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明清时期的主要经济政策
高中历史 课题15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教案 含解析题
课题15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1.经济发展:(1)农业。
①明朝后期,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甘薯的推广种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
②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
(2)手工业:明朝后期,南方一些地区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即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
(3)商业。
①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
②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
③商人群体形成:以安徽南部的徽商和山西的晋商为代表。
④工商业市镇:兴起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成为地区贸易网络核心。
2.经济局限:(1)小农经济还占据压倒优势。
(2)专制统治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转型。
手工工场手工工场又称工场手工业。
其特点是工人以手工劳动和分工协作为基础,在手工工场主雇佣下进行生产。
它是从手工业向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过渡的准备阶段。
一般认为,它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明清经济的发展。
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新的发展,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但由于传统的经济结构和专制体制的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日益受到阻碍。
二、思想领域的变化1.陆王心学:(1)兴起:程朱理学获得官方尊崇后,逐渐失去活力。
明朝中期,王守仁在南宋陆九渊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一套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形成陆王心学。
(2)内容:“良知”就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往往被私欲遮蔽,需要重新发现、扩充和践行,这样就可以达到圣贤境界。
(3)影响: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而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
2.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家:(1)李贽: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甚至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震动。
(2)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称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还反对重农抑商观念,提出“工商皆本”;顾炎武、王夫之也对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批判。
高中历史《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
高中历史《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
(1)原因:社会上出现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政权统治等问题。
(2)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3)表现:明清时期政府实行专卖制度,加征民营商业的商税。
(4)评价
①积极: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权。
②消极:强化了自然经济,在封建社会后期,阻碍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根本上造成中国的落后。
第1 页共1 页。
高中历史高考历史核心考点:中国古代史——明清
高考历史核心考点:中国古代史——明清,高中政治!每天都有干货知识~一、时间:14世纪——19世纪前期二、历史阶段特征:总体特征: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
1、政治方面: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封建制度由盛而衰;中央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祖国的辽阔版图最终奠定。
2、经济方面: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并缓慢发展。
3、思想文化方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承古萌新;西方传教士来华,中国开始了解先进的外来文化,出现了"西学东渐"的势头。
4、对外关系方面:明朝前期,中外关系和官方贸易出现盛况;明中后期的"海禁"和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在对外关系中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中国发展;开始遭到外来侵略,中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斗争,有力地维护了国家主权。
三、明清时期的政治——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1)废除丞相:明太祖废除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2)内阁制度的建立: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仅备顾问兼协理奏章,不参与决策);明成祖正式在文渊阁设立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内阁制正式形成。
阁臣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的批复意见,称为"票拟";最后再由皇帝用朱笔批示、裁定,称为"批红"。
(3)影响: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2、清朝设军机处(1)清朝建立后,承袭明制,设立内阁,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重要的军国大事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来处理。
(2)设立:雍正为适应西北军务需要而设置的军机房。
(3)发展:由一个暂时的军事机构,发展成为位居内阁等中央机构之上、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常设中枢机构。
(4)权限:由皇帝挑选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高中历史知识总结大全
必修一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建立:BC1046年(1)分封制①内容:西周时期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
