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吸虫的形态观察
观察寄生虫实训报告单
![观察寄生虫实训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ceb7a0b6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1c.png)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通过观察寄生虫,加深对寄生虫形态结构、生活史、感染途径及防治措施的理解,提高学生对寄生虫学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的掌握。
二、实训时间2021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XX大学寄生虫实验室四、实训器材与试剂1. 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管、镊子、滴管、酒精灯、酒精棉、擦镜纸等。
2. 试剂:生理盐水、碘液、盐酸酒精、盐酸水、苏木素等。
五、实训内容1. 寄生虫标本观察(1)线虫标本观察观察线虫标本,了解线虫的基本形态结构,如体形、颜色、头部、口器、生殖器官等。
(2)吸虫标本观察观察吸虫标本,了解吸虫的基本形态结构,如体形、颜色、头部、吸盘、生殖器官等。
(3)绦虫标本观察观察绦虫标本,了解绦虫的基本形态结构,如体形、颜色、头部、节片、生殖器官等。
2. 寄生虫生活史观察观察寄生虫的生活史,了解其繁殖、发育、感染途径等过程。
3. 寄生虫感染途径观察观察寄生虫的感染途径,如食源性、水源性、土壤性等。
4. 寄生虫防治措施观察了解寄生虫的防治措施,如个人卫生、环境卫生、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
六、实训步骤1. 准备工作(1)穿戴实验服、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
(2)熟悉实验室安全规则。
2. 寄生虫标本观察(1)将线虫、吸虫、绦虫标本置于载玻片上,滴加生理盐水。
(2)用显微镜观察标本,记录观察结果。
3. 寄生虫生活史观察(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寄生虫的生活史。
(2)结合观察结果,分析寄生虫的生活史。
4. 寄生虫感染途径观察(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寄生虫的感染途径。
(2)结合观察结果,分析寄生虫的感染途径。
5. 寄生虫防治措施观察(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寄生虫的防治措施。
(2)结合观察结果,分析寄生虫的防治措施。
七、实训结果与分析1. 寄生虫标本观察结果通过观察线虫、吸虫、绦虫标本,了解到它们的基本形态结构、生活史、感染途径等。
2. 寄生虫生活史观察结果通过查阅资料和观察结果,了解到寄生虫的生活史、繁殖、发育、感染途径等过程。
吸虫绦虫线虫实验报告(3篇)
![吸虫绦虫线虫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13dff3f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8b.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通过观察吸虫、绦虫、线虫代表虫种的一般形态,熟悉吸虫、绦虫、线虫的形态构造特征。
2. 掌握显微镜使用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吸虫、绦虫、线虫是常见的寄生虫,它们在宿主体内寄生,引起各种疾病。
了解这些寄生虫的形态构造特征,有助于准确诊断和防治寄生虫病。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吸虫、绦虫、线虫的虫体标本。
2. 仪器:显微镜、投影仪、多媒体设备、培养皿、镊子、吸管、酒精灯、酒精、蒸馏水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吸虫一般形态构造观察(1)将吸虫虫体标本置于培养皿中,用镊子轻轻挑取。
(2)在显微镜下观察吸虫虫体的一般形态,包括形状、大小、口腹吸盘的位置和大小、肠管的形状和构造等。
(3)记录观察结果。
2. 绦虫一般形态构造观察(1)将绦虫虫体标本置于培养皿中,用镊子轻轻挑取。
(2)在显微镜下观察绦虫虫体的一般形态,包括形状、大小、节片、生殖器官等。
(3)记录观察结果。
3. 线虫一般形态构造观察(1)将线虫虫体标本置于培养皿中,用镊子轻轻挑取。
(2)在显微镜下观察线虫虫体的一般形态,包括形状、大小、口器、生殖器官等。
(3)记录观察结果。
4. 内部形态构造观察(1)将代表虫种的染色标本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2)主要观察口、腹吸盘的位置和大小;口、咽、食道和肠管的形态;睾丸数目、形状、位置;卵巢和子宫的形状和位置等。
(3)记录观察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吸虫虫体标本观察结果吸虫虫体扁平叶状,雌雄同体,有口腹吸盘。
消化系统由口、咽、食管和左右分枝的肠管组成,肠管终于盲端。
生殖系统构造复杂,雄性生殖系统一般有两个睾丸,输精管合并为输精总管后通入雄茎囊,雌性生殖系统有一个卵巢,通过输卵管连接卵膜,卵膜还与受精囊、劳氏管、子宫和卵黄管相通。
2. 绦虫虫体标本观察结果绦虫虫体扁平,由多个节片组成,生殖器官发达。
节片包括生殖节、生殖带、未成熟节、成熟节等。
生殖器官包括睾丸、卵巢、生殖孔等。
实验五、姜片吸虫、肺吸虫
![实验五、姜片吸虫、肺吸虫](https://img.taocdn.com/s3/m/4428db71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1c.png)
05
结论与讨论
实验结论总结
01
实验结果表明,姜片吸虫和肺吸虫在实验条件下均能成功感染 小鼠,表现出明显的寄生过程和病理变化。
02
感染后小鼠的体重增长受到显著影响,提示这两种吸虫对宿主
具有一定的致病力。
通过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姜片吸虫和肺吸虫在宿主体内的发
03
育过程存在差异,与之前的研究结果一致。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和展望
建议进一步研究姜片吸虫和肺吸虫的生物学特性,如繁殖 方式、传播途径等,以全面了解其生态学和流行病学特征。
针对姜片吸虫和肺吸虫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控制,建议 开展更多的临床和实验室研究,以期为实际应用提供更多 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鉴于姜片吸虫和肺吸虫病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建议加强国 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相关研究的深入发展。
治疗方式
治疗姜片吸虫和肺吸虫感染的药物主要有吡喹酮、阿苯达唑等。对于肺吸虫感 染,还需要对症治疗,如抗炎、止咳、平喘等。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是关 键。
02
实验原理
姜片吸虫的生活史和传播途径
姜片吸虫是一种寄生在人体小肠 内的吸虫,其生活史包括在人体 内发育和在淡水螺、茭白、荸荠 等水生植物上繁殖。
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生食或半生 食含有活囊蚴的水生植物而感染。
感染后姜片吸虫会在人体内发育 成熟并产卵,卵随粪便排出体外, 落入水中后孵化出毛蚴,毛蚴再 侵入第一中间宿主钉螺体内形成 母胞蚴,母胞蚴再发育成大量尾 蚴,尾蚴从螺体逸出后附着在水 生植物上形成囊蚴,人食入含有 活囊蚴的水生植物而感染。
肺吸虫的生态习性和传播方式
结果解释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认为实验条件对姜片吸虫和肺吸虫的感染具有显著影响,可 能是因为实验条件改变了寄生虫的生存环境,从而影响了寄生虫的繁殖和传播。
寄生虫实验(吸虫)
![寄生虫实验(吸虫)](https://img.taocdn.com/s3/m/3fd870e99b89680203d8254a.png)
日本血虫中间宿主
作业及思考题
• 作业:绘日本血吸虫卵图
• 思考题:
• 1、虫卵是如何沉积在肠壁或肝脏的?为什么在 粪便中可查到虫卵?
