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吟诵与传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吟诵与传承

李丹

2010年1月24日,经教育部批准、民政部注册,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吟诵分会(简称“中华吟诵学会”)在北京成立。

今已一百零五岁的“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在贺词中说:“厚今而不薄古,重中而不轻外。”九十三岁的国学大师南怀瑾也用“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以贺中华吟诵学会的成立,并表达他对这一文化盛事的欣喜之情。

教育部语用司司长王登峰说:“吟诵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教育部和国家语委正在申报‘中华吟诵’为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长马庆株(南开大学教授、语言学家)说:“吟诵在汉语推广的过程中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要继承传统的吟诵文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

中华吟诵学会首任理事长韩经太(北京语言大学副院长、教授)说:“目前的工作主要分抢救整理、研究和推广三部分。三个部分同步进行,目前重点在抢救整理,主要依托高校科研机构,依靠大学生的调研实践,组织系统的全国性的采录工作。目标是在五年之内,把大陆的传统吟诵基本保存下来,最终成果为吟诵语料库。”

秘书长徐健顺(中央民族大学)表示,中华吟诵学会的最终目标是使吟诵回归教育系统,回到中国人的生活中,而不仅仅是把它供在博物馆里。只有这样,才是恢复了吟诵传统的实质,才能真正传承和发展吟诵传统,也才能使吟诵传统的巨大社会作用得到发挥。

全国政协常委、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主席高占祥,面对盛会,感喟叹道:“今天很难找到一个会吟诵的年轻人,吟诵面临失传的危险”,并表示将为吟诵这样的文化事业尽绵薄之力。

吟诵,是中国传统的诵读方式,是吟咏与诵读的合称。

从西周开始,“家有塾,党有庠(党:古代地方组织单位,五百家为党。庠:古代的学校,特指乡校),术有序,国有学”(《礼记·学记》),历代帝王的辟雍、诸侯的泮宫、孔子创办的私学、以及学堂(始于西汉景帝末年。清末通称学校为学堂)、书馆(汉代的蒙学)、书院(私人或官府办的学校。始于唐代开元六年,宋代大兴。明清仍盛。清末废科举,改为学校)、学馆、私塾等教育系统,诵读经典,口传心授,代代相传,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中国传统吟诵,除了汉族之外,很多少数民族也吟诵汉诗文,如满族、回族、朝鲜族、壮族、布衣族、白族等。在我国的台湾地区,吟诵的教育是从幼稚园开始的。同时,在东南亚汉文化圈里,日本、朝鲜、韩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新加坡等国家都有吟诵汉文化的传统,而且这个传统一直在传承。在日本,现今各种吟诗诗社的社员达500万人以上。他们吟诵的内容主要是汉诗文。吟诵在日本也早已进入了卡拉OK时代。在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西方国家,也都设有“孔子学院”、“中国国学馆”。

自废止私塾的近百年来,吟诵这一中国传统教育与学习方法,已面临着失传的危险。最后一代受过私塾教育的人,今多已年过九十了。

据中华吟诵学会秘书长徐健顺的初步调查:目前大陆吟诵保留较为系统的地区有江苏省常州、福建省漳州、广东省广州、湖南省长沙、河北省河间市、北京市、浙江等地。吟诵流派有唐调(不是“唐代的吟诵调”,而是以创办无锡国专与交通大学的光绪十八年进士、我国原交通邮电部部长唐文治命名的吟诵调。他曾发行过两张“唐文治吟诵唱片”。“唐调传人”有范敬宜、冯其庸、陈以鸿、唐孝纯、陈少松、唐孝纯等)、常州调(以周有光、屠岸为代表人物)、湘湖调(湖南长沙吟诵调)、闽调、粤语调、吴越调(以浙江大学文学院[原杭州大学中文系]夏承焘、王驾吾、胡士莹、任铭善、刘操南、盛静霞、张同光、蔡义江、黄加灏等为代表人物)、北方调、普通话(以韩经太、赵敏俐、徐健顺为代表人物)。今一些知名教授也在大学开设古诗文吟诵选修课,成立吟诵诗社,在近年来开展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中,许多市县的中小学教育引进了吟诵的形式。北京市中关村中小学都开设了吟诵课程。据了解,我国吟诵传统保存较好的是台湾地区。台湾传统吟诵分为河洛音、闽语、粤语等多个流派,唱诗形式更为普及。中华吟诵学会常务副会长、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主任赵敏俐教授说:“可惜的是现在大陆学习甚至听过吟诵的人少之又少,多年以来中华吟诵逐渐失去了传

承,处于濒临灭绝的边缘。目前大陆各地会吟诵的人极其寥寥,大部分是年龄八十以上的老先生。如果不加以保护,五至十年之后,传统吟诵将基本消失。能否在这段时间内把传统吟诵系统地保留下来,对今后吟诵的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抢救中国传统文化遗产,准备“申遗”,为传承、推广吟诵古诗文古诗词吟诵,中华吟诵学会在中央精神文明办、国家语委、教育部语用司的领导和支持下,在全国开展抢救中国传统吟诵工作。

自秦汉唐宋以来,学子吟诵的内容是儒家经典和诗词文赋,吟诵的形式是依照汉语的特点和诗词格律而进行的。从吟诵的内容到神态,都渗透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尤为儒家文化精神,是汉文化共通性的体现。

吟诵,它与朗读、与朗诵,截然不同。

朗读,是“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如朗读课文。”(《现代汉语词典》第753页)朗诵,是“大声诵读诗或散文,要求把作品的感情表达出来,如诗歌朗诵会。”(《现代汉语词典》第753页)朗诵是近百年“废私塾”后才从西方引进的。

吟诵,是我国传统美读诗词文赋的方法。吟,即吟咏,是“有节奏地诵读诗文”(《现代汉语词典》第1502页),吟有曲调。“吟咏”还称之为“吟哦”。如陆游《喜郑唐老相过》:“吟哦屈宋作,蚤夜声琅琅。”诵,即诵读,是“读出声音来”(《现代汉语词典》第1201页),诵没有曲调。

古人读书,为什么要“诵”?原来,我国的古籍,是没有标点符号的,给后人读古书增加了不少困难。新式标点符号是到了白话文时代才开始的。标点符号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可以使书面语言的意义更加明确,还可以表现出说话的语气和神态,的确不是可有可无的。读古籍,只有通过“诵”,才能够知道何处需停顿。如《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如何断句?蒙童生读私塾,要读通读懂此句,只有跟私塾老师诵读,才能明白。叶圣陶先生在《十三经索引》的“述例”中,他一开始就说:“此书以诵时之一停顿为一条,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则折为三条。”一清二楚了:那没有谱调可依的“诵”,是为了明晓文章的停顿。对于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人们一口气去念,在念得气顺中明晓停顿,就需要“诵”。久而久之,就成为了我国古代的一种教育方法。

吟诵这一有节奏地吟咏诗词诵读文赋的方法,是历代欣赏和教学古典诗词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