诸侯的权利: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②分封制的作用: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2)宗法制①特点:宗法制是实行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内容: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
周天子为天下的大宗。
封为诸侯的庶子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诸侯的庶子分封为卿大夫,他们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这样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就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
③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和政权的结合尚未形成中央集权★考点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的统一:BC230-221 韩赵魏楚燕齐(1)皇帝制度君权的至高无上(2)秦朝的中央机构三公的职权范围要注意区别,也是选择题中经常命题的重点。
三公的职责:①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②太尉:负责全国军务;③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3)郡县制郡县的设置的影响。
郡县制的建立:秦灭六国后秦始皇采纳李斯推行郡县制度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郡县制的特点在于郡县的长官都有皇帝任免。
郡县制建立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4)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考点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初郡国并行制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封国制的存在是对中央集权的威胁(2)唐朝三省六部制把握好三省六部的职权范围、工作流程中书省(负责决策、草拟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批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宰相权力一分为三。
高中历史必修二古代的经济政策 (2)
补充: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原因: 1)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
2)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 3)江南地区的气候、日照、水资源适宜农耕经济的发展。
4) 统治者推行重农政策 ; 5)南方人民的辛勤劳动;
发展:
1)江南开发:经孙吴、东晋、南朝的开发,江南初步形成稻 麦兼种、水陆互补的农作物体系,同样带动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出现了健康这样的大城市。
端贫困,制 度和高额地 租吸引商业
资金技术
场。
国内 市场
资本买田置
国家重农抑商
地,影响了
政策,农民被
资本积累。
国际 市场
局限在土地上
劳动力
闭关锁国政策 阻碍了国际市
场的扩大
国家 政策
“重农抑商” 、 “海禁” 、 “闭关锁国”
中国和西欧资本主义萌芽比较
西欧
中国
政治环境
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 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5.评价(双重作用)
▪积极作用:古代社会的前期起积极作用为主: ①经济上:有利于稳定农业人口,推动农业发展, 从而巩固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 ②政治上:有利于安定人心和对农民的控制,进 而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封建国家的政治稳定。
项目
数量
备注
收入 支出
粮食
8500
赋
田租(上缴
283
实物)
算赋和口赋
406
(上缴货币)
折算为货币后的大致值 同上
役
兵役和徭役
日常开支
食 衣 祭祀等仪式
2300
4918 2732 300
除部分兵役必须亲身应役外, 其余可亲身应役或上缴货币 代役,2300钱为代役的货
第2课明清时期的经济
明清两朝都实行了一条鞭法,即把各种徭役、田赋和各种杂费合并起来,折成银两,分摊到田亩上, 按田亩多少收税。这种赋税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同时也加强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 控制。
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重农抑商政策
明清时期,政府重视农业发展,抑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政府通过限制商人的活动、提高商业税率、设立关卡 等措施来抑制商业的发展。
金融市场的形成
明清时期,金融市场逐渐形成,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等,为商 人提供了投资和融资的平台。
商业政策与税收制度
商业政策的调整
明清政府为了促进商业发展,不 断调整商业政策,如放宽市场准 入、减轻商税等。
税收制度的改革
明清时期对税收制度进行了多次 改革,如实行“一条鞭法”等, 以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2课明清时期的经济
汇报人:XX
目录
• 农业经济 • 手工业经济 • 商业经济 • 对外贸易与经济交流 • 经济制度与政策
01
农业经济
农业生产技术
铁制农具的普及
01
明清时期,铁制农具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提高了耕作
效率。
耕作技术的改进
02
明清时期,出现了深耕、细作等耕作技术,使得土地利用率得
商税的征收与管理
明清政府设立了专门的机构来征 收和管理商税,确保税收的公正 和有效。
04
对外贸易与经济交流
海上丝绸之路与对外贸易
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
自明朝永乐年间起,海上丝绸之路逐渐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通道,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 南亚、西亚、非洲等地的贸易往来。
贸易商品的种类
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包括丝绸、瓷器、茶叶等,进口商品则以香料、药材、珠宝等为主。
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地为主,市廛白次银之没,有典转与化铺又为次资之本。
——清《履园丛话·产业》
贰 思想领域的变化
二、思想领域的变化
(一)明朝中期:陆王心学
主观唯心主义倾向
• “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
——《传习录》
• “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
是也。”
逐渐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
背景: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娱乐活动丰富、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
特点:平民化、通俗化、反传统、反封建
四、科技
宋应星:明朝著名科学家。 一生致力于对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科学考察和研 究,收集了丰富的科学资料;同时思想上的超前 意识使他成为对封建主义和中世纪学术传统持批 判态度的思想家。 宋应星的著作和研究领域涉及自然科学及人文科 学的不同学科,而其中最杰出的作品《天工开物》 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 反对盲从孔子
