采效果达标评判 (31)11.3 +1140轨道石门瓦斯预抽达标评价结论 (32)12.消突评判....................................................................................... (32)12.1 区域预抽效果检验钻孔施工情况 (32)12.2 评判单元内的瓦斯含量的变化 (33)12.3 评判单元突出危险性评判 (33)13.附件....................................................................................... .. (35)前言(1)编制依据①《煤矿瓦斯抽采达标暂行规定》安监总煤装[2021]163号;②《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③矿方提供的预抽钻孔施工原始记录;④矿方提供的预抽钻孔验收台帐;⑤矿方提供的瓦斯抽放台账;⑥矿方提供的钻孔设计图和竣工图;⑦矿方提供抽采计量、抽采系统、抽采管理制度等资料;⑧《关于加强煤矿瓦斯抽采计量管理工作的意见》黔安监煤矿[2021]242号;(2)矿井瓦斯等级鉴定和煤层突出危险性鉴定情况黔能源煤炭[2021]489号“关于毕节市工业和能源委员会《关于请求审批2021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报告》的批复”,瓦斯等级鉴定:瓦斯绝对量4.84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8.2m3/T ;二氧化碳绝对量0.96m3/min,为瓦斯矿井。
采煤工作面消除突出危险性技术评价报告
采煤工作面消除突出危险性技术评价报告某某煤矿二〇〇八年十一月五日某某煤矿P41102(中)工作面消除突出危险性技术评价报告参加评价人员:通风工区:技术科:地测科:安检科:地测副总:通风副总:驻矿安全监察处主任工程师:总工程师:一、评价依据:《煤矿安全规程》(2006版)《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AQ1025-2006)《预抽回采工作面煤层瓦斯防治没与瓦斯突出措施效果评价方法》(MT/T 1037-2007)《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二、工作面概况P41102(中)工作面位于平四采北翼+1649——+1719水平之间,回风巷南至二片口瓦斯巷回风下山,运输巷南至三片口瓦斯巷与二片口高位巷交岔点,北至P41102下水道。
工作面上限标高+1718.700m,下限标高+1649.561m。
该面切眼中上部以北为小窑破坏区,且回风巷在掘进过程中多处与小窑掘透;工作面倾斜上方有P31112工作面、P31112(外)工作面(与P41102中回巷平距0~5米)采空区,倾斜下方尚未布置工作面,顶部有P30712工作面、P40702工作面采空区及平三采井筒、采区石门等老巷;顶部斜下方有P40704(中)工作面正在回采(受构造影响,最小层间距约29m)。
该工作面与地表最大高差为300.5m,最小高差108m。
走向长度615m,倾斜长度172m,煤层倾角16.5°,煤层厚度7.2m,地质储量111.2057万吨,开采具有突出危险的11#(C409)煤层。
三、工作面开采参数及临近煤层开采情况:1、工作面位置及与临近工作面关系P41102(中)工作面位于平四采北翼+1649——+1719水平之间,回风巷南至二片口瓦斯巷回风下山、运输巷南至三片口瓦斯巷与二片口高位巷交岔点,北至P41102下水道。
工作面上限标高+1718.700下限标高+1649.561。
该工作面倾斜上方有P31112工作面、P31112(外)工作面(与P41102中回巷平距0~4米)采空区,倾斜下方尚未布置工作面,顶部有P30712工作面、P40702工作面采空区及平三采井筒、采区石门等老巷;顶部斜下方有P40704(中)工作面正在回采(受构造影响,最小层间距约29m)。
效果评估报告 煤矿
效果评估报告煤矿为了评估煤矿的效果,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经济效益和职工福利等。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评估煤矿的效果,首先需要考虑矿山的生态环境是否得到保护。
在开采过程中,是否进行了植被恢复和水源保护等工作。
其次,需要评估煤矿的矿石处理过程是否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如废水、废气、废渣的处理问题。
还需要评估煤矿的尾矿处理设施是否合理有效,是否存在溢漏等问题。