人体寄生虫学实验
蠕虫
线虫、吸虫、绦虫
吸虫
成虫形态:
背腹扁平,叶片状(血吸
虫除外)
消化系统: 不完整,有口无肛
雌雄同体(血吸虫除外)
华枝睾吸虫(肝吸虫)
Clonorchis sinensis
目的要求
1、掌握虫卵的形态特征 2、了解成外形和内部结构 3、认识中间宿主和吸虫纲生活史各期形态
肠吸虫中间宿主
第一中间宿主,扁卷螺
第二中间宿主,水生植物
荸荠
菱角
茭白
作业
• 作业:绘肠吸虫卵图
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
Paragonimus westermani
目的要求
1、掌握虫卵的形态特征 2、了解成虫的外形和内部结构 3、认识中间宿主和媒介植物
肺吸虫成虫
口吸盘
口腹吸盘大小比例相近;
肝吸虫 成虫
吸盘:口吸盘和腹吸盘
消化器官:有口无肛
口吸盘 腹吸盘 子宫
排泄器官:排泄囊
生殖器官: ♀卵巢一个,分三叶,位于近体中部 ♂睾丸两个,高度分支
睾丸
肝吸虫卵
形态:卵圆形,一端较窄,一端钝圆较宽大 颜色:棕黄色或淡黄色 大小:29μ m×17μ m(人体寄生虫卵中最小的) 卵壳:较薄,一端有卵盖,另一端有疣状突起 内含物:毛蚴(保存标本一般不易看清)
肝吸虫卵
肝吸虫中间宿主
第一中间宿主,豆螺
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
作业及思考题
• 作业:绘肝吸虫卵图
• 思考题:
吸虫绦虫实验报告
![吸虫绦虫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ea0ceb3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4b.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吸虫与绦虫的基本形态结构特点。
2. 掌握显微镜操作技巧,提高实验技能。
3. 培养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吸虫与绦虫属于扁形动物门,是重要的寄生虫。
本实验通过观察吸虫与绦虫的形态结构,了解其生活习性、传播途径及对宿主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吸虫卵、绦虫卵、绦虫成虫、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吸虫和绦虫图谱等。
2. 实验仪器:生物显微镜、恒温箱、解剖镜、剪刀、镊子、解剖盘等。
四、实验步骤1. 吸虫卵观察(1)将吸虫卵置于载玻片上,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盖上盖玻片。
(2)使用生物显微镜观察吸虫卵的形态结构,包括卵壳、卵黄、卵细胞等。
(3)记录观察结果,并与吸虫图谱进行对比。
2. 绦虫卵观察(1)将绦虫卵置于载玻片上,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盖上盖玻片。
(2)使用生物显微镜观察绦虫卵的形态结构,包括卵壳、卵黄、六钩蚴等。
(3)记录观察结果,并与绦虫图谱进行对比。
3. 绦虫成虫观察(1)将绦虫成虫置于解剖盘中,用解剖镜观察其整体形态。
(2)观察头节、颈节、节片、生殖器官等结构。
(3)记录观察结果,并与绦虫图谱进行对比。
4. 实验数据整理与分析(1)整理实验数据,包括吸虫卵、绦虫卵、绦虫成虫的形态结构特点。
(2)分析吸虫与绦虫的形态结构特点,探讨其生活习性与传播途径。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吸虫卵观察结果(1)卵壳:吸虫卵的卵壳较厚,表面光滑或具微小的刺状突起。
(2)卵黄:卵黄较大,占卵的大部分,呈黄色或黄绿色。
(3)卵细胞:卵细胞位于卵黄中央,呈椭圆形。
2. 绦虫卵观察结果(1)卵壳:绦虫卵的卵壳较薄,表面光滑。
(2)卵黄:卵黄较小,占卵的一部分,呈黄色。
(3)六钩蚴:六钩蚴位于卵黄中央,呈椭圆形。
3. 绦虫成虫观察结果(1)头节:头节呈圆形或椭圆形,具有吸盘、钩和吸沟等附着器官。
(2)颈节:颈节呈细长形,具有生发层,能产生新的节片。
(3)节片:节片呈长方形,分为生殖节和肠节。
吸虫的基本构造及家禽吸虫的形态学观察
![吸虫的基本构造及家禽吸虫的形态学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84eb548fcc22bcd126ff0c04.png)
吸虫的基本构造及家禽吸虫的形态学观察一、实验目的要求掌握寄生于畜禽体内常见吸虫的基本构造,并且能够在显微镜下或肉眼观察识别寄生于家禽体内的寄生虫的种类,寄生部位及中间宿主的种类,正确地诊断家禽的吸虫病。
二、实验器材显微镜、放大镜、载玻片、盖玻片、病理标本、挂图或投影仪、解剖针、虫体染色封片、虫卵等。
三、实验方法、步骤和操作要领(一)虫体的观察对于虫体比较小的染色封片应在显微镜下用低倍镜观察,而较大的虫体染色封片应用放大镜观察。
(二)虫卵的观察取洁净的载玻片,在其中央滴一小滴虫卵保存液(内含有虫卵),在虫卵保存液上盖以盖玻片,置显微镜下一暗视野检查。
必要时,用解剖针轻轻移动盖玻片,以便能清晰辨认虫卵结构。
四、注意事项1.观察虫体时一定要识别其内部结构;2.观察虫卵时要注意调节显微镜光圈的大小或灯的亮度,使视野的亮度适中。
五、实验报告1.绘出卵圆前殖吸虫及楔形前殖吸虫虫体形态图。
2.绘出卷棘口吸虫及虫卵形态图。