—— 《传习录》
• “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圣学只是一个功夫,知行不可
分作两事。”
➢ 知行合一
——《传习录》
• “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天地
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隐知含,一虽定凡的夫俗平子等,和皆叛可逆为圣色贤彩。”
——《王文成公全书》卷26《大学问》
明朝中期人李诩在《戒庵老人漫笔》中记载了常熟 一位地主谭晓的事迹。他用低价购买大片空闲的低 洼沼泽地,雇佣贫苦乡民加以治理。部分土地被改 造为良田,收成大增。所凿水池养鱼,池上筑舍养 猪,其余空地种植不同的果木蔬菜,顺带捕捉鸟类 和昆虫,此类副产品拿到市场,销售所得“视田之 入复三倍”。由此,谭晓积累了大笔钱财,成功致 富。他显然不同于单纯出租土地、坐收地租的普通 地主。类似情况,从明中期起逐渐多见,是经济领 域中的新现象。
原创2: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社会问题: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 影响国家财政收入。
抑制措施:北魏至唐前期——均田制 明后期——按人丁和田亩多寡收取赋税
对下图所示内容认识正确的( )
[解析] 图中的“鱼鳞图册
”是明代登记土地的文书,
明代随着租佃制经营方式的
日益普遍化,土地登记越来
A.政府奖励垦荒耕地数量增加的状况 B.地主兼并农民土地的记录 C.农村土地专业化经营的情况
——《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永乐二年,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 外国,因而为寇。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材料三 顺治元年(1644年),清政府颁布“迁海令”,……寸板 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了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记》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对比中西方近代历史,我们的头脑中不由地浮现出这样的画面——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导言
“重农抑商”作为我国古代的一项经济政策,对于保护农 业生产的发展、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以及维持社会的相对稳 定,都起过积极作用。但是,封建社会后期,“抑商”政策也 抑制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明清 时期为防止倭寇等பைடு நூலகம்侵扰,几度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 政策,使中国错失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良机,逐渐 落后于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
请思考: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雇佣③
充足资金的作坊
经营
主、商人①
利润
手工工场 ⑤
劳动
自由的劳动力②
工资
被雇佣④
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雇佣关系的出现
探究: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必修2第四课:「古代的经济政策」知识点总结
必修2第四课:「古代的经济政策」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是考试当中的高频考点,且常以选择题和材料题的形式出现,常考的知识点为: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重农抑商”政策、“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等。
这一部分题目,题型较为灵活,除考查考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之外,关键考查对于知识的迁移能力,因此,考生需加强对这部分知识的复习与整理。
知识点总结1.演变过程(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分派劳动产品。
(2)夏商西周①特点:一切土地属于国家。
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与买卖。
庶民和奴隶在贵族封地上耕种,遭受残酷剥削和奴役。
井田制:此时的耕地十分规整,成方块儿状,形同井字,被称为“井田”,这种土地国有制度被称为“井田制”。
②瓦解: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春秋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私田大量开垦,土地转让关系进一步发展,井田制遭到破坏。
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
其他诸侯国也相继进行税制改革,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到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
2.封建社会的土地兼并①表现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造成了社会的两极分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②抑制土地兼并目的:维护小农经济,巩固封建统治。
措施:北魏到唐前期,政府实行均田制,制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限制土地买卖;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地,按照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
影响:鼓励农民垦荒,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
3.“重农抑商”政策1.背景商周时期,国家曾采取鼓励政策,支持商业的发展,商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商业的发展,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政权统治等问题日益严重。
2.原因“重农抑商”政策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也是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高中历史:明清时期的经济政策
高中历史:明清时期的经济政策
史料一(明初)市场管理立法初具规模,包括对商品价格的估定、度量衡的规范、牙商(中间人)的管理、不正当经商行为的处置都有专门的法律条文。
洪武三十年(1397年)申禁人民无得擅出海与外国互市。
——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史料二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故自四五千金所造之洋船,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论南洋事宜》[史料解读]
(1)史料一为后人文献史料,说明明代政府通过法律规范商业和对外贸易。
(2)史料二为历史评论,解读时注意省略号的分层作用。
省略号之前的内容反映了“海禁”政策限制了开拓海外市场;省略号之后的内容说明沿海居民贫困化的严重社会问题。
[史料运用]
(1)根据史料一概括明初法律的内容,这些法律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有何影响?