通过这些评估指标可以判断煤矿是否达到环境保护的标准。
安全生产是对煤矿效果评估的重要方面之一。
评估煤矿的安全生产情况需要考虑两方面的指标,一是煤矿的事故发生率,二是事故处理能力。
通过评估煤矿的事故发生率可以判断煤矿的安全管理是否到位,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而事故处理能力则可以评估煤矿的应急救援措施是否完善,是否能够有效处理煤矿事故。
只有在安全生产方面表现良好的煤矿才能获得高效果评估。
经济效益是评估煤矿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评估煤矿的产出量和产能利用率等指标可以判断煤矿的经济效益。
同时,还需要评估煤矿的成本控制、效益分析,以及市场开拓等方面。
只有在经济效益方面取得显著成果的煤矿才能得到良好的效果评估。
最后,评估煤矿的效果还需要考虑职工福利。
评估煤矿的职工工资、劳动条件、工作环境等方面,可以判断煤矿的员工福利是否得到保障。
此外,还需要评估煤矿的职工培训和技能提升等方面,以确保员工的职业发展机会。
只有在职工福利方面表现优秀的煤矿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评估。
综上所述,煤矿效果的评估需要综合考虑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经济效益和职工福利等方面的指标。
只有在各个方面表现良好的煤矿才能获得高效果评估。
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作,提高煤矿效果,是煤矿管理者的责任。
113101回风巷掘进工作面消突评价报告范本(共五则)
113101回风巷掘进工作面消突评价报告范本(共五则)第一篇:113101回风巷掘进工作面消突评价报告范本113101回风巷掘进消突评价报告一、概况113101回风巷设计工程量1000米,113101回风巷已施工16个瓦斯抽放孔对巷道迎头的煤层进行预抽,13-1煤层厚度1.7米,直接顶多为泥质粉砂岩,含1~3层较稳定的薄煤层;底板按10m左右统计,直接底板为泥岩,下部一般为粉砂岩和泥质粉砂岩;煤层倾角28,煤层走向93,煤层相对瓦斯含量为6m/t(参照瓦斯地质说明书的推算数据),113101回风巷掘进区域的地质构造情况分析,根据开采方案及安全专篇的资料分析情况,结合井田范围内揭露的地层情况分析,113101回风巷掘进区域不存在大的断层、褶曲等构造,但局部地段小构造有可能存在,巷道方位角为93,断面13.5 m,支护方式为锚杆配合锚网喷联合进行支护,113101回风巷开口处巷道标高为+937m,该条巷道是今后113101采面的一条回风巷道。
工作面采用2*15KW的轴流式局部通风机进行供风,工作面风量为360m/min。
正常情况下瓦斯浓度为0.12%,预计掘进过程中瓦斯浓度为0.32%,正常掘进情况下瓦斯涌出量为0.43m/min,预计掘进过程中瓦斯涌出量为1.15m/min。
33303二、防突措施及效果评价:113101回风巷采用的防突措施从113101回风巷工作面开口处迎头施工长钻孔抽放瓦斯:从2012年6月10日开始进行抽放,对煤体瓦斯进行预抽,在工作面迎头施工抽放钻孔16个孔,进行预抽13煤层的煤体瓦斯。
1、钻孔控制范围根据AQ1026-2006《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顺层抽放钻孔控制范围为:“钻孔必须控制到巷道上帮20m,下帮10m的范围之内”的要求,通过收集实际施工的钻孔资料分析,工作面施工的钻孔控制范围满足设计要求。
2、钻孔控制范围抽采量该循环抽放从2012年6月10日开始连抽后每天进行抽采参数检测,截止到2012年7月16日早班,共抽采瓦斯纯量9875.42m。
11601采面消突报告讲解
水城县甘家沟煤业有限公司11601采煤工作面M16煤层消突效果评价报告水城县甘家沟煤业有限公司二○一五年七月三十一日前言根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第五十三条、五十四及五十五条要求,我矿组织具有防突工作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评价组对11601采面M16煤层防突工程实施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组成员按照《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的要求,认真深入现场实际了解、调查和收集资料,并对11601采面现场布置检验测点,并编制本报告。