附:参考资料一、吸虫的基本构造描述及插图吸虫是扁形动物门吸虫纲的动物,包括单殖吸虫、盾殖吸虫和复殖吸虫三大类。
寄生于畜禽的吸虫以复殖吸虫为主,可寄生于肠道、结膜囊、肠系膜静脉、肾和输尿管、输卵管及皮下部位。
(一)、外部形态复殖吸虫具有扁形动物所有的主要特征。
虫体多背腹扁平,呈叶状、舌状;有的似圆形或圆柱状;只有血吸虫为线状。
虫体随种类不同,大小在0.3~75.0mm之间。
体表常由具皮棘的外皮层所覆盖,体色一般为乳白色、淡红色或棕色。
通常具有两个肌肉质杯状吸盘,一为环绕口的口吸盘(oral sucker),另一为位于虫体腹部某处的腹吸盘(ventral sucker)。
腹吸盘的位置前后不定或缺失。
生殖孔(genital pore)通常位于腹吸盘的前缘或后缘处。
排泄孔位于虫体的末端。
无肛门(anus)。
虫体背面常有劳氏管的开口。
复殖吸虫通常区分为七种基本体形。
1.双盘类(distom)。
双盘类为最常见的类型,有一个口吸盘和一个位于腹面某处但不是后端的腹吸盘。
吸虫虫卵实验报告
![吸虫虫卵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2520d76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66.png)
一、实验目的1. 观察并学习吸虫虫卵的形态特征。
2. 掌握吸虫虫卵的鉴定方法。
3. 熟悉显微镜的使用技巧。
二、实验原理吸虫是一类寄生虫,其虫卵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如卵壳、卵黄、卵黄膜等。
通过观察虫卵的形态结构,可以鉴定虫种,为寄生虫病的研究和防治提供依据。
三、实验材料1. 吸虫虫卵样本:华支睾吸虫卵、布氏姜片吸虫卵、卫氏并殖吸虫卵、日本血吸虫卵。
2. 显微镜及配套器材。
3. 涂片、盖玻片、载玻片。
4. 稀释液、酒精、染色液等。
四、实验方法1. 取适量吸虫虫卵样本,置于载玻片上。
2. 用稀释液将虫卵稀释至适当浓度。
3. 将稀释后的虫卵涂片,晾干。
4. 将涂片放入染色液中染色,待染色均匀后取出。
5. 用显微镜观察虫卵的形态特征,如卵壳、卵黄、卵黄膜等。
6. 根据虫卵形态特征,鉴定虫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华支睾吸虫卵:卵圆形,卵壳薄,卵黄黄褐色,卵黄膜明显,卵黄内有1个卵细胞和多个卵黄细胞。
2. 布氏姜片吸虫卵:椭圆形,卵壳厚,卵黄黄褐色,卵黄膜不明显,卵黄内有1个卵细胞和多个卵黄细胞。
3. 卫氏并殖吸虫卵:椭圆形,卵壳厚,卵黄黄褐色,卵黄膜不明显,卵黄内有1个卵细胞和多个卵黄细胞。
4. 日本血吸虫卵:椭圆形,卵壳厚,卵黄黄褐色,卵黄膜不明显,卵黄内有1个卵细胞和多个卵黄细胞。
通过观察虫卵形态特征,我们可以发现,四种吸虫虫卵在卵壳、卵黄、卵黄膜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仍有区别。
华支睾吸虫卵卵黄膜明显,卵黄内有多个卵黄细胞;布氏姜片吸虫卵、卫氏并殖吸虫卵、日本血吸虫卵卵黄膜不明显,卵黄内有1个卵细胞和多个卵黄细胞。
六、实验结论1. 通过观察吸虫虫卵的形态特征,可以鉴定虫种。
2. 显微镜在寄生虫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技巧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七、实验讨论1. 吸虫虫卵的形态特征与其生活习性、传播途径等密切相关,为寄生虫病的研究和防治提供重要依据。
2. 在实际工作中,应加强显微镜等实验器材的维护与管理,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吸虫
![实验-吸虫](https://img.taocdn.com/s3/m/e4b975fdf61fb7360b4c6583.png)
一、形态 1、成虫
2、虫卵
二、中间宿主
第一中间宿主
豆螺
第二中间宿主 淡水鱼
布氏姜片吸虫
(姜片虫)
Fasciolopsis buski
一、形态 1、成虫(adult)
2、虫卵(egg) 卵盖 卵壳
卵细胞
卵黄细胞
中间宿主 中间宿主
虫卵入水后,毛蚴发育成 熟,并从卵中孵出,侵入扁卷 文本 文本 螺,经 胞蚴、母雷蚴、 子雷蚴, 文本 最后发育为 尾蚴。 文本 文本 文 本 文本 文本 文本
实验三
实验内容:
吸虫
肝吸虫、姜片虫、肺吸虫、血吸虫
1、观察标本认识各种吸虫成虫的形态 2、充分掌握各种吸虫虫卵的鉴别特征 3、掌握各种吸虫最常用的实验诊断方法
4、观看教学片和大体标本掌握生活史,
了解生活史各期形态及其中间宿主,归
纳总结流行 和防治原则
华支睾吸虫
(肝吸虫)
Clonorchis sinensis
肋壳钉螺
肝吸虫卵
肺吸虫卵
姜片虫卵
血吸虫卵
植物媒介
植物媒介
卫氏并殖吸虫
(肺吸虫)
Paragonimusi westermani
一、形态
虫卵
成虫
第一中间宿主
川卷螺
蝲蛄
溪蟹
第二中间宿主
血吸虫(裂体吸虫)
日本血吸虫 Schistosoma japonicum
一、形态
1、成虫:
雌虫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雄虫
雌雄合抱
2、虫卵:
卵壳 侧刺 毛蚴
中间宿主
光壳钉螺
家畜吸虫病常见病原的形态学观察
![家畜吸虫病常见病原的形态学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d932f468011ca300a6c39004.png)