[提示]内容:加强市场管理;实行“海禁”政策。
影响:市场立法规范了商品市场,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实行“海禁”政策不利于开拓海外市场,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根据史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潜在危机。
[提示]①从外部来说:西方各国相继完成工业革命,疯狂地对外侵略,开拓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②从内部来说: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阻碍了中国经济模式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第1页共1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四单元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李贽
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二 · 思想新异变 任务二:探究明清思想领域的变化,认识思想发展的局限
黄基本主张:政治上反对君顾主专制,经济上认为工商皆王本。
宗
炎
夫
羲影响:
武
之
①批判继承儒学,冲击儒学正统地位;成为近代民主意识的先声。
②未能从根本上动摇儒学的地位。
害者,君而已矣。
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日知录》
三 · 文艺科技新成就 任务三:认识专制下文艺科技的新成就与局限
领域 时期
作者
代表作
特点
体裁
元末明初 施耐庵
《水浒传》
长篇白话
元末明初 罗贯中 《三国志通俗演义》 长篇白话
小说 明朝中期 吴承恩
知行合一
材材料料876::良以吾知此心良纯之能乎良,天知愚理,夫之即愚心所妇,谓与发天圣之理人事也同父。。 但便致惟是吾圣孝心人,之能发良致之知其事者良君,知便致,是知而忠也愚,。夫发愚之妇交不友 能治致民,便此是圣信愚与之仁所。—由—分王也阳。明:《传习录》
————王王阳阳明明::《《传传习习录录》》
时间
契约张数
使用通货类别和数量
洪武
8
宝钞7、银1
永乐
16
宝钞15、布1
宣德
17
宝钞4、布11、稻谷2
正统
48
布29、稻谷11、银17
景泰
12
成化
32
弘治
14
布2、银10 银32 银14
【思考】自明代始,货币变化趋势,为什么? 货币白银化
高一历史必修2_《古代的经济政策》参考学案3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情境导入历史上,中国的对外贸易时开时禁。
清康熙盛世,撤除明朝以来的禁海令,实行开海通商政策。
1685年,伴随着日益频繁的国际商业交往,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方外贸专业团体———广州十三行应运而生。
它是清政府设立在广州口岸的特许经营进出口贸易的洋货行,是具有半官半商性质的外贸垄断组织。
1757年,自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与外夷互通有无”的乾隆皇帝,面对蜂拥而至的外国商船,在他南巡回京之后,断然在全国实行防范洋人、隔绝中外的闭关锁国政策,宣布撤消原设的沿海各关,仅留广东的粤海关一口对外通商。
作为粤海关属下的中外交易场所,广州十三行成为清帝国惟一合法的外贸特区,中国与世界的贸易全部聚集于此,直至鸦片战争为止,这个洋货行独揽中国外贸长达85年。
得天独厚的政策环境,造就了南国历史上令世人瞩目的经济文化的辉煌时代。
从此,这个洋货行的命运便与清王朝的兴衰紧密相连。
教材自学导引与解读一、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①所有。
2.夏、商、西周:一切土地属于②。
国王把土地③,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④,同时要向国王交纳⑤;庶民和奴隶在贵族封地上耕作。
土地规整,如同井字,被称为“井田”,这种土地国有制度被称为⑥“”。
3.春秋时期:井田以外的荒地被大量开垦为⑦,土地⑧进一步发展,井田制开始遭到破坏。
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⑨,都要按亩收税。
其他诸侯国也纷纷进行税制改革,这⑩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解读〗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税制改革虽然没有明确否认井田制规定的土地“公有制”原则,但在事实上承认了土地的私有权,默认了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填空答案】①氏族公社;②国家;③层层分封;④转让与买卖;⑤贡赋;⑥井田制;⑦私田;⑧转让关系;⑨公田、私田;⑩实际。
4.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变法。
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①,以②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5.秦汉到明清⑴基本制度:封建土地③制。
⑵社会问题:④严重,阶级两极分化。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共45张PPT]
