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纪录片《寻找手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纪录片《寻找手艺》
(评论员武雨梦)《寻找手艺》是我最近偶然看到的一部纪录片,在如今文化娱乐形式如此丰富的社会,大多数人们沉浸于快速浏览娱乐信息的美好,追剧,观影,刷博……真可谓是不亦说乎。
然而,这样的文化环境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弊端,人们本就进行着快节奏的工作,本就面临着城市病的困扰,于是便很难沉下心来观察社会现象,思考社会问题。
我在看到这部纪录片的时候,第一印象是比较粗糙,再跟一些其他纪录片比较,像我们熟知的《舌尖上的中国》,发现无论是从画面感觉,拍摄技巧,拍摄手法,后期剪辑上来说,还是从拍摄团队,拍摄条件上来说,《寻找手艺》都远远比不上,甚至连字幕都丑的要死。尽管这部片子只有五集,但它却拍了四年,并且尽管它前后花了不短的时间,但依旧是一部很糙的片子。这从它的团队就可以看出来:摄影师是司机,录音师是客栈经理,唯一有专业经验的人就是导演张景,他曾在中央电视台工作,却没什么代表作。即使如此,我还是觉得它有必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首先,这部纪录片拍下了那些“接地气的,曾经用在生活上的手艺,而不是所谓的手工艺术”,它向我们呈现了手艺人的生活,而且是真实的生活。因为导演张景总是在刻意回避那些早就名声在外的手艺人,他认为那些人只是在表演而非纪录。这固然给他们带来了很多的困难,但正是因为这样,《寻找手艺》才给我们呈现出了一个不一样的纪录,给我们讲述了许多不为人所知的暖心故事。
在这部纪录片中,我每每看到云南老人坎温的故事时,总会忍不住掉泪。老人总是坐在墙角做伞,为了上镜好看才套了一件毛衣,这一个细节触动了我,他并不对拍摄感兴趣,只是在专心做自己的手艺,在做伞过程中,他每一次失误和失败,他脸上的疑惑和焦灼都被纪录了下来,这很真实,也更加戳心。
这类故事在片子中并不少,造纸作坊在推土机踏过山岗后人去楼空,造纸的老人赶紧把剩下的造纸材料用完,用完后就不再造纸了,非常热爱漆器制作的女孩儿为了不丢铁饭碗而不得不放弃……这么多戳心的镜头给我们展示了:传统手艺正在被现代科技碾压,手艺人正在被现代科技碾压。《寻找手艺》给我们的答案是:关注那些被岁月消逝的手艺人,寻找并将这些手艺传递给更多的人。我认为这是这部纪录片的核心意义之所在。
其次,我还想评论一下这部纪录片的制作团队,尤其是导演张景。在了解了他的拍摄过程后,我看到了又一个励志家的故事。
他本来在央视工作,这份工作在许多人看来都是令人艳羡的,但他出于对现实的不满,辞职开办了自己的公司,专门接些商业拍摄的活儿,然而他拍的好几个片子都没能拿到钱,公司资金链断了,还要应付各种官司,他反省了前半生最值得骄傲的几件事,发现没有跟钱有关的,于是琢磨着:不能没赚到钱,还把理想淹没了。就这样,他决定抓住这样一个“任性”的机会,拍拍那些接地气的手艺人,因为他人生中第一个偶像就是在村里给人做道场扎纸人的手艺人。
就这样,他怀揣着一颗追梦赤子心,说服家人筹集资金,携带几
台二手摄像机,开着一辆破车,踏上了从北京到新疆再到西藏的漫漫长路。在拍摄过程中,他用“无规划毫无目的”来概括自己的拍摄方式,在每一个地方拍多久是看心情决定的,许多次走到了一个地方,但发现手艺没了,扑了个空,但他乐观地说:多扑空几次就不会失望了,他甚至把这些挫败经历都放到纪录片里,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风格。就这样,他们在一次次的艰难失败中,在恶劣的异域环境下,在遭受了拍摄素材丢失的滑铁卢后终于完成了五集《寻找手艺》的拍摄。
过程已经如此艰难,而结果却也那么不尽如人意,张景团队拍的片子几乎没有任何平台愿意播,在这样的环境下,他决定在B站自己上传视频,70后的他花了四个多小时才成为会员,视频上传成功后,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与同一类型的《我在故宫修文物》相比较,《寻找手艺》最大的缺点同时也是独特的优势是:粗糙,这种粗糙,才是生活本来的样子,才会带给人们不一样的体验和思考。
《寻找手艺》成功的背后凝结了张景团队的艰辛与苦痛,这也再次印证了:困难里包含着胜利,失败里孕育着成功。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重点是看你在遭受了多次挫败之后,是否还能保持乐观,以一种“习惯了,无所谓失败”的态度继续坚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