家畜吸虫病常见病原的形态学观察一、实验目的要求能够在显微镜下或肉眼观察识别寄生于家畜体内的寄生虫的种类,寄生部位及中间宿主的种类,正确地诊断家畜的吸虫病。
二、实验器材显微镜、放大镜、载玻片、盖玻片、病理标本、挂图或投影仪、解剖针、虫体染色封片、虫卵等。
三、实验方法、步骤和操作要领同家禽吸虫的形态学观察四、注意事项同家禽吸虫的形态学观察五、实验报告1.绘肝片形吸虫及其虫卵图。
2.绘布氏姜片吸虫成虫及其虫卵图。
3.绘出胰阔盘吸虫、腔阔盘吸虫和枝睾阔盘吸虫虫体及其虫卵形态图。
附:参考资料1.肝片形吸虫(Fasciola hepatica)。
肝片形吸虫背腹扁平,外观呈叶片状,自胆管取出时呈鲜红色,固定后呈灰白色。
虫体大小为21~41×9~14mm。
虫体前端呈圆锥状突起,称头锥。
头锥后方变宽,称肩部,肩部以后逐渐变窄。
体表被有许多小刺。
口吸盘位于头锥的前端,口吸盘稍后方为腹吸盘。
在口吸盘与腹吸盘之间有生殖孔。
消化系统由口吸盘底部的口孔开始,下为咽,食道短,两条肠管左右分开,每条肠管上都有许多分支,外侧的分支特别发达。
生殖系统极为发达,雌雄同体。
雄性生殖器官包括两个分支的睾丸,前后纵列于虫体的中后部,每个睾丸各有一个输出管,两条输出管上行汇合成一条输精管,通到贮精囊,再由贮精囊通到射精管,其末端为雄茎。
在贮精囊、射精管和雄茎外包有雄茎囊。
在贮精囊与雄茎之间有前列腺。
雌性生殖器官有一个鹿角状分支的卵巢,位于腹吸盘后方的右侧。
卵模位于紧靠睾丸前方的虫体中央。
在卵模与腹吸盘之间为盘曲的子宫,内充满褐色的虫卵。
子宫与卵模相通,卵模外包有梅氏腺。
卵黄腺分布于虫体两侧,由许多褐色小滤泡组成,左右两条卵黄管汇合为一条卵黄总管通入卵模。
无受精囊。
体后端中央处有纵行的排泄管。
虫卵呈长卵圆形,黄褐色。
前端较窄,有一个不明显的卵盖,后端较钝。
卵壳较薄而透明,卵内充满着卵黄细胞和一个胚细胞。
虫卵大小为133~157×74~91μm(图4-1)。
实验五、吸虫的形态观察
![实验五、吸虫的形态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18fd7d3d10a6f524ccbf8539.png)
四、 吸虫形态观察的要点:
吸虫隶属于扁形动物门。吸吸 虫多为为叶片状,体不分节,有简单 消化道,无循环系统,无体腔大多数 种类为雌雄同体,纤毛仅出现于毛蚴 期;生活史发育经过复杂;几乎全部 吸虫的成虫都寄生在脊髓动物体内。
1、外形:
A、绝大多数 的虫 体呈背腹 扁 平的 叶片状 , 极 少数呈圆锥状或 线形;
子宫
卵黄腺 受精囊
卵模
卵黄管
梅氏腺 劳氏管
卵巢
排泄囊
口吸盘 肓肠 腹吸盘 雄茎囊 贮精囊 输精管 子宫 受精囊 咽
卵模
卵黄管 梅氏腺 劳氏管
输出 管
卵黄腺
卵巢
睾丸
排泄囊
片形科吸虫的特点:
虫体扁大,两吸 盘距离相近,生殖 器官都呈分枝状, 有的肓肠也呈分枝 状,睾丸前后排列 在虫体后端,卵巢, 位于睾丸之前(它 包括有片形属,姜 片属)。
实验五、吸虫的形态观察
一、目的:通过实验观察了解吸虫的基本 形态特征,认识几种常见的畜禽吸虫。 二、 内容: 1、观察片形吸虫、姜片吸虫、阔盘 吸虫、前后盘吸虫、日本血吸虫、华枝睾 吸虫、前殖吸虫、棘口吸虫的封片标本
2、观察以上吸虫的浸渍标本和 病理标本; 3、观察以上吸虫的中间宿主。 三、 观察方法: 用低倍显微镜、放大镜或肉眼观察。
咽
腹吸 盘
肓肠
排泄囊
5、生殖器官: 特别发达,除了分体科吸 虫(如日本血吸虫)外均为 雌雄同体。
雄茎囊
贮精囊 输精管 输出 管
睾丸
排泄囊
雄性生殖器官 有:睾丸(两 个)、输精管、 雄茎囊(其中 包括有贮精囊、 前列腺和雄茎 等)。后睾科、 分体科、异形 科、双腔科、 真环科无雄茎 囊;
雌性生殖器官有: 卵巢— 输卵管—受 精囊—劳氏管(是 退化了的阴道)— 卵黄管—卵模—外 包梅氏腺—子宫— 生殖孔等(生殖孔 开口的位置在分类 上很重要,如,前 殖吸虫开口于口吸 盘左侧,背孔科吸 虫开口于肓肠分叉 处)。
吸虫纲主要特点与形态特征
![吸虫纲主要特点与形态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85489db231b765ce04081421.png)
吸虫纲主要特点和形态特征
二、生活史
寄生部位(成虫):小肠; 中间宿主:扁卷螺,水生植物为媒介; 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入水孵化为毛蚴; 感染阶段:囊蚴; 感染途径与方式:经口感染,人或猪因生食
含活囊蚴的水生植物而感染; 成虫寿命:一般1年; 保虫宿主:猪。
呈椭圆形 ; 淡黄色; 卵壳薄,均匀,卵盖较
小不明显; 内含卵细胞1个,卵黄
细胞20~40个 。
吸虫纲主要特点和形态特征
吸虫纲主要特点和形态特征
姜 片 吸 虫 生 活 史
吸虫纲主要特点和形态特征
中间宿主:扁卷螺
吸虫纲主要特点和形态特征
水生植物媒介
菱角 茭白
吸虫纲主要特点和形态特征
布氏姜片吸虫活囊蚴
吸虫纲主要特点和形态特征
布氏姜片吸虫属肠道寄生大 型吸虫,俗称姜片虫或肠吸虫。 人感染是因生食水生植物(茭白、 荸荠和菱角等)所致。感染主要 引起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 泻,营养不良等。
吸虫纲主要特点和形态特征
一、形态
1. 成虫 长椭圆形,背腹扁
平,姜片状;活体 为肉红色;长2- 7cm, 宽1-2cm。 睾丸两个,高度分 支。子宫盘曲在卵 巢和腹吸盘之间。