一、评价范围本次评价范围为甘家沟1150车场南翼11601运输巷272米,回风巷246米,高差31.6米,真倾斜36米(共9324m2)范围11601回采工作面。
二.评价依据根据如下:1、《煤矿安全规程》(2013版);2、《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AQ1026-2006)3、《瓦斯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措施效果评价方法》4、《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
三.评价过程简述1、项目可行性分析根据已采取的防突措施,其措施的控制范围及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的瓦斯压力达到《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的要求(小于0.6MPa)或瓦斯残余含量小于6立方米/吨,可进行评价。
2、成立评价组及评审组甘家沟煤矿对11601采煤工作面进行防突专项评价,分别成立了评价组和评审组。
① 评价组成员:组长:胡晓珠成员:邓松、杨小鹏、却正友、张显春、柏卫祥②评审组:组长:王良平成员:陈天伦、邓彬林3、项目分工评价组:生产技术科负责收集整理工作面瓦斯地质资料,落实工作面检验钻孔的布置,负责资料的收集、整理及报告的编制;通风科负责完善通风系统及防突设施;防突队负责措施落实及贯彻、负责执行好安全防护措施,局部防突措施的实施;负责区域防突措施的实施;安全监察科负责监督各项措施的实施;总工程师负责报告的审核。
评审组:负责审查并修改报告,提出并落实报告中未完善的措施及资料,交组长审核后定稿。
第一章基本情况第一节概况一、地质简况矿区位于蟠龙盆形向斜南西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万海隆矿业集团水城县三岔沟煤业有限公司11601探煤下山(40~100m段)消突评价报告水城县三岔沟煤业有限公司二〇一三年五月十六日水城县三岔沟煤业11601探煤下山消突评价报告(40~100m段)矿长:总工程师:安全副矿长:生产副矿长:机电副矿长:采矿副总:通防副总:机电副总:施工负责人:编制:李献书20XX年05月16日消突评价报告会审目录第一章前言一、评价范围11601探煤下山40m~100m段。
二、评价依据根据如下:1、《煤矿安全规程》(20XX版);2、《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AQ1025-20XX);3、《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4、《煤矿瓦斯预测方法》(AQ1018-20XX)。
三、评价过程简述1、项目可行性分析根据已采取的防突措施,其措施的控制范围及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的瓦斯压力达到《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的要求(小于0.74 MPa),进行评价。
2、成立评价、评审组织机构水城县三岔沟煤业分别成立评价组和评审组对11601探煤下山进行评价。
1)评价组成员:组长:蔡学勋(总工程师)成员:李献书(副总工程师)通防科:杨月全安全科:张立坤防突队:周兴安掘进队:王云富(队长)2)评审组组长:矿长:李波成员:安全矿长:陈柏霞生产矿长:张立辉机电矿长:陈铁兵调度室:唐东海3、项目分工评价组:副总工程师李献书,负责收集整理工作面瓦斯地质资料,落实工作面的布置;防突队周兴安负责完善通风系统及防突设施;采掘进队队长王云富负责措施贯彻并负责执行好安全防护措施;技术科负责资料的收集、整理及报告的编制;防突队负责区域防突措施和局部防突措施的实施;安全科负责监督各项措施的实施;总工程师负责组织报告的评价。
评审组:负责审查报告,提出并落实报告中未完善的措施及资料,交组长审核后定稿。
四、评价结论11601探煤下山40m~100m段,掘进工作面采用压入式通风,具有独立可靠的通风系统。
11601探煤下山掘进前在迎头打测压孔,钻孔抽放控制范围内瓦斯预抽率为42%,瓦斯压力为0.14Mpa,符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的规定。
11601探煤下山40m~100m段为无突出危险区。
第二章基本情况第一节评价范围基本情况一、评价范围基本情况(一)评价范围基本情况1、11601探煤下山11601探煤下山位于矿井一水平K16煤层内,在矿井一水平的北翼,巷道从+1709.076m标高开口。
11601探煤下山位于一水平k16煤层,以94°的方位掘进60米。