◎认知反馈
(2016·课标全国Ⅱ,26)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
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
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
A.经济严重衰退
B.土地政策调整
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
(2016·浙江文综,17)在古代文学家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
“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婚媾
产品基本为贵族所有 由奴隶和庶民耕种 千耦其耘
(3) 形成于商,鼎盛于西周,破坏于春 兴废 秋,废止于战国
3. 封建社会: 封建土地私有制
①根本原因——生产力进步,私 田大量产生
(1) ② 耕作井田的劳力减少(由于战争 背 等因素) 景
③周室衰微,战争频繁,土地转让发 展(化公为私)诸侯视土地为私产
均田制
1.内容: 按性别、年龄把国家掌握的无 主荒地分配给农民。 2.特点: ①农民只有使用权,不能买卖;
②农民要服徭役和兵役。 3.政府实施的主要目的:促进生产、增 加税收。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历史时期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夏商周)
土地制度 土地公有制 土地国有制
封建社会 以私有制为主体的 (战国以来) 多种土地所有制
贫富分化 →激化矛盾 →危害统治
影响: ①社会矛盾激化,导致农民起义;
土地兼并的膨胀导致地方豪强势力壮大, 影响到中央集权的加强
②影响国家财政收入
③农民:贫困,无力购买手工业品 地主:地租重,使其乐于买田置地,影响
手工业再扩大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④土地兼并下的两种矛盾: 农民与地主的矛盾,封建国家同地主的矛盾
④各国的改革(直接原因)
(2)过程
高中历史必修第1册 第四单元 第十五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观点一:繁荣
理由:
(1)
综合国力明显
提高,仍属世界强国。
(2)
农耕经济高度
发展,经济总量世界第一,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
(3)
具有早期启蒙
色彩的进步思想产生。
(4)
传统科技仍然
居世界前列。
文学艺术领域
异彩纷呈,承古萌新。
观点二:悲歌 理由: (1)政治:封建制度渐趋 衰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达到顶峰。 (2)经济:小农经济占统 治地位, 资本主义萌芽发 展缓慢。 (3)思想文化僵化、专制 和落后。 (4)没有产生近代科技。
材料三:明清之际,一方面专制集权高度膨胀,礼教纲 常,欲趋苛严的时代,八股取士陈腐不化,另一方面,统治 阶级极端腐败,纲纪凌夷,政教失控,危机四伏......明朝 中后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和近代科学的传入,使 得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了一股要求个性 解放,平等自由,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
活动2:结合材料探究明清经济发展中不变之旧本质。
材料五:在西方……一场伟大的、以“文艺复兴” 为主题的启蒙运动拉开了帷幕。同时,北欧和西欧各国 开始海外大冒险,欧洲的经济轴心由南向北,从地中海 沿岸向大西洋东岸地区转移。在政治革命、文化革命 和科学革命的综合推动之下,“世界时间”的钟摆终于 从东方猛烈地摇向西方。而在东方,从皇帝、知识分子 到草民百姓,竟没有一个人察觉到这一历史性的变局。 在这里,成熟的农业文明正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高度, 与之相伴的是,专制制度也历经千年打磨而趋于精致。 钱穆因此说:“可惜的是,西方历史这一阶段是进步的, 而中国这一阶段则退步了。”
继承,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构成中国早期反封建民主 启蒙思想的源头,具有解放思想和反封建专制斗争的历史进步性。
高中历史中国经济史发展总结
高中历史中国经济史发展总结在学习中国古代的历史中,中国古代经济史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总结了我国经济发的的一些知识点,以供大家参考学习,一起看看吧。
一、经济发展的原因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政局稳定2、统治阶级注意调整统治政策,鼓励发展生产。
3、大规模农民战争的推动。
4、中原人民的迁移,使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传播,使所到之处经济发展。
5、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和中外交流6、科学技术的发展。