圆叶目 假叶目
三、分类
吸虫纲主要特点和形态特征
链状带绦虫
Taenia solium
(猪带绦虫、猪肉绦虫、有钩绦虫)
吸虫纲主要特点和形态特征
一、形态
1.成虫:
头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颈部
链体:①幼节 。②成节 。③孕 节。
2. 幼虫称为猪囊尾蚴,又称囊 虫
3. 虫卵
吸虫纲主要特点和形态特征
实验五、吸虫的形态观察
![实验五、吸虫的形态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67df339f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48.png)
研究意义
吸虫是一类具有重要生态意义和医学价值的 生物类群。对吸虫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生 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奥秘,还能为人类健 康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力支持。通过不断 深入的研究,我们有望发现更多关于吸虫的 新知识,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
THANK YOU
实验五:吸虫的形态观察
contents
目录
• 实验简介 • 吸虫形态观察 • 实验结果分析 • 实验总结与展望
01
实验简介
实验目的
观察吸虫的形态特征,了解吸虫的形态结构。
掌握吸虫的分类依据,了解吸虫的种类和分布。
探究吸虫的生活史和传播途径,了解吸虫对人类 和动物的危害。
实验原理
吸虫是一类低等动物, 属于扁形动物门,吸 虫纲。
吸虫形态的共性
03
大部分吸虫呈扁平状,体色多为灰褐色或黄褐色,表面有细小
的颗粒或纹路。
结果解释与结论
吸虫形态的差异
不同种类的吸虫在大小、形状、颜色和表面结构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例如,某些种类的吸虫头部较 尖,而另一些则较圆;有的吸虫身体较长,有的则较短。这些差异可能与它们的生活环境和习性有关 。
实验意义
VS
实验体会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科学研究 的严谨性和细致性。观察吸虫形态需要耐 心和细心,不能有任何疏忽。同时,我们 也认识到显微镜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它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生物微观世 界。
实验不足与改进
实验不足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样本数量较少,导致某些形态特征的观察不够全面。此外,实验过程中我们也存在操作 不规范、记录不准确等问题。
淡水吸虫主要生活在淡水环境中,如池塘、河流和水库等, 有些种类可以感染人类和其他动物。海水吸虫则生活在海洋 环境中,主要寄生于海洋生物体内。寄生吸虫则寄生于人体 和其他动物体内,如肝吸虫、肺吸虫等。
病原实验报告肝吸虫(3篇)
![病原实验报告肝吸虫(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8b30a92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77.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肝吸虫的形态特征。
2. 掌握肝吸虫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3. 提高对肝吸虫病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肝吸虫(学名:Clonorchis sinensis),又称华支睾吸虫,是一种可寄生在人类胆管和胆囊的吸虫,以胆汁为食。
肝吸虫病是一种重要的寄生虫病,其病原学诊断主要依靠粪便检查,寻找虫卵或虫体。
三、实验材料1. 肝吸虫卵标本2. 显微镜3. 粪便4. 离心机5. 涂片染色剂6. 药品:改良酸醚离心沉淀剂、生理盐水等四、实验方法1. 粪便直接涂片法(1)取少量粪便置于载玻片上,加少量生理盐水。
(2)用涂片棒均匀涂抹。
(3)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
2. 改良酸醚离心沉淀法(1)取粪便5g,加入适量改良酸醚离心沉淀剂。
(2)用离心机以1000r/min离心10分钟。
(3)取上清液,用显微镜观察。
五、实验结果1. 粪便直接涂片法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肝吸虫卵,呈椭圆形,大小约为26-35μm×12-20μm,卵壳较厚,卵内含有毛蚴。
2. 改良酸醚离心沉淀法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肝吸虫卵,形态与粪便直接涂片法相同。
六、实验讨论1. 肝吸虫卵的形态特征肝吸虫卵呈椭圆形,大小约为26-35μm×12-20μm,卵壳较厚,卵内含有毛蚴。
这些特征有助于与其它寄生虫卵进行鉴别。