11601探煤下山净断面7.5m2,中高2.5 m,下宽2.8 m,采用锚网(工字钢)支护。
该巷布置在煤层中,巷道设计长度150米。
在11601运输石门内安装局部通风机作压入式通风。
2、根据井上下对照图,1602回风掘进工作面埋深:150~260m,地表无建筑物及其它设施。
(二)煤层瓦斯情况评价范围内煤层平均厚度为1.37m,煤层倾角为13°。
煤层自燃发火倾向性为Ⅱ类,属自燃煤层。
①根据贵州省煤炭管理局文件:黔能源煤炭[20XX]833号《关于六盘水市煤矿20XX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批复》,六盘水市水城县比德三岔沟煤矿绝对瓦斯涌出量为7.18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未列数据,鉴定等级为突出矿井。
②根据《资源/储量核实报告》,ZK23钻孔煤层瓦斯含量13.42~13.61 m3/t。
(三)采掘进方式掘进方式为炮掘,采用人工装煤矸溜子运输。
(四)通风情况矿井采用中央并列式抽出通风,矿井主通风机选用FBCDZNo19二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n=980r/min;配用电机型号YBFe315S-6,功率90KW×2;静压:2525—770Pa,转速:740r/min,风量:32—75m3/s,。
采用变频调速装置,提高风机工况效率,通过改变电源相序使风机反风,能在10min内改变巷道中的风流方向,同时装备有主通风机在线监控系统,能随时对矿井通风能力及设备运转状况进行监控。
矿井总进风量约2906m3/min,总排风量约2923 m3/min。
11601探煤下山采用局扇压入式通风,局扇功率为2×15kw,并安装了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装置,风机吸风量100—370 m3/min,风筒出口风量为255m3/min。
风排瓦斯浓度平均为0.14%,风排瓦斯涌出量为1.05 m3/min。
采掘作业面具有独立可靠的通风系统。
(五)矿井瓦斯情况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矿井瓦斯等级鉴定规范》(AQ1025—20XX)的规定标准要求,省煤炭管理局《水城县矿三岔沟煤业有限公司20XX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批复》及《三岔沟煤业有限公司煤层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三岔沟煤业有限公司属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煤层为突出煤层。
(六)瓦斯赋存情况区域抽放防突措施控制范围内瓦斯赋存量计算。
1、煤层原始瓦斯含量煤层瓦斯含量为13.5m³/t;2、煤层储量(1)11601工作面沿走向300m范围煤层储量按下式计算V=S·h·dV:储量,单位t;S:面积,300×100m²;h:煤厚,1.37md:相对密度(容重):单位t/m³,取1.45。
则:V=(300×100)×1.37×1.45=59595t3、由于现在运输巷、回风探巷掘进情况反映,采面有80%为实际地质煤炭储量,得出该煤层的煤层气资源量:Q气= Q煤×W×K式中 Q气——煤层气资源量,m³。
Q煤——煤层资源储量,t,W——煤层气含量,m³/t取10.18。
K——围岩瓦斯涌出系数,取1.15。
则 Q气=59595×10.18×1.15×0.8=558142m³第二节矿井瓦斯抽放系统该巷道的预抽,利用地面抽放系统:瓦斯泵工况点运行参数高负压选用DN315mm专用PVC瓦斯抽放管作为瓦斯抽放主管,选用DN200mm专用PVC瓦斯抽放管作为瓦斯抽放支管。
低负压选用DN200mm专用PVC瓦斯抽放管作为瓦斯抽放主管,选用DN200mm专用PVC瓦斯抽放管作为瓦斯抽放支管.第三节其它1、防突机构及责任制三岔沟煤业成立通防科作为专职的防突机构,共17人。
其中管理人员3人,钻探工3人、封孔工2人、取样工2人、抽放工4人、防突考察工兼职、抽放泵工3人。
2、防突管理三岔沟煤业已建立《水城县三岔沟煤业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管理制度》,在制定年度、季度和月度生产作业计划同时制定防突计划,并按计划认真组织落实。
在掘进前严格执行考察批掘制度,三岔沟煤业采用复合指标法进行防突考察。
具体操作方法为:1、考察方法1)、考察孔的布置及深度用风煤钻打三个直径为φ42mm,单孔孔深为10m的钻孔,掘进工作面,2#孔孔口位于巷道断面中部,1#孔孔口位于巷道断面距巷道上帮0.5m;、3#孔孔口位于巷道断面距巷道下帮0.5m处。