7、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二、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一般表现1、农业农业发展一般表现为: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提高、水利工程的兴修、治河工程、农作物的引种、开垦土地的亩数(增加多少)、产量数(增加)、人口数(增加)。
2、手工业手工业发展表现为:⑴手工业部门的多少:纺织、冶铁、制瓷、造纸等。
⑵分工扩大、花色品种的增加。
⑶产量的提高,技术水平的提高和质量的提高。
书上讲到的手工业的发展包括:西汉开始用煤冶铁;北宋也用煤,徐州是冶铁中心;明朝用焦炭炼铁(佛山)。
3、商业商业发展的表现为:商品种类的增加、商品质量的提高、城市的出现和扩大、对外贸易的发展和货币的变化。
4、重大水利工程⑴秦朝灵渠。
⑵汉武帝治河。
⑶隋朝大运河。
⑷唐朝大面积治河。
⑸五代钱塘江海塘。
⑹元朝漕运修建运河。
三、中国古代经济发展阶段特征1、奴隶社会--匹马束丝。
2、封建社会⑴战国、秦汉时期的阶段特点①商品种类繁多;②中原市场形成;③封建城市兴起。
⑵隋、唐时期的阶段特征①城市繁荣,唐中期后商业日益发达;②政府对商业市场在时间、地点上有严格限制;③对外贸易发达,政府设置市舶使。
⑶五代--元朝时期的阶段特征①北,南宋商品经济发展及特点;②城市经济繁荣,打破时、空限制;③出现新型货币--纸币;④设置边贸易市场--榷场;⑤粮食、农副产品(茶等)和手工业原料(丝等)大量进入市场;⑥海外贸易发达。
⑦元大都、漕运、海运和海外贸易(泉州港等)。
高中历史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
高中历史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许多经济变革和发展,为后来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主要探讨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并着重分析其特点和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明代经济的发展明代经济的发展主要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上有着巨大的进展。
明代的农业技术和生产力水平较高,农民的种植技术得到改进,农业产量稳步增长。
同时,手工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丝织、纺织和陶瓷等行业。
这些行业的发展为明代的商品经济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此外,由于明朝政府的积极鼓励和扶持,商业活动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市场经济日益繁荣。
二、明代商业发展的特点明代的商业发展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 交通和贸易发展。
明代政府积极修筑和维护交通线路,特别是加强了河道和运河的治理。
这为商品的流通和贸易提供了便利,推动了商业活动的发展。
2. 发达的市场经济。
在明代,城市的兴起和人口的增长促进了市场的发展。
各地的集市和街市繁荣起来,商品交易日益频繁。
同时,人们的消费观念也逐渐转变,商品需求大幅增长,市场规模扩大。
3. 商会组织的兴起。
明代出现了一些商会,如杭州的“百业行”和苏州的“十四行”。
这些商会有助于商人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提供了信息和资源的共享,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4. 海外贸易的繁荣。
在明代,中国的海外贸易有了长足的发展,丝绸、瓷器等商品远销海外,并带来了大量的财富。
明朝政府组织了一系列的海上贸易活动,开拓了对外贸易的渠道,推动了经济的国际化。
三、清代经济的发展清代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黄金时期。
清朝对于经济发展非常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经济的增长。
1.农业发展的重视。
清朝推行了一些农业政策,如改革土地制度、减免农民的税负等,从而激励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农业生产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农民的收入也有所增加。
2.手工业的发展。
清朝时期,中国的手工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特别是纺织业和造纸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明清时期的主要经济政策
(1)明清时期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官营专卖垄断了盐、茶等的经营,对商业征收重税。
(2)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实行“海禁”政策,规定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3)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留广州对外通商,由政府特许的商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这些政策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