2. 肝吸虫的实验室诊断方法粪便检查是肝吸虫病的主要诊断方法,其中改良酸醚离心沉淀法检出率较高。
该方法操作简便,易于掌握,适合基层医疗机构开展。
3. 肝吸虫病的防治肝吸虫病的防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群众对肝吸虫病的认识。
(2)加强食品卫生管理,防止生食或半生食含有肝吸虫囊蚴的鱼、虾、蟹等水产品。
(3)加强水源保护,防止污染。
(4)加强监测和疫情报告,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
七、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对肝吸虫卵的观察,掌握了肝吸虫的形态特征,了解了肝吸虫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提高对肝吸虫病的认识,为我国肝吸虫病的防治工作做出贡献。
吸虫检验实验报告
![吸虫检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51fac24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35.png)
一、实验目的1. 学习掌握吸虫病的病原学诊断方法。
2. 了解吸虫的生活史及其致病特点。
3. 提高对吸虫病的临床诊断能力。
二、实验原理吸虫病是由吸虫寄生虫引起的疾病,主要通过接触感染、食物传播和水源传播等途径感染人类。
本实验通过检查人体或动物粪便中的虫卵,以确定是否存在吸虫感染。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小白鼠(或豚鼠)。
2. 实验器材:显微镜、离心机、离心管、试管、烧杯、镊子、剪刀、解剖剪、解剖针、剪刀、酒精灯、火柴、蒸馏水、10%氢氧化钠溶液、10%盐酸溶液、吸虫卵计数器、吸虫卵计数表等。
3. 实验试剂:10%氢氧化钠溶液、10%盐酸溶液、甲醛溶液、生理盐水、碘液等。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动物处理:选取健康小白鼠(或豚鼠)一只,将其麻醉后,进行解剖。
取出肝脏、胆管和胰腺,置于10%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以软化组织。
2. 吸虫卵收集:用剪刀将肝脏、胆管和胰腺剪碎,用生理盐水冲洗,收集沉淀物。
3. 吸虫卵沉淀:将收集的沉淀物置于离心管中,离心5分钟,弃去上清液,沉淀物用生理盐水冲洗两次。
4. 吸虫卵染色:将沉淀物置于10%盐酸溶液中,加热煮沸10分钟,以破坏虫卵蛋白,防止虫卵变形。
5. 吸虫卵计数:将染色后的虫卵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虫卵形态,计算虫卵数量。
6. 结果分析:根据虫卵数量,结合吸虫卵计数表,判断是否为吸虫感染。
五、实验结果1. 实验动物肝脏、胆管和胰腺组织中发现大量吸虫卵。
2. 吸虫卵计数结果:每克组织中含有1000个吸虫卵。
3. 结合吸虫卵计数表,判断为吸虫感染。
六、实验讨论1. 吸虫病的病原学诊断方法主要有粪便检查、血清学检查和分子生物学检查等。
本实验通过粪便检查,成功检测到吸虫卵,为吸虫病的诊断提供了有力依据。
2. 吸虫卵的形态和大小具有特异性,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判断出吸虫的种类。
本实验中,吸虫卵计数结果为1000个/克,提示吸虫感染较为严重。
3. 吸虫病是一种常见的人畜共患病,对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
吸虫纲主要特点与形态特征
![吸虫纲主要特点与形态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85489db231b765ce04081421.png)
三、致病
3.合并症 重度感染、肝硬变,腹水。 (1)肠梗阻 (2)大量虫体寄生引起:消瘦、贫血、下痢、 水肿、腹水。 (3)儿童可出现侏儒症。
吸虫纲主要特点和形态特征
四、实验诊断
1. 病原检查 (1)粪便直接涂片法。因虫卵大,产卵量 大,一条成虫每天产卵15000个,故检出 率高,易诊断。 三片可查见91.3%的感染者。
吸虫纲主要特点和形态特征
吸虫纲主要特点和形态特征
根据临床症状分为五型: 1、癫痫型,最常见; 2、颅内压增高型; 3、脑膜炎型; 4、精神障碍型; 5、运动障碍型。
吸虫纲主要特点和形态特征
(3)眼囊尾蚴病:
深部玻璃体 和视网膜下 最常见。 患者视力下 降,可感虫 体蠕动,重 者可致盲。
吸虫纲主要特点和形态特征
呈椭圆形 ; 淡黄色; 卵壳薄,均匀,卵盖较
小不明显; 内含卵细胞1个,卵黄
细胞20~40个 。
吸虫纲主要特点和形态特征
吸虫纲主要特点和形态特征
姜 片 吸 虫 生 活 史
吸虫纲主要特点和形态特征
中间宿主:扁卷螺
吸虫纲主要特点和形态特征
水生植物媒介
菱角 茭白
吸虫纲主要特点和形态特征
布氏姜片吸虫活囊蚴
吸虫纲主要特点和形态特征
1.4 孕节 Gravid proglottid
子宫向两侧分 支,每侧约7~ 13支,每一支 又继续分支, 呈不规则的树 枝状;每一孕节 中约含4万个虫 卵。
吸虫纲主要特点和形态特征
猪带绦虫活动孕节
吸虫纲主要特点和形态特征
Note : less than 13 lateral uterine branches (one side).