除2#孔与巷道掘进方向平行,1#、3#孔按其终孔点位于巷道断面两帮轮廓线(外)4m处进行施工;以最浅孔位置在巷道中心线的投影保留2m的超前距离,进行批准采掘。
详见(考察孔设计图)2)、考察采钻屑指标法指标采用钻屑瓦斯解析指标法进行测定,K1max临界值定为0.5ml/g·min1/2, S max临界值定为6kg/m,测定的K1max<0.5且S max<6kg/m 时,认为工作面无突出危险性。
3)、需说明的几个问题⑴、尽量把考察孔布置在软分层内。
⑵、若煤层走向发生变化时,遇地质构造等原因,考、排孔参数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作相应的调整。
⑶、考察时防突考察工负责布置考察钻孔,收集各项参数并做好记录;掘进工负责施工钻孔;现场必须有安检员和瓦斯员监督整个考察的全过程。
考察结束后所有参与考察及监督人员必须在考察原始记录上签字并对所测参数负责。
只有经效果检验当K1值、Smax值均小于临界值时,方可认定措施有效。
当消除突出危险性效果验证指标超标时,消除突出危险性效果验证检验人员必须立即通知现场施工队长立即停止施工,撤出人员,并由消除突出危险性效果验证检验人员立即向矿调度汇报,采取消突措施并经验证有效后方可允许恢复施工,否则不得进行采掘。
3、防突培训通瓦部管理人员、防突考察工均由集三级以上培训机构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防突考察工矿内的培训内容包括防突考察操作技能、防突基本知识、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规章制度、突出的危害及规律、区域和局部防突措施及突出预兆等。
4、突出事故应急预案三岔沟煤业已按《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编制20XX年度《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专项应急预案》,该预案符合有关规定,适用于全矿。
第三章区域综合防突措施一、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1、根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
我矿11601探煤下山工作面上方K13煤层及K14煤层、K15煤层均已为原三岔沟煤矿老井采空区可作为K16煤层解放层开采,下覆煤层在其保护层范围之内(垂直间距小于60m),11601探煤下山掘进工作面经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各项指标均不超规定后,方可采取局部防突措施后进行掘进。
2、根据我矿实际,20XX年4月16日晚班采用了通过向区域煤层前方施工2个检测钻孔,长度1#钻孔为61.3m,2#钻孔为60.5m,测定煤层瓦斯压力和瓦斯含量的方法预测区域突出危险性。
实测得1#孔瓦斯含量为6.7m3/t,瓦斯压力为0.35Mpa,2#孔瓦斯含量为6.5m3/t,瓦斯压力为0.33Mpa,预测结果及检测孔布置详见后附。
二、区域防突措施1、开采保护层三岔沟煤业现开采的K16煤层定位为保护层煤层。
2、预抽掘进工作面瓦斯(1)煤层瓦斯抽放率测算:①控制块段煤炭储量:60m(控制倾斜长)×1.37m(煤平均厚度)×27m(控制煤层条带宽)×1.45t/m3(煤容重)=3218t②、控制块段煤炭瓦斯含量:吨煤平均瓦斯含量13.5m3③、控制块段瓦斯储量: Q=3218t×13.5m3/t=43443m3。
11601探煤下山瓦斯抽放量统计④、控制块段预抽煤层瓦斯量统计:⑤、抽放煤层瓦斯总量:43443⑥、煤层瓦斯抽放率计算:R=Q抽/Q煤×100%=24349/43443×100%=56%⑦、抽放后煤层残余瓦斯含量计算Q =Q含-( Q含×R)=13.5-(13.5×56%)=5.94m3/T三、区域措施效果检验为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在掘进前必须严格按照《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进行区域措施效果检验。
1、煤层瓦斯预抽率11601探煤下山煤层瓦斯预抽率为42%大于《煤矿安全规程》第190条第2项“煤层瓦斯预抽率大于30%”及《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AQ1026—20XX)第42条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