(3)眼囊尾蚴病:
吸虫实验报告
![吸虫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195bd85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ef.png)
吸虫实验报告吸虫实验报告引言:吸虫是一类寄生虫,广泛分布于水体中,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深入了解吸虫的生活习性和危害程度,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吸虫实验。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实验结果以及对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实验设计:为了探究吸虫的生命周期和寄生特性,我们选择了一种常见的吸虫作为实验对象。
实验分为三个阶段:吸虫的寄生、吸虫的繁殖和吸虫的影响。
实验过程:第一阶段,我们将吸虫接种于实验动物体内,观察其寄生过程。
实验动物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注射了吸虫;另一组为对照组,未注射吸虫。
通过对比两组实验动物的行为变化、体重变化和血液检测结果,我们得出了吸虫寄生对实验动物的影响。
第二阶段,我们观察吸虫的繁殖过程。
将已寄生吸虫的实验动物分为两组,一组为雌性吸虫组,另一组为雄性吸虫组。
通过观察两组实验动物的产卵情况、卵的孵化率以及幼虫的发育情况,我们对吸虫的繁殖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第三阶段,我们研究了吸虫对实验动物的影响。
将已寄生吸虫的实验动物与未寄生吸虫的对照组进行比较,通过观察两组实验动物的生长发育情况、器官功能和免疫系统指标,我们得出了吸虫寄生对实验动物健康的影响程度。
实验结果:在第一阶段的寄生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实验组动物出现了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以及贫血等症状,而对照组动物没有明显异常。
这表明吸虫的寄生对实验动物的健康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第二阶段的繁殖实验中,我们发现雌性吸虫组产卵数量较多,卵的孵化率也较高;而雄性吸虫组卵的数量和孵化率均较低。
这表明吸虫的繁殖能力与性别有关,雌性吸虫具有更强的繁殖能力。
在第三阶段的影响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实验组动物的生长发育受到明显抑制,器官功能异常,免疫系统指标下降。
这进一步证实了吸虫寄生对实验动物健康的严重影响。
分析和讨论:通过这一系列的吸虫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吸虫的生命周期、繁殖特性以及对宿主的影响。
吸虫寄生会导致宿主的营养摄取减少、免疫系统受损,严重时甚至会引发贫血等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吸盘:口吸 盘较小,腹吸盘强 大,两个吸盘相距 很近。 5、消化器官:两 条肓肠不分枝,呈 波浪状向后延伸至 虫体的后端。
6、生殖器官:雌雄同 体。 雄性生殖器官:睾丸两 个,与肝片吸虫相似,高 度分枝,前后排列于虫体 后半部,雄茎囊发达,位 于生殖孔的附近。 雌性生殖器官:卵巢分 枝,位于虫体中部右侧, 卵黄腺分布两侧,无受精 囊,子宫位于前半部。
四、 吸虫形态观察的要点:
吸虫隶属于扁形动物门。吸虫 多为为叶片状,体不分节,有简单 消化道,无循环系统,无体腔,大多 数种类为雌雄同体,纤毛仅出现于 毛蚴期;生活史发育经过复杂;几 乎全部吸虫的成虫都寄生在脊髓动 物体内。
1、外形:
A、绝大多数的 虫体呈背腹扁平 的 叶 片 状, 极 少 数呈圆锥状或线 形;
♀♂ 生 殖 孔开口于腹 吸盘之前。
7、肝片吸 虫与大片吸虫 的区别:大片 吸虫的虫体较 大,可达到2 -7cm,呈长 叶片状,肩不 明显,其它相 似。
布氏姜片吸虫
1、终末 宿主及寄生部 位:猪、人的 小肠,十二指 肠最多; 中间宿主: 扁卷螺。
2、外形:与肝 片吸虫一样,属 于大型虫体,体 长约2-5cm , 虫体肥厚,呈长 椭圆形,似斜面 切下的姜片。 3、颜色:新鲜 的 为肉红色 , 固 定后为乳白色。
3、枝睾阔盘吸虫 枝睾阔盘吸虫: 前端尖,后端钝, 呈瓜子形,体长 约5-8mm 。腹 吸盘略小于口吸 盘。卵巢分叶5 -6瓣;睾丸分 枝。
后睾科吸虫
后睾科吸虫:中小型虫体,口、 腹吸盘不甚发达,且相距很近, 睾丸呈球形或分枝,斜列或纵列 于体后部,卵巢位于睾丸之前生 殖孔开口于腹吸盘之前中央。
生殖孔开口在腹吸盘的前方。
中间宿主及媒 介物:
双腔科吸虫(包括双腔属、阔盘属、 扁体属)
属中小型虫体,呈长叶片状或矛 形,体壁半透明,口、腹吸盘接近, 睾丸呈圆形或椭圆形,并列、斜列或 纵列于腹吸盘的后方,雄茎囊发达, 位于腹吸盘之前;卵巢呈圆形,生殖 孔开口于腹吸盘之前。排泄囊呈“T” 或“Y”形。
实验五、吸虫的形态观察
一、目的:通过实验观察了解吸虫的 呛口小辣椒博客/ 基本形态特征,认识几种常见的畜禽 吸虫。 二、 内容: 1、观察片形吸虫、姜片吸虫、 阔盘吸虫、前后盘吸虫、日本血吸虫、 华枝睾吸虫、前殖吸虫、棘口吸虫的 封片标本
2、观察以上吸虫的浸渍标本和 病理标本; 3、观察以上吸虫的中间宿主。 三、 观察方法: 用低倍显微镜、放大镜或肉眼观 察。
咽
腹吸 盘
肓肠
排泄囊
5、生殖器官: 特别发达,除了分体科吸 虫(如日本血吸虫)外,均 为雌雄同体。
雄茎囊
贮精囊 输精管 输出 管
睾丸
排泄囊
雄性生殖器官 有:睾丸(两 个)、输精管、 雄茎囊(其中 包括有贮精囊、 前列腺和雄茎 等)。后睾科、 分体科、异形 科、双腔科、 真环科无雄茎 囊;
雌性生殖器官有: 卵巢— 输卵管— 受精囊—劳氏管 (是退化了的阴 道)—卵黄管—卵 模—外包梅氏腺— 子宫—生殖孔等 (生殖孔开口的位 置在分类上很重要, 如,前殖吸虫开口 于口吸盘左侧,背 孔科吸虫开口于肓 肠分叉处)。
子宫
卵黄腺 受精囊
卵模
卵黄管
梅氏腺 劳氏管
卵巢
排泄囊
口吸盘 肓肠 腹吸盘 雄茎囊 贮精囊 输精管 子宫 受精囊 咽
卵模卵黄管 梅氏腺 劳氏管Fra bibliotek输出 管
卵黄腺
卵巢
睾丸
排泄囊
片形科吸虫的特点:
虫体扁大,两吸 盘距离相近,生殖 器官都呈分枝状, 有的肓肠也呈分枝 状,睾丸前后排列 在虫体后端,卵巢, 位于睾丸之前(它 包括有片形属,姜 片属)。
B、有两个发达的肌质吸盘。位于前端的 叫口吸盘,位于腹面的(或后端的)叫腹 吸盘(或后吸盘)。
2、颜色:新鲜的虫体为肉红色或鲜红 色 ,固定后为灰白色。
3、实质:虫体为实心,无体 腔结构、内部各器官均包裹在多细 胞的结缔组织中。
口吸盘
4、消化器 官:退化, 只有口、咽、 短食道和肓 肠,肓肠多 为两条,无 肛门。
阔盘属吸虫(腔阔盘吸虫、胰阔盘吸 虫、枝睾阔盘吸虫) 属于中小型虫体,呈叶片 状,后部宽于前部,雌雄同体; 颜色为鲜红色,固定后为灰白 色。 主要寄生在牛、羊、猪和 人的胰管、胆管及十二指肠。 中间宿主草螽 中间宿主有两个:蜗牛(胞蚴、 尾蚴)和草螽(囊蚴)。
枝睾阔盘吸虫 胰阔盘吸虫
腔阔盘吸虫
1、腔阔盘吸虫:
口
咽、食道
4、消化器 官:其特点 是(由口― 咽―短食道 ―肓肠)肓 肠高度分枝 (主要是外 侧枝)。
肓肠
5、吸盘: 口吸盘位于 虫体的前端, 腹吸盘位于 肩的水平线 上。
6、生殖器 官:发达,雌 雄同体。 雄性器官 睾丸两个,多 分枝,位于虫 体中后部,前 后排列;
雌性生殖器 官:卵巢呈鹿 角状分枝,位 于睾丸前的右 上方。子宫, 位于腹吸盘的 下方,内中充 满虫卵。
体长约7-8mm ,口吸盘与腹 吸盘大小基本相等,尾部有一 个明显的 尾突。 雄性生殖器官:睾丸呈圆形, 左右排列,边缘多数完整,少 数有缺刻,位于腹吸盘稍后方。 雌性生殖器官:卵巢呈圆形, 少数有缺刻或分叶,位于睾丸 后方偏右侧。子宫位于虫体后 半部。生殖孔开口在肓肠分叉 处。
2、胰阔盘吸虫
2、胰 阔盘 吸 虫 : 呈长卵圆形,口吸盘 大于腹吸盘,睾丸呈 圆形或分叉;卵巢分 叶3-6瓣。体长约 8-16mm 。
肝片吸虫:
1、终末宿 主:牛、羊、 鹿、兔等十余 种哺乳动物的 胆管,人偶尔 也会感染。 8、中间宿 主:椎实螺。
2、颜色:新鲜时为棕 红色,固定后为灰白色。 3、外形:属于大型虫 体,体长约1-3cm; 背腹扁平,呈叶片状; 头部呈锥状突起,称头 锥,头锥往后向两边拓 宽形成“肩”,后部变 窄呈“V“字形。体表有许 多小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